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里只说他已经抵达了京城,正寄住在城外的客栈里,因为不便主动找寻玉珠,还望她若有空当面一叙。

  玉珠知道王敬棠思虑周详,他是她的前夫,若是冒然上门不免对她的名誉造成影响,是以选择了清净的城郊客栈,只等她拨出空子来一见。

  若是仔细一算,与王朗分离就是悠悠一年。

  她从嫁入王家起,便与王朗朝夕相处。同萧山相比,王朗才更像是一个慈爱的兄长。他如今又是为了自己,不顾病体,长途跋涉来到京城,她怎么能不见?

  于是借着去京郊挑选玉石伙计的功夫,玉珠只带着珏儿雇佣了一辆街市上的马车一路来到了京郊。

  等到了客栈时,一问才知王朗去了客栈一旁的竹林饮茶,于是她便也去了竹林之中,

  离得老远,便看见在一片青翠里的一抹白衣。

  玉珠缓缓走过去,小声地叫了一声:“敬棠……”

  那白衣男子闻言转身,只见这看似清瘦的男子静静地独立在那里,细眉俊眼,丰姿奇秀,□□淡然,很是有种江南美少年的翩然之气。这种气质对于西北男儿来说便太显不够男子气概。所以萧府老爷总是嫌弃着王昆太过净白,直唤他为人参果。

  可是对于江南的男子来说便是得天独厚的文雅之气了,有多少世家子弟以一饭为节,誓要饿瘦出这等子羸弱之气。

  看见玉珠来了,王朗薄唇溢出了一抹轻笑,仔细地看了看她道:“嗯,总算是变胖了些,我的珠儿长大了呢!”

  看着他身上的衣服太过单薄,玉珠急急地走了过去。替他紧了紧披风道:“竹林阴湿,怎么不多穿些衣服?”

  可是这般惯性使然之后,玉珠也意识到了不妥,毕竟她已经与王朗和离,此番再如以前那般亲密,总归是有些逾矩了。

  不过这里清幽,她心里又欢喜得紧,一时也顾不得这些小处了。

  “不是写信叫你莫要来吗?为何这般不听人劝?”扶着他坐下后,玉珠开口道。

  王昆笑道:“送信之人旅途略耽搁,他书信送达时,我已经到了京城。只是听闻你参加玉雕大赛,不想扰了你的心神,便等到赛后再请人给你送信。”

  玉珠闻言心内一柔,只看着王朗的脸儿,也不说话,相较于俩人刚分开时,敬棠的脸色倒是好了很多,看来神医名不虚传,到底是在阎王殿前抢回了一条人命。

  作者有话要说:  新年快乐~~~谢谢亲们热情留言,这时狂仔最好的新年礼物, 下章贴个防盗,鼓励自己晚上二更换掉,童鞋们买了也无妨,因为正文字数比防盗字数多,先买很合适的呦~~~

☆、第73章 1.1

  作者有话要说:  金猴迎金鸡~~~晚上狂仔尽量早回来替换哦~~~~~

  已经替换 请大家安心品尝。

  这段时日以来,玉珠经历了太多的风雨飘摇,每每想起都犹如云霄深渊上下攀升一般,叫人有措手不及之感。

  虽然她的性格较与同龄的少女要沉稳娴静许多,但是骤然见到了如亲人一般的王郎,心内还是有一股终于可以松懈一下的松弛之感。一时间二人坐在林中,伴着一抹艳阳,透着层层绿意,细细聊着分别后的种种,可是说到与太尉结识这一关节时,玉珠不知为何,下意识地回避了去,并不想与王郎细聊太多。

  王敬棠的性子温吞似水,虽然自幼身体羸弱,但心细如发,见玉珠不愿提及,他也便不问,可是心内的担忧却是有增无减。

  当听及玉珠疑心自己父亲当年的冤案隐情时,王敬棠沉吟了一会,道:“我们王家虽然经营金石玉器,但堂叔那一支早早的出入仕途为官,如今我有一位堂兄在刑部供职,负责卷宗的管理,待我问一问他,看看能不能将你父亲当年的卷宗调拨出来,看一看内里的细处,只是此事如果能成,卷宗里的一切疑点都不能作为呈堂罪状,否则倒教好心帮忙的堂兄难以为官做人了。”

  玉珠心内一喜,自己关于父亲的冤屈,她从未主动与他人述说,一直憋闷在心中独自筹划,如今见了王郎,却情不自禁地说出了口。而做事一向沉稳的敬棠果然给她指出了一条明路,若是能看到当年的卷宗,自然对当时的隐情更加了解,这对玉珠来说简直是求之不得。于是两人又商议一番后,敬棠看了看日头,道:“时候不早,趁着天亮路好走,你也该回去了。我在京城的这段时日,都是住在这里,你若有事,可是叫侍女给我送信。如今你身为皇商,权害要利的当口,有无数眼睛紧盯着你,随时等着你的错处,无论你心内有何打算,总要记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万不可沉溺于旧事之中,不能自拔,一时入了死局凶途。”

  王郎说的最后这一番话,让玉珠微微睁大了眼,她如今才知,这世上最了解自己之人,便是这个与她失之交臂的文雅男子。虽然二人分离一年,可是仅是这番清谈之后,她虽语留三分,并未完全透露自己内心中打算,可是已被敬棠不动声色地看出了十之七八,自己现在可不就是落入了一场僵局之中。想到要回府面对太尉大人的逼婚,玉珠便叹了一口气,慢慢地走出了竹林之外。

  就在玉珠密会前夫之时,尧太尉坐在金帐之中,前方的战事突然出了意外,正在战场焦灼到了紧要关头之时,温疾才手下的一支骁奇劲旅竟然临阵叛节,投靠了敌军,让本该胜利在望的会战出现重大失误,兵败得一泻千里,幸好援兵及时赶到,解了温疾才的交困,不然大魏的主力差一点被包了饺子,熬顿成一锅喷香的,喂了财狼。

  若论起这祸事的根由,真的让尧暮野差些吐出一口老血。原来这温疾才的一个妾室原本与这次叛节的骁奇统领是一对青梅竹马,只不过后来那妾室与温将军结识之后,一时贪慕了虚荣,抛弃了当时尚未出人头地的未婚夫婿,转而为温将军的甜言蜜语诓住,做了他的妾室。只是温疾才风流成性,虽真心实意地爱着每朵娇花,奈何分身乏术,总也雨露撒播不均之时。一来二去,那位妾室难免空枕凉榻,长夜总有难熬时。

  那温疾才路过西北温府时,想到这位妾室烧得一手好菜,便顺便带上她入军营随侍,也好在战事之余享受一下口舌之欢。可这贪了口舌之欲,却不小心埋下了天大的祸患。

  这妾室入了军营之后,竟是意外与她那有缘无分的未婚夫再次相见,许是多年的旷怨,在各自心里成了打不开的结,这次再相遇,两人暗地里眉来眼去,一来二去,两人竟然是旧情复燃,趁着温将军不注意时,军营后的树林,山坡下的芒草丛中,皆是二人幽约的胜地。因为此番再不是那清纯的少男少女,两人的相处便撇了那些稀汤寡水的谈情说爱,只捞取了干货,互相抱滚得死去活来,解了各自的一份焦渴。

  待得温疾才发觉了这□□时,那妾室已经怀孕三月有余了,一时也闹不清这腹内的孩子究竟是哪一个埋下的种子。

  温将军将二人堵在军帐之后,登时气得是暴跳如雷,他自觉对这妾室也算是尽心体贴,用了真情,可没想到这妾室竟在军营之中给他戴了硕大的一顶绿冠,叫一个热血男儿都忍耐不住这等墨绿的颜色。勃然大怒之下,便要捆了那统领施以军法,最后到底是被主帅劝住,言明当以战事为重。

  温将军辗转沉思良久,咽了咽满腹的老血,只将那小妾囚在军营里,不得外出,并亲口允诺待战事胜利后,休了这妾室,成全他二人。可不知怎的,那小妾独自在帐中居然撞伤腹部,摔倒后身下便血流不止,一时小产,待军医看过给药后,终未能治,居然就这么没了!

  温疾才虽然有些伤心恼火,心内倒是松了一口气。

  而那统领心内却是愤怒异常,他早认定了那女人肚内的孩子是自己的,温疾才这便是杀人泄愤,待战事后自己一样也要受了他的毒手。是以表面上他向温将军请罪,暗中却与敌军勾搭上,在关键时刻反水,给了温疾才致命一击。

  若不是贴身将士用命抵偿拼命解救了将军,而温疾才自己也是骁勇异常,怕是便要折在这里了。

  当这一锅西北乱炖十万加急地端送到了尧太尉的眼前,真是气得太尉无语凝噎,恨不得将那带着小妾的温疾才一刀阉得彻底。

  可是,此时错事已酿,再追究也是无用。古往今来,许多战役都是因为意想不到的细处而发生让人措手不及的乾坤大扭转。尧暮野连夜看了军书沙盘之后,决定不能再任由前线战事靡泄,尽早解决了这煎熬的战局。而当务之急便是要稳定军心,不可让军队临阵叛节的祸事再有发生,便下了军令,调拨军队稳住当前的阵脚,防止北人尝了甜头后节节逼近,再一个便是免了温疾才副帅之位,自己亲自挂帅,赶赴战场。

  此番决定,不禁叫朝野哗然。要知尧暮野已不再是当年隐名进入军营的无名小子,他一国太尉亲自挂帅,赢了自然一切好说,若是输了,以前的战功怕是要一笔勾销,这对于尧家来说也是祸福难料。若是精于权宦之辈,自然是权衡利弊,慎而又慎。

  就连一向文雅的尧夫人听了儿子的这个决定后,都气得摔碎了手边的玉如意。

  当天下朝后,广俊王与白侯爷也一并入了尧府,意在劝阻了尧暮野这番念想。三人坐在花园中一同饮茶。

  尧暮野听了白少一番恳切的分析利弊的言辞之后,沉默一会,道:“你说得这些我早已想过了。有时我也在想大魏地丰物饶,百姓安居乐业,人才也从未匮乏,可为何与北人的对决中节节败退,只能一味苟延残喘,细细思来便是因为魏人太过聪慧,事事要考虑周详,留有余地,总是给自己要留有三分侥幸的缘故。”

  说到这,他站起身来,眼望着北方层云道,:“我当年与北人在战场上对决,只感觉到这些蛮夷落后的北人身上有一股如狼似虎的凶狠之气,那是勇士之气,是一把无形的兵刃,冲击得我大魏兵卒若田地稻草被镰风刮过,片片溃败。那是我便暗下下决心,要让我魏朝的兵卒身上也生起一股虎狼之气,莫要给自己留下三分余地,却叫整个魏朝再无后路可言。”

  魏朝崇尚名士清谈,视钱权名利若粪土,一时成为男儿雅士间的风尚。男儿若生得太过健硕,便失了阴柔之美,被人鄙薄。就连太尉平日的装束也是鲜衣怒马,以奢靡为尚。

  可是他此时之言却是白少等人很久未曾听过的铁骨铮铮男儿之音,一时竟是陷入了沉默之中,心内难免升起一股许久未曾有过的豪壮之情。

  广俊王沉默了一会,到底改变不了自己一向玩世不恭的性情,只笑着开口道:“既然太尉有以身殉国的大义,我等自然也不好阻拦,但是有温疾才将军这等前车之鉴,太尉也要对自己府宅后院着火做了万全的准备。若是得胜归来,见昔日红颜已成为他人之妻,还望太尉有君子雅量,成人之美啊!”

  广俊王所指的那一把火是什么,在座的各位尽是心内有数。尧暮野嘿嘿冷笑道:“谢过王爷提醒,不过在下婚期已定,总是要赶在奔赴边疆之前简单成礼,免得回来怒斩奸夫时没有出师之名。”

  听了这话,广俊王和白少都是惊讶得微微张了嘴,杨素更是结巴地问道:“什……什么,你要迎娶的是何位世家小姐?”

  尧暮野微微抬眼看着眼前的两位挚友,笑着道:“怎么?这新嫁娘是哪一位,难道二位还猜不出来吗?”

☆、第74章 1.1

  作者有话要说:  喵,新夫前夫交接仪式,欢迎大家来捧场

  其实尧太尉最近青睐哪一位佳人,这两位挚友自然心内有数。但是广俊王实在是不敢心想,尧暮野竟然能抛弃门阀的成见,娶袁玉珠为正妻!

  呆呆发愣了一会后,广俊王便以茶代酒高举着自己手中的茶杯,郑重说道:“尧儿真男子也!洒脱!杨素自愧不如!”

  白水流则在一旁眯了眯眼,只是微笑着祝贺太尉将要成婚,便不再言语。

  玉珠是晚上吃过饭后,才听闻了太尉将要奔赴战场的消息。

  因为尧夫人亲自叫她过去,细细地陈述了尧暮野若上战场的利弊要害,同时不无担忧地说:“此番战事已经很是凶险,敬棠那孩子又是要以身肉搏的架势,你一定要劝一劝他,千万不能叫他以身犯险。”

  听了尧夫人的一番嘱咐后,玉珠回到房中,不多时便看见尧暮野入了她的房间。玉珠迟疑了一下,便问起了此事。

  太尉摸着她的脸颊,轻声道:“此番战事艰难,我不可苟安朝堂之上,只是新婚后不能陪在我的娘子左右,你便有些委屈了。”

  玉珠知道,此时是摆脱这桩不情愿的婚事最有力的时机,只要想法稳住太尉,叫他待战事归来再议终身即可。

  尧暮野不论平日多么的高傲自大,叫人难忍,在国家大义上他的确是个铮铮男儿。尧夫人说得没有错,这次战事不容乐观,尧暮野选在此时奔赴战场,绝不是在已有的战功上再寻求几许殊荣,而是抱着醉卧沙场马革裹尸的决心。

  想到太尉此去,很有可能一去不返,玉珠涌到嘴边的话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

  看着玉珠沉默。太尉也猛然想到这一点。这小妇人前一段姻缘不幸,被夫家休离。若是此番嫁给自己,而自己却一去不归,那她岂不是成为了寡妇?可若是延迟到他归来时,就如杨素所言,若是这小妇一时寂寞无人管束,与他人结下了情缘,那还了得?

  想到这,他抬起了玉珠的下巴道:“怎么,是怕我一去不返吗?”

  玉珠微微蹙眉:“还未上战场,怎么说这般不吉利的话?夫人的意思……是不愿你去,太尉可有完全之法,尽得忠孝两全?”

  尧暮野并未听出玉珠只说了夫人的心愿,叹气道:“我也是思绪良久,做此决定。只是想到要奔赴战场时,心内涌起的却是几许没有的雀跃,只恨不得现在便策马横刀与被北人决一生死,是以对母亲不能尽及孝道,到时候珠珠你可要尽了媳妇的孝道,好好侍奉母亲。为了你们,我就算九死一生,也会凯旋返京的……可若珠珠不愿这般仓促……那你便乖乖在尧府等我,待我回来再成亲也不迟。”

  玉珠紧紧抿嘴,心内也是烦乱极了。

  她做事从不犹豫,只要打定了主意就按部就班去做。可是现在契机就在眼前,她只需开口言明愿意等太尉归来便可,可是眼下却有些迟疑了。只要想到太尉若真是一去不返,自己开口回拒掉婚约就成了此生难以偿还的一笔豪债!

  太尉不知玉珠内心的煎熬,只当她使了性子不愿自己上战场,于是爱怜地亲吻着她的头发道:“乖珠珠,莫要担心,我五日后便出发,你我在府中简单成礼,我也只打算请了至交宾客见礼,再写下见证文书,若真是我不得归来,他们自当守口如瓶,你也好得了一番田地家产,我母亲不是小气之人,也会好好的放你出府……”

  玉珠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只捂了他的嘴懊恼道:“太尉是做大事之人,平白却安排这些个鸡毛蒜米的小事,玉珠不用太尉立这等荒谬的遗嘱,你若希望在战前成婚……我嫁你便是,只是希望太尉肯答应,婚后不要断绝了玉珠的皇商生意,若是有一天太尉对玉珠萌生了厌倦之意,还望早些开口,能放了玉珠出府,”

  尧暮野听闻玉珠并没有拖延婚事之意,心内已是压抑不住地欢喜,只抱起她高高旋转一圈,道:“说的什么混话,这么乖巧懂事的珠珠,我为何要厌倦了?”说着便抱着她向室内走去。玉珠惊问道:“太尉要作甚?”

  太尉一脸坏坏地笑道:“想到就要离开珠珠,一时夜夜欣赏不到玉壶照昙花的美景,自然有些心有不甘,当然是要趁良宵苦短,多赏玩一番才是。”

  自得了那夜明壶后,太尉就多了一个爱好,在入夜时分,拨亮那玉壶,细细把玩,还真有几分夜赏娇花的妙趣。

  一夜缠绵之后,太尉便向母亲禀明了自己要在战前马上成婚的意思。尧夫人自从摔了玉如意以后,就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养出这个一个做事从不随自己心意的孩子。现在他又突发奇想,要娶那西北小妇,当下竟是无力再生气,只淡淡地说道:“你的那些个烂事,我哪里敢管。连命都不要的人,居然还想着成家生子,还真是天下奇闻!你若是争气,赶在出发前,叫那小妇有了身孕,我便别无所愿,只希望那孩儿没有半分与你肖似,也算没有白白浪费尧家的米面。”尧暮野知道这是母亲点头同意的意思,看来他这个时机选的还真妙。此次他亲自出兵,完全打乱了母亲往常的精明盘算,此番成婚竟然顺风如意,颇有水到渠成之感。

  虽然是战前匆忙成婚,但因为太尉大人也是筹谋已久,所以婚典的一切物件倒是准备得有条不紊。只是当新娘子的嫁衣送来时,那玉珠似乎是又去店里忙碌,叫那裁缝白白在府里空等了一个时辰,也不见回来。太尉正好要去军署,便打算顺路去玉珠的店铺催促一下她回府试衣。

  可是,到了那已高挂上璞玉浑金匾额的店铺时,却听伙计言道:“玉珠小姐已出去一个时辰了。”太尉心念微微一动,问道:“她去了哪里?”那伙计开口言到:“小的不知,只是看到袁小姐和珏儿姑娘在街角转口雇了马车,看那样子是要出城。”

  太尉的疑心顿起,尧府里自有给玉珠配的马车,为何她不坐府内的车马,而要去街角雇车呢?想到这,他叫了身后的侍卫去街角处的车行里打探一下。不多时,便听那侍卫回报,车行只知这姑娘总是雇马车去城外旅店探访亲友。听了这话,太尉的第一直觉便是西北的萧家又来人了,而玉珠不愿他知此事,是以才这般隐瞒。

  想到这,太尉翻身上马,一路疾驰,奔向了郊外。来人若是萧家的其他人还好,可若是萧山那厮,总是要给他个好颜色来看,不然此番自己出塞,头上岂不是要生起一点油绿?可是到了驿站时,见着那挂着车马行路牌的马车内空无一人,问询了车夫后才知,那位袁姑娘并没有入驿站内。

  听了那车夫的指点,尧暮野信步走进了驿旁的竹林之中。此处青竹幽幽,满眼尽是碧莹的光泽,脚下踩过的都是不知名的小花,蓝的黄的,绿的紫的,开了一地。走了一会,来到竹林深处的溪泉旁时,便看见在一块天然的巨石上,坐着一对年龄相仿的男女。女子身影绰约,苗条依人,那男子虽然只看到了侧脸,也足够看出目若宝玉,面色脂白,风度翩然,乃是时下京城夫人最迷醉的美少年模样。

  若是往时,此番幽景玉人,当真是能入得画的美景,太尉自然是要好好地静赏一番,感叹一声“昔有竹马绕青梅,今有幽竹映壁人”。可是,他看得分明,那依偎在美少年身旁的女子,单看一个背影,便能认出是自己即将迎娶的娇妻-袁玉珠。

  太尉紧眯着眼睛,面色凝重地向前走了几步,就看到平日总是清冷对人的六小姐站起身来,一脸甜笑地对着那少年道:“敬棠,你待我可真好,倒叫我该如何酬谢你?”这一句,生生地定住了太尉的脚步,那脸色腾的一变,一时有些拿捏不定,自己的未婚娇妻在唤着何人。

  再说这玉珠,今日得了王郎的口信,已经拿到了刑部的文书,只是不好拿出,便请堂哥新抄了一遍,叫她来京郊的旅店找他。所以玉珠到店铺忙碌了一阵后,便寻空出了京城。

  因为旅店人多嘴杂,便与王郎再次来到竹林之中,找了处僻静地方,拿出那份抄录详看起来。因为此事关系体大,记录的官员不敢马虎,是以卷宗记录得甚是周到。

  玉珠详看了一遍之后,只觉得当年发生的事如发生在眼前一般,历历在目。而那下咒所用的玉人,据说雕琢得惟妙惟肖,与当时的太子,也便是如今的圣上,一般无二,宛若真人。而那袁中越刚开始抵死不肯承认玉人出自他手,可不知为何后来又承认是自己出手雕琢的。此事口证物证皆全,已是铁案。玉珠看罢,沉吟良久,父亲已然身死,不可能开口道出实情,若是想要翻案,只能找到当年的物证—下咒的玉人,才可能发现一点端倪。

  想到这里,她便掩卷谢一谢出力不少的王郎。可是没等说上几句话,便听到一旁有男人阴冷的声音突然传来:“你口中的敬棠,究竟是哪一个?”

☆、第75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