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桃是个很机灵的女孩,赶紧端过来了好些个东西过来。“嫂子,大姐,来,吃东西吧。”

外面迎亲的事项全都准备妥当了,刘氏进屋来,“大姐,弟妹,赶紧的,你们两个今天可是得去迎亲呢。还有小康、桃花,他们两个可是得压轿呢,外面都准备妥当了,赶紧走吧。”

静涵听了刘氏的话,不由得撇了撇嘴。心道这二婶可是挺向着娘家的,迎亲的全福妇人用的是娘家的姐姐和弟媳妇,压轿童子用的也是娘家人,这眼里还有林家人么?是,何氏要照顾老爷子和老太太离不开,这要是去迎亲还得在外面住上一夜,的确是不行,这个不挑。可是玉梅家的老大已经五岁了,去迎亲做个压轿的童子,一点问题也没有啊,为什么就不能找玉梅呢?

静涵看了玉梅一眼,玉梅一看静涵瞅自己,就笑了,“嫂子,人家不用咱,那咱就靠边儿呗,不过是个红包的事,我也不稀罕那点儿。等子文成亲,要是不用我家儿子,我还不干呢。”

静涵一听,笑了。可不是么?像谁稀罕那点红包似的?

按理来说,子福成亲,也算是林家的大事了。兴家这边,除了静涵两口子没动手帮忙之外,其余的人可是全都伸手帮着干活呢。刘氏这么做事,却是有些不太地道了。好在何氏和兴家都不是那爱找茬的人,这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也就那么地了。

刘氏的姐姐和弟媳妇早就准备好了,这时又赶紧整了整衣服,然后外面穿上了一件新的大袄子,领了两个穿的圆滚滚的小孩子往外走。“来,小康、桃花,奶奶领你们去挣大红包喽,到时候就可以买糖吃了呢。”

这成亲的头一天,男方这边还不算特别的忙人。也不过是大厨先把一些该过油的,和该烀的肉都处理好了,明天直接下锅调味就行。亲朋好友,除了住得远提前过来的,其余的人都是正日子这天早晨才到。

静涵他们坐在屋里,也没什么意思,外头的活,他们也插不上手。

子轩一看这个情形,就对兴业说道,“二叔,我这离家时间不短,这些事情也帮不上什么了。这样,我和静涵就先回去,明天我们再来。对了,这点是我的心意,二叔也别嫌少,留着给子福买点什么东西吧。”子轩拿出来了一个红封,里面放了二十两银子。

这是之前子轩跟静涵商议好的,就给二十两。以他们两口子现在的身家来说,别说是二十两,就是二百两,二千两,说拿出来都不用眨眼睛的。不过这银子也要分给谁,要是给这边多了,刘氏还不得以为他们在外面挣了多少钱呢,到时候非得找事不可。还不如少拿点,倒还好些。二十两银子,对于一个普通的人家来说,也是不少了呢。

兴家一掂量银子的分量,就知道差不多是二十两,“这哪里还用这么些的银子啊?子轩啊,你在外面也不容易的。二叔这些年过得还行,不算紧吧,这银子你还是留着吧。”其实兴家这个人还可以,就是管不住刘氏,家里都是刘氏当家的。

“爹,大堂哥送给你的,你就留着呗。大哥成亲花了不少钱呢,我明年也要出嫁了,样样都用钱。你要是不要,就留着给我当嫁妆。”那边玉桃脆声说道。

要不说有什么样的娘,就会有什么样的姑娘,这话可是一点也不假。玉桃可是把刘氏的贪财学了个十成十,半点儿都没落下。

静涵在旁边摇摇头,心里暗暗可惜。这玉桃长得不错,办事也挺麻利,就是这爱财的性子,可是有点不讨喜。静涵想想自己,再跟玉桃对比一下,不禁笑了出来。自己也是个爱钱的呢,还去说别人?

静涵的爱财,是想着怎么多挣钱,而刘氏和玉桃的爱财,则是琢磨着怎么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这其实是本质上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静涵自然是明白这一层的。人如果只盯着别人,而不去自己努力的话,这样的人,没什么大出息。

兴业瞪了女儿一眼,然后才笑道,“既然是子轩给了,我就拿着。”说着,就把银子收了起来。“子轩啊,这边的确是闹哄哄的,要不然你们就先回去吧,明天再过来。

子轩回头看了看静涵,然后站起身来,“行,二叔,你这也挺忙的,我和静涵都帮不了什么,那我们可就先走了。明天是正日子,早晨我们就过来,帮着招待一下来的客人。玉梅,要不然你们也跟着一起回去吧,家里那几个小家伙,怕是离了你,弄不好就得闹腾。”

玉梅点点头,“可不是么?二丫小,离开我一会儿就哭,反正这边的事情我也帮不上,还是先回去哄孩子吧。相公,咱娘不是早晨说了么?让你去镇上买点东西回来。还是赶紧去吧,要不然就晚了。”

“唉,那我这就去。”吴海明明白妻子的意思,立时点头配合着。

大家从屋里出来,兴业跟着送到了门口,那边刘氏也看见了,赶紧过来。“子轩啊,怎么这么快就走?再多坐会儿呗。”

“二婶,家里两个孩子离不了人的,就奶奶在家,我怕他们闹人。等明天我们再过来,到时候抱着孩子一起,省得不放心。”静涵赶紧说道。

“那也好,这边有点忙,我也没功夫好好地陪你们说说话。等子福成了亲,咱们娘们再好好地在一块唠嗑儿。”刘氏点点头,正好后面有人叫她,赶紧的过去找东西去了。

子轩一行人离开了二林家,往自己家走了。

等刘氏忙过了,过来拽着兴业进了屋。“刚刚子轩他们来,给什么东西了没有?”

还没等兴业说话呢,那边的玉桃就开口了,“娘,我大堂哥给了我爹一个红封呢,看样子,里面可是不少银子。娘,我的嫁妆还没预备呢,这些钱,可得给我留着用。不能为了我哥的亲事,就把家里的银子都花干净了。”

兴业瞪了女儿一眼,“你大堂哥给的银子,是贺礼,给你大哥的。家里给你大哥办亲事,花了不少的钱。你一个丫头片子,我们也给你置办了嫁妆,你还要怎么样?非得把家里的钱全都划拉走不成?”

那边玉桃一听可就不干了,“娘,你看看我爹,他这么偏着我大哥。我可是你们的亲生女儿呢,不是从外面捡回来的。我的嫁妆多少,不光是我的面子,也是娘家的面子啊。娘,你也不想女儿以后被人瞧不起,到时候去了婆家吃苦吧。”玉桃靠母亲的怀里,撒起娇来。

刘氏最疼女儿了,一听女儿这么说,立即转头看向丈夫,“子轩给的银子呢?给我,不许给子福。为了子福娶媳妇,咱们可是花了不少了,这个钱,不能再给他。玉桃说得对,这女人出嫁,一定得多些嫁妆才行呢。”

兴业无奈,只好把子轩给的银子交了出来,“咱们还有子新没说亲呢,你也不能把钱全都花在了玉桃的身上。咱们以后,可是得跟儿子一起过的,女儿早晚都是人家的。”兴业忍不住嘟囔道。

“行了,外面还挺忙的,你赶紧出去看看吧。我把银子放起来,咱们家的花销,我比你明白的多了,我心里有数。”刘氏摆摆手,让兴业出去干活。

兴业无奈的从屋里出去,外头借来的那些桌椅板凳还没归置好呢。

等着兴业出去了,玉桃乐的抱着刘氏的胳膊,笑道,“娘,还是你厉害。你看我爹,让你管的服服帖帖的。娘,你快打开看看,里面是多少钱啊。”

这时屋里倒是没有外人,母女两个来到了东屋的套间里,刘氏打开了红封,“呀,是二十两银子呢。这子轩,还真是有钱啊,随便出手就是二十两。这几年在外面做官,还不知道挣了多少呢。”刘氏惊喜道。

“娘,你没看大堂嫂那一身,都是好料子的呢。还有啊,她手上的镯子,可不是一般的货色。娘,你说我大堂哥当了那么大的官,就不能照顾照顾我大哥他们?要是我大哥和二哥都能有出息,以后爹和娘不就能享福了么?”玉桃眼珠一转,说着。

“你看我大伯娘,人家家里还养着下人呢,丫头婆子的好几个,平日里连饭都不用做。娘,要是我大哥他们出息了,到时候娘也买两个人回来,娘不就能好好的享福了么?”

第261章安然

,最快更新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子轩和静涵从二林家出来,两个人倒是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许成远家里。正好顺路,又是长辈,自然是得去看看的。

这眼瞅着过年了,大家伙都是在家猫冬的,许成远的家人都没出去,在家里说话呢。一见到子轩两口子带着人来了,许成远夫妻就高兴起来。

“呦,这不是静涵和子轩么?啥时候回来的啊?快,赶紧上炕坐。”许成远的妻子一看见静涵夫妻,立时笑容满面的。“子轩自从当了官,可是就没能回来过年呢,今年回来,咱们大家伙到时候好好地热闹热闹才行。老大媳妇,赶紧的去拿点瓜子来,咱们家里也没啥好东西,正好办了年货,赶紧的拿点糖什么的出来。”

许成远家的大儿媳妇赶紧的出去了,不多时,端着一些瓜子和糖进来。“静涵,子轩,也不知道你们回来,啥都没预备。来,嗑点瓜子吧。”

静涵赶紧说道,“大伯娘,你可别忙活了,我们就是过来坐坐。好几年没见着,都想你们了呢。我们这是从二婶家过来,子福不是明天成亲的么?我们在那也帮不上什么,就四处转转。”

“我就说的么,咋没看见你们抱着孩子呢?成,这寒冬腊月的,外面太冷。过阵子天暖和了,把孩子抱过来,让我们看看。”许成远边抽烟边说着。

静涵一看许成远的烟,突然想起来自己是空手来的,竟然没带什么东西。“大爷爷,我们是路过,然后就进来了。倒是忘了给带过来些东西了呢,等会儿我让人再给送过来。”

许成远老爷子一听就笑了,“你们能有心过来看看我,这就挺好,还带什么东西啊?大爷爷现在什么都不缺,不要你们的东西。”老爷子摆摆手,又抽了口烟。

“别的不要也就罢了,我从那边带回来了不少的烟叶。是我让人从南面弄来的种子,种了好几年,现在长得挺好。那些抽过的人,都说是味道不错的。大爷爷,待会儿让人送一些过来给你,你也尝尝。”静涵笑嘻嘻的说着。

“我们喜州那边,也没什么好东西,就是些当地的土产。这几年在那边,我也没少摆弄那些东西,倒是知道哪个是好的。”

“要是有好烟叶么,大爷爷就厚着脸皮要点。你也知道,大爷爷就是好这么一口的。”老爷子一听烟叶,立时就来了精神。

“瞅你那点儿出息,一听说有烟叶,立即就瞪起眼睛了。”老太太似笑非笑的瞥了老爷子一眼,然后对静涵说道。“静涵啊,你可别送来太多,你大爷爷最能抽烟了,弄得满屋子的烟味儿。这大冬天的,也不能开窗,屋子里头一股子烟味儿,呛的人难受。让他上外头去抽也不干,唉。”老太太忍不住抱怨起来。

静涵和子轩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都笑了。别看现在老太太嘟嘟囔囔的,要是老爷子真的有什么事情,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老太太。

“奶奶,没事的,大爷爷也没别的爱好,你就由着他吧。”子轩笑了。

静涵看了看外面,天色倒是不早了。“大爷爷,大奶奶,我们得回家去了,孩子都在家呢。这出来也大半天了,孩子还不知道怎么闹腾呢。”

“可不能走,你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晚上就在这吃让你大伯娘和大嫂子她们去做饭,咱们一起吃顿饭。”老爷子不让静涵他们走,非得要留他们吃饭。

“大爷爷,这次子轩有两个月的假期呢,等哪天我们把孩子抱过来,咱们再好好地热闹。今天实在是不行,就不在这了,改天,改天一定过来。”静涵赶紧解释。

老太太听了,就拽了一下老爷子,“行,那就听静涵的。等哪天你们领着孩子一起过来。这大老远的回来,怕是也累得够呛,赶紧回去歇着吧。要聚也不在这一时半刻的,啥时候都成。等着过年的时候,让你爷爷奶奶都从镇上过来,咱们许家人,都在一起热热闹闹的玩一天。”

许成远听了点点头,“也对,你们才回来,还是回去好好陪着老林头他们吧。那个老家伙,成天的惦记着子轩呢,这回可是得高兴了。”

子轩和静涵站起身,跟大家告辞,然后就从许家出来,回林家了。一到家,静涵就吩咐人,送些东西去许家。各样的吃食,还有布料等,都送了些过去,当然少不了许成远最爱的烟叶了。

清远和清遥半天没看见静涵,这下子一看到母亲,直接赖在静涵的身上不下来了。“娘,抱抱。”清遥上来就搂住了静涵的脖子。

林老爷子一看这样就笑了,“你走了,他们不哭也不闹的,跟着你奶她们玩的可好了。这怎么你们一回来,还赖上了呢?”

静涵抱着清遥,子轩上前抱起了清远,大家就在炕上嬉闹着。

“这两个小东西可省心呢,不哭也不闹的,饿了就要吃的,渴了就喝水,真是好哄呢。”老太太高兴的跟静涵说着清远他们的表现,她盼了这么些年的重孙子,不管啥样,都是好的。

大家在炕上有说有笑的玩了一阵子,大家也都有些饿了。这个时候,一天都是吃两顿饭的,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

“你爹他们应该是在你二叔家吃饭,不等他们了,咱们先吃。”老太太吩咐旁边的丫头,准备开饭。

于是就在老太太这屋,大家一起吃了晚饭。

明天是子福成亲的正日子,大家都得早点过去。所以吃过了晚饭,大家又唠了会儿,也就各自睡觉去了。何氏和兴家他们还没回来,于是清远和清遥晚上就是钱氏和春柳哄着,大家一起回了后院去休息。

腊月十六上午巳时初,林兴业家的大门口,一阵鞭炮声响起,新人到了。在一阵喧闹之后总,新人拜堂成了亲,然后酒席开始。

这腊月天的,酒席全都摆在屋里。二林家的屋子少,不够用的,就在附近的邻居家里也摆了酒席。村子里很多人都来贺喜,总共放了二十来桌,才算是招待过来。

兴家带着子轩和子文在外面帮着招呼客人,何氏则是在厨房这边帮着忙活。老爷子和老太太当然啥都不用干,坐到正房的炕头上,跟那些来贺喜的人说话唠嗑。静涵也什么都没干,只管哄着儿子就行了。

忙活了一天,等到晚上客人都走了,静涵他们并没有在那边跟着闹洞房啥的,而是直接回家去了。老爷子和老太太因为第二天新人还得敬茶的,所以就没走,住在了二林家。

兴家他们临走的时候,刘氏特意嘱咐着,说是明天早晨过来吃饭,顺道让新媳妇见见自家的亲戚。

“什么新媳妇见亲戚啊?不就是想让咱们给她儿媳妇见面礼么?你二婶这个人啊,不占点便宜就是心里不舒坦。”何氏一边走一边摇头道。

“娘,咱们不跟她一样的,都是咱老林家的人,给点就给点吧。咱们也不差这一星半点的,别弄得大喜的日子不高兴,就当是为了我爷爷和我奶奶,咱们哄老两口高兴还不成么?”子轩上前,揽着母亲的肩膀,安慰道。

“行,那还有啥不行的?娘啊,就是这样,刀子嘴,豆腐心,最怕人家说咱们老林家怎么样了。子福和子新也是林家的子孙,娘哪里会看他们的笑话?”何氏说着就笑了,“东西我早就预备好了,明天早晨送过去也就是的。我儿子能干,儿媳妇贤惠,娘这辈子知足呢。等子文再说了媳妇,娘就更高兴了。”

子文赶紧来到何氏的身边,和子轩两个一人一面,“娘,儿子可不着急娶媳妇,等着儿子考上了举人再娶妻也不晚的。反正我大哥都有了两个儿子,你们也都抱上孙子了。”

“你小子啊,真是不让人省心。你大哥那时候吧,娘还没操多少心,你大嫂就进门了。怎么到了你这,还不想着成亲了呢?你今年可是也十八了呢,还不着急啊?”何氏拿这个小儿子没辙,子文这孩子,从小就淘气。念书上吧,倒是也挺用功的,就是主意特正,旁人的话听不进去。

“行了,孩子他娘,儿子爱怎么样就随他吧,反正子文岁数也不大,在等几年倒是也没啥。咱们家的儿子,还能说不上媳妇?你就别操那些心了。”兴家在前面走着,不禁回头来劝。

这时子轩走的慢了点儿,正好跟静涵并排。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都觉得这样的时刻,倒是温馨的很,比起在喜州的日子,多了一种亲切和安心。“要是能一直在家里该多好,我真想就这么留在家里,不回喜州了呢。”子轩低声的说着。

静涵笑了,其实她也不太喜欢子轩在外面当官的,实在是这官场上的一些事情,让他们这些个生性耿直的人难以适应。“子轩,如今边关不稳,咱们不能就这么吧喜州扔了不管的,总不能辜负了皇帝的一番苦心啊?等着过几年,要是喜州安定了,咱们就辞官回乡。然后我陪着你,买块地,咱们男耕女织的,过咱们的悠闲日子,成么?”

第262章回娘家

,最快更新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腊月十七,子轩和静涵去二林家里看了新媳妇,送给新媳妇了一块红色的呢子布料,还有一根金钗。之后他们就从二林家里出来,带着人往镇上去了。

一行人带了好多的东西,钱氏她们也全都跟着。临走之前,子轩跟父母说了,要在镇上住几天,让静涵好好的住娘家。

兴家两口子自然是没有说的,何氏直说让他们住到小年之前回来就行。林老爷子和老太太虽然舍不得重孙子,倒也没说什么,只说是让静涵好好地陪陪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