如此一来,“万岁”的喊声也从两仪殿一直向皇城外蔓延。

住在皇城根儿的百姓们都听到了这如同海啸般的呼喊。

其实,就算是没有听到宫里的欢呼,在老天晴空降下一道惊雷的时候,百姓们就禁不住走出家门。

望着天边风起云涌,百姓们心中无端升起希望:下雨吧,老天爷,快点下雨吧!

就在大家站在家门口,翘首往太极宫方向张望,满心祈求的时候,老天真的下雨了。

一时间,百姓们激动不已,很多人甚至喜极而泣。

下雨了,终于下雨了!

今年的旱灾终于有救了!!

就在这时,皇城传来了此起彼伏的“万岁”声。

京城的百姓这才醒过神儿来,哎呀,这场雨是圣人求来的啊。

思及此,百姓们噗通噗通跪倒在地,齐齐太极宫的方向高喊:“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几万、几十万人的高呼,响彻整个京城。

这一刻,整个京城仿佛没有了其它的声音,除了哗啦啦的雨声,便是声声不绝的“万岁”声。

百姓们对于圣人的敬畏达到了顶点!

暗地里,某些人扼腕不已:好个郑宥,真是好狗运!

唐宓盘膝坐在廊下,静静的看着外面的雨幕。

从中午起,雨就一直在下,到了傍晚,还没有停歇的意思。

“有了这场雨,不管是旱灾还是蝗灾,都会有所缓解吧?”

柳佩玖坐在唐宓身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跟唐宓聊天。

唐宓点点头,“王二妞也说了,经过这场雨,大梁的灾情得到了控制。下半年,虽还有些干旱,却不似上半年这般厉害。”

大梁也将慢慢摆脱困境。

“那就好。”

柳佩玖吃光手里的瓜子,没有继续去拿,反手掩嘴打了个哈欠,有些困乏的说,“这两天也不知道怎么了,总是犯困。”

唐宓眸光一闪,伸手握住柳佩玖的手腕。

柳佩玖被吓了一跳,但到底是在后世看过太多电视、小说的人,很快就想到了某种可能。

她张大嘴,有些不敢置信,“猫、猫儿姐姐,不是吧,难道我、我——”

唐宓给柳佩玖把了把脉,片刻后,笑道:“是滑脉,只是日子尚浅,还不十分确定。待过些日子,我再请个太医来给你瞧瞧。”

相较于什么太医,柳佩玖更相信唐宓,“猫儿姐姐,我真的怀孕了啊,哎呀,我、我——”

活了两辈子,这还是头一回怀孕,柳佩玖又高兴又有些迷茫。

唐宓道:“嗯,约莫有一个月左右。这段时间你就别想着铺子里的事了,安心休养。如果周浩没有意见,你不如继续在我这里住着。我让严妈妈好生给你调理一番。”

“没意见,他肯定没意见。”

柳佩玖见识过严妈妈的能耐,也尝过她做的药膳,早就对她的手艺垂涎不已。

如今有机会能长期享受,她自是一百个愿意。

另外,柳佩玖在大梁活了十几年,虽然有亲生父母,可她最信任的却是唐宓。

柳佩玖从来没有生过孩子,对这些全无经验,心里更是惶恐得厉害。

如果有唐宓在身边,她会安心许多。

至少让她度过最危险的前三个月,并且让她渐渐适应自己怀孕的事实吧。

而周浩,呵呵,柳佩玖很清楚,周浩最愿意她跟猫儿姐姐这个国夫人亲近了。

当然,周浩是存着私心,但他对她也很好,也非常在意她和肚子里的孩子。

唐宓却摇摇头,“话不是这么说的。阿玖,你还是派人跟周浩说一声吧。”

柳佩玖大大咧咧的,唐宓不想因为这些小事,让他们夫妻生出间隙。

“好,猫儿姐姐,我听你的。”

柳佩玖对于唐宓的话,从来不会拒绝,乖乖的点了点头,决定待会就去给周浩写信。

“没想到,我、我要做阿娘了呢。”

柳佩玖扶着尚未凸起的小腹,喃喃低语。

穿来大梁这些年,她一直有种不太真实的感觉,知道这一刻,腹中有了跟她血脉相连的宝贝,她才切实感受到,自己已经是个大梁人了。

“阿玖,恭喜你啊。”唐宓真心为柳佩玖高兴。

柳佩玖却有些担心的看向唐宓,“猫儿姐姐,你——”

成亲半年多了,还没有消息?

唐宓微笑,脸上并无苦楚或是焦躁,“不急,我们顺其自然…”

第508章 病得不轻

唐宓没想到的是,她的“自然”一顺就是三年,却仍没有结果。

九月初六是李寿的生辰,今年他已经三十岁了。

三十而立,李寿也确实“立”了起来。

就在一个月前,圣人下旨,将在户部做了三年半侍郎的李寿擢升为尚书。

不满三十岁就成为一部尚书,李寿绝对称得上年轻有为。

对此,诸皇子和朝臣们却谁都没有二话。

没办法,人家李寿的政绩明晃晃的在那儿摆着呢,就算是李寿的对手郑烨,也找不出茬来。

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李寿先是进行盐政改革,一步步将私盐挤兑的存活不下去。

近百年来,盐务混乱、私盐横行的历史,在李寿手中得到了终结。

接着,李寿又鼓捣出了福利卡片,两文钱一张的卡片,却让大梁在最短的时间内充盈了国库。

随后旱灾蝗灾频发,户部在李寿的主持下,源源不断的调拨出赈灾钱粮。

因为赈灾及时,哪怕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也没有爆发较大的民乱。

再随后,李寿命人在蛮荒之地找到了粮食,大批稻米从南运往京城,大大缓解了旱灾造成的粮食危机。

并且,李寿还命人去南边垦荒,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便给大梁开辟了一个新粮仓。

也正是因为李寿给朝廷弄来的充足的银钱和粮食,次年,圣人便下令“东征”。

只可惜,东征并不顺利,最后还是靠着李寿提供的御寒棉衣、棉被,才不令东征将士冻死冻伤。

东征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却也没有彻底失败,至少让大梁的将军们累积了不少在辽东地区作战的经验。

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最近这段时间,圣人又想进行第二次东征。

如此,就需要户部大力支援。

而户部靠的又是李寿。

李寿做了近四年的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常年“休病假”,李寿已经成为户部的实际领导者。

但,名不正,则言不顺。

圣人思考了许久,终于跟议事堂商定:擢升李寿为户部尚书。

顾琰第一个同意了。

他作为世家子,却能被不喜世家的圣人任命做首相,其能力固然突出。

最主要的,还是顾琰的务实。

至少,顾首相不是个一味只讲究“资历”的人。

在他看来,能力比资历更重要。

顾琰同意了,郑文渊紧跟其上,议事堂的其它大佬也纷纷点头。

就这样,议事堂全票通过,李寿的任命顺利送到了他的手上。

消息一传开,连常年在骊山大营练兵的平阳都拨冗回了趟京城。

“阿娘,我是这么想的,”

唐宓坐在平阳身边,柔声说道:“正巧郎君的生辰快到了,索性将两件喜事放到一起办。”

平阳对唐宓这个儿媳妇再满意不过,听她这么说,连连点头,“不错,猫儿啊,你这个想法很不错。阿寿今年三十了,是个整生日,本该好好操办一下。”

“阿娘说的是,我也是这么想的。”唐宓笑道,“既然阿娘同意,那我这就回去写请柬。”

“去吧,”平阳也笑着说,她没有像那些婆婆一样,整天盯着儿媳妇的肚子。

平阳不盯着,却有人帮她盯着。

唐宓刚走,平阳还不等跟驸马聊上几句,内侍便一脸为难的前来回禀:“长公主,驸马,王娘子和郑娘子来了。”

平阳翻了个白眼。

王显则抚了抚额头,叹道:“唉,来得真不是时候。”

他娘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夫妻两个连句贴心话都没说呢,不速之客就上门了。

不能怪王显没有兄妹爱,实在是这个妹子太能作了。

还有郑宜这个外甥女,王显也不知该如何评价。

只能在暗自庆幸:幸亏这不是自己的闺女啊,否则自己早晚会被气死。

话说,当年郑宜看清李寿的“真面目”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找了门亲事。

郑宜那般看重世家门第,所选的婚配对象自然也是世家子。

说起来,郑宜的夫君也不是外人,乃是唐贤妃的侄子,世家唐氏的唐嘉树。

别看长安看不上唐嘉树,唐嘉树的条件并不十分差。

唐家虽然有些没落,但因着唐贤妃和长安,这些年又有了复兴的迹象。

圣人看在唐贤妃的面子上,将唐嘉树安排进了礼部。

这算是对了唐嘉树的脾气,他世家习性,规矩礼法什么的更是镌刻到了骨子里。

虽然为人呆气了一些,也不懂什么人情世故,但专业对口啊,唐嘉树在礼部居然混得很不错。

短短几年间,从主事一路升到了郎中,从五品。

且唐家人丁单薄,偌大家产只有唐嘉树一个继承人。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唐嘉树生得一副好皮囊。

想想也是,唐贤妃能在美女如云的后宫站位脚跟,其相貌不会太差。

而唐嘉树作为她嫡亲的侄子,长得芝兰玉树、俊美出尘。

唐嘉树生得好,家世也不错,仕途更是一路坦途,怎么看都是很不错的婚配对象。

反观郑宜,虽然博了个令名,但到底成了“再嫁”之人。

再嫁什么的,自然不能跟初婚相比。

郑宜又年岁大了,能挑选的对象真心有限。

王旻将京中适龄男子扒拉了一个遍,最后选中了唐嘉树。

唐家看重郑宜背后的王显和平阳。

彼此都有意,两家很快就敲定了婚事。

李寿和唐宓前脚刚成亲,唐、郑两家便办了喜事。

郑宜过门后,继续扮演她“贤妻良母”形象——

婆母病了,她直接在病床前打地铺,生生把自己累病了。

吓得唐家夫人不敢生病,唯恐自己落个恶婆婆的名声。

新婚不到一年,郑宜就主动给夫君纳妾。

短短两三年的功夫,唐嘉树的后院就一片姹紫嫣红。

妾侍多了,是非就多,唐嘉树的父母都看着头疼,郑宜却享受其中。

唐家后院有些乱,郑宜却得了好名声,现在满京城的贵妇提起郑宜,只有一个字:赞!

平阳听说这些后,却只说了一句话,“真是病得不轻!”幸好她家阿寿没娶这样的女子。

王显很赞同妻子的评论,但郑宜到底是自己的亲外甥女,他就算觉得郑宜有病,也不能说出来啊。

如今,“病得不轻”的郑宜又上门了,王显只觉得头好疼…

第509章 “好话”

“驸马,怎么能这么说呢?”

平阳好笑的看了头疼不已的王显一眼,戏谑的说道:“我前脚刚进门,她们后脚就来了,显是急着寻我说话哩。”

军营待了几个月,平阳也疲累的厉害,有人送上门来“娱乐”自己,平阳还是很高兴的。

但平阳还是低估了王旻母女的“奇葩”程度,这两人一开口,就让平阳看热闹的心思瞬间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