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妈个二鬼子,狗仗人势的东西!”

拿久已不用的国骂发泄一番,吉明心里才多少畅快了一些。第二天,他向常力鸿最后通报了情况,便坐上去美国的班机。到美国后,他没有先回旧金山,而是直奔MSD公司所在地Z市。不过,由于心绪不宁,他竟然忘了今天恰好是星期天。他只好先找一个中国人开的小旅店住下。这家旅店实际是一套民居,老板娘把多余的二楼房屋出租,屋内还有厨房和全套的厨具。住宿费很便宜,每天二十五美元,还包括早晚两顿的免费饭菜—当然,都是大米粥、四川榨菜之类极简单的中国饭菜。老板娘是大陆来的,办了这家号称“西方招待所”的小旅店,专门招揽刚到美国、经济比较窘迫的中国人。这两年,吉明的钱包已经略微鼓胀了一点儿,不过他仍然不改往日的节俭习惯。

饭后无事,吉明便出去闲逛。这儿教堂林立,常常隔一个街区就露出一个教堂的尖顶。才到美国时,吉明曾为此惊奇过。他想,被这么多教堂所净化了的美国先人,怎么可能建立起历史上最丑恶的黑奴制度?话说回来,也可能正是由于教堂的净化,美国人才终于和这些罪恶告别?

他忽然止住脚步。他听到教堂里正在高唱“哈利路亚”。这是圣诞颂歌《弥赛亚》的第二部分《受难与得胜》的结尾曲,是全曲的高潮。哈利路亚!哈利路亚!气势磅礴的乐声灌进他的心灵……

他的回忆又回到起点。上帝向他走来,苦核桃似的中国老农的脸膛,上面刻着真诚的惊愕和痛楚……

第二天,莱斯·马丁再次来到MSD大楼。大楼门口被炸坏的门廊已经修复,崩飞的大理石用生物胶仔细地粘好,精心填补打磨,几乎没留下什么痕迹。不过马丁还是站在门口凭吊了一番。就在昨天,一辆汽车还在这儿凶猛地燃烧呢。

秘书是个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她礼貌地说,戴斯先生正在恭候,但他很忙,请不要超过10分钟时间。马丁笑着说,请放心,10分钟足够了。

戴斯的办公室很气派,面积很大,正面是一排巨大的落地长窗,Z市风光尽收眼底。戴斯先生埋首于一张巨大的楠木办公桌后,一面不停手地挥写着,一面说:“请坐,我马上就完。”

戴斯实在不愿在这个时刻见这位尖口利舌的记者,肯定这是一次困难的谈话,但他无法拒绝。这家伙不是那么容易打发的。在戴斯埋首写字时,马丁怡然坐在对面的转椅上,略带讥讽地看着戴斯忙碌—他完全明白这只是一种做派。当戴斯终于停笔时,马丁笑嘻嘻地说:“我已经等了3分钟,请问这3分钟可以从会客的10分钟限制中扣除吗?”

戴斯一愣,笑道:“当然。”他明白自己在第一回合中落了下风。秘书送来咖啡,然后退出。马丁直截了当地说:

“我已获悉,吉明在行动前,给本地的《民众之声》报发了传真,公布了他此举的动机,但这个消息被悄悄地捂住了。上帝呀,能做到这一点太不容易啦!MSD公司的财务报表上,恐怕又多了一笔至少六位数的开支吧?”

戴斯冷静地说:“恰恰相反,我们一分钱都没花。该报素以严谨著称,他们不愿因草率刊登一则毫无根据的谣言而使自己蒙羞,也不愿引起MSD股票下跌,这会使Z市许多人失去工作。”

“是吗?我很佩服他们的高尚动机。这么说,那个中国人闹事是因为自杀种子啰?”马丁突兀地问。

戴斯默认了。

“据说那个中国佬担心自杀基因会扩散,也据说贵公司技术部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可惜我一直不明白,这么一个相对平和的纯技术性的问题,为什么会导致吉明采取这样过激的行为?这里面有什么外人不知道的内情吗?”

戴斯镇定地说:“我同样不理解,也许吉明的神经有问题。”

“不会吧,我知道MSD为魔王系列作物投入了巨资,单单买下德尔公司的这项专利就花了10亿美元。现在,含自杀基因的商业种子的销售额已占贵公司年销售额的60%以上,大约为70亿美元。如此高额的利润恐怕足以使人铤而走险了,比如说,”他犀利地看着戴斯,“杀人灭口。据我知道,在事发前的那天晚上,吉明下榻的旅店房间里恰巧发生了行窃和火灾。也许这只是巧合?”

戴斯在他的逼视下毫不慌乱:“我不知道。即使有这样的事情,也绝不是MSD干的。我们是一个现代化的跨国公司,不是黑手党的家族企业。如果竟干出杀人灭口的事,一旦败露,恐怕损失就不是70亿了。马丁先生,我们不会这么傻吧?”

马丁已站起来,笑吟吟地说:“你是很聪明的,但我也不傻,再见。我不会就此罢休的,也许几天后我会再来找你。”

他关上沉重的雕花门,对秘书小姐笑道:“10分钟。一个守时的客人。”秘书小姐给出了一个礼节性的微笑。马丁出了公司便直奔教会医院。昨天他已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吉明的妻子,走访了吉明下榻旅店的老板娘。正是那个老板娘无意中透露,那晚有人入室行窃,吉明用假火警把窃贼吓跑了。财物没有损失,所以她没有报案。“先生,”她小心地问,“真看不出吉明会是一个恐怖分子,他很随和,也很礼貌。他为什么千里迢迢地跑来和MSD过不去?”

“谁知道呢,这正是我要追查的问题。”马丁没有向老板娘透露有关自杀种子的情况,因为她也是华人。

3天前,也就是星期一的下午,吉明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MSD大楼。秘书同样说明他只有10分钟的谈话时间。吉明已经很满意了,这10分钟是费了很多口舌才争取到的。

戴斯先生很客气地听完他的陈述,平静地告诉他,所有这些情况,公司驻北京办事处都已经汇报过了,那儿的答复也就是公司的答复。魔王系列商业种子的生物安全性早已经过近10年的验证,对此不必怀疑。中国那片小麦的死亡肯定是由于其他病因,因为不是本公司的麦种,我们对此不负责任。

他的话语很平和,但吉明能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这压力来源于戴斯先生本人以及这间巨型办公室无言的威势。他知道自己该知趣地告辞了,该飞到旧金山去享受天伦之乐,妻子还在盼着呢。但想起常力鸿那双焦灼的负罪般的眼睛,他又硬着头皮说:“戴斯先生,你的话我完全相信。不过,为确保万无一失,能否……”

戴斯不快地说:“好吧,你去技术部找迈克尔·郑,由他相机处理。”

吉明感激涕零地来到技术部。迈克尔·郑是一位黑头发的亚裔,大约40岁,样子很忠厚。吉明很想问问他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但最终没开口。他想在这个比较敏感的时刻,与郑先生套近乎没有什么好处。

迈克尔很客气地接待了他。看来,他对这件事的根根梢梢全都了解。他很干脆地吩咐吉明从现场取几株死的和活的麦株,连同根部土壤,密封好送交北京办事处,他们自会处理的。吉明忍不住问:

“能否派一个专业人士随我同去?我想,你们去看看现场会更有把握。”

郑先生抬头看看他,言简意赅地说:“去那儿不合适。也许会有人抓住‘MSD派人到现场’这件事大做文章。”

吉明恍然大悟!看来,对于那片死麦是否同自杀基因有关,MSD公司并不像口头上说得那样有把握。不过他们最关心的不是自杀邪魔是否已经逃出魔瓶,而是公司的信誉和股票行情,作为一个低级雇员,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轻,说也无用。而且还有一个最现实的危险悬在他的头上:被解雇。他刚把妻儿弄到美国安顿好,手头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了。他可不敢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于是他犹豫片刻,诚恳地说:

“我会很快回中国去完成你的吩咐。不过我仍然斗胆建议,公司应给予更大的重视,假如万一……我是为公司的长远利益考虑。”

迈克未置可否,礼貌周到地送他出门。

夜里吉明同常力鸿通了电话,通报了这边的进展。从常力鸿的语气中还是能触摸到那种沉重的焦虑,尤其是他烧灼般的负罪感,阴暗的气息甚至透过越洋电话都能嗅出来。常力鸿说这些天他发疯般地查找有关基因技术的最新情报,查到了一篇四年前的报道(他痛恨地说,我为什么不早早着手学一点新东西?):英国科学家发现,某些病毒或细菌可以在植物之间“搬运”基因—它们侵入某个植物的细胞后,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可以俘获这个细胞核内的某个基因片段,当植物繁殖时,这些外来基因也能向下一代表达。等后代病毒或细菌再侵入其他植株的细胞时,同样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这些基因片段会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当然,这个过程全部完成的概率是更为罕见的,但终归有这种可能。而且,考虑到微生物基数的众多及时间的漫长,这种转移就不算罕见了。实际上,多细胞生物的出现就是单细胞生物的基因融合的结果,甚至直到今天,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还具有“外来物”的痕迹,还保持着自己独特的DNA结构和单独的分裂增生方式。当然,今天的自然界中,不同种的动植物个体之间很难杂交,这种“种间隔绝”是生物亿万年进化中形成的保护机制。但在细胞这个层次,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都能极方便地杂交融合,这在试验室里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们非常怀疑死麦株中包含有自杀基因,他们正在查证。”常力鸿苦涩地说,“至于这种基因是如何扩散到豫麦41中的,有人怀疑是通过小麦矮化病病毒做中介。这一点还没有得到证实,也没有进一步扩大的征兆。但是,最终结果谁敢预料呢。如果这片死亡之火烧遍大地……我是个混蛋透顶、死有余辜的家伙!”

吉明满脸发烧,他觉得这句话不该骂常力鸿而是应该骂自己。他对MSD公司开始滋生强烈的愤恨。不错,自己不了解这种由微生物“搬运”基因的可能性,但公司造诣精深的专家们肯定知道呀。既然知道,他们还信誓旦旦地一口一个“绝不可能”?他决定明天再去公司催逼,这次豁上被解聘!

夜里他一直睡不安稳,梦中到了天国和地狱的岔路口,俯瞰家乡的千里绿野。忽然,一股黑色的死亡之火穷凶极恶地卷地而来,所有麦子、稻子甚至禾本科的杂草,都被烧枯,自然界失去了生机……他从噩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心情十分烦躁。夜深人静,耳朵格外灵敏。他忽然听见汽车的轰鸣声,汽车在近处停下,少顷,有极轻微的窸窣声从窗外传来。

吉明蓦然提高了警觉。他知道窗外的楼下是一片草坪,因为久未刈割已长得很深。是谁半夜跑到这儿?窸窣声显然是向二楼来了。他轻手轻脚地走到阳台,向下窥望,一个身穿黑衣的人正沿着墙壁的拐角向楼上爬,动作十分轻巧敏捷。吉明的头“嗡”地涨大了,虽然他还不相信此人是冲他而来—那除非是MSD公司雇用的杀手—但本能告诉他,恐怕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窃贼。慌乱无计,他轻轻退回去,在毛巾被下塞了几件衣服,伪装成睡觉的样子,又溜到厨房的案板后,拎起一把厨刀,从厨案后露出一只眼睛,紧张地注视着阳台。

那人果然是冲这儿来的。两分钟后他跃进窗内,落地时几乎没有一丝声响。他戴着面具,右手向上斜举着一把带消声器的手枪。他沉下身听听屋内的动静,左手从口袋里掏出一方手帕(那上面肯定有强力麻醉剂或毒药),轻轻向床边摸去。

不用说,这是一个杀手而不是窃贼。吉明的心狂跳着,紧张地思索对策。他敢肯定,杀手在发现床上的伪装后绝不会罢手的,自己真的靠一把厨刀和他拼命?忽然他看见微波炉,顿时有了主意。他顺手拎起一瓶清洁剂放到炉内,按下触摸式微波开关,然后轻手轻脚溜到了卫生间。

杀手已发现毛毯下似乎有异常,轻轻揭开毛毯,立时警觉地回身,平端手枪,开始搜索。他听到了微波炉烤盘转动的轻微声响,擦着墙边慢慢走过去。这儿没有人影,只有一台中国产的格兰仕微波炉上的计时器在闪烁着。杀手在微波炉前略微沉吟,忽然悟到其中的危险,急忙向后撤,就在这时炉内訇然爆炸,炉门被冲开,蒸汽和水流四处飞溅,天花板上的火警传感器凄厉地尖叫起来。

杀手知道今天不能得手了,他迅即后退,轻捷地跃过窗户。吉明从卫生间的门缝中窥到这一幕,便几步跃到阳台上。杀手正用双手双膝夹着墙角飞快下滑,几天来窝在吉明心中的闷火终于爆发了,他忘了危险,破口大骂道:

“你妈!”

他恶狠狠地把厨刀掷下去。看来他掷中了,杀手从墙角突然滑下去,沉重地跌坐在草地上。但随即从地上弹起,逃走了,奔跑姿势很不自然,看来伤势不轻。

吉明十分解气,几天来的郁闷总算得到发泄。一直到消防车的笛声响起,他才从胜利的亢奋中惊醒,也开始感到后怕。有人在敲他的房门:

“吉先生,吉先生,快醒醒,你的屋中冒烟了!”

在打开房门前吉明做出决定,对老板娘隐瞒真情。他打开门,赔着笑脸说,刚才有一个窃贼入室,只好用假火警把他吓走。“损坏的微波炉我会照价赔偿,现在请消防车返回吧。”

消防车开走了,老板娘在屋里察看一番,埋怨几句,又安慰几句,也离开了。吉明独坐在高背椅上,想起几天来的遭遇,心头的恨意一浪高过一浪。平心而论,他没有做错任何事呀。他只不过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问题,他其实是维护了MSD公司的长远利益。但他没想到,仅仅由于这些行为,他就被MSD派人暗杀!现在他已不怀疑,幕后主使人肯定是MSD公司。是为了上百亿的利润,还是有更大的隐情?

怒火烧得他呼哧呼哧喘息着。怎么办?他忽然想起印度曾有“火烧MSD”的抗议运动,也许,用这种办法把这件事捅出去,公开化,才能逼他们认真处理此事,自己的性命也才有保障。

说干就干。第二天上午,一辆装有两箱汽油和遥控起爆器的福特牌汽车已经备好。上午8点,他把车开到MSD公司的门口。他掏出早已备好的红色喷漆筒,在车的两侧喷上标语。车左是英文:“BURN(烧死)MSD!”车右的标语他想用中文写,写什么呢?他忽然想到常力鸿和那个老农,想起两张苦核桃似的脸庞,想起老汉说的:“老天爷在云彩眼儿里看着你们哩!”马上想好了用词,于是带着快意挥洒起来。

门口的警卫开始逼近,吉明掏出遥控器,带着恶意的微笑向他们扬了扬。两个警卫立即吓住,其中一名飞快地跑回去打电话。吉明把最后一个字写完,扔掉喷筒,从车内拿出扩音话筒……

马丁赶到医院,医生告诉他,病人的病情已趋稳定,虽然他仍昏迷着,但危险期已经过去了。马丁走进病房,见吉妻穿着白色的无菌服,坐在吉明床前,絮絮地低声说着什么。输液器中液滴不疾不徐地滴着。病人睁着眼,但目光仍是空洞的,迷茫的,呆呆地盯视着远处。从表情看,他不一定听到了妻子的话。

心电示波器上的绿线飞快地闪动着,心跳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00次,这是感染发烧引起的。一名戴着浅蓝色口罩的护士走进帷幕,手里拿着一支粗大的针管。她拔掉输液管中部的接头,把这管药慢慢推进去,然后,她朝吉妻微笑点头,离开了。马丁心中忽然一震,想起一件大事。这些天竟然没想到这一点,实在是太迟钝了!他没有停留,转身快步出门,在马路上找到一个最近的电话亭,拨通了麦克因托侦探事务所的电话。他告诉麦克因托,立即想办法在圣芳济教会医院三楼的某个无菌室里安装一个秘密摄像机,实行二十四小时的监视。“因为,据我估计,还会有人对这个名叫吉明的中国佬进行暗杀。你一定要取得作案时的证据,查出凶手的背景。”

麦克因托说:“好,我立即派人去办。但如果确实有人来暗杀,我们该怎么办,是当场制止,还是通知警方?”

马丁毫不犹豫地说:“都不必,你们只要取得确凿证据就行了。那个中国佬并没给我们付保护费。记住,不要惊动任何人。”

“好—吧。”麦克托因迟疑地说。

吉明仍拒绝清醒。他的灵魂在生死之间、天地之间、过去未来之间踯躅。四野茫茫,天地洪荒。我是在奔向天国,还是奔向地狱?不过,他没忘时时拨开云雾,回头看看自己的故土,看黑色的瘟疫是否已摧残了碧绿的生命。他曾经尽力逃离这片贫困的土地—不过,这仍然是他的故土啊。

昏迷中,能时时听到医护人员像机器人般的呓语,后来这声音变成了妻子悲伤的絮语。他努力睁开眼睛,但是看不到妻子的面容。他太累了,很快合上眼睛。他对妻子感到抱歉,他另有要事去做,已经没时间照顾妻子了,忽然他停下来,侧耳聆听着—妻子这会儿在读什么,某些词语引起了他的注意。是常力鸿的信件,没错,一定是他的。老朋友发自内心的炽热的话语穿透生死之界,灌入他的耳鼓:

“惊闻你对MSD公司以死抗争,不胜悲伤和钦敬,吉明,我的朋友,我错怪了你,这些天来我一直在鄙视你,认为你数典忘祖,把金钱和绿卡看得比祖国更重要。我真是个瞎子,你能原谅我吗?……北京来的专家已认定,豫麦41号的自杀基因的确是通过矮化病毒转移来的,也就是说,它能够通过生物方式迅速传播。他们说这是一个与黑死病、鼠疫和艾滋病同样凶恶的敌人。不过你不必担心,我们会尽力把这场瘟疫圈禁消灭在那块麦田里,即使它扩散了,专家们说,人类的前景仍是光明的,因为大自然有强大的自救能力……朋友,不知道这封传真抵达美国时,你是活着还是已离去,不管怎样,我们都会永远记住你!”

吉明苦涩地笑了,觉得自己愧对老朋友的称赞。不过,有了这些话,他可以放心远行了。他在虚空和迷雾中穿行,分明来到天国和地狱的岔路口。到天国的是一列长长的队伍,向前延伸,看不到尽头。排在这一行的人(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个个愉悦轻松,向地狱去的人寥寥无几,他们浑身都浸透了黑色的恐惧。吉明犹豫着,不知道自己的罪恶是否已经抵清,不知道天国是否会接纳他。

上帝与吉明携手同行,向天堂走去。吉明嗫嚅地说:“上帝大伯,那场瘟疫是经我的手放出去的,天堂会接纳我吗?”上帝宽厚地笑道:“那只是无心之失,算不上罪恶。来,跟我走吧。”

他们沿着队列前行。一路上,上帝不时快活地和人们打招呼。忽然上帝立住脚步,怒冲冲地嚷道:你怎么混到这里来了?滚出来!他奔过去,很粗暴地拽出来一个人。那是个白人男子,60岁左右,是一位极体面的绅士,西装革履,银发一丝不乱。吉明认出来,他是MSD公司的戴斯先生。戴斯在众人的鄙视下又羞又恼,但仍然保持着绅士风度。他冷着脸说:上帝,你该为自己的粗鲁向我道歉。不错,我是MSD公司的主管,是开发自杀种子的责任人,但我的所作所为一点也不违反文明社会的道德准则。

吉明担心地看看上帝,他担心上帝(拙嘴笨舌的乡下老头?)对付不了这个尖口利舌的家伙。但他显然是多虑了,上帝干干脆脆地说:“对呀,我不懂,我懒得弄懂人类中那些可笑的规则。这些规则不过是小孩子玩耍时的临时约定,它最多只能管用几百年吧,但我已经150亿岁啦。我只认准一个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世上万千生灵都有存活的权利,你让它们断子绝孙就是缺德。看看吧,看看吧!”上帝拨开云眼,指着尘世中那块被死亡之火烧焦的麦田。上帝怒气冲冲地说:“看看吧,你们的发明戕害生灵,触犯了天条,像你这样的人还想进天堂?”戴斯沉默很久,才不情愿地说:“也许我们是犯了点错误,但那是无心之失,这在科学发展史上是常有的事,就像DDT发明使用后在土壤中累积让人中毒,氟利昂导致臭氧空洞,一种叫反应停的药物导致畸形儿。我知道上帝仁慈宽厚……”

上帝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谄媚:“对,我很宽厚,从不苛求我的子民。你说的那些犯错误的科学家,我都接到天堂啦,他们虽然犯了错,用心是好的,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不像你—你是为了臭烘烘的金钱,是为了少数人的私利而去戕害自然。从这点上说。你与奥斯威辛集中营和日本731细菌部队那些科学败类没有什么区别。去吧,到地狱里去吧,那些败类在等着新同伴哩。”

戴斯见多说无益,只好脸色铁青地转过身,很快被地狱的阴风惨雾所吞没。吉明舒心地长叹一声,跟在上帝后边进了天国。

当夜凌晨3点30分,吉明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丹尼·戴斯冷冷地盯着面前的马丁,他今天心绪不佳,实在不愿伺候这个牛虻似的记者。昨晚戴斯做了个噩梦,一个长长的、怪异的噩梦。梦中他竟然因为自杀种子遭到上帝责罚,送往地狱。尤其令这位绅士不能容忍的是,这位上帝言行粗俗,胼手胝足,黄色皮肤,十足一个贫穷的中国老汉!

噩梦所留下的坏心境一直延续到现在,戴斯正想找人撒气呢,那位讨厌的马丁不识趣儿,得意扬扬地从口袋里掏出一组照片,一张一张摆在戴斯面前。第一张:一名戴口罩的护士在注射;第二张:这位护士已经出了大门,快步向一辆汽车走去;第三张:汽车的牌照。马丁像猫玩老鼠似的笑道:

“戴斯先生,这就是我从一卷录像带上翻拍的,你一定知道此事的来龙去脉。就在这位护士小姐注射三分钟后,病情已趋稳定的吉明突然因心力衰竭而死去……戴斯先生,我并不想为这个中国佬申冤,我对这些野蛮人没有好感。我甚至认为,死亡瘟疫能散布到那个国家是件好事,可以把黄祸的到来向后推迟几年。不过,”他可憎地笑着,“这是个十分重大的秘密。要想叫我守口如瓶,你总得付出一笔保密费吧。”

戴斯向照片扫了一眼,神色丝毫未变(马丁不由得很佩服他的镇静)。沉默了很久,戴斯才冷冷地问:“你想要多少?”

马丁眉开眼笑地说:“5000万,我只要5000万。这只是那100亿利润的0.5%嘛。我是很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