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少卿所言倒非虚,片刻后再见谢澈时,他正和一身着宝蓝长袍、相貌极是儒雅的中年男子走在一处,两人言笑正欢。

“苻景略?”萧少卿微笑道,“早听说苻景略身旁的长史车邪才堪大器,身手不凡,原来就是你大哥。”

“车邪?”夭绍愣了愣,随即明了。

车邪,谢澈,南北轮回,原来皆是一人。

萧少卿握住夭绍的手,安慰道:“放心吧,不论谢澈是为什么目的来到北朝,至少暂时处境甚是安全,无须我们的顾虑。”

夭绍轻轻颔首,目送对岸两人的身影消失在迷离灯火中,心中一阵惘然。

宫门外,前来赴宴的车驾络绎而至,一辆皂缯盖车悠悠停于宫墙一侧,毫不起眼。

“少主,到了。”驾车的青衣老者道。

车门啪地打开,一道白影飘然而出,年轻公子对着眼前巍峨高耸的朱色宫墙深深吸了口气,闭目感叹:“宫酿赤雪醇果然名不虚传,百里飘香。”

过往行人闻言纷纷侧目,驾车的青衣老者甚觉丢脸,横了白衣公子一眼,既而又忧心忡忡地对刚下马车的青衣公子道:“少主,当真不要我随去宫里?”

“何必?”沈伊一拽郗彦的胳膊,言词铮铮道,“此乃婚宴,非鸿门宴。”

郗彦微微皱眉,拂开沈伊的手,转而朝钟晔淡然颔首。

“那我亥时再来接少主。”钟晔寒着脸,瞪了瞪意气风发的沈伊,驾车离开。

钟晔一走,沈伊反倒沉稳了几分,与郗彦并肩走去宫门,递上请柬。

有内侍迎上,领着二人入宫,沿汉玉甬道行走半日,绕过前朝诺大的宣政宫,这才步上一条由卵石铺就的小道。风中隐约可闻飞扬的欢乐声,内侍止步,指着前方道:“两位公子沿此道前行,片刻便至北苑清池。”

沈伊揖手道:“有劳。”

“不敢,奴告退。”内侍一笑,转身离开。

前方石道的两侧遍植松柏,虽是初冬,这些树木依旧繁盛青郁,每十步有灯盏相接,盈盈闪闪的光火点缀着幽谧的夜色,别有意境。道上行人毗连,一个个器宇轩昂,贵气逼人。郗彦和沈伊与这些北朝的贵族自是不熟,只管踏着夜色赏望景致,一路信步闲走,直到迎面望见慕容虔与一位锦袍华裘的清俊男子联袂走来,两人才停步候于道侧。

“见过大司马。”沈伊与郗彦垂首行礼。

慕容虔扶起二人道:“无须多礼。”

“这位可是云澜辰?”华裘男子清淡的言词间透着几分雅致的悠远,一双黑眸温润如玉,打量着郗彦,赞道,“玉树临风,风骨脱俗,看来云濛果得佳子!”

慕容虔不得不对郗彦二人介绍道:“这位是裴相。”

郗彦复又施礼,裴行虚扶一把,笑道:“我与你父亲原是旧交,若非十五年前之变,你今日也是我的贤侄。”

郗彦轻笑不言,裴行也不计较他的沉默,转过目光,又望着沈伊。

沈伊知他与沈峥亦是旧交,唯恐将自己认出,忙掉过脑袋,装作漫不经心地欣赏夜空。

裴行微笑道:“原来今日宴上,故人之子来了不少。”

慕容虔笑意略僵,唯恐再如此待下去将要坏事,忙伸了手臂道:“裴相走吧,小辈指教今后尚有时日,今夜前朝还有事,你我得在宴前处置完毕。”

“也是。”裴行似笑非笑,离开之际忍不住再看了一眼郗彦,方与慕容虔快步离去。

沈伊纳闷:“奇怪,皇帝大婚之夜,还有何事竟劳北朝辅臣们这般行色匆忙?”

郗彦微微一笑,淡然转身。

穿过松柏林,秾丽景致扑面而来,清池摇曳,玉殿流彩,盛放雪梅间丽人飘带,处处美不胜收。沈伊对着满目繁华颇觉所行不虚,踮足远眺,又望到对岸凭栏而站的萧少卿和夭绍,心中更是高兴,忙不辞辛苦地绕过横筑池上的狭长走廊,朝二人走来。

“今日晚宴当真是八方人物云集之宴么?”萧少卿一眼看到沈伊,皱眉摇头,觉得头疼。

沈伊对他的嫌弃全无所知,走上岸,笑意间热忱满满:“少卿,小夭,我母亲呢?”

夭绍微笑道:“姑姑还在紫辰殿陪着阿姐,你是一人来的么?”

“当然不是,和澜辰一起。”

“他也来了?”夭绍忙将目光于池畔千人间寻觅,好不容易找到远处那抹淡缈的青袍,刚要提步上前,却见郗彦已转身朝僻静处行去,而他的身后,一道紫影正暗暗跟随。

夭绍目睹两人的身影隐没于山坡上的林荫间,怔怔止住脚步,驻足原地。

沈伊和萧少卿自然也看到了对岸的一切,两人心照不宣,绝口不谈往昔之事,只对着清风明月,说起美酒佳肴来。

夭绍在一旁抿嘴笑:“看你们馋的,被别人听去了,还以为我们东朝素来寡待了二位。二位今日来此,当真只是为了吃么?”

“倒也不全是,”沈伊微微肃容,“我想见见母亲,有要事商量。”

萧少卿轻笑:“你能有什么要事?”

“我怎么就不能有要事?”沈伊横他一眼,“我明日得和尚北上去云中,想与母亲说一声。”

夭绍不料竟是这样一个消息,一时愣神:“你……你们,要离开洛都?”

“是。”

萧少卿道:“怕是明天你们还不能离开。”

沈伊与夭绍俱是不解,齐齐问道:“为什么?”

萧少卿不答,只对沈伊道:“我带你去见姑姑。”转身将走,又嘱咐夭绍道:“你留在这里吧,我们去去就回。”

“好。”夭绍点了点头,独自留于池畔。

时间飞逝,已过酉时三刻,先前于池畔欣赏夜色的宾客们都陆续踏上水上长桥,朝金壁辉煌的瑶光殿走去。

沈伊与萧少卿去了许久还未回来,夭绍心起焦虑,正想着要去寻他二人,谁知瞥眸却看到池畔玉阶上静立的黑袍男子。流波风浪间烟岚弥漫,夭绍默默望着他,只觉他的身影比平日要模糊许多,仿佛非得等她近前一看,才可见其真容。

他何时来的?

夭绍微微困惑,又微微踌躇。

沈伊所言北上云中的话还回荡在耳边,她不由想,自己是不是也该上前与他道声别。本是极简单的事她却不知为何开始犹豫,左手扶着栏杆来回摩娑,右手不自觉地缠绕起腰间丝络,指尖不经意触碰到衣袖里藏着的一处坚硬时,她终于记起一事。

一件本就要求助于他的事。

念及此处,她脚下终于移了移,待要上前,远处却依依袅袅飘来一缕华衣秀色。

夭绍静静望着裴萦靠近商之,望着他二人于湖畔低声笑语,思了一瞬,转身离开。

帝后还未至瑶光殿,夭绍唯恐迟了夜宴,便在梅林里寻了幽径小道,急急赶赴紫辰殿。行到一半的路程,却见小道旁的梅树上悬着一盏灯笼,微弱的灯光下黑衣修俊,她吃惊抬目,视线所触,正是那张冰凉的银面、那双孤长的凤眸。

“你、你刚刚不是在池边?”夭绍张口结舌。

“你也说了是刚刚。”商之淡淡道,抬手摘了面具。

夭绍虽清楚望见了他的面容,却似乎仍有迷惑。

“我不是鬼,是人,别用这样的眼光看我,”商之微微一笑,“这个宫廷我走得总归比你多,近路如何找,我大概比你熟悉些。”他走近两步到她面前,问道:“你方才可是有事找我?”

“嗯,”夭绍无意识地点头,却又觉得哪里不对,盯着他道,“你怎么知道?”

商之轻轻抿住唇,笑意漫起的凤眸煞是漂亮诱惑,低声道:“找我何事?”

何事?夭绍在他的笑容下有些茫然。如此夜下,如此密林,他身上的幽寒香气伴随梅香入鼻,竟是这般浓郁逼人,他低低垂首时,那冷香便来得更近,似拂面贴近的深沉气息,叫她心中惶乱,无所适从。

夭绍忍不住连连后退几步,商之怔了怔,皱起眉。

“怎么了?”

“没什么,”夭绍努力保持自如的神态,自袖间取出一个玉瓶,递给他,“这瓶里有粒药丸,你看看是否由雪魂花所制?”

商之打开瓶塞,送至鼻下轻轻闻了闻,微笑:“果然。”

“什么果然?”

“当年东朝宫廷藏有的雪魂花虽只有一朵,但为你解毒却不过用了其中一半,其余的看来都被制成了药丸,”商之将瓶里仅有的一粒药丸倒在掌心,问道,“这可是你趁东朝皇帝昏迷时得到的药丸?”

“是,”夭绍暗暗恼恨他的神机妙算,赌着气道,“你什么都知道?”

商之不知她的心思,仍是微微笑道:“南下在邺都时是我与阿彦一起诊治的萧祯,他亦是中雪魂之毒昏迷不醒的。想来沈太后是知道他所中何毒,这药丸虽不比新鲜雪魂花朵的灵效,但也是让他昏睡三月还能醒过来的缘故。”

夭绍喜道:“如此说来,这药也可救阿彦?”

“仅一颗?”商之摇头,“不能。”

夭绍忙道:“东朝宫廷里还有。”

“也不行,”商之轻轻叹息,“萧祯毒已痊愈,是因他中毒时间尚短,且一直服用解药,不似阿彦八年之长。不过对阿彦如今的身体而言,有这药总比没药的好。只是药在东朝深宫,怕是难以取出。”

“要偷吗?”夭绍笑道,“伊哥哥会有办法的。”

“解药可能在沈太后手中,沈伊立场艰难,”商之若有所思,“依靠他,还不如依靠少卿。”

“少卿……”夭绍蹙眉,忧虑起来。

商之叹了口气,将药丸放入瓶中,递还给夭绍:“为何不将药直接拿给阿彦?”

夭绍咬了咬唇:“我不想再给他失望。”

商之颔首:“原来如此。”

夭绍看了他一眼,犹豫半晌,终是忍不住轻声询问:“听伊哥哥说,你明日要去云中?”

“是,鲜卑出了些事。”

“要紧么?”

“目前还无大碍,我只是不放心。”

夭绍点了点头,低声道:“那……你要一切小心。”

此话音落,梅林间一片沉寂,风吹雪蕊,幽香扑面,闻得夭绍脑间忽起晕眩,良久,她才听见商之轻轻“嗯”了一声。夭绍慢慢抬起头,正见商之凝望过来的目光。言已至此,两人竟是再无它话可说,对望着彼此的眼眸,默默无声。

夜色于此处幽静悄然,却于不远处的瑶光殿一派喜庆喧闹。

“啪”一声脆响当空破裂,妖娆烟花于月华下绚烂绽放。

夜宴已开。

透过梅林间繁枝琼蕊,模糊可见远处明灯迤逦、华盖雍容,正朝北苑而来。两人不敢在林中多留,急步出了梅林,赶在帝后之前入了瑶光殿。

萧少卿早已等在右侧首席,见夭绍匆匆而来,还未来得及询问,便听殿外内侍长呼通传帝后驾至瑶光殿。满座宾客离席起身,跪地恭迎,直到帝后在高处落座,众人方才起身。

祝辞过后,帝后敬酒。三巡过后,礼仪渐松,一殿觥筹交错,歌舞飘飞。

夭绍落下酒杯,无心殿中热闹,思绪仍停留在梅林中与商之的对话,不住琢磨着解药的事。

“方才去哪里了?”身侧静静饮酒的萧少卿忽然启唇,看了一眼对面与慕容子野坐在一处的商之,“我看你方才是和商之君一起入殿的。”

夭绍道:“你和伊哥哥许久不回,我本想去找你们的,路上遇到国卿,便说了几句话。”她转眸看着萧少卿,问道:“伊哥哥见到姑姑了么?”

“嗯。”

“那他明日会北上云中么?”

“不会,”萧少卿慢慢饮了一口酒,眸色闪烁,“需得再等几日。”

夭绍狐疑:“究竟是为何事?”

萧少卿紧紧抿了唇,只细细把玩着指间酒杯,笑意透着古怪,似悲似喜,难以捉摸。尽管杯中是价值千金一滴的宫酿赤雪醇,他却毫无珍惜地一饮而尽,透澈的目色在霸道的酒劲下迷蒙了片刻,才低声一笑道:“五日后,云濛夫妇将至洛都。”

“什么?云家伯父和伯母要来洛都?”夭绍吃惊,“我怎么不知道?阿彦也不知道。我以为你并不想……”她话语猛然一顿,神色愧疚道:“对不起。”

萧少卿满不在乎地一笑:“无碍。”

他装得再好,却还是掩饰不了眉眼间的落寞和迷茫。夭绍一心想着转移话题,目光于殿中来回四顾,终于发现了异样。他们对面,左侧首席上唯有裴行一人端坐,而身侧的太傅之位却空落无人。

夭绍拉拉萧少卿的衣袖,低声问:“少卿,夜宴至此,怎么北朝的太傅姚融还未到?”

“自是被烦恼缠身了。”萧少卿摇晃酒盏,轻悠的声音里逸出一丝模糊的笑意。

夭绍疑惑:“北朝陛下大婚,他能有什么烦恼,竟敢不赴夜宴?”

萧少卿不答却问:“还记得在雍州永宁城外飞虹桥断的事么?”

“记得,难道这事和姚融有关系吗?”说起此事,夭绍突然想起在永宁城外见到的令狐淳,本能地看向八州刺史的坐席,岂料入目竟是连续几张席案空荡无人,八州刺史今日宴上独剩下青、雍、兖三位,令狐淳为首而坐,垂头颓然喝酒,脸色不见以往的英气,甚是恹恹疲惫。

“先前听说北疆有乱,是以幽、并、冀三州刺史离都北上,”夭绍道,“可是为何如今宴上只剩下这三位刺史,凉、梁二州的刺史大人呢?”

萧少卿微笑道:“这便是姚融今夜迟迟未至的缘由了。”

夭绍摇头道:“我不明白。”

萧少卿望了眼端坐高处、声色不动的司马豫,这才慢慢道:“司马豫初政立威之事,怕就是那条飞虹桥。令狐淳的刺史之位将难保,众辅臣争先恐后,几日几夜暗地里动作不断,角逐凶险怕是真正的战场亦拂愧不如,一着下错,整盘皆输。”

夭绍道:“依你这么说,姚融是下错了棋子?”

“也不尽然,”萧少卿顾盼殿间诸人各异的神色,含笑惬意,耐心对夭绍解释道,“傍晚时魏叔自宫外递来密报,说凉、梁二州刺史所带亲卫几日前在京畿之地犯下了杀人之罪。你想想,如今举国同庆之时,这般杀戮的发生无疑罪加三等,二州刺史难逃其咎。慕容子野身兼卫尉,裴伦是中尉,两人共掌都城护卫,此等凶案岂能让肇事者逃脱?只不过他们也懂时机,直到今日才将凶案提审,轻轻松松查出凶手来历,上报尚书省。苻景略手段雷霆,阿姐的册封大典后,二州刺史便被御史台的人捉去问责,而凉、梁二州为姚氏世代经营,姚融自要在其中周旋。两相比较,宴上迟到之罪倒不甚要紧了。”

夭绍听罢不由感慨:“里面竟有这么多玄机。”

“何止?”萧少卿轻笑,“这仅不过其中一二而已。你以为北疆之乱是无故而生的么?那令狐淳的罪名如此难逃也当真是国法不容的缘故么?所有一切,自是辅臣们明争暗斗的功劳,当然其中也不乏高人撺掇。”

“高人?”夭绍困惑,“指谁?”

“自然是在北帝身边出谋划策的人,”萧少卿含笑道,“眼下局势愈复杂,便对北帝愈有利,辅臣们皆有其短,明日朝上只能将新任雍州刺史人选的抉择大权交给北帝,不管辅臣们愿还是不愿、有意还是无意,北帝如今倒当真行了还权第一步。”

夭绍默默颔首,想了一会儿,忽然一笑:“这其中可有一二是豫章郡王所为?”

萧少卿一口酒呛在喉中,瞬间吞咽不得,任凭烈酒的热度沿着脖颈烧至脸颊。

“为何这么说?”他好不容易喘平气息。

“既对北帝有利,便是对阿姐有利,何况你竟这般清楚其中内情,必是时时关注,非身在局中无须如此,”夭绍微笑道,“而且我听舜华姑姑说魏叔曾到过曹阳驿站,可后来路上我并不曾见到他。如今却又为何突然出现在洛都?”

萧少卿看了她许久,点头长叹:“所察不错。”

“你让魏叔去做什么了?”

“天机不可泄漏。”萧少卿故作神秘道。

他二人在此窃窃私语评论北朝君臣,却不知高阶金銮上,司马豫正指着他们对明妤笑道:“看起来郡王和郡主的感情果然极好,不愧天造地设的一对佳人。”

昔日的冤家如今这般亲密,明妤亦是惊讶,轻笑道:“他们二人自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罢了。”

“听说郡主和郡王在东朝已有婚约,这番他们送亲北上也是辛苦,”司马豫想起一事,向一旁的裴媛君请示,“母后,朕想将宫中珍藏的那对血苍玉赠给郡王和郡主,如何?”

“血苍玉?”裴媛君眸色一动,不置可否。

坐在她身旁的晋阳闻言眨了眨眼,依偎到裴媛君身侧,问道:“可是母后昨日许诺给萦姐姐的那对血苍玉?”

裴媛君笑了笑,司马豫微微皱眉:“阿萦?”

晋阳笑颜间一派天真明媚,说道:“皇兄,母后昨日和萦姐姐说起她的婚事。那对血苍玉母后想送给萦姐姐为贺礼的。”

“是么?”司马豫放下酒盏,声色不动道,“不知母后想将阿萦许给哪家公子?”

裴媛君望着阶下商之与慕容子野那席,含笑道:“我看国卿大人甚好,与萦儿亦相熟相知。这些年萦儿的病多亏国卿维系着,两人感情非同一般。如今赐婚也该是水到渠成之事。不知陛下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