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夫人吉言,忙好,有得忙就好。”宝掌柜喜气洋洋,笑得像个弥勒佛。

“是了。”苏苑娘也未多寒暄,请他入座,“我们先走一下菜单,在上午就把祭祖当日所需的东西都定下来,你也好带人采办。”

“是。”一上午就皆定下来,时间怕是不够?但宝掌柜也不多说,顺着夫人来,尽量按着这时间走。

宝掌柜怕时间不够,定的时候下的主意很快,“老爷说了,今年临时起意才定的祖祭,匆促起意,也不弄大了,规模小点,尽量小而善,族老们也是这个意思,是以小的也建议,这…”

宝掌柜把宴单念了出来,主菜小菜上齐,皆是十六碗,比他们成亲时的十八碗只少两碗。

“添两道,成十八碗,多的两道由我庄子上拉来。”

“这个…”

“就这么定了,下面纸钱元宝香烛这些,铺子里可有现货?”

“有。”

“由哪几家铺子出?”

一个上午,苏苑娘与宝掌柜的就把所有琐事定了下来,宝掌柜走的时候口干舌燥,出去了连喝了两杯茶方才缓过来,路上碰到柯管家,他朝柯管家连连拱手,笑道:“老柯,以后你可算是轻闲了。”

柯管家不解,接过宝掌柜手中的礼册一看,不由问:“都定下了?”

“都定下了。”

“这么快?”

“夫人拍的板!”

“老爷那边的意思是?”

“都听夫人的!”

“那就好。”柯管家把册子还回去,沉思了下,叹道:“毕竟是大家闺秀,从小吃的饭,经的事就跟一般人家的不同。”

“要不,你当老爷为何如此心悦她?”宝掌柜笑着连连摇头:“娶妻当娶贤,老爷可不是什么人都看得上的,我们呐,还是尊着敬着的好。”

苏家的女儿,理当如此,就是有些也不苟言笑、太过于端正了,不过娶来当家是好,至于红袖添香,等以后再添便是。

**

蔡家来了不少亲戚探望蔡氏,便是蔡母也来了,她这一来,还来不及蕴量发作,就见苏家一听说常家要祭祖,拉了不少供品来。

连苏谶都来了。

苏谶先来的不是常府,而是常家供亲戚客人住的常家客堂,客堂离常府不远,独立而建,苏谶一进去就直奔年长的那几位,说是给老人家请安问好来了,把常家那几位老人敬得笑得合不拢嘴。

苏谶告辞时,被常家的人围着送进了常府,人员之多,声势之浩大,令人侧目,不久不说常府,就是整个临苏城都知道,苏谶苏老爷,之前卫国的老状元郎去了女婿家,给女婿涨面子去了。

苏苑娘正忙着让人把库房里祭祀能上的东西拉出来,为日后好跟蔡氏清算,她带着管家和管事守在库房清点,上帐。

她做事一丝不苟,且不苟言笑,一上午下来,跟着她的一群常家管事在她面前因紧张出了不少错,还弄湿了几匹麻布,场面一时混乱,末了连帮工的下人都不敢噤声,做事快手快脚不敢耽误时辰。

父亲的到来,出乎苏苑娘的意料,没有迟疑把手中的帐本交给了身边的二管事,“你来,我去去就来。”

“小,小的来?”二管事之前为在新主母面前邀功特地表现了一番,后果就是弄湿了库房里最后几匹用来做孝衣的麻布。

“你来,莫慌乱了。”柯管家有事在身,要不交给他是最好的,不过二管事也是老人,就是好大喜功,平时办事还算麻利,一碰到东家和能做主的,手脚就有点飘。

但人无完人,能做事的,有一份忠心的,便是好下人,苏苑娘前世不是苛刻之人,再来一世,她也只厌恶该厌恶之人,报复该报复之人,二管事此前与她无仇,今后也不会与她有恨,能用就用罢。

前世二管事离开常府出外打理常府的铺子,也是打理得不错的,还立过功,想来是有几许真本事的。

“哎,是,老奴领命,老奴知道了,请夫人放心!”二管事一看夫人不计前嫌,还有些器重他,一时之间眉开眼笑了起来,觉着夫人也不是那么令人生畏。

他笑了,苏苑娘也觉着这管事那张脸也有些顺眼,朝他点了一下头,多言道了一句:“好生做事,辛苦。”

说罢,她转身带着丫鬟们走了,却把二管事喜得以为得了她的青睐,往后肯定绝对有那好事等着他。

他也不图多的,只要多经手几次采买,抠那几十一百两银子来就好。

回房路上,苏苑娘听说在外的常伯樊已匆匆回府,父亲已有他交待,她便着人去问话,先行回了房间换衣服。

不多时,知春来报,说老爷姑爷请她过去。

这厢,大客堂中,苏谶正与在他对面正襟危坐的常孝昌说话。

常孝昌只坐了椅子的小半张,双手垂直放在腿上,偏首侧耳,恭敬地听着苏谶跟他问话,等苏谶问罢他老师是否安好,常孝昌叹了口气,“自去年府中师弟那一出事,师母过逝后,老师精神已大不如以前…”

第 16 章

齐公之子的事,苏谶已从京都来信有所知情。

常孝昌恩师齐效兰乃秘书省秘书郎,专司掌管卫国书籍的收藏与校订。

齐效兰膝下三子四女,去年出事的就是他的二子齐盈。

此子与光禄勋彭机之子因争吵大打出手,被削去一手,之后两家的官司打到了天子面前,其后两家各罚三百大板,彭机被停了光禄勋之职,齐效兰被罚了一年俸禄。

彭机乃掌管宫廷侍卫之人,身后有无数眼睛盯着他的位置,他这一停职,复职之日遥遥无期,大有可能被他人取而代之,京城很多人猜彭家这次要走下坡路了。

事初这官司很是有利彭机,他乃宫廷侍卫之首,宫外之人皆要给他几分面子,应天府、大理寺多的是想求他办事的人,在他家的事情上偏向于他不在话下,但齐家世代书香,齐家门生不少,齐效兰更是能在陛下面前能说上话的人,彭家在宫外声势,齐家便在宫内使力,把事情捅到了天子面前,告彭机一府仗势欺人,此事从此从两家小儿的打闹升为了两家的对峙,一发不可收拾。

如若不是齐效兰老妻死于这段时间,陛下怜其可怜,怜其子断去了一臂,齐家怕也难以收场。

这事,事起在彭机想压齐家一等,把大事化小;而齐家又不是他能轻易压下的人家,齐家能力在天子面前,事情一出就是找陛下做主。

可闹到天子面前的事情,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岂能轻易了结?齐家如若不是恰逢齐公之妻过逝,让天子想起了这家人的可怜之处来,打到身上的板子不会比彭家的轻。

这个中种种,太多门道,太多理由,皆是不可深说之事,苏谶就着常孝昌的话意,抚须叹道:“老来丧妻,是不可言说之痛,齐公大苦。”

事起之因,是两家的儿子为争烟花之地的花魁起了口舌之争,事情演化到武斗,之后又是两家比拼背后势力,事情愈演愈烈,谁也没讨到好,而这种事情,绝不会发生在苏家以及苏谶身上。

苏家要是有此子弟,哪怕已被削断一臂,回来压到祖宗面前还能打断一腿。

到底是齐家教子不严,才引此祸事。

“唉。”此厢,常孝昌低头,深深叹气。

这事对老师影响不可谓不深,老师秘书郎一位虽说还在,但笼罩在齐家头上的乌云岂是那般容易散去的。

为了打点此事,齐家散去了一半家财,在外还有彭家对他们家恨之入骨,事事使绊子,还有人半夜在其门口泼粪,一家人也是不好过。

恩师之事,常孝昌也有出力,此前正是他父亲献出了家中一宝,得了宫内一得宠宫妃的眼,在陛下面前献了好话。

常孝昌也是希望齐家此事快快过去。

眼看岳父与堂兄话语沉重,常伯樊这时插话,道:“小婿还没谢过岳父大人的厚礼,让岳父还为小婿操心,伯樊实在有愧。”

“这不关你的事,”苏谶笑道:“也是你岳母耳尖,听说你家里要祭祖,一想到家里两处庄子今年菜种的有点多,一家人吃不了,打发下人去卖也得不了几个铜钱,就叫我拉过来给你用,添不了两个菜,但也是她的一点心意,你笑讷就是。”

“岂敢!”常伯樊起身,向岳父行礼,“岳母大人一片心意,小婿领了。”

“欸,小事情,无需多礼。”苏谶扶了他起来。

他也不是对女婿好,是对女儿好。

女儿在婆家日子的好坏,到底是取决于她的父母,伯樊说他心悦苑娘,苏谶信,但喜欢当得了什么事?顶多是让他对苑娘和颜悦色宠爱一些,让不了常府上下对她恭恭敬敬,敬重敬畏。

苏谶此趟亲自前来,不是做给女婿看的,是做给常府常氏一族看的。

本来他是不用自己来的,但一听说女儿跟庶嫂起了龌龊,蔡氏娘家来人了,夫人就急眼了,撵着他过来给苑娘状声势,苏谶何需她撵,夫人一发话,他就拾掇整齐出门来了。

苏谶护女之心,可不比他夫人弱。

“岳父请坐,请喝茶。”

“好,好。”

这厢苏谶一坐下,眼看常孝昌又要开口大谈京城之事。

苏谶是极不愿跟外人谈京城之事的,他被流放来临苏,就是来当闲云野鹤的,这些年他从不轻易与人大谈国事朝事,也就为儿子出谋划策的时候会与儿子张口,但一看常孝昌极其热切地想向他讨教,一想他是女婿的堂兄,到底咽下了回避之情,笑目看向这位后辈。

“说来去年经此一事,京中太平了不少,年底执金吾上报,去年下半年整整四个月,京都一起纠纷偷盗案也没起…”不用登门造访就能见到苏谶,常孝昌谈性大起,不说到尽性势不罢休。

苏谶此人在京城消失多年,名不经传,许多后来人甚至不知道他是何人,知道多的无非知道他曾中过状元而已。

如若常孝昌的恩师不是齐效兰,听恩师说过,当年若不是苏谶以一己之身力挽狂澜救苏家于水火,何来现在的苏护国公一府一门荣耀,常孝昌也只会与他人一样,当他是一个不得志的才子罢了。

但他听说了苏谶当年之事,对这个深谙圣心的苏老状元郎那是推崇不已,好不容易见到,自然想凡事请救一番,听听他的见解。

再者,跟他打好了关系,那就是跟京都苏家打好了关系。

常孝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苏谶也给其面子,在他停顿的时候点评一两句,话语不深不浅,常孝昌却欣喜若狂,引得常伯樊不由多看了他这个平日很显老成持重的堂兄几眼。

**

苏苑娘到时,在门口就听到了常伯樊那位堂兄高亢的声音,只听他亢奋道:“没想大理寺卿大人丝毫不畏他威胁之语,当堂就下令处决宰,咔嚓一下,只一下,人头落地!这谁也没想到啊,我听当时旁观审案的朋友来跟我细说,他说当时吓得心口都停了,那可是梅妃之父啊,给陛下生了龙子的梅妃!若说我等也是小窥了陛下之海涵,第二日陛下就传了大理寺卿大人单独御书房面见,嘉奖了大人‘正大光明’四字大匾,道他心怀坦白、言行正派、不畏强权,是为我辈楷模!”

常堂兄慷慨激昂,苏苑娘在门口听着,都觉着他之声,振耳欲聋。

真真是人不可貌相,前几日见他,还以为他是那等稳重之人。

前世今生,苏苑娘对他印象不太深刻,了解的不过是别人在她面前说他的那些话,也未深思过。

最初的印象,苏苑娘觉着他与她所见过的人家当中的每一个大爷、顶梁柱没有不同,这厢,听着他言语,倒与当年兄长说过他的那“君子端方”,这四字联起来了。

常伯樊这位堂兄,论长相,论行事,不太像个正直的君子,他像常伯樊,像个徐徐图谋的谋人。

现在苏苑娘站在门口,没有见到他的人,却单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了一种纯粹的对“公义”的向往来…

有点讨人喜欢。

“娘子…”这厢,她迟迟不进去,知春沉不住气,小声叫了娘子一句。

苏苑娘收回思绪,提步进去。

“女儿。”她一进去,还没叫人,苏谶首先就看到了她,笑着站了起来,“我儿,快来爹爹这处。”

他高兴得很,苏苑娘没想未过几日就能看到他,心中也不由地高兴起来,她心内欢喜,朝爹爹甜甜一笑,走过去了,想也未想就扯过父亲的衣袖拉着,才朝堂兄那边浅浅一屈膝,“见过堂大伯。”

“客气客气,弟妹客气了。”

“苑娘。”

有人叫她,苏苑娘稍迟疑了一下,朝喊她的人看去,慢慢浅屈膝,“见过夫君。”

常伯樊忙去扶她,没想岳父已经拉了她起来,朝他们笑道:“好些日子没见到我家苑娘了,还是一样的乖巧,我这乖女儿我念得紧,哎呀,就让她坐我身边罢。”

“是。”没摸到苑娘的手,苑娘也不看他,抬头望着她的父亲,眼睛里好似只有她父亲一人一般,常伯樊收回伸在半空中的手臂,垂下握了握拳,朝岳父微笑道。

这厢苏苑娘听着她爹爹的话,那处被薄冰包裹着的心口已暖和了起来,她低着头,扯着父亲的袖子,随着他去入座。

好多年了,她从来没有想过,她是如此地怀念被爹爹惦念的感觉。

“苑娘。”

他又在叫她,声音近在耳边,苏苑娘抬头,看到了走在她身侧的他,她有些不解他何时到来,此时嘴比心快,回应他道:“夫君。”

夫君当下就笑了,眼睛也笑了,看着她的眼是亮的,里面有光彩浮动。

苏苑娘在他的光彩里清楚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怎么了?”她看着他,似有不解,常伯樊轻声带笑问她。

他很高兴,很开怀,眼睛微弯的脸孔竟是…很好瞧。

这是前世苏苑娘从未在他身上看到过的样子,听着心口突然怦怦跳动起来的声音,苏苑娘飞快别过头。

他许是很好很好罢,也许前世她未曾真的了解过他的人、他的情,可是,没什么可惜的——她曾因为他的常家,失去了她最珍贵的挚亲挚爱。

他的感情给她带来的是伤害,再如何好看好瞧,皆是无关紧要之物。

第 17 章

女儿亦步亦趋紧随他,如同以往,就像她小时候,苏谶瞧了好笑,心更是软得一塌糊涂,他朝常孝昌往下摇手,“贤侄坐坐坐。”

“世伯。”常孝昌回以一礼,坐下。

苏谶回头拉着女儿坐下,低首望着她,含笑道:“爹爹来看小娘子,小娘子可高兴?”

苏苑娘少时,苏谶最喜逗她,叫她小娘子。苏苑娘小的时候懵懵懂懂,父亲叫她小娘子就傻呼呼地应着,等到稍大一点,可算是明白父亲嘴里的小娘子带着逗弄她的意思,便不许父亲叫了,这厢父亲说话,她已不觉得小娘子有何不妥,直直点头。

高兴的。

最好是每天能来。

苏苑娘眼睛晶亮,定定看着苏谶点头的模样甚是娇憨可爱,莫说苏谶,就是一旁的常孝昌,也觉得此姝甚美,不由朝堂弟望去。

常伯樊从苑娘身上偏过眼神,对上了常孝昌,朝堂兄微微一笑。

常孝昌朝他颔首。

这门亲事,果然对伯樊大有助益。

“你这小傻子,”苏谶见女儿的傻气比在家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好笑之余也不免有所担忧,他扫了一眼女儿紧紧抓着他衣角的手,看着她笑道:“都是当家的人了,还跟爹爹撒娇,可不能了。”

苏苑娘点头又摇头。

是当家了,但撒娇…

“没有撒娇。”就是只想多看看您,多和您在一起。

“是是是,没有撒娇。”见小娘子一如既往认为自己从不撒娇,苏谶大笑出声,也不管她嘴硬了,朝站在他们父女身边的常伯樊哈哈大笑道:“你看看你这美娇娘,还傻得紧,这还没反应过来嫁人了呢,你啊可得帮我看紧点,莫要让人诳了去。”

“傻呼呼的。”说着,他捏了下女儿鼻子,全身上下那满腔的爱惜之情,不言而表。

“没有。”她不傻,苏苑娘说罢,见爹爹根本没当回事,便抬头朝常伯樊看去。

“这几日家里的事皆是苑娘安排,祭祖之事也由她一手操办,岳父来时,她正在库房细细清整后日祭祖之物,岳父岳母能把府中瑰宝、掌上明珠交托与我,是我常某之幸,小婿在此多谢岳父岳母厚爱。”常伯樊看了她一眼,便朝苏谶拱手作揖,郑重道谢。

他如此郑重其事,苏谶不免一愣,随即抚须笑道:“好,你知道就好。”

常伯樊把爱女摆到台面上敬着也好,左右不过是往后他和居甫多看顾着些。

这厢常伯樊说罢,就朝苑娘看去,苏苑娘见他朝她爹爹说了她不傻的话就朝她看来,心中略微纠结了一下,朝他点了点头,告诉他她领了他的情。

见她只是点头,没有笑容,常伯樊很是失望,到底是比不过她对父母之情,他难掩失落,自嘲一笑偏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