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廷点头,然后他难过地意识到她看不到他的动作,“是的,我跟你爸爸妈妈一样,很担心你。止怡,你还好吗,如果哭出来会好受一点…”

“如果流眼泪的话,我就能看见吗?”止怡失去焦距的眼神落在不知名的地方。“如果你问我好不好,我现在很不好,可是那又怎么样?我再也看不见了,我知道,这是个事实,不管我多难受,都只能接受它。”

纪廷说不出是内疚还是怜惜,明知她看不见,他还是在她面前低下了头:“对不起,止怡,是我没有照顾好你。”

止怡闻言略带诧异地把头转向他说话的方向,“你为什么要这么说?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个意外,我对爸爸妈妈也是这么说,谁都不想发生这样的事,这不是谁的错,可为什么你们都觉得自责?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并不会因为有人背下这个责任而得到挽回,同样,责怪任何人都不能让我的眼睛好起来。纪廷,我感激你在最后那一刻救了止安。”

纪廷在听到最后一句话时骤然抬起头看着止怡,想从她的神色里找到些什么,却只对上她有一丝空落,却依然澄澈的眼睛。

止怡像浑然不知他的反映,她勉强地挤出一个笑容,“小的时候,我跟止安两人开玩笑,她总说她喜欢晚上,黑漆漆地多好玩,把什么都藏了起来。我就说我最怕黑,要是我的天地里没有黑夜,只有清晨,那该多好,就像现在,我好像可以闻得到树叶上露珠的味道。你看,老天跟我开了这么大的一个玩笑,他让我的世界里只剩下了黑。”

纪廷在她的笑颜和微微颤抖的声音中黯然,是的,老天从来就是不公平的,否则他不会让这样的一个女孩受到任何的伤害。他蹲在止怡身边,说道:“可是你也应该记得,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跟你说过的话。”

止怡迟疑地“看”着他,他挤出一个跟她一样的笑容:“我说过的,妹妹,有我在你身边,你什么也不用害怕。”

止怡怔了很久,然后笑了。这是她受伤后露出的第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但是很快,这样的笑容被一种莫名的悲戚取代,“谢谢你,纪廷哥哥。有你,有我爸妈这样对我,我毕竟还是幸运的――要是现在止安也在,那该多好。止安,我终究还是没能留住她?”

“止安?”纪廷楞楞地重复,不知道为什么,仅凭这个名字,都足以让他敏感不已。他这才想起止怡出事那天晚上以来,他再也没有见到过止安。他可以理解止安的心里当时想什么,因为那时的他跟她一样地无助和惶然,这让他在她流泪的那一刻,明明心痛无比,却没有办法给她丝毫安慰。他想,一切都太乱了,他们都需要分别冷静一下。而在止怡昏迷的这些日子里,他想了很多,包括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偷偷地在自己平凡刻板的世界里偷偷张望着她和她所在的那个野性不拘的多彩天地?也许是从第一次在她家门前相遇时,他错认了她,而她撇嘴说“笨蛋”的时候,也许是他兴高采烈地冒着被大人责骂的风险跟着她一起在校园里“扫黄打非”的时候,也许是她不讲道理地抓起他的手,放在自己胸口威胁他的时候…她从来没有在意过他,他也小心地藏着自己不受管束的心迹,可是到头来,还是陷在里面。

止安是他的业障,就像她留在他唇角的一个伤口,疼痛的,隐秘的,缠绵的。他爱上了他的业障。

他已经想好,等止怡的事情缓过一阵,他得跟她要一个结果。他跟止安,用刘季林的话说,想想都是让人疯狂的,可他安分了二十一年,只想要这样一次的疯狂。

止怡说,她终究没能留住她?

她的话是什么意思,纪廷的心像被一双看不见的手紧紧地揪住,“你说止安…”

“我不知道我昏迷的这些天发生了什么,可从爸妈的话力多少也猜得到一些,止安不见了,这几天爸爸找遍了可以找的地方和人,他们甚至还报了警。她不是临时仓促的离家出走,证件、她平时攒下的一点钱,什么都没有留下,即使没有那天晚上的事,她也想好了要离开。从小到大她决定了的事情,九匹马也拉不回。”哀伤让止怡病中的脸色更加苍白。

纪廷觉得自己有点想不清楚,头脑一阵热烫,然而胸腔里某个地方却是刺骨的凉,然后他似乎听见止怡在叹息:“她不会回来了。”

“不可能。”他几乎是本能地反驳,可自己也觉得这个反驳是多么无力,他早该想到,这一番变故后,以她的性格,怎么还会留下。可她竟然一直都有要走的打算,却从没有对他提起过――她为什么要对他提起,他是她的谁?他只是一个连爱她都不敢说出来的人,所以她离开了,他最后一个知道。

止怡眼睛越过他,她的眼角有泪光,“她来向我道别过了,一定是的,我感觉得到。”她虚弱无力地伸出没有受伤的左手,仿佛在虚空中想要抓住些什么,只感觉到清晨从指间穿过的风,“止安,我怎么留得住她?她就像她画的那只鸟,终归要远走高飞,离开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她的天地远比我的广阔,我只是害怕,她现在就要一个人在外面闯,一定要多吃很多苦头。可我还是羡慕她,她比我们都自由,跟她相比,我就像潜在深海里的鱼,什么都看不见,只有一片黑。”

纪廷再也没有说话,就在止怡伸出的手无力地垂落之前,有冰凉的水滴落在她的指尖。

“是雨吗?纪廷哥哥,我们回去吧。”

第十七章

止安离家后,犹如断了线的风筝,从此再无音信,顾维桢也着急过,找寻过,可是类似的寻人案太多了,在派出所报了案,犹如石沉大海,报纸上也刊登过一段时间的寻人启示,终究没有消息。认识顾家的人也大多不知内情,只知道一夜之间,花一般的双胞胎女孩一个失明,一个销声匿迹,不由得纷纷叹息。只是在人们印象中,止安是野惯了的性子,什么事都敢做,哪里都感闯,这样的女孩有什么不安分的举动,虽让人意外,然而仔细想想,也在意料之中,所以大家更多的是惋惜止怡,这样温婉可人的豆蔻少女,竟然应为这样的一起突发事故终生不得再见光明,委实是件再残忍不过的事情。

当日肇事的面包车司机也找到了,并没有费太大的周折,那司机是一个食品批发商聘请的临时工,每天都会定时两次地学校饭堂运输货物,一个老实憨厚的中年男人,平时工作也算尽心,只是有个喜欢吃饭时喝点小酒的习惯,为此也不止一次被老板训斥过,然而那天晚上他喝的多了一些,在校园里拐角的转弯处没有控制住车速,不期然迎面看到跌坐在路上的止怡,大惊之下手脚失控,竟然错踩油门冲了过去,结果才闯了大祸。出事后,他受的惊吓不亚于任何人,并没有逃离现场,只是呆呆地跟纪廷和止安一起等待救护车和交警的到来,随后便被拘役。顾家当然对他恨之入骨,他的一时麻痹和大意让无辜的止怡终身残疾,更让他们整个家都遭受了巨变。止怡刚醒过来不久,相关部门对这起交通事故的判定也有了结果,该司机因酒后驾驶,导致他人重伤,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被判赔偿受害者人民币十五万元,如无力赔偿,则判处有期徒刑徒刑三年。

那司机家有在农村的年迈父母和一对幼儿,妻子没有工作,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他一旦入狱,整个家庭便完全丧失了支撑力量,然而,十五万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何止是一笔天文数字,可以说,这个事故对于他家来说,也意味着一场灭顶之灾。他的妻子变卖了在城里惟一的房产和家中所有值钱的物件,乡下的老父老母也贱卖了田产,借遍了能借的亲戚,也不过是凑到了十万多一点,再也无力筹集多一分钱了,而他在肇事后也立即被那个食品发商炒了鱿鱼。万般绝望之下,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赶到了止怡所在的医院。当时止怡刚刚脱离重症病房,顾维桢和汪帆将那女人拦在了病房外,她哭着恳求顾维桢夫妇的原谅,描述了家里的困境,再三央求能否暂时缓交那余下的五万元,只要她丈夫免于牢狱之灾,他们一家不管吃再多的苦,也一定会将剩下的钱还上。

顾维桢夫妇并非冷血无情的人,然而,最心爱的女儿现在还虚弱无比地躺在一门之隔的病床上,等待她的也许是一辈子暗无天日的生活,这一切都来自于那个司机的酒后大意,让他们如何平息心中的狠。所以,当时,那女人一边哭诉,汪帆也一边流泪,末了,她只对那女人说:“我不在乎你们能不能还清剩下的钱,因为多少钱也换不回我女儿的眼睛,她才刚十八岁,你丈夫的一时大意毁了我女儿的一生!你让我们慈悲,可是谁对我们慈悲?不过是三年的牢狱,实话告诉你,我恨不得他在牢里一辈子!”

她的话让那个女人彻底绝望,无奈之下,哭了一场,只得认命离开。等到顾维桢夫妇俩回到病房,只见止怡闭眼睡在病床上,仿佛熟睡模样,枕巾上却湿了一片。

那个傍晚,顾维桢和汪帆都陪护在止怡床前,一直缄默的止怡忽然开口说道:“算了吧,妈妈。”

汪帆当时一时没有领会女儿这没头没尾的一句话里的意思,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白天的事情你都听见了?”

止怡没有回答妈妈的话,她只是说,“就算那个人坐一辈子牢又怎么样?止安可以回来吗?我的眼睛可以重见光明吗?妈妈,恨他也不能让我们好过一点。”重伤未愈的她声音尤是有气无力地,但每一字每一句都清清楚楚。

顾维桢和汪帆俱是不语,止怡仿佛无力再说话,但脸上却写着哀求,顾维桢夫妇看到她的表情,又是心痛又是伤心。“止怡,你这孩子,什么事都为别人想,可是谁来为你着想?”汪帆抓着女儿的手摇头。

止怡却反手摸索着回握妈妈,“我有你们,妈妈,恨他们也于事无补,就当为我积福吧…”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汪帆红着眼,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反倒是一直沉默着的顾维桢开了口,“既然这样,就依了孩子吧。那个司机也不好过,算了吧,何必为已经无可挽回事伤神,止怡还年轻,今后的路还长,我们更多的应该为她的将来打算。”

既然商定,当晚顾维桢就给那个司机的家里打了电话,电话那头自然是如蒙大赦,感激无比。直到四年多后,那家人才将余下的赔款偿清,但是他们感激顾家的宽恕,每逢佳节,都会给他们打来电话或亲自登门问候,顾维桢夫妇也无意接受他们的感激,面上总是淡淡的,止怡也从来不肯出面见那家人,对于她来说,忘记那段过去,重新安排她接下来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止怡从医院回家后,眼睛是无力回天了,由于手脚都有外伤,接着便是漫长的复健和适应失明的过程。汪帆本身的学校的校医,在她的照顾下,止怡底子虽然不好,但是也在慢慢地复员,纪廷也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伴在止怡的身旁。

对于失明的人来说,成年后的失明远比自幼看不见的人要痛苦得多,因为他们看见过斑斓的世界,面对黑暗对于他们而言要更加残忍。有时汪帆也不知道止怡心里是怎么想的,因为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她在那一次长久的沉默结束后,仿佛已默默地接受了这个事实。突如其来的变故和伤病让她一夜之间长大了很多,谁都没有想到,一向柔弱的止怡尽然也会那么坚强,就连汪帆也自认不如。

最初的日子是艰难的,高中是毕业了,但大学的生活却只能放弃,看着自小一起长大的同学玩伴纷纷走向各自的大学,顾维桢和汪帆总是尽量避免在止怡前面说到这些。对于父母的小心翼翼,止怡自然也有所察觉,她淡淡笑着对父母说,其实对于学业,她本来就不是个有天分的人,对升学也并没有他们想像中那么希翼。她更头疼的是必须要开始适应全然是黑暗的世界,复健,摸索着行走,在茫然中辨析方向,学会用耳朵和双手代替双眼…开始的时候她总是不停地摔倒,即使在家里,生活了十八年,原本以为闭着眼睛也能来去自如的地方,真正看不见的时候,却也成了原始丛林一般,一个人的时候步履维艰。

她摔倒了以后,好几次身上磕得青青紫紫,怕父母担心,总是咬牙忍住疼,不肯出声,可汪帆却通常是从家里打翻东西的狼藉痕迹得知发生了什么,掀开她的衣服,看见到处的瘀伤痕迹,心痛得无以复加,回过头来,反倒是止怡在安慰妈妈,说没事的,不要难过。

从此以后,汪帆采用了纪廷的建议,把家中所有不必要的陈设一概摒弃,剩下的简单必须的家具也基本上采用圆滑柔软的材质,实在避免不了的棱角也都用海绵和布包裹了起来,尽可能地让止怡在自己的家中行走方便,即使跌倒,也不至于伤得太厉害。

就像止怡说的,即使她是个比较笨的孩子,但是她比别人多吃点苦头,慢慢地,总会有适应这一切的一天。出院半年后,她开始可以在家里自行走动,基本上生活可以自理,顾维桢给她请了一个盲文的教师,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女子,经验丰富,人也和蔼,每天下午到家来辅导,止怡也开始学习着用双手,而不是双眼来接触文字。这个时候,她坚持不再需要妈妈频繁地请假在照顾自己,在她一再的坚持强调和保证后,汪帆无奈之下重新开始正常的工作,好在正如止怡说的,她已经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她一个人在家里,倒也安然无恙。

这时,陪伴止怡比较多的人反倒是纪廷。他们两家本来就离得进,又惯来亲密,纪廷更是医科生,除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时间外,他大部分的闲暇时间都用在陪伴和照顾止怡上。开始的时候,顾维桢有些为麻烦纪廷而感到有些过意不去,直到有一天汪帆在书房门口处拉着他,悄然地示意他看书房里一起相伴学习盲文两个人。坐在纪廷身边的止怡,笑容是那样温暖安详而有甜蜜,久病的脸上仿佛又充满了神采,这样的快乐即使在父母陪伴时也未曾有过,那份少女的心事昭然若揭。

顾维桢这才恍然大悟。

第十八章

黄昏时分,纪廷跟止怡一起在他们儿时一起走过无数回的校园小路上散步,二十岁的顾止怡已经完全可以依靠着导盲棍在熟悉的路上一个人行走自如,他们之间话并不多,有时行走至路况不是很好的地方,纪廷会很自然地拉起止怡的手,止怡也放心地跟随他引导的方向,走过了那一段,他才会松开手,两人恢复并肩行走的姿势,两人默契得仿佛生来便是如此。

有时候纪廷也觉得,他也许上辈子就是认识止怡的,所以他跟她在一起时,总有一种无比妥贴的自然和亲切,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小时候第一眼见到她流泪时,感到心痛无比。

他觉得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照顾这个女孩,她是他从小就最亲密的伙伴,他的妹妹,他一直立志要好好呵护的人,回想起初见时两人的对话,想不到一语成谶。他不愿意深究自己如此地尽心尽力是否包含着其他的原因,那个晚上发生的事情,他没有做错,也从未后悔,然而那负罪和内疚从何而来。

他心里有事,就连眼前的路上低洼处有一小片雨后的积水也没有留意,自己是本能地绕了过去,忽然才想起止怡是看不见的,等到想要开口提醒她时,她已经不小心前脚踏了进去。积水打湿了她的鞋子,也溅到她淡色的裙摆上,她反应了过来,小声地惊呼,纪廷忙牵着她离开积水处,看到她染上脏污的裙子,又是抱歉又是惋惜,止怡摇头说没事,“看不见有看不见的好,哪里都敢走。”她笑着说。

纪廷正在半蹲下来用纸巾给她擦拭了一下裙子上的泥污,听她这样说,抬起头来也对着她笑了笑,他知道她看不见他的笑容,可他总认为她可以感觉得到,她一向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身边有路人经过,看见他们这一蹲一站相视而笑的模样,不由得也打趣,“看这小两口…”

止怡脸上一红,“是周阿姨吧?”她现在基本上能从一般认识的人的声音辩认是谁,至于熟人,脚步声就足够了。

“止怡呀,纪廷这孩子不错吧,从你们小时候开始我就觉得你们般配。”周阿姨善意地看着眼前的年轻男女,她是打心眼里心疼止怡。

纪廷也认出了这就是住在附近的周阿姨,陈朗的妈妈,她也是学校工会的副主席,主管学校的女工工作。他从止怡身边站了起来,“周阿姨真会开玩笑,止怡,鞋子都脏了,我们回去吧。”

“周阿姨再见。”止怡乖巧地道别,然后跟纪廷离开。

“再见。”周阿姨亦含笑,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对着纪廷的背影说道:“对了,纪廷呀,我们家陈朗前几天休假回家,你们是高中同学吧,有时间到家里玩。”

纪廷继续往前走了两步,这才回过头来对周阿姨微笑,“好的,周阿姨,有时间我一定会去。”

陈朗,如果她不提起,这便是个遥远如前生的名字,纪廷不是个广于交际的人,从前的许多旧同学渐渐地疏于联系了,偶尔他也会从自称“情报王子”的刘季林那里听闻一些其他人的去向,跟他同届的人基本上已经本科毕业,少数几个跟他同样读医科的除外。他记得刘季林提起过陈朗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南方,在离他们不远的G市工作。刘季林从来都跟陈朗特别不对盘,所以当时提到他的时候还嘀咕道:“陈朗那家伙,想不到毕业后还混得人模狗样的…”见纪廷面无表情,便补充了一句,“唉,陈朗你不记得了?就是高中时画画和打球都挺不错,自认为是帅哥,骗了很多女孩子的那个呀…”纪廷没有说出来,其实他记得这个人,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是在一个黄昏时分,十八岁的他站在背光的角落,看着陈朗和那个人相拥的身影,心里涌起了一种从来未曾体会过的滋味,那夹杂着酸涩、懊恼、自弃、愤恨、失望,蔓延在心里却无法宣之于口的感觉,很久之后,他才知道,原来它叫做妒嫉。

把止怡送回去之后,他回到了自己家里,纪培文和徐淑云都在家,见到儿子回来,徐淑云问了句:“陪止怡出去了。”

“嗯。”纪廷点了点头,就往自己房间里走。

徐淑云与丈夫对视了一眼,这一两年来,他们是越来越不了解自己亲身的儿子了,说实在的,纪廷还是像小时候一贯那样,品学兼优,举止得宜,待人有礼,无论哪方面都没得挑的,外人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他们有这样一个优秀又懂事的儿子,可是只有做父母的最清楚,他微笑背后是看不到边的沉寂,他越是无可挑剔,尽善尽美,就越让人看不清他心理在想什么。如果说前两年的他只是在内敛的背后有点小小的叛逆的话,如今他认真地做着每一件正确的事,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走,竟像是有一种心如死灰的感觉。

纪培文夫妇都不知道这当中发生过什么,可是都隐隐觉得应该跟顾家姐妹俩有关,毕竟那天晚上,是纪廷亲眼见证了那场事故,后来,止安走了,止怡盲了,他也没再真正开怀过。

“纪廷,等一下,爸爸有话跟你说。”纪培文叫住了儿子,在纪廷回头的同时,他拍了拍身边沙发的位置。纪廷依言坐在他身边,顺手拿起茶几上的紫砂壶,用热水温了温壶,然后给父母和自己都续了杯茶。

“爸爸,有什么事?”他端起自己的杯子。

“也没有什么事,只是觉得很久没有跟你谈心了,最近学校那边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