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上一章:第 4 章
  •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下一章:第 6 章

姚启安看起来也很无奈:“就和我娶你的道理一样。母亲逼我与你传宗接代,我又有什么办法?”

林灯都被气笑了:“那可真是为难你了呢。”

说真的,姚启安嘴上说是要反对包办婚姻,最后还娶了她进门也就罢了。要是他不喜欢她,就不和她睡的话,林灯心里还能留存一些对他的敬意。

可是现在这算怎么回事?

林灯动了气,姚启安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林氏阴阳怪气的,什么意思?

“别装了,难道你不想为我生儿育女吗?”被林氏这样没有文化的女子拒绝,姚启安觉得既没面子,又不可思议,“想当初我要退婚的时候,我听说你可是差点把自己吊死,死活都要进我们姚家的门呢。”

听姚启安这么说,林灯感觉非常无奈。

过去的林家大小姐的确是很想嫁给姚启安。

然而林灯并不是那个满心只有启安哥哥的林淑婉。

她很佩服姚启安在文坛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也仅此而已。

的确,她不是什么出名的大人物,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小女子。

但她不想把自己的一生耗在一个根本不爱她的男人身上,无论这个人是谁。

“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起码现在,我不想和你同床共枕,你可以尊重我的选择吗?”

林灯觉得姚启安起码也是留过洋、有些进步思想的,所以她还耐心地解释给他听:“你说我应该履行妻子的义务,这没有错,可是你也好好想一想,你有履行过丈夫的义务吗?新婚之夜你便弃我而去,让家里所有人都看我的笑话。今日一早,去给父亲母亲请安的路上,你明明看见了我,却视而不见……”

“林淑婉,你倒还指责起我来了?!”姚启安没想到,自己都捏着鼻子娶了这个文盲了,还抱着“牺牲精神”来和她同房,却反倒被她给劈头盖脸地教训了一顿,世上怎么会有这样荒唐的事情?!

他越想越气:“我都娶了你了,你还想怎么样?”

林灯对他这施舍一般的语气很是不满:“姚启安,你我都是人,都是平等的人。难道你娶了我,我就该对你感激涕零吗?亏你还以进步青年自居呢,我看你的脑子是还停留在大清呢吧?”

“你,你……!”以往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头,从来都没有人这样当面说过姚启安。

姚启安怎么都没有想到,林氏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女子,竟然这样牙尖嘴利,还和他提平等?!

“你连一天书都没有读过,懂什么是平等吗?”

都吵到这个地步了,林灯才不会退让:“我是没有读过书,但那是因为我没有条件,家里不支持我读书。你以为谁都有你这样优越的条件吗?”

林灯喘了一口气,继续道:“你放心,以后我自然会去上学的。但姚启安你记住了,不管以后我有多少学问,我都不会因此瞧不起没有读过书的人。枉你天天满口‘自由’、‘平等’,我看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平等!”

姚启安本是想着早上见过这林氏未施粉黛的样子,还挺清秀的,加上晚上被朱氏念叨了几句,希望他能早点让他们抱上孙子,这才来到了林氏的院子。

却没想到,这林氏非但不让他碰不说,还将他狠狠地骂了一顿,把他贬得一文不值。

现在看来,这个林淑婉除了生得一副好面孔之外,脾气也坏得很,简直一无是处,和他的青青根本就没法比!

姚启安越想越气,丢下一句饱含怒气的“无知妇人”之后,便扭头离去了。

从那之后,直到林灯回门那日,她都再也没有见过姚启安,看来姚启安是真的生了气。

林灯也不在乎,到了新媳妇回门的那天早上,她便叫彤云叫了辆黄包车,自己提着些点心回林家去了。

反正她和姚启安早晚都是要离婚的,早点让林家人知道他们夫妻不睦,或许还是好事。

只不过林家人见她一个人回去,免不得是要操一番心的。

果然,一回到林家,林父林远山、林母方氏还有林老爷子就十分疑惑地看向林灯的身后:“姑爷人呢?”

林灯又不傻,才不会说他们两个是因为同房和“自由平等”的问题大吵了一架。

她随口胡诌道:“他难得回老家一趟,好些亲戚、朋友都要拜访。今儿个一大早上,就被邀去他旧时同窗的文会了,想来一天都抽不出身呢。”

林老爷子一听便皱眉道:“什么文会,什么同窗?这样的热闹,他什么时候去赶不行,偏偏要挑在你回门的时候?”

“父亲息怒,”林远山倒好像挺理解姚启安似的,“启安年少成名,应酬繁多也是难免的事情,咱们就多理解理解吧,啊。”

“哼,我看这小子就是功成名就之后瞧不上咱们林家了。”林老爷子没好气地说:“要是他祖父还在的话,我看他今天敢不敢不来!”

林灯觉得差不多了,便开口笑道:“祖父,您别生气。我难得回来,咱们一家人都应该高高兴兴的才是啊。”

林老爷子闻言脸色稍有缓和,但还是不大高兴的样子。

林远山却道:“是是是,婉儿说的没错。既然姑爷没来,那就让贤儿和德儿都出来说话吧,你妹妹她们可都想你了。”

林远山口中的“贤儿”和“德儿”,分别是林家的二小姐林淑贤,还有三小姐林淑德。

林淑贤比林灯小半岁,是林远山的二姨太沈氏生的。

三小姐林淑德比林灯小三岁,和林灯一样都是方氏的女儿。

原主和这两个妹妹的关系都不算亲近,林灯才来到这个世界没几天,和她们也都并不熟悉。

这会儿林远山说她们“想她了”,不过是他作为父亲、希望女儿们相亲相爱的一厢情愿而已。

事实上,她们姐妹的感情非常一般。就算见了面,也不过像是普通亲戚之间那样相互问候一声罢了。

可林远山却傻了吧唧地以为她们平时只是因为有长辈在、所以才放不开,还让她们三个女孩儿到屋里说话去。

至于林远山……他最近十分宠爱的四姨太黄氏说是身体不舒服,叫他过去陪她呢。

林灯临走之前,看向神色不豫的方氏,宽慰她说:“母亲,您先回去歇着,我和妹妹们说会儿话,一会儿便去找您。”

方氏看向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不少的大女儿,这才露出一个宽慰的笑容。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姐妹

第九章 姐妹

林灯被两个妹妹一左一右地围着,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之中。

林灯和这两个妹妹相处的时间虽然不多,但她毕竟多活了那么多年,只通过几句话,就发现这两个女孩的性格完全不同。

二妹妹林淑贤是个十分传统的旧式闺秀,满脑子都是以男人为天的思想,言语之间满是对她们的父亲林远山的崇拜。

她嘴甜、会说话,能让林远山体会到那种被人捧着的感觉,正因如此,林淑贤虽是庶出,却是林远山三个女儿之中最为受宠的那一个。

三妹妹林淑德就不一样了。小姑娘一点都不像逆来顺受的方氏,还挺调皮的。

前不久她心血来潮,自作主张地剪短了一截头发,把林家的几个大人气得够呛。

要不是前段时间全家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林淑婉的婚事上,他们怕是早就要收拾林淑德了。

此时三个女孩儿凑在一起,都有些不知说什么是好,最后还是林淑贤先问:“大姐姐,姐夫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呀?”

林灯把刚才应付大人们的说辞又说了一遍。

林淑贤倒没像林老爷子那样生气,反倒很是崇拜地说:“大姐夫可真厉害呀,到哪儿都有人上赶着邀请他。听我娘说,现在有好多人都读过大姐夫的文章,都说他前途无量呢!”

“嗯,他的文章是写得不错。”

林灯虽然不喜欢姚启安这个人,但他在文坛上的成就,那的确是没话说的。

林淑德一听便忍不住笑了:“大姐姐,你这话说的,倒好像你读过大姐夫的文章似的。”

林灯心道,朱思危的文章她何止读过,她还背诵过呢!

当然了,这会儿却是万万不能那么说的:“我也是听人说的嘛。不过我嫁入姚家之后啊,真觉得自己应该学学认字了。”

“认字?”林淑贤不解地看着她,“大姐姐学那个做什么,是为了让姐夫开心吗?”

林灯摇摇头道:“是我自己想学。我听启安说,现在时代变了,上海大户人家的小姐也是会去外头念书的呢。”

她和姚启安关系不睦,姚启安当然没有和她说过这些,都是林灯瞎编的。

她这是在为了自己将来去读书做铺垫呢。

林淑贤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林淑德却是亮了眼睛:“真的吗大姐姐?那我能不能也去读书?”

“这个要问爹和娘,我也不能做主。不过我打算过几日就请先生来家里教书,你要是愿意的话,到时候可以来姚家找我,咱们两个一起学认字。”

林灯不是圣母,什么人都帮,不过见到林淑德这么想读书的样子,她就想顺手帮林淑德一把,反正也不费什么事。

她的力量虽小,但能帮一个人就帮吧。

生而为人,本就不易,更何况还是生逢乱世的女子呢。

多学一些本事,总归是没有错的。

原本说到姚启安时,林淑贤还是挺感兴趣的。后来一听林灯和林淑德说起什么读书,林淑贤就觉得无聊得很了。

她曾在父亲的书房里见过那些“大部头”,密密麻麻的那些小字,瞄一眼都觉得头痛,真不明白有什么可读的。

在她看来,不用读书习字,可是一种女孩子才有的福利呢!

见林灯和林淑德还要继续说读书的事情,林淑贤忙插话道:“大姐姐,我可真是羡慕你呀!那天大姐夫来接亲的时候,我远远瞧了一眼,大姐夫可真是青年才俊,一表人才啊!我看他不仅是文章做得好,论样貌也是咱们县里数一数二的呢。”

姚启安的长相的确是风流俊美,放在现代,还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奶油小生。

不过很遗憾,他不是林灯喜欢的那款。

林灯也说不上来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男人,总之不是姚启安这样的就是了。

所以对于谈论姚启安,林灯没什么兴趣,只草草应付了一句便说:“二妹妹,我和三妹妹要去母亲院子里了,你要和我们一道去吗?”

方氏是个十分大度的正室妻子,对林远山的这几个庶出子女都还不错。不过林淑贤毕竟不是从方氏的肚子里爬出来的,和这个嫡母向来不亲。

听林淑婉这么说,她就找了个借口告辞了。

林淑贤走后,林淑德疑惑地看向林灯:“大姐姐,我也要跟你一起去母亲那里吗?”

林灯笑道:“你想去就去,不想去就算了。”

林淑德指着林灯笑道:“哦我明白了,大姐姐你是想打发她走对不对!”

林灯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笑着对林淑德说:“你这头发也太不像样子了,跟狗啃的似的,我来帮你修修吧。”

和二姨太所出的林淑贤相比,林灯的确是更喜欢林淑德这个小妹妹一些的。

而且她们马上就要一起学习了,林灯想趁机多了解了解自己的这个小妹妹。

按说原主林淑婉和林淑德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理应十分亲近才对。

然而过去的林淑婉性格较为内向,整日里只知道和方氏在一起做女工,还有些看不太上林淑德这个跳脱的性子,所以她和林淑德这对同母的姐妹俩并不怎么亲。

而现在就是修复她们姐妹关系最好的时机。

林灯没有学过剪头发,不过她剪过那么多次头发,还给自己修过刘海,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了,所以给林淑德修剪起头发来,还真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剪完之后,林淑德对着镜子左右看了看,满意地说:“大姐姐,你的手艺可真好,这么一修就好看多了。”

林灯好笑地说:“你这头发是谁给你剪的,怎么长一块短一块的?”

林淑德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自己剪的。碧玉胆子小,不敢帮我,我只能自己动手了。”

“以后你可别自己乱剪了,你要是想剪头发的话,我带你到外头理发店剪去。”

“真的吗?”林淑德突然很羡慕林灯,“嫁了人可真好啊,都可以自己出门了!姐姐你以前可是从来都不出门的,更别提带我出去了。”

林灯笑道:“那你也想嫁人咯?”

她本以为提到嫁人这个话题之后,林淑德会像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子一样羞红了脸,不好意思起来,却没想到林淑德竟一扬脖子,不屑地说:“我才不想嫁人呢。要是嫁个咱爹那样的,我可能两年就被气死了。”

“噗。”林灯没忍住,笑出了声。

这小姑娘还真挺有意思的,她喜欢。

林淑德见林灯笑了,不由窃喜道:“大姐姐,我还以为我这么说父亲,你会骂我呢。”

林灯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你说的也没什么错儿,我骂你做什么?”

“嘿嘿。”林淑德看了林灯一眼,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大姐姐,我觉得你嫁人之后变得温柔了许多啊。等你得空了,我就去姚家找你,好吗?”

林灯点点头,答应了林淑德。见时候不早,她便辞别了妹妹,朝方氏的院子里去了。

她还有许多正事要办呢。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算账

第十章 算账

林灯才刚刚走进方氏的院子里,就听方氏笑着叫她说:“婉儿,娘给你煲了大补汤,快过来尝尝。”

林灯不是未成年的小孩子了,一听到“大补汤”三个字,她就知道方氏在想什么了。

只可惜方氏想得太多了。她和姚启安到现在都还没有圆房,以后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夫妻之实,喝这些汤根本就没用。

然而方氏却不知道那些。给林灯盛完汤之后,她便在林灯身边坐了下来,一脸殷切地看着她说:“女儿啊,你可一定要争气,早点给姚家生个大胖孙子出来!姚家就启安这么一个儿子,你婆婆指定急着抱孙子呢。”

林灯假装害羞地说:“娘,我才刚成亲呢……”

“刚成亲才更要加把劲,争取早点怀上啊!”方氏一副过来人的语气,“当年我也是刚成亲没多久,就怀上你哥哥了的。那会儿你祖母嫌弃我们方家是商贾人家,一向看不起娘。多亏娘肚子争气,头一胎就生了个儿子……”

“好了好了,娘,我心里有数,您就别再念叨这些了。”林灯实在接受不了方氏这一套“母凭子贵”的思想,赶忙转移了话题:“我有事儿要问您呢。”

方氏和蔼道:“你说。”

“当初我陪嫁去姚家的那些家具大概值多少钱,您心里有数吗?还有姚家送来的那些聘礼,又值多少个银元呢?”

方氏一愣,没想到女儿问的竟然是这个问题:“婉儿,出什么事了,是你在婆家缺钱使了吗?”

“不是的,娘。我只是想知道一下,心里有个数而已。以前家里这些事情都是您来操持的,现在我嫁人了,也算是有自己的小家庭了,总不能什么都不懂吧。”

林灯怕方氏不肯说,还补充道:“您放心,公公现在就是做生意的,所以姚家是不会因为我和金钱打交道就瞧不起我的。”

方氏叹气道:“唉,也是。时代变了,都没处考科举去了……”

方氏说完,便把这些家具大致的价格都告诉了林灯。

林灯这才知道,原来林家给她陪嫁的那一套家具,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值钱。

据方氏所说,当初是林老爷子出了一百大洋,林远山和方氏各出了五十大洋,从买原料到雇工人,统共花了两百多个大洋,才做出了这套家具来的。

而这种材质的家具只要爱惜些用,并不会随着时间而贬值多少。甚至说要是保存个几十年的话,反而还会变得更加值钱。

林灯一听,心中就有数了。

“至于那些聘礼……”方氏想了想道:“姚家送了许多海味,有蚝豉、鱼翅,还有鱼肚……还送了两雄两雌两对鸡,四京果、四色糖、香炮镯金、茶叶芝麻……哦对了,还有二斗米!加起来怎么着也得有四、五十个大洋吧!”

四五十个大洋在这个年头着实不少了,不过林灯在姚家时打听过了,听说姚启安现在在大学做老师,一个月的工资就有四、五十个大洋呢。

所以对他来说,这点娶媳妇的钱还真不算什么。

即便如此,林灯还是在自己心中的小账本上默默地记了一笔账。

将来离婚的时候,她会将这些钱都还给姚家的。

虽说这个婚不是她想结的,但就像彤云想要自由还得自己花钱赎身一样,有些事情就算不是因她而起,她也不得不负起这个责任来。

当然,如果她难缠一些的话,离婚时她不仅不用给人家钱,还能从姚启安那里拿到一笔“分手费”,将他“剥一层皮”。

不过林灯毕竟只是个“假媳妇”,和姚启安不是真夫妻。

所以她现在虽然很需要钱,却没打算要姚家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