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我们回乡下,那侄儿媳妇也应该跟我们一起走,我们那里都是爷们在外面打拼,媳妇在家里伺候公婆的。”

“叔叔婶婶啊,你们就心疼心疼侄儿,侄儿好不容易去了媳妇,总不好分开住吧,再说,你侄儿媳妇还有个姐姐是宫里的贵妃娘娘呢,她要是和皇上说几句话,我们都吃不了兜着走,您看看我们现在吃的用的住的,那一样不是她拿出来的?以前是因为她不计较,所以才什么话也不说,不怕叔叔和婶婶笑话,就凭我一个月五两银子的俸禄,还不够我们爷三在京里吃的,万一她恼火了,咱们去喝西北风去?”赵姑爷反正是什么话都说了。

“她嫁给了你,就是我们赵家的人,她的钱也是我们赵家的钱。”两口子不服气。

“叔叔婶婶,这话虽然是如此说的,按时惹恼了她,我这官位都保不了了,以后只能回乡下种田去了,到时候拿什么养活二老?要知道我那岳家可是内城的护国公府,惹不起啊,现在是她不计较,可是真的安婶婶说的,给我找一个小妾,您说她会罢休吗?这京里的女人可比不得我们乡下,要是逼急了,她可是和离的事情都干得出来的,到时候你侄儿我可是什么都没有了,你们说划得来划不来?”

赵姑爷连哄带骗的,总算是把二老给说心动了的,答应会乡下去,反正侄儿已经保证了,到了乡下,这生活也不会变,照样有酒有肉有人伺候,赵婶婶想着回乡下还能补贴自己的亲儿子,也是很好的。赵叔叔则是想到以后在那群老人中间也是个富户了,很是兴奋。

“侄儿,你得答应,每个月不能少了我们的钱!”赵婶婶一再吩咐。

“放心,我就是自己不吃不喝也不能少了叔叔婶婶的。”

赵姑爷把这两人搞定,就换上了一身衣服,去护国公府接妻子去了,到了那里,郑老太君也没有说什么,只是交代了以后好好过日子,赵姑爷只有低头听训的份。

萧柠见到自己丈夫那个可怜的样子又心软了,也忘记了自己的生母王姨娘说的以后要放厉害一些的教导,乖乖的跟着赵姑爷走了。

郑老太君摇头对萧定邦说道:“三丫头这孩子,以后性子还这样,估计还要吃亏。本来以为小门小户的简单些,哪里想到这小门小户的也有这样的麻烦事?我看那,以后还要尽快的多教静姝本事,免得她被人欺负了。”

萧定邦笑嘻嘻的说道:“静姝哪里能被人欺负,她欺负别人我才相信。”

郑老太君也道:“谁说不是?就三丫头这事,静姝就有很好的见解,不过以后我们静姝我才舍不得让她嫁到小门小户受这些人的气呢。”

萧定邦听了郑老太君转述静姝的话,笑着摸了摸胡子,“是不错,不过还欠火候,应该做到让别人发现不了你使坏,别人还感激你才算是本事啊。(您老太腹黑了!)”

38、爷爷的弟弟要回来了...

小姑姑的叔叔婶婶终于回到了乡下,那边算是消停了。不过眼看着这年快要到了,那边二老爷一家子也从外地回来了。

这里说的二老爷是静姝祖父萧定邦的弟弟,他们一家子早已经分出去自立门户去了,二老爷的长子萧涌泉现任定州知府,在他们这一辈里也算是混得还可以的,和静姝的父亲一样是科举出生,不过他没有萧仲清那么好运,有个贵妃妹妹撑腰,而是直接考上了进士,然后从县令一步步做起来的。二老爷为此很是自豪了一番,觉得特别有面子。

不过郑老太君心里鄙视,我家老二那是上面的人不让考,要是考了,进士不是小意思?说不定状元也到手了,所以对自己的妯娌二夫人时不时的炫耀自己的长子很是不屑于顾。不过这都是暗地里在嘀咕,明面上当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二弟家的涌泉这次回来是述职的,让儿媳妇把廷松堂收拾好了,让他们一家子住进去。”萧老

头难得吩咐这样的事。

郑老太君说道:“这还用你吩咐,从那边来信说要回来,大儿媳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他们回来呢。”

也不知道这次回来又会有什么幺蛾子,郑老太君挺不待见自己的那个妯娌的,想当年二夫人也和郑老太君在婆婆面前打过饥荒了的,没有点恩怨那是不可能的了,虽然现在大家都快有重孙子了,可是那积怨岂是说消就能消的?

“静姝啊,知不知道你叔祖父一家人?”郑老太君逗静姝。

静姝还真没有见过这一家子,就问道:“是祖父的弟弟吗?”

郑老太君笑眯眯的点点头,“你叔祖父现在跟着你那位大堂叔,这次要进京来了,过不了几天就能见到了。”

原来是这样,静姝点点头,问道:“那为什么叔祖父不留在京城里,反而跟着大堂叔去外地了呢?”这到外地当官的人,不都是这样的吗?

郑老太君说道:“这倒是个故事了,你们的叔祖父当年可是把自己分到的宅子给卖了,没有地方了,所以只能跟着去了。我们这里是御赐的国公府,不能留已经分家的旁支了,所以你叔祖一家就只好都去任上去了。”

想那定州可是个好地方,这么几年,那一家子肯定也赚了不少钱,在京里再买一处宅子也不成问题吧。不过郑老太君算是看透了自己的那个弟妹,就是要买房子也会让自己这里出点银子,这是她的风格,不占便宜就过不去。郑老太君可不是怕她,就是觉得她烦,好在现在是大儿媳在当家,自然有儿媳妇操心这事,嘿嘿,想着就舒服啊。

静姝听奶奶这样一说,不由的想到以后过个几年,说不定自己家也会从这国公府分出去,毕竟自己的爹爹是老二,不能继承爵位,可是这里是自己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地方,一下子要搬走,还真舍不得,这样想着,面上就流露出来了。

郑老太君见乖孙女突然就不高兴了,不由的心疼道:“静姝是怎么了?怎么突然就不高兴了?”

静姝道:“以后我们和爹爹也要搬走了,想着心里难受。”

郑老太君哈哈大笑,“小丫头,想的到远,你看看你奶奶身体好不好?”

“当然好了,奶奶的身体比我还好呢。”静姝说的是实话,虽然大家都叫她郑老太君,不过她其实也才五十岁不到呢。平时中气十足的,又能吃又能喝的,还能和祖父抬杠。活个七八十岁估计问题不大。

“那你还担心什么,只要我和你爷爷还有一个人在,这家就分不了,我想我老婆子至少十年是活的了的,到那时啊,我们的静姝都已经出嫁了,哪里还用搬家?”

也是啊,不过奶奶,您是不是在打趣我啊,静姝对自己的奶奶的无状很无语,人家还是小孩子好不好,怎么就扯到出嫁了?

腊月初八那天,护国公府早早的接到了宫里赏赐的腊八粥,全家吃上后,又给姻亲们都送了腊八粥过去,这样以来,年的味道就越来越浓了,大伯母范氏自然是忙得脚不沾地儿,秦氏也跟着去帮忙了。

范氏今年除了操心一大家子过年的事情外,还得分心给二叔一家子准备地方,很是辛苦,背地里和秦氏也抱怨了几句:“二叔一家怎么还不在京里置个房子,老是过来我们这里算是什么意思?”

秦氏只当听她唠叨,这话也只能算是唠叨,唠叨完了还是要去准备。终于到了腊月十二的时候,静姝叔祖父一家拖家带口的回来了。前前后后七八辆马车。

萧定邦和郑老太君是哥嫂,自然不用前去迎接,只有小辈们出去大门外迎着。老两口把孙子孙女都叫到自己的正房里等着,毕竟外面的天气很冷,老两口也是心疼孙子的,可不愿意他们出去吹冷风。

大大小小五个孙子,九个孙女,把这房子都给塞满了。人丁真是兴旺啊,静姝再次感慨。只能说自己的祖父真是牛!看看都和他有血缘关系!

最小的英姐儿今年两岁,还被奶娘抱在怀里,今天也过来了,估计是萧老头想要自己的二弟看看自己的孙子孙女,

大哥萧铭不知道在嘀嘀咕咕的和二哥萧衍说什么,估计是和静姝他们说不到一块儿去,三哥萧珞是个活泼的性子,说了些趣事逗得萧定邦和郑老太君哈哈大笑。

静姝想到,三哥可真行,到哪里都吃的开,就说舅舅家吧,本来就有三个儿子,但是舅舅却独独喜欢萧珞,恨不得他是自己的儿子才好呢。弄得大表哥秦源都嫉妒了(哈哈,不是真嫉妒),外祖父和外祖母也更不用说了,见面就叫心肝。就是大姨妈那边,也直说三哥是个好的,要知道静姝的大姨妈是个严谨的性子,很少夸人的,三哥能得到她的夸奖,可是不容易。

这个时候,姑娘们就要装斯文了,毕竟一会儿还有叔祖一家子过来。芬姐儿自从去了清修寺清秀后,整个人都消瘦了,但是似乎是认命了一样,变得沉默寡言了。静姝正想再观察观察其他的人,就有丫鬟过来通报二老爷一家过来了。

除了萧定邦和郑老太君稳坐钓鱼台以外,其他的人都站了起来,唉,还是爷爷和奶奶好啊,辈分和位子在那里,是可以摆谱的,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够熬到不需要给别人请安行礼的地步呢?

正当静姝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大伯父和爹爹领着两个大约四五十岁的中年夫妇进来了,穿着青色的暗纹外衫,不过因为是冬天,所以显得有些臃肿,披风早已经解下给了下人,静姝暗地里猜测这二位就是叔祖父和叔祖母了。还没有细看,那两人就先给祖父祖母行了个礼,静姝跟着大部队也给这两人行了礼。接着就是传说中的大堂叔带着大堂婶行礼,一番折腾下来,还是很费神的,古代就是礼仪多啊。等大家都相互行了礼后,静姝才有功夫去看看这些人,也免得以后认错了。

39

39、二太太的心思...

叔祖父和祖父长得有三分相似,看起来倒是和祖父差不多大的岁数,不过这眼神就没有祖父那样有精神了。叔祖母长着一张长脸,眼睛是单眼皮,静姝直觉就是不喜欢。

大堂叔和叔祖父倒是长得很像,静姝心里想着,要是长成叔祖母那样可就糟了。

而在大堂叔旁边的穿着月白色衣服的人就是大堂婶,大约二三十岁的样子,看起来温柔可亲,脸上一直带着笑,并且给在座的晚辈们都准备了见面礼。那位叔祖母不知道为什么脸色就不好看了,但是却没有影响大堂婶的心情。

同辈的人,大堂叔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萧沛是大堂婶所出,今年十二岁,和静姝的三哥萧珞同年,二儿子萧澈是大堂叔的妾室周姨娘所出,今年十岁,与三婶家的萧咏同岁,这个萧清是这一大家子唯一的一个庶出的孙子辈,可是就静姝观察,那叔祖母却是很疼他,最后静姝才知道,原来叔祖母也姓周,这其中的关系可是复杂着呢。

大堂婶的娘家也是京城人士,不过父亲是个御史,也就是所谓的言官,家境也并不是很好,但是大堂婶为人很是和善,大伯母范氏,自己的娘亲秦氏,还有不怎么讨人喜欢的三婶全氏,四婶郑氏似乎都很喜欢她。

“静姝,这是你大堂婶家的堂姐娟姐儿。”大伯母范氏负责介绍人给她们这群姊妹认识。静姝忙和娟姐儿见了礼。

娟姐儿今年七岁穿着大红色的衣服,眼睛大大的,一笑嘴角就有两个酒窝,看起来很可爱。

“静姝妹妹,这是我闲暇时自己做的荷包。”娟姐儿还自己准备了见面礼,静姝汗颜啊,自己可是没有想到这一茬,想着兜里还有一条手绢,就拿了出来,“娟姐姐,这是我自己做的,希望娟姐姐喜欢。”

娟姐儿笑笑,“做的真好看,看来静姝妹妹对女红也熟悉,以后我们可以在一起做了。”

静姝也对着娟姐儿笑,这人嘛,第一次见面,微笑是最好的表情了。

不过随后又介绍的一位就不是萧家的本家姑娘了,竟然是那位周姨娘的侄女儿,听说还是叔祖母的娘家人,只不过是父母都不在了,过来投奔叔祖母的,这关系真够复杂的。本来她姑姑是人家的小妾,她算不上是正经亲戚,但是又有个姑奶奶是老太太,说不是亲戚也不是,估计大堂婶也很为难吧。

这位周姑娘叫周心悦,今年已经十二岁了,长相柔美,但是静姝为什么从她的身上看到了静茵的影子?唉,真是想多了。

姊妹们被带到了旁边的暖阁,年纪小的媛姐儿和英姐儿都已经被抱回去了。芸姐儿是自来熟,和娟姐儿,周心悦已经热络上了。说的话题是天马行空,芬姐儿自己坐在一边不言不语,芳姐儿听着大家聊天,妍姐儿是看不起这外地来的,觉得人家很土,所以也没有搭理别人,自己在那里生闷气。

婷姐儿是个老实的,和静姝在一边听着,静姝有时会插上一两句,静茵还是怯怯的,想要说不敢说的样子。

妍姐儿大概是听得不耐烦,把桌子上的一个茶杯重重的一顿,芸姐儿脸上讪讪的,娟姐儿也不好意思,说道:“都怪我太兴奋了,打扰了大家。”

乖乖,这个娟姐儿是个人物啊,说话那么的得体。

而周心悦就有点手足无措了。把头低下去,脸也红了。

妍姐儿道:“你们继续,我是嫌这茶太烫了,这是谁泡的茶,平时只顾着嚼舌根了,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这话就有点指桑骂槐了,芸姐儿的脸色就不好看了,但是想到自己的身份,又不敢说什么。芬姐儿暗地里冷笑了几声,静姝忙道:“要不我们玩九连环吧,谁最先把这九连环给解开,大家都要给她彩头怎么样?”

她也是一片好心,看大家尴尬,提出的主意,没想到妍姐儿今天偏偏不给面子,冷哼道:“谁不知道你玩这个在行,还不是欺负我们不会玩?”

好吧,你是小孩子,我不和你一般计较。静姝忍住气,问道:“那三姐觉得怎么样才合适?”

妍姐儿这才挺起胸,说道:“要玩就玩叶子牌,咱们这么多人可以弄成两桌,不是挺好的?”

叶子牌就相当于现代的麻将,我滴个老天,妍姐儿你可真行,不要太早成为麻神啊。

大家都还是小孩子,平时也只是老太太她们玩,你现在让大家玩这个,似乎很不妥吧。

好在这个时候,有丫鬟过来禀报饭菜已经准备好了,请姑娘们过去用饭,这才把这事给圆了过去。不过妍姐儿的脸色又不好看了。唉,她天天火气这么旺,小心脸上长痘痘啊。

用过了饭,二房一家都有些疲倦,毕竟是赶了那么远的路,大家也都理解,于是让人带着这一家子去了廷松堂。

“唉,总算是轻松了!”全氏坐下来,让贴身丫头露儿给自己捏肩。舒服的时候还眯起了眼睛。

想到自己在饭桌上见到那为二婶打量那几个孩子的眼神,就暗笑。

“三奶奶,什么事这么好笑?说出来让奴婢也听听乐呵乐呵?”露儿笑着问道。

“可不是好笑吗?不过啊,现在我可不说,你就等着瞧吧,以后一定会有笑话看的,咱们就在一边好好的看着吧。呵呵。”

露儿知道一定是别的房里要有事情发生了,三奶奶只要不是自己这一房里的事,看着别的房里有麻烦,她可是很高兴的,有一个成语叫什么,幸灾乐祸,就是说的三奶奶那样的人了。

二太太周氏确实是有事呢,她娘家现在已经衰败了,要不然也不会委屈了她的堂侄女儿做了自己儿子的妾室,本来想帮衬着娘家一把,但是老头子却不同意让侄女儿当正房,好说歹说,最后才让周姨娘当了二房。

因为这事,她对自己的儿媳妇钱氏就不满意了。最开始的时候,是横挑鼻子竖挑眼,钱氏为此还很吃了一些苦头,不过,这人都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成长起来的钱氏变得越发的温顺孝顺,又生了嫡子,这下二太太就是想把自己的侄女儿扶正也是没有了机会。

但是,想到周心悦,自己的侄儿的唯一的孩子,从小就没有了父母,好不可怜,也就是自己这个姑祖母能给她做主了。眼看着心悦今年已经十二岁,翻过年都十三岁了,这婚事还没有个着落,二太太的心里很着急。

这不,就趁着上京的机会,给她物色对象来了。

40、郑老太君发飙了!...

可是心悦一没有父母,二没有家世,嫁给谁,到时候受欺负了怎么办?所以二太太就开动了她那不怎么灵光的脑袋,把眼神放在了自家的子孙上面了。

嫡孙萧沛,年龄和心悦相当,她也想过,但是由于最开始的时候和钱氏闹得很不愉快,二太太是觉得不可能的,而且儿子萧涌泉也对自己说过,以后萧沛要选一个门当户对的姑娘,这样才能把家里支撑下去,毕竟如今自己这一房以后肯定是要走科举的道路了,要是没有好的岳家支持,是走不长远的。所以鉴于种种原因,二太太放弃了把周心悦许配给萧沛的意思。

而萧澈呢,才十岁,等周心悦及笄了,他才十三岁呢,等到他可以娶亲了,心悦的年纪也大了,也不行。

想来想去就想到了大嫂这一房的孙子了。

萧铭年纪够大,但是已经定亲了。这个就不要想了,人家以后是要继承爵位的,当然不会娶周心悦这样的姑娘。

三房和四房的儿子都还小呢,加上是庶出,二太太看不上眼。这最合适的人选就是老二萧仲清家的两个小子了,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二岁,都是年龄合适,最重要的是都没有定亲,加上也不用继承爵位,在二太太的心里,他们和周心悦还是很配的(二太太,您可真敢想!)

一下子有两个人选了,二太太举棋不定,选哪一个好呢?好吧,不得不承认,还是老大好,因为老大以后是要继承家产的,就算萧仲清以后分出去了,作为长房的嫡子,大嫂那边也不会少了他的,再加上秦氏出自镇国公府,嫁妆哪里少得了?而且不是说萧衍还是五皇子的陪读吗?以后五皇子有出息了,那萧衍的前程绝对少不了。而萧珞就没有这样好了,性子也不怎么定的下来,所以二太太经过深思熟虑就下了决心。

呵呵,萧衍,你要倒霉了!

听泉居里,秦氏皱了皱眉头,萧仲清看到了,问道:“有什么事这么烦心?”

秦氏道:“今天二婶竟然问我衍儿和珞儿有没有定亲,我肯定她不是平白无故的问这事的,你说她会不会打这兄弟俩的主意?”

萧仲清笑道:“就算是打了又如何?你看着吧,父亲和母亲一定会不同意的,我们要听父亲和母亲的话,自然也不能同意的了。”

“你这样说,我倒是放心了不少了,不过,衍儿翻过年就十五岁了,是不是应该给他说亲了?”秦氏问道。

“急什么?男子弱冠成亲的也很多,他现在也才十四岁,那么早成亲也未必是好事,你要是心疼他,直接过年了给他安排两个通房丫头就行了,男子汉大丈夫,要以事业为重。我看衍儿是个有主意的,到时候我问问他,以后到底想要干什么,免得我们一片好心,反而让他不高兴了。”

这次谈话过后,萧仲清也和萧衍彻底的谈了一次,而郑老太君这几天却被自己的弟媳妇烦得不行,本来前面不是已经说了吗,郑老太君与二太太以前有些积怨,所以哪里喜欢见这个二弟妹,但是这个二弟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按点的过来,说些有的无的,不是说以前自己的娘家多么的荣耀,就是说自己的侄孙女是多么的好,多么的乖巧。

郑老太君:你侄孙女再好,有我们静姝好?

“唉,我们心悦这么好的女孩子,以后也不知道便宜了哪家小子?大嫂你说是不是?”二太太第N次老生常谈。

郑老太君翻白眼,前几次是给你面子,你真以为老太婆我不敢说你?

“我的耳朵都起茧子了,你能不能说点别的?我倒是觉得娟姐儿比什么心悦更好!”

这话说的二太太脸上讪讪的,不过想到自己的目的,二太太忍住了,“大嫂,娟姐儿好我当然知道,毕竟是我的孙女嘛,可是呢,心悦自小无父无母,看起来就可怜,我这个当姑祖母的再不心疼她,她可怎么办呢?”

“难道你儿媳妇还虐待她了?我说二弟妹啊,这么多年了,你对沛哥儿的娘也宽容宽容一些吧。别弄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家和才能万事兴嘛。”

二太太又被郑老太君给刺了一句,心里暗恼,还是摆上笑脸,“大嫂说的是,刚才都是我说错话了。唉,我这不是着急吗?你看看心悦翻过年就十三岁了,可是这婚事一点儿着落也没有。你说沛哥儿娘好是好,但是心悦的婚事她也顾不上,我不操心别人也不会管啊。”

“二弟妹,你到底有什么话要说?直接说不来不好吗?犯得着这样吗?”郑老太君说道。

“大嫂,不是我自夸,我们心悦那可是百里挑一的好女孩子,配谁都不辱没呢。”看郑老太君不耐烦,二太太忙说道:“大嫂,你看心悦配仲清家的衍哥儿如何?”

“什么?你说什么?”郑老太君大声问道,以为自己耳朵里听错了。

“我是说心悦配衍哥儿如何?”二太太重复了一句。

“你做梦!”郑老太君指着二太太的鼻子说道:“你要是头脑不清晰,那我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你,绝对不可能!你趁早丢了这个念头,咱们还好说话,不然,那你就不要过我这里来了!”

简直是信口开河嘛,我的衍哥儿怎么能配那个孤女,好吧,孤女她也不介意,但是那个畏畏缩缩的性子如何配得上衍哥儿?也不看看你那个侄孙女是个什么家世,哪里配得上我的孙子?

二太太也恼了,在郑老太君这里伏低做小了好几天,就是想成了那事,可是现在竟然被她指着鼻子骂,哪里还忍得住?也站起来说道:“大嫂怎么能这样说?我们心悦如何就配不上衍哥儿了?要我说,衍哥儿现在也是个白身呢,我们这边还没有嫌弃他呢。”

“呵!既然这样说,那你就去找那些你不嫌弃的吧,好走不送!”

二太太气得立刻就走,郑老太君也气的不行,只说道:“我倒是看她这么好心,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简直是白日做梦!”

“谁白日做梦啊,老太婆,你怎么跟头上冒火一样,谁还敢给你气受啊。”萧定邦优哉游哉的进来问道。

“还不是老二家的!痴人说梦了吧。”

“老二家的?”萧定邦第一反应就是说的是秦氏,但是想到秦氏这么多年也不是那样的人,就知道说的是二弟妹周氏了。

“别气别气,说说看,到底是什么事把你气成这样,你不是气量挺大的嘛。”

“你还说呢,你那二弟是个不靠谱的人,当年花天酒地把自己的宅子都弄没了,现在这个人更是离谱,竟然想把她那个侄孙女说给衍哥儿,你说我能不生气吗?我不是生气,我是非常生气!以前他们一家子老是占我们的便宜,我都不说了,现在竟然把主意打到我孙子头上了,我不把她骂个狗血淋头我难以消气!”

41、周姨娘献计了...

“来来来,咱不生气了啊,生气伤身,咱不和她一般见识啊,反正她也得逞不了,就让她过过嘴瘾,最后失望的还不是她?只要我们不松口,她就没有办法。老太婆啊,可不要生气了。”

“说的也是,我生什么气啊,现在该生气的也应该是她,我就气死她得了!”郑老太君被萧定邦一哄,立刻就想开了,继续开开心心的过日子了。

但是有人就不高兴了,二太太回到了廷松堂,因为年岁大了,不好再随便砸东西,只能是自己生闷气,她一生闷气,就看别人不顺眼,特别是看自己的儿媳妇不顺眼,这个时候钱氏就会比她在郑老太君面前还要伏低做小,任打任骂。弄得二太太有气也撒不出来。

这个时候,也只有自己的侄女儿周姨娘最贴心了,周姨娘因为是二太太的侄女儿,所以也可以过来给她请安,见姑妈不高兴,就小心翼翼的伺候着。二太太道:“别忙活了。陪我说说话!”

周姨娘忙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在一个绣凳上坐下,

“太太是因为什么事生气?”

二太太道:“现在也没有外人,叫我什么太太,直接叫姑妈!”

“好,姑妈,有什么事能不能说给侄女听?”

“还是你贴心一些,可是啊,你也是个没福气的,当不成我的儿媳妇,只能委屈你当个二房,要是咱们娘家有人,何至于如此?”

周姨娘听着眼圈就红了,“姑妈,不要这样说,只要能跟着表哥,就是没有名分,我也认了!”

“你这个傻孩子,就是太老实了,涌泉也是没有把我这个娘放在眼里,心里只有他那个媳妇,我现在不好好的为你们策划,以后等我不在了,你们可怎么办哪。死老头子也是个不安分的,早早的把房子给败了,要不是这样,我们也不至于寄人篱下,看大房的脸色。”

周姨娘听出门路来了,“姑妈是受了大房的气了?”

“哼,可不是,我想着大家能够亲上加亲也是一件美事,就和我那大嫂说了,把心悦许配给衍哥儿,可是我那大嫂竟然指着我的鼻子就骂开了,还真以为那衍哥儿是个什么千金万金的主啊,以后分家了,比我们还不如呢,咱们心悦又是那样的人才,配他不是绰绰有余?”

周姨娘眼珠子一转,说道:“姑妈说的是,我们心悦不仅人长得好,而且女红品行都是一等一的,估计是那边大太太不够了解,所以才这样的,我想,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心悦是个好孩子了,那边的人也不会反对了,而且啊,要是衍哥儿自己看上了心悦呢,别人想说什么也不好说了吧,姑妈,您说我说的是不是?”

“对啊!”二太太一拍大腿,“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讨好人也讨好错了,这自古以来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要是仲清和他媳妇乐意,再加上衍哥儿自己又看得上,看那老太婆还有什么话可说。

想通了这一点的二太太很兴奋,没过一会儿就把周心悦给叫过来了,吩咐她没事多去听泉居走动走动,人嘛,常见面才会有感情嘛,二太太自认为周心悦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姑娘,只要是接触长了,大家都会喜欢的。

他们这边在谋划,没想到这一切都被人一字不漏的告诉了钱氏。

钱氏听完后冷笑,真是愚蠢,也好,就让他们再吃一回憋好了,不过她可不想和那边的人闹翻了,毕竟以后还好背靠大树好乘凉呢。

于是钱氏就让人给秦氏带信,让她最近一段时间要小心有人过来献殷勤,而且衍哥儿那边尤其要注意。她可是知道那周姨娘最喜欢干那些阴损的事情的,以前不就是她自己设计,才让她当上了姨娘并且生下孩子的吗?过去自己年轻不懂事,让她钻了空子,可是这以后嘛,钱氏笑道,除了那个婆婆还护着你,这屋里还有谁高看你?

“娘,您看我这个缝的怎么样?”娟姐儿把绣好的绣品拿过来给钱氏看。

钱氏忙让大丫鬟月儿把熬好的莲子燕窝粥端过来让女儿喝,娟姐儿笑着说:“娘,我都多大了,还这样,现在是在伯祖父家,咱们就不要这样了吧。”

“好孩子,你想的周到,但是这东西是我们自己的,你就放心吧,别人不会说什么的。我来看看,嗯,绣的不错,这牡丹的颜色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