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家也没说啥,回头对老爷子说,“爹,你也一起吧,咱们都过去。”

林家老太太瞪了兴家一眼,“你爹不能喝酒,他这辈子闻了酒味就难受,你还不知道?”老爷子小的时候掉进了酒窖里,差点淹死,之后就是半点酒也不能碰。

兴家挠挠头,笑了。“娘,我这不是高兴么。呵呵,行了,那我可就走了啊,你们自己在家吃饭吧。”说着,就出门了。

静涵几个在林家坐了一会儿,然后就要去找小秀她们。玉梅跟着静涵她们一起出去,大家往村子的东头走,去找以前的小伙伴了。

小秀出门了没回来,晓娟在家,大家在赵家唠了会儿磕儿,静涵估计家里可能是快要吃饭了,于是就带着静婉和静娴跟晓娟告辞,然后回到了许家。

许成远家里,薛氏她们已经把饭菜都做的差不多了。薛氏看见静涵回来,就让静涵赶紧的帮着把桌子放上,准备开饭。许家的桌子不够用的,文翰跑到隔壁的邻居家借了两张桌子,然后东西屋各摆了两桌,这才算是全都坐下了。

许成宽和堂哥坐在一个桌子上,一起的还有周村长,还有吴家和李家的老爷子,岁数也都相仿,大家在一起唠着嗑。

“还别说,这回许大哥他们回来,倒是有些衣锦还乡的感觉啊。当初家里摊上了事情,连房子和地都卖掉了,如今不仅在镇上买了房子,还买了地,这日子可是比以前过的要好几十倍去。要不人家怎么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呢。你看如今,家里头一个举人,两个秀才,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了。志祥在外头还当了官的,这些小辈的还都要参加科考,这要是再考出个进士来,那可就真的不得了了。”周村长感叹道。

“这还得多亏了大家伙儿不是?当初我们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要不是村子里让我们去看参,现在还不知道在那个墙角蹲着呢。”老爷子笑道。

“许大哥这话就不对了,你家要是不去看参,咱们村里还不得挨家的轮换着上去?这些年,你们在山上,不光是半点棒槌都没丢,还给大家伙烧水热饭的,我们可是方便不少呢。去年参场子换地方了,咱们村子里可是有不少人觉得你们看参挣了钱,都想着去山上看参的。不过啊,这个活也不是那么好干的。你看那个二驴家,去年秋天上去看冻皮子,结果怎么样?没两个月,受不了山上的苦,就吵着不干了,这今年开村还得再另找人。唉,我这个愁啊,就怕没人能像大哥家似的,这么真心实意的干活啊。”周村长叹了口气,许家在山上,真的是什么都不用村子里操心的。如今换了人,还真就是跟着操不完的心。

许成宽也不好说什么,如今自己家的确是不需要这点看参费了,明年整个参场子就全都拔营了,老爷子也不准备让儿子们再去受这个苦,所以他可没办法帮村长的忙。“村长也不用愁,二驴本来就有点不太着调,不用他也好。这看参的活吧,其实也不算太麻烦,只要是能踏踏实实的在山上的就行。再说了,才头一年,也不过两千来丈的棒槌,多好看啊。”反正自己家是不可能再跑到另外一块地去看参了。

第150章老爷子过寿

,最快更新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其实周村长也明白,许家如今是不可能再去看参了,他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咳,这些事等着开春了再说吧,反正这大雪地的,也没啥事。来,咱们喝酒,今天不提这些事儿。”

大家一起把杯里的酒都喝了,然后说起别的话题来。

志新他们在地上这桌,去年有好几户人家都把棒槌卖给了志明,价钱比别人那要贵了不少。后来村子里的人全都知道了,都想着今年也卖给志明。“志明兄弟,你今年秋天还收棒槌不?到时候别忘了我家啊,哥哥全都留给你。”

志明笑了,“当然收的,到时候再说吧。我们的本钱太少了,再加上这个销路还不固定,所以也不能收太多的。哥哥放心,若是到时候收,一定会通知大家的。”

那边一个人接着说道,“本钱少有啥关系?还像去年一样,先拿走货,等着卖完了再给钱就行呗。咱们都是一个村子里的,这点事还怕啥?志明兄弟也不能耍赖,对不对?”这人姓李,就是买了许家的房子,给儿子成亲的那个。为人很是豪爽大气,去年就是他家和兴家敢把棒槌赊给志明,后来志明又给涨了价钱,所以这李老大对志明就更加的客气。

有的人并不知道这回事,就跟李老大打听,李老大就把当时的事情跟大家说了。一听说赊了活给志明,回来后志明还给涨了一成的价钱,大家就有些心动了。要是家里不等着用钱的话,赊出去一个来月,可就能多收十多两银子呢。就是放高利贷,也没这么快吧?

“哎呀,既然是这样,到时候我们就把棒槌都赊给你得了,等你卖完回来再给钱也行。咱们也不是急着用钱,都是乡里乡亲的,这不算个啥。”一旁的人也这么说道。

“各位,这事吧,还得好好的商议才行。我现在也是刚刚开始做这棒槌的买卖,主顾太少,真的要不了太多的货。这样吧,到了秋天咱们再说。要是客商要的多,我这边也就收的多些,到时候一定先紧着咱们村里的收,这样成么?”志明也是有些为难的,村子里一百来户呢,这要是总共算起来,还不得有五六千斤棒槌要往外卖啊?他现在这点路子,根本就销不出去那么多的棒槌,这事还真就是不好办。

志新在一旁打圆场,“行了,这大过年的,咱们不谈那些,来喝酒。今天咱们就是好好的喝一顿,剩下的到时候再说去吧。”说着,就给每个人又倒满了酒。

大家心里也是明白的,于是各自心里打着小算盘,面上却不表现出来。“对对,今天是志新和志明兄弟请客喝酒,咱们不谈别的,就是喝酒。”大家全都端起酒杯,一起敬志新和志明。

这顿饭吃的时间也挺长,男人们一个劲儿的喝酒,渐渐地就有人喝多了。到了未时末,周村长一看屋子里的人都喝的东倒西歪的,就带着大家伙全都走了。

许家人还要回镇上的,老爷子和志新哥三个喝的都有点多,最后是文翰和文成哥两个赶车,大家回到了镇上。到了家里,已经是申时中了,陈氏就让大家伙都去休息,家里的下人自己弄些吃的就行了。

静涵姐妹回到后院,闲着也没啥事,静涵就跑到书房里找了本书看。这个时候,外面渐渐的就有些暗了,屋子的窗户又是糊的纸,并不透明,所以屋子里就更暗了。

“静涵,这个时候咋还看书啊?你不要眼睛了?”文翰推门进来,看见静涵在看书,就责备道。

“哥,我这就是闲着难受。不看了,等会儿拿回屋里去看。”静涵笑笑,把书合上了。

文翰来到静涵的身边,伸手摸了摸静涵的头,“你啊,真是个闲不住的。趁着这几天好好的休息吧,等着过了正月十五,还有好多事要忙呢。咱爷爷今年要过六十大寿,还有你盘的酒楼要开业,那天我听奶奶说了,要在二月让你和子轩定亲,这些事,还不够你忙的?能轻松几天,就好好的歇着,听到了么?”文翰有些心疼静涵。文翰要在县里念书,家里就顾不上,静雅又出嫁了,如今也就是静涵和静婉能够把家里的事情接过来。可是静婉管家还可以,对于挣钱的事情,却是赶不上静涵的。

“我这成年的在县里读书,家里的事情也插不上手,很多事情都要你来出头,也实在是难为你了。静涵,你也不用光是想着挣钱,多为自己想想。家里能到如今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只要能维持现状就好。哥怕你太累了。说来说去,也是哥太没用了,事事都要妹子来操心。”文翰略微有些沮丧。

静涵扑哧一下笑了,“哥,你可别弄这个样子出来。你念书可是正事儿,我现在不盼着别的,就希望你能考上个举人什么的,到时候咱们家可就算是真正的扬眉吐气了。如果你能考上进士做官就更好了,我们姐妹以后也就算是有了靠山。哥,你啥都别想,只要把书念好了就成。家里的这些事有我呢,我是个什么样的你还不知道?你啥时候见过我说累了?”

文翰叹口气,不再说什么了,只是伸手拍了拍静涵的肩膀。

静涵拿起刚才看的书,“哥,我回房了,你要是看书就多点两根蜡烛,千万别把眼睛给熬坏了。读书人最重要的就是眼睛。”静涵不放心的嘱咐了一遍,然后才出去。

拿着书回到了后院,只见静婉和静娴也是闲着没事干,在那翻绳玩呢。静涵点了根蜡烛,然后捧着书看了一阵子,觉得困劲儿上来,就去把被放好,钻到被窝里睡觉去了。“静婉,静娴,你们也睡觉吧,不早了。”

静婉和静娴也都上炕脱了衣服,把蜡烛吹灭,钻进被窝里头,叽叽喳喳的说了一会儿,然后就没动静了。

初十这天,志新带着妻子儿女来到了林家,和林家人好好的聚了聚。子轩当然是抽空和静涵单独呆了会儿,问静涵关于定亲的事情。静涵对这个也没啥意见,早点定下来也好。子轩可是个优秀的男孩,说不定有不少人都惦记着呢,定下来大家都安心了。静涵可是听文翰说了在县学里,有不少夫子都看好了子轩呢。

子轩一听说静涵对于定亲没啥意见,高兴地差点蹦了起来。等着定了亲,两个人可就是正儿八经的未婚夫妻了,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相处,不怕别人误会什么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已经是正月二十了,志祥和婉婷从县里回来,并没有要走的意思。老爷子非常奇怪,按理来说,这个时候,志祥早就该回去了啊,这是咋回事?于是老爷子就问志祥。

“爹,你忘了啊,今年是你六十大寿呢。我早就跟县太爷那边告了假,等你过完寿再回去。大哥说了,要好好的给你操办一下。”志祥跟老爷子解释道。

老爷子一拍脑袋,“这人老了还真就是脑子不好使,连自己的生辰也能忘了。可不是六十了怎么的?岁月不饶人啊,我都六十了。行,要操办也行,反正咱家现在也不缺这点钱,就是大家伙在一块热闹热闹。人一辈子不也就一个六十么?”老爷子很看得开,既然儿子们都有这个心思,就随了大家的意思得了,这是喜事。

老爷子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五,这也没几天了,许家就开始准备寿辰的事情。要预备酒席、蒸寿桃,还要通知各位亲朋好友各种事情一大堆的,许家人这几天就进进出出的忙活着。好在正月二十以后,镇子上的各处买卖也都开始营业了,有的东西年前没置办上的,就赶紧的去买回来。另外办酒席用的家什,也都去专门的地方租了回来。

正月二十五这天,许家可是来了好多的人,有村子里的,有镇子上的邻居。叶三的几个兄弟也都来了,还有岳家的一些亲戚,就连县城里陆家也来了人。这下子,许家的小院里头可就热闹起来了,大家伙说说笑笑的,先给老爷子拜了寿。

今天的许成宽,身上一身新衣,是慧心年前赶着给做出来的。一直没拿过来,就等着过寿的时候再穿。老太太也是一身的新衣,陪在老爷子身边,两个人坐在会客厅里,笑呵呵的跟来人说话。

志新兄弟几个则是在外头招待客人,兄弟四人也都是一身新衣,站在院子当中,跟前来拜寿的人说着话。

薛氏妯娌几个还有家里所有的丫鬟婆子,都在厨房里忙活着。正月里厨子不好请,再者也不能在院子里搭灶,所以只能在厨房和后院的这些锅里炒菜做饭了。好在朱氏本身就是个不错的厨子,再加上薛氏也是个做菜的好手,这酒席当然是难为不住她们的。附近也有不少的媳妇来帮忙,这才不算是太忙乱。

静涵她们也没闲着,都在厨房里帮忙呢。就是拿个盘子碗的,也得有人不是?

第151章拜寿

,最快更新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许家的院子里来来往往的不少人,本来志新他们还想再请个戏班子来了,可是老爷子不让。“不过是六十岁,哪里用这么铺张,等我八十的时候,你们爱怎么弄都行。今年就这样,置办些酒席大家伙热闹一下就得了。”

既然老爷子发话了,志新几个当然不好违逆了老人的意思,这戏班子也就没请。

午时初,志新一看来的人也都差不多了,正好厨房那边的菜也都预备妥当了,于是就准备开席。

正月里,自然是不能在外头的,于是酒席还是摆在了各个屋子。

前院的正间地,正北的地方摆着桌案,上面堆放了好些个寿桃。这寿桃是用面蒸出来的,再染上颜色,看起来倒挺像的。桌案的上方挂着一块红布,红布上是慧心亲手绣的硕大的寿字。这寿字的主体,乃是以松鹤延年的图案盘绕而成,颜色鲜艳,绣工精美,也算的上是一件极好的绣品了。

老爷子和老太太坐在桌案的两侧,两个人全都面带笑容,喜笑颜开的看着满堂儿孙,心中也是无限满足。

这寿宴开席之前,自家的儿孙要先给寿星磕头拜寿。志新带着家里的人,跪倒了老两口面前,大家伙一起说道,“恭祝父亲,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老爷子笑的很开心,“好好,都起来吧,起来。”陈氏在一旁把之前预备好的红包,让红莲帮着分给了孩子们。其实也就是个讲究罢了,一个红包里也都没包多少。

儿孙磕头拜寿完毕,就可以开席了,于是大家开始往各处上菜。今天连山上的方家和王家都下来了,再加上李家和周家,人手绝对够用的,没用几下,菜就全都上齐了。

今天来的人也不少,一共摆了十六桌。前院的正间地摆了六桌,会客厅里四桌,老爷子住的那屋摆了三桌,剩下的摆到了东跨院去了。

陆少谦今天也来了,这是亲家的六十大寿,他当然得过来了。于是许成宽和许成远两兄弟,韩氏的父亲,再加上周村长,还有村子里的几个年纪大的老头子,都在这一桌陪着。按理来说,今天陶家的人也该来,正是亲戚们在一起聚聚的好机会。可是许家送过去了请帖,陶家却一点动静也没有。

岳思远,孙掌柜,林兴家,吴家骏,这几个人坐在一桌,有志新和志祥陪着,大家坐在一起喝酒。

“志新老弟,有件事情,我一直就想说来着,正好过年,也就没找着机会。我看着文成这孩子不错,就想着跟你家结个亲,你看咋样?”孙掌柜在酒席间说道。

志新一愣,文成今年已经十八了,的确是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了呢。“孙大哥,这文成的父亲当年战死沙场,母亲也跟别人跑了。两个孩子一直都是跟我们在一起,后来文成过继给了老三志明那边。大哥要是不嫌弃文成的身世,那结个亲兄弟可是乐不得呢。”志新想了一下,还是实话实说,有些事情一打听就知道,到时候就不好了。

“咱们相处了这么些年,你家的事情我都知道,文成这孩子是个好的,我们不在乎这些。我家的老丫头今年十六了,一直就没给她说亲事,我是真心看好了你家文成,老弟你看咋样?”孙掌柜笑笑,根本就没在意文成的身世。

志新赶紧找来志明,“孙大哥,如今文成过继在老三的名下,这事你们商量吧。”说完,志新把地方让给志明,自己到一边去和别人喝酒去了。

志明听了孙掌柜的话,略微沉吟了一下,“孙大哥,这样吧,过了老爷子的寿辰,咱们找个时间相看一下。小辈儿的事情,让他们自己看去。要是他们两个互相能够看对眼儿,那是孩子们的福气。要是看不好也没啥,就算是没缘分。大哥,你看成么?”

孙掌柜一听,点点头,“恩,你这么说倒也行,别咱们当老的一头热乎,人家根本就看不上。成,那就找个日子,到时候相看相看。”孙掌柜也是个很爽快的人,双方就约好了二月初三,孙掌柜带人来许家。

“呦,这么说起来,倘若这亲事成了,咱们这几个可都成了亲戚了呢。”岳思远笑道。大家互相看了一下,可不是怎么的?林家要娶静涵,孙家相中了文成,岳思远是静雅的公爹,吴家要娶林家的玉梅,这不都是亲戚怎么?

“来来来,咱们这些串门子的亲家可是得多喝两杯呢。”林兴家举起酒杯,敬大家伙酒。

许家的饭菜做得都不错,味道好,肉菜还多,所有来吃酒席的客人都很高兴。大家你来我往的,谁也没少喝。到了午时末,客人陆陆续续的就告辞走了。一般都要给每个客人带上两个寿桃,沾沾寿星的喜气儿。好在薛氏她们预料到了来人不会少了,所以蒸了好多的寿桃,这才算是够用的。

等客人全都走了,许家自己家人这才又摆了几桌,大家伙一起吃顿饭。老爷子的好日子,所有的下人也都在一起吃饭,就在正间地摆了六桌。

静涵她们一直都在厨房忙活着,这会儿也有些饿了,几个孩子坐在一起,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等到这顿饭吃完,从山上下来的这些人就得赶回山上了,志新就让周家也跟着上山。如今山上地方有的是,随便怎么安排都行。另外志新也安排三家人把山上林子里头的大树伐出来一部分。这林子是预备要种人参的,一年也就是用个百八十丈的,剩下的就不能动。但是买林子的时候,衙门的人说了,可以免三年的税赋,之后是要交税的。所以这些林子就不能光在那闲着,至少里面还有不少的木材,挑一些大的,成材的木头伐出来一部分,到时候即便是不卖,也可以留着做些东西。如今家里的孩子们都大了,若是成亲,都得做些家具什么的。冬天里木头的质量最好,伐出来放到一边晾着,等到要用的时候,就不用再出去买了。

方永贵干活很好,又有些头脑。所以山上的活,一般志新都会吩咐给他,这回也是一样。“永贵啊,这活你们看着干就行,也不用着急。除了咱俩商量的那一块地方把树全都放倒,咱们秋天栽棒槌用之外,剩下的就挑些成材的好木头伐出来就是了。这林子咱们还要栽棒槌的,不能伐的太厉害,当心跑了阳。”

“哎,老爷放心,俺明白怎么干。”方永贵答应道。

“行,那就赶紧走吧,山上缺啥就吱声儿,你们是咱们家的老人儿了,干活我也放心。”志新看天色不早了,就让他们赶紧回山上。

三家人赶着牛车,拉了好些个吃食还有布料等东西回了山上。

老爷子的寿宴过后,正月二十六,志祥带着妻子儿女还有下人们就起程回任上了。文宣和文昌两个要去参加县试,这时也得出发了。静涵记挂着酒楼的事情,就要一起去县里,陈氏不让。说是已经定了日子,二月初六,林家过来下聘。这也没几天了,再加上还有文成要相看的事情,所以静涵就没能去县里。

林家的子文也要去参加县试,于是几个人结伴同行,志新又派了国强跟着。静雅和鹏程也要回县里,正好一起,文宣他们直接就住到鹏程家里,这样也方便。本来静雅是等着静涵定了亲再走的,陈氏不让,怀了孕的女人有不少的忌讳,不能来参加静涵的定亲宴。于是静雅有些不甘心的走了。

陈氏当然是给静雅拿了不少的补品走了,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如今静雅坏了身孕,正是要补身子的时候,陈氏哪里会心疼这些。虽说岳家也给预备了好多,不过那是岳家的,终究不能代表许家的心意。

静涵劝着陈氏留下一些给老爷子和陈氏自己,两位老人也年纪不小了,多少留一些,抽空也弄点吃补补。陈氏犟不过静涵,就每样留了一点,好好的存放着。

时间自然过得很快,静涵在母亲和奶奶的督促下,给自己做了一套新衣服。毕竟是要定亲了嘛,总得有件新衣服穿才好。另外也少不得给子轩做了两套,于是一出了正月,静涵就没闲着,一直摆弄针线。

这天正是二月初三,一大早,许家人就把屋里屋外的都收拾了一遍。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许家人都是干净利落的性子,平日里也都很整洁的。

辰时中,大家都坐在屋子里头说笑呢,老王头进来说道,“老太爷,老太太,孙掌柜一家来了。”

志新夫妻和志明夫妻再加上几个小的一听,就赶紧的往外走,来到大门口,正好看见孙掌柜领着家人从马车上下来。“孙大哥,可算是把你等来了,快,里面请。”志新笑呵呵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