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中的每一个木桩,最多也就只有碗口粗,光是站立在上面不落下来,普通人恐就坚持不了多久,更何况是在上面比武。

长乐这时一脸自信的看向吐蕃王子:“普通的比武难免无趣,王子殿下可有勇气蒙上双眼和本宫到那上面去比试一番。”

她说着,轻抬罗袖,朝玄木桩构成的阵势指了指。

“蒙上双眼?”吐蕃王子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长乐一脸轻松的笑着点了点头:“没错,你我都把眼睛蒙上。”

观战的众人又爆发出一阵喧嚣,而吐蕃王子侧过头端详着那片玄木阵,却眉宇紧蹙的陷入了沉吟。

如果只是上去比试的话,凭借他的功夫,哪怕只是拼蛮力,他也自认为有信心可以打败眼前这个弱女子,可是蒙上眼睛的话,连方向都难以分辨,他心里也不是那么有底了。

“怎么?王子殿下可是不敢?”见吐蕃王子似乎陷入犹豫,长乐故意追问,继而又换作宽慰的态度对他道:“这也无妨,只是陛下和本宫都会当作您不曾提起过和亲之事便罢了。”

此时天子似也觉得长乐玩得有些过火,唯恐她收不了场,于是发话道:“皇姐快莫要顽笑了,只正经的取了兵器来比一场便罢了。”

怎料他话音刚落,吐蕃王子却转过身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而后斩钉截铁道:“比就比,也请尊贵的大晋君王和诸位做个见证。”

“这这这…”看着吐蕃王子和长公主果真命人取来兵器,作势要到木桩子上比试一场,天子只能低头扶额,一脸的不忍相视。

这时有人送来绸带,欲替长公主和吐蕃王子蒙上眼睛。

而长乐却抬手一挡道:“且慢!”

于是吐蕃王子和天子几乎在同时露出了期盼的神情,捏了一把汗的众人也纷纷屏住呼吸。

若是现在收场,或许还来得及,天子无非说句长公主是在考验王子的勇猛而王子也顺着话大度的道一声无妨也可搪塞过去。

然而众人瞩目之下的长公主却拢袖向天子道:“仅仅只是比武未免枯燥,也有失风雅,臣恳请陛下传大晋朝最好的琴师来为诸位使臣和在场的各位献上一曲。”

天子彻底的放弃了挣扎,一脸痛苦的招手道:“快传,传奉乐侍郎。”

就这样,在长乐意得志满的目光之中,顾渊抱着名唤流云的琴出现在人群中。

他优雅的向天子和在座的众人行礼,而后不紧不慢的摆好琴,端然坐于琴前。

原本清冷没有表情的脸上此时却是眉宇微蹙,掀起眼帘而呈现出的眼眸中蕴涵着明显的责怪之意。

这目光被她一丝不余的纳入眼中。

她朝着他绽出一抹明媚的笑容,而后取下头上的金步摇,转身道:“从木桩上掉下来或是被对方刺中就算输,开始吧。”

长公主的这一声令下,让那些为顾渊的风华而失魂的西域使臣及大晋的朝臣妃嫔回过神来。

他们将目光重新聚焦在中央的玄木阵前,看着宫人们为他们两人蒙上锦缎。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长乐对吐蕃王子做了个请的姿势,并道:“王子殿下请。”

吐蕃王子则拿出客气的态度,也摆出架势道:“还是长公主先请罢。”

这下长乐也不再与他继续啰嗦,自随侍的宫人手上取出佩剑,提起衣摆便腾身跃上了高高的木桩。

与此同时,观战的人群中发出阵阵惊呼,他们都在为长公主捏一把汗,然而下一刻却发现她已经稳稳当当的站立在木桩上。

见长公主先行一步,吐蕃王子也紧随而上。

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吐蕃王子还欲端着虚礼请长公主先出招,却蓦地感觉到一阵森然剑气朝着他迎面扑来,看似柔弱的长公主竟丝毫也没有客气,举起利剑便朝他发起一阵猛攻,第一招便杀得他措手不及,险些就失了阵地。

于此同时,一声如剑气一般锋利的琴音也划破了天际。

顿时,战音骤起,仿佛在人们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狼烟遍地的景象。

密集的琴音如同危险的杀机,随时要将一场浴血的拼搏拉开帷幕。

大晋皇宫上空漂浮的乐音从来都是轻软而又靡丽的,这也是第一次,让人们在那柔韧的琴弦之间听到如此壮烈而又激愤人心声音。

一时间那些朝臣们也似被激起了内心的好胜,皆振臂高呼的为他们的长公主呐喊加油,不再鄙夷也不再批判,只是无比迫切的期待着一场胜利。

就连大晋的天子也伸长了脖子,手上握紧了椅子上的龙头,满脸激动而又振奋的关注着玄木桩上的比试。

就这样,这场原本意在对西域使团表示欢迎,从而进一步拉近两国距离的宫宴在祥和之中拉开序幕,又在一场激烈的拼杀当中被推向了高朝。

第17章 比武

受到攻击的吐蕃王子这才真正的将这场比试当作是一场正式的战斗。

他几乎是被迫得慌不择路,幸而及时反应才惊险的挡住这一招。

接踵而来的一连串攻击却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凌厉的剑气丝毫也不客气,皆以最凶猛的方式朝着他身上的各处死穴袭来,令他连连后退,直将他逼至边缘的最后一根木桩。

他使出全力抵抗,凭着深厚的武功底子才终于在众人此起彼伏的抽气声中稳住身子,抵住了她迎面劈来的剑,没有掉落下去。

吐蕃王子胸口剧烈的起伏,不知是因为刚在毫无防备的状况下经历了一场激战,还是因为命悬一线的后怕。

原本他是抱着些许顽笑之心来与长公主一战,打算怜香惜玉让着她些,也免得闹得难堪,日后嫁作他的妇人还得哄着,然而这极尽凶狠的开场却让他彻底的放弃了这个念头,并且激起了他的好胜之心。

经过方才的一阵猛攻,长乐也耗费了不少体力,于是不得不作短暂的停歇。

到底她是女子,仅仅只是拼力气自然拼不过习武的男人。

原本占据的优势渐渐被吐蕃王子扳回,相抵的剑锋从他的面门前逐渐往她的方向压去,而吐蕃王子也在木桩上站稳了脚跟。

趁着这个时机,他猛的用力将剑挑开,打算予以回击。

长乐被他突然爆发的力量震得的失去重心,混乱中来不及找准落脚的地方,眼见着就要掉落下去。

众人爆发出惊呼,有嫔妃已经不忍相视的用袖子掩住双眼。

可就在这时,一阵忽高的琴音传来,而长乐也似突然有了方向,及时的在最近的木桩上点足,而后借势在另一个木桩上稳住。

见这一击挣回来在一开始丢失的脸面,吐蕃王子又有了信心,欲乘胜追击。

经过一番交手,他明白过来长公主的功夫,特别是在力道上是远远及不上他的,所以打算从她的这个弱点着手。

道理虽是如此,可是当他真正付诸于行动时,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虽说手上的招数不在话下,脚下的木桩却成了他最大的阻碍。

由于目不能视,他只能凭借感觉来寻找可以下脚的地方。

这就大大的拖累了他出招的速度并影响了准确度。

可同样在木桩上,他的对手却显得格外轻盈,如履平地的来回穿梭,时常他刚找准她的方向准备出招,她已经又换了地方,简直神出鬼没让他实在摸不准。

与此同时,那不绝于耳的乐声也是忽高忽低,不断变化着韵律。

玄木桩上的女子竟不像是在比武,更像是在随着乐声起舞,剑花翻飞,锦绣的衣裙随风翩跹,看得人眼花缭乱。

比武这才进入了真正精彩的部分,观战的人们已然目不暇接,更是忙不过来,不知应该将注意力放在玄木阵间观看激烈的交战,还是应该欣赏那绝妙的琴音。

唯独深陷于战斗中的吐蕃王子此时有口难言。

原本是打算通过猛攻一鼓作气将对方拿下,却错估了眼下的形势,反复的被她躲过。

数百招下来,他不仅没有得胜,还耗费了过多的体力。

眼下只得立在阵中大口的喘息。

这个时候,一直只防不攻的长乐却伺机而动。

她运用灵活的剑招迅速的对他发起令人眼花缭乱的攻击。

吐蕃王子本就受限于脚下,眼下又不似开头那般精力充沛,很快就落到了只能被动抵抗的田地。

交战又持续了一阵子,突然伴随着大晋朝臣们的一阵欢呼,吐蕃王子觉到有轻而软的东西贴着他的脸颊滑过,而后随风四散。

伸手一摸,竟是一缕头发被他削掉。

这叫他如何能忍,于是硬拔出力气朝她扑去。

奈何她故伎重施,轻而易举的就躲闪开去,接着转身一个回挑,竟把他脖子上那串镶满宝石的项链给拆了开去。

那些晶莹剔透的珠子顿时如下雨一般噼里啪啦的往下掉,又引起一阵骚动。

自此长乐占据了绝对的先机,一而再再而三的将剑锋自他身上划过,却又不伤他,也不结束这场战斗,就像是在做着一个有趣的游戏,不断的捉弄着他。

华丽的衣袍被割开许多道口子,身为王子的尊严让他忍无可忍。

就在几乎崩溃之时,眼前忽的一亮,就连那遮蔽双眼的锦缎也被她用剑尖摘了去。

朱唇微弯的明媚笑容映入了他的眼帘,让他不由的怔住。

可以想象得出锦缎下那双秋眸正盛装着怎样得意的笑容。

阳光自上方洒落,笼在她窈窕的身姿和美丽的面容上。

吐蕃王子不禁看得失了魂。

若非此时亲眼所见,若非周围这么多双眼睛在看着,他几乎要以为她刚刚在比试中耍了赖,早已将双目上的锦缎撤去。

如今才知,事实比他设想的要残酷太多。

转瞬间,那比长安城里的牡丹还要娇艳的面容已经移至近前。

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她唇边的笑意正携了几许狡黠的意味,而他也同时发现自己的身后已经无路可退。

下一刻她加深了笑意,而他早已反应不及,只觉胸口一痛,整个人便往地上摔了下去。

琴声至此而止。

长乐立在最高的那根木桩上举剑做出胜利的姿态。

大晋的朝臣和妃嫔们在片刻不可置信的沉寂之后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欢呼。

他们都在为大晋长公主的胜利而欣喜雀跃,就连大晋的天子也难掩激动振臂欢笑。

长乐取下锦缎朝人群看去。

她的目光忽略众人,仅落在七弦琴前缓缓站起身的男子身上。

看着他仰起头凝视自己,她的笑容愈加灿烂。

她始终锁着他的眸光打算自木桩上跃下,却未想一心系在他的身上,自己竟阴沟里翻船,脚下不慎踩着裙摆,而后一歪整个人毫无征兆的落了下来。

那一刻,耳边有此起彼伏的惊呼。

皇上大声喝着让侍卫们上去救人,可是都太迟了,为了不影响比武,他们都离得太远。

坠落的瞬间,她终于在他清冷的脸上看到惊慌的神色,看到一直以来从容不惊的他第一次慌乱的朝他冲过来。

下一刻,她落入了柔软的臂弯间,他因为担忧而紧蹙的眉宇近在眼前。

她丝毫也没有险些被摔着的恐惧,伸出双手揽住他的脖颈,心里却比方才赢了那场比试还要欢喜。

他之所有会接住她并不是因为他离得最近,而是因为他愿意。

依照他的性子,即便摔下来的是天子,他恐怕也不会动容。

可他却第一个冲上来接住了她,行动如此,他不承认都不行。

长乐脸上满是笑意的凝视着他的双眸,任由淡淡的琴木香气自他袖中溢出,将她包裹。

当彼此还沉溺其中时,众人已经围了过来。

天子也一脸慌张的凑到近前:“皇姐!皇姐可有事?”

顾渊将垂眸,将她轻轻放下,而后恭敬的答道:“公主想是应该无恙的。”

长乐也回过神来,双颊绯红的轻咳了一声,假装无事的现出笑容道:“多亏了顾大人及时相救,臣无事。”

天子于是携着如释重负的语调道:“这就好这就好,都别在这儿站着了,还是回承庆殿里去罢。”

众人移步回到举行盛宴的宫殿里。

吐蕃王子已经重新收拾妥当回到席间。

他端起酒盏对天子道:“今日见识到了大晋长公主的英姿,才知传言并无丝毫夸大,贵朝的长公主果真集美丽与英勇于一身,令在下输得心服口服。”

“这一杯酒,请允许在下敬贵朝尊贵的长公主,以表达在下无上的敬意。”他说着,又朝向长乐,毫不掩饰的表达崇敬之心。

想不到这位吐蕃王子并非只是一味的莽撞之辈,在比武一事上还输得起,倒是个有度量的人。

原本因为他外表呈现出来的不羁与轻浮而对他不齿的长乐,此时也对他刮目相看,于是端起酒盏起身。

这一次,她毫不敷衍的接受了吐蕃王子的敬酒,正要将那一盏就饮尽,一个不甚有底气的声音却自身后的坐席间传来。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这场比武不能作数。”

长乐转过头去,随着众人的目光一起向那声音的源头看去。

却见一名七八岁的锦衣男童正双手交叠的抬至身前,像个大人一样一脸恭谨肃穆的说道。

这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大晋的皇长子,被封为高陵王的大皇子,他的母亲就是宸妃。

记忆当中,这个孩子似乎从来不曾在众人面前说过话,大多数时候也表现得很是沉默。

可偏偏在今日,当着吐蕃使者和大晋众朝臣的面,他竟说出了如此让众人惊诧的一句话。

成功的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之后,他又紧接着道:“联姻是同时关系到两国利益的重要之事,仅仅只是用一场比武就决定结果,也未免显得太过草率。”

他说着,更是朝向长乐道:“吐蕃是大晋的重要盟国,而吐蕃的王子也充满了诚意,还请姑母慎重的考虑这桩婚事。”

第18章 突变

“如今姑母虽然在比武中得胜,但玄木阵是大晋才有的阵法,王子殿下又并不熟悉这里的环境,蒙上眼睛比试本来就是不对等的条件,因而并不能就此判断王子殿下输了。”大皇子说得头头是道,在众人面前呈现出的俨然不是他这样年岁的孩子应有的口才,只是他说话的时候始终低着头,似乎内心充满着畏惧,担又不得不拼命隐藏。

座下顿时哗然,有人赞叹以前竟没有发现大皇子如此少年老成,有着超乎年龄的思考,有人则议论长公主平日想必时常在玄木阵中练习,刚才确实胜之不武,而后者以吐蕃使者居多。

在四起的言论当中,长乐微眯双眼,意味深长的对大皇子道:“大皇子的意思是本宫胜之不武?”

见长乐直接与他对话,那孩子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有明显的退缩之意。

他略偏过头去,用余光看了看在他身后宸妃,终究还是硬着头皮接着道:“侄儿并非此意,侄儿只是觉得来自吐蕃的王子殿下一表人才,希望姑母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

“好的归宿?”长乐唇边泛起一丝嘲讽的笑,却道:“这话是你的意思,还是你母妃的意思?”

没有想到她竟当着众人的面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大皇子半掩在袖中的双手已经开始微微发颤。

他又缩了缩脖子,看了看他的母亲,继而声音明显发涩的答道:“是…是侄儿自己的意思。”

长乐却不再答话,只是用惯有的高傲而又慵懒的目光逼视着那个孩子。

仿佛无声的对峙,她在等待着他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