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上一章:第 2 章
  •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下一章:第 4 章

只可惜姚老爷子早些年就因病去世了。之后不久,姚老太太也去了。

从那以后,姚家便是姚太太朱氏当家。

林灯觉得以姚老爷子和她家老爷子的交情,如果他还健在的话,肯定不会由着朱氏这么欺负自己的。

只可惜老人家去得太早了。

所以现在,姚家并没有人能护着林灯。

姚老爷虽然不曾像朱氏一般对林灯出言责骂,不过他心里对这个儿媳妇也是没什么好感的。

在他看来,自家儿子有学问、有地位、还有名气,是当之无愧的青年才俊。

而林老爷子退下去之后,他的独子林远山还是个不林家现在就是在吃老本,早已有了没落之势。

林淑婉根本配不上他的儿子。

若不是迫于两家老人早有约定,无故违背婚约显得他们姚家太不地道的话,他才不会答应这门婚事。

所以这会儿,见朱氏把新妇骂得狗血喷头,姚老爷也没有插手去管。

不想姚启安却说:“娘,这林氏肯读书,也是好事。不过她年纪不小了,出去读初小太丢人,不如就花钱请个先生,回家里来教她吧。”

至于姚启安自己,他肯定是没空教的。这回回乡成亲,他只请了几天的假。再过不久,他就要回上海继续教书了。

而且教惯了大学生之后,他也没那个耐心从基础开始教妻子认字。

林灯刚才故意在姚启安面前说自己想读书,就是想让他开口帮自己说话。

她知道,就算姚启安不喜欢她,但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新文化战士”,听说她想读书,他是一定会支持的。

果不其然。

见自己计划得逞,林灯忍不住微微低下头,抿嘴一笑。

她非常不喜欢朱氏这样的女人,如果是在二十一世纪遇到这样的大妈,她才不会客气。

可现在是民国初年,她又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以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的话,她是不会选择直接和朱氏撕破脸皮的。

相比于朱氏的咄咄逼人,林灯的态度可以说得上是温文尔雅了,可朱氏还是很生气。

他的儿子,怎么就“娶了媳妇忘了娘”,站到林氏那边去了呢?!

朱氏刚想发作,忽然想到儿子不久之后就要回上海了。

那到时候,这个林氏还不是由她磋磨?

她请不请人教林氏读书,她儿子又怎么会知道?

想到这里,朱氏便暂时隐忍下来,还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行吧。先不说这个了,饭菜都快凉了,快来吃饭。”

朱氏刚才本来想让林灯和下人一起摆饭的,可多说了这么几句话的功夫,下人们早已把碗筷都摆好了。

几人先后擦了擦手之后,便在八仙桌前坐了下来。

没想到林灯屁股还没坐热呢,便又被朱氏呵斥了一句:“林淑婉,你怎么回事?这里有你坐的地方吗!不知道新媳妇要伺候公婆用饭?”

林灯疑惑地看了看周围:“母亲,这里不就咱们四个吗?既然有四把椅子,为何没有我坐的地方?”

“那是给你小姑子留的位置。”朱氏没好气地说:“启云今日病了,才没出来和我们一起吃早饭。”

林灯恍然般点点头:“这样啊。母亲您别生气,我就临时坐一下启云妹妹的位置。打明儿起我就不坐了。”

朱氏以为林灯的意思是从明天起她就会好好伺候公婆用饭了,却不知林灯想的却是明天起她就不来了。

开什么玩笑,让她站着伺候别人吃饭,自己只能干看着,连桌都上不去?

她脑子有毛病才会照做!

不过就算是只让林灯坐一天,朱氏也是不大满意的。

她觉得林氏昨晚又没伺候她儿子,今日有什么非坐不可的理由?

朱氏正要开口,却听姚启安说:“吃饭吧。”

他是不喜欢林氏不假,但是也不喜欢母亲那些敲打儿媳妇的旧式做派。

朱氏听了,还以为是儿子饿了,碍于他们一直说话才不能动筷子,只好在瞪了林灯一眼之后,应了声好。

开饭之后,林灯连一个眼神都懒得给朱氏,不管朱氏怎么瞪她,林灯都当做没看见。

因为她实在是太饿了!

林灯先尝了一口熬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红豆粥,又夹了个刚出锅的锅贴生煎。

生煎上面撒着新鲜的葱花和芝麻,卖相十分诱人。沾点酱油醋,一口下去,顿时溢香满口,好吃得舌头都要咬掉。

除此之外,还有鲜美的素烧鹅、爽口的凉拌黑木耳……

林灯吃得不亦乐乎,感觉自己这一早上的气都没白受!

当然她也没有真的被气到就是了。

林灯一口气喝了两碗粥,吃了四个生煎包。若不是怕一下子吃太多,把胃口给撑坏了,她还不想放下筷子。

不过就算是这样,已经让朱氏很不满了。

姚家的家境算是非常不错的,他们继承了祖上的遗产不说,姚老爷和姚启安在上海还都有不菲的收入。

不过上海的收入虽高,物价也高,父子俩的花销都不小。他们两个赚的钱,寄回家里的并不多。所以朱氏基本上是在吃祖产和她嫁妆的老本,平日里的生活还是较为简朴的。

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她今天能让人准备一桌子的早餐出来,纯粹是为了迎接许久不曾回家的丈夫和儿子。

却没想到这个刚进门的儿媳妇跟饿死鬼投胎一样,一顿饭下来筷子就没停下来过,吃得比她儿子还多。

林灯才不管朱氏怎么肉疼,吃过早饭,她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她昨天虽然累,不过睡得早,现在并不需要补觉。

她这么急着赶回去,主要是想看一看自己的嫁妆。

钱乃安身立命之本,她早就想清点一下嫁妆了,奈何一直都没有合适的机会。

现在,那几个厚重的大箱子就锁在她院中的库房里。

想到钱,林灯不禁兴奋起来。

希望林家不要让她失望!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清点嫁妆

第五章 清点嫁妆

根据当地的风俗,嫁妆属于女人的私有财产。

除非女子自己愿意拿出嫁妆来补贴家用,否则婆家是不能公然霸占媳妇嫁妆的。

不然一旦传出去了,婆家就会被外人所耻笑。

当然,实际上用嫁妆补贴丈夫、乃至整个婆家的女人并不在少数。

林灯现在的母亲方氏,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林灯却并不打算那么做。

她已经打听过了,姚家给林家的聘礼,多是一些土特产、桑麻织物、茶叶等等,不值什么钱。

林灯是不会和姚启安同房,甚至给他生孩子的。所以如果将来离婚顺利的话,她可以把和聘礼等值的钱还给姚家。

如果她手头宽裕的话,还可以给姚家留下一些东西,当做房租。

不过除此之外再多的钱,她是不打算花在姚家的。

今日在正院,朱氏虽然表面上应了让她读书的事情,但林灯仔细想了想,觉得以朱氏的性格未必真的会给她请先生。

所以要读书、上学,还得她自己准备学费才行。

姚家倒是个要脸面的人家,果真没有动用她的嫁妆。

从彤云手中接过库房的钥匙之后,林灯便亲自打开门锁,率先走了进去。

她院子里的这个库房不算小,不过有一大半地方都堆着一些废弃的家具,一看就不是林灯的东西。

看着昏暗光线下到处都是的蜘蛛网,林灯硬着头皮朝几口新箱子走了过去。

这回她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了一小串钥匙——这是她出门之前方氏塞给她的。

此时此刻,林灯忽然有一种在探宝的感觉,内心十分激动。

打开第一个箱子之后,林灯发现里面装的都是一些布料。有细夏布,也有丝绸,颜色大多十分艳丽,只有几匹相对较为素雅。

林灯挑出几匹自己喜欢的,叫彤云抱回了屋里。

其他的她打算有机会都卖掉,或者将来留给姚家,也算她这段时间没有白吃白住了。

第二个箱子里装的是几床被褥。

林灯见了便皱起眉:“这怎么都放在库房里了,不会发霉了吧。”

彤云忙道:“小姐,您放心,我现在就把这箱子抬到屋子里去。等天好了,都给晒一晒,不会霉掉的。”

林灯下意识地说:“这么沉,你一个人哪里抬得动啊,我帮你吧。”

彤云意外地看向林灯:“小姐,你向来体弱,还是不要操劳了,让我来就好了。”

林灯忽然意识到,原主是个正儿八经的官家小姐,在下人面前摆的谱儿肯定要比她大。

她得一点一点做出改变才行,不然是会露馅的。

“那咱们先一人抱两床被子回去堆着,最后你再抬箱子。”林灯给自己找了个很好的理由,“我都太久没活动了,走一走对身子好。”

彤云听说她家小姐想要锻炼身体,这才应了下来。

打开第三个箱子之后,林灯发现里头装的是一些药材。

她不懂中药,翻看了一下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就去问彤云。

很可惜,彤云也只认识其中常见的几种,不知道哪些比较值钱。

林灯不再浪费时间,果断锁上箱子道:“等回门的时候,我再问问娘好了。”

打开最后一个大箱子之前,林灯本以为里面会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装上一些古董、首饰什么的。

结果她打开一看,发现里面装的竟然是一些类似于盆、桶之类的生活用品。

林灯不禁感到十分失望。

“彤云,这都是些什么啊?”

彤云看了一眼便道:“这是子孙桶三套件儿:马桶、脚盆、水桶。”

听彤云解释了她才知道,马桶也叫“子孙宝桶”,寓意早生贵子;脚盆也称“聚福宝盆”,寓意健康富足;水桶则还有“财势宝桶”之名,寓意财源广进……

然而在林灯看来,这都是一些听着好听,但不值什么钱的玩意儿。

虽说不值钱,不过这三样东西都是日常生活中用得着的。

将这些东西都拿出来摆放好之后,箱子里还剩下一些零零碎碎的小玩意儿,比如痰盂、花瓶、洗脸用的铜盆等等。

林灯特意捡了那一对青色的花瓶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也不是古董之后,便更加失望了。

这林家给她准备的嫁妆,怕是值不了太多钱啊。

怎么回事,不是说林老爷子挺疼这个长孙女的吗?

不懂就问,将最后一个箱子里的东西安置好之后,林灯便问彤云:“我的嫁妆单子你那里有没有?”

彤云点点头道:“我记得您出阁之前,太太让人抄了一份,压在您妆奁底下了。”

林灯刚想说你拿来给我看看,忽然想起她现在的“人设”是不识字的。要是她亲自看嫁妆单子的话,不就暴露了吗?

她只好“嗯”了一声,继续问:“这几抬箱子便是我的全部家当了吗?”

林家是书香世家,无人从商。方氏虽是商户人家出身,但她受老观念影响,老觉得商人低人一等,向来都以官家小姐的标准来教养自己的女儿。

所以在过去,林淑婉都是不怎么过问自己的财产的。

因此现在林灯这么问,彤云并不会觉得奇怪:“不是呀小姐,您还有冬、夏衣服各两箱,鞋袜一箱,还有两盒首饰呢。”

衣服鞋袜林灯都不在意,不过……首饰?

这回不用问彤云,林灯自己就走到梳妆台前坐下了。

此时女人可以用的化妆品不多,因此梳妆台上看着很干净,只有一瓶面脂、一盒香粉和一盒胭脂,还有一瓶头油。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一小两个首饰盒。

两个首饰盒都是螺钿兰花图样的。

样式虽老,不过颇有一番古意,并不显得土气。

林灯先打开了大的那个。

这个首饰盒还自带镜子。除此之外,还有三层抽屉。

林灯一层一层打开看了,发现第一层是发簪、发卡之类的头饰,第二层是耳环和一对银镯子,第三层则是一些项链和戒指。

这些首饰看起来质量不高不低,八成都是林大小姐平时穿戴的。

林灯现在头上戴的一枚坠着水红色珠子的蝴蝶银簪,也是早上彤云从这里头取的。林灯当时刚醒,有点睡懵圈了,完全忘记了查看妆奁的事。

现在,她则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打开了那个小盒子。

还好这个盒子没有叫她失望。

这里头装的是一整套珍珠红宝石首饰,看着颇有几分老气,不过一看就是林灯所有嫁妆中最值钱的,估计是方氏送给她压箱底的东西。

不仅如此,首饰下面还压着一堆白花花、沉甸甸的银元。

林灯也不嫌麻烦,倒出来一个一个数了,发现林家还是挺大方的,一共给她陪嫁了一百块大洋!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改自资料。

彤云

第六章 彤云

一百块在林灯生活的时代不算什么,可能逛一趟超市就花没了。可是在民国初年,一百个银元的购买力还是很强大的。

事实上,这时候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时候都用不上银元,而是用银元之下单位更小的银角和铜元来消费的。

这两种银元之下的辅币,第一级叫做“银角子”。

银角刚刚发行的时候,原本是十进制的,也就是十个银角等于一元钱。

后来银角因为铸造过多、成色降低等原因贬值之后,兑换一个银元就需要十一、十二角钱了。

第二级货币单位就是老百姓最常用的“铜元”,俗称“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