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人啊,就是不能太顺了,这边苗刚弄完,另一边就有了事儿了,王管家那真的是满头大汗,小跑着过来求救的。

“告我们?告我们什么?“

王大宝都傻眼了,他就是开一个福利院,居然也有人告他?还说他拐带孩子?他拐带了谁?那些乞丐孩子?若是他记得不错,到目前为止,他那里也不过是六十多个孩子吧,最大的不过是十三岁,而且十岁以上的不到五个,最小的那些还不会说话的,也不过是两三个,还都是人家半夜放到门口的那种,其他的都是些小萝卜头,来历什么的都很清楚,是街面上已经乞讨了很多时候的孤儿,这样的孩子里也能出什么好人家的孩子?怎么可能?

再说了拐带拐带,那也要他去拐的好不,他什么时候主动去拐孩子了?他忙的很,这些孩子都是自己来的,或者是那些留学生遇上了送过来的,怎么和拐这个字带上关系了?

就那么一瞬间,王大宝后世里看了无数的宫斗什么的小说就附身了,满脑子都是什么阴谋诡计,或者是有某个孩子是大宅门里什么人为了后宅阴私,弄出来的?或者是什么人家的孩子被偷龙转凤了,这会儿找上门来想要认回亲生的?再或者是针对他的?他牵扯上别人的什么事儿了?不可能啊!他好像没有什么和人结怨的事儿?那么是他被牵连了?

反正满脑袋都是问号啊。不管了,先回去再说。

作为一个法治社会过来的人,遇上官司会怎么办?答:请律师,这是谁都知道的,所以一回家,王大宝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让王管家去请了城里最有名的律师来。

什么没有?那就请老外,老外还能没有律师?

于是得,这事儿还没开始呢,这就让王大宝给闹大了,什么时候国人起了纠纷会请律师的?还是个洋人律师?这事儿在国内真是没有过,简直就是个西洋景啊!弄的凡是听到一点消息的人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等着听下回解说了,比八卦传的还厉害。

偏偏这其实还真不是什么大事儿,很容易弄清楚的事儿,原来是他福利院中的一个叫做宝儿的七岁小子,原本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少爷,只是去年下人带着出去吃小吃的时候,让拐子给抱走了,这家人足足寻了一年,这才找到了这青岛,打听到那个拐子年头上就病死了,随即这孩子也不见了踪影。

他们家出门寻人是带着孩子画像的,一路的问,最后有人说这孩子似乎子啊福利院看到过,这不就是找上门来了嘛,这年头做这福利院的还真是没有人,所以这家人家的人就以为这地方也是个人牙子的地方,是和拐子一路的,因为生怕这福利院有什么打手,黑势力什么的,所以为了保证小主子的安全,直接先去报了官,想要用这个方式保证他们能将孩子救出来,也就是说这本身其实真的是个误会,说不得只要王大宝直接和人对上,请上几个人来说明这福利院的性质,这事儿也就能完了。

可不想,王大宝那就是个国人中的棒槌,一听打官司,居然立马就不问什么是由,先请了律师,这才把事儿给弄大了。

好在最终的结果是好的,人家确认了这孩子确实是他们家的少爷,不单单是身上的一些胎记什么的,就是那孩子自己,看到那几个下人,也能直接喊出其中一个的名字来,可见是还没有忘了这些家里人,自然这认亲也就容易了很多,顺利的能回家了。

再一个,因为王大宝的举动,不少人也算是彻底知道了这个福利院,知道了他这是做的是慈善的事儿,倒是让他在这青岛城的百姓中也多了很多的好口碑,认为他是大大的善人,做的是和修桥铺路一般的大善事儿。

第三个好处就是,很多城里原本对他有钱还有些想法,想要敲一笔,或者有心暗地里做上些什么,弄点钱花的人一个个都夹紧了一把,不敢再有这样的想法了,开玩笑这样一个动不动直接就把洋鬼子请出来打官司的人,岂是他们能惹得起的?

这个时候的国人不知道,在这些洋人眼中,只要你付钱,他们就能帮你办事儿,妥妥的金钱主义,和什么人其实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在这些不了解国外民情的人眼里,那却是成为了他和洋鬼子关系好,人家洋鬼子愿意为他担干系的铁证,所以说啊,眼界真的是太重要了。

而王大宝呢,虽然对于这个事儿也有些哭笑不得,可是因为这个事儿,他好歹也想到了一些别的,比如这万一真的是有人想要讹他呢?万一真的遇上了不讲理的人呢?还有人家为什么要担心他有黑社会势力呢?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这个世道如今确实是乱的很,像是他这样的人家,若是没有几分武力似乎很有些不大可能,那么他是不是真的需要武力?

想了又想,他感觉确实,他是需要的,福利院或许还好些,毕竟这是个慈善机构,里头又都是些孩子,没有什么油水可刮,人家未必看得上,或者是人家觉得这样的慈善机构打了主意会损阴德什么的,可是他的厂子呢?利润再小,那也是厂子,未必没有人眼红他的产业,再有过上一段时间,那番薯大丰收了之后,所谓的番薯种子会没有人眼红?虽然他也已经打算好了,准备卖种子的,可是总有人想要不劳而获,或者是想着偷了自己卖的,所以哪怕是为了防着这些,他似乎也需要有些准备。

因为这样想着,所以难得王大宝开始动起了这方面的心思,说起来他自己本身其实也算是特种兵出身了,虽然不是什么正规的学校毕业的,也没有参军什么的,可是他不是被系统彻底培训了一把吗,这样教导出来的人会不知道怎么培训几个护院保镖什么的?

所以说他忙的事儿又多了一个,那就是在自家宅子附近又买了一处小院子,重新招揽了十个人,都是些壮年汉子,还都是粗通些拳脚的,然后每日用一个时辰,教导他们一些东西,其他的时间让他们自己训练,之后每个月比一次,那个最厉害,哪一个就做下一个月的头,月钱加两块。

这年头说什么都是假的,钱才是真的,有好吃好喝的供着,不用做别的活计,只要训练就能有钱拿,做的好了,还能做头,多两块钱,这比什么工种都吸引人,没几日,这十个汉子就自己训练的稀里哗啦的,努力的不行,如此一个月之后,果然比刚来的时候精干了许多,已经能每天分出两个来在厂子和宅子附近晃悠一圈,边当实践,边开始护卫了。

就是福利院里的孩子,王大宝感觉光是让他们干活也不成,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每天早上都按照学校的规矩,给他们来一个早操,只是他早就忘了当年自己学校的早操是个什么样子了,所以直接拿军体拳当早操,让他们每天连一趟,其实这比寻常的早操更锻炼人,这么长年累月下去,这些孩子只怕一个个都是好手,要是放出去做事儿,说不得比寻常人还厉害些,只是这会儿他还没有想到这些,唯一能想到的多一些的王管家因为不懂拳法什么的,也看不太明白,所以这一只少年童子军一般的队伍,居然就这么藏着好些年,这个就不说了,是后话。

王大宝的福利院什么孩子都收,可事实上真的能收进来的孩子却还是能看出一点倾向的,比如男孩子多,女孩子少,比如身体弱的多,壮实的少,这也是社会风气造成的。

一般的贫寒人家若是过不下去了,卖孩子的时候,一般先卖的必定是女孩子,谁让这个时候香火承继实在是太深入人心呢,更不用说那些人牙子也更喜欢买女孩子了,女孩子能卖去给人当丫头,还能卖到一些脏地方去,换大钱,实在是利润更大些。所以当这个家彻底散了之后,家中大多女孩子是已经早就不见的,自然能留下来流落街头的也就只有男孩子了。

至于孩子的身体,一般身体好的,不是让人收了去当个小厮,就是自己挣扎着去当小工了,好歹也能有个活下来的可能,自然不可能像是撞大运一般的来福利院讨一个活路,或者是身体实在是不成,物尽天择的时候,在街面上抢不到什么吃的,自然也就早早的饿死了。

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所以也就造成了这福利院里头如今的情况,当然这官司之后倒是又有了一点的改变,比如相对壮实些的孩子,也开始有人来了,毕竟在外头打小工什么的,其实依然还是吃不饱的多些,如今知道有了这么一个地方,看到往日街面上日子还没有自己过得好的几个孩子都吃上了饱饭,还没有什么被虐待,被卖的迹象,这些孩子自然也过来了,人往高处走,能过得更好一些他们怎么可能不向往对吧。

于是接着那一次打官司的福,不到一个月,这院子里的房间就几乎住满了,足足八十个孩子,每日的吃饭就已经成了一笔大开销。愁得王管家都忍不住开始揪头发了。

“老爷,您看看,这个月的账,光是买米,就要六十块钱,更不用说其他的了,衣裳虽然是旧衣铺子买的,人家送的,可是好歹也是花钱的,还有这些,每日用的柴火也是一笔钱,您还要教导他们读书,这请先生,笔墨都是钱,这福利院,一个月总计下来都要超过一百块了。“

王管家自认真的是个很不错的管家,将自家老爷的产业看的还是挺紧的,一个月就是这大宅子里,也不过是二百多的开销,这福利院居然能顶的上府里一半了,这也太厉害了些。

想想府里,这下人什么的,每一个每个月可都是开月钱的,最少一块,最多的像是他,管家十块,再加上家里每日要有荤腥,衣裳之类的,多半是好东西,这才有了这么一个数字,那边可是半点不显呢,这钱也太厉害了。

可是王大宝看着却真不当一回事儿。他如今每每走私一点东西,钱都是按照几千,几万来算的,和这个比,那真是小的不能再小了,当然他也知道这王管家是好意,人家是帮着你的,替你着想的,总不能冷了人家的心,所以他说道:

“不能这么算,你算算,因为这些孩子,咱们这糊纸盒的事儿,就省了不少的人手不是。这厂里就省了钱了,即使他们做的再少,那也是一份助力,省下的也能有好些了吧,还免去了厂子里地方小,人多可能出现的麻烦事儿对吧,在一个这些孩子自己都会收拾院子,都能大的带小的,也不算是太麻烦对不?那么多孩子,才用了几个人照顾?可咱们的名声呢?名声这东西,那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对吧。“

王大宝和王管家细细的分说,他要是说什么这些孩子是他思想的继承者,是他要洗脑的对象什么的,是他拯救同胞的行为,这王管家是听不进去,也听不懂的,可是听到名声这两个字,王管家那是秒懂。立马点头说道:

“这个倒是真的,如今就是我走出去,人家知道了,也对我尊重几分,去买那些米粮什么的,东面的孙家老爷还特意吩咐米铺管事,算便宜些,可见老爷您做的事儿,大家伙儿都称赞的。“

说起自己获得的尊重,那王管家也忍不住挺了挺胸膛,忍不住又用自己的思维想了想王大宝做这些事儿的目的,脸上也笑了起来,

“老爷,若是这么说,您这事儿做的确实在理,您这回国才多久,孤身一人的,想要在这城里立住脚,固然能靠着洋人什么的,一时半会儿不至于有什么麻烦,可是说到底这洋人也不怎么靠得住,还是要让大家伙儿自己接受您,有了这么个福利院,你的名声这么好,这城里的老少爷们自然不会排挤您了,这确实是个好法子,在一个这些孩子长大了一个个也必定能成为好帮手,还不用担心他们那天背叛了您,这都是长久的好打算,只是这花销实在是大,这孩子又都太小了,长此以往,您要花出去多少钱去,这数字可就海了去了。“

他不是不知道好歹,只是这么粗粗一算,一个月一百,将来或许还更多,一年就是一千二,孩子长大,最大的也需要四五年,那就是五六千,这怎么想怎么吃惊心疼,这才有了这么一番话。

不想听了他说这钱多,王大宝又低声笑了起来,凑到他边上问:

“老爷我缺钱吗?“

王管家一愣,他虽然不知道自家老爷到底有多少钱,可是想想如今这公帐上留着的日用开销的一万块,在想想,往日里老爷做生意总是一箱箱进来的,然后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的钱箱子,立马又是一个激灵,似乎自家老爷还真是不缺钱,就他没事儿的时候随便算的,他家老爷的身价,怎么也能有个十万块上下了,这样的身价,一个月一百块似乎还真是不多。

想到这里,王管家也笑了,乐呵呵的说道:

“老爷心里有数,那就好,那就好,老爷那就是财神爷转世,还真是不缺这个。“

王大宝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很是亲近的说道:

“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放心,我说话算话,到了年底,必定能让你有一份产业,好好干吧,老爷我信得过你。“

一句信得过,直接将王管家心都拍的飘起来了,只觉得自己身负重任,是忠心耿耿的能上忠义传的忠臣。

第47章

王大宝不缺钱,所以他这个慈善事业做的很是尽心,一个月一百多块的花销不算,因为才开了这么点时间,这小小的院落里居然就已经有了七八十个孩子,眼见着再来几个,这院子就会有些挤吧了,所以立马不动声色的又将周边的几个小跨院给买了下来,重新翻修,堵了原本的门,将这些跨院和这福利院给直接打通成一个整体。

如此一来,这原本还看着有些不像样的宅子,几经周折之后,到是莫名的成了一个很整齐的样子,,虽说里头院落看着有些杂乱,多是小小的一个连着一个,弄不清楚的还以为是迷宫呢,可是若是直接将整个地皮划拉一下,就能发现,这居然是个品字形。

最重要的是,因为这都是一个个小院子,所以安排起来,也让王大宝很是顺当,一个院子,多的不过是七个房间,四十个人上下,少的四间屋子,二十多个,正好可以用一个屋子六个孩子一个小队,三个到四个屋子的孩子成为一个中队,一个院子或是一个中队,或者两个中队,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很是方便管理。

如今足足有八个小院子能住孩子,也就是说,这孩子的承受量,直接上升到了将近二百五十个孩子,如此一来,他最起码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是不用担心这些地方不够住了。

至于过上一二年之后孩子会不会越来越多,这个他倒是算计着,到时候是不是有长大能开始在外头做工的孩子搬出去什么的,要是真的能这样顺利的衔接,他以后都不用担心了,或者说在遇到大的战乱天灾之前是不用担心了。

只是孩子多了,他也不可能真的只是放着两个仆妇就撒手不管,所以另外又寻了两个没有孩子的寡妇来做工,不求多能干吧,好歹都是没处去,日子不好过的人,能把这福利院当个家,好好的照顾那些实在是年幼的孩子。

另外又寻了一个四五十岁,穷困的几乎没有了生计,只带着一个闺女的老秀才,来给这些孩子当先生,不求读多少书,只求能给与启蒙,让他们识字,那个带来的已经二十六岁,已经守寡,带着一个五岁儿子秀才闺女,也能在这里帮着做工挣点养孩子的银钱,可以说是方便了王大宝也方便了这些人自己。

如此一来,这一下子添置了四个人手,加上原来的两个仆妇,就有了六个人,再加上那些大些的孩子自己,这福利院自然也就不愁做活的人手了。

唯一让王大宝麻烦的是他的耳朵,因为王大宝的那个尽心的管家虽然知道自家老爷有钱,可是看着这一个月的花销上涨的厉害,还是忍不住有些碎碎念。

不管怎么念,这福利院能有人自己寻来,有人送来,就说明这名声已经出去了,也已经让人认同这确实是个福利机构了,连带着王大宝家的下人们也一个个有了好名声这是真真的,所以王管家也就是念叨几句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场而已。

另一边,在福利院这日却又有了一个孩子被送了过来,也不能说是送,而应该是抛弃。

一大早,负责采买的张妈就要出门去,王大宝曾特意嘱咐的,每隔上三日,就要张妈去街头肉铺牛屠夫那里买上一堆的肉骨头,回来剁成小块,然后细细的熬上大半日,在晚饭的时候,再加上些萝卜或者是黄豆什么的,做成肉骨头汤给孩子们喝。这也算是福利院里固定的荤腥了,不然这要是除了吃的饱饭,还能日日有好吃的,好人家的孩子估计也想送过来了。

凡是必定要有度,王大宝也是个知道度的人,不敢做的太过显眼,所以在这个上头还是很注意的,三日吃一次白米,其他时候不是粗粮,就是陈米,菜蔬也多半是些当季最便宜的,或者是直接从乡下农人那里用一个角子换一篮的价格,收罗一些不值钱的野菜什么的,即使是这样,在这个很多人吃不饱的时候也已经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可是光吃这些,这些孩子未来的身体素质却很是让人担忧,生怕都变成营养不良,所以特意用了这个最最不打眼的法子,用骨头汤来给这些孩子补充一些荤腥,有在院子里弄了一个石磨,时不时的让孩子们自己磨豆腐,或者豆浆什么的添菜换口味,才算是勉强过得去。

这一日正是张妈和牛屠夫说好了去取肉骨头的日子,因为孩子多,要的也多,若是没有说好,人家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许多来,又怕有人抢先,所以每一次张妈都是一大早天色才刚亮就出门去取。

只是这一日才打开门,就看到大门边上有一团阴影,不妨就被吓了一跳,不过只是一个闪神,张妈就下意识的已经知道是什么,必定是个孩子,自打他们这福利院有些名声传出去,这样送孩子的,或是自己寻上来的已经不是好几个了。

都是些苦命人啊,张妈叹了口气,放下手里的篮子,就伸手想要去推那个孩子,好把人喊醒,问问情况,不想才摸到那孩子的身子,就只觉手心一阵的火烫,张妈大惊,立马将那个孩子的身子翻转过来,再一看,那孩子已经是满脸的火红,不用说这已经是高热的不成样子了。

“齐妈,齐妈,赶紧来啊。“

也顾不得别的什么事儿了,张妈第一个反应就是赶紧喊和自己一处房间住的负责厨房的齐妈,过来好搭把手,先把孩子送到里头去。

“怎么了?张妈,出什么事儿了?“

齐妈还没有来,住在大门口边上一个只有三间屋子的倒座小院里的冯秀才倒是先出来了。他只这院子里唯一的成年男丁,虽然是做先生的,可是一来是为了避嫌,二来也是因为相帮着看着大门,免得有什么应酬上的事儿,这里头的妇人们处理不来,这才住到了这大门边上,当然这里头也有王大宝体贴他们的意思,毕竟这小院子好歹也算是独立的院落,他和他那个寡妇闺女,外孙子,正好能团团的住在一处,相互照应。

也因为王大宝想的周到,又是这样的慈善事儿,所以这冯秀才对这个福利院也很是上心,这一听到张妈惊呼,自然立马就披了衣裳出来了,他好歹也是这院子里年纪最大的男丁,又是个当外祖父的老人,这一点子担当那是已经自然而然的自发承担起来,生怕是出了什么大事儿。

“冯先生,您看看,这,这孩子高热了,我这不是急着把孩子弄进去嘛,倒是惊着您了。“

这个时代对于读书人,还是个曾经有功名的读书人,那还是相当的敬畏的,往日里虽然王大宝没有在这地方派驻什么领头人,负责人什么的,可是这些仆妇,帮工却还是下意识的把冯先生当成了头,当成了这个院子里高人一等的存在,连这一家子住了三间屋子,一个小院,她们自己却是两个人一间屋子,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当。

这会儿看着这老头出来,微微松了一口气之外,还有些不安,只觉得自己有些失态,没做好什么的。好在这会儿也没工夫多想,那冯先生一听张妈的话,也是有些着急,忙上前看了一眼,这才皱着眉头说道:

“病的不轻啊,赶紧的,放我背上,我先背进去,对了,张妈,你去买骨头去,一会儿有慧娘照顾呢。哦,对了,让齐妈去一趟府里,让王管家去请个大夫来。“

虽说这冯秀才是个四十多的人了,还是个书生,可他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不然这一家子可吃什么?若不是他旧年生了一场大病,将家中的田地都卖了换了药,女婿又过世了,田地也变卖干净,没有了稳定的生计,也不至于就这么带着闺女外孙子来这边当个先生,寄居在这里。

不过是一个抬手,就将那个小小的,缩成一团的孩子背负到了自己背上,冯秀才快步的就往里头走,就在进门不远的一排屋子中,有两间就是专门给生病的孩子住的,这是王大宝生怕孩子得什么传染的病,一个传给一个的,变成满院子病号特意置办的地方,另外还同时是新来的孩子除虱子之类的地方,很有些常用的东西。

冯秀才这一边走,一边还对着自己的院子喊了一声:

“慧娘,你赶紧的过来一下,有个孩子要照看。让石头自己去里院,别过来了,是高热,要传人的。“

他的闺女慧娘在里头早听见了响动,已经将自己孩子的衣裳都收拾妥当了,听到这边喊人,立马就应声,还特意关照了自家孩子一句:

“你赶紧去里头吧,和刘嫂说,别让里头的孩子出来,你也听见了,这边有个病了的,别传了症候。“

石头一听忙点头,他如今虽然不是这院子里被抚养的孤儿,可是也算是这院子里的人,跟着一处吃饭,一处读书,一处做活,和里头的孩子们关系都很不错,除了他还有家人在,这一点总是让人羡慕妒忌什么的,其他的和这里头的孩子也没有什么两样,甚至还常常当个小跑腿什么的,里外传消息,就像是古代斥候一般,也算是个小童工了,自然知道这有了病孩子,该怎么做。

石头跟着自家娘一出门,就飞快的往里院走,准备去传话。而慧娘则拍打了一下衣裳也飞快的往那小屋子去了。

一进门就看到自家老爹在给那孩子脱衣裳,她立马上前帮手,顺带把屋子里的大灶点上火,开始烧水,所有的孩子到了这福利院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洗澡,这是铁定的规矩,还要把刚来时候的旧衣裳丢了或者特别要紧的用醋煮过,才能重新给孩子,一切都为了不让病症传到里头的院子里。

“这会儿烧水不一定来的急,这孩子病的不轻,你赶紧去咱们院子里,弄点热水来,让这孩子先泡泡,好歹逼出点汗,说不得能减轻些症候,对了去看看,张妈交代齐妈去大宅喊人请大夫没有。“

到底是个男人,做事儿也有些决断,手脚也利索,可见是照顾孩子不是一个两个了,慧娘立马就转身往齐妈的屋子去,张望了一眼,看着里头没人,忙又回来说道:

“齐妈不在,想来已经去了。我这就去弄水。“

这父女两个手脚都快的很,不过是一会儿的功夫这孩子已经被放到了大大的木桶里,用这么热热的水一浸,脑门子上立马就是一阵的汗湿。

“有汗出来了,这就好,这就好啊。

等洗完了将孩子重新用大被子裹好,这孩子脸色已经看着好了一些,反倒是这父女两个满头的大汗,冯秀才坐在炕上,这才有功夫打量这个孩子,七八岁上下,瘦瘦的样子,眼睛闭着看不出什么,可是这其他地方却看着很是清秀,冯秀才左看右看,不知怎么,他总觉有些眼熟,

“慧娘,你看看,这孩子怎么我看着眼熟呢?”

慧娘一听这个,将刚倒了水的木桶放到了一边也凑过来看了一眼,也跟着皱起了眉头,只是一时又有些说不好,正在这时候,门口一阵的声响,两人立马就忘了这个问题,倒是转头往门口看去。

却见到王大宝一路疾步的走了过来,那冯秀才一看,忙站起来,到门口迎了迎:

“东家,你怎么自己来了。”

“齐妈过去的时候,王管家已经出门了,正好我在,就过来了,这会儿医馆都关着门呢,一时半刻估计也喊不到医生,就让人去医馆门口等着了,只是孩子只怕是等不及,这高烧什么的,拖得时间长了,只怕容易烧坏了脑子,好在我这边还有些西洋带来的退烧药,先吃上些,总比干等着强些。”

王大宝因为这里孩子多,早就准备了不少的常用药,只是这东西刚带来,一时半刻的还没有来得及送过来,只想着等置办的齐全了,多一些了再想个稳妥的法子拿出来,毕竟这东西大半都是现代的,拿出来怕太显眼,可不想这里却遇上了急事儿,人命关天,容不得他多想了,就先拿了几颗退烧药过来。

从身上的一个小金属匣子里取出一颗白色的药丸,想想现代人和这个时候人的抗体,再想想这大人和孩子的比例,他小心的在一旁用杯子底将药丸子碾碎了,取了大约四分之一,放到了一个茶盏中,冲上水,递给了慧娘。

“给这孩子喝,这是大人的药,孩子只能吃四分之一,多了身子估计受不住。”

原本看着他这样又是碾碎,又是给一点点的,还以为是这药太过珍贵,有些舍不得,心下还感觉不怎么满意的冯秀才一听这话,立马心下有些讪讪的,只觉得自己这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人家那不是小气,吝啬,不知道性命攸关,而是考虑的周详,知道大人孩子用药的量不一样呢。

因为这个冯秀才一时到是有些反应慢了些,等他回神,另一边慧娘已经给孩子灌下了药,或许是这药太苦,这孩子连喝药都紧紧的皱着眉头。好容易一碗水灌下去,王大宝又忙让再给他多喝一些,还让给喝一碗加了点盐,加了一点糖的水,按照王大宝的认知,只是层架人身体的电解质,对这补充身体水分是最好的,这孩子高热,发烧,身体必定却这个,补充好了,对治病也有不小的作用。

旁人对这个不是太清楚,还以为这是吃这个药必定要有的步骤,一个个倒是也没有反对,只是跟着他的指挥动作,这样吃下去足足有一个多小时,那边王大宝派去等大夫的人,才将大夫给带来了。

“恩,这孩子命大啊,看着这脉象,倒像是吃了什么不对的东西引起的,好在如今高热已经有些退下去的迹象,不然这一个不好,怕是命都没了,不知道你们这退热的药还有没有,有的话,继续吃上一剂,我再给开上个方子,等他退了热之后吃,一天一次,三天后应该是能好了。”

这老大夫是这附近做馆的,也为这福利院的孩子看过不少病了,知道这里的东家是个善心人,可如今看着为了个孩子,大清早亲自过来,心下越发的高看了一眼,说话也少了几分含糊,听到众人都是重重的松了一口气。

“这就好,这就好,大清早放到我们门口,也不知道是哪家的父母这么狠心,孩子病了不给看,还丢出来。”

慧娘第一个开始愤愤不平了,她死了男人,婆家又没人,娘家还只有这么一个自己都养不活的老父,这样她都没有想着要把自家的孩子送走,所以最是见不得这样不负责任的父母,如今听着这孩子没事儿了,能好,自然立马就忍不住想要骂上几句,好在还知道东家在这里,收敛了一二,不至于说的太难听。

那老大夫到时才知道这孩子是早上刚捡到的,听到她这么说,也是一愣,心下忍不住也跟着怜惜了一把。

“看着这病症,这孩子只怕早两日就已经有了症候,不是身子发软,就是腹痛什么的,若是早些看,也不至于高热起来,哎,只怕也是个看不起病的人家。送过来也是想着看能不能救得一命而已。”

老大夫年纪大了,心总是软些,也不想把人想的太坏,好歹想了这么一个理由,可不想才说完,边上的冯秀才猛地惊呼了一声:

“我看出来了,这孩子看着和咱们院子里的大柱子长得很像。”

不用说,这一喊,立马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孩子身上,这有人一提醒吧,那是真的越看越像,王大宝忍不住让人去喊了这大柱子过来,想看看,是不是真的能连上亲戚。

而那大柱子一进来,看到这床上的孩子,立马就飞扑过来,一把抓住了那孩子的手,大哭起来:

“弟弟,这是怎么了,弟弟,你这是怎么了。”

那孩子还混睡着那里能回应,只是好歹确认了一点,这孩子确实是和这大柱子有关,还是亲弟弟,说起来也是苦命孩子啊,这大柱子一家旧年家中遭了灾,爹出门做工挣钱养家的时候,遇上了乱兵,结果平白被牵连死了,娘听到消息也上吊了,只剩下了三个孩子,当时这大柱子也不过是七八岁,两个弟弟,一个四岁,一个一岁,就此成为了孤儿,亲戚们有心救济,可是这一下子家中多三张口,谁也负担不起,就说好了,几个最近的人家一家一个,大柱子跟着族里看祠堂的三伯家,老二去了舅舅家,老三则在姨妈家。

到了今年,大柱子的三伯过世了,他伯娘因为家中实在艰难,所以有些容不下他,他本就是个会看眼色的,知道自己是人家的负担,想着自己也已经十岁了,也不至于饿死,索性就出来自己讨饭了,后来又辗转来了这福利院。

原本也想过要去找找弟弟们,万一也和自己一样,在那些亲戚家过的不好,就接来,在这福利院里过活,不想他还没有付诸行动,这二弟倒是先自己过来了。看着自己的弟弟生死不知的躺着,他哪里还忍得住泪呢。

听了他这个话,傻子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左不过是这孩子毕竟不是亲生的,日子艰难的情况下,哪里还会想着给孩子治病,有听着这里有这么个地方,这孩子也能算是孤儿,所以就这么直接丢过来了呗。

“东家。”

大柱子脑子快的很,显然也想到了原因,所以在哭了一阵之后,立马很是机灵的转头在王大宝面前跪了下来,先磕了三个头,这才说道:

“多些东家,救了我和弟弟,只是大柱子想要求求东家,麻烦找人去问问我那三弟,是不是也还在,若是在,求东家也接来吧,东家,大柱子给您磕头了,东家,求您救救我弟弟,只要能救了我弟弟,大柱子保证,将来我们三兄弟的命都是东家的。”

说着又是三个头磕下去,一个比一个重,青砖的地上都能看的见灰尘扬起了,也磕的王大宝一阵的心酸。

“知道了,别磕了,小心伤了。我这就吩咐人去问。只要人还在,一定接来,也好让你们兄弟团聚。你照顾你弟弟吧。”

他已经不想说什么了,这个吃人的世道,怎么就有这么多的苦命孩子呢。

第48章

被这世间苦难狠狠的刺痛了心的王大宝很快这心就不疼了,因为这个世上有狠心的人,那么自然也有心善的,就像是阴阳一般对立,永远存在。

王大宝派去找大柱子的三弟的人回来的时候,带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群人,一个大人,三个孩子,大人不是别人,而是大柱几个的姨父,而那三个孩子,大的那个九岁,是这人的亲生孩子,而另外两个一个是四岁的三柱子,一个是五岁的德宝,是这个诨名叫做孙篾匠的男人的侄子,弟弟的儿子。

这一家也一样是苦的不能在苦了,原本两口子种着两亩薄田,加上佃了五亩地,还有做篾匠的手艺在,又只有一个儿子,日子还算是好过的,也因为这个所以他们还有余力将这三柱养在身边,不至于把这个当初一岁的孩子给饿死了,可不想先是弟弟家的弟妹因为受不得苦,跟着一个货郎跑了,孙篾匠的弟弟因为受不住旁人的闲言碎语,一个想不开投了河,让他不得不又增加了一个负担,要养着弟弟的孩子,后来自家媳妇出门又遇上了土匪,被抓了,卖干净了所有的家产,甚至还加上了弟弟留下的那一亩地,一间屋子,也没有凑够了这赎人的银钱,正着急呢,转头又听说,自家媳妇不堪受辱,已经自尽了。

这下可好,人没有就回来,这家已经败了,他自己也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大病了一场,好在他还知道这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靠着自己过活,若是没有了自己,这几个孩子只怕也活不下去了,所以又生生的缓了过来。

只是这病了一场,原本卖田卖地的钱就花用的差不多了,只够在村子最偏远的地方搭上几间草棚子的份,可就是这样他也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一天天的不是帮人做短工,就是起早摸黑的做些手工活,就想靠着这一门手艺,重新积攒点钱,将那些田地在买回来。

孩子本就是最敏感的,他们原本也很是惶恐,生怕这个家没了,如今看到这爹,大伯,姨父的还能稳稳的做活,一个个的心也开始安稳了下来,大的那个孙家小子因为表兄弟,堂兄弟中他是老大,是大哥,一门心思想要承担起大哥的责任来,日日帮着自家父亲做活,照顾小的,而两个小孩子,不过是四五岁,也已经很是懂事的开始跟着村子里的人去采野菜什么的。

这么一个全是光棍,四分之三都是孩子的家,就这么艰难的支撑着,虽然日日都吃不饱,不是野菜就是稀粥,可是日子过得却不紧不慢的,谁也没有放弃希望,甚至在前些时候王大宝收番薯的时候,这孙篾匠因为带着孩子,又没有本钱去贩运,挣不了差价,还机灵的就带着孩子在各处的路口摆摊,卖些箩筐什么的,那些运番薯的总不能两个手拿吧,总要有装载的东西,你还别说,就这么两个月,就靠着这些箩筐什么的,愣是让这一家四个大小男人还吃上了好几顿的饱饭。为了这个,孙篾匠甚至还跟着在山脚下没人要的地方,开出了三分地来,就种番薯呢。能吃能卖,这简直就像是为他们家度过危机准备的一般,让孙篾匠高兴了好久。

好人总是有好报的,王大宝的人找到了他们。人穷不代表人傻对吧,听到了这去的人这么一说,这孙篾匠的脑子就像是闪电划过了一般,他猛地想起了这个福利院的主人,这个王老爷是谁。

他能不知道嘛,卖了这么久的箩筐给那些运番薯的,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留样回来的,和洋人关系特别好,不单建了厂子,收番薯,还开了一个福利院,专门收容孤儿,是这附近最近最有名的慈善人。

而如今这个慈善人居然为了福利院一个孩子的请求来找自己媳妇娘家的侄子?这说明什么?说明这老爷那是真真的好人啊,这样的好人不投奔,他还信得过谁?

所以立马起身就问那个来人,若是自己跟着去,能不能找到活计?也不求那福利院什么孩子都要,把自家弟弟的孩子一起收养了,可是要是能给自己一个活计做,那自己就能顺顺当当的将自家这两根苗苗给养大了,这可是他原本想想都感觉发愁的大事儿啊。

那人自然是点头的,他太知道自家老爷了,那心善啊,帮人从来不打嗝楞,当然心善也不是容易被糊弄的,就是别人想要糊弄他们老爷,他们这些跟着老爷的人也不答应不是。

只是这孙篾匠人品那确实是不错,他一路过来的时候,凡是知道这孙篾匠的人都要竖着拇指喊一声仁义,都穷到这份上了,差点连着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养不活了,居然还能把这弟弟的孩子,媳妇娘家的孩子一个不拉的带在身边养着,若说这弟弟的孩子那是他们老孙家的种,他有责任,那媳妇娘家的呢?那可和他没有半点的血缘关系呢,可就这样他也没有放弃,没有卖了去,这样的仁义人不要,还要谁去?

反正他也知道,自家老爷其实手下多一个人吃饭那是妥妥的养得活的,家里也好,福利院也罢,甚至是厂里,也不是不缺人手,自然是点头,准备当一次好人,带着人去的。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这福利院里,王大宝面前的那一幕。听着这人很多,基本上当日在场的人都来了,听到这王大宝的小厮,一五一十的说着他一路看到的听到的,还真这孙篾匠的事迹,几乎所有的人都被感动,而这里头反应最快的就是大柱子。

他一把拉着已经醒了过来,身子有了几分起色的弟弟,直接跪倒在孙篾匠面前,大声的哭喊:

“姨父,以后,您就是我们兄弟的爹,以后我们一定孝敬您。”

一个在穷困潦倒,几乎活不下去的情况下依然呵护着那个没有血缘的孩子,这样的亲人,比有血缘的更让人感动,更让人放心,更让人贴心,特别是在大柱子经历了自己三伯死后,被厌弃只能离家,和被舅舅家抛弃在门口的弟弟事件之后,对着这个姨父的感激之情,已经上升到了父亲的程度,那是绝对没有半点含糊的。

别说是他了,就是二柱子也哭的稀里哗啦的,只觉得自己被狠狠的伤透的心,终于有了那么一点的温暖。

也就是二柱子醒来之后,他们才知道,什么过不下去啊,那舅舅家的情况可比另外两家好了很多了,舅舅家有三个儿子,两个闺女,两个闺女已经出嫁了,就在本村,相互照应起来很是方便,而三个儿子已经有一个成亲了,连孩子都有了一个,一大家子人,壮劳力多,虽然属于自己的田地少,才不到五亩,可是租种的却多,足足有十亩,只要加点野菜什么的,日子还是很能过得去的,只是因为时间长了,在他们家足足待了三年,又是个孩子,做不得活,挣不的钱,那舅舅家的舅妈,表嫂什么的,心里就有些不甘愿,只觉得自己辛苦都喂了不相干的人,往日吃饭都是把最不好的给二柱吃,只求不饿死,也因为这样,二柱才会饿的自己找吃的,最后吃了有毒的东西,腹痛不已。

而这一病,那舅妈表嫂们就用生怕死在家里,让人说闲话什么的为理由,不给请大夫,又说什么这里福利院收孩子,放到这里,一定给请大夫,也算是给二柱找了条活路的借口,把人给送了过来,他们那个舅舅不能说是心狠,可谁让他耳根子软呢,这家里都是舅妈当家,头一年还算是好,后来有了孙子,一心算计孙子多了,家里艰难,自然把他当成了累赘。

原本或许二柱也就认了,反正意外的找到了哥哥,这样一来,什么苦似乎都值得了,可如今在对比一下这姨父,这差距也太大了些,原本已经感觉亲戚都不牢靠,感觉已经有些看透世情的二柱终于是大声的哭出来,将心里的苦,心里的委屈都哭了出来

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儿吧,最起码这样一来,这孩子的心结算是揭开了,王大宝也不用担心这孩子有什么心理问题了。

当然人家已经问到了这打工的事儿,他也需要给个说法的对吧,所以在很是看中这个孙篾匠人品和性格的情况下,王大宝也很是痛快:

“也好,这福利院本来人手就有些不足,就冯先生一个男人,有些事儿也顾不过来,你也跟着在这院子里住好了,就负责这院子的一些杂活,像是砍柴什么的,遇上采买大宗东西的时候,帮着运运货。就是这月钱不多,毕竟这活也不重,一个月给一个大洋,反正包吃包住的,还一年给一身衣裳,应该也足够你花销了,攒上几年,给你儿子娶媳妇都够用,至于你这几个孩子,三柱是肯定能留下的,至于这德宝,和你家顺子,罢了,也一并和这些孩子一处好了,上学,做工,都一起,咱们这儿也不缺这么一个孩子的花销。”

这话一出口,孙篾匠脸上激动的都能闪红光了,这可真是妥妥的大喜事儿啊,不但是有了正紧的活干,还有吃有住,有衣服,这比种地不知道好了多少去,孩子们也一样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了,全都住在一处,这样一算,这每个月的工钱那就等于是白挣的,一个月一块钱,一年就是十二块,妥妥的两亩地的价格,要是这样干上四五年,他就能有十亩地了,这还愁啥?有这样的家底,儿子娶媳妇那只有人家找上门的份了。

最重要的是,这里小姨子家的孩子三个,自家的孩子两个,总共有五个孩子,即使这边孩子再多,他也不用担心这些孩子被欺负什么的,大的带着小的,妥妥的。没看见这大柱子都十岁了嘛。唯一他要操心的就是,从此他要负责的孩子多了,总计有五个孩子未来的婚嫁都指着他了,可是他也不担心,这孩子们过上几年,认了字,学了本事,还怕没有活计干?这识字可不是随便什么孩子都能有这个福分的,只要认识字了,就是去当个跑堂的,都能比寻常人挣得多上那么一些,到时候还怕挣不到钱?

孙篾匠觉得未来是一片的光明,而王大宝也感觉很不错,这福利院什么都好,孩子好,听话懂事,比现代的熊孩子们要求低多了,也好照顾多了,一个个努力的他看着都觉得心疼,可问题是这即使孩子里头男孩子多,可是也都是些半大小子,吃饭个顶个,真要是遇上什么事儿却都还不顶用,这地方就冯秀才这么一个成年男人,安全上确实差了点,有了这孙篾匠,三十岁刚出头的壮年男人,就是找人求救什么的,跑起来也快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