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上一章:第 28 章
  •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下一章:第 30 章

不过,灰心丧气只是暂时的。林灯知道,这一切的黑暗终究会过去。不说她知道历史未来的走向,就说这两个月以来发生的事情便在昭示着世人,这个古老的国家绝不会一味地挨打。

只要一息尚存,就有人会奋不顾身地去拼搏,去抵抗。

……

在杭县最炎热的七月份里,林灯在林修诚和林灼的掩护下回了一趟林家。

特意挑林远山不在家的时候回去的。

林老爷子的身体已经基本康复了,见到林灯回来,他非常高兴,欣喜地在孙女身上打量着:“没瘦,挺好!挺好!”

林灯的眼睛有点发酸。林老爷子话不多,但他眼里的关爱是骗不了人的。

“祖父,您还好吗?”

林老爷子点点头道:“你放心,我一切都好。”

林灯见老爷子的精神的确不错,这才真正地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我听你哥哥说了,说你想回来照顾我,没那个必要。”林老爷子摆摆手说:“你爹还有他那几个小的,糟蹋了咱家那么多钱,我这个时候不用他们什么时候用?”

林灼在旁笑着补充道:“是啊姐姐,你是没看到,咱爹还有那个沈姨娘都瘦了一大圈儿呢。”

林灯笑着夸赞道:“还是祖父有本事。”

简单的问候过后,林老爷子直接切入正题:“我听你哥哥说,他想带你们两个去上海读书?”

这么“离经叛道”的事情,家里早晚都是要知道的,瞒不住。

所以兄妹三个商量好了,先跟家里最为开明的祖父说。

不过……林灯不敢确定,林老爷子是否会在这件事情上支持她们。

毕竟在她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的十几年里,林淑婉和林淑德姐妹俩都是没有读过书的。谁知道身为一家之主的林老爷子,骨子里是不是还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那老一套呢?

所以她轻轻点了点头,有点忐忑地说:“祖父,我和妹妹真的很喜欢读书,您能同意让我们去上学吗?”

林老爷子看着她,又看看一旁的林灼。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他才缓缓开口说:“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我,女子应遵守‘三从四德’,不应抛头露面,去做男人们才做的事情。”

林灯兄妹三人听到这话时,都忍不住心中一沉。

还是林修诚年长,较为沉稳一些。见林灼沉不住气,就要开口反驳,他连忙拉住妹妹,无声地对她摇了摇头。

这时便听林老爷子继续说:“不过大清没了之后,我时常在想,这世上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帝国王朝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了数千年,可一朝风云变幻,便没了帝王。这改变究竟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我也说不清楚。我们这些老人家,大多是不喜欢改变的。可我不得不承认,一成不变并非最好的选择。”

“祖父……”林灯已经明白了林老爷子的意思。

“时至今日,我仍然不知让你们两个女孩子出去读书是对是错。但我这个做祖父的,就想让你们这些孩子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所以,你们去吧。”林老爷子说着说着,眼眶突然红了。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但在竭力忍着,“就是不知道你们这一走,祖父什么时候才能再看见你们了。”

林灼用手抹了把眼睛,眼泪汪汪地说:“祖父,只要有假期,我们一定回来看您!”

林灯也点了点头,轻声说:“谢谢您,谢谢。”

见两个孙女乖巧的样子,林老爷子舒出一口气,又看向长孙:“修诚,你是兄长,在外面要照顾好两个妹妹。”

林修诚连忙点头承诺:“您放心。”

林老爷子点点头,缓缓地从怀中掏出了一张有点皱、但是折得整整齐齐的庄票:“去上海,要用钱的地方一定很多。这个钱,是我给淑德准备的嫁妆,现在提前给你了。”

林灼怎么都没想到林老爷子竟然会在这个时候给她钱,她忍不住哭得更凶了:“祖父,您怎么对我这么好啊……”

林老爷子笑着说:“傻丫头,这个钱现在给了你,你以后可就没有嫁妆了。”

“我不要什么嫁妆,我只想上学!祖父,谢谢您!”林灼说着,扑到了林老爷子怀里。

结果林灼还没感动多久,就见林老爷子将那张庄票交到了林灯的手里。

林灼懵了,一脸疑惑地看向林老爷子:“祖父,不是说这个钱是给我的吗?”

林老爷子笑道:“是给你的,不过你还小,我怕你马虎弄丢了,先交给你姐姐保管。”

“喔。”林灼瓮声瓮气地应了一声,看着有点小孩子气。

林灯捏捏她的脸蛋,笑道:“怎么,不服气?”

林灼朝她做了个鬼脸:“不敢!”

林老爷子笑着对林灯嘱咐道:“婉儿,当初你的嫁妆里,我出了差不多一百五十个银元。这里是二百个银元,其中一百五给你妹妹花用,另外五十块你自己留着。祖父以后不想给你们添麻烦,所以还留了点钱养老。等我走了,余下的再分给你们。”

林灯知道,林老爷子做官的时候是那种一分钱不贪的清官,家业全是靠俸禄和家里经营的铺子一点点积攒来的,所以他手上的现银并没有外人想的那么多。

一下子能拿出这么多钱给她们姐妹俩,真的已经很不容易了。

至于老人家的遗产,林灯还真是没想过:“祖父,您别想那么多。您把身子保养好了,该吃吃,该喝喝,就是您把您老的积蓄都花了,只要您开心,我们也是高兴的。”

“好孩子。”林老爷子见孙女这样懂事,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祖孙四人又聊了会儿天,直到林灯他们都准备走了的时候,林灼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祖父,您给了我和姐姐那么多钱,就不给哥哥一点的吗?”

林老爷子是很喜欢林修诚这个长孙的,这是林家人有目共睹的事情。

林老爷子瞄了个子比自己还高的孙子一眼,道:“他都这么大人了,大学毕业,有手有脚的,要是找不到工作,咱老林家不是白花那么多钱供他出国念书了?”

林修诚点点头,对两个妹妹说:“祖父说得对,你们放心,我会尽快找到工作的。而且我还有一些积蓄,不用麻烦家里。”

看到孙子这样有担当的样子,和他那个糊涂儿子截然不同,林老爷子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们林家,还是有希望的。

……

离开林家之前,林灯不出意料地见到了方氏。

隔着一道门,林灯停下脚步,远远地看着“守株待兔”的母亲。

方氏也在看着她,脸色铁青。

林灯轻声叫了声“娘”。

她还没有说出第二个字来,就见向来柔弱的方氏厉声说道:“别叫我娘!你心里还有我这个母亲吗?离婚这么大的事情,你一声不吭地就擅自做了决定,你有没有想过我会有多难堪?想没想过咱们林家会被多少人笑话?”

林灯平静地说:“娘,您先别激动。我问您,如果我提早告诉了您我要离婚的事,您会同意吗?”

“当然不会!”方氏不假思索地喊了出来,“离婚多丢人啊!怎么着你都不能离婚啊!”

林灯看着方氏的时候就在想,当初姚启安不愿意和她沟通,是不是因为他见了太多方氏这样的旧式妇女,觉得自己和她说不明白呢?

林灯面对方氏的时候,就时不时地会产生那种鸡同鸭讲的无力感。

不过她不想轻易放弃。

“娘,现在言语上的争辩是没有意义的。你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你。但是迟早有一天,我会用行动向您证明,我绝不是林家的耻辱!”

林灼也帮腔道:“是啊娘,我从未见过比姐姐更聪明、更勇敢的女子了,您怎么会这么想她呢?”

“反了,你们都反了……”方氏见自己孤军奋战,不禁捂住胸口,摇了摇头,失望地看向站在林灯身旁的儿子,“诚儿,娘为了你付出了多少,你又不是不知道,难道连你也不站在娘这一边吗……?”

林修诚为难地说:“娘,您心里是爱我们的,我们都明白,只是您的爱太沉重了。我们有我们的生活、理想和事业,所以不得不暂时离开,请您理解。”

“离开?!”方氏愣住了:“你……你们什么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通电:公开发表的宣布或表明政治上某种主张的电报。

2:改编自百科资料。

启程

第五十五章 启程

林灼年纪小, 嘴巴快, 直接告诉了方氏:“祖父已经同意我和姐姐去上海读书了。等月底哥哥去上海找工作的时候,我们就一起走。”

“不、不行!你们是我的孩子,你们怎么能离开我!”方氏突然间方寸大乱, 急得直跺脚,“诚儿, 你出国留学了那么久, 娘有多想你,难道你不知道吗?淑德,你就要说亲了, 你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家里, 你不能啊!”

林修诚无奈地说:“娘,我知道您思念我, 所以我已经在家里呆了将近半年了。可是您总不能把我一辈子束缚在身边,不让我出去工作吧。”

“娘不是这个意思,可是, 可是……你们都走了,我怎么办呀。”方氏哭了, “我自己哪里斗得过沈氏和黄氏她们……”

其实林修诚要去外地找工作的事情,方氏心中早就有数。她就是没想到两个女儿竟然都要走,林老爷子还同意了。

这实在是太荒唐了!

方氏突然间觉得特别恐慌。她感觉三个孩子就像她手掌中的沙子, 一个都留不住。她握得越紧,他们就逃得越快……

她只能哭,哭到这几个孩子心软。方氏知道, 他们虽然有许多观念和她不一样,但是骨子里都是爱她、在意她的。

林修诚果然有点心软了:“您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和我们一起走。”

林灼听了,却是不大愿意。她与方氏这个母亲向来不和,如果带着方氏去上海的话,家里恐怕又要鸡飞狗跳了。

不过林灼还没有说话,就见林灯握住了她的手,轻轻地摇了下头。

这几个月以来林修诚和林灯时不时地就会这样提醒林灼,林灼有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不让她说话,不过照着做就是了,哥哥姐姐总不会害她的。

不过这回林灼很快就明白了——因为没有必要开这个口,说一些让方氏“寒心”的话。

方氏是不会离开林家的。

“我是林家的主母,怎么可能撇下这一家老小去什么上海?!诚儿,你不要闹了,帮娘劝劝你妹妹,让她们不要走,好不好?”

林修诚摇了摇头:“母亲,放手吧。妹妹们放假的时候,我会带她们回家看您的。”

方氏哭也哭过,闹也闹过了,见自己怎么做都没用,她忽然间像是被抽干了力气一般,无力地歪倒在冯妈妈身上。

“你们……你们这些逆子,连娘的话都不听了……我真是白生了你们!”

又来。

方氏一吵架就口不择言,说这种伤人的话,不怪林远山不喜欢方氏,他们这几个做子女的对方氏都是又爱又烦。

看方氏气得浑身发抖的样子,林灯上前扶住她说:“娘,您别生气。我和妹妹去读书,是祖父点了头的,祖父还给了妹妹学费呢。您说我们是逆子,可我们都是遵照祖父的意思行事的啊。您是想违背祖父吗?”

“你!”方氏甩开她的手,恨恨地说:“淑婉,你在姚家究竟经历了什么,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你以前温婉娴静,再是听话不过,可你现在……不考虑姚家也就算了,连林家的名声你都不顾了!你怎么可以这样自私!”

“自私吗?可我觉得我现在这样挺好的。为了自己活着,不为姚家,也不为林家。”被方氏骂了一顿,林灯一点都不气,反而反过来劝她,“娘,您也该改改您这性子,别成天说自己是为了这个家活着。等我们走了,这个林家除了祖父之外,也就剩父亲和他的那些姨太太、还有庶出子女们了。难道您这辈子,就为了他们活着?”

“你、你……”方氏想反驳林灯,却偏偏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只能指着林灯“你”个没完。

林灯怕拖得时间久了,林远山回来以后再生事端,便对方氏道:“娘,您自己保重,我先走了。”

她硬下心肠,离开了林家的大门。

天气炎热,灼热的阳光照在林灯的脸上,刺得她几乎睁不开眼睛。

好在很快,彤云便拦了一辆带着棚顶的黄包车。

林灯向来畏热,几乎似乎迫不及待地坐了上去。

车子开始动之后,林灯回过头看了林家的大门一眼。

林修诚和林灼都站在那里,含笑望着林灯。

林灯朝他们挥了挥手。

两人也朝她挥了挥。

就在林灯准备转过头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大门口处出现了一双小巧的绣花鞋。

紧接着,一个中年女人慢慢地探身出来。她微微低着头,耸着肩,抬眼看着林灯,姿态有些不雅,正是极少出现在大门外的方氏。

林灯不由心中一酸。

不管方氏怎么骂她,在她心里始终是有林淑婉这个女儿的……

不过林灯不会因此而回头。

离开这里,她的世界就此天高海阔。

……

7月17日一早,原本便睡得很浅的林灯睁开眼睛,起床洗漱。

她已经起得很早了,可彤云起得更早,已经把早饭买回来了。

彤云边摆饭边说:“小姐,您吃完饭把药喝了,这是最后一帖药了。”

“太好了。”林灯一想到自己终于可以摆脱苦巴巴的中药就忍不住开心,“喝了这么久,我捏着鼻子都快喝不下去了。”

彤云语重心长地说:“良药苦口嘛。您别说,这老大夫开的药还真有效。小姐现在身子好多了,不会动不动就晕倒了,脸色也好看了许多。”

林灯对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也很满意。想她刚来那会儿,走两步就喘,就晕,别说去别的城市了,就是出个门都麻烦。

不过现在,经过半年多的食补、药补和锻炼,她基本已经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了。

吃过早饭,喝完药,尽管彤云已经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林灯还是又检查了一遍,防止落下什么东西。

事实证明,检查还是有用的——她在卫生间发现了一根头绳,一个小梳子。林灯顺手把它们装到了随身的小包里。

这回去上海,他们要坐火车。林灯没坐过这年头的火车,不过想来条件不会好到哪里去,再拿着很多行李肯定不方便。

所以临行之前这几天,她和彤云好一顿收拾、整理,最后共整理出四个大手提箱的行李。

准确地说是五个。还有一个林灯实在拿不了,昨天提前让林修远拿走了。

家里的那些用过的碗啊、碟啊,彤云是非常舍不得丢掉的。还有那些被褥,在彤云看来都是极好的。

碗筷也就算了,不值什么钱,不过林灯那几床被子是陪嫁,去年才做的,做工的确不错。

最后她们把碗筷杯壶之类的东西还有彤云的被褥都送给了街边的流浪汉和小乞丐。林灯的被子里挑了两床好的,卷成一个大卷,用绳子绑了,然后由彤云和林修诚分别背在身后。

……

杭县火车站始建于1906年,在林灯和林修诚看来规模不大,甚至有点破旧,不过林灼和彤云却是头一遭见到火车站,都觉得很稀奇,忍不住左瞧瞧、右看看。

前来送他们的杨哲思是从上海来的,对于火车站并不陌生。因此她目不斜视,只是对着林灯说道:“去上海之后好好学习,有空时写信给我。”

“好的老师。”林灯果断答应下来,“您有机会的话,记得来上海看我们啊。”

杨哲思微笑着点了点头,目送他们上了火车。

从1909年起,沪杭铁路开始通车。不过这年头的车速极慢,要10个小时才能抵达上海。

林灯本来抱着出门不遭罪的原则,是想买头等座的。结果一打听票价,才知道头等座竟然要足足十个大洋!简直贵的要死!

林灯一听便果断地放弃了头等座,选择了二等座。

其实在问完所有的票价之后,林灯觉得就是三等座都贵了,竟然要四个大洋2,普通人一个月都未必能赚这么多钱呢!

不过没办法,谁让你想省时间坐火车呢?走陆路的话压根不需要这么多钱,就是时间久,人遭罪。

综合考虑之后,林灯兄妹三人还是选择了火车。

出门之前兄妹三人就说好了,他们现在各自都有积蓄,花销各自出各自的,等谁的钱不够了再相互补贴。

虽说是亲兄妹,但他们三个的性格就是谁都不愿意欠谁的。

临去上海之前,林灯和林灼又去锦绣布庄算了一次账。算上林修诚让给林灯的那一份,林灯这几个月共拿到了一百七十多元的分红。林灼拿到了她的一半,也就是八十多元。不过林灼压根没经手,直接就全都交给了林灯,让林灯代为保管。

林灯收下之后,记了一下账。加上林老爷子给的一百五十元,还有上次林灼给她的二十元,现在林灼在她这里共有二百五十多元。买完一张六块钱的车票之后,还剩二百四十七元。

林灯把零头那七块钱给了林灼,让她手上拿着点钱。林灼没有拒绝。

这回去上海,林灼没有带她的丫鬟碧月,说是有一个丫鬟伺候她们姐妹两个就够了。碧月还算机灵,留在林家多少能帮衬着方氏一些,还能帮她们盯着林家的几个铺子。

至于彤云,林灯已经按照约定把卖身契还给了她。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彤云竟然死活不肯要,说是怕没了这卖身契,林灯就不要她了,非让林灯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