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摆摆手,也没再说什么,直接走了。

到了晚上的时候,老爷子和志新说了村长来的事情,然后志新就说这几天得把家里的柴禾多劈一些,省得他上了山,家里还得老爷子劈柴。

静涵一听原来看参人死了,就问道,“爹,咱这看参一年能挣多少钱啊?”

志新想了一下,“嗯,这看参是每年一丈棒槌要五文钱。咱们村子大概得有一百来户,每户按三年六十丈算的话,就是六千来丈。这样一算,大概就是三十两银子。怎么了,静涵,你想说什么?”

第四十三章志明出事

静涵一听,“这三十两银子算起来可不是小数目了,为什么还找不到看参的人呢?”

志新和老爷子听了全都笑了,“静涵啊,要不说你是个小丫头,啥都不懂呢。虽说这三十两不少,可是要成年的呆在山上,吃的用的也都不少,到最后也剩不下什么的。所以根本就没人愿意上山看参。一般去看参的,都是一些孤老头子,啥挂念也没有的人。”

静涵听了,点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陈氏看她那个样子,也是觉得好笑。“你看咱家静涵,就像个小大人似的。什么东西都要问问。这看参可不是个容易的活,每天晚上都要出去遛遛,小心有人去偷人参。再者,住在山上,就那么一个人,有的时候还有老虎啊,狼啊,或是熊瞎子啥的,可危险着呢。”

静涵明白陈氏说的是真的,再者个年代里,野生动物还是比较多的。老虎啊什么的还不少,有的时候,真可能遇上。

关于看参的话题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大家各自回去去睡觉了。

村子里商量好了,三个人一组,轮班上山看参,每个组看五天。现在不上去也没事,北方暖和的晚,如今还没化冻呢,棒槌地里全是冰雪覆盖着。村里商量,等到过了清明,就得上山了。

这天是二月二十了,离着清明还有半个月,志新在家锉锯,准备要上山去捡些木头,好做棚用。薛氏也没啥事,就跟陈氏在屋里做衣服,这过了清明,就该要脱棉衣,家里人的衣服又该换一茬了。大人们还好些,旧年的衣服还能将就着,孩子们就不行了,去年秋天的衣服有的已经小了,还得另做。农家孩子,都是小的捡着大的衣服穿,但是大的孩子就得再做新衣服了。文翰和文成都在念书,不好让他们穿的太破旧了,所以陈氏打算给两个大点的做新衣服,然后再把他们穿小的给文宣和文昌穿。

陈氏找出了慧心在家时的旧衣服,准备改了给静雅和静涵穿,慧心有些衣服还是挺新的。“美林啊,你看看这件衣服是不是不用改啊?这是慧心十三岁的时候穿的,我看着给静雅穿,也大不了多少,再改的话,明年又不能穿了。”陈氏拿着一件衣服问道。

“娘,我看也不用改,咱们静雅的个子比慧心当初能高些,这件秋天穿就能正好了。“薛氏看了看这衣服,还是八成新呢。

“成,那就不改,直接给静雅穿就是了。那咱们是不是的给静涵改一件啊?静涵这丫头,以前总是捡文翰的衣服穿,弄的跟个假小子似的。”陈氏在一堆旧衣服里翻找着,想找出一件好点的给静涵改改。“就这件吧,颜色还行,没太掉。”

薛氏看了看,是一件玫红色的夹衣,“行,这件好,静涵也大了,不好再穿着哥哥们的衣服了。”

婆媳两个定下来要用这件衣服给静涵改改,于是薛氏就开始拆线,把一些要改动的地方拆开。

两个人正忙活这呢,外面一阵响动,薛氏赶紧起身去看,“英子,你这是怎么了?咋弄的这个样子?静婉,静娴,你俩这是咋了,哭成这个模样?”薛氏一看是朱氏和两个孩子,好像是很狼狈的样子。“赶紧进屋,快。”

朱氏跟着薛氏进了屋,一看见陈氏,就哭道,“娘,不好了,志明被衙门的人给抓起来了。”说着就哭了起来。

陈氏和薛氏全都愣了,“这是咋了?志明好好的怎么会被抓起来呢?英子啊,你慢慢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氏缓了一下,然后说道,“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知道那天志明去给县城里的一个大户人家看病,回来之后,也没说什么。第二天早上,就有衙门的人来,把志明给带走了。后来我到一清堂里去打听,他们说志明是给县城里最厉害的秦家老爷的小妾看病,然后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子,就被抓起来了。一清堂的掌柜的,把我们给撵了出来,说是志明这下子,连他们都受了牵连。我这没办法,就赶紧的回来,想让大哥去县里一趟,帮我打听打听。看看能不能把志明给救出来。娘,我是真的没法子了,志明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可怎么办啊?”

陈氏听了朱氏的话,一个摇晃,差点歪倒,好在她本来就在炕上,薛氏在旁边扶了一下,这才重新坐稳了。

薛氏赶紧的回到东厢房,把志新给叫过来,静涵和静雅听到了动静,也跟着过来了。志新听完朱氏说的话,脸上也是一片凝重。“老三媳妇,你先别哭,事情还没弄清楚。这样,我马上就走,去县里看看,你们先在家里住下,等我的信儿。”说着,就看着薛氏,“媳妇,你先帮我收拾两件衣服,另外给我预备点干粮。娘,家里还有银子么?这事恐怕少不了得打点,银子少了不够用的。”

朱氏赶紧的从包袱里拿出来了五十两银子,“大哥,这些银子你先拿去用,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敢到大牢里去,所以这些银子就全都拿回来了。只要能救出志明,就是要了我的命都行。”

陈氏也起来拿出二十两银子来,“这些你先拿着,咱家的银子,让老五拿走了不少。你先用着,不够我再想办法。”

薛氏回屋去,也拿出来了十两银子来,这是他们攒了挺长时间才攒下的。“这些你拿着,穷家富路的,到了县里连吃带住,少不了花钱,要是能有办法,就尽量救出老三来。要是不行,就赶紧回来,咱们再另想办法。”

志新点头,“这样,我先去跟村长说说,这几天本来就要上山了的。志明这事,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行,别耽误了村子里的事。”说着,志新就出去了。

静涵在一旁静静的听着,知道这种大事没有自己说话的地方,只能搂着静婉和静娴,轻声的劝慰着。“奶奶,娘,我可以跟爹爹去县城么?三婶,你把你们家的钥匙给我,我们去了住在你家,这样不是还能省些钱么?我跟着爹爹,给他做点饭啥的还行,三叔这事,还不知道要多久呢,能省的地方就得省着些。”

陈氏听了,点点头,“这样倒也行,英子啊,你就先别回县城了。回去你也帮不上什么,到时候还得顾着你,你们在家呆着,安心的等着志新的消息。志新和静涵一起去县里,就住在你们家,这样慢慢的打听。咱们家在县城里也没什么亲戚,这临时要找门路,也真是够呛。偏偏这个时候也不好,志祥还不在家,要是志祥在家,好歹他还有几个同窗在县城。”陈氏叹了口气。

志新走在路上,一路走得很急,正好迎面遇上了子轩的父亲,林兴家。

“许大哥,你这是要去哪啊,怎么走的这么急。”子轩爹问道。

“唉,家里出了些事情,我得去趟县里。这不是快该上山了么,得去跟周叔说说,让他把我们这一组往后挪挪。”志新一看是兴家,两家向来处得比较好,就跟他说了家里的事情。

“大哥,你等等,我和你一起去县里。我家在县里还有亲戚,子轩他小姑嫁到县城里了。子轩的小姑夫正好就在县衙里当捕快,这事找他就能打听的到。你先去周叔家里,我这就回家去收拾一下,下午咱们一起去县里。”林兴家一听这事,就赶紧的说道。

志新正愁着去了县里,两眼一抹黑,不知道找谁呢,没想到林家竟然有这样的门路。“那就谢谢兄弟了,我也不多说了。兄弟要是能脱得开身,就陪我去趟。要是不行,就写封信我带着,到那去找你家妹婿,好歹比我满哪瞎打听强多了。”

“大哥放心,这事我怎么也得跟着去,咱们两家的交情在呢,再说子文的命还是静涵救的呢。”林兴家摆摆手,赶紧的往家里走。

志新赶紧去了村长家里,把事情跟村长说了。这周村长一听是这样的大事,就赶紧的说道,“志新啊,你赶紧准备去县里吧,看参的事情,就不用操心了。咱们村里有的是人,说都能先去看着,没事。你等等,我这还有点钱你拿着。也不知道这志明到底是什么事,多拿点钱预备着,这上下打点,少不了用钱。再者,你们要去找兴家的妹婿,也多少的给人家买些东西。”粥村长说着,就拿出来大概有一两来的银子,递给了志新。“别嫌少,叔也没有太多,能帮你的也就这些了。”

志新推拒这不要,还是村长有点火了,这才收下,“谢谢叔,那我先走了。”志新转身从周家出来,一路往家里走去。

等回到家,跟陈氏一说林兴家要跟着一起,陈氏听了也挺高兴的。“哎呀,这还真是巧了。行,那就去吧,我让静涵跟着你们,你们去了县里,就住在志明家里得了,这样还能多少省些。静涵别的不行,烧火做点饭啥的,还能帮的上。”

章节目录

第44章打听消息

,最快更新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静涵跟着父亲还有林叔一起去了县城,好在下午有往县城里回去的车。这个年代里有专门拉脚的车,每天固定的时间里,在县城等着。有的时候会有很多人要来这镇上,等到下午,有的人还要回去,这样,一个来回也能挣些钱。

静涵坐在车上,就是一个平板的马车,上面坐了不少的人。志新怕静涵掉下去,就紧紧地搂着静涵,“静涵啊,你可得小心点,今天的人不少,别挤到车下去。”

静涵窝在父亲的怀里,感觉特别的安心。二月底的天气,还是挺冷的,在父亲的怀里,一点也感觉不到冷。大眼睛四处看着,这个时候,山上还是光秃秃的,啥也没有。

路上用了两个多时辰,才算是到了县城。志新以前来过这里,知道志明的家,下了马车,给了车夫车费,然后三个人就往志明家走去。到了志明家,拿出钥匙开门,屋里收拾的挺干净,志新赶紧的先去抱了些柴禾进来,把炕烧上,然后就跟林兴家一起出去了。他们要去林子轩的姑姑家,这个时候,估计子轩姑父应该在家。临走的时候,告诉静涵把饭做上。好在朱氏也是个过日子的,家里有不少的柴禾,另外米面什么的也不缺。志新倒也不担心,出门的时候把门给反锁了,这样就不怕有人来了。

静涵看父亲已经把火点着了,就开始做饭了。其实静涵前世是会做饭的,毕竟后来就是自己生活了,这阵子薛氏也教了静涵不少,所以做个饭啥的还是没问题。

朱氏家里,也是一些玉米碴子和玉米面,大米倒是也有,不多。静涵舀了些碴子还有玉米面出来,打算晚上煮点小碴子粥,再做点贴饼子。另外找到了咸菜缸,从里面捞出来两块咸菜来,今天晚上只能先将就着了。

静涵先是烫了玉米面,在锅边上贴了饼子,然后又把另一个锅里添上水,放进淘净的小碴子,开始煮粥。忙活了有半个多时辰,饼子已经好了,这边的粥也差不多了。静涵把饼子挨个的用铲子铲到了盆子里,然后又找了一个盆,把粥盛出来。

等到静涵把饭全都端上了桌子,这志新就从外面回来了。林兴家并没有跟着回来,应该是留在妹妹家里了。志新进屋一看,“呦,我姑娘还挺能干的么,这么快就把饭都做好了。来,咱们爷俩吃点吧。本来子轩的姑姑说是要留我在那吃的,我说你还在家里,不放心,他们这才让我回来的。明天咱们得请子轩的姑父吃顿饭,还有衙门里的人,也得请请。”志新坐下,静涵给父亲盛了粥,又拿了饼子,父女俩开始吃饭。

“爹,你跟子轩哥的姑父打听了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静涵边吃边问。

志新点头,“问了,子轩的姑父对这个还知道的挺多的。有些事你个女孩子家不好知道,爹就不跟你说了,这事也不太好办,得明天再说。”

原来刚才志新和兴家一起去了子轩姑姑那里,志新特意买了些点心,茶叶什么的拎着过去的。正好子轩的姑父在家,对这件事也挺清楚,就跟他们说起来了。志明当时是给秦老爷的第三个小妾治病,这小妾也没啥毛病,不过是怀孕了而已。秦老爷四十多岁了,一直子息艰难,没有儿子。这小妾怀了孕,整日的吐,秦老爷就把志明叫过去,看看能不能开些药,缓解一下,志明看完,给开了药就回家了。没想到那小妾喝了药,半夜的时候就腹痛难忍,竟然流产了。这下子,秦老爷气愤不已,非要志明给偿命不可,这才报了官。县衙的人哪里敢得罪秦老爷,就把志明给抓起来了,连带的也差点封了一清堂。

子轩的姑父说了,明天请县衙里的几位主事的人吃顿饭,让他们帮着跟秦老爷那边疏通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法子救志明出来。这件事,关键还在秦府,要是秦府一口咬定了是志明开的药不对,有意害人,还真就难办了。因为他们在药物的残渣里,找到了能够让人流产的成分,而且药方上也有这味药。

吃过了晚饭,父女两个就收拾了一下,睡觉去了。

第二天,子轩的姑父把衙门里的一位主簿,另外还有一位捕头约了出来,在县城里的一个比较大的酒楼里吃了顿饭。酒席上,那位捕头说了,他可以帮着说说,看看秦府那边的态度。另外也说想办法让志新进去看看志明,“这样,许家大哥,你下午的时候,就到大牢外面等着我,我带你进去看看你家弟弟。这件事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们也找人问了,那种药少量的根本就不会有事,谁知道这秦老爷家的小妾怎么就这么点背呢?偏偏她吃了就有问题。也是你家弟弟的运气不好,才会有这事的,不过,许家大哥,这银子你可得准备好了。估计这次就算是能把令弟救出来,恐怕也得花些银子。”

志新听了,赶紧说道,“不管花多少,只要能够救出我家弟弟就好。这家里的老人全都急得病了,要是我家兄弟再出事,可就要了老人的命了。”

“行,那你就下午去看看你家弟弟吧。我会跟大牢里的牢头说说的。”这捕头倒是个听痛快的人。

酒席吃过,人家就要走了,志新趁着去送他们的时候,给这两个人一人塞了十两银子。这二人掂着手里的银子,笑着走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家兴陪着志新去了大牢,在一番打点之下,终于看见了志明。志明倒是还没用刑啥的,不过这大牢里,也不是好人呆的地方,志明才呆了两天,就不成个样子了。兄弟二人见面,志明就说他开的药方不会有问题。

志新叹了一口气,“三弟啊,如今不是咱们说没问题就行的了。人家毕竟是没了孩子,你的药方里还就有这味药,你这让人怎么说?你就认了倒霉吧,我们会想办法救你出来,以后再说吧。”

志明也知道,这回的事情出了,即便是自己能够出去,以后这大夫也是做不得了。“大哥,这回连累家里了,恐怕这事也不是一点钱财就能解决的,这可怎么办啊?”

“咋办?就是砸锅卖铁,也得把你救出来啊。还能让你在这里呆着?就把你那身子,不用时间长了,一个月就得垮掉,这里哪是好人呆的地方?有人在,钱财以后再说吧。”志新劝着志明。

这时牢里的狱卒过来,“行了,行了,时间到了。赶紧的出去,能放你们进来看看就不错了,赶紧走吧。”

志新和家兴从大牢里出来,回到了志明家。静涵一看父亲和叔叔回来了,就赶紧的问道,“爹爹,怎么样了?我三叔有救吗?”

志新叹了口气说道,“等信儿吧,这事也急不得。”

林兴家自然是还要回他妹妹那里的,“大哥,你和静涵就在这等着,要是有什么消息,我就过来告诉你。估计这事也得几天,你就耐心的等着吧,也别着急了,着急也没用。”

志新送家兴出来,“家兴啊,这事多亏了你家妹夫,等志明救出来,我一定好好的谢你,还有你家妹夫。”

“大哥,你这是说什么话?咱们哥俩,还用这么外道么?好了,我走了。”林家兴摆摆手,走了。

志新父女在这一直等了三天,兴家和他的妹夫才来找他。“许家大哥,刘捕头让我来跟你说一声,这秦家那边说了,只要你们拿出来五百两银子,秦家就不再追究了。你可要想好了,这五百两,可不是小数目,一般的人家,就是一辈子也攒不出来五百两银子。这秦家,倒是有点欺负人了。唉,没办法,他们家在县城里势力很大,听说亲族之中有人在京城里做官,还有再府城做官的,咱们的县令都不敢惹他,你们就认倒霉吧。”

志新一听,五百两,这可让他上哪去弄去?“这数目也太大了,我们就是个农户,上哪能弄到这么些的银两啊?算了,还是回去想办法吧。这样,我们赶紧的回家,还请李家妹夫帮着说点好话,千万等我几天。再者,千万别让志明在里面受苦,我会尽快想办法筹钱的。”

子轩的姑父点头,“许大哥放心,你和我哥哥相处的好,咱们都是一家人,我自然会尽力的。”说完了这些,子轩的姑父就先走了。

家兴看了看志新,“大哥,咱们赶紧的收拾回家,这五百两可不是小数目,得赶紧回去想办法。”

“唉,等我,我这就收拾。”志新赶紧的和静涵一起收拾了一下,然后大家一起去找车回村里。

正好这车还没走呢,车上还有位子,三个人赶紧上了车。一路上又走了两个半时辰,这些才算到家。刚进了院子,朱氏就出来了,“大哥,你们回来了,事情怎么样,志明有救吗?”

第45章筹钱

,最快更新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志新和家兴进了屋,跟大家说起了志明的事情,最后说到人家要五百两银子。“爹,娘,你们看这事怎么办?五百两银子,咱们家就是砸锅卖铁也拿不出来啊,这下可咋整?”

老爷子一听,也是一个头俩大,不住的叹气。老太太更是止不住的流眼泪,朱氏也一样,这眼泪一直的流,也不敢哭出声,就那么嬷嬷的掉着眼泪。

薛氏听了,回身从自己的屋里拿出来了二十两银子,还有一对银镯子,一根银簪,“我这也没有多少了,就能凑出来这些。”

陈氏把家里的银两也都拿了出来,一共还有三十两。今年卖棒槌的钱,有一些给慧心成亲用了,还有志祥进京拿走了一些,最后也就剩下五十两,上次志新就拿走了二十两。

朱氏把身上剩下的银两都拿出来了,也只有十两多点。志新身上还有些银子,也都拿了出来,原本他是带了八十两银子走的,这上下的打点花了三十两,还剩五十两银子。全家的银子加起来,也就是一百一十两多点,这离着五百两还差不少呢。

老爷子叹了一口气,“老大啊,你去找找村长,让他帮忙问问,谁家要棒槌的?咱家还有三年的棒槌,总共能卖上一百两多些,全都卖了吧。还有咱家的地,有要的也卖。看看能凑出来多少。”

志新愣了,这棒槌可是他们的根呢,要是这一下子全都卖了,以后可指着啥啊?“爹,你可得想好了,要是把棒槌卖了,咱们以后可就没有进项了。再说这地,咱们要是卖了地,这以后连粮食也没有了啊。”

朱氏也说道,“爹啊,可不能这么干,这样的话,咱们这一大家子,可怎么过日子啊?这样,我回去把县里的房子卖了,看看能不能凑点钱。反正志明出来了,我们也不能在县里呆了,县里的房子,咱们也能卖上一百二十两。大哥,你们等我,我这就回去卖房子。”朱氏说着,转身就出去了。

朱氏走了,剩下的人都坐在那里,整个家里,一片愁云惨雾的。家兴一看这样,转身从许家出去。没多会儿,只见家兴再次进来,手里拿着个小包,往炕上一放,“许大哥,这里是五十两银子,你们先拿去用,我这也就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