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娘子对上颜舜华亮亮的眼睛,说道:“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一点也不好玩。”她们这些娘子军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从小被定国夫人收养,所以才不害怕吃苦头。眼前这个白白嫩嫩的小娘子长得那么好,谁舍得让她参加那些严苛的训练?

薛璇玑和林灵妙也觉得这不太好,玩玩投壶也就可以了,弓那么沉,她们怎么可能拉得动?薛璇玑对李娘子笑了笑,拉着颜舜华说:“晚晚,我们进去吧!”

颜舜华恋恋不舍地与李娘子道别,和薛璇玑两人一块进了灯园。

三人一路赏玩,不知不觉便把灯园走了一圈。她们刚走出另一道门,便听到灯谜台那边爆发出一阵惊呼,接着便有不少人议论起有人赢走了最漂亮的那盏琉璃灯。

那琉璃灯有十八面,每面具是由当世名家的画作,四周的琉璃在灯光照映下泛着柔和流丽的微光,引得所有人都挪不开眼。从这灯做成开始就不断有人出高价要买走,偏偏定国夫人一直没点头,出价再高都不卖。算上这一次,这琉璃灯作为花灯会的彩头已经有五年,从来没有人能把它拿下!

薛璇玑目露异彩,惊讶地说:“竟有人能拿到它!”她在心里把京城的世家子弟都数了一遍,没想出哪个人有那份才学和见识把琉璃灯赢走。

林灵妙也微微动容,小声和颜舜华说:“真了不起啊,我看过往年的谜面,都难得很呢。越是好看的花灯谜面越难,想到拿到琉璃灯的话还要过前面的许多关!”

颜舜华也挺佩服,不过她忍不住补了一句:“怎么都是他们去猜,若是我们能猜,说不定也能拿到呢!”

薛璇玑本想反驳颜舜华一句,可想到自己和林灵妙都悄悄去了解前几年那些灯谜,又怔了怔,觉得颜舜华说得也有道理。习文和练武虽然难,但女儿家应当也是可以做的,定国夫人就是这样的巾帼英雌!

想是这样想,薛璇玑还是觉得颜舜华太过自大了,抬手捏了捏颜舜华挺翘的鼻子:“天底下聪明人多得是,要拿到它可没那么容易。”

颜舜华笑眯眯。

马上就要离开灯园,薛璇玑让颜舜华和林灵妙都戴上帷幕,三个人齐齐走了出去。

沈云初没拿到琉璃灯,总觉得手中的灯不太好。但女孩们已经陆陆续续出了灯园,要是继续犹豫可能会和颜舜华错过,沈云初只好拿着那盏不尽如人意的花灯紧张搜寻颜舜华的身影。

以前父母都说他要娶表妹,所以他从小就守在表妹身边。他这个表妹是最机灵的,也是最爱闹的,要是嫁到别家指不定会因为跳脱的脾性被人看轻。一直以来,他都觉得照顾表妹和娶表妹都是责任,可在这大半年来他发现表妹不一样了。

她好像一下子变得光彩夺目,叫人移不开眼。

沈云初握着花灯长长的柄,考虑着等一下怎么把它送给颜舜华。光是这么想着,他的耳根已经微微发红。

正想着,沈云初已经看见了颜舜华三人的身影。他蓦然加快脚步,想要快些走到颜舜华面前。可在沈云初走到颜舜华对面时,一盏琉璃灯横在他们面前。

沈云初错愕。

那人一袭白袍,系着雪白的披风,看着像是冰雪里走出来的人。往上一看,对方脸上戴着街市里卖的面具,夸张的画像掩住了他的五官,只能看到乌黑如墨的发丝和稍稍露出一点的下巴。

是那个拿下琉璃灯的人!

沈云初心突突直跳,直直地盯着那人看。

那人却没注意到沈云初的目光,恍若不经意般往前走了几步。

“晚晚。”对方的嗓音十分好听,语气也柔和而亲近,“这盏灯送给你。”

沈云初隔得有些远,却还是听见了对方那句“晚晚”。电光火石之间,他认出了对方的声音!那是那个曾经到鹿鸣书院求学的人!

沈云初定定地看着颜舜华。

颜舜华不喜素色,衣物大多是鲜艳的。小孩子穿衣服没那么多避忌,什么颜色都能穿。眼下还在年节之中,颜舜华自然还是披着红色披风,上面有着繁复的暗纹,远看不觉得如何,近看才能看出它绣的有多细致。

与颜舜华不同的是,站在她面前那人穿着简简单单的素袍、披着简简单单的披风,长发也被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青玉簪固定着。这样素净的衣着,却没掩住他骨子里透出来的矜贵与温雅。

来的自然是东华郡王。

两人相对而立,地上是无边的白雪,树上是如火的红梅,一切都显得那么地恰到好处。

隔着面具,东华郡王安静地注视着颜舜华,专注而温柔的目光仿佛穿过了两辈子的时光。

颜舜华一愣,也认出了戴着面具的人是谁。对上东华郡王的双眼,颜舜华心中一暖。她不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人,若是不知道便算了,既然知道对方的心意,而自己又对对方有同样的好感,那她绝对不会在意前世今生的种种阻碍。

颜舜华弯起眼睛一笑:“好。”她大方地接过对方递来的灯,“我很喜欢。”

东华郡王心怦然一跳。

接着眉眼之间都盈满了笑。

他就知道他的晚晚永远和别人不同。

在距离他们十步之遥的地方,沈云初沉默地站在那,手中紧紧攥着灯柄,感觉那早已被抓得温热的木质灯柄几乎陷入了自己掌心。

刺骨地疼。

第59章

灯会上人潮熙攘, 这一隅的变化并没有多少人注意。东华郡王赠了灯,便目送颜舜华一行人上了马车, 消失在明亮如昼的灯火之中。

马车中, 三个女孩解下了帷幕。薛琳琅看着颜舜华手中的琉璃灯,又看了看颜舜华脸上微微的笑意, 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她眨巴一下眼睛, 问了出口:“刚才那小郎君你认得吗?”

听薛琳琅说“小郎君”, 颜舜华才想到东华郡王如今也才十余岁,年纪算不上大。她一直把东华郡王当成当初那位病弱郡王来看, 如今仔细一想,倒觉得东华郡王和从前大不相同,处处都透着不一样。颜舜华大大方方地一笑:“认得的, 我们一起在鹿鸣书院念过书。”

林灵妙看着颜舜华含着笑意的眼睛,不由想到刚才那白衣男子的模样。对方看起来比她们稍稍年长一些,气度也颇为不凡, 也不知是哪家的郎君。若是颜舜华早早成了亲,她们还能像如今这样亲近吗?

林灵妙正想着, 颜舜华却把手炉往林灵妙手里一塞, 说道:“你的手冻得有点红了,拿着这个。里面烧的是玉润调的香, 可好闻了, 一点都不熏人。”说完她又摸了摸林灵妙柔荑般的手,感叹着说,“你这手生来就是用来弹琴的!”

薛琳琅在一旁抿唇笑:“晚晚你这么体贴, 若是男儿身肯定能把姑娘们都迷倒。”她看着颜舜华明丽的眉眼,“我本来还担心你再长几岁会让提亲的人踏破门槛,结果你竟已有了心上人,有些人恐怕要伤心了。”

颜舜华才不管薛琳琅的取笑。

颜舜华家离得最近,薛家马车先把颜舜华送回家,接着才送林灵妙回去。到了林灵妙外祖家,林灵妙在婢女搀扶下下了马车,一旁的薛靖安蓦然将她护送到大门口。见林灵妙转头与自己道别,薛靖安突然抬起手,拿起手里的灯笼递给林灵妙。

林灵妙一愣。

她看向那个灯笼。是最普通的那种,没有太多的花样,纸做的的灯面上画着简单的兰花,远远不如颜舜华收到的那盏琉璃灯。

兰花!林灵妙眉头跳了跳。她仰头看向薛靖安。

薛靖安说:“我学武的,不太擅长解谜,只能解开最简单的。”他顿了顿,“但是最简单的,也可以挑一个。你的琴上有兰花,手帕上也有,我想你应该喜欢的。”

林灵妙呆立原地。

薛靖安说:“给你。”

林灵妙手里被塞了盏灯,心中思绪翻腾。她本就是敏感多思的人,一瞬之间心里就有了千万种想法。薛靖安是看不上她的,林灵妙一直都知道,所以也很少自讨没趣,只与薛琳琅和颜舜华相交。薛靖安送灯给她?

薛靖安深深地看了林灵妙一眼,对林灵妙说:“出来看灯却没有收到灯是非常丢脸的,所以我送你。”

林灵妙:“…”

她瞪了薛靖安一眼。

薛靖安哈哈一笑。

林灵妙见薛靖安笑容朗然,心情也莫名转好。她也微微地笑了起来,落落大方地拿好手里的灯,看了看上面秀致的兰花,又看了看剑眉星目、器宇不凡的薛靖安,轻声说道:“谢谢薛家哥哥。”

林灵妙一声“薛家哥哥”,叫薛靖安着着实实地愣了神,他怔怔地看着林灵妙转身走入府内的背影,久久无法挪动自己的双腿。直至薛琳琅派婢女过来唤他,他才猛地回神,暗骂自己几句,大步流星地回到马车旁,跨上自己骑来的高大马匹,踏着夜风归去。

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这一夜的夜色好像特别好,吹来的风仿佛也带着几分馨香和温暖,像是冬日将远、春意将至。薛靖安回味着林灵妙刚才那一笑,再回味林灵妙那一句“薛家哥哥”,竟觉得浑身上下都透着说不出的舒心惬意。

林灵妙母亲的旧事他知道,起初他也确实不喜欢林灵妙,只是看到这年纪小小的姑娘处处受人摆布、处处遭人欺负,却又那么地恬静安然,明明什么都能让她难过,偏偏她又挺直背脊承受。有的时候对一个人的在意,往往是从一次不经意的注视开始的,所谓的动心,大概就是从最初的不经意到后来的着意关心。

薛靖安微一扬鞭,比马车快一些抵达薛府。薛琳琅下了车,见薛靖安已把马儿交给小厮,脚步轻快地朝自己走来,面上不见半点心虚,便笑着说:“哥哥你瞒得好紧,连我都不曾察觉你的心思。”

薛靖安抬手刮了刮妹妹翘挺的鼻子:“我也不见得知晓我自己的心思。我也就是看有人给那颜家妹妹送灯,才想到你们已经到了说亲的年纪。”他不把话题往自己身上引,反倒调侃起薛琳琅来,“我这聪慧可人的妹妹,将来也不知会说一门什么样的亲事。”

薛琳琅一跺脚,提着裙摆跑了进府,不理薛靖安了。

见薛琳琅露出少有的小女儿娇态,薛靖安哈哈一笑,转道去见薛侯爷。薛靖安和薛琳琅的安全是重中之重,薛侯爷自然派人跟着,薛靖安前脚把灯送出去,薛侯爷就晓得了。

薛靖安主动找过来,薛侯爷哪还不明白儿子的心思?他摆摆手,对薛靖安说:“你的事,我不管。你若真看上了,你阿娘自会找媒人上门去说亲。”

薛靖安倒有些意外。他知道薛侯爷厌恶林灵妙的母亲,还以为薛侯爷会不喜林灵妙。

薛侯爷只看一眼,便明白薛靖安的想法。他笑了起来:“我还不至于迁怒到一个小女孩儿身上。更何况我的两个孩子我还不了解吗?你们看着平和可亲,实际上心高气傲得很,你们能认可的朋友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他顿了顿,“你若是看上颜家姑娘,我可能还会反对反对。”

薛靖安不解:“这是为何?”他觉得薛侯爷应该更看好颜舜华才是。

薛侯爷背着手在窗边站了一会儿,看着布满星斗的天穹许久,才说:“这颜家姑娘,一般人娶不得。”颜舜华虽然姓颜,却是还沈家长大的,又是今上意中人之女,谁娶了都不能让人放心。若是太子没被废,那她必然是命定的太子正妃。可惜啊…

薛靖安听薛侯爷这样一说,当即不再多问。他最不耐烦的就是朝中文武那些弯弯绕绕。他还小,心里没装着那么多的家国天下,他只想回到房间、躺到床上,好好感受心底那一块突然生出的柔软。

薛侯爷站在窗边,一直看着幽幽的夜色,最后缓缓叹了口气,披上外套回了房。妻子已经睡下,睡颜安恬,少年情窦初开的情思他也有过,走到如今这一步,便是因为最初的那一份情动。薛侯爷脱下外套,轻手轻脚地上了床,将妻子揽入怀中。

他所想要的,也不过是一家人和和乐乐地过日子罢了。

*

薛家风平浪静,颜家却布满暗涌。

沈云初强打起精神送颜舜华回到家,每每看见颜舜华手中那琉璃灯,心里便像有万千琉璃乍然碎裂,碎片片片扎在他的心窝。他看着颜舜华脸上那坦然大方的笑意,只能把那种不明不白的痛楚压下去,叮嘱颜舜华好好休息。

颜舜华没察觉沈云初的异常,带着珠圆、玉润回了房。在颜舜华的记忆之中沈云初一直是这样的,不管她做什么事沈云初都不会多问,只会含笑支持她。她回到房里把灯挂好,有些乏了,按着沈云初的叮嘱提前洗漱歇息了。

沈云初也回了房,默不作声地关上了房门,把灯挑亮一些,在灯下练起字来。在通州他是人中龙凤,人人都知道他是谁,人人都对他很恭敬,而颜舜华只是个爱胡闹的小姑娘,不怎么起眼,不怎么爱与别家姑娘往来。他原以为被他们这样娇宠着的姑娘,将来也只能嫁回他们家,没想到早已引来有心人觊觎…

沈云初沉下心提笔写字。

在把同一幅字反复写了百余次之后,沈云初才放下笔,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他这样是没有道理的,所谓的婚约不过是长辈在提,晚晚不知道,颜正卿也没应承,他与晚晚之间也不过是兄妹间的相亲相近。

这难以忍耐的锥心之痛,本来就是没有道理的。

沈云初重重地捏着手中的笔,手背青筋微显。就算有道理,这世上本也没有多少讲道理的地方。

过了许久,沈云初微微松开手,放下笔,熄了灯,在无垠的黑暗之中睡下了。

另一边,颜正卿自颜舜华出门后就一直担心,等人回来了,却听下人说颜舜华早早睡下了,沈云初则关起门在练字,不由皱起眉头。沈家人的想法他很清楚,也不反感沈云初这个“准女婿”,可出去看灯之后竟这么古怪,顿时让颜正卿上了心,找来随行的珠圆、玉润,询问她们灯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珠圆、玉润从小跟在颜舜华身边,听颜正卿问起来,对望一眼,不知该不该说。她们本也以为沈家郎君会是她们姑娘的夫君,可刚才她们姑娘当着沈家郎君的面收下了另一个男子的灯!

珠圆有些迟疑,玉润则是理了理思绪,娓娓将方才的事说了出来。她们姑娘还小,有些事还是得由长辈来做主,可不能让她们姑娘轻易被人骗了去!

第60章

第六十章

颜正卿听了玉润的话,眉头微微拧起, 抬手挑了挑灯芯, 让屋里的灯光变亮一些。他这女儿年纪小, 心气却高得很,想法也比同龄人要早熟些。

寻常女孩儿在这时候情窍没开,长辈要是有意接亲就让两家小孩凑一块玩玩,往后谈婚论嫁稍稍引导,便能让他们恩恩爱爱地成亲。颜舜华不一样, 她是有自己主意的, 她那脾气比牛还倔,一旦做了决定便是天王老子也拉不回来。

颜正卿仔细盘问了一番, 大致摸着了底, 打发珠圆和玉润回去伺候,自己盘算着趁着年假去寻那大胆的少年探探。若是那人才学、出身都不差,颜舜华自己又喜欢,把女儿许他也不无不可。

转念想到沈云初,颜正卿又叹了口气。本来表哥表妹,堪称良配, 但他亏欠颜舜华良多, 婚姻之事若是颜舜华自己没那个心思, 他也不愿逼迫颜舜华——本来他与颜舜华母亲就是相知相恋才成亲的!

只是对方到底如何,还得亲自去看看才晓得。

颜正卿辗转反侧,一宿没睡好。第二天他寻了个由头出门,去那慈孝寺寻那个“登徒子”。

谁都不知道这一天发生过什么。

颜正卿从慈孝寺回到家中, 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很久。颜舜华大半天不见颜正卿,又听下人说颜正卿连午饭都没吃,顿时担心不已,蹬蹬蹬地跑到颜正卿书房外敲门。

颜正卿这才如梦初醒,把书房门打开。

颜舜华仰头看着颜正卿:“阿爹你怎么不吃饭?”

颜正卿抬手摸了摸颜舜华的脑袋。他摇着头说:“没什么。晚晚,没什么。”颜正卿蹲下-身,伸手把颜舜华抱进怀里,“不管你要做什么,阿爹都会站在你这边。”

他再也不会让他的晚晚陷入那样的绝境,一个人骑马奔赴必死的边境。

年关过后,颜正卿没有走,倒是窦家那少年郎来和颜舜华道别,说他这几年采不了枫糖了,让颜舜华没事的时候去弄一点儿,回头他回京了也能尝尝鲜。

颜舜华一听就明白了,窦侯爷又要到南边去。有了窦侯爷,自然不需要颜正卿。

窦侯爷一走,颜正卿就到户部走马上任。

颜舜华依然时不时入宫陪伴顾衍。开春顾衍身体转好,颜舜华便拉着他悄悄出宫去玩。顾衍循规蹈矩一辈子,也不知怎地竟生出了几分童心,由颜舜华领着出宫玩了一趟。他从小体弱多病,后来没来得及开府便被推上帝位成了傀儡,一生都生活在禁宫高墙之中,比之被选入宫侍奉他的妃嫔们都不如。

顾衍跟在颜舜华身后走过热闹的街,感觉和站在城墙和马车上看很不一样。周围人声鼎沸,到处都是叫卖声、交谈声、吵嚷声。颜舜华如数家珍地给顾衍说起每条街道有什么好东西,一边还买了些吃食解馋。

见顾衍转头看着自己吃东西,颜舜华笑眯眯地说:“您不能吃外面的东西,吃坏肚子就不好了。”

顾衍把颜舜华抱了起来,挤过拥挤的人潮,走到了一处拱桥之上。

河道里停着一些画舫,有歌女咿咿呀呀地唱着歌,琴声和歌声相呼应和,伴着午后的微风吹来,很有几分温柔味道。

旁边的茶馆也很热闹,有人在里头说书,讲的是狐仙的故事,狐仙法力无边,却爱上了凡人。她甘愿舍弃自己的法力,成为凡人的妻子,结果成亲几年之后他迷上了狐媚的青楼女子,弃了结发狐仙。狐仙伤心欲绝,走入了画纸之中,从此不再出现。这简简单单的故事,说书人偏是舌灿莲花,说得叫人欲罢不能。

故事讲完了,他便拿出一幅画来,画上美人画得栩栩如生,美不胜言。众人刚才故事听得尽兴,见了这画便觉得画上人是画中仙,纷纷出价要买回去,一时间把价钱抬到了几十两,最后由个长相富态的富家公子高价买走了。

众人再一看,卖画的人也拿着银子跑了,哪还有什么说书人,哪还有什么画中仙。

颜舜华啧啧赞叹:“那人可真聪明啊!要是有他在,很多事可以事半功倍呢!”一幅画若不是有名的人画的,顶了天也只能卖几十文,偏偏这人卖了几十两,多厉害的人才啊!

顾衍也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聪明人。他笑道:“确实很聪明,回头我把他找出来,让他给你打下手,你想做什么都让他帮你做。”

颜舜华两眼发亮:“真的?”

顾衍刮刮她挺挺的小鼻子:“我骗你做什么?”

第61章

第六十一章

顾衍没说谎。第二天颜舜华见到了昨天那个说书人。说书人叫唐书文,年方而立, 身姿矫健, 目光如电, 端的是器宇轩昂。颜舜华向来喜奇人异事,却不曾见过这人,不由好奇地请对方到亭子里喝茶。

茶是时兴的炒茶,工序其实并不复杂,喝过慈孝寺茶的人回去一咂摸, 便能咂摸出相似的法子来。再不济的, 跑去慈孝寺偷学了手艺再做,也能做出上好的茶叶。慈孝寺本不是卖茶营生的, 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颜舜华这儿的却是实打实的真家伙, 一入春东华郡王便叫人送了一批过来,说是新摘的春茶。

从前东华郡王也是这般体贴入微,有什么好东西都先叫人送到颜舜华那边。颜舜华那时以为他对谁都这样,并不觉得有什么,如今品着东华郡王送来的新茶,心里却有种甜丝丝的感觉。她唇边噙着笑, 对对面容貌俊美的客人也和气得很:“唐突先生了。”

“不唐突, 不唐突。”唐书文斯斯文文地啜了口茶, 打量着园中景致。这院子并不如寻常高门大院精致,花木错落交叠,生长得颇为随意,却透着股天然的灵气。他的目光转到眼前的颜舜华脸上, 只扫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笑呵呵地说,“姑娘这园子修得可真好。”

两人闲谈片刻,都摸不着底,颜舜华索性说起窦侯爷此去南疆事儿来。失了青州和越州,窦侯爷成了众矢之的,顾衍此次重新起用窦侯爷可是顶着极大压力的,户部那边左支右绌,掏不出那么大一笔银钱来。

唐书文却说:“弄钱有什么难的,给我十文钱的货我能卖一千文;给我一千文的货我能卖一千贯。这事儿就像滚雪球,滚到哪儿就把哪儿的银钱都吞进来,最后雪球就能越滚越大。”他看了颜舜华一眼,“过年那会儿你们就做的不错,只是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颜舜华两眼一亮,兴致勃勃地与唐书文细谈。两人聊了大半天,直至颜正卿轮班回来了才想起要吃饭,不由一起用了饭。

隔天顾衍知晓颜舜华与唐书文一见如故,索性直接把唐书文塞进户部当侍郎。

颜舜华把事情都交给别人去做,自己竟清闲了。她见天气正好,领着珠圆、玉润坐着马车出城,去慈孝寺寻东华郡王玩。东华郡王正在看书,颜舜华不让小沙弥通报,蹑手蹑脚地绕到花树背后,悄悄摸摸地从后边走进,脚步轻得连落花都踩不碎。她笑弯了眉眼,突然伸出手蒙住东华郡王的眼睛:“猜猜我是谁!”

东华郡王被那软软的手掌捂住了眼,脸上泛起了一丝笑意。他便是认不出她的手,也能认出她的声音不是吗?东华郡王故意道:“嗯?是释静吗?”

颜舜华把手捂得更紧:“猜错了,再猜!”

东华郡王笑道:“那肯定是圆空大师了。”

颜舜华哪还不明白东华郡王是故意逗她。她松了手,绕到东华郡王面前朝他转了个圈,亮出自己一身男童装扮。小女孩儿还没到长胸脯的年纪,前面还平平的,头上梳两个小包包,把头发都裹起来,看起来就是个唇红齿白的小男孩。颜舜华两眼发亮:“是我!听说今日有南山诗会,也有什么文人论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东华郡王说:“好。”

东华郡王进屋换了身衣裳,是普通的文人装扮。他还是个半大少年,穿上士子的衣着后多了几分人味儿,不再是平时那矜贵而又出尘的模样。

颜舜华左看右看,觉得发冠太张扬了,把东华郡王拉到镜子面前自己给他梳头,末了又找了顶文生爱戴的帽子出来,戴到东华郡王头上,乌黑漂亮的头发都被裹起来了,旁人只能窥见一点点美人尖。颜舜华夸道:“公子长得好看!”

东华郡王耳根微微发红。

颜舜华知道东华郡王脸皮薄,不再乱夸,拉着东华郡王出了门。南山离慈孝寺不远,他们不用车马就能走到,于是颜舜华和东华郡王穿过盛开的桃林漫步徐行,不慢不紧地前往士子们开诗会的地方。

诗会和论道颜舜华其实都不擅长,但东华郡王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若不是身体拖累,东华郡王不管文韬武略都是一等一的好。既然东华郡王身体已经好了,做事便不用束手束脚了,先把名声打出去!

第62章

接下来的日子里晚晚和东华郡王一起刷人气, 攒资历, 顾衍也支持他们。

沈云初黯然神伤, 回了通州。

然而虽然晚晚的重生改变了许多人的心态,历史却还是没扭转过来。

外敌铁蹄依然南下。

期间李卓然为了扭转局势受了重伤, 忘记了晚晚的存在, 雅若陪伴在他身边,帮他成就草原霸业。

敌军破城, 顾衍病故, 晚晚和东华郡王留守,临危受命登基为皇。

傅昆与顾成晁南逃, 在逃亡文官的拥戴下成了南皇帝。

沈云初得知祖辈“共享天下”的约定,生出野心,割据北边各州, 程咏絮为追随沈云初与程父决裂。

天下分崩离析。

晚晚与东华郡王重振京城,拉拢人心,各方也需要休养生息,局面渐渐稳定。

多年之后, 东华郡王收复南朝廷,顾成晁发疯,傅昆外逃。

此时李卓然成为草原霸主,挥师南下。北边诸州无法抵挡, 晚晚带人支援通州,沈云初却还是战死阵前。

少年相交,沙场相见, 李卓然听闻来援的是晚晚,隐隐觉得在哪里听过,却想不起来。晚晚也不再顾念旧情,率人与李卓然周旋,双方难分高下。李卓然偶然看见被铁蹄践踏的葡萄园,想起当年自己远走草原的初衷,痛苦不堪,未再与晚晚相见,连夜带兵离开。

朝廷有人对晚晚的出身有意见,认为她与叛党沈家有亲缘关系,朝中众人站出来为晚晚说话。

众人才惊觉晚晚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帝后相得。

遗憾当然是有的。

好事儿也有。

璇玑和灵妙都找到了好的归宿。

三个人一生都像少时那样要好。

重生没能改变所有憾事,但也迎来了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