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真的,那位官爷说他家公子喜欢吃,有多少收多少!”

西北不如中原繁华,挣钱的地方少,听得这话,众人一窝蜂地往城门口涌过去。

那些带着自家种的菜、养的禽来县城卖的人,纷纷提着自己的货,挤到阿玄面前。

这些人七嘴八舌地问,阿玄拖了个仆役过来回答。

“收,只要东西好,都收!不过我们没这么多人手,你们得送到马场去,另外给路费!”

百姓们欢天喜地。县城去马场不近,可他们怕的是走路吗?当然不是。何况走路还有钱挣!

于是,来县城卖货的绝大多数山民,挑担提筐,往马场去了。

转眼,往日来往不绝的长街,只剩下寥寥摊贩。

中年文士皱了皱眉,目光定在旁边那位负琴的男子身上。

他嗅到了非同一般的气息,这是一个玄士。

那位公子身份贵重,身边有玄士陪同,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这也足够说明,他们身家丰厚。

一只肥羊啊!

中年文士在旁边站了一会儿,就见阿玄随口许出了几百两的货款。还有个商行的伙计过来打听消息,如果介绍商队过来,能得到多少介绍费。

阿玄一边扇着风,一边漫不经心地说:“看你介绍多少货过来,最少一千两以上的货,一千抽一,最高一百两。”

那伙计欢天喜地。

他一个月的工钱,才几钱而已,只要成功介绍几单,岂不是比自己的工钱还高?

中年文士看了一下午,宁休察觉到他的目光,向这边看过来时,他十分镇定地回以一笑,遥遥施礼,仿佛一个看热闹的闲人。

傍晚,他回到县衙。

等知县冯易理完事,又与他闲谈。

“听说先生去街上看热闹了?”

中年文士含笑:“闲着无事,就去瞧了瞧。这位杨公子果真财大气粗,竟许下种种条件…”他状似好奇地问,“这般花钱如流水,他也承担得起?”

冯易道:“这对勋贵人家来说算什么?这位杨公子,是博陵侯府二房的独苗,长公主和博陵侯不知道留了多少产业给他,在京里都能挥金如土,何况我们这西北小县?便是买下整个县城,都花不了多少钱。”

中年文士赞叹:“倒是小可孤陋寡闻了,从来不曾见过京城来的贵人。”

冯易笑道:“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们虽然富贵,但不见得能安稳一辈子。这位杨公子,身世有几桩秘闻,谁知道将来能不能善终。”

中年文士大感好奇,便又追问。

320章夜会

冯易道:“具体说不清,只是早年在京城宴会上,听人讲过几句。说裴贵妃爱他如子,哪里像对外甥,分明是对亲子。几位皇子与他不睦,也是因为圣上对他宠信太过的缘故。”

中年文士奇道:“若真是裴贵妃的亲子,缘何会养在博陵侯府?”

“所以说,这事说不清。有人说,裴贵妃早在入宫前,就与圣上有了露水姻缘,所以才…”冯易摇摇头,“便是勋贵中间,流言也多得很,这事究竟有几成可信度,难说。”

中年文士感叹道:“来了这么一尊活菩萨,大人可不好办啊!”

冯易点点头:“牧监不归本县管,倒是无妨。只是他这大肆收购的行迳,怕会引起动荡。”

“难为冯大人了…”

到月上中天,闲谈散场。

中年文士回客院洗漱,打发走服侍的小厮,便挂了一盏灯笼在檐下,自己坐在桌边闭目养神。

没多久,外面传来轻微的敲门声。

“进来。”

一个穿着布衣的壮仆推门而入。

“打探到什么了吗?”壮仆大大咧咧坐到他对面,声音粗哑。

中年文士睁开眼,说道:“找到了一只新肥羊,我建议换目标。”

壮仆狐疑地看着他:“为什么要换目标?我们好不容易潜进县衙,花了两个月时间踩点,现在换目标,这两个月岂不是白费了?”

“白费又怎么样?”中年文士冷冷道,“我们干的活,难道是算时间的吗?失败的话浪费时间精力,还有可能搭上命,成功的话一次吃到饱。连这个觉悟都没有,趁早改行!”

他这么强势,壮仆笑了两声,放低身段:“先生别生气,毕竟在这里花了不少精力,所以才想问一问。”

中年文士盯着他看了两眼,缓了语气:“占领县衙,固然是个好主意,但要仿冒一个知县,难度也大,毕竟要定期去上官那里。我今天找到了一个绝好的对象,仿冒他的难度要小得多,收益更是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先生说的是谁?”壮仆两眼放光,“比县衙还要肥吗?”

中年文士嗤笑一声:“县衙能有多肥?一个知县,不过就那点俸禄。高塘穷得可以,掏光粮仓,也不过吃三五个月。我说的这个对象,何止比县衙肥,其身家买下整个高塘县,都是轻而易举。”

壮仆听得心动不已:“是哪家大户?”

“不是哪家大户。”中年文士淡淡道,“是马场新来的牧监。”

这事壮仆倒是有所耳闻,只是他对此抱有疑虑:“先生,听说那位是武将世家,身边带的许多家将,咱们怕吃不下吧?”

“肥羊,自然不容易吃。”中年文士慢条斯理,“可要是吃下去,咱们说不定这辈子都不用干这刀口舔血的营生了。”

这句话说服了壮仆,他思来想去,终于道:“那先派人去探探路,看看那边好不好下手。”

中年文士轻轻敲了敲桌子,说:“不用别人了,就你吧。听说他们不但收各种货物,还招壮劳力。反正县衙这里,都已经摸清了,没必要留下来。如果那边可行,我们就转移过去。”

壮仆想了想,同意了:“好,我信先生,明天就去马场。”

明微坐在廊下,看着一路绵延过来的人群。

这些大部分是西北山民,挑着筐推着车,往这边而来。

阿玄腾出一间马棚,专门收货用。

“官爷,咱这鸡,收吗?”一位穿着破旧的山民小心翼翼地问。

那名家将看了一眼,说:“只要不是病鸡死鸡,我们都收,到那边过秤。”

过完了秤,就听这位官爷说:“活鸡一只,市价五十文,收价多三成,再给一成运费,七十文。五只活鸡,总计三百五十文,给钱!”

马上就有另一位官爷点了钱出来,递到他手上。

山民开心极了,连连称谢。

他这五只鸡,到县城卖,少不了被压价,还得交税,有两百文就不错了。现在多了一百五十文,能给家里添几件像样的衣服了。

又有几个山民推着车过来,里头装的是一些石料,他们同样痛快地收下了。

宁休袖着双手,晃晃悠悠地走过来,坐到廊下。

“建完堡垒,打算做什么?”

明微转头看到他,微感惊讶:“先生?”

宁休淡淡道:“想要开拓另一片天地,就要有相应的实力,就算你建起城堡,如何与西北军抗衡?”

听他问出这个问题,明微有点意外。

她以为,宁休是最不想造反的一个。但他现在问的这个问题,却是关键所在。

所以,他真的认真在思考造反这件事了?

真是可喜可贺。

“先生所虑有理。”

“那解决之法呢?”

明微含笑看着人群:“有一个时机。”

宁休目光微闪:“什么时机?”

明微沉吟。她该怎么说呢?不到两年的时间,西魏朝就会在山的另一边成立。所以,这一年非常关键,西北将迎来一场战事。只要战事一起,他们就可以趁乱而起。

“您知道山的对面,是谁吗?”

宁休道:“胡人。”

“确切地说,是北胡八部。”明微道,“这几年,北胡八部一直互相攻伐,现在已经差不多了。相信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合一,将目光投向南边。”

“这么说会有战事?”

明微缓缓点头。

宁休的目光转冷:“为何不警示朝廷?”

真是疑心她以战事谋私利?明微含笑:“早在玄都观,我就借着星相,给圣上示过警。这样的大事,我能做的,也仅有如此。”

宁休缓和下来:“所以说,西北军已经有准备了?”

“这我说不好。”明微叹了口气,“你知道,人微言轻。”

宁休默然。

“所以,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机会,也是为了解决大齐的危机,两者并不矛盾。我们的时间不多,一年之内,必须拥有相当的条件,否则的话,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惨剧发生。”

宁休沉默良久,忽然道:“傅先生说你最会洗脑,果然如此。”

然后施施然地走了。

明微想了想。这是被她说服的意思吗?

321章内应

由于收来的货太多,整个牧监的伙食都好了起来。

那些心腹家将不必说,杨家一向不亏待他们,主子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连那些牧民和明微带来的难民,这几天都是有菜有肉的,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幕看得来卖货的山民眼馋不已,就问:“听说你们还招人,是真的吗?”

“真的。管饭,还有工钱。”

山民们一算,这可比自己干活划算多了,于是争先恐后地报名。

明微他们中午吃的是涮羊肉。

吃羊肉最好的季节是秋末冬初,经过一整个夏秋,那些羊养得一身膘,切下来肥瘦相间,装盘白花花一片,看着就流口水。

现在是春天,难免不够肥,不过,他们一点也不嫌弃。

“小姐,吃这个。”多福眼疾手快,抢了一块涮好的羊肉,放到明微碗里。

阿绾喊道:“那是我的!”

多福眨了下眼:“可是,大家都在吃啊!”

阿绾一看,可不是吗?宁休这个瞧着温温吞吞的,动作可一点也不慢,已经将锅子里最大的一片羊肉给夹走了。

她要气哭:“一片都没留给我!”

杨殊端起盘子,将剩下半盘都倒进去,说:“不够叫蔡婆再切。”

阿绾转怒为喜:“谢谢公子。”

一群人吃到嘴角流油,才慢慢喝茶消食。

阿玄搁下筷子,继续去干活。

几天过去,山民们存货清空,来得少了。只有一些专门伐木或采石的,源源不断地送建材来,还有一些匠人听闻,过来找活干。

阿玄就面试这些匠人。

“会木工吗?泥瓦活呢?”

这是个十分健壮的男人,三十来岁的样子,眉毛生得杂乱,带一点凶相。听得阿玄问,露出讨好的笑来:“官爷,我虽然不会这些,但是力气大,扛东西绝对没问题。”

阿玄瞅了两眼,果然虎背熊腰,就是…

他的目光在男人脚上停了好一会儿,又瞄了瞄他的手,皱着眉头不说话。

男人被他这目光看得心一紧,陪笑着恳求:“官爷,家有老母小儿,求您给个糊口的活。”

阿玄还没说话,旁边传来一个声音:“行,名字记下吧。”

阿玄扭头一看,明微不知道什么时候溜达过来了。

他欲言又止:“明姑娘,他…”

男人猛然看到个漂亮姑娘走过来,眼睛都发直了。高塘这地界的娘们,都是黑黑瘦瘦的,哪怕花楼里最好的姑娘,也就是齐整一点,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

不愧是京城来的贵公子,带的女人跟天仙似的。

“你看什么呢?”阿玄发现他的目光,不悦地喝道。

男人急忙低下头,连连道歉:“对不住,小的山里来的,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姑娘…小的该死,再不敢乱看了!”

阿玄趁机想叫他滚蛋,明微又开口了:“以后老实一点,好好干活。”

男人大喜:“是,是,谢谢姑娘,谢谢官爷。”

她都发话了,阿玄只能挥挥手,示意手下记录名字,自己到一边跟明微说话。

“明姑娘,他是个练家子,却装成山民,可能心思不纯。”

“我知道。”

“那您还…”

明微笑道:“咱们这么大把洒钱,没人心动才奇怪。现在不是缺人吗?听说西北的强盗凶猛得很…”

阿玄无语,这是把主意打到强盗身上去了?

他还想劝一劝:“这些人杀人放火惯了,不好约束的。”

“那我们更加不能不管。”明微理着袖子,“这些强盗,平时躲在深山里,想围剿都不容易,让他们自己送上门来,才好一网打尽,也算是为百姓做件好事。”

说得好有道理!

“放心吧!我会全程监视他的。”想了想,又说,“强盗窝里应该有不少钱吧?京城的线铺到这里,还要半年,正好借他们的钱使使。嗯,就这么决定了!又送钱又送人的买卖,到哪里找?你别露馅。”

“…”看着她施施然离开,阿玄无言以对。

也是这天中午,县衙里用过午饭,中年文士就跟冯知县辞别了。

冯易惊讶:“是本县怠慢了先生吗?怎的突然要走?”

中年文士笑着摆手:“冯大人说哪里话?小可在此住了三个月,日子再好过没有了。只是,我离开太久了,惦记家中境况,想先回家去。”

冯易道:“先生家中不是没有父母亲人了吗?”

中年文士面不改色:“虽然父母已去,妻又早亡,但还有兄长在世。何况,清明将至,也该回去给他们上柱香。”

“原来是这样。”冯易十分可惜,“先生才学过人,本县原想邀先生留下来当个清客的。”

中年文士拱手作揖:“辜负了大人一番好意,小可惭愧。当日远游至此,恰遇大雪,若非大人伸出援手,怕是要客死异乡。大人之恩,小可铭记,他日若是有缘,再行还报。”

“小事,小事。”

这位冯知县极好说话,赠了厚厚的程仪,将中年文士送出城门,方才回转。

中年文士出了城门,行了五六里路,才停了下来,转道往山里去了。

有了第一个钉子,就会有第二个。

几天后,县城里的商家依约前来送货,顺便带了一群劳力,明微就坐在廊下,一个一个地点。

“这个有问题,嗯,那个也有问题。啧啧,才几天功夫,就来了好几个,看来对方很满意我们这只肥羊啊!”

宁休坐在不远处,听着她点评哪个好吃一样,面无表情。

“咦!”明微扬了扬下巴,问他,“先生,你看那个,是不是玄士?”

宁休认真看了两眼,说道:“没学过武功,法力看不出来,就算会玄术,多半只是个江湖术士。”

玄术与武功是两条路,玄门中人多半通学。而那些混饭吃的江湖术士,没有正经传承,看不出法力和武功路数,反而不好分辨。

明微却很自信:“他有一定的法力,只不过学了敛息心法,看样子,有过奇遇。”

“是这样吗?”宁休沉思片刻,忽然皱了皱眉,“此人看着有些眼熟。”

“易容了。”明微说,“可能先生之前见到过。”

不易容的话,以她的脸盲,见过可能也不记得。偏偏他易了容,对她而言简直像黑夜中的荧火虫,闪闪发光。

322章大匠

换了身衣服,在脸上添上几道抬头纹,眉毛和眼角也修了一下,中年文士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匠。

他跟着县里的商家来的,一脸憨厚正直的笑,跟阿玄说话:“听说你们这招匠人,某就来试试运气。”

阿玄见他看起来很像回事,态度就带了几分客气:“先生会些什么?”

“某会制图,先祖在将作监做过,家传的手艺。”

阿玄当下另眼相看。

泥瓦匠木匠不难找,会制图的大匠就稀罕了,何况还是将作监大匠的后人。

“是前朝的将作监?”

“是。”他从包袱里取出小木盒,里头盛着厚厚的图纸,展示开来给阿玄看,“您看,这些宫室都是先祖画的,某的手艺不及先祖,但也能建园子。”

将作监是专门修宫室的衙门,筑城建宫不在话下,何况前朝在这方面极其奢靡,成就甚高。

没想到这西北小县,居然还藏着这么个人才。

阿玄叫来几个略通此道的匠人,双方说了几句,便拱手认输。阿玄就知道,对方有真本事。

很好!建屋子他们可以随便,建城堡没有大匠监工可不行,他当场拍板:“先生且先留下,待遇嘛,尽管提。”

对方感激涕零:“实不相瞒,这高塘地界,某一身本事派不上用场,去那些大城,又没有名声,只能做小工。建这么大一座宅子的机会,根本找不到。东家愿意留下,某已是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