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峤恍然道:“诱敌之策原来如此。”

萧少卿却摇头道:“我的计策并非如此,颜兄方才所言也算差了祖偃。此人不同他那位志大才疏的兄长,颜兄想要以钝箭锈弓糊弄过对方,怕是不易。何况顾将军的威名早已在外,若贸然变成治军懈怠、不堪一击,那才让祖偃生疑。如此一来,诱敌之计到时也就用不成了。”

颜谟垂首道:“末将惭愧。此战如何打,请郡王示下。”

“该怎么打便怎么打。”萧少卿道,“不可让蜀军上岸一步,即便血流成河,今日也要守住孟津浅滩。”他微阖双目,慢慢吐出口气,“若我料想不差,日暮之前,无论成败,蜀军必会鸣鼓退兵。”

顾峤道:“那祖偃生性谨慎,若这样打下来,他用兵必会迟缓,郡王想要的速战速决怕是不能实现了。”

“那也说不定。”萧少卿微微弯起唇角,剑眉飞纵,言道,“等过了今晚子时,他必会生出大战之心。”

“为何?”颜谟与顾峤同时问道。

萧少卿却不再说明。颜谟与顾峤对望一眼,两人深知萧少卿的性情,默默行了一礼,出帐点将携兵,纵马奔赴战场。帐内的沉寂环绕周身,萧少卿睁开眼眸,透澈的目色间流过浅浅暗光,低头望着案上的地图,手执玉笔轻轻圈出一处城池――

于踌躇在握之前,必是忧忡满心。

正如萧少卿所料,南蜀昨日刚扎营益宁,今日渡江的将士仅为滋扰试探。只是不想这才一个下午的抢攻,却在飞石利箭中倒下了上千人的尸首。而顾峤所领的孟津守军扼守关卡,依然从容不迫,应对有余。蜀军初上岸的凶狠渐渐在飞滚的硝烟中淡却,待申时一过,收兵的战鼓便在群山深水间敲出不绝的回声。来时五十战舰,去时仅有三十八艘,岷江急流湍逝,卷带烈火中燃烧成支离破碎的战舰残骸,静静飘流往下。一天晚霞覆盖千山万岭,连带岷江暗红发紫的山色,山河浴血重生,美得惊心动魄。

即便是小胜,却是初战之捷,东朝将士意气风发,孟津十里皆可闻爽烈笑声,连哨兵所执的长槊,也在连营的篝火映照下透出夺人的锐气。

诸将在营中庆贺战胜之喜时,萧少卿却孤身飞骑出营,在通往紫桑山岭的小道上驻马停下,飞身攀上一侧高峰,望着远方位于夹岸山岭中穿流而过的岷江,慢慢徘徊。空中残月一轮,不比昨夜清朗,纱云不时罩住月光,山间草木随风拂动,阴影浮浮,森冷瘆人。

“郡王是在等谁么?”山下有人高声问道。

萧少卿回首,望着山下来人,有些无奈道:“还真是到哪里也逃不开颜兄的视线。”

颜谟笑着爬上山来:“你不知道,汝南王在末将出发之前,却是交待让我紧随郡王身边,以便随时可保护郡王的安全。”

“小叔叔……”萧少卿轻轻一叹,“我却不是不懂世事的少年了,他担什么心?”

“只有不懂世事的少年才让人担忧么?”颜谟站到萧少卿身边,亦是眺望岷江对岸,笑道,“这么说,郡王如今是在担忧小侯爷?”见萧少卿转眸望着自己,颜谟细目微眯,说道,“末将也是奇怪,何以一日不曾见小侯爷的踪影。此刻才知道,原来小侯爷另负重任。”

萧少卿淡淡道:“我让他去苍梧了。”

“苍梧?”颜谟神思一凛,这才仔细打量起左右地势,又望着对岸,似是警觉到什么,开口道,“若能从此处去苍梧,倒是极近。”

“此处确实有路。”萧少卿道,“便在你我所踩的山脚下。”

颜谟面色一变,显然是未曾想到的吃惊,萧少卿看着他道:“颜兄对南蜀地势了如指掌,自苍梧去益宁的路,除了官道以外,可还有别的小径?”

“自然有。还不止一条。”颜谟随口答道,等抬头望见萧少卿含笑的目色,体会出其间深意,一拍额头,大喜道,“原来如此。”上前一步,肃然道,“明日之战,末将愿为偷袭南蜀大营的先锋。”

萧少卿微微一笑:“除却颜兄,无人可担此重任。”话音刚落,忽觉一道亮光映入眸内,转过头,只见苍梧城内大火勃然而起,照得四处废墟纤毫在目。一时百里外急作的鼓号声随风传来,并起铁骑奋驰的踏踏声。两人举眸,只见益宁方向几道火线急急游弋于夜色下,正匆忙赶往苍梧。

“粮仓果然在那里。”萧少卿低声道,“祖偃的军队反应如此迅速,明日之战,不可轻敌。”

“那可是小侯爷他们?”颜谟穷极目力,只望见对岸山岭下飘动水上的一缕阴影。正觉心中稍安时,又见一束零星的火把猛然现在水畔,随着一道人影如鸟冲天,凌空落上谢粲他们的木筏,紧张之下忍不住手握成拳,急道:“那可是追兵?”

“不是,是魏叔。”萧少卿松了口气,“看来已经逃出追兵的追袭了。”

此地水域最是狭窄,不过顷刻,木筏便荡入紫桑山岭。萧少卿与颜谟走下山,在山道出口等待。谷口内瘴气萦绕,暗无寸光,直到魏让手举火把冲散了瘴雾,山道间才慢慢可见三人的身影,魏让疾步在前,谢粲背负着苏妩,紧紧跟在其后。

“阿妩怎么了?”萧少卿皱眉看着谢粲背上脸色苍白的苏妩。

谢粲低声道:“苍梧城里果然有粮草,不过为数不多,仅十万余石。少卿大哥不是想着速战速决么,我想烧了他们的粮草,他们必然急于求成……谁知道被守军发现了。苏姑娘是为我挡了一箭……”

“你烧了粮草?”萧少卿似并不曾在山顶见到对岸的动静一般,慢慢问道。

颜谟诧异看了他一眼,无声轻笑,没有出声。

谢粲却愈发愧疚,垂首道:“我刚起火,他们就发现了。粮草……呃,粮草可能烧得不多。”

“不自量力。”萧少卿厉声道。

“郡王莫要怪他……”苏妩冷汗满额,直了直身子,虚弱开口道,“是我不好,我激他懦弱无胆,他才去放火的。”

“别乱动!”谢粲轻声斥道,“你还有伤。”

苏妩一脸委屈,辩解道:“我还不是为了你……”

谢粲皱眉,将她放到停在山外的坐骑上,而后跪到萧少卿面前,请罪道:“末将一时冲动,违了元帅临行所嘱的军规。请元帅责罚!”

萧少卿声色不动,俯眸望着他:“你可知军中违军令者是何罪?”

谢粲咬牙道:“斩首。”

“郡王!”颜谟与魏让皆是大惊,单膝下跪道,“请郡王饶了小侯爷。”

一旁的苏妩也吓得从马背上滚下来,背上的伤口触地剧痛,忍不住呻吟了一声,哀声道:“郡王,求求你,是阿妩贪玩,不怪东阳侯。”

萧少卿对几人的求情置若罔闻,只盯着谢粲道:“你可有话说?”

谢粲抬起头道:“元帅,末将今日这把火虽放得莽撞,但南蜀粮草受损,祖偃的大军得以维持的时日更是不多,且经此挑衅,明日南蜀必将大军出动,前攻孟津。末将虽犯过错,但求戴罪立功,甘为元帅前锋,驱逐夷蛮。”

“还不算糊涂到家。”萧少卿冷笑一声,“明日战场上对敌时,要记得你今夜说的话。”

谢粲起身抱拳,一脸决然:“末将知道。”转过身抱起苏妩,将她再度放回坐骑的马鞍上,为免她又摔下,他亦纵身上了马背,将她圈在怀中。

萧少卿这时才看向魏让:“魏叔,南蜀那边可有人发现你们逃匿的路线?”

“未曾,追兵数十,皆已灭口。”

萧少卿彻底放下心,一丝细微的笑意掠过眸间深处,飞身上了马背:“回营。”

中军深夜升帐,众将军听闻了谢粲从对岸带回的消息,有些不明所以然。萧少卿也不着急,命诸将帐中静等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之后,一校尉入帐送来前方斥候的密报:“南蜀星夜调兵,火把映天,战舰漫江,左路大营四万将士尽数而出,两万水军,两万精骑,皆在缮修器械,逐次登舟。”

“南蜀这却是要大举渡河抢攻了?”将军们倒无忐忑,凭着午后一战大胜的底气,俱是笑道,“那群蛮人却是忘记了去年水淹苍梧的教训了!便让他渡江,我们有郡王坐镇,南蜀这群蛮兵他来一个我们杀一个,来两个便杀一双!”

诸将纷纷嚷着请命,萧少卿背对诸人望着帐中悬挂的战图,只是沉默不语。一旁,颜谟与顾峤也是一派沉稳镇定,颜谟手指轻抚茶盏边缘,轻笑:“除了水军还有两万精骑,祖偃此番倒是存了必夺孟津的架势。”

顾峤则在旁沉吟着:“左路大军……领将正为淳于岧、夏侯雍。”

“夏侯雍?”提起那位南蜀的小魔君,诸将当中顿时有几人微变了脸色。萧少卿眼角余光瞥过诸人,帐中众将谈论敌军阵势时,唯见谢粲端在席案之后,面容无惧,目光坚定,身姿稳如山石般,一动不动。

萧少卿扬了唇角悄然一笑,又敛容察看战图,等待半晌,在诸将的交谈由激烈终究归于沉寂时,他才转过身道:“顾峤听命。”

顾峤忙离席跪于帅案前:“末将在。”

“起兵拔营,连夜退五十里,屯守石夔关。”

顾峤和颜谟这时方领会到诱敌之策所用何处,两人对视一笑,顾峤接过令箭,领命出帐,自去打点一切。只是帐中其余诸将却是吃惊不小,纷纷站起身道:“战都还未打,为何要退兵?”

谢粲更是讶然,疾走几步逼近帅案,哑着声音道:“元帅,我愿去前线领兵血战蜀兵,如今却不能为了我的错,而弃守孟津。”

“你也知道是你的过错?”萧少卿容色冷淡,徐徐道,“我再重复一遍,全军退出孟津,屯守石夔关,避蜀军求胜之切的锋芒,谋定而后动。”略微一顿,望着帐中众将军,又道,“孟津今日虽失,不出三日我必能夺回。若再有非议军令蛊惑军心者,斩首示众。”

“是。”诸将只得俯首听命。

万余兵众于暗夜中急速退军,月色虽残,初时仍有凉光洒照,山岭间行军有如游蛇飞动,悄无声息,火把于风中飘摇,耀出了那一张张面庞上颓然的神色,轻微的叹息声中蕴藏的怨怼不甘如同浓雾在山间升腾,空中渐有浓云浮蔽。时将破晓时,层云遮日,落下绵绵细雨。等全军退入石夔关后,细雨转大,铺天盖地溢入灵壁山脉的丛林山岩。

蜀兵于辰时登岸,萧少卿站于石夔关城楼之顶,望着远处浅滩上密麻麻荫蔽天色的铠甲战马,低低叹出一口气。

“颜谟。”他于空无一人的城楼中出声道。

一道白影果然自楼外闪入,应道:“末将在。”

“听见笑声了么?”萧少卿的面容隐在雨雾之中,朦胧恍惚,不可深究。

“是。”颜谟沉声道,“蜀兵登岸,发现一座空无一人的孟津险关,而且是他们觊觎了数十年不曾能踏上寸土的东朝,狂喜之情可想而知。”

“救国诛贼,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且让他们笑吧,待过了今夜,便只能沦为哭诉无处的冤魂了。”萧少卿一字一字缓缓出唇,语声淡凉,言词无温。颜谟听着,只觉一股阴森之意莫名侵体,让他不寒而栗。

两人在楼顶上静默遥望,半个时辰内,南蜀四万劲卒已悉数涌入孟津,辕门前飞扯起无数灿金旗帜,即便山林间水雾弥罩,放眼险山狭持的尽头,却见青黛葱笼的山岩亦在这般飞扬的气焰下黯然失色。

想南蜀正是军心鼎沸之际,山谷间却微微回荡起肃重急促的鼓声,又接连着十几声鸣镝利箭惊风振响,生生压下漫野隆生的欢笑。浅滩上顿时陷入一片悄寂,孟津十里方圆只可见甲衣如墨云移动,陈兵布阵,安营扎寨,再无半分浮躁的声响,连方才仰天嘶啸的战马也在这般的肃穆下伏地喘息。天地间焕然一新,适才自江面袭卷而至的澎湃杀气宛若被阴沉冷漠的潮水浸透,沉入山石之底,在大战一触即发的无声咆哮间,撼得群山为之胆战。

蜀军于转瞬间的变动不禁令颜谟倒吸冷气,叹道:“这次祖偃左营倾巢而出,淳于岧老成持重,治军严整,夏侯雍勇冠三军,年少气盛,两人联手而至,确实不可小觑。”

“颜兄是否过于抬高对方了?”萧少卿淡然一笑,“凡人必有短处。淳于岧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夏侯雍性促狭,虽骁勇,却不可独任。两人分一领军,或可独霸一方,如今两人同领军,一人专而无谋,一人果而自用,势不相容,必生内讧。依我猜测,淳于岧为求万全之稳,必将屯军孟津安守不出,以待祖偃大军渡河,再行战事。只是夏侯雍却目中无人、求功心切,定然会率铁骑出营前袭石夔关,以建进取东朝的头功。”

颜谟思了顷刻,道:“若蜀军安守孟津,等祖偃大军一至,十二万甲兵势如滔河,我军将无一分胜算。”

“说得正是。”

颜谟又道:“但若夏侯雍此刻领铁骑来犯,我军也是势单力薄,更何况天下大雨,雾气弥山不是战斗的时机,怕胜算亦不大。”

萧少卿浅浅颔首:“颜兄忧虑无虚。”

眼前形势仿佛是四无退路之绝地,颜谟怔了一怔,望着萧少卿沉静的面容,却又笑起来:“可郡王昨夜所言三日夺回孟津之言,不该仅仅是为了抚慰军心。”

萧少卿道:“我此生从不妄语。”他转过头,容色沉静如玉之清美,“颜将军,可还记得昨夜紫桑山上之言?”

“当然。”

“我若只给你五千步卒,你可还敢行一趟南蜀?”

“五千?”颜谟笑了笑,“足够了。”正色退后一步,单膝跪地,“请郡王示下。”

萧少卿却突然不语,看了他一会,才道:“你可知此行偷袭所图为何?”

“声东击西。”颜谟道,“末将所领五千士卒一旦入蜀地,必要血战到底,以此拖延祖偃大军登岸,让郡王有夺回孟津的时间。”他儒雅的面容因气血激湃而微微泛红,细目流光,如金石之色,话更是说得一派慨然大义,仿佛是赴难之前的决绝。

“你以为是要一去不返了么?”萧少卿失笑,摇了摇头,“方才的话只说对了一半。”

颜谟不解抬头,萧少卿道:“此去偷袭益宁后方确是声东击西之计,只不过那五千兵卒却不是随你去送性命的。”他转过身指着墙壁上的地图,指尖轻挪,解释道:“若夏侯雍要来攻石夔关,乘士气之盛,午时之前必将陈兵关外。一旦他贸然来袭,祖偃在益宁定会坐不住,即便今日大雨大雾,他也将提前率大军渡河。颜将军熟知南蜀地形,且今日蜀营一为大胜、二为渡江,戒备防线等等必然不比往日的无懈可击,你领兵自紫桑出发到益宁后,暂寻一处隐蔽山野藏身。待祖偃大军的战舰渡河一半,你率兵抄袭蜀军后方。五千人马看似虽少,但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必然大乱蜀军阵营。祖偃若得知益宁受袭,不会不退兵援战。届时,颜将军却不可恋战,趁此间慌乱逃回紫桑。一旦逃回,即刻燃木筏以阻河流、毁大石封锁山脉。若一切进展顺利,那时该是入夜时分,颜将军不必退回石夔关,马不停蹄,直奔孟津。”

一番话说得颜谟醍醐灌顶,忙揖手道:“末将领命。”

“辰时已过半了……”萧少卿瞥了眼楼中铜漏,又掉过头望着眼前雨帘,“我已命顾老将军挑选了五千精悍士卒聚集于剑南壁下,此刻只等颜将军誓师出征。”

颜谟毫无迟疑,起身道:“末将告辞。”出了城楼提过亲兵手中所执的银枪,飞身跃上马背,白袍振飞风雨中,急奔剑南壁。

夏侯雍兵出神速,巳时刚过,顾峤站于剑南壁上,方目送颜谟所率的五千兵卒在灌木深林中隐没不见,还未转身歇口气,便闻一声锐利的号角于倏然间捅破云雾,继而再起雷霆般飞泻千里的鼓声,仿佛催魂夺命的符咒,群山回荡,江水震鸣,惊得无数飞鸟走兽扑棱窜出密林,环谷漫野,仓惶逃命。鼓号声中马蹄似涛浪肆虐翻卷,湮没山峦,压顶而至。满耳振聋发聩,顾峤身旁几名士卒不住颤抖,连带脚下的大石,也似不堪千军万马的咆哮,摇摇欲崩。

蜀军来袭!

顾峤面容一变,急急转身,赶至石夔关城楼。登于高处放眼一望,只见前方近三十里狭窄的山道间黑甲罩雾,冗长不见尽头,在踏地腾起的战马下似妖云般飞袭而至,停于十五里外唯一一处在蛮山之地间开阔的平野,横陈纵列,摆开决战的架势。

顾峤眯起眼眸,努力透过迷蒙白雾打量远处层迭无穷的寒刀铠甲,不无忧忡道:“蜀军左营的两万精骑,怕是尽数出动了。”

“元帅,我们可要应战?”听闻动静匆忙赶来的谢粲亦是心惊,急声询问萧少卿。

“以石夔的险恶地势,夏侯渊再逞匹夫之勇,也绝不敢踏进此间五里之内。”萧少卿道,“他们所求的,不过同于百年之前南蜀大胜太祖帝的战术。”

“什么战术?”

顾峤道:“郡王说的是激将之法。百年前我军大败,正是被蜀军污言秽语所激,大军被他们诱出石夔关外,中了围歼,几乎全灭。”

“激将?”谢粲看了眼萧少卿,抿紧双唇,不再请战。

城楼上诸人无声,城楼之后的关内,诸将军仍在淋雨操练士兵。呼喝有致,毫无懈怠慌乱。约莫盏茶的功夫后,蜀军缓缓推进五里,在急险窄深的山口,又停步不前。谢粲等了半晌不见蜀军动静,忍不住笑起来:“果然如姐夫所说,那夏侯雍却也是如此胆小,不敢再度前进。”一撇头,见萧少卿微蹙双眉,望着自己的目光略起冷意,方意识到刚才的失言,摸摸脑袋,讪然一笑。

此一刹那,雨雾中约莫百骑驰出,到石夔关外一里,放肆叫嚣骂喝起来。

迸出唇舌的无非是一些入耳不堪的话语,城楼上诸人只当未听,弓箭手引箭于垛口旁,铀光森冷,直对城下。萧少卿环顾左右地势,目色一闪,唤过顾峤,低声嘱咐了几句。

“是。”顾峤当即抱拳退出。

关外行诱敌之计的蜀兵谩骂不绝,谢粲纵是深明其间另有图谋,但少年心性、血气方刚,心中仍觉难以忍受。正竭力压抑着怒火时,不妨城楼上的一位箭手手指未稳,一箭离弦而出,弓箭雨天受潮,箭影于雨雾下并未射远,飘摇直坠,落入关外深涧。蜀兵因此无不放声大笑,讥讽嘲弄,愈发无状。谢粲冷笑不已,抚弄在背上箭囊的手指已在震怒中微微发颤。

站于他身旁一直声息悄静的萧少卿于终于轻笑出声:“敢嘲我军弓箭无力?七郎。”

“在。”

“你的长御弓呢?”

“正等元帅的吩咐,蠢蠢欲动呢。”谢粲朗声笑道,取了沐狄双手所捧的数百斤玄铁沉弓,引箭满弦,一箭飞出,铿然一声,射落为首一佐将。

相距一里之外,雨雾之下,箭术竟是如此精准!

萧少卿低声道了句“好”。谢粲难得承他夸赞,得意之下,又摸出五支羽箭,见萧少卿再无阻拦之意,便索性凭着勃起妄升的杀意,箭箭射落蜀兵,绝无虚发。城楼上诸士卒纷纷呼喝起来,连带夹关两壁上也荡出无数喝彩声。

“右卫将军!右卫将军!”

忽起的巍巍欢喝似天际滔河,直扑而下,一波胜似一波。谢粲于这般的欢腾中顿生飘然,待转过头望向城关两侧,却见绝壁上的林木间无数旗帜飞舞,雪白的甲衣立于青郁山岭间,彼连相接,似无垠的流云。

谢粲目瞪口呆:“哪里来这么多的士兵?”

蜀兵更是觉得怵目惊心,失色愣神一霎,忙拍马逃回十里外的阵中。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蜀军再退关外五里。

“又退兵!”谢粲拍掌大笑,“如此地进进退退,士气再盛,也不经如此折腾!”欢喜时仍不忘转身请教萧少卿,“少卿大哥,我们可是来了援军?有多少人马?”

“疑兵之计而已。”萧少卿漫不经心道,“援军是有,尚未到达。”不等谢粲再问,他揉着额叹了口气:“如今总算是可以坐下来喝口茶,小憩片刻了。”淡然转身,再不管关外形势,亦不顾谢粲满心的疑惑,下了城楼,遇见回程复命的顾峤,吩咐道:“传令全军,未时之前于营中休憩养神,未时之后,饱餐出师!”

“是!”

过了午时,雨势渐小,山间雾气不减,天色仍是晦昧不明。被方才一阵排山倒海的呼喝所震慑,兼之斥候也捉摸不清石夔关里东朝究竟有多少人马,南蜀小将夏侯雍又受淳于岧派来的副将牵制,只得按兵不动,另派人回孟津请援。

淳于岧眼下并无夺取石夔关的心思,一面敷衍夏侯雍,一面急遣哨兵请祖偃渡江压阵。迫在眉睫的一场战事就此受阻,山野似恢复了往日的静谧平和,然而悄然的杀意却是风起云涌,藏于迷离雨雾下,不见声色地侵蚀人心。

未时,颜谟领着五千士卒于紫桑悄无声息潜入南蜀,飞鸽带着密信传至石夔关时,谢粲正一脸不甘地立于帅帐间,忿忿道:“要我出战当然行!即便只有两千起兵对阵南蜀,我也无惧!可元帅却仅要我虚晃一枪便不战而逃,那不是成了让天下人嘲笑的懦夫了么?”

“小侯爷……”顾峤忍不住起身想劝,却被萧少卿扬手止住。

萧少卿看过信鸽带来的密函,对帐中诸将道:“颜将军已领着五千劲卒潜入益宁城外的山脉,祖偃大军已在筹备战舰,半个时辰之后,即将渡河。我们这边的战事也不可延迟了,必须与颜谟前后呼应,方不至于惨败。”

诸将均道“是”。萧少卿转眸看着谢粲:“我最后问你一遍,你愿不愿领两千骑兵为先锋?”

谢粲小声辩驳道:“这不是先锋,先锋不战而逃,算什么先锋……”

“我只问你,愿,还是不愿?”萧少卿厉喝道。

谢粲咬了咬唇,目光倔犟,一脸不服:“我为何不能与夏侯雍堂然对敌?为何要佯败而逃?”

“你倒觉得委屈了?”萧少卿冷笑道,“我军如今不过八千人众,给你前去对敌的两千骑兵为最精悍善战的士卒,但你们要面对的,却是两万蜀兵。以一挡十,即便你与夏侯雍对敌不败,你成了勇者,那两千士卒对着如狼似虎、断续不绝的蜀兵,又该如何活命?”

谢粲垂首不语,萧少卿透出口气,放平了声音道:“何况昨日全军弃守孟津撤至石夔关全因你一念之私烧了粮草,从而惊动了蜀军所致。你昨夜说的戴罪立功,便是这般的行为?斩你的头我没什么可惜,只可怜你的阿姐,要是让她知道自己的弟弟是这般的任性坏事,该当如何伤心,你想过没有?”

阿姐?谢粲身子一颤,脸庞渐渐透出青白之色来,抬起双眸望着萧少卿,半晌,方慢慢启唇:“末将――”他咬紧牙关,屈膝而拜,“末将领命。”

“未时三刻出关迎战夏侯雍,佯败而退,引兵入灵壁西南丛岭。”萧少卿离岸至谢粲身前,递出军令,低声嘱咐道,“切记不可恋战!退一步山河得保,若再任性,无人可救孟津。”

“是!绝不负元帅之命。”谢粲接过军令,扬氅而起,大步出帐。

萧少卿看着他远去,心中暗自叹息一声,转过身道:“顾将军,你领步卒两千,自关外两侧的山林进军,逼近蜀军,但不可靠近,为七郎断后。”

“末将领命。”顾峤疾步离帐。

“其余诸将领三千铁骑,入夜之后,待对岸祖偃军乱之际,随我奔袭孟津!”

“得令!”

此时近暮,雨丝滑过绿叶枝头,淅沥声渐渐止消。阴霾云色压伏苍穹,自江面吹入谷中的山风愈见锐利阴冷,雾气浓浓飞散山野,百步内仅大致可见山棱之轮廓。

夏侯雍领着两万骑兵驻于雨天下一整日,不敢冒进,又不见援兵,士气逐渐消沉。等至未时,孟津后方甚至连膳食也未曾送来,诸将士又冷又饿,疲惫不已,阵势再无初发时的恢弘。未时三刻后,又一哨兵自孟津前来,于夏侯雍面前禀道:“夏侯将军,淳于将军道三殿下即将渡江至孟津,今日雾大不利战事,请将军先行回营……等殿下来了,再图后事也不迟。”

此话无疑给两万大军一个安然退兵的台阶,先前随军诸将还惧于主将的威仪,一时不敢怨言,此刻却因淳于岧的传话而无不心动,纷纷上前劝说夏侯雍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