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辇抬起,往千秋宫去。

还在画画的裴贵妃出门相迎。

“爱妃这么晚还没睡?”皇帝柔声问道。

裴贵妃笑道:“今晚哪里睡得着呢?”

皇帝若有所思:“是想念殊儿吗?”

裴贵妃亲自服侍他净面洗手:“一是欣慰,他总算长大了,不再那样胡闹,能做一点正事。二是为陛下高兴,西北大胜,您的功绩辉耀史册。”

皇帝便露出淡淡的笑来,提起精神:“所以爱妃这么晚,还在画画庆祝?且让朕看看,你画了些什么。”

裴贵妃笑着让宫人取画纸来。

皇帝细看,却是青山流水,绵延千里不绝。

“恭喜陛下,江山永固。”

皇帝扶起裴贵妃,神色复杂:“这固然是一件喜事,可最近流言越发张狂了,爱妃不担心吗?”

裴贵妃脸上笑容一僵,紧张地问:“陛下,您先前说这事不必忧心,莫非又出了什么问题?”

皇帝深深看着她,见她神情紧张中带着疑惑,心中一松,说道:“是有点麻烦。不过,朕已经想好了,此次定然一劳永逸,日后爱妃再不必忧心了。”

裴贵妃笑了起来:“臣妾相信陛下。”又喜滋滋地问,“陛下会让殊儿回来一趟吧?两年没见了,也不知道他现在怎样。陛下能否让他在京城多留一阵子?西北苦寒,等过了冬天再让他去…”

皇帝口中淡淡应着,心道,他这次回来,不必出去了。

与放虎归山相比,还是留在身边恶心吧。

463章封赏

第二日朝议。

今日主题自然是西北大胜,不管先前有多重要的事,在这事面前,都要推后。

宗叙的战报上写得清清楚楚,胡人退兵百里,凉川已尽在掌握。

边境线更改,一应设施也要跟上。

比如建城,设关,调拨驻军,铺建官道,开放民道等等…

这些事,够相应衙门忙上几个月的了。

哪怕放到皇帝面前讨论的,都是一些关键性的决策,还是一直忙到午后。

最后一个问题是封赏。

大肆封赏宗家,已经是肯定的了。郭栩调回,重新进入政事堂,也没有疑问。但如何封赏另一个功臣,却叫众臣拿不定主意。

礼部堂官迟疑道“杨牧监有此大功,按例当封侯。”

除了承恩侯这样的恩赏爵位,侯爵从战功来,这是明明白白的。

只是皇帝态度暧昧,他们这些近臣也不傻。最近的流言,已经让皇帝很不喜了,谁提谁是二愣子!

这样想着,还真有个二愣子出头了。

“圣上,既然要封赏杨牧监,还需先行清理流言。事涉皇族血脉,逆贼妖言惑众,若不清理,只恐皇族威望受损。”

还有个三愣子接口了“清理流言?先前府衙已经大肆抓捕了一些传谣之人,结果非但没堵住他们的嘴,还让流言愈演愈烈。本来只是无稽之谈,我们把它一回事,倒叫人以为是真的。”

四愣子跟着说“难道就这样不管?你也不看看现在外面传成什么样了!朝廷不理会,倒显得心虚!”

二愣子附和“不错。流言至此,无论如何,都该有一个交代,请圣上下诏。”

“圣上是真命天子!就因为一些流言,便要诏告天下,这才是威望何在!”

几个愣子吵了起来。

皇帝头风才好一些,被他们吵得脑仁疼,不禁眉头大皱。

首相吕骞出言喝止“吵什么?朝堂上好好说话!”然后去请示,“圣上?”

皇帝收到他的眼神示意,想着反正逃不过,早说早了,便道“拟诏。”

二愣子以为自己吵赢了,得意洋洋。

不料皇帝开口却是“昔年天家惨事为世所知,朕之长兄横遭祸劫,全家罹难。幸而永溪王妃临死产子,留下一丝血脉。先皇痛失爱子,恐其夭折,思及朕之长姐福泽深厚,故将曾孙托庇名下。却有逆贼不知何处得知,曲解先皇一片慈心,妖言惑众。朕今日诏告天下,复其名姓,令其归宗,供奉长兄香火,以慰先皇在天之灵。再有信口雌黄、混淆视听者,严惩不怠!”

高阔的朝堂上,只有皇帝的声音在回荡。

事先没有得到一点风声的众臣,傻眼了一片。

拟诏的那位差点连笔都没握住。

什么?他们都以为,拟诏是为了澄清流言,怎么就成了…归宗?

这到底演的哪一出?

虽然这流言传出来,他们中间有些人确实怀疑那位的身份了,可没有人认为,皇帝会让他归宗的啊!

所以,那位杨公子以后就是宗亲了?

皇帝索性一口气说下去“令宗正补玉牒,礼部拟封号…”

他顿了一下,扭头问“吕卿,你说什么封号为好?”

吕骞答道“永溪位于越地,圣上不如也取越地州名。”

皇帝摇头“他是朕长兄之后,自不同其他人。何况此行于西北立下战功,应当再提一等,就封越王吧。其父追封亲王爵…”

看着众臣一脸惊呆的样子,皇帝心中总算好过了一点。

他够宽待了吧?秦王晋王的后嗣给的都是郡王爵,因着战功将他提为亲王,而且封号直接用的国名,谁还能说他亏待兄长之后?那流言不攻自破。

贵妃听闻,也该明白他的心。

皇帝忽然觉得,这步棋下得一点没错。

封了王,就不好出京了。

这小子,才出京两年,就把宗叙和郭栩一起收买了,再放到外面去,能放心?

不如留在京中,高高架起,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他玩不出花来。

皇帝说完,见下面一点反应也没有,面露不悦“朕的话没听到吗?”

有机灵的立刻拍马屁“圣上仁心仁德,厚待兄长后嗣,当真一代仁君…”

众臣如梦初醒,跟着夸了起来。

博陵侯府早就退出了中枢,这样的朝会当然没资格参与。

而近日流言纷纷,在西北战报传来的那一刻达到了巅峰。

这本来是一件极荣耀的事,偏偏因为那似是而非的流言,添上了一抹阴霾,弄得博陵侯府众人都不好出门了。

试想,一出门就被人用别有意味的眼光打量,甚至拐弯抹角地探问,能舒服吗?

世子夫人卢氏就是这样满腔怨气。

那小子,好不容易有了功劳,还要搭这么件破事。

沾光沾不上,倒让他们看尽眼色。

晚饭过后,一家子坐着喝茶,卢氏忍了又忍,终于问道“侯爷,那个流言,不会连累我们吧?”

她嘴碎,在家向来惹人厌,但是这句话,问到了众人心坎里。

事涉皇族血脉,换成别人早就性命不保了。可这小子身世有点说不清,再加上有贵妃在,指不定安然无恙。

但是也不一定,皇帝先前把他贬出京,不就是厌了他吗?会不会借机发作呢?

博陵侯托着茶盏,沉吟不语。

卢氏又道“老三也真是的,怎么到处得罪人?思怀太子之后,亏得那些人编得出来。”

博陵侯的脸色却不对起来。

真是编的吗?恐怕不见得。

他不习武,因而那些陈年旧事没有亲身参与,但二弟的死因他是知道的。

二弟因救援思怀太子而死,不久后二弟妹难产落下重病,躺了几个月也去了。

他后来才见到那个孩子,总觉得比想象中要大几个月…

正想着,外头传来骚动,有管事急步而来,进了院子就喊“侯爷,圣旨、圣旨来了!”

一院子人瞬间乱了。

卢氏喊道“是那小兔崽子的事?侯爷,这不关我们的事,您要到圣上面前申辩啊!”

她这样子,惹得世子杨轩大怒,按着她的头跪下来“圣旨都到了,你说的什么话?赶紧接了旨再说!”

宣旨的太监进来,恰巧听了小兔崽子那句,皱了皱眉。

看他脸色不好,杨家众人自是更加慌乱。

好不容易准备好,太监展开宣旨“皇帝诏曰博陵侯抚育越王有功,特赐…”

后面说了什么,心惊胆战的侯府众人顾不上了,他们听到抚育有功四个字,已经懵了。

等下,越王?什么玩意儿?

464章归宗

凉川隘口。

郭栩坐在高坡上长吁短叹。

从这里看过去,山脊微微起伏,草原一望无际,有河如同玉带,穿过暗青色的地毯,直往远方去。

风景如此秀美壮丽。

然而,郭栩此时完全没有欣赏的心情。

他在想半个月前的事。

被宗叙胁迫,他写了那份战报。

在别人看来,也就是他和宗叙两人给杨三做了担保。

当今这位的脾气他清楚,这帽子戴上,再怎么解释都摘不下来了。

换句话说,他现在回京去,就是杨三一党…

哪怕别人知道他是被胁迫的,皇帝给摁上了这个帽子,久而久之,别人只会当他是。

没别的路走了。

郭栩悲观极了。

他觉得自己汲汲营营二十年,全都打了水漂。

天知道杨三竟然会是那位的后人!

天知道宗叙为什么吃了猪油蒙了心!

皇帝不喜欢杨三是肯定的,太子和信王几个,更加不会喜欢他。

以后自己还有活路吗?

回了政事堂又怎么样?过不了多久,他又会被踢出来…

郭栩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法子洗掉“杨三同党”的标签…

宗叙这个老王八蛋!

他心里喊老王八蛋,老王八蛋就来了,而且还带了一个人。

“郭大人于此观景,可是要绘图?”宗叙哈哈笑道,“可不要忘记画上老夫对敌的英姿啊!”

郭栩掐死他的心都有了,哪里有心情和他玩笑,只翻了个白眼,继续看草原。

天已经这么凉了,冬天很快就到了,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下起大雪,和他的心情一模一样…

“郭大人。”宗叙却一点看不懂眼色,爬上来跟他叨叨,“趁现在多看看也好,这里很快就会建起城关。凉川关,以后就是我们抵御胡人的第一线了!啧啧,这个地势,以后定是一座雄关。”

“呵呵。”郭栩抖了抖嘴角,留意到宗叙身边那个人。

一身布衣,气质斯文如文士,偏偏双手粗糙,像是常年干活的,好生奇怪。

宗叙留意到他的目光,笑着介绍“这是我那六弟,不过他早年离家,已经不姓宗了。”

此人含笑施礼“在下钟岳,郭大人,久仰大名。”

这个名字,郭栩却是极熟的。

神医钟岳,如雷贯耳啊!

他居然是宗叙的六弟?宗家居然有不从军的,难怪不姓宗了。

等等——

郭相爷惯会推理,举一反三。

从钟岳的突兀出现,很快联想到宗叙的态度变化。

这家伙,阻击苏图之前,对杨三的态度还是那样,突然变了态度,定是那段时间有变。

这会儿突然出现一位不姓宗的宗家人,难道…

“郭大人,你就别一个人生闷气了。”宗叙坐到他身边,摆出推心置腹的样子,“其实这个事,因祸得福也不一定啊!”

“哼!”郭栩眼睛盯着钟岳。

宗叙继续道“你看你,论才华论能力,满朝文武都是第一等的,为什么名声就是那么差呢?”

“哼!”

“先前说书人到处宣讲你的丰功伟绩,如今再加上有恩必报,你的形象一下子改良不少啊!”

“哼!”

“别瞅着眼前这一时之利,想想你才什么年纪?本来在政事堂,你的声望就是垫底的。现在狠狠刷了一把,过个十年八年,你年纪到了,声望日隆,那会儿就是厚积薄发的时候了。”

“哼…等下。”郭栩听出了什么,问他,“十年八年后,有什么转机?”

宗叙笑道“还能什么转机,不是心知肚明吗?”

反正要命的事一起做了,也不差这一回了。宗叙压低声音,说道“我六弟先前过去京城,圣上的头风恐怕没有几年了。”

“…”郭栩道,“可太子登位,我们更不会有好果子吃吧?”

宗叙叹道“您觉得,太子还能登位吗?”

郭栩瞅了他几眼,挑眉道“好你个宗叙,表面上正直忠君,背地里居然妄议天子家事。”

宗叙嘿嘿笑道“也就在郭大人面前说一说,相信郭大人不会说出去的,对吧?”

郭栩很想说出去,可一想自己的处境,这种话说出去有什么用呢?又唉声叹气起来。

叹完了,他说“你觉得太子登不了位,难道信王可以?不对,如果是信王,你不会这么安心。”想着想着,郭栩深思起来,眼睛瞟向他,试探着问,“安王?”

宗叙压低声音“你不觉得,眼下这形势,很像当年么?”

他没说透,郭栩却意会了。

当初,太子与秦王晋王争位。

三败俱伤,便宜了作壁上观的当今。

现下,太子与信王争得你死我活,没人管安王。

还真有可能。

宗叙道“实不相瞒,那迫郭大人,我也是无奈。思怀太子于我父有旧情在,老夫只是不想叫他绝嗣。我这六弟的身份是绝密,等闲不叫人知晓,现下都让郭大人见了,是为赔罪,也好让郭大人安心蛰伏几年,相信到时候自会柳暗花明。”

郭栩思忖片刻,问钟岳“圣上的身体,真的到这个地步了?”

钟岳拱手回道“少则三年,多则五年。”

郭栩想一想,哪怕五年后,他也就将将五十,这对已经进入中枢的臣子来说,一点也不老。帝王不长命,可做首相的人,都是五六十往上走,要是活得跟吕相那么长,还能干二十多年…

郭栩缓了面色,笑道“是我想岔了。杨三公子救了我的命,为了报恩也是应该的。”

宗叙跟着笑“郭大人想开就好。”

两人言不由衷相谈甚欢,好不容易扯了一堆废话,终于开心地告别了。

郭栩下了山坡,心道,你就闭着眼睛扯吧!这笔账我老郭记下了!不过安王那边,确实应该打打交道,毕竟没别的路子可走了…

这边宗叙道“姓郭的心眼太多,给他找点事儿做,免得以后总惦记着给我们穿小鞋。你啊!年纪这么大了,也该找房妻室好好过日子了。万一咱们宗家出事,你可就是唯一的血脉了。”

正说着,骑着高头大马的传令兵冲进大营,不多时,宗锐飞一般跑出来,恨不得脚上踩两个风火轮。

“爹!”他声嘶力竭地喊,“圣上下诏,叫杨三归宗了!”

郭栩走到一半,停住了。

宗叙兄弟俩,一脸诧异地往这边看过来。

宗锐双手拢在嘴边,状似疯癫“杨三…呸!他改回姜姓,封了越王!”

465章归途

杨殊拿着圣旨,还跟梦游一样。

直到宗叙和郭栩齐齐称呼:“参见越王殿下。”

他收回神思,扶起来:“两位别多礼。”

这两人都不傻,看出他现在心情激荡,一时没法议事,就恭喜了几句,便退出去了。

他们也没走远,就站在山坡上,看着方才的风景,心情却和方才完全不同了。..

好半天,宗叙才道:“没想到圣上会下诏让杨…越王殿下归宗,如此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