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娘子这回说话了,开口有些艰涩:“三娘,我……我还是辞了馆吧,三娘的老师不需要多么高明,一定要正直。我教三娘,误人误己。听我说,我本以为自己智计无双,只恨是个妇人才不得施展,经此一事。”吕娘子摇了摇头。

梁玉握住她的双手,诚恳道:“你要再走了,我还有谁呢?你我一体,从来没有变过,咱们一起读书吧。”

“纪公说的是,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是黑的。”

“我也不是白的呀,”梁玉依旧诚恳,手上加重了力道,“我更怕自己变成‘愚’的,咱们互相提醒,好不好?”

吕娘子的心里是十分不舍的,梁玉留得又坚决,下车的时候,她低声说:“别叫我师傅啦,我也教不得你,就留下来做个伴儿吧。”

两人回到了无尘观,死了一个史志远似乎对所有人的生活都没有什么影响,书生们依旧照着梗概编故事,其他人就更是与史志远没什么交情了。门外书场上依旧是热闹,因为热闹还引来了不少小贩卖种种吃食玩艺儿。

红尘世间的冷酷,莫过于此。

梁玉与吕娘子没有先回后宅,被阿蛮和安儿等拦住了:“先去去晦气啦。”拉到前殿依次敬神,殿里的熏香缭绕一身,仿佛真的把晦气给熏跑了。

侍女们也不喜欢史志远,梁玉心想,不过之前我看重他,所以都忍着。心中轻叹,梁玉平静地说:“现在好了吧?在外头弄了一身的汗。”

阿蛮笑道:“水都准备好了,吕师的那一份也放在您房里了。”

吕娘子也含笑致意。

两个人被侍女们引着分开了,梁玉穿衣服的时候,阿蛮一边帮她理后领,一边说:“三娘,那收的钱怎么办?”

“收什么钱?”

自打无尘观挂匾,总有不少人给她送各种各样的礼物,但是无尘观从来不是一个开张接待香客维生的地方。梁玉只收礼单,里面也不都赤-裸-裸-的写着钱,总有些玩器、珠玉之类。开门收钱,没有的。

阿蛮翻了个白眼:“不就是那个老鼠精么?他掌管书场能白忙一场么?他吩咐了下去,凡来的小贩,每人抽一成的好处,又立了功德箱,就瞒着您一个人罢了。”

“……”

经阿蛮解释,梁玉才知道,因她对钱不上心,又将书场交给了史志远去掌管,史志远就趁势发点小财。男仆们住在别院,梁玉也不怎么管,史志远就使唤男仆做了功德箱、监督小贩。与此同时,每出一回新书,他都让抄书手多抄几套,等无尘观出了新的之后,将旧的贩卖出去。

梁玉讪讪地道:“他倒是会生财。”搁在乡下的时候,梁玉自己也能想出这主意来,不过是如今不大死抠钱了,也就不动这个脑子了。

阿蛮嗔道:“三娘你倒是拿个主意呀。”

梁玉道:“是得给他们一个头儿了,等我想想。那些都是府里出来的人,得仔细些,免得叫家里人再来说这说那的。”

“是。”

“钱么,一日一点,你去点一下吧。小贩们的钱就不要收了,不够寒碜的。”

“那数目可不寒碜,”阿蛮小声说了一句,“一天几贯钱呢,新书上的时候,十几贯、几十贯能都有的。有这个钱,做什么不好呢?老鼠精还卖头一场的座席,也能得不少钱。”

梁玉抿抿嘴,对阿蛮道:“选你的时候就知道你识几个字,会算吗?”

“我倒是会写,算术上不大行,安儿会算。”

“你们两个先将这件事管起来,等我闲下来,看我……”她发狠发到一半,又将一股气咽了下去,“小贩们的钱不收了,功德箱扔那儿吧,每天点一点。”确实,有这个钱干什么不好呢?

阿蛮一喜,笑道:“是。座席呢?”

“照旧吧。唔,取十贯钱,送到我师父那里,不拘哪个师兄或是师侄,给史先生做场超度的法事吧。”

“是。”

“史……先生还做了些什么我不知道的,你一并说了吧。”

阿蛮犹豫了一下,低声道:“也都差不离就是那些个事儿,他还有意换掉抄书手和书生,不过现在这些人是您选的,他就打算另招几个。招贴还没写完,他自己先完了。”

人死为大,阿蛮咽下了骂娘的话。

两个说话的时候吕娘子换好衣裳来了,她因想起一事想要告诉梁玉,默默听完了,只说了一句:“三娘,你前天就该去看望婕妤的,明天可不要再忘了。”

梁玉进宫很规律,约摸十天去看梁婕妤一次,如今南氏也有门籍可以去看女儿,母女俩有时结伴,有时就岔开了。这几天梁玉一脑门子的官司,哪里有功夫去见梁婕妤?

“哦,好!”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也确实得见一见梁婕妤了。梁玉指使阿蛮:“都还照咱们原来的样子办事吧。他那宅子那里,没咱们什么东西吧?”

吕娘子冷笑道:“我干嘛留东西给他使?吃里扒外的东西!”史志远投过来才多久?就干了这么多的事,他可真有能耐啊!要不是答应了要跟梁玉一起洗心革面做好人,她真想再买一堆的和尚道士作法咒这死老鼠精下辈子真投个老鼠胎!

“不偷油,那还是耗子吗?”梁玉道,“是我自己失了计较,不要再说他了。罢了,反正我现在也闲着,吕师,咱们今天将观里的账目、事务都再理一理吧。”

吕娘子道:“好。眼皮子底下最容易生事端,三娘既许了阿蛮、安儿,也正好借此机会给她们两个立个威吧。”

当下行动起来,各种簿册举凡财物、人口、房屋等等,一一清查。梁玉将清点之后的账册分别交由几人看管,给无尘观再次立下了规矩。

次日一早,梁玉便妆扮妥当,乘上车去延嘉殿看望梁婕妤。

依旧是李吉接了,两人走了百来步,梁玉忽然停住了,将李吉上下打量:“我怎么看你走路的样儿都不对了?你胖?”

李吉摸摸脸,心满意足地说:“三姨好眼力,奴婢近来确实发福了。”

“你日子够滋润的。”胖得走路变形,也是份能耐啊。

李吉谦虚地说:“全仗着太子、婕妤、三姨的恩典。三姨想必是知道近来朝上的那件大事儿的,嗐,穆士熙,本来贤妃娘娘的枕头风都要把他吹到尚书的位子上了。现在呢?啪,掉大狱里了。落到崔老虎的手里,他能囫囵着出来都是祖坟冒青烟了。”

“宫里也传开了?”

“可不是,贤妃娘娘先前还捂得死紧,现在她也捂不住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还有昭阳殿那一位,她倒霉的时候比贤妃娘娘还要长呢,贤妃娘娘还能吹个枕头风,她那口气儿都吹不到圣人的枕头上。”

李吉絮絮叨叨,将近来宫里的事情给梁玉说了个遍,其中不乏表功、吹捧之词。大意是,贤妃原本以为这事还能挽救,还想给穆士熙求情,桓琚一直没有答应。

杜皇后这二年日子一直艰难,但她是正妻,娘家势力也还是有的,仍然在苦苦支撑。贤妃就不一样了,她在宫外的最大倚仗就是穆士熙,皇后还有个宗法名份,贤妃连这个都没有。

于是,宫里不少嫔妃开始给自己找后路。眼看桓琚收拾穆士熙都没有耽误处置杜、赵,又有徐国夫人代女结怨,原本被杜皇后镇压下的人也想另谋出路。原本贤妃是个好靠山,贤妃自己也遇到事了,便有一些聪明人看中了梁婕妤。

梁玉道:“我上回来还不是这样的。”

李吉道:“那会儿圣人不是还时常召幸贤妃娘娘吗?这十来天,圣人都宿在两仪殿了,后宫都见不到圣人了。”

好么,这样一来,不止杜皇后吹不了枕头风,贤妃那口气也吹不到桓琚的枕头上了。梁婕妤不用担心,因为她本来就不挨边,无宠也就无所谓失宠。

李吉叹道:“贤妃娘娘在这宫里呀,没有圣宠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太子是梁婕妤的儿子,贤妃还跟太子不对付。该!李吉想,叫你发疯!

梁玉想的却是:“现在延嘉殿就是很热闹了?”

“哎,也不知道婕妤是怎么想的,竟是能推就推了。”李吉非常惋惜。

梁玉放心了,这会儿桓琚家里宠妾造反,外头大臣生乱,他气儿能顺才怪!梁婕妤在这个时候拿出一副最后赢家的姿态来,在宫里招兵买马,那才是自找麻烦呢。

梁玉道:“阿姐自有她的道理。”

李吉劝道:“三姨,话儿也不是这样说的,人家热脸来的,叫人那什么……也是招怨。再者说了,皇后娘娘还送东西来了呢,这日后怎么样,谁心里还不明白吗?”

“她?”梁玉惊讶了。

杜皇后还有这个心情吗?李吉道:“可不是,吃的用的都有,样样精致,先前奴婢们在皇后娘娘跟前伺候的时候,她都不常用的东西呀。”

“阿姐收了?会不会太过了?”

“要不说呢,婕妤还是那个样子,领了东西谢恩,吃的用的拣好的给太子送去些,说是皇的赏的,余下的都造册。吃的还吃一些,用的都不敢用,自家穿戴还是先前那些灰扑扑的,奴婢们看着都心疼。”

“阿姐比我聪明呀!”梁玉感慨一声,“现在正是该老实的时候,你多费心,叫大家伙儿都夹起尾巴来做人。人家正不痛快的时候,咱们显摆,不是更招人恨吗?”

梁玉说话李吉还是听的,哀声叹气地:“是。您和婕妤真是亲姐妹,老夫人也这么说,叫老实些。咱们还不够老实吗?”

“到了。”

梁婕妤正在延嘉殿里亲自削水果,将一只蜜瓜剖作几瓣,细细切成小块放到银盘子里,再插上小叉子:“就你腿长,知道有好吃的了就过来。快来尝尝,皇后娘娘赏的。”

梁玉也不客气地叉了一块儿吃:“唔,好吃,比我那儿的甜。”

“当然啦,这是进贡上来的,统共就那么几只。”

杜皇后还没废,虽然憋屈,该有的待遇还是有的,还得比别人都高一点,桓琚不在这些事情上头耍小心眼儿。梁婕妤洗了手,问妹妹:“你迟了好些天没来,没听阿娘说有什么事,你是在外面玩野了吗?书也不带回来说给我听了。”

宫里都爱听这瞎编的故事,梁婕妤也不例外。梁玉道:“宫里还有心听书?”

“日子还得过不是?我们悄悄的看,也不声张,”梁婕妤小声说,“咱们又不往前冲,哪会有糟心的事呢?”她连穆士熙的名字都不肯提,只让妹妹拿了书稿来看。

梁玉道:“本该给圣人也进一回的,可我看这样子,就别去碰一鼻子灰了。”

梁婕妤道:“就是这个道理。别看圣人这几天像是冷落了贤妃娘娘,其余呀,这满宫的人里,他就喜欢这一个。冷着贤妃娘娘,圣人心里也不好受。咱别得了便宜还卖乖,那是招圣人的眼。”

“哎。阿姐,三郎怎么样?”

“还读他的书,这些事,与他有什么相干?犯案不是他、审案不是他、断案不是他,何苦来?咱药人的不吃,违法的不干,行得端、立得正,过日子就是。你那书场有点太热闹了,可收敛着些吧,啊?过了风头再说。”

梁玉臊得脸都红了,她一直以为姐姐是需要自己照顾的,其实最稳得住的一个人恰是梁婕妤。梁玉低下头:“哎。听阿姐的。”

梁婕妤这才真的高兴了:“这就对了,来,给我讲讲故事。”

梁玉翻开了书稿,低声给梁婕妤念着,□□到紧张的地方,一个小宦官飞奔而来:“婕妤、婕妤!”

李吉一甩拂尘,抢上前来挡住了:“你后头有狼追着?怎么回事?”

小宦官扶着膝盖,向上折起脖子,露出一个兴奋的笑来:“好消息!圣人、圣人给十二郎、十三郎选地方,要他们出京做刺史去。”

“呛哴”盘子落在了地上,比蜜还甜的瓜果散了一地也无人去可惜。

第68章 帝王之心

梁婕妤的表情并不很好, 梁玉问道:“阿姐,怎么了?”

梁婕妤摇摇头,严肃地道:“都收了吧,谁都不许笑,圣人这会儿心里不痛快。”

梁玉听懂了:“是啊, 谁把那么小的儿子往外撵, 心里能痛快了呢?”傻子才看到“贤妃的儿子们被赶走了”, 明白人得知道那是“皇帝的两个儿子被逼走了”。

李吉小声嘀咕了一句:“他们走了,毕竟是好事。”

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在人情人, 人走得远了, 就不容易想起来了。所谓人走茶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梁婕妤道:“谁要幸灾乐祸,我这延嘉殿就盛不下他, 他爱去哪儿乐去哪儿乐。”

梁婕妤极少这么严肃的说话,她一向是怯懦的, 突然来了这么一下子, 叫人心里毛毛的。李吉讪讪地道:“是,奴婢们明白。”

梁婕妤发了一回威, 她又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如果是她自己, 按照习惯窝着就行了。然而她还有儿子、还有一家子娘家人, 梁婕妤踌躇了, 太子她管不了, 梁家离得近未必能够得着。梁婕妤空站着,别人也不敢吱声,都泥塑一样保持着动作陪着她。

好一阵儿,梁婕妤才回过神来,目光落在了妹妹身上:“三娘,你说眼下怎么办呢?”

刚才她这么威风,梁玉还以为她已成竹在胸了,正等着姐姐下令。梁婕妤这一问,梁玉也怔了一下,姐妹俩面面相觑,梁婕妤道:“瞧我糊涂了,这么大的事儿,你哪儿知道呢。”

梁玉也讪讪地说:“是啊,不知道呢,不知道咱就还老老实实过日子呗,甭凑那个热闹。”其实照她看,十二郎、十三郎被放到京外又算什么呢?贤妃可还在,根本还在。做刺史而已,又不是不回来了。今天一句话扔出去,明天随便哪个理由就能叫回来了。

吕娘子常恨身为妇人做事不方便,梁玉觉得贤妃这个妇人的身份真是妙极了,她就钉在了皇帝身边。

但是现在她不敢随便说话了,这样一件大事,确实是不该轻动的。她真想立时就飞出宫去,去问问袁樵该怎么办,如果可以,她更希望能够问一问纪申,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

梁婕妤又有了主意:“你这就家去,跟爹娘说,咱可甭轻狂。”

“哎,我这就回去,那你在这里?”

“我什么都不干。”梁婕妤将心一横,祭出了一个只见别人用过,自己从来不敢用的绝招装病。

梁玉心道,装病还能这样用?又学了一招。知道姐姐的病不是真的,梁玉放心地回家去转达梁婕妤的意思,留梁婕妤在宫里依旧八风不动什么都不掺合。

梁婕妤不掺合,桓嶷奉行孝道,还是要来探望生母的。梁婕妤这病也不全是装,她前面三十几年就没过上几天舒服日子,到了这个年纪身体渐渐出现病痛也是常情。桓嶷与梁婕妤相依为命十几年,对母亲也是了解的,坐在床头握着她的手道:“阿姨放心,我理会得。”

梁婕妤道:“我什么忙也帮不上,就只有别给你惹麻烦。你……”

桓嶷轻笑道:“我才见了阿爹,被骂出来。”

“?”被骂了还笑?

桓嶷俯下身道:“阿姨莫慌,我是劝阿爹收回成命的。十二郎、十三郎这般年纪,怎么忍心让他们离京呢?”

梁婕妤道:“我让你三姨回去告诉家里了,外头你也放心,断不会轻狂的。”

母子俩的手握在一起,一如数年之前,安静而温馨。

这份安逸没有能够持续太久,梁婕妤能够得到消息,全赖最近的情势。凌贤妃却是认认真真做了十几年的宠妃,在宫中耳目众多。这边梁婕妤得到消息,那边凌贤妃也知道了这个噩耗,她当时惊得昏死了过去。

侍女们七手八脚将她救活,凌贤妃张开眼来就哭了一声:“圣人好狠的心呐!这些天不见我,就是为了这个吗?”

凌贤妃悔不当初!当时要是不动念,不搭理穆士熙,儿子可还在眼前。如今两个儿子都被打发走了,他们才多大年纪呀?

她没有后悔太久,在后宫里,坐着生闷气又或者躲起来哭是非常浪费时间又没有什么用处的事情。沉寂在委屈里,只会让事情越变越糟,赶紧应对才是正理。凌贤妃深明此理,哭了一声之后就爬了起来:“圣人呢?”

左右答道:“还在两仪殿。”

凌贤妃又问:“梁婕妤那里怎么样?”

“‘凡品’今天来了,不知道有没有走。”

“盯着,‘凡品’一走,我们就过去。”凌贤妃知道梁玉是个不吃亏的主儿,梁玉如果在,不定把话歪到哪儿去了。

待梁玉一走,凌贤妃卸了妆、去了首饰,穿一身素淡的衣裳,也不乘辇,一气跑到延嘉殿。她常练歌舞,体力不因养尊处优而衰减,到了延嘉殿里还有力气将哭诉的话说得十分清楚:“梁姐姐,救救我吧!”

桓嶷与梁婕妤对望一眼,梁婕妤满眼无奈,桓嶷将她按住了:“阿姨且躺着,我去见见她。”

说话间凌贤妃已经闯了进来,看到桓嶷她也吃了一惊,却还是抢在桓嶷开口之前扑到了梁婕妤的床前:“梁姐姐,你救救我吧。我们约定了要守望相助,如今我已快活不成了。殿下,可怜可怜你的弟弟们吧。圣人要把他们逐出京去呀!”

梁婕妤说一声:“三郎?”

桓嶷命人将贤妃搀起,离她远远地坐下了,才目不斜视地说:“我已求了阿爹,只是不知道阿爹是怎么打算的。十二郎、十三郎年纪还小,焉能治民?”

“是、是呀。”

梁婕妤道:“娘娘没去求圣人吗?”

凌贤妃眼泪又下来了:“他不肯见我。殿下,三郎,请保护你的弟弟们吧。他们太小了,叫他们离开父母,这是要了他们的命啊。”

梁婕妤低声道:“圣人这是怎么想的呢?”

桓嶷道:“娘娘且慢担心,我再见一见阿爹,再不行,我为娘娘设法面圣。”

凌贤妃不敢懈怠:“当真?”

“当真。只是不能今天,今天阿爹才发作过我。”

凌贤妃恨不得现在就跑去两仪殿,还想要一个确切的日期,李吉小跑着进来:“御医来了。殿下,娘娘,还请回避。”

桓琚非常冷静,他早就下定了决心,需要给所有人一个明确的表态,从而平息事态,使他固有的计划不被这些突发事件打断。穆士熙事件也拨动了他最脆弱的那根神经,他一生恨权臣,万不想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自己的儿子们就已经成为大臣们争夺权利的工具,更不愿意儿子们因为大臣的私欲而手足相残。

让十二郎、十三郎出京任刺史是他经过权衡之后想出的最合适的办法,这两个孩子虽然年幼,却又不是在襁褓中。这个年纪,在配以辅佐之士的情况之下出镇一方是再常见不过的了,谈不上虐待。

他要告诉所有人:都别走歪门邪道,踏踏实实为国立功才能被酬以高位,别想剑走偏锋赚一个“拥立之功”!

这个命令桓琚下得理直气壮,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萧司空站在朝臣之首,瞥了桓琚好几眼,桓琚只当没看见。心道,难道朕不比你更在乎列祖列宗传下来的江山吗?

萧司空没吭气,心道,祸根还在,放两个毛孩子出去算个屁?!且看贰官何人、二王出镇何地,才好下定论。

朝臣们歌颂完了桓琚的“英明”,部分人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另一部分人互相使着眼色,打算抽空聚一聚。桓琚毕竟是心里委屈了,将心爱的表弟留下来诉苦。萧礼留在当地,目送父亲离开,再被程为一引到桓琚近来的起居之处。

桓琚心里烦,将外面的袍服都除了,端着一只碟子,捏着碟子里凿出来的碎冰块往嘴里塞,咬得咯吱咯吱响。对萧礼道:“坐!来点?”

萧礼默默地伸手也捏了颗,往嘴里一丢,冰凉的气息从口腔蔓延全身,他觉得自己的火气了也消了不少。

两人坐下,慢慢地啃冰,谁都不敢劝,一碟冰吃完了,桓琚道:“这下他们应该都满意了吧?”

萧礼道:“您不该斥责太子,他爱护手足之心不似作伪。那样的情境之下,也作不得伪。”

桓琚摆摆手:“他处处模仿他的大哥,想做一个像他大哥那样的太子,这样是不行的。他有仁心,却少了点果决。”

“这样不是更好吗?”你用酷吏,可不得有一个仁慈一点的拨乱反正?

“大郎当年是什么样子?他是什么样子?他们两个不一样,大郎无可争议,他不是。大郎可以施恩,他就需要恩威并施。唉,我只求上天再多给我几年,好好教教他。他要再立不起来,穆士熙绝不会是最后一个。老子非得累死不可!”桓琚捧着右腮,刚才吃冰太多,他牙有点疼了。

父亲近来的遭遇令萧礼心疼,看到罪魁祸首如此心苦,他又对表兄生出同情来:“圣人,太子会好的。”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桓琚近来怨气很大,“他越慢开窍,小人就越是不安份!”

萧礼垂下了眼睛,心道,小人不安份是肯定的,然而集中在十二郎、十三郎身上,您真的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桓琚就像傻了一样,死活不肯承认他对凌贤妃的宠爱才是会让许多人把目标放到十二郎身上的主因。反而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三郎如此善良,一旦我走了,子弱母壮,必乱天下。”

知道他说的是杜皇后,萧礼还是故意说:“梁婕妤一向安份守己,梁满父子如今也潜心读书,他们不是张扬的人。”

桓琚抱着牙冷笑:“装!阿姣,你再装一个给我试试。”

萧礼耳朵红了,无奈地问道:“表兄,你想说什么?”

桓琚捂着腮凑近了萧礼,附在他的耳边说:“你再装?”

萧礼道:“皇后无罪。表兄,我明白你是怕外戚骄横挟制太子。”

桓琚张口一股凉气吐了出来:“我怕闹人彘。”

萧礼将这股凉气吐到了腹中,冰了个浑身发僵:“圣人!这话不能轻易讲的!皇后向来没有过错,为人也不嫉妒。”

“嗯,脏事儿徐国夫人代她做了,她的手当然是干净的。阿姣啊,我十八岁的时候以为自己娶了一个贤妻,那时你见过的,我们多么的和谐。现在外头说圣人被妖妃迷惑了心智,要废贤后?哈哈哈哈,她贤在哪里?三尺桐木刻一人偶,身前捧一册宫规,就是她给我看的全部了。与她一比,谁都是妖姬。”

萧礼握住了桓琚的手:“表兄。”

“这样我也能忍,相敬如宾嘛,”桓琚感慨道,“唉,我都没能叫亲娘在宫里那么威风、那么兴风作浪啊!赵、杜子弟遍列朝堂,如果梁婕妤现在死了,三郎既无力也不敢给他亲娘追赠皇后。哪怕是我发话了,且有得一争。你父亲么,大约不会反对,别人可就不好说啦。”

萧礼惊得往后一仰,半跌在了座席上,忙单手撑住了座席:“这……”他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反驳桓琚这句话。

“你说,这皇后还能再要吗?”

萧礼慢慢爬起来坐好,脸上还带着点红意,问道:“就真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吗?”

“这是你自己在问,还是在为别人问?”桓琚问得丝毫不留情面,“你自己拿得了主意,管得住人?承担得了后果?你担得住,自然可以与我讲,担不住呢,就不要问废话。怎么样?阿姣,你不是小孩子了,你扔掉裙子的那一天,我就对你说过,你已经是个男子汉了。”

萧礼此番回京就没有遇到过顺心如意的事情,心里一直一股气,经桓琚这一激一逼,忍不住哭了出来。

“哈哈哈哈,你瞧瞧你的样子!”桓琚指着萧礼大笑,“你是嗣子,将来不过是接掌一家,你就吓成这样。三郎以后要接掌朕的江山,列祖列宗的江山,他扛得住吗?!我能不为他做打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