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侍卫朝元武拱手,说道:“这次多谢元兄弟了。”

元武笑眯眯地道:“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卢侍卫也赶紧去换了身湿衣服罢,省得生病了。”

卢侍卫一行人顶着风雨过来,身上的衣物湿嗒嗒的,当下也没有再客气,客气几句就离开了。

等虞家的车架和人都安置好后,元武看了一眼诚惶诚恐的驿丞,倒没有怪他,问道:“那院子可是为泰宁长公主府留的?”

驿丞苦笑着点头,泰宁长公主素来行事霸道,指定了这院子不许让人入住,给长公主府的家眷留着,他们除了听令行事外,能如何?

威远将军府和靖安侯府虽然得罪不起,可泰宁长公主更是得罪不起。

元武颇为理解地点头,道了句辛苦了,然后话锋一转,又道:“这虞家的某位少爷曾帮助过我家世子,是以世子得知虞家的女眷路过,方才派我过来。长公主那边,你们不用担心,到时候若是他们怪罪,你就提这是我家世子的意思。”

驿丞听到这话,顿时大喜不已,对卫国公世子感激不已。

泰宁长公主是当今太后所出的公主,金尊玉贵,但若论得圣心,还是卫国公世子更深得圣心,只要有眼色的,都会懂得在泰宁长公主和卫国公世子之间更倾向谁。何况比起行事嚣张的泰宁长公主,卫国公世子的名声比她好多了。

元武回到屋子里,鞋子和衣服下摆已经被打湿了,他却浑不在意,轻轻地推开内室的门。

因为下雨,一改过去几日炎热的天气,室内有些阴阴冷冷的。

那站在窗口前看着窗外雨幕的少年神色淡敛,一袭青玉色锦袍衬得他英气挺拔,远远看着,仿佛一尊没有生气的玉人一般,精雕细琢,却教人不敢直视。

听到声音,他转头看过来,一双凤目深沉黝黑,看不到底。

“世子,霍七姑娘已经入住隔壁那处院子。”元武禀报道,然后将刚才从驿丞那儿打探的事情一并说了。

说到泰宁长公主曾发话将那院子留着只准长公主府的家眷入住时,元武忍不住飞快地睃了一眼主子,果然见他凤眸微微眯了下,赶紧低下头。

泰宁长公主是太后亲女,仗着太后宠爱,行事嚣张霸道,这是京中人的共识,遇到她时,聪明人向来能避就避。只是这次,没想到那位寄住在虞家的霍七姑娘恰好回京路过,又因下雨没办法继续赶路,若是继续赶路,这大雨天的,天色将要黑了,可真是要受罪。

今天主子会让他出面,元武一点也没觉得奇怪。

元武倒是没想到事情会这般巧,这寄居在外祖家的霍七姑娘也恰巧在这时候回京了,不过想起前阵子听到霍家老太爷病重的消息,她会回京也在情理之中。

这样的巧合,让元武无疑是高兴的,甚至觉得霍老太爷这病得真是时候啊,能将外孙女叫回来不是,只要人回来了,不管主子对她有什么想法,都有后续不是?主子对这位霍七姑娘无疑是特别的,虽然仍是看不透他在想什么,但这种特别就让作下属的想入非非了。

霍姝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巧。

听说卫国公世子派人出面让他们能顺利地入住,不用在这大雨天气继续赶路时,霍姝心里十分高兴,转头对艾草道:“你瞧,那位卫国公世子果然是个好人。”

樱草无话可说。

她也觉得这位卫国公世子能出面挺好的,省了他们很多麻烦,不过这难道不是因为感谢她家小姐在云州城时的相助么?只要稍微有点感恩的人,这种时候都会出这面吧?这和是好人还是坏人真没关系。

可能是因为有卫国公世子派人的原因在,所以驿站的人很快就送来了热水和饭菜,伺候得非常体贴周到。

霍姝洗了个热水澡,接着看向桌上的食物,眉开眼笑,对两个丫鬟说:“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卫国公世子,真有缘。”

樱草伺候她用膳,笑眯眯地点头,说道:“他既然长得那般好看,一定是个好人。”然后又添了一句,“就和小姐一样。”

霍姝摸摸自己的脸,很自恋地笑了,“这是当然。”

艾草看着这两个以貌取人的家伙,无言以对。

刚用过膳,就见邬嬷嬷捧着一碗热腾腾的姜汤过来。

霍姝光是闻到那味道,就忍不住皱起眉头,眼睛骨碌碌地转了下,正打算要怎么逃过喝姜汤的命运时,听到邬嬷嬷的话后,她纠结了。

“小姐,这姜汤是隔壁卫国公世子的随从元武大人特地吩咐驿站厨房做的,叫人送了一碗过来给您驱寒,说感谢您在云州城对他们世子的帮助。”邬嬷嬷说着,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觉得自家小姐果然是好心有好报。

元武是卫国公世子的贴身随从,他这番作为,自然也有卫国公世子的意思,而且打着感激的名目,也不用担心会引起什么非议。

霍姝顿了下,方才道:“算了,拿过来吧。”

邬嬷嬷见她爽快,心下暗喜,果然她特地提醒是对的,不然按平常时候,小姐哪里会乖乖喝这东西?

虽然姜汤有些不尽人意,不过想到隔壁住了个美男子,霍姝觉得

作者有话要说:这阴雨的天气也不是那么让人讨厌了。

果然,她是个有福气的人,才能这般巧合地和卫国公世子同住在一个驿站。

今天入V三更,三更合成大长章啦。

入V后尽量每天双更,谢谢大家的支持,爱你们3

还有,元旦快乐~~

第27章

翌日,霍姝醒来时,听到窗外嘀嗒的雨声。

她趿着柔软的绣鞋,跑到窗前,推开窗往外看了看,雨势虽然小了,可依然是蒙蒙一片的雨幕,不宜上路。

恰好一阵湿冷的空气挟着细雨扑面而来,让她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小姐,当心着凉了。”艾草忙过去将窗子关上。

霍姝笑眯眯地看着她,说道:“放心,我身体好着,不会有事。”说着,拍拍胸口,一副没什么大不了的模样。

艾草想反驳,但想到自家小姐的身体确实很健康,一年到头极少生病,便也没再叨念。

在丫鬟的伺候下洗漱更衣,霍姝喝了杯放了桂花蜜的蜜水,驿站送来了丰盛的早膳。

早膳过后,霍姝见了黄管事。

黄管事先是愁眉苦脸地道:“七小姐,看这雨可能要下个几天,属下已经将消息送回京城,应该过个几日就有消息过来。”

霍姝依然是一脸沉重地道:“有劳黄管事。”

黄管事瞥了她一眼,心里忍不住叹气。

这季节并不是多雨的季节,哪想还有几日便可抵达京城,大雨却下个不停,如今雨势虽然小了一些,可路上危险多,仍不宜上路,以免发生什么意外,只好在这里等雨停了。

接着,黄管事不免想到昨日入住驿站时的事情。

他们此时住的院子可是泰宁长公主指定留着的,以泰宁长公主的行事,应该空着不准其他人住进来,那驿丞不敢得罪泰宁长公主,原也不答应让他们住进这院子的。要不是有卫国公世子出面,只怕他们需要冒雨继续赶到下个城镇打尖。

这卫国公世子可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出身一等卫国公府,三岁时就被封为世子,若无意外,便是将来的国公爷,身份高贵,又有圣眷在身,前途无量,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不过他听说卫国公世子行事总有几分教人捉摸不透,不知昨日为何会出面帮他们这个忙。

后来他特地去打探了下,方才从卢侍卫那儿得知这次卫国公世子去西北游历时,虞家给予过他帮助,他承了虞家的情,方才顾着点。

所以昨天的事情,这是他特地给虞家面子罢了。

七小姐的外家是虞家,卫国公世子对虞家另眼相待,七小姐也由此得益。

一个晚上的时间,黄管事就将事情理清。明白这位自幼在虞家长大的七小姐不容小觑,虽然她是在虞家长大,这次因为老太爷病危才回霍家,不过只要有虞家在,七小姐回到霍家,应该不会受到什么慢待。

当下黄管事对霍姝又恭敬了几分。

等黄管事离开,霍姝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下雨天,除了窝在屋子里外,没办法去哪里,霍姝便和丫鬟们在屋子里找事情消磨时间,打了会儿牌后,拉着樱草一起和邬嬷嬷学习女红。

一个下午的时间,霍姝做出一条在她眼里还算不错的汗巾。

邬嬷嬷检查后,笑道:“小姐的针法有进步了,针脚比以前整齐许多。”

霍姝喜滋滋地笑起来,“我先前答应外祖母,要给她做点小物件的,现在多练练手,以后能做出更好的。”

邬嬷嬷看她高兴的模样,心里也跟着高兴。

小姐十岁前,只爱舞刀弄枪,姑娘家该懂的事儿一样不懂,也不耐烦去学,虞老夫人忧心不已。世家贵女虽不必一定要精通女红,可也需要懂一些,像姑娘家定亲时,女方需要附上亲手做的一些小物件时,总不能这种时候还让绣娘做,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教人笑话?

霍姝的女红虽然不怎么样,做点小物件是没问题的,关键是,她肯学。

只要肯学,哪有学不会的?只是不精罢了。

侯府的姑娘不必精通这些,不然那些绣娘放着白领月例不成?

直到第三天午时,雨终于停了,乌云渐渐散去,天空露出湛蓝的色泽。

在驿站中憋了几日的人陆续离开,其中便有齐国公府老夫人娘家陆家的人,眼瞅着天气一晴,就赶紧收拾好行李上路。

天晴了,霍姝也要继续赶路回京。

因为下雨的原因,可能路上不好走,这两天并没有收到京城的消息,不知道祖父现在怎么样,自然不好在路上耽搁太久。

马车驶出驿站,霍姝偷偷掀起帘子往驿站里头看去,没有看到卫国公世子的马车,心里有些失望。在驿站住了两天,因为男女有别,霍姝一直没有见到住在隔壁院子里的卫国公世子聂屹,倒是有些可惜。

不过想到卫国公世子也在京城里,以后可能还会遇到,心情又高兴起来。

连续下了几天的雨,道路泥泞不堪,有些地方的积水还未干,马车行驶在路上,车轮辗过那些坑坑洼洼的路,摇摇晃晃的,晃得人昏昏欲睡。

霍姝靠着一个弹墨引枕,身体随着马车而晃动,冷不仃地打了个喷嚏。

艾草忙看过来,就见她揉了揉鼻子,朝自己笑道:“没事,就是鼻子痒。”

两个丫鬟被她弄得极度无语,樱草有些埋怨地道:“定然是昨日小姐赏雨时吹了冷风,等晚上到了打尖的地儿后,再叫邬嬷嬷熬点热汤驱寒。”

“不用,只是打个喷嚏罢了。”霍姝不以为意,懒洋洋地靠着弹墨迎枕,在马车的颠簸中,很快就迷糊起来。

马蹄声哒哒,车轮辘轳,在安静的山道中响起。

突然,一阵轰隆隆的声音响起,那浩大的声势,宛若山崩地裂,近在咫尺,整个地面仿佛都震动起来,教人惊惶不已。

原本快要睡着的霍姝被吓醒了,车内两个丫鬟也吓得脸色惨白。

拉车的马受了惊吓,马车晃来晃去,车夫忙不迭地拉紧缰绳,控制住马车。

过了约模半刻钟的时间,那轰隆隆的声音才渐渐地平息下来,整个天地间弥漫着一种灾后的压抑。

霍姝一把掀起车帘,沉着脸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当她往前看去,顿时失语。

前方烟尘弥漫,隐约可见崩塌的山体,恰好掩埋了通向前方的山道。那堆积着山石的路前,有两个灰头土脸的家丁,正跪在那里号啕大哭,哭声悲切。

因为连续几天的大雨,山上的石块和山体被大雨冲刷得摇摇欲坠,哪想到今儿恰巧就山崩了,路过的行人一个不察,便遭了殃。

被崩塌的山石埋葬的就是先前在驿站中比霍姝先行一步的齐国公府老夫人的娘家人——镇安府陆家的大老爷及其长子。

恰逢齐国公老夫人大寿,陆家由陆大老爷和长子进京给齐国公老夫人贺寿,因为在路上耽搁了些时间,眼看着就要赶不及老夫人的寿辰了,所以今儿天气一放晴,他们就赶着上路。

哪知道天降横祸,陆家的车队路过这处山道时,突然山上的石头连着松软的泥土一起滑下来,排山倒海一般,教人防不胜防,陆家大老爷和大少爷当场就被埋在下面,只有两个走在后头的家丁险险地逃过一劫。

明白发生什么事后,霍姝一行人难过的同时,不由得生出几分庆幸。

要不是他们迟了一步,不然此时被埋葬在山石之下的就是他们了,想到死亡距离他们如此近,众人不禁后怕。

霍姝从马车里出来,看着前面被从山上滑下来的石头泥土挡住的路,想到在此丧生的陆家人,心里有些难过。

邬嬷嬷和几个丫鬟跟在她身边,看着那灾难现场,同样难过又庆幸。

卢侍卫请示了霍姝后,派了几个侍卫过去帮忙挖人清路,基于安全考虑,对霍姝道:“小姐,这路估计还会有危险,属下建议最好拐道,走另一条路进京。”

这条路直通京城,现在被崩塌的山石埋住了,清理出路来需要一段时间不说,同时也不能保证前面的山路会不会再发生崩塌。不如转道回京,虽多绕一些路,但胜在安全。

黄管事拿袖子擦着冷汗,附和道:“七小姐,卢侍卫说得对,还是绕道吧。”

看到活生生的人就这么被埋葬,鲜活的生命一下子就没了,黄管事觉得,拐道多走些路也没什么,总比这条路安全。

霍姝自然没有意见。

卢侍卫正要请她先进马车里歇息,就听到不远处响起一阵马蹄声,转头看去,只见他们来的路上,又来了一支车队,看那护卫在马车周围的侍卫,赫然是卫国公府的侍卫,那马车里的人应该是卫国公世子。

骑马而行的元武远远地看到这边的情况时,也忍不住倒抽了口气,第一时间就往人群中寻找,发现那位霍家七姑娘安然无恙地被丫鬟婆子们簇拥着,看着没什么事情,心里松了口气。

聂屹听闻山道崩塌,从马车里出来。

下了车,他的目光往那边的人群中看了一眼,目光在被丫鬟们簇拥着的少女身上顿了下,接着才落到前方崩塌的山道,叫了几个人过去帮忙清路挖人。

聂屹缓步上前,来到虞家的车队前,看向人群中的霍姝,清朗的声音问道:“霍姑娘,没事吧?”

霍姝没想到他会特地过来询问一声,当下朝他笑了下,说道:“劳烦世子关心,无碍的。”

聂屹确认她无事后,便往那边崩塌的地方行去。

黄管事也有些受宠若惊,没想到这位世子会亲自过来询问,并且指名道姓地询问七小姐,黄管事不免有几分惊讶。

看来这位卫国公世子不仅是给虞家面子,对七小姐也是极为客气的,莫不是他们其实早在虞家就认识了?

直到官府派人过来,虞家的车队和卫国公府的车队方才往回折返,往另一条回京的路而去。

因为是绕远路,所以原本预定还有五天的路程,生生拉长到八天,而这一路上,霍姝他们是和卫国公府的车队是一起走的。

当这消息传回靖安侯府时,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靖安侯夫妻俩面面相觑,都有些吃惊。

“卫国公世子?”靖安侯沉吟,想起年初得到的消息,卫国公世子离京游历,最近才确认他此次去了西北。

靖安侯询问清楚卫国公世子是和侄女霍姝恰巧一起进京时,顿时哑然。

“老爷,这姝姐儿…”靖安侯夫人看着丈夫,欲言又止。

靖安侯自然知道她要说的是什么,说道:“这事…就别去母亲面前说,省得她老人家胡思乱想。”

靖安侯夫人听得眉心微跳,摇头道:“这事瞒不住,母亲迟早会知道的。”

靖安侯蹙了下眉,明白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这次山道崩塌,齐国公府的老夫人陆氏娘家的侄子、侄孙一起葬身在山崩中,这种大事哪里能瞒得住?

这样的惨事,往年也不少见,死的是别人家的人,他们虽然心有戚戚,其实感触并不大,纯粹是以旁观者来看,叹息几声便罢了。

哪想这次,那山道崩塌时,靖国公府的七小姐回京的车队恰好也在场,幸运地逃过一劫,本应该是幸事一件,只要想到这孩子出生时的事情,就让人忍不住想偏了。

当年这五房的侄女出生时,靖安侯府确实流年不利,虞氏难产而亡,老太爷惊马摔折了腿,靖安侯因治下不严被御史参了一笔,霍五爷也在自家池塘边摔了一跤,差点没淹死。

这些事情发生得太巧合,老夫人不免心惊胆颤,亲自去寺里寻高僧给刚出生的孩子批命,哪想会批到这么个刑克六亲的命来。

这事情虽然没有传出去,但靖安侯府的几个长辈却是知情的。

想到这里,靖安侯叹了口气。

不管这侄女的命格怎么不好,也是他们霍家的姑娘,姑娘家若是传出不好的名声,以后怎么说亲嫁人?是以当年虞老夫人要将这侄女带回虞家亲自教养时,靖安侯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法子,也省得这孩子在霍家不受待见。

至于卫国公世子和侄女一起结伴回京的事情,还需得问清楚其中内情再看情况而定。

当下靖安侯对靖安侯夫人道:“算了,我亲自去和母亲说一声罢。”

靖安侯夫人自然不反对,她知道霍姝是老夫人心头的一根刺,偏偏又是五房的嫡长女,碍于霍五爷,靖安侯夫人实在不想沾五房的事情,免得里外不是人。

不过,倒是没想到这次

作者有话要说:霍姝回京竟是和卫国公世子的车队一起回来,不免让人想得深一些。

就不知道这卫国公世子是给虞家面子,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今天第一更~~3

第28章

霍老夫人居住在春晖堂。

靖安侯到春晖堂时,就见母亲正和大姐霍茹在说话。

霍茹是老靖安侯的嫡长女,娇养长大,及笄后,就嫁给昌平大长公主的嫡长子尹智,膝下育有二儿一女。昌平大长公主是个宽厚人,霍茹嫁入公主府后,婆婆慈善,丈夫体贴,日子过得十分如意,时常能回娘家探望老母亲。

这会儿,霍茹和母亲正说起在云州城的妹妹霍萍。

霍茹道:“听妹妹的意思,她会在中秋之前带三个孩子回京给母亲拜寿。”

霍老夫人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高兴地道:“几个孩子中,我最担心的就是萍娘,也不知道她在那边如何了,一走就是几年,人不在跟前,实在放不下心。”说罢,忍不住叹了口气。

霍茹安慰道:“娘,妹夫是个有本事的,况且还有葛尚书在,妹夫迟早会回京的,您就放心吧。”

说着,见兄长靖安侯进来,霍茹忙起身,笑道:“大哥回来啦。”

靖安侯给母亲请安后,笑着和大姐寒暄几句,询问几个外甥。

“庆哥儿还好,如今有他媳妇拘着,人也稳重许多。就是庄哥儿贪玩了一些,前儿还打碎了他祖母房里的佛手,被他爹罚跪祠堂却依然不改。”说到顽劣的小儿子,霍茹就有些头疼。

“男孩子嘛,自然是淘气一些,好好管教便是。”靖安侯说道。

霍老夫人忙忙附和道:“本就是这样,庄哥儿年纪还小,可不能太拘着他。”到底心疼外孙。

霍茹知道老人家疼孩子,没将母亲的话放在心上,都已经十五岁了,哪里还是小孩子?

说了会儿话,霍茹见兄长显然有话要和母亲说,便笑着起身,说道:“我想起还有事要和承珏他娘说,我先去寻她了。”

到底是已经出嫁的女儿,不宜插手娘家之事太多,这道理霍茹还是懂的。

待霍茹离开后,霍老夫人询问长子:“可是有什么事?”

靖安侯便将刚才得到的消息和母亲说了。

霍老夫人听完后,脸色便沉了,半晌方淡淡地说道:“果然是个没福气的!只可惜了那陆家人。”然后又叹了口气,“可怜齐国公府的老夫人,都这把年纪了,听到这个消息,不知道要怎么伤心呢。”

靖安侯自然听得出母亲嘴里“没福气的”人指的是谁,没有接这话,只道:“姝姐儿的运气不错,幸好她的车队迟一步才过去,不然就是她出事了。”

霍老夫人沉着脸不说话。

靖安侯见状,也不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