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康又想起一个更加生动的例子,他偷眼看了一下圣人,低声道,“还有这次的时疫,臣弟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也听军中的一些人私底下议论过——”

整个高句丽王城,因为这场瘟疫,直接死了十几万人。

就是大梁这边,也被时疫带走了近两成将士的性命。

贾老神仙面对这场时疫都束手无策,只能想方设法的延缓那些染病将士的生命,却无法彻底治愈。

“圣人,您受命于天,自有苍天庇护,所以能逢凶化吉。”

平康睁着眼睛说瞎话,但他的这番马屁,还是让圣人听得很是舒坦。

“但十八郎呢,他明明也染上了时疫,却硬是莫名其妙的好了。”

平康一边说,一边悄悄观察圣人的神色,“一次是偶然,两次是幸运,但三次、四次呢?是巧合?”

世间哪有这么多的巧合?!

圣人也不禁微微蹙起了眉头。

别人不知道时疫的情况,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因着这场瘟疫,高句丽几乎灭国。

而大梁这边也损失惨重,圣人自己也染了病,虽然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却始终没有治愈的法子。

就在圣人以为要迈不过这道坎儿的时候,自己忽然就好了,太医直呼是“奇迹”。

那时圣人心中便有些怀疑。

虽然他整天说自己是天子,但圣人很清楚,他也是肉身凡胎,也会生病,也会死!

奇迹什么的,圣人并不怎么相信。

如果真有奇迹,为何军中那么多将士染了病,却只有他和十八郎,以及寥寥几人病愈了?!

“难怪圣人偏疼十八郎,面对如此凶险的瘟疫,他仍能将自己救命的仙药拿出来进献给圣人,足见他对您这位舅父是何等的敬爱!”

平康一直注意着圣人的表情,见他这般,便知道他已经听进去了。平康便故意给李寿说好话。

其实,他说的也是事实。

李寿在自己有可能感染时疫的情况下,却将救命药让给了圣人,足以表明圣人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是啊,阿寿一直都是个好孩子。”

圣人满心感动,暗道自己果然没有疼错人。

“只是,十八郎也太小心了,这般好事,何必藏着掖着?”

平康眼底闪过一抹恶意,佯作抱怨的离间李寿和圣人。

果然,圣人欣慰的表情略略僵了一下。

李寿为何藏着掖着?

还不是为了给岳母保密?

唯恐消息泄露了,会给唐氏招来祸端?!

好个十八郎,莫非在他心目中,朕就是这么一个是非不分、强取豪夺的昏君?

圣人莫名的愤怒了,觉得自己遭到了好外甥的背叛。

“阿嚏、阿嚏——”

李寿接连打了几个喷嚏。

“十八郎,没事吧?是不是身体还没有恢复好?”

太子关切的看着李寿,不过是几个月不见,李寿足足瘦了一圈,衣服穿在身上都有些晃荡了。

“多谢殿下关心,我没事。”

李寿揉了揉鼻子,笑着对太子说道。

“十八郎你太客气了,”

太子压低了声音,低低的说道,“该说谢谢的人是我。唉,这次——”真的好险啊。

阿爹果然洪福齐天啊,连时疫这种绝症都能扛过来,还顺便耗死了王城的兵卒,只三天的功夫就破了王城,逼得高句丽王求和。

太子押解平康和姜鹤年去辽东,结果刚走到一半便遇到了刺客。

足足二三百悍不畏死的刺客,直接将太子的亲卫杀得少了一大半。

就在太子以为自己要丧生与刺客手中时,东征的大军正好班师回朝,路过此地,顺手救了太子。

太子见到健康无恙的阿爹,又看到威武彪悍的东征大军,无比庆幸自己听了李寿的话,没有趁机乱动。

他庆幸之余,还不忘给他的死对头二弟点上一排蜡:这倒霉孩子,又一次被亲爹给坑了吧。

自己在半路上会遭遇截杀,太子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事定是郑烨的手笔。

想必他郑耀前脚一出京城,“失踪”的郑烨后脚就会回归,继而控制整个京城吧。

但郑烨做梦都想不到,必死无疑的圣人会平安返京,身边还有二十多万东征大军。

“殿下说什么,我怎么都听不明白?”李寿佯作迷惑。

太子却不想让李寿继续装傻,“十八郎,我很担心京城的亲人。郑烨敢派几百杀手来对付我,他定不会放过东宫的人。”

李寿也担心唐宓,不过,他没有表露出来。

他也不知道是想劝慰太子,还是想说服自己,低声道:“放心吧,阿舅早就有所安排。”

别忘了,他家阿娘还坐镇京城呢。

有阿娘在,二皇子应该翻不起太大的浪来。

“阿爹?”

太子神情有些复杂,“你是说,这、这次也是阿爹——”

上次的庚辰之乱,表面上是齐王等与胡人勾结,趁机谋乱。

事实上,太子很清楚,是圣人为了削弱世家,故意引狼入室。

那么这次呢?

难道阿爹又发现了什么,想借这个机会动手?

想想也是,如果不是圣人刻意,辽东前线爆发时疫的消息,又怎么会那么快传回京城?

就算军中有各方人马的眼线,但传递消息也需要时间啊。

再者,锦鳞卫不是吃素的,他们更不瞎,不可能任由信鸽满天飞!

结论只有一个,消息是圣人有意泄露出来的。

“殿下,我可什么都没说,您不要乱想。”李寿赶忙摆手。

“孤也没有乱想,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太子也急着撇清关系。

这对表兄弟的声音很轻,但他们却没有发现,就在他们的马车车厢外,一个手捧果盘的宫女,愣愣的站着,清秀的面庞上满是愤恨…

第571章 大结局(一)

“什么人?站在那儿干什么呢?”

李寿和太子正说着话,便听到外面有人低喝一声。书书网 更新最快

他们赶忙住了口,李寿挑起车窗帘子,看了看外面,发现自己的亲随正在盘问一个身着宫装的女子。

“奴婢阿常,奉圣人之命特来给十八郎送果盘。”

那宫装女子赶忙低下头,掩住脸上的愤恨,柔声说道。

太子顺着李寿的视线看过去,正好看到那女子,他眯着眼睛仔细辨认了一下,方道:“唔,是阿爹身边的常宫女。”

李寿也见过这女子,他点了点头,“难怪看着有些眼熟。”

李寿便扬起声音,对亲随喊道:“地一,让她上来吧。”

亲随,也就是地字营的暗卫地一应了一声,便让常宫女上了马车。

李寿的马车也是特制的,基本上跟个小房间差不多,有桌有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奴婢见过殿下,见过十八郎!”常宫女躬身行礼。

太子摆摆手,这是李寿的地盘,而常宫女一看就是来找李寿,所以,哪怕他身份贵重,也不会喧宾夺主。

“无须多礼。”

李寿很客气,笑着问道:“是阿舅命你来的?”

“好叫十八郎知道,京城送了粮草和军需,其中有一些新鲜的果子,圣人便命奴婢给您送些过来。”

常宫女恭敬的回道。

“有劳了。”

李寿微微颔首。

常宫女将果盘放到小桌上,然后见李寿没有其它的吩咐,便躬身退了出去。

太子亲眼目睹自家阿爹格外恩赐给李寿果盘,他自己都未必有份,却没有丝毫嫉妒。

这样的事太多了,从小到现在都快三十年了,他要是真计较起来,早就被酸死了。

见得太多,太子都习惯了,发展到如今,也都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太子甚至有心情和李寿一起吃了果盘,又闲话了几句,这才告辞离去。

送走了太子,李寿坐在自己的马车里发呆。

不知为何,他总觉得那个常宫女有些问题,唤来地一,李寿悄声叮嘱了几句。

傍晚,大军寻了一处有水源的地方安营。

在马车里晃荡了一天,总算能脚踏实地了,李寿刚刚大病一场,在外面又调养不好,身体不免有些虚。

地一带领几个亲随将营帐扎好,李寿便一头扎了进去。

暮食依然很丰盛,比太子的还要好,几乎和圣人的份例差不多。

李寿却没有胃口,他满脑子都是猫儿和她肚子里的孩子。

他已经三天没有收到猫儿的信了!

李寿不禁有些担心:猫儿是不是发动了?还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京中大乱,李寿是知道的。

几乎是二皇子“失踪”现身、嫁祸太子的当天,千里之外的圣人便得到了消息。

随后,京中的种种异动,圣人更是随时掌控。

李寿是天子近臣,所以,圣人知道的事,他也听闻了很多。

比如,二皇子污蔑太子“残害手足”、“意图谋逆”;

再比如,萧贵妃直接将姜皇后关进了冷宫,并把其它育有皇子的妃嫔都控制起来。

再再比如,千牛卫和虎贲“叛变”,转投萧氏母子。

…太极宫被萧贵妃把持,二皇子的爪牙满京城的抓“附逆”,大肆清剿东宫系人马。

姜家、韦家,全都受到了冲击。

韦家还好些,到底是世家,而二皇子为了争取世家的支持,一向以“亲近世家”的面目示人。

所以,对于韦家,二皇子只抓了太子妃这一支,旁支什么的,则被他暂时放过了。

姜家就惨多了,姜鹤年和平康郡王勾结的事,早在太子那儿就有了定论,妥妥的“谋逆”。

这都不需要二皇子再网罗罪名。

姜鹤年本人被太子捉走了,但姜家人还在,二皇子也干脆,将这些人全都关到了死牢里。

另外,东宫属官,以及东宫系的官员,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清洗。

若不是顾琰等几个相公极力压制,二皇子差点儿搞起了株连,照他原本的计划,朝堂之上能空出三分之一的位子。

即便如此,自六月初一起,短短几天的功夫,京城便血流成河。

处处都有哭声,空气中都弥散着血腥的味道。

还有不少趁火打劫的市井泼皮,不少富户、低级官员人家都遭了殃。

李寿对于自己跟二皇子的仇怨,再清楚不过。

他很担心,二皇子会趁机为难猫儿。

虽然他留足了人手,京中也有阿娘坐镇,但猫儿的情况特殊啊。

一个弄不好就会早产。

这几日,李寿睡觉都睡不安稳,时常被噩梦惊醒。

具体的梦境他都忘了,只恍惚记得那铺天盖地的鲜血,以及猫儿痛苦的呻吟。

“郎君,家里来信了!”

就在李寿再次胡思乱想的当儿,地一拿着一封信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自打锦鳞卫开始清理天空中的鸽子后,李寿便换了一种和家里通信的方式。

他不再用信鸽,而是挑选出一小队人马,几人轮换着骑千里宝马昼夜兼程的送信。

圣人知道唐宓的身体状况,也体谅李寿的担心,所以对他这种近乎狂悖的行为就听之任之了。

圣人都默许了,其他人也不敢再叽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