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岚不自觉朝李儋元靠近一些, 闻着他身上的药香渐渐平静下来,然后才想起礼数,对李徽深深一揖道:“谢王爷谬赞。”

而这时,被他们话里话外批了个遍的徐朗, 正哭丧着脸, 耷拉着脑袋,连帕子都忘了掏出, 用衣袖不停擦汗。

他这趟是代替太子来听学,可听豫王方才的意思, 莫不是要赶他走, 这件差事办砸了, 回去必定会被太子给狠狠责骂一顿,那滋味…可真不好受。

但豫王显然没空搭理他,他的目光始终凝在安岚身上,李儋元皱起眉,不着痕迹地把安岚拉到身后,道:“这位是我的表弟沈晋。怎么,皇叔认识他吗?”

不认识,就别老盯着看了。

旁边有人觉得新鲜,第一次见人介绍亲戚是藏在身后介绍的,豫王摸了摸鼻子,他当然听出这句话中淡淡的抗拒,笑着转身道:“筵讲就要开始了,大家先进校舍吧。”

看够了热闹的众人这才散开,纷纷说笑着往里走,徐朗正偷偷摸摸跟在队伍后,突然看见豫王脚步一顿,目光斜斜扫到他身上道:“怎么我说的还不够清楚吗?我唤的,是国子监的学生,徐主簿还是莫要浪费时间,早些回去吧。”

徐朗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运砸得眼前一黑,可豫王是今上最器重的弟弟,又是今日主讲,他既然发了话,自己哪还有留下来的机会,只有以袖掩额,灰溜溜地回詹事府回告。

直到坐进校舍,安岚还没想通方才那一眼的意思,然后才突然醒悟,李徽竟然只用一个含义莫测眼神,就令她反复怀疑,差点乱了阵脚。

这一场,因为是由豫王爷亲自讲学,对学子的要求格外严苛,除了几位皇子,三品以上的官员子弟才有资格来听。除了太子,皇子一共来了四位,均在第一排设置软座,旁边安排了书童磨墨、焚香,照顾的极为妥帖。

安岚原本跟着一排学生往后走,可李儋元却以不惯与生人同坐为由,打发走了身边的书童,然后招呼安岚坐在自己身边。

能有这种机会靠近讲师,自然也能听得更仔细,安岚欢天喜地地抱着书箱走过去,谁知刚坐下铺开一本书,豫王就负手走进来,眼神往下扫了圈,突然道:“三殿下,这些沈晋沈公子,原本是不在听学名册之内的吧。”

安岚不知他是何意,心里咯噔一声,却听李儋元不紧不慢地道:“没错,是我破格让他来听的。怎么,皇叔刚才说过,不能傲慢地凭外在判定谁有资格听学,现在却要为区区名册就赶走我这表弟吗?”

李徽微微一笑道:“三殿下误会了,我只是觉得,既然不在名册之内,却和众人一样坐下听学,怕那些经过重重审核的学生会不服。我想了折中的法子,让他站在我身边做些捧书、磨墨之类的协助,只是不知道这位沈公子会不会觉得委屈。”

安岚还在怔忪间,周围已经投来无数羡慕目光,能在讲师身边协助,自然也能听得更仔细,甚至能有机会与豫王拉近关系,私下找他释疑。

李儋元眸间染上抹阴沉,几乎是下意识想替她拒绝,可想到安岚曾经的那些期盼,在桌下捏紧自己的衣摆,终是将未出口的话忍了下来。

安岚只犹豫了一瞬,便立即点头应承了下来。反正她此行一是为了学习更多知识,其二便是想将豫王看得更透彻些。与其躲避猜测,不如大方站在他身边,探一探他究竟是何目的。

见她姿态坦然地走到自己身旁,恭敬地垂着双臂等待吩咐,豫王笑了笑,往砚台上遗址道:“先替我把墨磨好吧。”

安岚因这句话略有些恍惚,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见除了乌润的墨砚,还摆着个素雅的酒瓶,座下的学生们只当豫王性情不羁,因爱酒才将酒瓶摆上讲台,可安岚却自然地将酒液倒进砚台,然后执起墨条专注地磨了起来。

豫王瞥见她一气呵成的动作,内心突然涌起股奇怪的感觉,拿了本书从座上起身往外走,在经过安岚身边时,极快地贴在她耳边说了句:“你怎么知道我爱用酒来磨墨?”

安岚动作一滞,任她如何压抑,双唇还是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那时他们成亲不过一年,又恰逢盛春时节,处处莺啼鸟鸣、绿柳飞花,天地间的一切仿佛都是可爱的。她还记得,在王府的一颗槐树之下,豫王的脸沐在叶隙透进的细碎金光里,笔下字迹挺拔疏朗,行出一封贺右相添丁之息的祝词,写到祈愿的句子时,突然抬起头冲她笑道:“我好像从未问过你,究竟有没有什么愿望。”

安岚指尖稳稳压着墨条,搅出混润的墨色漩涡,额上已经被晒出了层细汗,闻言歪头想了想,笑得榴齿露了一半,道:“我的愿望,便是能替你磨一世的墨。”

阳光下,她看见他的目光变得无比温柔,轻拉过她的手放在自己脸颊边摩挲着道:“那我可舍不得。”

可她还是喜欢为他磨墨,也爱看他作诗写字的模样,许多年,她就这么站在他身边,记下他每一个小癖好,他磨墨时爱以酒带水,因为磨出来的墨液不易凝结,也能让字迹里添上独特的酒香。他赠人书信时,总爱故意藏起笔划,稍稍变化,就成了另外一个字,若能被有心人发现,便是个惊喜。

现在想起,那个一心只想为夫君磨墨、安稳度过一生的自己,真的已过隔世,再也不可能寻回了。

自从母亲离开后,安岚已经许久没有为前世而沉溺了,可这一刻,她突然被一种巨大的宿命感击中,恍然间觉得荒谬又酸楚:人为什么能反复走过两世,而这两世又为何会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她就这么站在桌案旁,咬着唇双手发抖,豫王正转过身,眼看就要被发现异样,李儋元面前的砚台却“啪”地落在地上摔碎,所有人被这声响吸引,安岚也仿佛被惊醒,连忙深吸口气,收拾方才莫名泛滥的情绪。

旁边的书童立即弯腰去替他收拾,李儋元歪靠在座位上,冲豫王一脸无辜道:“皇叔刚布置下抄书,这墨就摔了,能否将您桌上墨砚先借我一用,也省的误了课业。”

李徽眯起眼,转身道:“我倒是不介意,不过得问问他是否愿意再磨一次。”

安岚捧着墨砚搁到李儋元面前,朝他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然后转头轻松笑着道:“无妨,就帮我先帮三殿下磨吧。”

豫王脸上看不清喜怒,只是拂袖走回桌案边坐下,见学生们都开始认真抄写,冲安岚压低声音道:“刚才的问题,你还没回答我。”

安岚这时已经完全镇定下来,又往砚台里倒了些酒道:“我只是听说以酒代水来磨墨效果更佳,正好看见桌上放着酒瓶,便想着试试看。怎么,王爷不喜欢吗?”

豫王抬头又盯着她,依旧是那副玩味又探究的表情,安岚却不再慌乱,只低着头专心磨墨,仿佛是个专心致志的小沙弥,眼观鼻,鼻观心地磨墨念经,俗事勿扰。

直到巳时三刻,豫王的授课才终于结束。学子们用完了午膳,便兴致勃勃地来到靶场,准备下午的骑射课。

安岚始终跟在李儋元身边,发觉他今日格外沉默,只当他是坐得久了太累,便凑过去问道:“我给你调的香球带在身上吗,你闻一闻可以解乏的。”

李儋元淡淡瞥了她一眼,语气有些冷硬道:“怎么你也觉得我这么羸弱不堪吗?”

安岚不懂他这火气从何而来,但也习惯了他阴晴不定的性情,撇了撇嘴还是寸步不离地跟着。两人正好路过靶场,旁边的某位士子因为一箭正中靶心而大声欢呼起来,安岚发现李儋元的脚步明显加快,突然想明白过来:他的身体,肯定是没法参加下午的骑射课了。

无论他如何隐忍强大,总有那么一刻,他没法摆脱那股藏在心底的自卑。

安岚想得心中一酸,眼看李儋元朝人群外越走越快,跺了跺脚正准备追上去,突然听见身后的士子开始起哄让豫王也来射一箭,豫王带笑的声音响起:“让我做学问还行,这玩意可是一窍不通。”

安岚全身僵硬起来。前世,在勤王军攻打叶城最关键的那一战,豫王亲自上阵,一箭射穿敌军将领的铠甲,勤王军因此士气大增,一举攻下城池,从此也扫尽豫王能文不能武的书生形象,令兵士们尊敬不已。

曾以为是琴瑟和鸣,默契无双的夫妻,可现在回想起,他们究竟有没有真正熟识过。她不知豫王为何会离开京城,又为何要带兵进京勤王,更不知他与李儋元究竟有过什么协定,只是傻傻地跟着他从京城到蜀中,再从蜀中回到京城,两眼仿若无视,两耳几乎不闻,仅凭着对李徽的依赖与信任,一直走到了成为皇后前的那一天…

第34章 心悸

安岚被纷乱的情绪一耽搁, 再抬头时李儋元已经穿过人群, 皂色袍角扫过牌楼旁的墨色石柱,一只孤雁离了群,谁也不知它会寻向哪块天际。

她突然觉得慌张起来, 还未穿熟练的灰靴踩着尘土狂奔, 眼神只顾着寻找那个越来越远的背影,根本未听见身后传来的某个喊声。

国子监的青石砖墙外,绕了圈形似满月的人工湖泊,垂柳扫着堤岸,潋滟波光映出姿容昳丽的男子,白衣墨发, 踏花而行, 任谁看来都是如诗画般美好的场景。

可追得气喘不已的安岚却没这副好心情,扁着嘴在心里嘀咕着:看来这人身体倒是真养好不少, 居然能走的这么快!这么想着,心情便明媚一分, 干脆以逸待劳,大喊道:“三殿下, 我脚扭了!”

果然前面那个疾步而行的身影停下来, 修长的手指捏起来,终于还是忍不住转身, 果然看见安岚在湖堤上背着手, 笑得像只得逞的小狐狸。

一身男装也没能掩盖她脸上的倾城颜色, 春丶风吹皱的两个梨涡, 令李儋元眯了眯眼,转身望向湖面嗤笑道:“真以为我会信你这种把戏。”

安岚蹦跳着走到他身边道:“那是,三殿下英明决断,必然是不会在乎这种小伎俩的。”

她语气夸张,却故意不提他最后明明还是停下了。李儋元瞪了她一眼,又要再往前走,安岚却突然挡在她面前,一扯他的袖子指着铜镜般的湖面问:“三殿下,你打过水漂吗?”

见李儋元微微皱起眉,安岚便猜到他幼年时生活在宫中,后来又生了病,自然不会玩这种民间孩子的玩意儿,于是捡起一颗石子道:“我教教你吧,很简单的。”

小小的黑点划出漂亮的弧线,在湖水上打出两个漩涡,直至消失不见,李儋元不太懂这种游戏有什么趣味,但见她笑得一脸兴奋,心中隐隐一动,也捡起一颗石子试着往湖面上打,谁知刚挨上去,就直直没入水底。

见身边那人露出得意洋洋的表情,他觉得有些懊恼,不过他天性聪颖,最善于学习,接下来并不急着乱扔,而是仔细观察着安岚抛石子的手势和力度,再试了几次,便能扔得又远又好。

抛石子虽然用不了太多力气,但站得久了,他还是觉得有些晕眩,努力压下紊乱的气息,手腕轻轻一转,竟打出一个足足五个漩的水漂。听见安岚在旁边大声的赞叹声,他用手抵着唇小声咳嗽,内心的愉悦却怎么也掩不住,他以前从未发现,看一粒小小的石子击水逐浪地飞远,竟能有如此的成就感。

安岚转身看见他的脸色,也明白他刚才实在耗费太多力气,便拉着他坐在石凳上休息,然后盯着他白若透纸的脸蛋道:“三殿下,其实并不是每个男人都需要去挽弓拔剑,才能证明自己的强大。我始终觉得,强者在心而不在身,在于过人的智慧与坚韧,哪怕只是打一颗小小的石子,也能在最短时间内,超越许多人。所以三殿下在我心中,一直是能顶天立地的强者。”

李儋元这时才明白她非要引他学打水漂的目的,眼眸里闪过湿亮的光,手指在袖中捏起又放开,过了许久才用惯常戏谑的语气道:“跟在我身边这些年,别的没学好,倒学会哄人了。”

安岚却没有与他调笑,只是在他面前蹲下,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阿元哥哥,我不会用那些招数哄骗你,你也绝不会哄骗我,是不是?”

李儋元盯着她微仰起的脸蛋,仿佛回到他们初见的那一年,她还是那个对世界毫无怀疑与防备的纯真少女,所有的伪装都被轻易击碎,心脏被毫不留情地搅来搅去,突然变得拙于言辞,只注视着她如同小鹿般期盼的眸子,轻轻点了下头。

然后,他看见那双清透的黑瞳里漾起花瓣,眼角弯弯翘起,如同高悬天边的月牙,柔美动人,却又遥不可攀。他被那皎皎的月华所惑,深吸口气,突然用命令的语气道:“把眼睛闭上。”

安岚几乎是下意识地立即阖上眼,然后才奇怪地问:“为什么要闭眼?”

李儋元一直努力隐忍,指尖都在发抖,这时突然被她给气乐了,倾身过去道:“怎么还是那么蠢,让你闭眼就闭眼,也不怕被人偷亲。”

安岚吓得猛睁开眼,然后皱起鼻头质问:“你干嘛要偷亲我!”

她脖子往上一梗,两人的鼻尖几乎就要碰上,李儋元心口乱跳,连忙朝后退回去,掩饰般地咳了两声道:“也不看看你脸上都脏成什么样子了,谁稀罕偷亲你。”

安岚这次受得惊吓可更大,把什么偷亲的事全忘了,但手边没有镜子,正想着去河边照一照,却被李儋元将肩膀轻轻按住,然后柔声道:“我来帮你。”

他往下弯腰,用一张帕子温柔地替她擦脸,指腹贴着薄薄的布料在脸颊上游移,像某种小虫痒痒的,又像春天的暖风,热热的,安岚不知怎么的,突然不敢看他近在咫尺的五官,猛地闭上了眼,然后听他揶揄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早叫你闭上眼了。”

她感到脸蛋一阵阵发热,又为这种莫名而生的情绪感到心浮气恼,一把抢过他手里的帕子,小跑到河边道:“我自己去洗。”

清凉的湖水扑到脸上,终于找回了该有的清明,她把刚才的事想了又想,总觉得有些不对,转头时发现李儋元已经站起来准备往前走,于是不紧不慢地跟在他身后,扯着袖子踌躇许久,直到走到停放马车的大道上,才终于问出口:“三殿下,好像从来没听说过,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姑娘啊?”

李儋元身体一僵,转身瞥了她一眼,见她露出一副十足的好奇表情,顿时又有些恼怒,冷声揶揄道:“干嘛?你要给我找个通房丫鬟?”

安岚觉得他好像发火了,可仔细想想,她认识三皇子这么多年,也从来没见过他身边有过什么女人,他虽然体弱多病,可到底是个已经年近弱冠的男人,这好像也不太正常,干脆死皮赖脸追问道:“那三殿下喜欢什么样的,我要是碰上了,就给你找一个。”

李儋元气更是不打一处来,眯起眼道:“好啊,那我就告诉你。我喜欢圆脸,细长眼,个子小巧,爱笑,越可爱越好。你要见着了,就给我送来。”

安岚一怔,见他说完就拂袖大步往前走,没忍住摸了摸自己的尖下巴,再歪头想想:圆脸,细长眼,小巧,爱笑…原来他喜欢的是和自己完全相反的类型啊,所以刚才的确是自己太过敏感,对李儋元来说,大概就把她当作从小一起长大的嫡亲妹子,举动亲昵点也是正常。

想通了这点,她也分不清心里是何滋味,就这么边想边朝侯府的马车走去,琼芝守着点来接自家小姐,等了足足快半个时辰,正在昏昏欲睡时,终于看见安岚那张写满了困惑的脸,连忙扶着车厢跳下来,笑着大喊道:“小姐,快上来。”

安岚一抬头,然后脚步就滞住,琼芝今日穿了身鹅黄的衫子,手腕上的铃铛叮叮作响,圆圆的脸蛋仿佛粉嫩的糯米团子,加上一双总带笑的细弯眼,怎么看怎么可人。

琼芝笑着招了会儿手,然后发现自家小姐的表情很不对劲,就这么直勾勾盯着她,仿佛要在她脸上开出个洞来,她不禁疑心是自己做了什么惹她生气,小跑过去,陪着笑把安岚扶上了车,然后带着满心忐忑邀功道:“肖淮说他也想来接你,我让他在家好好守着,服侍小姐这活儿,还是我最轻车熟路。”

安岚这时才终于收回目光,随手拿起桌上一块糕点,食不知味地嚼了两口,才抬眸问道:“你以前,见过三皇子没?”

“啊?”琼芝被她没头脑的发问给弄懵了,她陪小姐和夫人在庄子里带了这些年,大概也知道小姐认识了一位三皇子,可碍于丫鬟本份,从来没深入打听过。安岚每次去别苑,也都惯于独来独往,所以琼芝眨了眨眼,然后便老实答道:“从没见过,小姐是想要我去给他送什么东西吗?”

“不用!”安岚咽下口中的糕点,想了想道:“琼芝,要不然你以后别来接我了吧,守在这里也怪累的,随便找个房里的丫鬟都能做。”

琼芝怔了怔,然后咬着唇,一双眼水汪汪地瞅过去问:“小姐,是我做错了什么惹你生气了吗?”

“没有,没有。”安岚又心虚又心疼,连忙握着她的手道:“我是真的怕你辛苦,而且府里最近这么多事,我也想留几个信任的人帮我守着。这里我唯一信任的人就是你和肖淮了。”

琼芝这才破涕为笑,重重点头道:“好的,我听小姐的,一定好好把房里守着。”

安岚松了口气,总觉得自己做了件挺卑鄙的事,后来的路程,总心虚地不敢再看琼芝,只歪靠在锦垫上想着:“琼芝虽然只是个丫鬟,可也算是陪了自己很多年的亲人。如果真的被三皇子看上,以她的身份最多能当个通房丫鬟,他以后总是要娶正妃的,琼芝的个性又软,到时候一定会被人欺负。还不如自己为她正经找个好夫婿嫁了,好歹是明媒正娶,这才是对她最好的归宿。”

她想通了这点,仿佛终于找到个出口,将刚才那些古怪的抵触情绪全装进去,周身都立即轻松起来,伸了个懒腰道:“好累啊,我先睡一下,等到了侯府叫我。”

这一觉之后,她便彻底把这件事给扔在了脑后,三皇子还是那个让她信赖的阿元哥哥,什么都不会改变。

第二日,她照样用沈晋的身份去了国子监,与李儋元在门前碰面时,发现他眼下仿佛有些乌青,于是关切地上前问道:“三殿下昨日没睡好吗?”

李儋元见她仍是那张神彩飞扬的脸,昨天的窝火又被勾起来,轻哼一声也不答她就往前走,安岚莫名地耸耸肩,还是替他提着书箱跟在后面,两人刚走了几步,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声音道:“这不是三皇弟吗?我们好多年没碰面了吧。”

第35章 积怨

太子李行渊从出生起便知道自己是要当国君的, 他的娘亲是母族势力令皇帝都忌惮几分的徐皇后,亲舅舅是当朝右相, 整个徐氏都为了他能顺利登基而奔走筹谋, 只要有人敢挡他的道,自然都会被悄悄铲除,而他只需要享受被高高捧起的荣耀, 安心等待着接管至高权柄的那一刻。

可当宫里多了位三皇子, 他仿佛看见原本密不透风的铁桶, 突然被凿出个小洞, 那些满溢的荣宠、唾手可得的权势,全因这缺口而变得岌岌可危起来。从母后到舅舅甚至管事太监, 似乎每个人都在提醒他:三皇子是如何被父皇宠爱,又是如何的聪慧机敏, 他若不认真向学,多讨得父皇的欢心,太子之位迟早不保。

从那以后, 太子的宫里便多了样忌讳,宫女、太监们若不小心提起三皇子的名字, 轻则被打骂,重则被逐走,李行渊对这个样样压他一头的弟弟有着无来由的恨意, 一条只由金砖铺成的锦绣上位之途, 全因李儋元的存在, 才无端生出些荆棘。

不过幸好, 连老天也站在他这边,再怎么惊才绝艳,李儋元还不是长成个体弱不足的病秧子,一个从此无法染指皇位的人,哪有资格和他摆在一处。

可在李行渊心里,对这个弟弟的恨意从未消散过,只要看见他那张无暇的脸庞,便会生出暴戾之气,恨不得将它们狠狠碾碎。哪怕他已经搬出皇宫,可李行渊总在陪父皇读书时,听见他想念爱子的一声喟叹。

因为这一叹,他下决心断了李儋元一根小指,在那间远离皇宫的别苑里,太子高坐上首,看着那个玉质般的人儿被污血溅湿衣袖,内心生出前所未有的爽快感。有人注定踏云,有人注定成泥,从此他终于拔去心底那根毒刺,再未将李儋元放在眼里。

直到昨日收到徐朗回报,他才知道,李儋元竟然去了国子监听学。那些深藏的怀疑和厌恶又被狠狠拽出来,逼得他必须亲自去一趟国子监,看看这个早已被传沉疴难治的皇弟,为何还能好好存在世上。

隔了四年,太子再度打量着这个被他视为眼中钉的弟弟,不得不承认,论容貌他比四年前更为耀目,还有那股久病之态也难以折损的气韵,都令他在袍袖下捏紧了骨节,然后勾起个关切的笑容,道:“你的手…可是好全了?”

李儋元始终垂着头,这时袍袖好像抖了抖,恭敬道:“谢太子关心,那小指已经不碍事了,只是还不能握笔,阴雨会有些痛。”

似是回忆起那种痛楚的折磨,他的眉头微微皱了下,李行渊心情舒爽不少,提高声音道:“那就好了,都怪为为兄当时太过冲动,那天之后,我也愧疚了很久,你已经病成这副模样,如果再变成个残疾,为兄怎么过意的去。”

他故意将“残疾\\\"两个字咬得很重,睨着眼欣赏李儋元霎时变白的脸。安岚气得快要发抖,虽然她知道李儋元的小指早就治好,这时不过是顺势卖个惨想让李行渊解气而已,但仍对太子如此嚣张的欺辱愤怒不已。

可李儋元始终垂着头默默听着,等太子出完了一通气,才向他行了个礼,偏头对安岚轻声道:“走吧。”

李行渊见他神色淡淡的模样,心头那股无名火始终下不去,总觉得自己的拳头全打在了棉花上,目光偏到始终帮李儋元提着书箱的安岚身上,再想起徐朗对自己的回报,脚步一转拦在安岚面前道:“三皇弟怎么都不向我引荐这位沈公子呢。”

他没有放过李儋元脸上迅速闪过的一抹浮躁,内心更觉得玩味,抬起下巴故意将安岚从头到脚扫了遍,然后啧啧赞道:“果然容貌绝艳,我看比那史书里的董允和邓通也不遑多让,难怪三皇弟这么清心寡欲的人,也愿意破格为他奔走。”

安岚深吸口气,董允和邓通都是前朝著名的男宠,太子这是故意在众学子面前说自己靠色相换得听学的机会,想让她难堪。

再看李儋元全身肌肉绷紧,明显已经没有之前的淡定,安岚忙上前一步,挡住了他即将出口的反击,然后恭敬地对太子一揖道:“沈晋不过普通学子,论才识、论风姿都万不敢与前人相比,多谢太子殿下抬举了。”

她姿态落落地将太子话中的恶意化除,也克制着让举止足够恭顺,李儋元明白她如此忍让的用心,闭了闭眼压抑胸口翻涌的气血,正准备带着她离开,突然听见太子拉长了声音道:“听说这位沈公子舞技过人,不知能否在本王面前表演一番,也让我们能开开眼界。”

安岚握住书箱带的指节用力到发白:无论如何容忍退让,太子根本不打算放过他们。他一定要赢,必须要让所有人心甘情愿匍匐在他脚下。堂堂国之储君,怎能如此蛮横霸道。

可她偏偏不能反抗,因为那只会让太子把恨意全记在李儋元身上,不知又会使出什么手段害他。正在两难之间,突然听见一个温和的声音自不远处响起道:“时候不早了,太子殿下莫要误了筵讲。”

说话之人面如冠玉,青衫薄甲,衬出流云般的儒雅气质。

令众人意外的是,方才还气焰嚣张的太子,听了这句话,竟只是轻哼一声,就跟着那人扬长而去而去。

安岚与李儋元互看一眼,默契地未理会周边嗡嗡响起的讨论声,径直朝校舍走去。可这群人里,大概只有安岚真正知道这人的身份。

此人名叫秦放,如今他只是个普通的国子监学生,可在几个月后的殿试之后,他便能一举成名,被钦点为新科状元。

可他,也是本朝最声名狼藉的一位状元。

据说秦放家境贫寒,却以乡试,县试第一的成绩考上会试。到了京城,他才发现自己穷到连会馆都住不起。京城仕子多有家族庇护,早形成坚固难破的阶层,秦放无权无势、一身清贫,哪怕才华横溢也很难在会试拔得头筹。

可因为某次机缘,他遇上了太子,从此后,他便成为了太子的入幕之宾,不仅被安排住进会馆上间,甚至获得进国子监听学的机会。

秦放在状元及第后便被封为詹事府少詹事,官至三品,但是由于他和太子的那些传闻,成帝虽欣赏他的才华,却始终不愿让他再晋升。直到豫王起事那年,他都一直呆在太子身边,城破后太子自缢,他却不知所踪,从此被史书记成一位弄臣,被世人唾弃。

前世,安岚虽未见过秦放,却也听过他许多事迹,据说他才识过人、学贯古今,曾与本朝大儒论道三日,竟占尽优势,得到个“后生可畏”的赞叹。只可惜偏偏走了条歪路,如果他不是一味攀附太子,说不定能在仕途上更有一番作为,也不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安岚前世因豫王偶尔提起这人时流露出的赞赏和惋惜,对秦放也生出些唏嘘之感,今日见他出言相助,内心对他更多了些好感,看来他并不像人们议论的那样是个仗势弄权的弄臣,至少在这一刻,他还算是位心怀善念的君子。

她这么胡乱想着,不知不觉就走进了校舍,然后明显感觉前面的李儋元脚步一滞,似乎从鼻间发出声冷笑。

这时已经到了秋天,秋风一阵凉过一阵,校舍里坐久了也是寒意逼人,豫王顾及着李儋元的身体,便将他的座位安排在炭炉旁,可这时,李行渊已经先一步将炭炉移到自己旁边,得意洋洋地翘着脚,让旁边的书童把书全铺在桌上。

安岚快气炸了,可李儋元只是淡然地走回自己座位,拢紧了外衫开始拿书。这时,豫王走进校舍,只扫了一眼就皱起眉头,道:“太子殿下今日也来听学吗?”

太子瞥了他一眼,道:“父皇总说皇叔你学识渊博,让我们向你好好请教,皇叔平日都不在宫中,如今难得有这次机会,我自然不想错过。”

他口中虽说着恭敬之语,态度却是无比的轻佻随意,李徽也并不在意,只盯着他面前的铜炉道:“太子殿下有心,我自然是高兴的。只是这炭炉一向是放在三皇子座位边,劳烦太子殿下还回。”

李行渊眯起眼,轻嗤一声道:“怎么皇叔授课,位次不是按照长幼尊卑来分的吗?”

他摆足了太子的架子,李徽却丝毫不让,语气强硬道:“既然来听我讲学,自然就要按我的规矩,这里只分学问高低,不分地位尊卑。”

这句话大大戳中的李行渊痛处,他像只炸毛的刺猬,几乎从座位弹起道:“皇叔这话的意思,便是贬我学识不如三弟了。”

李儋元这时轻咳一声道:“皇叔先开始授课吧,别为这种小事耽误了大家听学。”

“不行!”李行渊偏头瞪了他一眼:“皇叔既然说了这样的话,我便一定要问清楚,我与三皇弟,究竟是谁的学识更高。”

李儋元皱起眉,不想让这事继续发酵,李徽却抬手道:“学问高低,我说了可不算。既然你们都是我的学生,便由我来出题,你们分别作答,一比试即可见分晓。”

李行渊一听答题便有些心虚,可他绝不愿输掉阵势,梗着脖子道:“皇叔尽管出题就是!”

李徽想了想,便指了《尚书》中的一篇,让两人分别做策论。同时让站在身边协助的安岚点燃一炷香,规定需在这炷香燃尽前交卷。

李行渊死死盯着面前那道题,再抬头时,发现那柱香已经烧掉了一小截,心中忐忑感更甚。他这些年学问虽然有所长进,可拿不准李儋元那边到底是怎样的程度,想到他小时候在宫中受到的赞誉,自己这次如果输了,岂不是当众丢人!

偷偷往李儋元那边瞥,发现他已经让书童拿笔,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他更觉得四肢仿佛都有虫蚁啃咬,搅得浑身不得安宁,心里突生一技,让旁边的书童附耳过来,对他小声说了几句话。

那书童露出为难表情,可一个是如日中天的太子,一个是病弱失宠的三皇子,他总得咬牙选一个,于是故意装作去倒水,宽袖重重扫过李儋元的桌案,将桌上摆着的香炉碰倒,炉灰顿时洒了满桌,然后他连忙跪下道歉,又掏出帕子去擦,可等他把炉灰清理完毕,只怕那香已经烧完了大半。

李行渊得意一笑,他倒要看这校舍里,谁敢冒着得罪他的风险和三皇子换桌。终于抛开可能会输的阴影,脑中灵感乍现,连忙趁着那边的混乱开始疾书。

李儋元冷冷看着面前的狼藉,正想顺势放弃,安岚却突然从台上走下,在他面前半跪下来,然后拿起宣纸铺在自己膝上,以膝为桌,用两手拉平宣纸,冲他微微一笑道:“三殿下,时间紧迫,就在这儿写吧。”

李儋元默默看着她的笑脸,和眼眸中灼灼燃起的光亮,终于下定决心拿起笔,低头在她膝上答题。他下笔时丰润疏朗,安岚忍不住低头去看,一缕发丝无意间扫上他的额头,李儋元的笔尖轻抖了下,然后努力抛开心中杂念,屏息凝神继续作答。

安岚仔细看着那精彩绝伦的句子,便知李儋元没有敷衍作数,心里莫名欢愉,忍不住轻声鼓励道:“三殿下,你一定能赢!”她说话时,带着馨香的热气全扑上脸颊,李儋元额上快绷出青筋,执笔的手指不断用力,几乎逼出身汗来。

豫王靠在椅上,目光一直落在两人身上,这时微微眯起眼,转头将炉中烧了一半的香自下端又折去一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