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邦有些不信:“我爹说起昌哥哥,就没有不好的,哪里会挨罚。”

庭芳笑了笑:“要求不同。”鞭伤其实很容易看,她小时候不懂,学游泳的时候徐景昌忽悠她是在林子里跑马挂的也就信了。长大后再追问,徐景昌便捡不要紧的说。但庭芳知道,他没说全。就像在那年在大同的箭伤一样,徐景昌永远是轻描淡写,不会告诉她当时到底有多疼。小胖子实在养尊处优的太过,在京城混着算是世子里拔尖儿的了,可是去了大同,就不得不启用与徐景昌同样级别的严苛。因为那是一不留神就会死的地方,再高的地位,再大的军官都一样。

赵安邦十足郁闷的道:“我去领罚了。”

庭芳笑的尤其亲切:“回头来我屋里吃糕。”

赵安邦:“…”求不要瞬间切回温柔大姐姐的表情!你再装的温柔我也不会信你的!昌哥哥你的喜好好变态!

赵安邦被藤条抽了二十下,蹭到庭芳的上房,进屋就撞见了昭宁帝,不由惊愕,这都年二十九了,皇帝不用过年么?

昭宁帝见了赵安邦也愣了一下:“你不回去祭祀啊?”

赵安邦道:“还没给揍够不是。”

昭宁帝笑出声:“做你姐姐的学生,苦哇!”

赵安邦道:“陛下您少装,我姐姐又不能对您动手。”

昭宁帝道:“你姐姐嘲讽的时候,比打人还疼。”

庭芳轻咳了两声,道:“你也是该收拾东西家去了。年初一再过来。”

赵安邦乖乖答应:“是。”

昭宁帝道:“小胖子也长大了。该说媳妇了。太傅有甚好人选吗?”

庭芳问:“靖国公家有相宜的小姐么?”

昭宁帝笑道:“可惜你没妹子了。”

庭芳直接道:“我妹子嫁文臣。”

昭宁帝:“…”如此明目张胆,不愧是叶太傅的画风!

小孩子对自己的婚事从来没有发言权,赵安邦随昭宁帝说着,也不答话。

昭宁帝不高兴的道:“你长大了就似你爹的性子,整一个没嘴的葫芦。行吧,你且家去,我与太傅有事商议。”

赵安邦利落的与昭宁帝拜别,往家中赶去。

昭宁帝又回过头对庭芳道:“总之,京畿土地构成就是如此了,我收回了两千倾,加上皇庄,对比起被瓜分的,九牛一毛啊。”

庭芳道:“陛下有没有想过皇庄如何处置?一万两的年俸,于王爷们是真不够使的。可是陛下若想在京畿也行王田,宗室里的庄园又如何处置?”

昭宁帝道:“我想用海运之利养他们。”

庭芳道:“不若放开宗室不得科举的限令吧。如今宗学那般严厉,总有考不上的。闲散宗室的孩儿更是连考试资格都没有。许他们科举,也是个奔头。再则陛下考试袭爵只给一次机会,实在太少了些。”

昭宁帝不高兴的道:“宗室果然求到你跟前了。”

庭芳笑道:“瞒不过陛下。可是外头闲言碎语不好听,读书人的笔如刀,陛下略放松一点,也不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陛下给他们一点子机会也没什么不好。宗室是陛下的亲族,用起来还更顺手些。”

昭宁帝道:“你给我添堵呢?我才砍了英亲王!江南的织户被你挤兑的要快断气,你莫不是也怕那起子文人编排你,才忽的和缓了吧?”

庭芳冷笑:“现才是棉布,我正着人研发半自动缫丝,以及蚕种改良。我早晚挤兑的他们整个丝绸行业全崩。好心好意叫他们更新技术,全当我是卖机器的。也不想想,我坐拥东湖港,看的上他们那点子小利?通政司倒是老练,直接把参我与民争利的折子死死摁下了。江南那起子人,当真欠收拾!我是与民争利么?那明明是工部下属的国企!赚来的钱除了扩大规模,就是兴办厂矿子弟学校!光凭着老学究,厂房里的工程师一世也寻不着几个。如今江西就那么几个高工,出了点子问题全靠着他们满江西跑,累死了算哪个的?没有技术人才储备,等着被洋人摁死呢!”

昭宁帝忙安抚道:“冷静,冷静。说着你就急上了,太医叫你静养!”

庭芳厌恶的道:“他们是看到了新兴的物事对他们的冲击。工业生产暴利,朝廷不可能不逐利。要逐利就得倚重工业部门,陛下如今垂询工部官员的时候越来越多,他们又摸不着边儿,可不就急了么?在仕途上,他们倒是见微知著,目光长远的很!”

昭宁帝轻声道:“江南党的势力太大了。户部年前呈上来的账本,我已看不出破绽。千头万绪,亦不知从何处理起。”

庭芳欲说话,又是一阵咳。咳完昭宁帝道:“罢了,说好了开春前不来烦你的,又烦上了。总之京畿开春分田,不容大意。与别处不同,是一点不妥都不能有的。你得闲写个折子,总结几处经验,务必分的漂漂亮亮。到那时你应该也好的差不多了,便由你负责主持。对了,你的幕僚呢?”

庭芳连喝了半杯蜂蜜水,才把咳意压了下去,道:“幕僚过了年才能来。”说毕又开始咳。

昭宁帝听的暴躁:“行行,那你等幕僚来了再操心。我不招你了,回了!”

庭芳把昭宁帝礼送出门,就问春逸:“叶家那头的祭祀预备好了吗?”

春逸点头:“太太打发了二爷去办。过年还是在府里过。再有咱们家的祭品也准备好了,国公正在擦洗祭器。这事儿又不许外姓人沾手,那么许多,国公且要擦一阵儿呢。”

庭芳神烦那些狗屁倒灶的规矩,想着明日要去祠堂折腾半日,就更烦了。病了一个月不见好,庭芳也是给此时的医疗条件跪了!想想现在没有抗生素,深呼吸几次,平心静气,接着养病。不多时,李太监抱着个大包袱出来,庭芳奇道:“不是昨儿才赏了东西么?”

李太监笑呵呵的道:“不是赐朝臣的,才内务府报陛下,裁了衣裳的散碎皮子如何处置,陛下就打发奴才送与太傅了。说是给太傅做小动物使。”

庭芳抽抽嘴角,尼玛,昭宁帝你给补偿能给靠谱点的吗?这事儿要传出去,叶太傅还要不要霸道总裁了!熊皇帝就是个坑!

第202章陛下,你好自为之

正旦,文武百官位列太和殿,比着砖封儿站的横平竖直,为昭宁帝朝贺。京中四品以上诰命,则往慈宁宫而去。太上皇被软禁在离宫,赵太后倒是居住于宫内。夫妻两个曾有龃龉,昭宁帝不愿提,众人只好跟着装聋作哑,权当太上皇死了。

京城道路有限,百官无一不是提前出门,以免误时。除夕本就要守夜,京城许多人家都是彻夜不歇。陈氏凌晨两点就开始层层叠叠的穿诰命服饰。越氏在一旁看的眼热,正一品,羡煞旁人。

徐景昌身兼仪宾、国公与中军左都督三职,惯例按最高职位排。昭宁帝却是在年前就吩咐了,叫徐景昌领国公们朝贺,故立在了国公队列里。北风夹着雪花从太和殿前刮过,年老体弱之人,冻的瑟瑟发抖,却依旧坚韧的站着。

三公之下是三孤,庭芳因病缺席,袁首辅站了文官的首位。新年朝贺,是义务,亦是荣耀。尤其是为首的几位。武不如文,庭芳若来,武一品都不能走在她前面。可是头一年朝贺,她偏偏缺席。文臣们摸不清庭芳的身体状况,太和殿前不宜交谈,彼此用眼神交流着。

盼着庭芳一命呜呼的不在少数。自从徐景昌做了左都督掌管了锦衣卫,定国公府就似铁桶一般,再无人能探寻其间消息。各怀鬼胎的走完流程,文武百官并诰命们有序的撤出宫廷。出了太和门,过了金水桥,众朝臣就三三两两的开始彼此拜年。

陈凤宁朝严鸿信拱手:“严阁老新年大吉。”

严鸿信忙回礼道:“陈阁老鸿运当头,万事如意。”

新年的祝福语,无需文采,要的就是热闹,越俗气越好。众人你来我往,皆是喜笑颜开的模样。又撞见袁首辅,二人齐齐问好。几个高官立时凑在了一处,客套的口头邀约着戏酒。

韦鹏云就问:“前日仿佛听谁说来,道是首辅大人家有喜事,怎地不下帖子?”

袁首辅心道,拐着弯儿打探消息呢?面上不露,依然笑道:“原是年底小辈娶亲,却因先房阁老的小儿子要下场,叶三姑娘的婚事往后压了压,五姑娘便不好越过姐姐,跟着往后拖了。要到四五月间再摆酒,到时还请诸位赏脸,来家喝杯喜酒。”

曹俊郎笑道:“那是自然!”

几个人说着继续往外走,途中少不得与各路人马打招呼。高官们在前头慢慢走着,品级低的就不敢越过去,更走的慢了。韦鹏云眼尖,恰看到徐景昌同刘达一齐往外走,忙叫住:“徐都督。”

徐景昌停住,对韦鹏云颔首示意。

韦鹏云行了一礼,笑问:“太傅今日可好?”

此言一出,周围的文臣立刻就竖起了耳朵。徐景昌笑笑:“还好。”

不是重病,等闲都不缺席朝贺。文臣们眼神乱飞,彻查内务府时,叶太傅可是被抬着回去的。这是缠绵病榻的节奏?

徐景昌却不肯透露太多信息,其实庭芳就是还有些咳,朝贺对病人而言负担是有些重,昭宁帝紧张过度,庭芳就从善如流的窝家里了。都是做官做老了的人,面上功夫绝佳,什么都看不出来。

打探不出消息,众人也没了兴致。徐景昌又朝文臣们笑了笑,跟刘达一块儿走了。

户部尚书吴世贤溜达了过来,冲陈凤宁道:“令外孙女婿当真好风采!”

在场的谁不知道陈凤宁早摆出了与叶太傅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姿态,吴世贤冷不丁的来一句,还是为上回甄贤宁贪墨案,鲁党攻歼江南党之仇,故意刺了一句。

陈凤宁心中冷笑,你们这会儿觉着太傅好,过二日便没那等天真了!

说话间,起风了。韦鹏云抱怨了一句:“才晴了没二日,今日又开始了。看着要下雪的模样儿,我们且先回吧。”

几个人走到了午门口,过堂风更是冷冽,几个人都加快了步伐。陈凤宁与严鸿信落在了后头,慢吞吞的走出了午门,捡了人少之处,边走边说。

只听严鸿信道:“年前内务府一事,可见陛下实在急躁了些。”

陈凤宁道:“陛下年轻,行事果决。只难免物议沸腾,于名声不宜。”

严鸿信叹了口气道:“他原先就是个急躁的性子。”说着苦笑,“现看来,反倒是太傅稳重些了。”

陈凤宁似笑非笑的看着严鸿信:“江西风云,严阁老竟还抱着侥幸?”

严鸿信道:“江西是仗着水患,太傅想天下王田,痴人说梦耳。”

陈凤宁余光扫过,确认周遭没人,才道:“山东已有许多人觉着赋税太高,索性同官府献了田,做了皇家的佃农了。”

严鸿信呆了一下:“竟有如此天真之人?”

陈凤宁笑了声:“陛下好手段呐!知道必有人贪,他便放任不管。中产富户被压的喘不过气,索性献了田。王田不过三成税,便是有人伸了手,也至多四成。再则,陛下亲下了旨意,无产者无需徭役。可那么多官邸要修缮,那么多河流要疏通,哪里缺得了人?有产的负担更重。两相夹击之下,他们或带着田投了官员,或投了陛下,端看个人怎么选了。”说着长吁了一口气,“陛下急躁是有点儿,却是出了师了。”

严鸿信的眼神有些冷:“你瞧着叶太傅的身子骨如何?”

陈凤宁嗤笑:“很有些人盼着她一病死了,我看他们也是白日做梦。我们徐都督旁的事犹可,于叶太傅的事上,最容易露破绽。看他不慌不忙便知太傅暂无大碍。”

严鸿信被陈凤宁说中心思,顿生郁气。继续方才的话题道:“那你家族人日子可还过得?”

陈凤宁摇头:“你猜也猜着了。说来如今江西大富,你家呢?”

严鸿信苦笑:“谁敢跟太傅硬碰硬。今儿命妇们可是没去坤宁宫朝贺。”

陈凤宁绕了半天弯子,大冷天的不想打哑谜了,就问:“江南不至于铁板一块吧?江西的棉布畅销,江南豪族就没有不满的?”

严鸿信道:“自是有眼光长远之人。”

陈凤宁笑道:“我还当大伙儿都认命了呢。”

严鸿信笑:“怎么可能,叶家且没齐心协力。叶登来可是对侄女不满的很呐!日日一群清流,在盘算着上书。”

陈凤宁鄙视:“跳梁小丑。”

严鸿信笑道:“陈公把我也扫进去了。”

陈凤宁道:“休怪我说话直,叶俊德么,倒真是根直肠子。余者跟着他闹的,都是想借着他挣耿直名望的。无事掀起三分浪,真以为自己站在浪头了。你可知年前,叶太傅可是送了一担年礼与叶俊德,却是叫人哄着退了回去。闹腾了小两个月,不知道的还当是叶家叔侄演戏,名利双收了还!叶太傅宽宏大量、至情至孝呐!叶俊德可真是她亲叔!”

严鸿信顿时有些无语,叹了口气道:“那般骂的难听,她竟能绷住不恼,坊间夸她大度,也是夸得着的。”

陈凤宁道:“她何须恼,哪个管事的不被骂?咱们谁不挨骂了?不过分的自无需过心,过分的?张祺的哀鸣还未散呐!我瞧到了今日,方知自幼情谊就是不同。陛下三人,才叫守望相助!”顿了顿,陈凤宁又道,“捧杀,已是无效,休做无用功了吧。”

二人终于走出了皇宫的范围,家下人迎了上来,却被挥退,只得不远不近的坠在后头。

陈凤宁缓缓的背着手走了好几步,才道:“你老家竟就一点子招儿都没有?”

严鸿信道:“也学着开厂子,可渠道牢牢握在她手中,不过捞些残羹冷饭罢了。江西那一处,旁人再伸手不得。我家已有族人试图往江南迁徙了。”

陈凤宁笑道:“不是试图,是已经迁了泰半了吧?”房家衰落,正有空子可以钻!

严鸿信被叫破,也不否认,但更不想承认。江南各大家族盘踞,见缝插针很是不易。原本想捡刘家的漏,没想到庭芳却是放过了刘家。房家毕竟没有彻底完蛋,整个吞并是不可能的,只能仗着是阁臣,抢点子散碎,把族人安顿好,以图日后了。

陈凤宁却又道:“江南也未必安全。陛下盯的紧。”

严鸿信道:“陛下半分情面不讲,对亲伯父尚下狠手,大伙儿心里都觉得凉啊!”

陈凤宁闻弦知雅意,前日说昭宁帝太歹毒的话,果然是严鸿信等人放出去的。不动声色的打量着严鸿信,迁徙入江南,是想与江南党结盟么?陈凤宁边走边沉思着,昭宁帝越发老练,如果他是昭宁帝,为了瓦解江南实力,必然故意不修运河。淤塞,逼的人不得不走海运。海运牢牢抓在昭宁帝手中,在逼死沿江依附运河而生的家族的同时,赚的盆满钵满。

棉纺已被挤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是丝绸。江南党确实该着急了。严鸿信的盟友寻的不错。随机陈凤宁又笑了出来,天下乱竟也有好处。若非烂透了根子,昭宁帝装死不修运河的事儿还办不成,利益瓜分到今日的地步,是诚心想修都是不能够的。江南太猖狂。

若非家族占地被持续挤压,陈凤宁也不想与饕餮江南为伍。昭宁帝确实年轻,什么都想做,便什么人的利益都动的到。应该先动运河与商税,最后再想办法行王田的。一股脑儿的干,爽快是爽快了,却是树敌满天下。乱拳打不死老师傅,乱拳自会打死自己。

陈凤宁朝紫禁城的方向看了一眼,君臣之争还未真正开始,陛下,你好自为之。

第436章 汪汪汪

第203章党羽

海运不受结冰之扰,春冬的沿海反比有台风的夏秋更热闹些。翠绿在天津靠岸,轻吁了口气。时隔多年,她终于又回到了京城。立在她边上的,是未婚夫张安,乃江西研发中心仅次于穆大工的核心技术员。此番被调入京城统管五军武备研发,做的是兵部虞衡清吏司正六品主事。翠绿不是不后悔当日的幼稚,待到王虎等人升官,便知无望。除去不愿嫁人的翠华,她与翠柳分别同意了穆大工与张安的追求。穆大工人在江西,却已是领了兵部正五品虞衡清吏司郎中的职位,京中自然也有个郎中,只两处不相干,暂无冲突。但没有经过科举的张安直入兵部,即便有庭芳在上顶着,压力也可想而知。

一齐跟来的还有许多人,杨志初总共挑了十个幕僚,其中六个是给庭芳的,四个是给徐景昌的。好幕僚从来难寻,江西四处用人,匀出十个已是极限。只能靠庭芳自己在京中寻摸了。除此之外,还带了个小丫头,年仅十二岁的小朵儿,被其堂姐君子墨毫不留情的扔上了船,挥泪与母亲告别,以期在庭芳跟前混一个真正的前程。

一行人从天津行到京城,幕僚们都是要拜见新主,不敢大意,在京中客栈里好生歇了一夜,次日才浩浩荡荡的乘坐马车去往定国公府。

恰逢休沐,徐景昌夫妻等在家中。彼此厮见,庭芳看着为首的幕僚笑了笑:“马先生竟肯来京中,感激不尽。”

马授原在江西任知事,与庭芳有过一面之缘,不曾想庭芳还记得,顿时生出些许感动。余下的幕僚,就都是生人了。皆是四五十岁的年纪,算得上是幕僚的黄金年岁。

人太多,不得好生说话,不过彼此说些风土。做幕僚的都是有眼色的人,知道翠绿定有私房闲话,估量着时间差不多,便都告退了。庭芳使了春逸去安顿。公侯府邸一家子几个官都不稀奇,庭芳与徐景昌各占了正院左右的两个院子做外书房,外书房后头的院子恰安置幕僚与家眷,正好办公。

打发了幕僚们,徐景昌看着张安就有些心痒难耐,他真是好久没摸着作坊了,赶紧把人带去外书房说话。庭芳哭笑不得,既然只剩女眷,她也就携着翠绿入了自家起居的正房。

落座后,庭芳笑问:“年前翠华来信说你们定了亲,是已成婚了,还是预备成婚呢?”

翠绿勉强笑道:“且慢着些吧,他要管武备处,我则要打理成衣厂,此刻结婚太误事儿了。”结婚就难免怀孕,新厂初立千头万绪,怀个孕直接就没她站的地儿了。本就是在南昌时反应太慢,巧宗儿都叫前头的姐姐抢了,自己混成了管内务的,次后庭芳离京,更是混不进去别人的地盘。听闻庭芳要南昌调人入京管五军成衣厂,立刻同君子墨申请,才抓住的机会,自是不会轻易放过。翠华便是嫌婚姻拖累,索性不肯结婚。她与翠柳还是觉着嫁个男人有指望些,才松的口。

庭芳却是笑着摇头:“京城比南昌复杂百倍,里头还有许多被罚的官眷,更是不好管理。你初来乍到,陛下不会让你当领头,你管不来。且先从小管事做起,再慢慢往上爬。张安也做不到一言堂,京中水深着呢。既如此,你的婚事就别拖了吧。横竖现在也没法子独当一面,先把孩子生了也使得。”

翠绿苦笑道:“生孩子真耽误功夫。”

庭芳亦苦笑:“我知道,可有什么法子呢?要么你学翠华不嫁,既是嫁了,总要过这一遭儿。我算是解脱了,太医说我再不能生。为了这点好处,回回行经痛不欲生,我也认了。”

管过事儿的人才知道无法避孕到底有多糟心。翠绿深深叹了口气:“我当真宁可他纳妾了。”

庭芳道:“你们这般盘算着结为夫妻的,我也常见。到底怎生相处,你自家把握吧。只得利益也不是没有白头到老的,可既然做了夫妻,能生出几分情谊总比没有强。”

翠绿道:“真真什么事都瞒不过郡主去。”

庭芳笑道:“你既想嫁人,正六品敕命自然舍不得放手。说句实话,他们几个都是老光棍了,跟你们年纪都差着辈儿。张安又木讷,你不喜欢他人之常情。可是你们与寻常女眷不同,世上夫妻真能谈的来的少之又少,休浪费机缘。”能从丫头做到诰命,搁古代个个算奇迹。多少官家女一辈子连个七八品都捞不着,在南昌的几个丫头,也就是赶巧儿了,显的六品不值钱。只这般心态上的攀比,庭芳也懒的劝。想的通也罢,想不通也罢,都是自己的选择了。

翠绿低头不语。张安求娶她,是穆大工做的媒,当日能被庭瑶挑中送往东湖的,至少是偌大的福王府中能数得上名号的人。固然不如翠荣之机敏,称句伶俐并不为过。张安着实不大合她心意,可她错失了良机,选择已是不多。姐妹们都有诰命,叫她嫁个白身更是不愿。心中有些委屈,可路又是自己选的,无处可诉,满心怅然。

庭芳还有正事,便道:“你入得京来,双拳难敌四首,我送两个帮手与你。”

翠绿看着庭芳。

庭芳笑道:“你忘了豆青与豆芽了?她两个在我跟前闲的撂猫逗狗,一年大二年小的,也该历练了。”

翠绿忙点头应了,豆青与豆芽在南昌亦是管过事的,庭芳本就缺丫头,还匀两个出来,很是不易。

庭芳想的是豆青与豆芽皆是在东湖买的,无牵无挂,孑然一身。她们终身都依附着叶家,虽年龄小,但是心腹。庭芳对一群赶在废贱籍之前就放良的丫头有再造之恩,翠荣几个固然有父母,身上却深深盖着她叶庭芳的标签。徐家于武将系统是不怕的,本就是勋贵出身,便是没有功绩混进去也容易。可是文官系统,自己人实在太少。

翠柳与翠绿两个的夫君,硬生生的混进了兵部,即便是技工,也是踩入了文官系统的大门。一方面,是庭芳嫡系对朝堂的渗透,另一方面也是昭示着庭芳的嫡系到底多么容易出头。她必须把豆青与豆芽放出去,要她们崭露头角,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底层官家能够上叶太傅之契机。对上要有关系,对下亦不可放松,没有爪牙,叫甚一代权臣?

昭宁帝防备着庭芳再嫁丫头给武将,庭芳调教丫头的手段确实太强。或者说,有她把过关的男人,确实醒事。没有妾,枕边风就太厉害了。刘达再是昭宁帝的潜邸旧人,众人看他的眼神,就变成了徐景昌的嫡系。翠绿再是怅然,也知道没有庭芳,她下辈子都未必能混成良家子,更逞论正六品诰命。对无根无基的丫头们而言,庭芳是她们全部的依仗,为了保持地位,她们只会是庭芳党,永远是庭芳党。文武双全,退能管内宅,进能当主事的丫头背后,都是庭芳花费的无数心血。所以武将不能再笼络,亦不必要再笼络。接下来是各种法子的与文官结盟,联姻,是非常好的手段。

庭芳又问君子墨近况,翠绿一一答了。庭芳所认识的女眷中,就属君子墨最不消操心,她自家就麻溜的把日子过了。庭芳听见翠绿说娘子军搞的有声有色,哀怨的道:“那混人小气到死吧,我叫她给我调几个人来,就压着不让。我快被大公主磨死了。”

翠绿指着立在一旁的小朵儿道:“她把妹妹赔给你了。”

庭芳看着比豆芽还小的小朵儿,简直一脸血。这是赔给她一个丫头,还是要她给带闺女啊!庭芳郁闷的问小朵儿:“你姐姐把你撵进京来有何打算?你娘呢?”

小朵儿规规矩矩答道:“回郡主的话,姐姐使我入京伺候郡主,并跟在郡主身边好生学学为人处世。”

庭芳只得问:“你会什么?”

小朵儿答道:“读书识字,骑射武艺都跟着姐姐学了点儿,只恐入不得郡主的眼。”

庭芳点点头:“那便跟着我出门吧。”

小朵儿干脆的应了声是。

庭芳轻笑:“有点你姐姐的利索劲儿。”

又闲话了几人景况,翠绿才缓缓道:“有一事得报与郡主知道。”

庭芳敛了笑,问:“何事?”

翠绿低声道:“好叫郡主知道,华百户没了。”

庭芳怔住,半晌才问:“怎么没的?”

翠绿道:“今冬尤其冷,他着了凉,病没几日就去了。”

庭芳沉默了好一会儿,问道:“他可有甚心愿没有?”

翠绿道:“他说他想郡主,叫我们告诉您,好好习武。还说想回大同,他想家。”

庭芳眼睛发酸,又一个疼爱过她的人离世,又一个叫她四丫头的人消失。然而生老病死非人力可强求。征战边疆几十年,华松的身体早就千疮百孔。能撑到如今,已是不错。理智如此,心里还是忍不住的难过。深呼吸好几下,才道:“他的尸骸呢?”

翠绿道:“不敢带到郡主跟前,暂寄放在庙里。”

庭芳便道:“我知道了。”

翠绿看着庭芳微微泛红的眼圈,有些无措。

庭芳垂下眼,熊老头,我其实也挺想你的,却是再也不得见了。我会使人送你回大同,与妻女团聚。望你来生再不经此离殇,白头到老,无疾而终。

第204章绵纺机的作用

二月初二,春寒陡峭。昭宁帝拿着礼部呈上来的折子,久久不语。据朝鲜使臣奏报,日本正在闹“还政于天皇”的把戏。前年,庭芳诱使菲尔德去算计日本,今年就有了消息。昭宁帝靠在椅背上,闭眼沉思。西洋人的确对干政有巨大的兴趣,亦可轻易把一国玩弄于股掌之间。离的那样近的日本,其政体昭宁帝很容易查的到。犹如春秋战国的周天子一般的存在,掀起这般舆论,定让渡了利益与西洋。以他短暂的执政经验就可判断,这份让渡,必然是极其残酷的。用庭芳的话来讲,便是丧权辱国。

昭宁帝的肌肉绷的有些紧,日本并不富庶,尚引豺狼虎豹,那肥如膏粱的华夏呢?昭宁帝不愿去想,又不得不想。菲尔德一介商户,就能搅起日本的血雨腥风。所利用的无非是贪欲。天皇想夺回至高无上的权力,幕府想守护锅里煮熟的鸭子。双方面对坚船利炮的菲尔德,又会各自许出怎样的承诺?

再是艰难险阻,昭宁帝绝不会对洋人退让分毫。可是别人呢?盘踞在华夏各个角落的豪强,如果面对同样的情况,会有怎样的反应?两晋南北朝,不照例有那么多汉人做了北朝的高官么?昭宁帝想着国朝再孱弱下去,豪强争相出卖的景象,就觉得不寒而栗。他不觉得是杞人忧天,豪强的嘴脸,他真是见的太多了。

五军成衣厂已落成,昭宁帝终于亲眼看到了珍妮机的模样。尤其是与手工纺纱机在一起对比的时候,那种震撼,可谓可怖。这便是西洋人的实力!管中窥豹,虽止冰山一角,却也能猜得到太多。

昭宁帝吐出一口浊气,对太监吩咐道:“把工部郎中杨士恒唤来。”

太监应声而去。工部郎中杨士恒原是工部柴炭司不入流的副使,上回户部成立工商司之时以算学选拔人才,不独民间自诩善于算学的人参与了考试,连带工部一些不得脸的也跟着掺和。朝堂上精于算学之人,不在户部便在工部了,余者不过是些喜好,难以拔尖。杨士恒山西人,其家族祖上受益于开中制,很是阔过一阵,后来随着盐运中心往江苏迁移,加之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大同军屯不似之前重度依赖运粮,山西的商人便逐渐没了声息。杨士恒家中仗着祖产种些粮食做些买卖过活。然他自幼聪慧,极善算账,父母便送他去私塾上学。后中了举人,使了点钱财混进了工部,没甚声响儿。昭宁帝公开招考会算学的人,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竟是考了个魁首。

昭宁帝嫡系太少,朝堂掐架都没几个帮手。早就观察着低阶的官员们。抓到个杨士恒,毫不含糊的从不入流直提到工部虞衡清吏司做主事,哪知他算学上确有大才,在核销各地军费时,连抓了三个报假账的,直升工部任新出炉的国企司郎中,一年内完成了三级跳,成为了朝中数得上号的人物。

入到乾清宫,昭宁帝便问:“我且问你,江西那处半自动缫丝机可有谱儿了?”

杨士恒恭敬道:“回陛下话,还在加紧研究。”

昭宁帝皱眉道:“棉纱机都投入生产许久了,怎地缫丝机就那般艰难?”

杨士恒道:“缫丝工艺比棉纺复杂,再则棉纺是在西洋珍妮机的基础上生产,如今还未有人见过缫丝机是什么模样,全靠着人去实验。”

昭宁帝道:“还能加大投入否?国企司的账上还有多少银钱?”

杨士恒苦笑:“银钱乃其次,天下工匠都奔赴去了江西,却也是不够。光国企这一块,缝纫机在改良,船舶制造的先期研发,钢铁锻造皆不能缺人。虞衡清吏司的火器改良占了大头。朝廷苦无算学、机械人才久矣,一时半会儿难以追上。”

昭宁帝头痛,他急需丝绸换钱,岁入实在太磕碜,时时捉襟见肘。这才年初,预算就已支出了一半,丝绸是最畅销的商品,偏偏囿于产量,有钱赚不着。对比珍妮机与土法纺纱的速度,有脑子的人都算的出来人均产量的差异。

杨士恒又道:“年前引进了飞梭技术,纺织再不似以往那般纯手工,速度快了十倍。然即便如此,江西的棉布依然供不应求。臣之见,可四处增设厂房。人总离不得衣食住行,咱们也不一定就在自家港口卖与西洋人,还能开了船卖去南洋。朝鲜、安南等地接壤,更好做生意。体量虽小,积攒起来便可观了。”

昭宁帝道:“这不是没船么?”

杨士恒道:“无需西洋那般大船,只别叫朝中官员插手,鼓励商人往南洋去,朝廷只在海关收进出口货物的税,自有商户不畏艰难险阻下南洋。有纺纱机与缝纫机,成本降了一半还多,南洋朝鲜再是贫穷,谁又真能不穿衣裳?一样是衣裳,自是便宜的更好。”

昭宁帝觉得顺了点气:“罢了,此事你同人仔细思量,还有,注意控制棉花规模,休侵占太多田土,光有银钱没有粮食易生乱象。”

杨士恒道:“朝鲜亦产棉花,不若从朝鲜购买,由海运运输到江南进行纺织,再销往南洋。西洋人前次尝试着贩棉布,却是运输成本高昂,虽比土法便宜,但被江西棉布冲击,赚头太少。商人逐利,洋人的东西我们要的不多,不利于合作。臣以为,随着机器的使用,可逐渐与他们购买钢材。咱们的钢产量始终上不去,终究是要进口的。商场上皆是如此,你来我往,方见繁华。”

昭宁帝灵机一动,笑出声来:“这些你们工部官员商议去,我管不了那么细。”

杨士恒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