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贵妃心直直的又沉了下去,原本因与她紧握而暖了几分的手掌心里迅速涌出冷汗,将掌心浸湿,渐渐冰冷了。

“我知道。”

崔贵妃艰难的开口,“若要简叔玉不趁火打劫便罢,要想他出兵,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嘉安帝在女色一事上,虽然行事任性了些,但在家国大事上,却并不糊涂。

当时崔贵妃就是因为进宫二十来年,早知他脾气性格,才在听到黄一兴那样说时,猜想怕是嘉安帝已经放弃燕追了。

她将自己心里的猜测说出口,傅明华却笑着摇了摇头。

“恰好相反。”

崔贵妃望着她看。

傅明华微笑着,眼睛下方露出两条淡淡的卧蚕,那肌肤砌出好看的皱褶,带着少女如花朵一般的鲜嫩可口。

她的眼睛明亮,笑容温暖而带了使人安定的柔和。她的冷静与稳重此时极大的影响了原本凄凉慌乱的崔贵妃,她有些困惑的抬头:“恰好相反?”崔贵妃反问了一句,“元娘,我不懂。”

此时她心中乱糟糟的,已经连着好些时间没有睡好了,崔贵妃一手任傅明华握着,一手举了起来,伸了纤纤玉指揉了揉自己的额头:“你说给我听听。”

“娘娘只是关心则乱了。”

傅明华看她半眯着眼睛,那风华绝代的脸庞上露出几分忧愁之色,不由又将头低垂了下来,手指轻轻动了动:“君集侯有不臣之心,简家两代都拥兵自立,皇上早有除他之心了。”

她压低了一些声音,崔贵妃的目光又落到她身上,看她眼睛眯了起来:“简家隐藏颇深,又使皇上抓不住把柄,要除他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使他谋反,再将其一举镇压。

而另一种则是不动声色削除兴元府简家势力,再将其连根拨起。

可要做到不动声色,不费一兵一卒并不容易。

但若是依第一种方法,逼其造反,也不是那样简单的。

第二百三十二章 江山

简叔玉此人傅明华也瞧过,不是泛泛之辈,年纪轻轻却有野心能隐忍,若使他天长日久的蛰伏,简叔玉必成气候,到时要想除他便难了。

“最好的方法,便是制造机会使其举兵造反。与其等候,不如在他羽翼未丰时,将他除去。”

傅明华声音柔和,语气不疾不徐,这凶险狰狞的情况,由她说来仿佛一切都是不紧不慢,尽在人掌握之中。

“而最好的时机,莫过于殿下此时被围困大屯城,遭两面夹击,一面是来自回纥葛逻禄的虎视耽耽,另一面则是有突厥随时可以借此机会冲鄯州发难,吐蕃又借机想要分一杯羹的时候。”

简叔玉必定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嘉安帝的旨意,会成为他意欲造反的最好借口!

“至于我之所以这样肯定,”傅明华含了笑,看着崔贵妃道:“娘娘您都知道君集侯其心可诛,皇上为什么会不知呢?在吐蕃与突厥有可能对大唐不利时,若君集侯造反,对大唐来说情况就是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时候,嘉安帝还在设法使君集侯简叔玉谋反,分明就是其中有诈的。

崔贵妃只觉得听了这话,心中跳个不停,声音大得仿佛耳边都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这种种情况听得她血液加速流动,口干舌燥张不了嘴。

“此次殿下中计受伏一事,若我没有猜错,怕是简侯爷与吐蕃禄东赞早有前言在先,想趁机进入大唐腹地,将来事成之后,可瓜分这山河。”

所以吐蕃受到这样一个诱惑,才会借机出兵,想是背地里与回纥也有联系,想要吃下大唐这块肥肉。

“可是在我看来,回纥自陈朝时期,因葛逻禄氏实力太弱,而被并归突厥之下。君集侯都有不臣之心,回纥又为何没有?”

傅明华深呼了一口气:

“我猜测,殿下怕是与葛逻禄早有盟约在先,以身为饵,故意假装中伏,而被葛逻禄部逼出嘉裕关,围困大屯城,实则是想趁机消灭吐蕃、平定兴元府叛乱罢了!”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燕追被围,大唐如今危机重重的时候,大臣们都已经慌成一团,嘉安帝却稳坐不动。

洛阳之中如今不少人都想着要逃离洛阳,前往汴州,嘉安帝却是压根儿没有表现出一点儿异动。

当日派黄一兴出来与崔贵妃说的那番话,也是大有深意的。

但崔贵妃关心则乱,压根儿没明白嘉安帝令黄一兴出来的意思,反倒独自痛苦了这样久。

朝中形式未明,容家在朝内党羽众多。

容涂英如今进入中书省,担任要职,虽无丞相之权,却行丞相之事。朝中不少人都在上书,求嘉安帝立四皇子燕信为太子,嘉安帝做出这一切,怕是要给容妃看的。

崔贵妃哑口无言,半晌说不出话来。

她的身体软软靠在长长的椅栏上,瞪大了双眼望着傅明华看,半晌才吐出一口浊气来。

“元娘…”她有些复杂的望着傅明华看。

当日燕追有意于傅明华时,其实崔贵妃是有些意外的。

相较于已经是个弃子的傅明华,在崔贵妃看来虽然有些聪明,不过魏敏珠的作用更大。

若娶魏敏珠,燕追接下来的路必是顺遂异常,他会走上嘉安帝的老路,任幽州牧,将来被封太子,而坐皇位之上。

可是燕追却明知山路难,偏要迎难而上。

他弃魏敏珠而选择傅明华,开罪于柱国公府,扑身益州,去亲手拿那本该由柱国公府献上的军中威望。

燕追在益州立下大功归来时,身受重伤,那时的崔贵妃看着儿子其实是有些心疼的,对于他的选择,只归结于少年的爱慕罢了。

没有想过其他,只是觉得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免不了有为女孩儿而执着疯狂的少年念想。

她知道燕追喜欢傅明华,但只当他是贪图傅明华颜色好,外在佳,少年也免不了重美色而轻内在。

也知道傅明华颇为聪慧,只是却没想到她会如此聪慧。

当她握了自己的手,将一条条情况分析、缘由道理娓娓道来时,崔贵妃突然发现自己实在是看走眼了。

傅明华看崔贵妃复杂的神色,低头抿唇一笑,这次的事若所料不差,不过是嘉安帝与燕追联手钓了一场鱼,燕追以身作饵,将这些人都钓出来了!

站得不远处的宫人们听得到崔贵妃在与傅明华说话,但说了什么,离得太远又不见得能全听清楚。

崔贵妃听她说这番话,解去了心中疑惑,也安了不少心。

此时对傅明华是又喜又爱的,握了她的手就道:“只盼是如你所说,一切都是好好的。”

傅明华反手将她握住。

“天气炎热,我召了你进宫,便让厨下炖了莲子汤,清热解火,熬了好几个时辰了,入口即化,你尝尝看喜不喜欢。”说完了正事儿,崔贵妃放下心中大石,再笑起来时,便不如之前一般沉重。

“长乐侯府可有难为你了?”

她仔细询问,傅明华想了想:“也不算是为难,不过是各有主意罢了。”

白氏也没那个本事为难得了她,长乐侯府虽然打着主意,但不会蠢到此时就出手的。

崔贵妃也明白她话中的意思,叹了口气:“难为你了。”

“这天气也热了,又出了这样的事儿,我心中烦得很。”崔贵妃眼波流转,一个主意顿时便涌上了心头:“我又没有女儿,长子出征在外,你便是如我女儿一般,我说心中不适,向皇上开口留你下来与我做做伴,在宫里住两天。”

这一趟崔贵妃原本就是要留傅明华下来的。

她这样一说,不过是想将傅明华多留一段时间罢了。

大唐初立,礼仪规矩看得并不是那么重。

当初容三娘与其亡母郑国夫人也是多次入宫,歇于容妃宫中。

崔贵妃要留傅明华下来也不是什么出格之事,傅明华看崔贵妃仍难掩担忧的样子,也就点了点头。

第二百三十三章 棋局

晚间时候她服侍着崔贵妃用膳,静姑背过身去压眼角,回过身来笑着道:“娘娘最近心情不快,饭都少用了些,娘子进宫才使娘娘欢喜了。”

崔贵妃支手伸了下颚,含笑着望着傅明华看,眼中露出欢喜之色。

当天夜里鄯州八百里加急战报送进宫中,吐蕃禄东赞长子赞悉若领兵六万路经鄯州而出嘉裕关前往大屯城。

而嘉安帝着监侍前往剑南道兴元,带去令简叔玉出征的旨意也到了。

此时简叔玉做的,是将嘉安帝派去的监侍斩杀,并将其头颅悬挂于兴元府城门之外,与郑王燕简一起发布了征伐嘉安帝的十大罪状榜文,正式反唐!

战况至此时,便呈激烈化。

益州与鄯州的失守,使得整个洛阳都乱成了一锅粥。

朝臣与勋爵权贵日日盼着嘉安帝迁都汴京,但这位帝王却按兵而不动,甚至只是数道旨意,让陇右道刺史严守陇右道,又颁令各州太守安抚好治下民众,不使大唐内乱罢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燕追所在的大屯城更加危机,虽再没消息传来,但朝中大臣却已经敢笃定,三皇子哪怕是有通天之能,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必是再难活命了。

尤其是在十六日凌晨,送信的兵史冲进洛阳,道突厥也有意起兵大唐之后,更是使情况雪上加霜。

长乐侯府仿佛忘了傅明华般,十六日悄悄将杨氏抬入了府中。

在如今这样的情况下,傅家也没什么心思办喜宴,怕是洛阳权贵也没哪个有心思来参加的。

朝中呼吁立太子的声音越发响亮,同时伴随着有关简叔玉每一个攻下州县的消息,朝中便越发惶恐不安。

傅明华在宫里也未被傅家派人前来接回,直到八月底,鄯州战报一日接送三两日,兴元府简叔玉挥兵北上,一路攻占了两三个州县,大唐即将失保,朝臣整日苦劝皇上立太子,迁国都之时——

被围困在大屯城中的燕追领精兵四万,与葛逻禄联合,将吐蕃六万大军,以守株待兔之势,尽数消灭殆尽!

吐蕃大将赞悉若被燕追在乱军之中砍下了头颅,燕追骁勇,更是使鄯州兵马士气大振。

突厥阿史那部领军前往大屯城,明白上了当,反应过来这一事实时,已经晚了。

燕追助回纥葛逻禄灭阿史那,并向葛逻禄借兵三万,进而转攻鄯州。

简叔玉发现事情不对劲儿时,燕追率两军直捣兴元府君集侯老巢,杀郑王妃以及燕简等一干子嗣,将简叔玉家室女眷一并捉拿。

君集侯府与郑王府下人尽数遭斩以祭两军士气。

夺回了鄯州与益州之后,将简叔玉的人逼困于河中与鄯州之间。

简叔玉率残部逃亡,却被嘉安帝着令严守的军部以及燕追所领的两军围困在其中,成为了被燕追瓮中所捉的那只鳖,无路可逃,兵败自杀于河中。

君集侯府残余部属认罪投降,消息传回洛阳时,举国震惊。

燕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大唐毒疮一举剜去。

三皇子智计勇猛,为大唐立下大功。

消息传回宫中时,崔贵妃抱着傅明华喜极而泣。时至今日,崔贵妃才真正的放下心了。

嘉安帝与燕追以这天下为棋,下出了精妙绝伦的一步棋子。

自此之后,大唐隐患已去,突厥溃败不成兵,回纥取而代之,向大唐伏首称臣。

吐蕃禄东赞两子,先后尽数死于燕追之手。

再加上赞悉若所领六万大军又皆败于燕追手中,前又有论钦陵领兵折于燕追之手,经此两次波折,吐蕃实力大减,将来怕是自顾且不暇,应该是没有功夫再觊觎大唐了。

国内当初太祖时期残留下来的隐患兴元府简氏一族被燕追以铁血手段除去,自此之后兴元府再次归于嘉安帝治下,简家不复存在。

燕追功成而班师回朝,嘉安帝大喜,赦令天下,减赋税三月,天下百姓奔走叫好。

笼罩于大唐头顶上的阴霾似是一瞬间便被燕追以手拂开。

崔贵妃欢喜得几日睡不着,儿子立下了这样的大功,对她来说情形简直就像是逆转一般,她让静姑搬了小榻,时常唤了傅明华与她一道歇在寝宫,向傅明华道:“多亏了元娘陪我,否则怕是我早该吓也吓出病了。”

傅家在得知燕追功成之事,数次派人向宫中传递消息,想要将傅明华接回府中,崔贵妃却并未将人送回。

直到七月中下旬,碍于宫中规矩,崔贵妃才让人替傅明华收拾了东西,让身侧内侍亲自送了她回府。

燕追回来的那一日,嘉安帝亲自领文武大臣出城接他,夹道欢迎的百姓几乎将洛阳上半城挤满了。

当初被围困于大屯城的燕追有多受大唐上至朝臣、下至百姓的埋怨,如今便足以被人捧到天上。

长乐侯府中白氏‘病了’,府中一切闲杂事都交到了钟氏手上。

钟氏前来傅明华院里时,傅明华拿了银剪,正剪着屋中前些日子江嬷嬷搬来的一小株才刚从花囿中移出来的一株小小的海棠。

“祖母的意思,是希望元娘能重新搬回院中。”

钟氏已经坐了半晌,茶水都喝了一肚子了,傅明华对她态度却始终是淡淡的,她也不由有些尴尬。

白氏‘病了’之后,这哄祖宗的差事就落到了她的身上。

“当初让你搬出来呢,只是因为那院落你住了十来年,未曾修整过,所以你祖母想着,让你暂且搬出来居住一段时间,待到修整之后,重新再搬回去就是了。”

钟氏陪了笑脸,轻声讨好的哄劝着。

傅明华听了她这话,便不由顿了手上的动作,笑出了声来:“可真是祖母有心了。”

碧云递了一盏茶来,傅明华放了剪子,又接了碧蓝递的帕子擦了手,才端过茶杯喝了几口。

钟氏连声音也不敢发出,就听那剪子放上桌时发出‘咔’的一声轻响,就见傅明华端了茶杯挡了小半张脸了。

她这喝茶的动作钟氏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但就是觉得赏心悦目。

第二百三十四章 说情

那种从容与优雅,举手抬足间展现出来,体现出良好的教养来。

钟氏愣了愣神,不由就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她一向给三个女儿最好的,可无论如何是比不上傅明华这做派的。

钟氏心里不由有些酸涩嫉妒,只是这念头一涌起来,又被她自己强忍下去了。

傅明华放了茶杯,钟氏神情还有些怔忡的样子。

钟氏好一阵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借着整理裙摆的动作,将头低垂了下去,抬起头来时,又是一脸真诚笑意的模样。

“原本你祖母是要亲自前来的,就怕你听了下人嚼舌根子的话,至亲骨肉间有什么误会。”钟氏顿了片刻,抬眼打量傅明华的神色,想从她脸上瞧出端倪来:“只是身体欠安,实在有心无力,才使我前来。”

傅明华微笑着没说话。

时至今日,长乐侯府所做的一切实在是让她心里不由自主的生出几分鄙夷之感。

像傅家这样现实的举动,她也不是不理解,可白氏的处理方法则是粗暴而直接。

当日谢氏也曾弃她而去,事后谢氏虽然也是躲避不前,但谢家之中,太夫人崔氏则是实实在在不顾颜面,认过错的。

无论傅明华领不领情,但至少谢家依旧保持了一个‘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风格在。

可傅府也做了相同的事,手段低下,如今傅侯爷与白氏却连个出面的勇气都没有,反倒支使了个钟氏前来。

她就这样不说话,小口小口的喝着茶,钟氏渐渐就有些不安了。

这样坐着使她极其煎熬,她已经沉不住气,理了好几回裙摆了,不时伸手抚一下鬓角,神情中显出几分焦急来。

“你也知道,我也只是受你祖母之托,前来的,”钟氏终于熬不住,放低了声音讨饶:“元娘还求你看在叔母也是不易的份上,与我行些方便,我会牢记在心里的。”

她也是为人媳,许多事情身不由已。

白氏在傅侯爷的示意下,行事没个分寸,惹人了之后傅侯爷撒手不管,她既不想出面,也不想跟傅明华示好,便将这个任务交到了钟氏头上。

钟氏也是苦不堪言,但下头也没个推脱的,只有自己前来了。

可想而知,钟氏若事情办不妥当,回头白氏定也是会迁怒于她。

傅明华放了茶杯,也就含了笑道:

“如今已经九月了。”

她敲了敲桌子,钟氏有些疑惑不解,抬起头来。

“府中我也住不了多长时间,搬来搬去也是折腾。”傅明华这话一说出口,钟氏登时便理解了过来。

傅明华这样说,是在指她的婚事便是在来年八月,最多再住几个月她便要出嫁,不想再搬的意思。

钟氏脸色微微一紧,正要说话,傅明华却道:“不如叔母帮我一个忙,令人将这院中修葺一番就是了。”

白氏当初自然不可能给傅明华寻多好的院落,不少地方漆都斑驳了。

钟氏听了这话,也是觉得有些脸红。只是傅明华这话也算是给了她一个台阶下,因此她仍是满脸感激的回去了。

碧箩等她一走,才有些不大愉快的收了钟氏之前喝过的茶盏:“这叫什么事儿!”

傅明华侧头看着窗外,燕追此时怕是已经被嘉安帝迎进城了。

晌午之后府中还未派人前来修葺屋子,崔贵妃倒是遣了人来接她进宫。

来的人是崔贵妃身边有品级的内官,白氏也不敢怠慢,让人好茶好吃的侍奉着,一面又请了傅明华来。

白氏病是大‘好’了,头上戴了抹额,看不出病相来,傅明华进来时,她挤出笑脸,也不转过头来。

“大娘子来了。”

那内官之前还坐着,看到傅明华进来时,连忙便起身叩了个头,对傅明华十分恭敬的模样。

“大娘子前脚刚一出宫,后脚娘娘便惦记着,让您进宫里歇一晚。”

白氏在一旁听得分明,脸上显出几分慌乱之色。

沈氏倒是一脸的羡慕,她旁边坐着的傅明霞要将嘴唇也咬烂了。

“东西可收拾好了?”

白氏强忍了心中感受,斜了眼睛问了一句。

傅明华含了笑正面对着她道:

“回祖母的话,都收拾好了。”

她这样规矩,反倒更显白氏小肚鸡肠,上不了台面。

那内官低头轻咳了一声,白氏才陪着笑着,上前要扶她出去,一面掏起了袖口中的荷包。

内官站着没动,直到傅明华点了点头,才任由白氏将她扶出去了。

等她一走,傅明霞便忍不住酸涩道:

“如今你好大排场,要回个院子还要长辈来三催四请的,又故意尖酸刁难,还使人替你修葺院落,仗了谁的势,现在就这样嚣张。”

傅明华含了笑意就道:“二妹妹若是喜欢,不用求了冯右司郎,祖母这样疼爱你,你只要一哭,修院子的人晌午便进你院中了。”

她话中所指的意思,一下子就让傅明霞脸色变了。

“你…”

傅明霞提高了些声音,正要开口,傅明华却是连话都不与她说,便出了房门,气得傅明霞一下扑在椅子扶手上,肩膀便抖动着,显然是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