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什么的更不用说了,平阳直接打开自己的私库,任由负责给唐宓诊平安脉的太医拿取。

唐元贞和平阳两人忙得不亦乐乎,倒是衬得萧氏这个名义上的婆婆很是悠闲。

萧氏也不在乎,哼,从唐氏过门到现在,她连个“母亲”都没有叫过,自己又凭什么主动凑上去充婆婆?!

与其操心跟自己没关系的唐氏,还不如抱自己的小孙子呢。

没错,上个月月初,韦氏生了,果然又是个男丁,只把萧氏高兴得笑不拢嘴。

可恨李寿远征,唐宓在家养胎,李家几乎是闭门谢客的状态,根本无法大办,洗三、满月的时候,都只是姻亲、自家人坐在一起吃了顿饭。

萧氏心里很不满,没少在心里骂唐宓。

倒是韦氏,很能理解这些,有时听到萧氏抱怨,还会安慰几句:“阿娘,家里事多,二郎又小,很不必计较这些。再者,阿嫂的情况特殊,咱们还是尽量不要在她面前提及孩子的事儿。”

明知道唐宓的孩子可能有问题,还非要为自家健健康康、白白胖胖的孩子大肆庆祝,这不是故意刺激人家嘛。

韦氏是个厚道人,更是个聪明人,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萧氏当然也明白这些,她就是气不过。

凭什么为了照顾唐氏的心情,她的孙子就要受委屈?

不过,在人前,萧氏却能做出一副大度、慈爱的模样,跟上门来吃满月酒的颜家人聊天的时候,甚至还能帮着唐宓说话。

这让颜斯的娘子楚氏连连点头,赞萧氏是个“厚道”人。

自打李祐堂“娶”了颜婠,颜家大张旗鼓的送来嫁妆,李、颜两家变成了真正的姻亲。

颜家是李其琛的舅家,再亲近不过。

萧氏存着小心思,也乐意跟颜家人打交道,听楚氏赞她,她心里很是得意,便愈发跟楚氏亲近起来。

“这是表妹吧?”

萧氏跟楚氏寒暄着,目光瞥了眼跟在楚氏身边的一个三十来岁的娴雅妇人。

“是啊,这是我的小女儿,家中排行第七,”

楚氏笑着介绍道,“七娘,来见过表嫂。”

颜七娘相貌并不很精致,只能算是清秀,最难得的是她通身的书卷气,还有一种让人感到安心的娴雅气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完美的展现在颜七娘身上。

她的声音也是柔柔的,“见过表嫂!”

第549章 点蜡

说起来,颜七娘和唐宓还有一点相似,那就是她们都曾经是神童。

只不过唐宓是京城(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而颜七娘只是在家乡享有盛名。

慧极必伤,颜七娘幼时才能惊艳,身体却不怎么好。

到了八岁那年,更是险些救不回来。

颜家便请名医给她医治,总也不见好,还是当地某个道观的女冠将颜七娘带到身边,又是医药调理,又是念诵经文,这才保住了她一条性命。

自此,颜七娘便在道观住了下来,没有出家,就是做个俗家弟子。

颜七娘及笄后,颜家有意将她接回来婚配,奈何她“病秧子”的名声早就传了出去,哪怕颜家是当地的大族,颜七娘又是嫡出小娘子,也没有家世相当的人家前来求娶。

颜七娘是个心高气傲的,自是不肯将就,干脆喊出了“一心求学、终身不嫁”的话。

颜家不想让女儿一辈子做个老姑娘,但拗不过颜七娘。家里催的急了,她就直接搬到道观去。

除了婚嫁这件事上十分坚持外,颜七娘其它的样样都好,长辈们根本对她生不起气来。

颜七娘这一不嫁,倒是让她的名气愈发大了,才女的名声更是不胫而走。

时间久了,不只是当地,乃至外郡的人也都知道了,颜家有这么一位为了求学而不肯嫁人的大才女!

闻此消息的人,都忍不住嘀咕:啧啧,这个颜家了不得啊,女子尚且如此好学,就更不用说颜家的男儿们了。

颜家最注重名声,颜七娘用另一种方式给家族博得令名,家中的大佬们对颜七娘也都另眼相看。

有了长辈们的支持,家中再也无人嫌弃颜七娘,她一直快乐的单身至今。

这两年颜家阖家进京,颜七娘自然也跟了来。

来到京城后,颜七娘才发现,京城人才济济、群英荟萃,她这个地方才女根本就不算什么。

比她年纪小的有唐宓,比她年长的如萧德音,个个都是名满天下的才女。

这段时间,颜七娘过得并不如意,至少不如她想象中的美好。

幸好,颜家和李家成了姻亲,也给了颜七娘扬名京城的机会。

李家次孙的满月宴,颜七娘跟着母亲与李家的亲眷们打了照面。

她没有跟萧氏聊太多,而是将注意力投注到了唐宓身上。

唐宓正跟回娘家参加满月酒的李敬芙聊得开心,忽然感受到一股炽烈的视线。

她扭头看去,正好跟颜七娘看个正着。

说实话,唐宓对颜七娘的感觉有些怪异,倒不是说颜七娘本人有什么问题,这种怪异的感觉源自于李寿的上一封来信。

李寿出征,照例带走了几只信鸽。

他们夫妻每个两三日便会有书信往来,前日,唐宓收到了李寿的来信。

信中,李寿讲述了自己在出征途中的种种见闻,当然不牵扯军事机密,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李寿又仔细询问了唐宓的身体状况,以及肚子里宝宝们的情况。

在信的结尾,李寿猛不丁提了一句:可聘颜家表姑为灵均书院先生。

早在颜家找上李家的时候,李寿就仔细调查了颜家,其中便有颜七娘的资料。

这些资料,唐宓全都看过。

所以她对颜七娘的情况也很了解。

唔,如果单论学识,颜七娘倒是完全有资格来书院教书。

可是,李寿素来对颜家人不感冒,为何惟独对这个颜七娘另眼相看。

当然啦,唐宓不会怀疑李寿对颜七娘有什么不纯的目的,她若是怀疑了,那就是对李寿的侮辱。

她只是在猜测,李寿到底想利用颜七娘做什么。

当她看到颜七娘和萧氏站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忽然灵光一闪,心中有了个猜测。

吞了吞口水,唐宓暗自嘀咕:不是吧,二九兄,你、你真的打算给萧氏添这种堵?!

这年头,父母给儿子送小妾天经地义,而儿子给父亲找情人就有失体统了。

但…猜到了李寿的算计,唐宓竟有种暗爽不已的感觉。

实在是这几年萧氏太烦人了,偏偏还打不得骂不得。毕竟她除了甩几个脸子、说几句酸话,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行动。

再者,萧氏惹人烦,但她的一双儿女却都很不错。

尤其是李赫,在做了父亲后,愈发干练、懂事,对李寿这个兄长也是真的敬爱。

再也没了跟李寿计较的想法,反而一门心思的跟在哥哥后面当个乖弟弟。

夫唱妇随,李赫敬爱李寿,韦氏这个弟媳对唐宓也十分敬重。

不管萧氏怎么撺掇韦氏跟唐宓争权,韦氏也不为所动。

唐宓分给她一些差事,她便开心的领了,然后照着规矩办事,从不借机安插自己人。

做完事,再好好的交还给唐宓,丝毫不贪恋。

唐宓怀孕了,家里的事都交给了阿姜和几个管事娘子,韦氏也没有主动去争,反而十分配合。

只把萧氏急得不行,没少在私下里嘀咕韦氏“傻”。

萧氏眼中有些傻的李赫夫妇,在唐宓两口子看来就是“玉瓶”,而萧氏这个自认为的精明人,却是个老鼠。

投鼠忌器什么的,真是太憋屈了!

这几年,李寿和唐宓都忍得有些恶心,却也没有发作。

唐宓估计,应该是李寿出征的消息传出后,萧氏那副“怜悯”她唐宓的模样,深深的刺激了李寿,这才下定决心整治萧氏。

如此、呃,虽然对李其琛有些不恭敬,但却能让萧氏哑巴吃黄连。

唐宓坏心眼的表示,她很期待这样的画面。

于是,在颜七娘主动找上来跟她聊天的时候,唐宓适时的提出邀请:“表姑,听闻您琴艺超群,可否愿意来灵均书院?”

颜七娘虽然没有出家做女冠,却有出家人的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只见她笑得云淡风轻,轻启樱唇,说了句,“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明明是极文雅的话,硬是让颜七娘说得别具风情。不是说她沾染了风尘味儿,而是有股子不一样的味道。

嗯,很勾人,却不显得媚俗!

唐宓眯了眯眼睛,心中给萧氏点了一排的蜡烛。

第550章 吐血

颜七娘接受了唐宓的邀请,成为灵均书院的女先生。

如此,颜七娘变成了李家的常客,时不时的来寻唐宓说话。

来的次数多了,颜七娘便“偶遇”了几次李其琛。

李其琛幼时聪慧不凡,年少时拜了名师,学识甚是渊博。

奈何他时运不济,新朝建立后,便绝了他的仕途。

空有满腹经纬,却没有施展的机会,李其琛的失落可想而知。

不能经世济民,也不能正大光明的指点江山,李其琛能做的,唯有与三五好友“清谈”。

李其琛自己才华横溢,自然也喜欢跟聪慧、有才能的人交谈。

而颜七娘是肚子里有干货的人,一开口便能跟李其琛引起共鸣。

李其琛原本对颜家也没什么感觉,但颜七娘这个小表妹却让他有种异样的感觉。

说喜欢吧,也不像。李其琛早就过了“慕少艾”的年纪。

李其琛和颜七娘,更多的像是一对有共同话题的知己。

且许是因为常年单身的缘故,颜七娘的性子分外的自由洒脱,说起话来也是天马行空,这是李其琛从未有见过的。

两人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

起初,萧氏还没有察觉,但很快,她就发现,李其琛越来越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

李其琛崇尚魏晋古风,所以平日里的装扮都是散发、着木屐、穿广袖长袍,或是道袍。

最近李其琛依然是魏晋范儿,却多了几分精致。

过去,李其琛不怎么喜欢熏香,可这段时间,李其琛竟将李氏的熏香秘方拿了出来,命人制成香丸,随身携带。

女人总是敏感的,萧氏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李其琛的反常。

她立刻命人去查,查来查去就查到了颜七娘身上。

萧氏险些气个倒仰。

当年她是公主下嫁,李其琛对她自是敬爱有加。

随后前朝覆灭,她由皇家贵女一落成为亡国公主,李其琛对她又怜又爱。

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李其琛仿佛想证明什么,对萧氏也愈发好。

身边连个侍妾都没有,更没有庶女、庶子。

萧氏早就习惯了这种“夫妻”生活,她从未想过自己和李其琛之间还会有第三个人。

当她发现这种美好被打破后,顿时惊怒交加。

幸好她还有一丝理智,没有让她直接跑去质问李其琛。

萧氏强迫自己做了一天的心理建设,待到李其琛傍晚回来后,她才拐弯抹角的说:“郎君,马上要端午节了,端午是十八娘的生辰,咱们做长辈的,虽不好给孩子庆生,但今年特殊,十八郎不在家,十八娘又是这个情况,咱们不管怎样都不能委屈了她啊。”

李其琛最喜欢的就是家庭和睦,一听萧氏这般慈爱,笑着说:“娘子说的是,确实不好委屈了阿唐。娘子可是有什么计划?”

萧氏点头,“我想着在家里摆几桌酒席,不提十八娘的生辰,只是请众亲友过来吃吃饭,一起热闹热闹。”

李其琛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忙道:“好,我看娘子的这个计划极好,就按你说的办吧。稍后娘子跟阿唐商量一下,看看具体怎么做。”

“是,我省的,”说完引子,萧氏开始小心翼翼的步入正题,“既是邀请亲友,颜家那边——”

李其琛想了想,道:“到底是我的舅家,一并邀请了吧。对了,还有七娘,正好她在灵均书院教书,跟阿唐很是亲近。想必她也愿意来给阿唐庆生。”

一听李其琛主动提及颜七娘,萧氏的胃里直冒酸水,指尖用力掐着掌心,她勉强笑道:“确实该给七娘下个帖子。对了,郎君似乎很喜欢这个小表妹?”

到底没有忍住,萧氏还是问了出来。

谁料想,李其琛仿佛没有听出萧氏话里的酸意,竟直接点头,“是啊,七娘这孩子很有灵性,且不拘泥闺阁,观其心胸,竟比个男子都不差哩。”

萧氏更觉得胸闷,差点儿喘不上气来。

偏偏李其琛还在说,“这几日我带着七娘与几个好友一起清谈,这丫头对道家十分了解,我那几个朋友都愿意跟她讨论…”

李其琛的几个同好小伙伴,萧氏只是听他说过,却从未想过结交。

在她看来,那些人就是一切沉醉于世家迷梦不肯醒来的人。

整日里借着“清谈”混日子,从未想过主动谋求前程。

对于这种不肯上进的人,萧氏向来懒得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