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信的小内侍点头:“都说是为了感谢爷爷对周六爷手下留情。”

张太监听是这个缘故,心里有点乱。他其实没留情,他一个跟着圣意倒向齐王的人,对铁杆的太子派有什么情面可留?但碍着周连营的身份不同,他怕惹祸上身,确实给过动手的侍卫一点暗示——不然要是在完全公事公办的情况下,四十杖下来,打死夸张了点,打残真是不费多大事。

他放的这点水只是为了自保,所以没想着向谁卖好讨人情。但如他先前所虑,永宁侯府这种世族确实是懂行的,人家连这一点花头也看明白了,领了他的情,特特送了重礼来,这样有礼数,他着实有点触动。

——三百两黄金呢,虽然还没有亲眼见着,想一想心里都热乎,周家这行事真是太讲究太实惠了。

小内侍在旁道:“爷爷,张大叔说他知道利害,开头都没敢收,实在推不了才接下了。但心里还是悬着,所以来请爷爷的示下,看是不是还该给退回去?”

太监就没有不贪财的,一听到黄澄澄的金子要离他而去,张太监心上立时像被划了一刀。这要是以前,他虽然心如刀割,但也不会怎么犹豫,多半就直接退回去了,连他宫外那个拉拔的远房亲戚都知道这礼烫手,他还能不明白?

但挨过了卫贵妃的一茶盅后,他的想法就有点变化了——白受了气讨不回来也罢了,还要把到手的钱财往外推,他凭什么就要活得这么窝囊?这又不是他伸手敲来的,也不是真有什么瓜葛,人家的儿子就值钱,就愿意为他那点不值一提的抬手谢他,他干嘛非得把这份好意丢回人家脸上?

小内侍察言观色,看出张太监的肉疼来了,就机灵地道:“我看张大叔是太谨慎了,爷爷留着也没什么,人家愿意给爷爷送,这怎么怪得着爷爷?而且,两份礼都是悄悄送过去的,爷爷放心,不会传到玉年宫的耳朵里。”

他前面说的很得张太监的心,末一句却让张太监不自在起来,他是想着巴结卫贵妃齐王好攒个从龙之功来着,可攒这功劳为的什么?太监又没别的指望,还不就是升官发财,发财又比升官更重要得多,本朝太监无人权,就算做到第一号大太监司礼监的头头那也还是皇帝脚边的一只狗,说一声打死就拖出去了,哪比得正经官员。

所以,什么都是虚的,只有钱才是亲亲的命根子。张太监就道:“玉年宫知道又怎么了?难道爷爷就要把财路都断了不成?”

小内侍“啪”给了自己一个嘴巴子,道:“爷爷别生气,是我嘴笨不会说话——”

紧着奉承了张太监几句,才往外出去,要再叫人给张管家回话,张太监叫住他:“等等,你先说,太子送的是一幅米芾的《珊瑚帖》?”

见小内侍点头,他就道:“给太子退回去。”

小内侍愣了下:“这,爷爷,我听说米芾的真迹可值钱了——”

“屁话,你以为就你能,你爷爷不识货?”张太监横他一眼,“那是先皇后当年陪嫁进宫的嫁妆。”

太子手头紧,不然也不至于把这个送来。不过他可不能真收下,因为他心里已经有点活动,觉得现在从的这条龙似乎并不像他以为的那么一定能成功上位了。

“你传话给张大,叫他别发傻直接退到东宫,悄悄送永宁侯府去,只说不敢收,人家自然会知道还给谁。”

小内侍答应一声,忙去了。

**

迎晖院里一片宁静。

“上钩了。”周连营趴在床上,摸着下巴道。

他现在哪里也去不了,什么事也做不成,只能困在炕上,几天趴下来实在无聊得紧。好在在他的强烈要求之下,有一些重要的消息周侯爷还是会叫人传知他一声,只是不肯要他操心,不和他讨论这些,他闷极了只能和霜娘说一说。

霜娘坐在炕边做着针线,她原怕挤着周连营,是坐在炕前的一张椅上的,偏周连营要说她坐的远了,和她说话费力。伤患最大,她只好顺他的意了。

这时她手下不停,点了下头表示赞同:“全留下是贪,全退是撇清,退一半留一半,这就是欲拒还迎了。”

周连营听得不由笑了,觉得她有时冒出这么一两句来有趣得紧,和她闷在屋里说话也不乏味。

“能让他这么还迎一下,我这顿打就算挨得值了。”他顿了下又道,“本想往卫贵妃那里露点口风,这么一来,倒还是保密的好了。”

算来这真是意外之喜,他真没想到各种机缘凑巧之下,三百两黄金就能把张德全砸出一条缝来。后续展开成这样,原先的打算就不能用了,让张德全废在卫贵妃手里怎么也比不上把他拉过来有用。

霜娘目光往他被软绸覆住的下半截溜了一下,“都成四瓣了,我可不觉得值。”

……这就不大有趣了。

周连营撑下巴的手一下软倒放开了,脸往下压到了枕头里,眼睛侧过来瞅着她。

霜娘忍笑道歉:“……我错了。”

周连营从胸腔里发出闷闷的声音来:“没有诚意。”

霜娘只好乍开手,把绣花棚子和丝线都拿远了点,俯身附上诚意。

唇上软软触感停顿片刻离开,周连营这才满意了点,又和她说:“再嘲笑我,要翻倍才行。”

伤患怎么都有理,霜娘胡乱点头。

她理起有点缠绕到一处的丝线,理清了后,想起来先前的话,问道:“皇上身边的太监全都是向着卫贵妃和齐王的吗?”

周连营在枕上点头:“以前有站在太子这一边的,也悄悄给太子行过方便,但被皇上发现之后,都给贬下去做杂事去了。”

顶上来的后来者一看风向,自然知道往那边倒才能保住荣华了,这么渐渐下来,以至于皇帝身边没一个能替太子说话的人了,这当然是很不妙的。

“这也太——”霜娘听闻,觉得实在难以评价,“这不只是偏心了吧?简直像跟亲生儿子结了仇了。”周侯爷跟他一比,都显得像个好男人了。

周连营笑了笑:“要说仇,倒也不算,但确实有点心结。皇上多年前就想换太子,但群臣反对之声太大,皇上总是不能如愿。他无法之下,召来了太子,想让太子主动上书,退位让贤,太子不肯答应,皇上以为太子不孝,又以为太子恋栈权位,自那以后,就不再理会太子,也不乐意听到他的事情了。”

“……”更难以评价了,这是搞笑呢吧?太子的储君又不是自己费尽心机硬赖来的,他胎投得巧,生下来就是太子,后来又没犯错,凭什么要退啊?

这些皇家的事周连营上回给她科普过,但是是精简版,像这样的细节事件,霜娘是头一回听闻。她深觉无语,摇了摇头,觉得皇家好像真没有高级到哪里去,敬畏之心又少一层。

吐槽一句:“不孝争权这种词眼,说齐王才对。”又问道:“那张德全现在做不了什么吧?他一提太子,自己就得跟着搭进去了。”

周连营:“是的,要看将来了,能多一条线总是好的……”

不同于迎晖院里的悠然闲话,外面现在可是炸开了锅了。

离拦帝驾的那日已过去七天,请命诸公受廷杖一事,传遍了京城上下各个大小衙门,强势压倒其它所有传闻,登顶本年末热事榜首。

拦驾,请命,廷杖,每个都是让人精神一振的关键词,出门要不和人聊两句这些,都觉得白穿了这身官服。

第97章

就在这种一日比一日攀升的热议声中,下一次的大朝会来临了。

皇帝在金座上坐下时,远目一看,发现似乎比上回朝会时少了些人,一怔之后想起来了,这应该是挨廷杖的那些个聒噪官受伤告假,还没回来,不由心中满意,思忖着这回耳根应该清静多了。

三拜九叩,行礼毕——一个个官员就迫不及待地站出来了,个个都说“臣有本奏”!

皇帝心中闪过不详的预感,等这些官员开了口,果然,全是继续奏请太子习政的。皇帝这个郁闷,上回打的那一批还在床上趴着呢,怎么对这些货就起到没一点震慑作用?

——他不知道,作用是起到了的,只不过不是震慑,而是督促。

这其中最督促着众人的是周连营,他当日的表现早已被一同受刑的请命官员传扬出去,言行堪称无可指摘,四十杖更挨得带种之极。唯一的问题是,他不是文官,而是个武官加勋贵。

犯颜直谏而后遭受廷杖,这不是文官该刷的成就吗?现在居然被个外路人刷上了,很有些文官心中生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来,在家玩命写奏章润色,就等着今天来犯上了——那啥,四十杖是不太受得起,二十咬一咬牙还是可以忍过去的嘛。

于是今天的早朝一开始就进入了热火朝天模式,本来太子派士气就盛,再加上混进了一些专想着邀名刷成就的家伙帮腔,这些心意不纯的家伙战斗力还特别猛,什么狠说什么,齐王派在这种形势下没多久就败退,皇帝拉偏架都没救回来。

早朝再一次拖到了中午,皇帝坐在金座上,已经被吵得头昏脑涨,杀手锏廷杖都没有一点作用,他实在也是没办法了,身心俱疲之下,只想回去休息,再也不想看见底下这些货了,没好气地丢了一句:“太子想习政就习罢。”

起身就离去了,司礼太监忙扬着嗓子喊了句“退朝”,然后跟着皇帝的一串仪仗走了。

**

皇帝的一句金言传出去,激起各方各种反应。

太子派大喜过望奔走相告,齐王派垂头丧气如丧考妣,玉年宫里,卫贵妃摔了一整套天青釉汝窑茶具。

这句话也很快传进了永宁侯府里。对于侯府来说,这当然是个好消息,众人俱是欢喜不已,太子终于被允准迈出东宫,摇晃的储位又稳当了点,周侯爷来探望儿子的时候,都不由多留了一刻,父子两个愉快地展望了一下前景,替太子谋划着习政该从何处入手,正说着,周连政下衙过来了,他也是来告知这个好消息的,这下三个人一直讨论到晚饭时间才暂时告一段落。

因知道周连营吃的是特制的伤患餐,寡淡又无味,周侯爷和周连政就都没有留下来一道用饭,离开往正院去了。

霜娘从书房出来,吩咐丫头们摆膳,周连营如今又好上一些,虽然还不能坐,站也站不住,但他不肯要人喂了,让抬张高几到炕前,把他的膳食摆在几上,他自己趴在炕沿上,凑合着自主用饭。

一顿没滋味的饭很快用毕,他漱了口,目光开始往坐在那头桌边的霜娘身上飘。

霜娘这么被人看着哪能没感觉,给他瞄得好笑又无奈,忍不住说一句:“我说我到外面屋里吃,你不让,偏要找这个罪受。”

周连营支起上半身来,挪动着趴回枕上,道:“就着你那边的饭菜香气,我才喝得下我这边的粥,不然天天都是这个,腻也腻死了。”

霜娘安慰他:“你再忍忍,再有五天太医来复诊,他要说没什么问题的话,你就可以正常一点用饭了。”

周连营半抬起头,声音沉稳地道:“我现在就没什么问题了。”

“你说了不算。”霜娘一点没被迷惑,无情地拒绝了他。

周连营只好叹了口气,倒不纠缠,只说:“我不闹你了,你吃吧,饭菜凉了就不好了。”

然后把头撇到了对着窗户的另一边去,霜娘看着他的后脑勺硬忍住了心软,重新吃起饭来,一时吃完,招呼丫头进来收拾残局。

碗盘装进食匣里都撤出去,桌几抹过归了原位,一阵动静过后,屋里重新归入安静。

丫头的脚步声出了门槛,周连营扭回头来,叫霜娘:“过来坐。”

霜娘依言过去,一坐下,周连营返身扯她的胳膊,他年轻又底子好,恢复得快,现在已经有了些体力,霜娘让他扯得侧身倒下,亲吻迎面袭来的时候完全没反应过来。

这个吻还有点激烈,持续了好一会,他撤出之后霜娘都没想起要坐起来,只觉得晕乎乎又满心疑惑,不知道他这忽然是哪里来的兴致。

再看一眼近在咫尺的俊颜,他还显得有点遗憾,意犹未尽似的。

“下回别漱口了,酱鸭味都没了。”周连营和她说,温热的吐息暖暖地交融过来。

……讨厌!

霜娘直起身就要走,周连营把她拉回来,笑道:“别闹,和你说正事。先前父亲进门,说起皇上松口那一句时,你还没有回避,我怎么瞧见你皱了皱眉?”

到底是谁在闹。霜娘白他一眼,再想他喝了十天的粥了,确实寡淡得可怜,才罢了。道:“我觉得那句话阴阳怪气的,怎么叫太子‘想’习政就习?明明大家是请圣命,这么一说,他倒好像把话推给太子了。”

周侯爷是喜气洋洋地进来说的,可她听到耳里,第一个感觉却是不舒服。

听是为这个,周连营不太在意地道:“皇上就那个样,他不情愿太子出头,被一直逼着当然不高兴。不管他,能逼出这句话来就够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他总不能再反口吧。”

**

之后的事实证明,皇帝能反口——准确一点说的话,倒也不算反口,皇帝开头只是拖,不明文下诏令太子入朝,太子未接诏书,总不能自己跑出来,只好等着。太子等这么多年了,也还沉得住气,等就等了。官员们性急,等两天就等不住了,上书催促,结果却如石沉大海,毫无一点反应。

除了逢五的大朝之外,每日也有小朝会,不过这种小朝参与的人就要少得多得多,一般就是几个重臣阁老,五个阁老里三个太子派,一个中立,另有一个齐王派。

皇帝一度很想提升阁老里的齐王派比例,但无奈国之重臣和他身边的太监不同,即使贵为天下至尊,他也还真没有办法随心所欲地拨弄——阁老是需要群臣廷推才能上位的,也就是先由大臣经过朝议,推荐给皇帝,然后皇帝再下诏任用。

当然,既然是天下至尊,皇帝也有权省略掉这个廷推程序,直接下特旨任命自己喜欢的官员。但一般官员都不愿意承受这个“殊荣”,因为丢不起这个人,就算偶尔有脸皮厚的奉了命,这种手续短缺的阁老也极难服众,御史最喜欢盯着参,芝麻点大的失误都不会放过,不参到本人请辞不罢休。

所以几番折腾来去,皇帝最后只得捏着鼻子认了这个现状。

太子派的阁老们见到皇帝迟迟不下诏,自然也要催促一番,只不过阁老们和下头的官员比要稳重一些,又有顾虑,怕把皇帝催急了,好不容易得来的成果再有反复,所以话说得就都比较含蓄。

这一含蓄,皇帝就直接当听不见了,又有齐王派的那个阁老在里面不停打岔岔开话题,结果催了好几天都没催出个准话,就这么拖着迎来了又一次大朝会。

这是十月的最后一次大朝会了,算来前面两次都那么精彩跌宕,这最后一次,自然也是消停不了了。

太子派们又是攒足了火力当朝发难,皇帝没法对着这么多人装聋作哑,但他这次却不头疼了,因为他是有备而来的,稳稳地道:“朕上回就说了,太子想习政就习,如今太子并没有表露态度,是想还是不想,朕怎么好下诏?”

太子派们先有点发蒙,没想到皇帝能耍这个无赖,反应过来后就据理力争起来,但皇帝不搭别的腔,就咬准了一句,太子没表态,他没法下诏。太子派们态度要激进点,皇帝也跟着更进一步说,太子至今没表态,看来就不想习政,不用再讨论这件事了。

太子派们哑了火,明知皇帝是在玩文字游戏,然而他就是玩了,能奈他何?怕皇帝更加光棍,真的就此全部反口,也不敢立即进逼了,只得暂且败退下阵。

太子习政是举朝上下都在关注的事,月初就开了头,闹了这么久,太子们看着气势如虹,到月末这次朝会怎么也能尘埃落定成功如愿了,谁知竟还能出了这个反复,真是大出众人意料。

朝野上下,再度议论纷纷起来。

第98章

朝堂乱,永宁侯府也不太平。

却不是为了太子习政又出意外的事,而是府里自身出了点问题。

事发是五日前,就是约好了太医要来复诊的那日,迎晖院上下都早早起来,做了洒扫之类的准备,等着太医上门。

太医还没来,七姑娘周绮兰先来了。

打从上回霜娘在周连恭的饯别宴上收拾过她以后,周绮兰赌了气,路上看见霜娘都不肯打招呼,更不再往六房院子来,这一回来,是被苏姨娘硬劝了来的。

周连恭虽然从未明确说出过自己的态度,但他的行动一直在试图拉开和苏姨娘的距离,苏姨娘不是不知道,但有周侯爷在后面撑着,她仍想多做努力,把周连恭捆到自己这边来——然而努力到最后,周连恭放弃考庶吉士的机会,放弃在京机会,不惜自降前程,远去了千里之外。

苏姨娘终于不得不心冷,明白姐姐的这个儿子是怎么也不可能和她一条心了。

心冷之后,就是心慌,她当初没生女儿的时候捆绑周连恭是为了自己,生了女儿之后就更添了一份为女儿将来计的慈母心。苏姨娘心里很清楚,女儿在家千娇万宠,出嫁到了婆家可没人这么惯着她,到时候日子过得怎么样,一半看自身,一半靠娘家——看周娇兰就知道了,那么个蠢货,要不是有个有出息的哥哥在,凭她自己还不知把日子过成怎么样的一滩烂泥了。

周侯爷在的时候,苏姨娘不用发愁,女儿要是在婆家受人欺负了,自然有他出头做主。可周侯爷如今已经五十多了,而女儿才将将十岁,守到女儿出嫁,总得再有个七八年时间,他到时候还能做几年的主呢?

苏姨娘原来是想得很好的,周侯爷靠不成之后,就靠周连恭,怎知这两个人的次序与她想得不一样,周侯爷还没倒,周连恭已经靠不得了,这往后可怎么办呢?正院那一脉,因她旧年行事不知收敛,早已得罪光了,就算到时肯为着侯府的颜面替女儿出头,这面子情和真格的尽心尽力,差别大到能隔出一座山去。

苏姨娘想来想去,最后发现,明知正院不待见她,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上贴了,因为就没别的选择,难道指望周连平吗?那个废物不帮倒忙就不错了。

正院长房二房都肯定没戏,只有小六房,还有一试的可能,年轻人的脾气没那么硬,心也软些,苏姨娘觉得小六房就算也不喜欢她,但总不至于对绮兰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心结吧?

正好这回周连营受伤,苏姨娘认为正是时候,听说周连营的伤势好了一点能见客后,就力劝女儿上门去探望。

周绮兰很不乐意,被劝了好几天才来了,带了一件自己做的绣品当随礼。

虽然是个熊孩子,上门来了也是客,霜娘收了礼,吩咐人上茶果,陪着说了几句,态度虽然不很热情,但也不冷淡。

周绮兰再把苏姨娘教的几句话慰问了一下周连营,周连营的态度基本和霜娘类似,他对这庶妹没感情,但也不至于特意给她脸色看,温和地给予了回应。

这么一来,周绮兰来时还不情不愿的,坐了一会就变得高兴起来了,然后,她的老毛病就犯了。

她问霜娘讨要一件绣品。

“……”霜娘无语,她觉得这熊孩子一方面可能是真的喜欢她的手艺,更大的一方面,应该是一直想要而一直得不到,所以种下执念了,偏偏就要得到。

这时的气氛还不错,霜娘以前不肯给她不是小气,而是不喜欢她那种理所当然的态度,她这回倒还好,霜娘也就答应了,进卧房去要寻一件送她。

周绮兰却有主意,她不要别的,就看上了摆在桌上的一副□□图。那是霜娘这几天正在绣的,还没完工,差了两片叶子,绷在绣花绷子上,周边放着丝线针剪等物。

周绮兰说着就走过去伸手拿,没留神手指刮到半张的银剪尖上去了,划了道半寸的伤口,流了血出来。

周绮兰呜呜就哭了。

霜娘吓一跳,苏姨娘可不是个讲理的主儿,周绮兰要在她这里伤了,可麻烦得很。忙走过去一看,见是道又浅又小的口子,才松口气。

这种伤要在她手上,她都懒得管,过一会自然好了。但伤的是客人,为表礼仪,霜娘亲自给她先洗过,又让人拿止血的药粉来,洒上,再剪了一截干净的白布替她包裹上。

周绮兰虽然娇惯,但霜娘这么样样亲手帮她处理伤口,她自觉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伤本来也不重,她的眼泪慢慢就止住了,又想起问霜娘讨要起绣件来。

“等绣好了我叫丫头给你送过去。”霜娘答应了她。

周绮兰握着受伤的手指,眼圈红红地道:“六嫂,明天能绣好吗?我想早一点摆到我的卧房里。”

她这么催促虽然不太礼貌,但比起以前来是好多了,霜娘就没留难,道:“好,明天送给你。”

“谢谢六嫂。”周绮兰开心地道,又说了两句,便回去了。

她走了不多一会儿,太医来了,安氏接到消息也跟着来至,霜娘避在里间,专心听着太医的复诊情况。

“六爷底子强健,恢复得很好。”仔细检查之后,太医说,“之前的方子需要换一换了,不必再内服,我开一副新的外敷方子,照方外敷一个月,届时看情况再斟酌是否还需用药——我看六爷这复原情况,应该是不用了。”

安氏和霜娘听得这话,都放下心来,安氏便和太医约好了一个月之后再请他来做最后的诊断,之后因这时辰是理事的时间,安氏那里有许多媳妇嫂子等着回话,便先回去了。

金盏请了太医到外间堂屋里去写好方子,奉上诊金,送他出门——刚出门,太医被劫走了。

霜娘听到院子里忽起一阵喧哗,疑惑地出来一看,见金盏在门口跺脚,一副要追又不好往外追的样子。

“怎么了?”霜娘快步下了台阶。

“苏姨娘那里来人,把太医拉走了。”金盏焦急道,“我没拦住。”太医是个男人,就算年纪老大,她一个姑娘也不好太过拉扯,只能眼睁睁看着把人抢了去。

“苏姨娘生病了?”霜娘问。一般的丫头下人什么的不可能动用得到太医,只可能是苏姨娘本人身体有问题——严格来说,她一个妾其实也不够格用太医,不过受宠的话,周侯爷肯为她赔这个脸,那就有通融的余地。

金盏摇头:“不知道,来的人就喊着要太医救命,然后就拉走了。奶奶,我叫上春雨叠翠一起去看看吧,太医是我们这里请来的,总要好好的把人送出去才是。苏姨娘就算有什么急事,也不该这么无礼。”

霜娘略一思索:“我和你去吧。”三个丫头加起来也还是丫头,未必压得过苏姨娘,再者,肯定要对太医有所赔礼,金盏她们出面也显得过于轻慢。

她就返身先回屋里去,和周连营说了一下。

周连营听说,也猜不透苏姨娘为何闹这么一出,就道:“你去看一看,好处理就处理,要是情况不好就回来,有我呢,别在那里硬顶着受人欺负。”

霜娘一笑:“我知道,我有靠山呢。”

便留下春雨在院里应答,带上金盏和叠翠两个往苏姨娘院里去。

一时到了,霜娘头一回来这座院落,不如去正院梅氏等处随意,先要叫门口迎客的小丫头通报一声。那小丫头却心不在焉的,人站在门口,半个身子往里倾斜,勾着头只管往里看,金盏叫了她两声她都没听见,不得不直接伸手拍了她脑袋一下,才把她拍回神了。

“你看什么呢?进去告诉你们姨娘一声,我们奶奶有事来拜会。”

那小丫头忙屈膝给霜娘行了一礼,然后吐了吐舌头,道:“你们还是改天再来吧,姨娘现在没工夫见客。”

金盏听了生气要说话,霜娘伸手拦了拦,道:“我见不见你们姨娘无所谓,把林太医请出来,我们就走。”

“这可不成。”小丫头道,“七姑娘出了事,姨娘正要太医救命呢。”

霜娘主仆三人都不由一怔,互相看了一眼。金盏就问:“七姑娘怎么了?才刚从我们那里走时还好好的,难道是路上摔着了?”

“不是——”小丫头刚说了两个字,院内正房里便冲出一个人来,正是苏姨娘,她全没有往日那神气自在的模样,满面焦急神色,步子迈得又大又快,衣摆都飞起了。

她直直冲出了院门,原要继续向前,但一眼看见站在门侧的霜娘,猛地刹住步子,上前扯住了霜娘的衣襟,瞪着眼睛,嘶声道:“你在那剪子上涂了什么?绮兰好心好意去看你们,就算有什么不到之处得罪了,她不过一个孩子,你何至于要这么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