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暗自思忖:姓刘,年纪不过二十出头便被封为骁骑将军,长得虽伟岸帅气却阴冷无常。突然想到了,他是这个时代的另一个枭雄,大夏国的创立者--匈奴人赫连勃勃!

①慧皎《高僧传 佛陀耶舍》:佛陀耶舍,此云觉明,罽宾人也,婆罗门种。年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然性度简傲,颇以知见自处,谓少堪己师者,故不为诸僧所重。年二十七方受具戒。后至沙勒国。罗什后至,复从佛陀耶舍受学,甚相尊敬。什既随母还龟兹,耶舍留止。顷之王薨,太子即位。时苻坚遣吕光西伐龟兹,沙勒王自率兵赴之,使耶舍留辅太子委以后事。救军未至而龟兹已败。王归具说罗什为光所执。舍乃叹曰:"我与罗什相遇虽久,未尽怀抱。其忽羁虏,相见何期?"停十余年,乃东适龟兹,法化甚盛。时什在姑臧遣信要之。裹粮欲去,国人留之,复停岁许。后语弟子云:"吾欲寻罗什。可密装夜发,勿使人知。"行达姑臧,而什已入长安。闻姚兴逼以妾媵劝为非法,乃叹曰:"罗什如好绵,何可使入棘林中?"

八十四 十六国的末代君王们

夜幕很快降临,这支队伍在河边宿营。只有我们六名女人,所以被叫去做饭。做好后要挑一个人给赫连勃勃送饭,其他五名女子都显出极大的恐慌。严静战栗着告诉我,这个刘将军反复无常太过凶残,三天里已经杀了四名女子。连脸上露出哀戚之色,都会遭来杀身之祸。前一天送饭之女,不知怎的得罪了那个男人,被他砍了双手,号叫一夜而死。

我心头一紧,难怪这些女孩都那么惧怕他。他的手下不耐烦地催促,五个女孩都抖成一团。我叹口气,端起托盘。总得有人做,与其让那几个无辜的女孩送命,不如我来。好歹我有麻醉枪防身。

走向营帐时我一直在想这个赫连勃勃,这个时候他还叫刘勃勃,赫连是他称帝后改姓的。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汉,创建者匈奴人刘渊为收服北方的汉人,认汉朝皇帝做祖宗,让匈奴贵族皆改姓为刘。赫连勃勃认为匈奴人随汉姓不合理,所以自创"赫连"为姓,意为"其徽赫与天连"。①

他的父亲刘卫辰被苻坚封为匈奴西单于。苻坚兵败时,刘卫辰被北魏开国皇帝拓拔圭破国,刘卫辰被杀。年少的刘勃勃逃到姚兴手下大将没于干处。没奕于收养他长大,还将女儿嫁给他。日后他脱离姚兴自立,首先杀的便是自己的养父兼岳父。

在二十一世纪,我去过他的都城--统万城,在陕北靖边。无边无际的毛乌素沙漠中一座孤零零的荒城,整个外城墙都保存了下来,历经一千六百多年岁月依然无比坚固。这是一座以血泪筑成的城,当年刘勃勃征发十万人,不知死了多少。如用锥子能锥进一寸,将便筑这段城墙的工匠,推倒重筑,那些人的尸体便垫入城墙底作建材。

他凶暴好杀,无顺守之规。建了都城统万城后,经常坐在城头,身边放把弓箭。见到看不惯的人,便亲手射杀。臣下若目光有不满的,便凿瞎眼睛;有敢笑的,便割掉嘴唇;有敢谏的,先割舌后斩首。

此时他在姚兴手下被重用,姚兴对他非常厚待,所以这些暴戾还未全部抖露。但从他一不高兴便杀人砍手看出,这个人是我见过的十六国枭雄们中最为可怕的。

我进他的帐中,看到他已褪了甲胄。一身便装,长发随意披散,身材修长匀称,单衣下隐隐显出紧绷的肌肉。《晋书》中说他"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若不是这可怕的个性,他真的算得上是这个时代少见的帅哥。

他对面有个人正在说话:"姚邕不日前又进言,说你天性不仁,难以亲近,陛下宠遇太甚。"

茶杯猛地砸在地上,发出脆响:"这个姚邕不过仗着是陛下亲弟,他胆敢这样说我!"

那人急忙劝道:"大哥息怒。陛下认为你有济世之才,欲与你共平天下。故而姚邕之言未曾采纳。"

我大气不敢出,端着托盘不知该进还是退。赫连勃勃见了我,浓眉皱起,大手一挥,示意我过去。我将托盘放在几案上,垂着头要退出。突然手腕被抓住,跌倒在他面前。

"倒酒!"冰冷的声音,对我略带不满地瞥一眼。我只好赶紧踞坐一旁,恭顺地伺候他吃饭。

"大哥,凉州歌伎收集得如何?"坐在他下首的是个比他更年轻的男人,五官跟他有些像。虽不如他长得英俊,却少了几分戾气,看上去顺眼多了。应该是他的弟弟。

"这一路来的凉州流民里竟找不出什么好货色来。挑了许多日,连这一个,统共才六名。"他将酒一气喝完,漂亮的浓眉皱起。

"大哥若不是脾气太躁杀了四个,早已凑足十人之数。"那人笑着摇头,"陛下今日已至逍遥园。明日要到新建的草堂寺祈福。听说陛下请了居凉州多年的西域僧人鸠摩罗什做国师,明日想必会听法。大哥明日一定要抓紧赶路。到逍遥园见了陛下,献上这些女子,陛下定会开怀。姚邕的谗言便无须担心了。"

我呆住。明天就能到逍遥园?明天我就能见到罗什吗?

"发什么愣?"赫连勃勃脸上阴冷更甚,长臂将我揽入怀,犀利眸子在我身上打转,"看你还算有趣,今夜就由你伺候本将军吧。"

"将军错爱,乃妾身之幸。"我心一慌,忙不迭说道,"只是妾身癸水在身,不可污了将军。"

他高挺的鼻子里冷哼出声,薄唇微微上翘,意味深长地冷笑:"是不是,一看便知。若你有胆骗本将军,是想留下手,还是脚?"

冷汗涔涔,渗出额头。我把手暗暗伸进袖子,握住了麻醉枪。

"大哥,我今日也只搜到四个。你若杀了这个,明日怎交出十人来?"他的弟弟嚷嚷出声,"今晚就让我的侍妾伺候你吧。"

赫连勃勃点头,将我放开。我赶紧收拾了几案上的餐碟,急匆匆退出他的营帐。一直到睡下,我都禁不住心里发寒。

第二天一早便拔营赶路,一路上走得极快,马车颠簸到中午时分,终于停了下来。我们下车,看到置身于一处气派的园林之中。此处园林依山而建,山泉汩汩,大气自然。依傍的山势不高,却诸峰奇秀。参天松柏在雪地里傲然挺立,亭台楼阁掩映在皑皑白雪中,意境幽邃。

我心中明白,这里,正是自周开始,秦、汉、唐等十二朝皇家的鄠县上林苑。姚兴时期在此建了皇家林园--逍遥园。为了迎接罗什,姚兴特意下旨在园内建寺庙。因为主殿以草荐盖顶,便起名草堂寺。日后,罗什便在此设立译场,翻译了经论三百余卷。鄠县在解放后改名户县,草堂寺一直保留到了现代,罗什的舍利塔便保存在内。

正在暗想如何才能见到罗什,我们被领入一处庭院,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指挥我们十人换装。是一套宫女的装束:对襟、束腰,衣袖宽大,下着丹纱条纹间色裙。换好装后,由专人梳头,将发髻绾成单环髻式,高耸发顶,斜插一只步摇。被他们折腾好了以后,铜镜中照出的自己,与顾恺之在《女史箴图》里画的妇人一样了。

打扮停当,十个人都焕然一新。那几个女孩,本来就年轻,换上新衣后毕竟不脱女孩心性。人一高兴,马上便显露出青春靓丽的气息。唯有严静,仍是愁眉不展。她虽然不太乐意透露太多自己的事情,但我知她已嫁人,昨夜暗暗哭泣了一整晚。

那个精干的妇人指点我们见皇帝的礼仪,练习了几次。确定无误了,带着我们进入一间大殿。赫连勃勃也在里面,穿着紫色朝服。宽衫大袖,褒衣博带,黑亮的长发束入小冠。此刻的他脸上隐去戾气,倒显出俊逸翩然的风姿。

随着太监高呼,赫连勃勃疾步到殿门口,一众人等皆垂头下跪,姚兴来了。

"屈孑快快请起。"爽朗的笑声传入。我随着众人起来,偷眼看这个时代还算开明的一位君主。

明黄的锦绣宽衫,头戴黄金冠,与北方少数民族一样,非常高大。唇上留着两撇髭须,看上去颇为儒雅。他虽是羌人,却受汉化程度颇深。此时三十五岁,做了八年皇帝,国力正是最强盛之际。刚刚灭了吕氏后凉,吓得北凉沮渠蒙逊,西凉李暠,南凉秃发傉檀,皆来入贡称臣。所以,他意气风发,眉宇间带着得意之志。

"屈孑来得正好。朕之逍遥园,去年三月,竟有树连理,生于庙庭,青葱竟变为香芷。臣下奏曰:此为祥瑞大德智人将至。"他哈哈大笑着执起赫连勃勃的手,也不欲坐,便往外拉。看神情便知,他对赫连勃勃的宠爱非同一般。此时的姚兴肯定不知,他的国家,今后便是败落在眼前这个他自认为忠心耿耿的人身上。而赫连勃勃有实力反叛,也是姚兴宠出来的。

据历史记载公元四零七年,柔然向姚兴献马,重兵镇守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的赫连勃勃,便将这批战马扣为己有。袭杀丈人没奕于,夺其兵马,叛后秦自立,建立了十六国中最后一个国家--大夏。

"此祥瑞果真印证。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法师已被朕迎为国师。今日,便要在朕新造的草堂寺开坛讲经。屈孑可与朕一同前去听法,时辰马上便到。"姚兴兴高采烈,目光发亮。他绝对想不到,眼前这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会在今后的七八年中,以打游击战的形式,不停袭击,拖得他几乎绝望。

"陛下乃万世明君,得此圣僧是众望所归。勃勃特进奉十名女子,以贺陛下。"赫连勃勃指着身后的我们,对姚兴恰到好处地拍马。

据历史记载赫连勃勃自立后,一直在等着姚兴的死。因为他知道,姚兴的接班人姚泓软弱无力。虽然后秦是亡在刘裕北伐,可是,最后捞到好处的还是赫连勃勃。刘裕急于回建康导演司马家的禅让,成了南朝宋的第一代皇帝--宋武帝。赫连勃勃接收长安,将后秦领地悉数吞并。

姚兴抬眼扫视一下,高兴地点头:"这些女子颇有几分姿色,年岁亦轻,可充入官伎乐坊。"他对着带我们来的中年女子说道,"王嬷嬷,带她们前去乐坊教化歌舞吧。"

王嬷嬷领旨后,姚兴便不再有兴趣理会我们。叫下人备车,与赫连勃勃一同走了出去。

等姚兴走了,王嬷嬷告诉我们,乐坊在长安王宫内,离此四十里地。我们可收拾一下,一会儿便出发。我急忙做出一副痛苦样:"王嬷嬷,实在对不住。妾身肚子绞痛,想去茅房。"

王嬷嬷嫌恶地叫我快去快回,我一溜烟小跑了出去。绕过茅房,趁人不注意,撒腿便跑。我今天一定要见到罗什,否则,一旦去了长安城,相距四十里,不知再见是何时了。

溜出庭院后,我向路旁遇到的太监打听草堂寺在何处。顺着太监指的方向,我用百米赛跑的速度狂奔。宽大的袖口和裙裾碍手碍脚的,索性拉起,无所谓形象了。跑了大约一里地,看到前方有寺庙模样的建筑,这便是草堂寺了。心跳快得要奔出胸膛,他,就在里面…

看到门口有卫兵看守,停下奔跑,该怎么混进去呢?眼睛瞥到院落一角放了把扫帚。我慢慢走过去拿了扫帚,整理一下衣裳头发,努力缓和呼吸,向草堂寺门走去。

果真被拦住了。我拔下头上的步摇还有耳环,偷偷塞给那两个士兵,脸上堆笑:"小哥,妾身刚入逍遥园。今日当值,却迷路了,耽搁了时辰。望小哥帮忙,让妾身偷偷进去,免得被管教嬷嬷骂。"

士兵收了黄灿灿的东西,嘴角一撇,让我进去。

一条青砖路通往主殿,两旁尽是参天松柏。雪压在枝丫上,千姿百态。路上有执勤的兵士,直直站立。我低头拿着扫帚扫地,慢慢向主殿挪去。偷眼看兵士,并无异色,心中落了块大石头。

这条青砖路是那样漫长。我漫不经心地扫着,神思早已不在自己身上。一步步,缓慢地,走近他…

草荐盖顶的朴素大殿越来越近,心跳也越来越快。罗什,我等这一刻,已经六年。这六年相思虽难熬,可我好歹有小什,有与你血肉相连的牵挂。可你却一个人,在孤独中等待了整整十六年。时间在你我身上,为何一直这么不公?

缓步踏上台阶,一级,两级,三级。心跳声鼓着耳膜,咚咚地如雷般轰响。你现在会是什么模样?眼角的皱纹是否更多了?是否还那么清瘦?冬日里冻疮还会发作吗?

我双手紧抓着扫帚,慢慢朝殿门走去。高高的门槛,跨入后便是一个新的天地。你与我,在这道门槛后,能再次相聚吗?

脚怎么禁不住哆嗦起来?为何每一步都跨得那么艰难?似乎有很多人盘坐在殿堂内。是些什么人?我没时间细想。我的视线里,只有最前方高台上褐红的瘦削身影。

那个走下高台向我跌跌撞撞而来的高瘦影子,是你吗?我看不清,泪水挡住了我的眼,一片模糊。是不是有人在喧哗,为何我只感觉到周围一众人等的嘴唇翕合,却听不见他们在喧闹什么。

"啪!"

这一声响,清晰地传入了我脑中。是手上扫帚倒地的声音。不知为何,我连握住扫帚的力气也消失殆尽。

那个拦住你的明黄身影是谁?他为何拦着你?你说了什么,那片明黄不再挡住你?褐红色越来越近,水雾霭霭中,弥漫出亘古不变的牵念。那串经年累月磨损残破的佛珠,晃动在我眼前。身体沉重得如同灌了铅,再也撑不住,向前跌倒。

"我妻,你回来了…"

跌进了整片的褐红。温暖的气息将我紧紧围拢。一颗剧烈跳动的心鼓在耳畔,与我的心一起,勃发出强劲的动力。

"我回来了…"是我的声音吗?为何如缥缈的浮云,悠悠荡荡,飘上辽远的天际…

注释

①《晋书·赫连勃勃传》:赫连勃勃,字屈孑,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刘元海之族也。…父卫辰入居塞内,苻坚以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虏,屯于代来城。及坚国乱,遂有朔方之地,控弦之士三万八千。后魏师伐之…克代来,执辰杀之。勃勃乃奔于叱干部。…阿利潜遣劲勇篡勃勃于路,送于姚兴高平公没奕于,奕于以女妻之。

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兴见而奇之,深加礼敬,拜骁骑将军,加奉车都尉,常参军国大议,宠遇逾于勋旧。兴弟邕言于兴曰:"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陛下宠遇太甚,臣窃惑之。"兴曰:"勃勃有济世之才,吾方收其艺用,与之共平天下,有何不可!"…时河西鲜卑杜崘献马八千匹于姚兴,济河,至大城,勃勃留之,召其众三万余人伪猎高平川,袭杀没奕于而并其众,众至数万…

勃勃性凶暴好杀,无顺守之规。常居城上,置弓剑于侧,有所嫌愤,便手自杀之,群臣忤视者毁其目,笑者决其唇,谏者谓之诽谤,先截其舌而后斩之。夷夏嚣然,人无生赖。

八十五 衷情相诉

笃笃敲门声,屋外传来恭谨的声音:"师尊,晚课已开始。"

淡然的声音回复:"僧肇,你代为师主持吧。"

清冽的沉稳声音顿一顿又响起:"还有,为师这三日里不出此门,饭食备两份送至此。汝等无须嗔怪,三日后为师自会回复平常,主持一切事务。"

门外应诺,脚步渐远至无声。他回头看枕上摇头的我,轻轻捂住我的嘴,温柔一笑:"不要劝。等了十六年,就让罗什任性三日吧。"

他从枕下摸索出泛黄的笔记本,打开,里面夹着我和爸妈的照片,四角磨损得厉害,幽幽叹息由耳畔直沁入心扉:"十六年里,每日都枕着它一同睡。每当想你太过揪心,便向佛祖乞求:若有生之年能再见我妻,唯望佛祖舍我三日,只陪伴妻,不做其他。"

泪水涌出,顺着脸颊滑落到披散的长发上。他半支起身,深渊一般的浅灰眼眸在我脸上徜徉,骨节细长的手指触摸着我的五官,一路下滑,"艾晴,让为夫再好好看看你…"

纤长的手抚摸过我的颈项,到达锁骨,再往下滑,眼波随着手一路细细看。身体在他的专注下迅速发烫。他的呼吸又开始不稳,眼神迷离,俯身吻住我。

我拉住他的手,凝视他眼角深刻的皱纹,柔声劝:"今天便歇歇吧,别累着…"

"不累。"他的手依旧向下滑,停在了我的小腹上,声音急切,"刚刚只顾缠绵,却未曾看到。这是什么?如何又受伤了?"

我下死劲咬住唇,唯有疼痛才能让我意识到他真的已经在我身边,吸一吸鼻子告诉他:"是剖腹产生小什时留下的。我的时代可以直接剖开肚子把孩子取出,免了生育之苦,而且很安全。所以很多女人这样生孩子。"

他猛地抬眼,望进我的眼眸,低喃着念出:"小什…"

我将手覆上他的手掌,微笑着说:"是你的儿子,过了年刚六岁。他跟你一样聪明帅气,很乖很懂事…"

"六岁…"他低垂着头,原本优雅如天鹅的颈项上已显出几圈颈纹,再抬起时眼里含着氤氲雾气,"罗什十六年里一直在想,不知我们的孩子是什么样,是男是女也无从得知。本以为他有十六岁了,不想才六岁…"

"我带了很多他的照片。儿子还给你写了封信。"我哎哟一声拍脑门,"我的包还在刚刚的殿里,不知会不会被人拿走。里面有好多我带给你的东西呢。"

我懊恼地想,跟他碰面到现在,都过了快有两个小时吧?一心只顾着悱恻缠绵,浑浑噩噩全然忘了周遭一切。仿佛身在云端,被绵白的云团包围着。云卷云舒间,缥缥缈缈,如梦似幻。触手碰到的是他的肌肤,喷在脸上的急促呼吸是他所发,眼前晃动的是他戴在胸前的结婚戒指。手腕上戴着的,是那串带有一生承诺的玛瑙臂珠。一切美得那么不真实。

他问了我详细情形,披衣下床,走出门去。不一会儿回来,告诉我已派人去取了。

我想起身,却被他又按回床上。细细看我,摇头微叹:"艾晴,看你模样,一点未变,还比之前更美。罗什糊涂了,你现在是几岁?"

"三十三岁。"我笑着吸鼻子,"罗什,我认识你十年了…"

他笑得风轻云淡,眼角眯起时满是深深的沟壑,无情的岁月在他原本光洁的额头上刻上了几道抬头纹。他轻声说:"罗什已是五十三岁,认识你四十年了…"

看着他睿智慈悲的容颜,五十三岁的他早已褪去年轻时的朝气蓬勃,眉宇间更添历经沧桑的恬淡魅力。他已是不可用"帅"字形容了,神情清鉴,洞彻一切。

"罗什,对不起。让你等了太久…"

他拂开我额头的碎发,一个轻柔温软的吻落上:"你回来便好…"

相隔十六年,有那么多话要说。一直到点亮油灯,昏黄摇曳的灯光下,我们继续碎碎叨叨地谈话。没有重点,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恨不能把一切都告诉对方。

"罗什,告诉我十六年来你是如何度过的。"他自己过午不食,却不忘让弟子给我端来晚饭,是米饭和几样精致的小菜。他知道相较面食,我更喜欢米饭。在凉州时没有这条件,到了长安,终于可以吃到米饭了。

"依你所言,韬光养晦,几将所有能得到的汉书都读遍了。"他不让我起身,我便在床上就着几案吃。

"思考汉文音律规则,如何将梵文佛经译成朗朗上口之汉文,方便记诵。带领弟子修心养性,这十六年,倒也过得很快。"他柔溺地看着我吃晚饭,不停为我夹菜,"依你所言,不时做些谶纬预言。那五色丝烧灰又凝聚成形,不过是我想法混人耳目罢了。"

我愣住,有些口吃:"你,你不是一向不屑投吕氏所好,不屑这种谶纬预言吗?"

"非是为吕氏所做。"他意味深长地一笑,"是为让姚秦国主知我有神力,愿聘我来长安作准备。"

这下真正发怔了。以前我劝他都被他严词拒绝,可现在…

看出我眼里的疑惑,他温润地笑笑,敛颜正色说道:"艾晴,你告诉过我:不依国主,法事难立。这些枭雄,谁是真心奉佛?不过是想借着奉佛之名安顺民心罢了。既如此,我便使用这些能迎合他们的招数。只要姚兴能助我达成毕身所愿,又有何不可呢?"

心中感喟,他还是这样做了。以前的他是多么高洁正气,不屑这些掩人耳目的手法。可这个混乱的时代,终究改变了他。他最后的成功,还是因为这些不得已的改变…

"艾晴,你该知道,在姑臧最后一年,凉州经历了比十六年前更惨烈的饥荒。"①

我点头。这些我也曾告诉过他。他站起,背着手在房内慢慢踱步。瘦高的身子已有些微的佝偻,背影寂寥。

"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王,趁此饥荒攻打吕隆。蒙逊初战不利,便带着万斛粮食在城外以赈灾之名,欲诱降吕隆部众。"

他停顿住,深吸一口气,声音发颤:"吕隆拒不开城门,百姓无以为生,更无柴过冬。城内树木被砍殆尽,人相食之惨况每天发生。实在无活路了,百姓请求出城为蒙逊军队为奴为婢。吕隆怕蒙逊以粮食为饵煽动百姓造反,居然坑杀了数千名无辜平民!城内每天都飘着尸臭。吕隆降姚秦之时,姑臧城饿死者十余万口,整座城几乎成空!"

我已没有心思再吃了,披衣下床,走到他身边,将他微颤的手握住。他转头看我,轻轻将我拥进怀,咽一咽嗓子,垂下眼帘,哀伤悲悯之色布满睿智的脸:"艾晴,尽管罗什已从你口中得知一切,也明知无力挽回。可仍四下奔走,能多解救数名百姓也好,却惹恼了吕隆。他下令坑杀百姓之时,我与弟子们皆被软禁。若不是吕隆为了降姚兴需要以我示好,只怕罗什也难逃饿死。这次,罗什连两百人都无法庇护…"

抚摸着他瘦削的背,辛酸难忍:"罗什,对不起,这种艰难时刻我不在你身边。让你一个人受苦了…"

他摇头,将下巴搁在我头顶:"被囚禁之时,罗什庆幸,幸好当初送你走。否则,你与孩儿若是在此,罗什怎忍你们受这样的苦?"

他略微离开我的身体,颔首一笑:"罗什年少时一心希望建宗创派,成为一代宗师。经历凉州十七年才明白,自己建宗立派真有那么重要吗?我若执笔写大乘论著,除非迦旃延子,其他人皆不可比。但即便我能著书立论创立宗派,佛法不兴的中原,深识大乘义理者甚少,有多少人能理解?"

他放开我,在室内慢慢踱步,继而抬头朗声道:"乱世之中最需要的不是大宗师,而是慰藉人心的佛法能普及众生。"

他站在窗前,转头看我,洞彻一切的笑容衬得他气度非常:"所以罗什已不再求做什么大宗师。余下不多的几年生命,应做更有利中原佛法传播之事。只要能让更多人接受佛法大义,甚至贫苦百姓也能度成佛,便心愿足矣。这建宗立派之事,待佛法在中原弘扬至盛,自然有后世的智慧之人去创立。"

我昂头凝望他,清癯的脸满是岁月刻下的痕迹。额头上深雕出道道皱纹,眼睛略微一眯,眼角便扯出粗粗浅浅的纹路。唇边也有抹不去的细纹,笑起来时细纹愈深。眸子已不复年少时的晶亮,带着淡定的沧桑,却更加勘透人心。

建宗立派,成为一代大宗师,这是所有佛法大家的理想,也是他从十三岁起树立的志向,却在五十三岁时抛弃了。他余下的生命里,一心扑在译经上,没有著书立论。①在很多中土的佛教徒看来,能译出如此多重要的佛经就是无上的贡献。但对于他本人而言,译经是牺牲了他四十年的理想,用中国人能理解的方式让佛教迅速传播。要怎样的痛定思痛,才会让他作出这样的取舍?

而他,果真如后世一些佛教史家认为的那样,只是佛教传承中一位成功的教义传播者,一个"才俊明义"的法师吗?

他的弟子,什门四圣之一的竺道生,提倡顿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后世禅宗的最早雏形。

唐高僧吉藏以他译出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典为依据,创立了三论宗,尊罗什为始祖。

高僧智顗选他所译的《法华经》为天台宗的"宗经",天台宗也被称为"法华宗"。天台宗的影响力愈广,罗什的声望也愈高。

他译的《阿弥陀经》,文字简短,容易背诵,成了净土宗人人每天必读的"课本"。净土宗随着这部经的广泛传播而日益扩大其影响。

十三世纪,日本僧人日莲依他译的《法华经》在日本建立日莲宗,尊罗什为初祖。

这些,还不足以证明他的伟大,他是个真正的大宗师吗?译而不作的,还有一位大宗师,那便是玄奘。没有自己的著作遗世,也丝毫无损这两位大师的宗师地位。

鼻子又开始酸涩难忍。看着他睿智悲悯的眉目,我明白,他不在意是否做宗师,他也没时间去在意了。他的生命,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我再次投入他怀里,圈住他的腰,听着他的心跳声,泪又禁不住滴在褐红僧袍上。而他,只是温柔地为我吻去眼角的泪,风轻云淡的笑包容着我,暖出一片温馨…

背包是第二天一早拿回来的。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大沓照片,按照时间顺序给罗什一张张细细讲。从小什刚生下来,到他为我过三十三岁生日。上千张照片,都是一日之内从我的手提电脑和手机里打印出来,几乎耗完了小聂的胶纸。

他一张张翻得极慢,似乎要与每一张上的小什重新度过这六年时光。情绪激动时几次忍不住老泪纵横。这样翻看着照片,一个上午悄然过去。

罗什的手颤抖了,呼吸渐重,颤颤巍巍地拿起最后一张照片。这是我走的前一天在雪地上拍的。我跟小什堆了两个大雪人,一个小雪人。小什把我脖子上的艾德莱斯绸系到一个雪人上,又把自己脖子上的玛瑙珠子做出心形放进另一个大雪人的心脏部位。然后摘了自己的帽子戴在小雪人头上。他说,这是我们一家。

小什站在代表自己的小雪人身边挥手,酷似罗什的小脸上笑如灿烂的阳光。小雪人身上,树枝歪歪扭扭地拼出几个英文字母。

我告诉罗什:这几个字母是I LOVE YOU,我爱你们!

罗什的手不住颤抖,泪水滴落在照片上,他赶紧用袖口擦去。我笑着抹掉眼角的泪,想起那天拍照的情形。小什当时取了我的丝巾,让我转过身,等他摆弄完后才让我看。当看到三个雪人身上代表我们三人的信物还有那行字时,我跟罗什一样哭了。这些点子,都是小什自己出的。那一刻,真的好想我们一家三口如这三个雪人一样,紧紧地拥在一起…

我走近坐在床沿的他,他一把搂住我的腰,埋首在我腹部,哽咽着声音:"艾晴,一个人带孩子,辛苦你了。罗什惭愧至极,身为父亲,却什么都没做过…"

"罗什,别自责,你只是不得已罢了。"我吸一吸鼻子,尽力地笑,"对了,儿子还给你写了封信。"

我到包里寻出这封信递给罗什。他拆开,拿着信纸的手仍在颤抖。我探头问他:"小什是用千年后的简体字书写,句式也跟古文不一样,需要从左往右横着读。你可需要我帮忙?"

"不妨事。"他看着信,鼻音很重,闷着声音回答我,"你的笔记,罗什已经反复看了上百遍,早已习惯了。"

小什的信我没有看过。这是他写给父亲的,虽然他没说不让我看,不过我还是得尊重儿子。我凝视着看信的罗什,他眉间渐拢,嘴角战栗,喉结在布了好几道颈纹的颈项中上下起落。看完后忍不住用宽大的袖子掩面,双肩微微抖动。

"罗什…"

他仍旧埋首在袖子中,闷闷的哭泣声传出,右手抖抖地将信递过来。我接过,看上面一笔一画幼稚的字体:

爸爸:

你好!我是小什,你的儿子,我今年六岁了。

妈妈告诉我,你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火车飞机都到不了,所以你无法来看望小什。但是,妈妈说,你很爱妈妈和小什。你每天都在想念我们,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妈妈说我长得很像你。妈妈有时候会对我看着看着就哭,我知道妈妈是想念爸爸了。每年小什生日,妈妈要小什许愿。小什的愿望从来没有告诉过妈妈。小什的愿望是:爸爸可以跟妈妈在一起,这样,妈妈就不会经常哭了。小什不喜欢妈妈哭

妈妈带小什很辛苦,虽然有外公外婆照顾。但是妈妈很孝顺,说外公外婆年纪大了,不能老是让他们操心。小什每次一生病,妈妈都会急得好几个晚上不睡觉。妈妈很疼我,每天晚上都给小什念书。妈妈有时候也会生气,因为小什太调皮。不过爸爸放心,小什以后一定乖,不再惹妈妈生气。

妈妈说,她要来看你。小什知道,妈妈盼着来看你,盼了很久。她能来看你,小什也很高兴。小什也想来,可是妈妈说小什太小了,不能来。妈妈说,只要我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个像聂叔叔那样的科学家,懂好多好多东西,我就可以来看你。

虽然要有半年见不到妈妈,妈妈也没办法给小什打电话。但是小什知道,妈妈见到爸爸肯定很开心。爸爸要替小什照顾好妈妈。妈妈身体不好,经常会头晕没有力气,每天要吃药。但她工作一忙,就会忘了吃饭吃药,还经常熬夜看书写文章。小什以前都会提醒妈妈吃药,监督妈妈不许熬夜。妈妈在爸爸那里,爸爸一定要提醒妈妈按时吃饭吃药,早点睡觉。

妈妈说,她半年后会回来。小什本来希望妈妈能把爸爸带回来,可是妈妈说,爸爸不能来我们这里。所以,妈妈回来后爸爸不要担心。小什是男子汉,一定会快快长大,用心照顾好妈妈。

爸爸,你等我长大。我长大了一定会来看你。

您的儿子:小什

我的泪也忍不住掉落。这孩子,才六岁就这么懂事。他生日时对着蜡烛默默许的愿,竟是希望父母在一起。无法给他一个完整的家,无论如何,都是做父母的不该啊…

罗什将我抱进怀,紧紧地拥着,热泪滴上我的颈项:"我妻,谢谢你把儿子教得这么好。罗什对不起你,对不起儿子…"

我们相拥着哭了很久。那一刻,眼前不停晃动着他可爱的小脸。我想儿子,想得心都揪成一团了…

好不容易我们的情绪都平静了下来。他拿着小什的信又细细看了一遍,再抬头时,脸上有一丝凝重:"艾晴,你这次来,只能待半年吗?"

我缓缓点头。本想过几天再告诉他的,不料还是被儿子说了出来。他眼神一黯,站起身踱步到窗前,眼睛落在窗外的松树上,半天没有言语。

心里凄然。我何尝愿意只陪伴他半年呢?可是,就连这点时间,也是向老天爷偷来的。我走近他,柔声唤:"罗什…"

他转身,眼里不复悲戚之色,翩然一笑,风轻云淡。他搂住我的肩,与我一起笑看雪中的劲松:"佛祖能让你我夫妻有生之年再相聚,罗什已感激不尽别无所求。半年,足够了…"

我也笑了。是啊,有半年呢。只要我们好好珍惜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过得比几十年还有意义,不是吗?靠在他肩头,感觉心中满溢的幸福与满足。心,变得柔软如棉。

相互倚靠了一会儿,他转头问我:"艾晴,你的血虚之症,仍需日日服药吗?"

唉!这个小什,干吗要把什么都讲出来呢?早知道,就应该先检查他的信。

不想告诉他实情让他担心,我便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的。我有一张药方,可以治疗血虚。只要日日吃,便没事了。"

我去包里把小聂打印出来的药方递给罗什,他仔细看了,点头称妙。自己去誊抄了一遍,将打印版本交给我收起来。然后带着药方出去了。

那日他回来后我一直在跟他讲小什,一点一滴的细节也不放过。只是隐瞒了小什出生时的白血病和后来的骨髓移植手术。他一直如饥似渴地听着,听到儿子的早慧与早熟,会心地点头赞扬。听到小什调皮捣蛋,会皱眉摇头,又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