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姐总是有福的,用不上我们多操心。”吴怡说道。

侍书心中暗想,真有福就投生在太太肚子里了,何必一辈子顶着个庶女的名头,天生的矮人一头。

现在丫环里面大约有三种人,一种是外面来的,不打算在府里当一辈子奴婢,希望能够被家里赎出去,自行聘嫁,这种人一般是半红不黑的,第二种是希望做姨娘,能够翻身做“主子”,可是侍书觉得这种人怪没意思的,给官家做姨娘也就是比奴婢好点,要是失了宠真的是连最下等的奴婢都不如,第三种就是在主子面前得脸,想要嫁个好人家的,侍书就是这第三种人。

小丫头里面第一个进正房服侍的是红袖,第二个进来的是红裳,红裳针线做得极好,现在吴怡的小物件都是她在打理,这姑娘话不多,却是个心里有数的,最会看眉眼高低,知道吴怡喜欢喜兴的丫环,整天也是高高兴兴的样子,可是今天红裳却有些打蔫,跟整个屋子里的欢乐气氛十分的不搭调。

“红裳,你怎么了?”吴怡问道。

“回姑娘的话,奴婢有些伤风。”

吴怡笑了,“我还没见伤风的人不打喷涕不流鼻涕的呢。”

“姑娘,奴婢能不能留下看屋子?”红裳说道,丫环们也是在府里憋闷着,虽然好吃好喝好穿戴,一样没了自由,有了出门的机会都高兴,红裳主动提出留下来,实在有些出乎吴怡的意料。

“红裳,你到底怎么回事啊?”侍书都有些奇怪了。

“姑娘,您就让红裳看屋子吧。”红袖好像知道些什么,走到侍书跟前小声说了几句,侍书愣了愣,笑了。

吴怡看她们的情形就知道这里面有事,也笑了,“行了,你们出去吧,谁去谁不去让自有福嬷嬷和侍书安排。”做人领导的就要懂得适时放权。

等她们都走了,只剩下福嬷嬷和侍书在屋里了,侍书也就把事情说了:“红裳家的人流落到济南府了,就在普渡寺给寺里当佃户,她爷爷没事就穿件破衣裳卖线香。”

所谓卖线香其实就是讨饭,拿了不值钱的线香卖,嘴里说着吉祥话,赚香客的钱。

“唉——这有什么难为情的,家里在那附近住就更应该去了,她家要是殷实人家也不会卖她进府做丫头了。”福嬷嬷说道,她也是在荒年被卖进宫里的,也是知道这样的情形的,红裳家人跟来济南府八成是为了跟着红裳,红裳现在一个月的月钱是五百个大钱,还有各种各样的赏钱,一个月怎么样也能拿回去一两银子,这等于庄户人家一年的花销了。

“她是觉得她爹娘都好手好脚的,还让家里的老人出去卖线香,实在是——她已经跟家里说了多少回了,家里人只说她爷爷在家呆不住。”

“嗯,红裳是个懂事知理的。”福嬷嬷说道,“人都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说这话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

吴怡也只能暗地里叹气了,现代人都喊贫富差距,那是因为没看见古代的贫富差距,她平平常常的一顿饭,够普通人家吃一个月了。

到了赏枫节那天红裳到底是没去,福嬷嬷安排她在家里看屋子了,一帮难掩兴奋的大小丫环穿了自己最漂亮的衣裳,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集体簇拥着吴怡,福嬷嬷也没跟着去,只是嘱咐着丫环们:“跟着太太、姑娘出去,必不会有乱七八糟的香客,只是这庙里的和尚虽然是跳出三界之外的,也是男人,你们行事说话要小心在意,不要一个人出入,不要一到外面就疯疯张张的,否则不光是害了自己也害了姑娘。”

训示过后,这才放了丫环们跟着吴怡出去。

一队马车浩浩荡荡地出了布政使衙门,路人都知道这是布政使家的内眷去庙里上香,虽然无人敢指指点点,可也有不少人驻足观看,只见这布政使衙门的车马光鲜却不张扬,在车外的男仆、婆子都衣着整洁,虽是仆人,却也比平常人家的百姓体面一些,车马的帘子都掩得严严的,半丝缝隙也无,到底是官家气派,不比平常百姓。

今日是赏枫节的头一天,普渡寺专门用来招待贵宾,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出动了,吴家的车马很快融入了这一片车流之中。

到了普渡寺之后,吴家跟耿家各自早已经安排好了两处安静的偏院,不与寻常游人一起,刘氏和马氏互相见过之后,又带着姑娘们和姨娘们去上了香,接下来就是小范围的自由活动时间了。

赏枫节对于济南府的官家跟商家而言是女眷们重要的交际季节的开始,自从吴家跟耿家入驻,就不断的有人递名帖求见,刘氏和耿氏也一一见过了,有的留下说话,有的喝了杯茶就送走了。

吴雅、吴怡、吴佳、吴柔这些已经长大的吴家姑娘自然是显眼的,来往的女眷们不停地夸着她们,耿家的姑娘们则是普通得很,虽然衣着光鲜,可是一个个的都跟牵线木偶似的,就知道抿嘴笑。

吴怡试探着想跟其中的一两个说话,第一句话人家笑一下,第二句话脸就红了,第三句——吴怡说不出来了。

吴雅拽了拽吴怡的衣服,吴怡也就不理她们了,刘氏和耿氏见她们呆得拘谨,也就放她们在庙里游逛了。

今日因为是女眷专场,庙里留下的都是不满十三的小沙弥跟六十岁往上的老和尚,年少青壮的和尚跟着各府的男仆,都在外围看护,禁止闲杂人等入内,姑娘们身边也都有丫环婆子,不怕出事。

吴雅见耿家的姑娘们走远了,指了指一处空地,丫环们用带着的草垫子铺在树桩子上,又在上面铺了层厚厚的锦垫,这才伺候她们两个坐下。

“耿家的姑娘们都是庶出,我干娘懒得理她们,可也不想坏了耿家姨娘不得养育儿女的规矩,就从小让奶娘跟教养嬷嬷带着她们,只有一样,不许她们认字读书,只准学女红针线,除了初一十五,轻易不见她们,耿家的姑娘也就被养成了木头性子了,我听说有些姨娘不受宠拿不出钱来贿赂婆子们的还受婆子们的欺负。”吴雅双手合什,“太太真的是菩萨一样的人,我生在吴家也是命好的了。”

马氏能收吴雅这个庶女做干女儿,却不能“容”自己家的庶女——吴怡理解她的心理,若是放在她身上,她也不见得能对自己丈夫跟别的女人生的孩子好,左不过出些饭食养着罢了,到了年龄再随便嫁出去。

两个人正在这里小声说着,却不知道百米之外的耿家姑娘之一,正在心怀忐忑的等待着消息。

她是耿家的四姑娘,上头的三个姐姐都已经嫁人了,命运有好有坏,有嫁给四十岁的老男人做填房的,管着一大家子,也有嫁给庶子的伺侯着两重的婆婆。

可是她不甘心这样的命运,在听说了自己正在议的亲事之后,更是坚定了决心。

“姑娘,若是你这一步迈出去了,可就没有回头路了,这山东府就容不下姑娘,刘少爷和刘姨娘了。”

“我原想表哥是个好的,如今也已经有了功名在身,跟家里提亲家里总会准的,却没想到老爷太太想着的是把我嫁给那样一个粗人莽汉,说什么姨娘的亲戚算不得亲戚,秀才的功名更是不值一提,我不服——无论怎么样我也要争一争!跟着表哥一起那怕是死在一处也是好的!”耿四姑娘原本没有神采的眼睛里,闪烁着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

见她这样,她的丫环们也没办法再劝她了,幸好耿家不重视庶女,耿四姑娘只有两个丫环需要劝服收买,而本来应该看着她的奶娘跟教养嬷嬷早就被她哄去吃酒了。

“这里是蒙汗药酒,你们俩个在我走以后喝了,若是太太问起就说全不知情,把事情都推给我,太太必定不会为难你们。”

两个丫环互视一眼,事以至此,她们现在也是骑虎难下,她们既不能跟着养不起她们的耿四娘走,也不能向太太去投诚,她们已经参与的太深了,投诚就是送死,也只有眼睛一闭,希望太太会接受她们的说辞。

她们却没有看见,不远处一个红色的小身影,被她们得话吓得脸色发白,躲到了树后,跑了。

吴雅跟吴怡正赏着红枫喝着小酒说着话,丫环们没事的也三五成群的玩耍着,就见红袖连滚带爬地跑了过来。

“红袖,你又怎么了?”红袖这丫头实在不像是秀才家里的,胆子实在太大,这次丫环里跑得最远的也是她。

“姑娘——”红袖都不带喘气的悄声把这事跟吴雅和吴怡说了,两个人当场吓了一跳。

“耿四姑娘怎么这么大的胆子!平常是掉片树叶也怕砸脑袋上的人啊。”吴雅立时有些急了,耿家的姑娘在赏枫节上丢了,一个寺里的姑娘都要跟着落面子,再有人乱传些闲言闲语,大家都不要活了,更不用说耿家的其余姑娘都要遭秧了。

“四姐,你快去跟娘和耿夫人说,我过去看看能不能拖住她。”吴怡说道,只要她们去得及时,就有可能阻止耿四姑娘,这个姑娘也太傻了,能够偷偷的弄到蒙汗药酒的人,能是什么好人吗?古代姑娘们的交际圈子窄,遇上个长得还成的,嘴稍甜点的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可是这怀春的少女并不是每一个都能随便遇就遇上个状元之材的,色狼之材比较多一些。

姑娘们尤其是庶女们一旦脱离了家族的保护范围,家族必然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抛弃,一生也就因为一个决定毁了,流落风尘的也不是没有,自杀的也是有的。

吴怡收拾了心情,尽量平静地让红袖领着自己往耿四姑娘那边去,这一路上都是曲曲折折的小径,路上铺满了红红的枫叶,若不是吴怡心情不好,倒真的是一段美景。

到了那耿四娘在的地方,果然是比较靠近一处庙墙,两个丫环面前已经摆了两个酒杯,耿四娘正揉着帕子望着墙发呆。

“前面可是耿家姐姐?”吴怡大声说道。

耿四娘立刻转过身,面向着吴怡,手抖得要拿不住帕子了,吴怡带了七八个丫环,立刻这块不大的空地占得满满当当的,“原——原来是吴家妹妹啊。”

耿四娘就是吴怡试图说话的耿家姑娘,彼此多少还是有点印像的,吴怡今天穿了件素面的天蓝色掐了金边的上襦,□穿着浅黄遍地金的襦裙,头戴赤金镶八宝莲花头面,手上的冰种佛头佛珠被树叶缝隙透过来的阳光晒得一闪一闪的,无形中压得耿四姑娘透不过气来。

她一直是嫉妒吴家的姑娘们的,尤其是吴四姑娘吴雅,凭什么都是庶女,一个在自家受重视才名满天下,还得了从来对她们这些庶女不假辞色的太太的喜爱,做了高她们一头的干女儿,出来进去说是本性素雅不爱珠玉,却是随便拿出一样东西都是价值千金的。

今天见了吴家的嫡女吴怡,跟吴家别的庶女更是一个个的富贵逼人的刺目,耿家的庶女们跟她们相比,过的就是人过的日子,可是她的自由就有眼前,她是不会为了自己的嫉妒心而耽误自己的自由的。

于是她笑了。

“原来是吴家妹妹啊,怎么也走到这里了?”

“别提了,我跟前的这些人啊,都是些不记路的,我本是要回去见我家太太的,被她们一引路,倒不知道东南西北了,幸好见到了姐姐,姐姐可知道路?”能把耿四娘不着痕迹的带回去是最好的。

“真是不巧了,我也不知道路,正在跟她们俩个为难呢。”耿四姑娘说道。

墙外的所谓刘少爷正跟着两个泼皮无赖原地着急呢,透过篓空成万字形的一小块砖缝,他们都看见了吴怡一行人的到来,原本只是一个傻乎乎的会自投罗网的耿四娘和两个喝了蒙汗药人事不知的丫环,骗到了手转卖到商船上,就是一笔横财,谁知道来了这么多人——

听着她们说话三个人知道了这一行人是布政使吴家的人,吴家是什么家底外地人可能不清楚,可这是山东,还是山东的首府济南府,吴家还没来全城的人都知道了这是山东第一家刘家的三姑爷,是安亲王的连襟,是后来在山东练兵的雷将军的大舅哥!

经过这一年,吴家的人口构成也为大部分人所知,这个刚来的吴家姑娘,只能是吴家的嫡出小姐。

尽管被吴怡的一身富贵装扮闪花了眼,这三个人还是有理智的,在山东刘家是什么样的存在?皇家也不过如此了,更不用说布政使本身就是山东一省的首脑了,更有雷家数万雄兵——丢了个耿家的庶女不是什么大事,若是有人冲撞了吴家的姑娘——基本上是寿星佬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吴怡也隐约透过花墙看见了外面的人影,心里面暗暗觉得自己莽撞了,那墙虽高有两米左右,可是这些人本来就是奔着拐人而来的,肯定准备了绳梯之类的。

若是人少还好办,若是人多——自己这边就是一群小姑娘,能有几成的胜算?

心不由得也焦了起来。

她还是没办法完全适应古人,她以为这是现代吗?一个电话110就来了——

现在墙里跟墙外是两头害怕,都盼着对方赶紧走,不要耽误了自己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吴怡这回有点骑虎难下了——

史上最不受欢迎单身汉

二牛有个姐姐,名字叫丫蛋,自从那一年连下了半个月的雨,家里的庄稼都是在洼地里的,颗粒无收,二牛娘提着最后一只芦花鸡去求自己家那个八杆子打不着的做牙婆的远房表姐,求她帮着丫蛋在城里找了个好人家,还卖了个好价钱之后,二牛就再也没有见过姐姐。

只听说姐姐进了官老爷的家里,月月有两百个大钱的月钱,虽然要拿出一半去孝敬在府里认的干娘,但是一个月总能有一百个甚至更多的钱捎回家,姐姐命好,是伺侯太太养的小姐的,听往官老爷府里送柴的乡亲说姐姐现在比保长家的小姐还体面。

后来姐姐跟着官老爷搬家去了京城,家里人也就见不着她了,只有过年的时候会收到姐姐托了官老爷家里往返扬州办年货的管事捎的两、三两银子,听说这是因为姐姐是伺侯太太养的小姐才有这样的体面,能捎钱回家。

他家的地是洼地,这两年雨水多,一直没有什么好收成,全指望着姐姐捎的钱过日子,爹娘想把二姐二丫也给卖了,可是哪有那么多的好人家啊,做牙婆的表姑说她是费了好大周折才把丫蛋卖到吴家的,二丫不如丫蛋长得齐整,不能保证落到好人家里。

表姑又说,吴家升了官,去了济南府做官,不如他们全家都去投奔,没准能让二丫、三丫都进府,再说济南府活计多,比种庄稼强,她家的二小子就是在济南府做事的,他们可以去投奔他,至于家里的几亩洼地,表姑说能帮着他们卖出去。

爹娘商量了一下就举家搬到了济南府,谁知道到了地方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被表姑吹得神呼其神的二小其实只是个米铺里的小伙计,除了嘴皮子利索点之外,一丁点忙都帮不上他们。

幸好找着了丫蛋姐,丫蛋姐托府里的管事帮忙让他们做了普渡寺的佃户,二牛帮着庙里种菜。

在家里白吃饭的爷爷也能出去卖线香赚钱,家里的日子才好过起来。

二牛听说了官家的太太小姐们要来普渡寺烧香,就偷偷的躲在草垛里藏了起来,为的是能见丫蛋姐一面。

就在他偷偷顺着墙根溜到庙里最矮的那面墙旁边的时候,听见三个人在小声说话。

“吴家的姑娘怎么了?也不是三只眼的,咱们夺了她的首饰就跑,官家最是爱脸面,必是不肯声张。”其中的一个说道。

“正是,咱们也不伤她,也不拐她,带了耿四娘和几个丫头就跑!”

“不行!不行!”三个人中长得白白净净的那个一直摇头。

拐了丫头?吴家姑娘?他们说的是丫蛋姐伺侯的姑娘啊!二牛摸了摸腰里打猪草用的镰刀,冲了出去。

三个人本来就是又惊又怕,眼见得草丛里钻出来一个牛犊子一样的半大小子,吓得腿先软了一半,“让你们做坏事!让你们做坏事!”

其中一个胆子大的跟二牛撕打在一处,另两个连滚带爬地跑了。

吴承业本来就不喜欢烧香之类的活动,被发配到了普渡寺之后就更不喜欢了,百无聊赖之下拉着曹淳拿了弓箭非要打兔子玩。

“这本是寺庙清静之地,你非要在这里杀生!”

“这可是庙墙之外,随便杀生!我隔三差五的能回家吃顿荦的,你跟着那帮秃驴整日吃素,就不嫌腻?”也许是吃肉的诱惑太大,曹淳再怎么少年老成也只不过是十四岁的青少年,也就兴致很大的跟着吴承业四处搜寻兔子了。

普渡寺周围草深林密,又没有什么天敌,更没多少人像吴承业这样无聊跑到寺庙旁边捕猎,没多长时间,两个人的腰里就各自挂了三、四只又肥又大的兔子,正在这个时候两个人看见有两个人往这边跑,后面还有一个半大孩子拎着镰刀追,“拦住他们!他们要拐带吴家的姑娘!”

吴承业愣了愣,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吴家?这里还有另一个吴家吗?曹淳比他反应稍快一点,手里的弓箭已经搭上了弦了,嗖地一声,两个人中的一个腿上中了箭倒在了地上,另一个还想跑,只听“砰!”地一声,火枪的声音震聋发馈。

那个人倒卧在地上向后看,只见一个身穿宝蓝猎装的锦衣少年手搭弓箭指着他,另一个穿着香色蜀锦猎装的少年手着着通体银色,只有枪柄是象牙色的火枪指着他:“我倒要看看,这全天下哪个长了三头六臂不怕全家死光的,谁敢碰我妹妹一根汗毛!”

对于济南府有头有脸人家的女眷来讲,赏枫节圆满致极,她们放松了身心舒缓了情绪,在佛光普照之地经受了精神洗礼,唯一一点意外是吴家的四少爷在庙外面拿火枪打猎让女眷们受到了小小的惊吓,但是这个年月谁家没藏个把火枪啊,哪家的活泼少爷没拿火枪打过猎啊,女眷们对此承受力还是挺强的,更不用说吴家随后派了人挨个院子向女眷们赔礼并送上压惊礼了。

刘氏的情绪就没那么好了,比她情绪还差的是马氏,马氏自认对庶女们还不错,没让她们吃不饱穿不暖,从不打骂虐待,婚事安排的也还可以,她本身也没有自己亲生的女儿,对成长中的庶女们顶多采取无视策略罢了,也没有让她们嫁到什么不堪的人家啊,说真的故意虐待庶女有伤她才女的颜面,结果却被重重的打了脸。

耿四娘连回家的机会都没有,就被送到最近的万贤庵苦修去了,出庵的日子大约在五十年以后吧,两个丫环通通被发卖掉了。

刘氏没空理这些,她搂着自己的闺女,真不知道是打她两巴掌好,还是赞她胆大心细,真的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什么事都敢担着,平日不声不响的吴怡,上来傻劲比吴玫还凶悍。

“太太,我不是没事嘛。”吴怡在刘氏怀里撒着娇。

“真有事就晚了!”

“我带了七八个人呢,他们要私下行事,最多也就是两三个人,再说隔了不远就还有人,我们这边闹起来,他们一准儿跑不了。”

“那吴家和耿家的名声还要不要了?”刘氏气得直捏女儿的脸,“幸好你这个丫头总能撞上大运,遇上了你四哥和曹公子。”

“我是吉人自有天相嘛,总不能让耿四娘真的在普渡寺让人拐带走,否则大家的名声都不用要了。”

“你啊,想得倒远。”

“多亏太太平日教导有方,就算那个二牛不出现,咱们家的人也要到了,到时候那几个贼一准走,既然有耿四娘在咱们手里,他们就是跑得了和尚也跑不了庙,做贼的总是心虚的。”

“你啊,幸亏没托生成个小子,否则又是个吴承业,可是要了我的命了。”刘氏今天真的要被吓去半条命了。

吴宪回家听说了这事,暗暗的想笑,女儿到底是英气逼人,能扛得住事,又是有勇有谋的,可是看见刘氏严肃的脸,也只得训了吴怡几句,就放吴怡走了。

“那三个贼人也不是傻的,咱女儿带了那么一帮人去,又报了名号,他们不敢怎么样的。”吴宪说道。

“你就惯着她吧,早晚要惹出祸事来。”刘氏瞪了吴宪一眼,吴宪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是最惯孩子的。

“不会的,能有什么祸事啊,夫人把家宅管得这么严谨,倒是耿家,这回耿夫人一副文人脾气,这回怕是挂不住脸,要大闹一场了。”

“我见她平日不管事,就知道会有出事的一天,姨娘跟庶子庶女可不是小猫小狗,关在一处不管就行了。”

“还有铁参将,他简直是最惨的一个了,耿四娘本来是要嫁他的。”

“铁参将?”

“是,就是妹夫麾下的得力干将,我在酒桌上见过,真英雄真汉子,就是婚事上实在为难,原本林姑娘就是要说给他的,谁知道闹了这么一出,害得妹夫在他跟前不好说话,耿大人喜欢他英武,想招他做女婿,结果又出了这事。”吴宪边说边摇头。

“这位铁参将到底如何?”

“他祖藉山东,放牛娃出身,十二岁就跟着肖老将军守边关,十七岁时全军中伏,他背着肖老将军一人一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之后就青云直上了,如今边关无事,肖老将军就命他先帮着妹夫练一阵子兵,顺便接了老娘到身边享福,再娶一房妻室,成个家,谁知道找了几家都不成,他还非要找官家的姑娘,他说自己底子薄,若没有肖老将军维护,怕是早被朝中的暗箭给害死了,想要找个好一点的岳家,至少能在官场上照应一二。”

“嗯,是个懂道理的。”刘氏点头,“他到底长得有多吓人啊?”

“也就是黑点、高点、胡子多点、脸上有道疤——”

“那可不是个活张飞?”

“还不识几个字——男人嘛——武将嘛——”

这有点逆时代朝流而动了,大齐朝虽然不以男子太过文弱为美,可是这种太有个性的一样不受欢迎,最招人喜欢的是雷定均那一类的,吴家的男孩们都属于非常受欢迎的文武兼修类型,更不用说不通文墨了,这年月就算是将军讲究的都是儒将,像是前朝袁大都督一样进士出身的是最好的。

刘氏的热情早被浇熄了,长得差点就算了,男人终究不是靠长相吃饭的,连字都不识几个——直接从刘氏的女婿侯选名单上划下去了。

可是她划下去,就有人拚命想要把这位铁参将的名次往刘氏的女婿侯选名单上面提。

第一个来的是马氏,哭了半天自己命苦之后,又开始说自己给耿四娘选的女婿:“她原本是个庶女,婚事本就艰难,我家老爷替她寻的姑爷,是堂堂四品的朝廷命官,家中老母病弱不管事,她嫁过去就是掌印的夫人,姑爷是肖老将军的亲信,连雷将军都要敬重的人物,年纪又轻才二十二、三岁,过个十年二十年的,未必不能成一品大员,泼天的富贵就在眼前,她居然以为我是在害她——”

“闺阁少女,总是见识浅薄些。”

“那戏文里总说才子佳人,却也还有英雄美人呢,她可倒好,我一片好心当了驴肝肺,还要连累我家老爷在同僚面前颜面尽失,只能推说她身体不好,算命先生说要舍了她出家,你没看我家老爷气得那咬牙切齿的样子,只说我心慈,应该赏那丫头三尺白绫让她死了干净。”

“都是为人母的,都是操碎了心的——”刘氏搜肚刮肠的想着话,马氏其实不在意刘氏说什么,她就是想找个地方哭诉一下委屈。

“那铁将军要是白马银枪的少年小将,还轮得上她一个庶女吗?肖家自己没女儿吗?雷家没女儿吗?就算是——”马氏看了一眼刘氏,“若不是他不通文墨怕是要委屈了雅丫头,雅丫头嫁给他一样是美满姻缘,上无婆婆欺压,下无积年的下仆要打发,铁将军一年倒有大半年在外守边关,武将赚钱的门道又多,整个府里就是她一个人说了算,只是那样的人品确实委屈了雅丫头。”

刘氏含笑点头,却也暗暗赞同,可不是,林姑娘真的是个傻的,给人当姨娘有什么好,嫁到这样的人家才是真正的享福呢——可是不通文墨,这点就大大的不好,普通女子配得,跟吴雅和吴家的姑娘总是不配的。

刘氏头一天送走了哭痛快了的马氏,第二日又迎来了吴家姑奶奶雷门吴氏。

“我可真是个命苦的,现在老的小的都在怪我,老的说我纵子太过,小的说我心不慈,那林姑娘看着倒是个好的,不是个妖里妖气的,可是一想到她的来历,我们俩口子心里就堵得慌,那铁参将我也见过,虽说长得吓人点,可是人本质不坏,听我家老爷说是个英雄汉,可是那林姑娘偏偏要做货,就为了不嫁他结果缠上我们雷家,害得我家老爷都没办法跟铁将军说话了,那铁将军是肖老将军的亲信,我家老爷持掌刑名治安行,看管西山大营的兵痞行,练兵还得靠人家出力,结果偏偏闹出这事来——”

“儿孙自有儿孙福,定均他们两口子不是挺好的吗?”

“老二和老二媳妇倒真的是不错的,可是有老大媳妇现在乌眼鸡似地盯着老二媳妇,我这个做婆婆的——难啊!”

刘氏真的是除了递上帕子不能说别的了。

“你们家老二媳妇呢?”

“这两日孙姨娘身子不好,我让她去照应了。”她说的只是照应,至于那位县令家的嫡出姑娘会不会把姨娘“婆婆”当回事,就是两说了。

“你啊,就是心太慈,庶出子女都是讨债鬼来的,既已经给他成了亲,让他分出去另过好了,过好过坏全凭他自己。”

“还是得等两年,关氏人还行。”

“看着倒是不错,可是到最后还是人家夫妻是一体,亲生母子是一心,隔层肚皮隔层山,耿家的事瞒得过别人瞒不过我,幸好没真的出事,否则耿大人都不用在官场上混了,我被他们的事闹得头疼,没跟着去赏枫,早知道这样就跟着去了,还能帮你分担点。”

“也没出什么事。”

“那铁参将真的是命苦,怎么就这么没有媳妇命呢,一个两个都是轻薄无行的女子,我家老爷也不是什么才子,我们夫妻照样过得和和美美的,男人只要会疼人就行,什么诗词歌赋都是虚的,又不能对对子当饭吃,我家老爷最会看人了,他回来都说若不是没有未嫁的女儿,招铁将军当嫡亲的姑爷他都是千肯万肯的,女人跟了铁将军保准错不了——”

刘氏想着错不了也不行啊,不通文墨不说,字都不识几个。

到了第三天吴宪醉熏熏的回来了,刘氏替他收拾衣服的时候发现他身上的羊脂玉佩不见了,正要差人去问跟着他的长随,吴宪说话了——

“我已经把四丫头许配给了铁将军,那玉佩就是凭证!”

刘氏端着醒酒汤的手一抖,汤碗整个掉在地上碎成好几片,这算是怎么回事啊——

“好”姻缘

原名叫丫蛋的红裳搂着弟弟不停地抹眼泪,“你长了几颗脑袋啊,看见有歹人不知道去喊人,反而拿着镰刀冲出去了,万幸碰上了四爷跟曹少爷,否则你有几条命都不够人家砍的。”

二牛嘿嘿直笑,他总算见着姐姐了,姐姐穿着鲜亮的绸缎衣裳,比来上香的夫人奶奶穿得还好看,头发上还扎着金簪子,确实是过的不错,“表姑没骗我,姐姐是在享福呢。”

“那是我命好,你跟爹娘说,送你上学堂读书,姐不求你能为官做宰,只求你能识文断字,有个好前程。”红裳拿了帕子给弟弟擦脸上的灰,她是又想见家里人,又怕见家里人,躲在屋子里抹眼泪,谁知道听说自己弟弟误打误撞救了自家姑娘,当下是又惊又喜,在外厨房的小偏屋里,果然是看见了一身不知道在哪里滚的一身灰的弟弟。

“我一听人念书头就疼,姐你可别为难我了。”

姐弟两个正说着话呢,一个管事婆子捧着几件衣服走了进来,“红裳姑娘——”

“马婶婶,怎么烦劳您老亲自走这一趟。”红裳赶紧起身接了婆子手里的衣裳。

“我正想瞧瞧你兄弟长什么样呢,虎头虎脑的真招人稀罕。”马婆子说道。

“他呀,就是一把子傻力气。”

“这年月,有把子力气就饿不死人,我在隔壁让人备了洗澡水,快让你弟弟洗一洗,把这衣裳换了,太太说要见一见他呢。”

“我弟弟拙嘴笨舌的,到时候可别冲撞了太太。”

“咱们家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见着你弟弟这个憨厚样必是喜欢的。”马婆子说道,“红裳姑娘你真的是交了好运气了。”

“还得婶子多提点。”

过了半个时辰,红裳领了穿着新衣新鞋新袜,因为紧张走路的姿势僵硬的二牛去了正房去见刘氏,二牛只见一路上走过来的屋宇开阔,雕梁画栋,一路上走过来看见的下人仆妇都衣着齐整,偶尔有年轻的丫环见了姐姐都是互相笑嘻嘻地打着招呼,好奇地打量他两眼就用帕子捂了嘴偷笑着走了。

到了正房他们只是在外间隔了帘子便跪下了,红裳拉着弟弟给磕头,“给太太请安。”

“起来吧。”刘氏隔了帘子看两姐弟,红裳她时常看见,只知道是个针线不错的清秀丫头,她这个弟弟倒是虎头虎脑孔武有力的样子。

“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