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也是个嘴甜的,在这里不由的说道:“闻嫂子是个好的,可是闻嫂子天天过来,万一闻嫂子的婆婆吃起了醋,那可怎么办好呢。”

这话说的大家都笑了起来,这里面是有缘故的,闻大奶奶虽然在别处都讨人喜欢,可是就是自己的婆婆看她不顺眼,横挑鼻子竖挑眼的,闻大奶奶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才朝外面发展,不过这样以来,闻大奶奶的婆婆又说她是分不清亲疏,只捡着高枝往上爬。

弄得这一片的人都知道了。

闻大奶奶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败下阵来,又有人想着上前讨好,郑老太君说道:“如今天色也不早了,你们都有自己的家人等着,不必在这里陪着我这个老太婆,都家去吧,小夫妻和和美美的过中秋多好?犯不着因为我一个老婆子让你们心里不自在。老大媳妇,老二媳妇,你们送送这些妯娌。”直接就下了逐客令,那些人再不愿意走,也不得不走。

这样才算是消停了,全氏想要上前讨好,可是却被郑氏抢了先,这个时候郑氏倒是叫起了姑妈:“姑妈,想想我小时候,在老家的时候,大堂伯家里也是这么热闹呢,可惜好多年没有回去了,也不知道那边怎么样了。”说话找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很容易引起共鸣。

果然郑老太君笑着说道:“你还说好多年,那我要是和你比起来,还不得更长时间?这女人啊,都是这个样,除非他们都搬到京里来了,否则还是见不了几次面。”

郑老太君娘家是江南的大族,一直都盘踞在江南一代,很少过来京城,郑老太君也是几十年没有回去了。

郑氏笑着说,“可见我和老太太想到一起了,我那个兄弟啊,还算争气,当了几年的县丞,这次蒙上司提拔,都要升为县令了,我倒是希望他能在这京城附近的县里当个县令,这样啊,我也有娘家回了。”

“哦?贤哥儿还出息了啊,很好,很好啊,你这以后也跟着沾光呢。”郑老太君哪里不知道四儿媳妇是想要自己跟萧定邦求求情,把她兄弟弄到京郊里来?但是郑老太君在大事上一点儿也不糊涂,这涉及官场的事情,她是不会插手的,四儿媳算是求错了人了。不过,如果贤哥儿是个有能力的,这个忙还是可以帮的。

郑氏看着郑老太君不开那个口,心里就有些急,她本来在这府里就觉得低人一等,如果不是有老太太的原因,她更是不好过,现在自己的兄弟如果能有幸调到京里来,那自己说话也底气足一些不是?可是老太太又把话题弄到别处去了,她只能干着急。

一旁的全氏看着心里暗自高兴,让你抖机灵,还不是不管用?不过随即想到自己的娘家,还是和大伯父镇远侯挤在一起,兄弟辈的也没有个功名,以后分出府后可是怎么办?

还有自己的丈夫萧叔潼,也是个不长进的,现在咏哥儿都十一岁了,他还是一事无成,还有家里的老爷子,也是个偏心的,怎么就不给自己的三儿子弄一个好前程,感情只顾着两个嫡子了,说起来还不都是他的儿子,怎么能厚此薄彼呢?

其实哪里是萧定邦不给萧叔潼弄个好前程,而是萧叔潼不愿意,他就喜欢这散漫的生活,得过且过的日子,觉得人生在世,那么辛苦干什么,还不如随遇而安呢。所以他原来还说弄个县令当当,可是越到后来越是懒惰,也不想弄个官跑到外地去,也不想管理府上的庶务,反正有吃有喝的,也不缺衣少食的,干什么那么拼命?

全氏恨得牙痒痒的,可是却没有办法,再想一想那个李姨太着三不着四的样子,更是觉得火噌噌噌的往上冒,这样一直支撑到回到三房的院子里。

萧叔潼喝的醉醺醺的,全氏一看更是火大:“喝喝喝,就知道喝,你什么时候能长进一些!”

萧叔潼道:“你又是受了什么刺激了,把火往我身上撒。”

“你也知道我有火,那你怎么不争气一点?让我在大家面前都没有面子,我越活越觉得没有意思。”

“说的什么话,老四还不是和我一样?人家老四媳妇也不见得怪他。”萧叔潼说道,“赶紧给我弄碗醒酒汤来,我难受着呢。“

“你还好意思提老四,人家老四现在可是帮着大哥管铺子呢,一年到头怎么着也能弄点钱,而你呢,什么都不管,你怎么混得连老四也不如了?

你知不知道,那老四媳妇现在都在为她兄弟打算了想,想要把她兄弟弄到京郊当县令,而我们呢,什么好处都没有,只能靠着公中的月例银子和我的嫁妆过活,你知不知道,咏哥儿今年都十一岁了,再过几年你都有儿媳妇了,还有婷姐儿,她今年都八岁了,翻过年都九岁了,到时候这嫁妆又是一笔银子,你当爹的难道什么都不出,就让女儿出门子?”全氏是越说越火大。恨不得捶萧叔潼几下子。

“好了好了,这车轱辘话你说了不下百变了,我开始说让岳父帮帮忙,弄个县令当当,你不乐意,等我现在没有那个意思了,你又再说,你到底想怎么样?”萧叔潼头疼,不光是喝酒喝的。

全氏道:“那还不是我年轻不懂事,现在我想明白了,去外地当县令也不错,至少比死守在这里

强,到了外面一个县的孝敬也不少了,再加上咱们过事的时候还可以收礼,怎么着也比只要公中的钱好,到时候我在那边再开几个铺子,又是一笔收入,弄个几年,这咏哥儿娶媳妇和婷姐儿嫁人的钱就够了。”

“你给我打住吧,你要是想着当官是为了赚钱,你还是给我下去,咱们家要真的办了那样的事,父亲第一个就会要我的命!我可不想英年早逝。你说点别的吧。”

全氏道:“难道我们就这样被四房的人给比下去?难道你想让两个孩子以后没面子?要知道咱们虽然是国公府的,但是人家谁不会打听,到时候孩子们的姻缘可就差远了!”

萧叔潼叹道:“你不就是想要我去当县令去吗?犯得着这么啰嗦,那我明天就去和父亲还有大哥二哥说一下,看看行不行,不过我丑话可是说到前面去,你到时候要是敛财,我可不管你是孩子的母亲了!”

全氏见萧叔潼松口了,哪里还顾得上别的,再说以后的事以后说,现在把这一关给打好了才行,忙发誓道:“我要是敛财,那你就休了我!”

-------------------下一章在这里呢-------------------------------------------

第六十章真是针尖对麦芒啊

而回到屋子里的郑氏也有些不高兴,讨好了老太君那么久也没有见着老太君松口的,难道真

的是不成?但是想到兄弟让人送过来的五百两银子,要是办不好这事,银子也没有了,以后在娘家也没有什么颜面了。

等到丈夫萧季浩回来的时候,她还是在屋里转圈呢。

“这是干什么呢?”萧季浩这几年被大哥委托管理几个公中的铺子,做的还行,自己也有了奋斗的目标,没有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

郑氏还没有把自家兄弟的事情告诉丈夫,见丈夫问起,说道:“我兄弟要升官了。”

“这是好事啊。”但是你为什么转圈呢?

“是好事,但是我兄弟想要在京郊谋个官,现在没有办法。”郑氏继续说道。

萧季浩是知道自己妻子的德行的,她这样肯定是在老太太那里没有得逞,要不然也不会这样,就说道:“到京郊有什么好的,也是天子脚下,出点错就是大事,还不如到外地,天高皇帝远,我记得舅兄要升一层就是县令了吧,到外地当县令别人还把你当回事,到了京里,谁知道你是谁?就我这没有当官的,都可以让他办事了,更不用说多方面的孝敬了,这一年到头说不定还落下饥荒,更要紧的是万一得罪了上司,得不偿失,官位能不能保都是个问题。”

“我也就说了那么一句,你这里倒是有这么多句等着我了。难道我兄弟不是护国公的姻亲?别人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就让他当不了官呢?你们萧家就是怕事,什么都要避着,至于吗?

我难道还不知道到外地当官比在京郊当官要好?但是兄弟家的几个孩子都已经到了要定亲的年纪,到了京里不是有更好的选择?难道还是要到小地方呆一辈子?

我这边也没有一个娘家人,还不是想和兄弟隔的近一些?”她本来想说江南本族的人都看不起自己家,但是一想到那里是郑老太君的娘家,也就不敢说出来了。

“什么叫你们萧家?难道你不是萧家的人?我说,你是不是得了你兄弟什么好处了,怎么连这样的理由都出来了?他们家孩子的婚事什么时候轮到你操心了?我记得你以前老是说你弟妹哪里都不好,现在怎么就变样了?我告诉你啊,收银子的事你可不能做,要是让我知道了,你就等着瞧,咱们家哪里就缺银子了,犯得着你这样吗?”萧季浩一脸怀疑的看着郑氏。

郑氏大声说道:“谁收银子了?谁收银子了?我是那眼皮子浅的人吗?我自己手里就有大把大把的银子,我犯得着吗我?那可是我亲兄弟!”

色厉内荏的人,往往声音就大,萧季浩没有想到这里,他只是烦妻子又吵吵闹闹的,所以一甩袖子,就去了小妾的屋子,把郑氏气的直拍桌子,大骂狐狸精!

三房想着要去外地任职的消息也在府里传开了,因为是下半年,这缺也不多,所以最早也得第二年的春天才能去。不过因为这事,全氏和郑氏倒是针尖对麦芒的暗地里斗了好长时间。

全氏是有意在郑氏面前炫耀,估计是因为中秋节的时候落了面子,而郑氏在老太君面前还有嫡出的嫂子面前还能讨好,但是对于同样丈夫是庶出的三嫂全氏面前,她可是没有一点儿巴结之心,就说道:“倒是恭喜三哥和三嫂了,就是不知道三哥那个什么都不管的性子,到了地方上是不是也要三嫂什么都要操心呢?呵呵,到时候啊,不一定那一方的百姓只知道有三嫂而不知道有三哥呢。呵呵。”

全氏嘴巴上哪里说得过郑氏,想那郑氏可是因为能讨好郑老太君才在这府里有滋有味的活了这么多年,全氏就是一味的发脾气,而且仗着是镇远侯的侄女儿,也觉得比这郑氏的身份高,所以嘴当然没有郑氏利落,听了这话,气得就想上前扇郑氏嘴巴,但是多年的教养告诉她不能这样,就哼了一声,说道:“知道你嫉妒,三嫂我就不和你一般计较了,咱们走!”呼啦啦一群人走开,剩下郑氏和自己的仆妇们在一边战战兢兢的,就怕郑氏发脾气。

郑氏才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和这些下人大动干戈,她还是想要维持自己的脸面,也希望老太太那里听到自己的都是好话,所以过了一会儿也就走开了,不过据说四老爷都躲出去了,好几天没有回来。

郑氏心里想的是,让你们给自己的兄弟办事,你们推三阻四的,但是给你们自家人办事,你们可是一点儿也不含糊,老太太啊,老太太,要说那三老爷可是和你一点儿血缘关系都没有呢,我那兄弟多多少少的和你沾亲带故的哦,按说应该更亲近,你怎么能这样呢?

但是她只敢在背地里嘀咕,完了还很心疼的看着兄弟给的银子,难道真的要给他送回去?还是等等吧,他们年底也要上京的,到时候再说。

时间转眼就到了十月份,天气渐渐的变冷,三房和四房的大战也算是告一段落。护国公府外地庄子和铺子的管事都要陆陆续续的赶回来与主子见面,一来是给主子报告账面情况,二来有好多管事的家人也都在京城,这样以来也能让人家骨肉团圆。

虽然还有两个月过年,但是府上采买的管事都开始采买年货了,除了要个上下人等每人做一套衣服外,主子们另外还有别的东西需要准备,女人们就是首饰珠宝之类的,一年要一个样,男人们则是根据个人的爱好,或文房四宝,或珍玩古董,务必保证大家都能满意,所以说,当采买的管事也不是哥轻松的活啊。

“六妹妹,等一会儿去我那里怎么样?”从来不主动邀请人的婷姐儿邀请静姝,让精华素吃了一惊,但是很快就笑着说道:“好啊,是不是五姐姐那里有什么好吃的,想要让我吃独食啊。”

婷姐儿腼腆的一笑,“没有,没有,是找你有点事。”后面的话越来越轻。

“知道啦,不过我去了你一定要给我吃点心,否则我会不高兴的。”

“嗯,一定会有点心的。”婷姐儿松了一口气。

静姝也就是那么一说,现在那个姑娘屋子里会没有点心,只不过想要婷姐儿不那么紧张罢了。

下完了闺学,静姝让多多少少先回去跟秦氏说一声,就带着云袖去了婷姐儿的屋子。

吃了几口点心,又喝了一杯茶,婷姐儿还没有开口说话,静姝觉得不能再这样等下去,就问道:“五姐姐,你是不是有什么事?”

婷姐儿想了想,下定决心道:“六妹妹,你能不能跟老太太说说,让我明年留在京城里,我不想出去。”

原来是这事,不过三婶全氏也没有透露说要把孩子带过去的意思啊。静姝问道:“三婶说了要把

你们带过去吗?”

婷姐儿摇摇头,说道:“没有,但是我担心,我不想离开这里。”

静姝想到,三婶肯定不会把婷姐儿带过去的,因为就三婶那个性子,她巴不得婷姐儿呆在这府里呢,要知道到了外地,一应吃穿用度可都得她自己拿出来,哪里比得上让孩子们呆在府里,既有人教导,又能省钱,还不让她费事。

于是静姝说道:“放心吧,三婶肯定要把你留在京里的。”

“真的?”婷姐儿问道。

“真的,我保证!”而且啊,估计芸姐儿和咏哥儿都得留在这里,说不定三婶连个妾室也不会带走,就让她们在这府里独守空闺。

“静姝,我相信你!”婷姐儿又下定决心,决定把自己那次看到的说出来,但是逗乐嘴边怎么也说不出来,只能说道:“有件事,我,我,我”我了半天也没有说出来。

静姝忙道:“五姐姐,过去的事就不要提了,咱们以后好好的,不比老记着过去的事情要好?”

“哦,哦,我知道了。”也不知道婷姐儿听明白了没有,希望她能不再记起这件事了吧。

59、秦大表哥要尚公主?...

没想到婷姐儿找完了静姝,没过几天芸姐儿也找到了静姝,话题是一个样,不过这要求的事情相反,芸姐儿竟然想要跟着三叔和三婶去,同样的是想要静姝和郑老太君说说。

静姝问道:“外地的环境没有京里好啊,四姐姐真的想去?”

“我也想出京看看别处的风景,真不能一辈子都呆在这京里,什么都见识不到吧。”这话一出口,芸姐儿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静姝等人也是一辈子也没有出过京里呢。忙补充道:“我没有说你的意思啊,你不要放在心上。”

静姝笑笑,“四姐姐既然有这样的想法,可以直接跟三叔三婶说啊,毕竟我和老太太说了也不管用。”

“怎么会不管用呢?老太太那么疼你,你一说她准能答应!”芸姐儿说道。

可是问题是三婶不乐意你去啊,即使你勉勉强强的得到了老太君的允许,还不是惹了三婶的不高兴,到时候在那边天高皇帝远,吃苦的还不是你自己?

真不知道芸姐儿是怎么想的,这样都想不到吗?

其实芸姐儿的想法很简单,在这里,自己永远不可能做到万众瞩目,可是到了外地,只要是父亲在任的那个县,自己就是县令的千金,到了那里,平时聚会的时候,谁不尊重自己?

而且芸姐儿知道全氏一定不会让婷姐儿跟着去的,那么自己作为唯一的女儿跟着去,还能不是呼风唤雨?

“可是这事毕竟是三叔三婶才能决定的,我要是和老太太说了,三叔三叔到时候恼了我,我也不好做呢。”

“唉,怎么会呢?你想一想,我也是担心父亲和母亲没有人照顾,我去了也是尽孝,父亲和母亲高兴还来不及呢。”

既然是这样,那你怎么不和三叔三婶说?偏偏让我去和老太太说?可见你这个理由靠不住,人家三叔和三婶又不是老得不能动了,还能让你去尽孝?

静姝心里很生气,把人当傻子呢,还是觉得自己好欺负?静姝道:“这事我不能帮忙,我觉得你还是诚恳的和三婶说说,才是最管用的,时间不早了,我要离开了。”

静姝说完就起身走了,芸姐儿在后面唉了半天,也没有把人给留住,不由的懊恼,对丫鬟梅香说道:“你不是说管用吗?怎么把人给惹恼了?以后她在老太太面前说我坏话,我不是以前的努力都全废了?”

生为庶女,她能弄到现在这一步容易吗?

想着法的讨好老太太,讨好母亲,讨好每一个人,人人都看着她活泼的一面,谁知道她心里的难受?

梅香忙道:“六姑娘是不那样的人,姑娘您放心吧。奴婢觉得六姑娘说的也是,直接和三太太说了不就行了?就是最后不答应,也没有什么妨碍,大不了就呆在京里呢。”

“你知道什么?母亲是不会让我们去的,我也是没有办法了,才请六妹妹帮忙的,哪里知道平时那么好说话的六妹妹竟然恼了,我还得给她赔不是去!”

能屈能伸,也算一项本事不是?谁让自己不是从母亲肚子里出来的?只是一个姨娘生的?

原本还指望父亲,但是父亲这几年越来越懒惰,什么事都是母亲在操持,她这个三房的庶女也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呢。

梅香却觉得是姑娘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要不然为什么巴巴的要跟着去呢?离开三太太的眼皮子底下姑娘的日子才好过一些,为什么还要那样呢?

且不说静姝回去后如何,而芸姐儿那边想什么办法把局势扭转,秦氏回去了一趟娘家,她嫂子严氏私底下对她说:“听说你三弟妹年后就要去外地了?”

秦氏道:“是啊,如今正在打理呢。”

严氏道:“她走了也好,我还以为她会一直赖在你们府上不出来呢。”

这话也是有原因的,虽说父母在,不分家,但是一般的庶子等成年成家了,都是要搬出去分府另过的,但是小姑子的几个庶出的妯娌,真真是脸皮厚,一直到了这么多年也没有一个动静,现在这三房有了意思,那四房估计也不好意思呆了。

严氏也是为自己的小姑子担心,嫁到了一个兄弟众多的人家,真的是不容易,乱七八糟的事情也多,要她说,最好是小姑子也搬出府来另过为好,就凭着小姑子的嫁妆,还养不活一家子?现在混在一起,还得受妯娌们的气呢。

秦氏听了嫂子的话,笑道:“也就是这几年了,老太太心里有数着呢,我也少操点心,好好的带孩子就是了。”

“说到孩子,姑爷的那个庶女现在怎么样了?听说是去了清修寺,我早跟你说了,不要那么心软,现在看来你还不错,就该让她知道知道本分。对了,姑爷对这件事怎么看?”

“夫君没有说什么,是老太太的意思,也是为了给老太太祈福,我这个当母亲的也不好拦着,好在年后就可以回来了。”秦氏忙说道。

“对了,源哥儿的婚事怎么着了?”秦氏问道。

秦源也有十五岁了,翻过年就十六岁了,虽然很多人也是二十岁弱冠了成亲,不过秦氏还是很关心侄儿的婚事。

严氏叹道:“这个我倒是不好说了,你哥哥隐隐约约的跟我说了,好像皇上有让源哥儿尚公主的意思。我这里倒是不好给他说亲了。”

“什么?尚公主?那以后源哥儿可怎么办?他可是以后要继承咱们镇国公的!”秦氏吃惊的问道。

“这个,你哥哥跟我说了,怕是皇上想要压一压我们镇国公呢。”尚了公主后,只能领一些闲差,那些实权的官职和秦源就无关了,也就是典型的富贵闲人了。

“不会出什么大事吧。”秦氏担心的问道。

“没事,看你哥哥说话的样子,应该问题不大,尚公主就上公主吧,她总不能让我这个当婆婆的天天给她一个当儿媳妇的行礼问安吧,唉。”

秦氏带着这个消息回到了护国公府,又把此事告诉了丈夫萧仲清,萧仲清得到消息后,就去找自己的老父和大哥去商量了。

外书房,父子三人就这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萧定邦说道:“这样的事咱们经历的也多,有什么好惊慌的,老大,你说说你的看法。”

萧伯湛道:“孩儿觉得这里面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来,自然是不想镇国公势大,想要镇国公以后没有实权,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秦源在宫里当过六皇子的伴读,宫里的人对他也熟悉,肯定是有人看上了他,想要为自己的子女做打算,再则,镇国公府不是有不纳妾的规定吗?这也是吸引宫里的人做打算的原因之一。”男人都是希望自己女人多多,而作为父亲,当然希望自己的女婿只有自己的女儿一个女人,这就是人性啊。

萧定邦点点头,“老大说的不错,老二,你怎么认为?”

萧仲清说道:“大哥说的很有道理,我在想,是不是我们护国公府也要低调行事?未雨绸缪?”

“说的好,其实这么多年我们已经这样做了,老大一直也是个闲差,以后你继承了我的爵位,想来圣上那边也不会说什么。老二,你不用继承爵位,现在能有个官职也是好的,你抽时间和你岳父好好谈谈,看看他们是因为什么被皇上看重了,我倒是希望是因为秦源这孩子被宫里的娘娘看重了,这人哪,总希望是好的原因,要是真的牵扯到皇上要对我们这些国公府动手,那可是让人心寒了。”

“是,父亲,我这就去。”萧仲清真的去了镇国公府,他岳父忙问道:“这不过年过节的,你怎么过来了?可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萧仲清忙道:“岳父,是因为听说源哥儿要尚公主,所以父亲大人很着急,想要我过来问问到底是什么情况。”

---------------------无视我,无视我,无视我-----------------------------------

皇后娘娘的打算

“这事啊,你父亲那边是怎么说的?”镇国公问道。

萧仲清把自己父子三人所讨论的简要的说了一遍,镇国公笑着摸了摸胡子,道:“萧定邦这个老狐狸倒是养了两个好儿子,你们猜的都对,确实是宫里的娘娘看中了秦源,想要把公主嫁过来,另一方面圣上也是有意压一压我们镇国公府,但是也不是因为我们犯了什么错,这都是帝王一贯的做法,也不用在意,咱们也不是有那种野心的人,尚公主就尚公主吧,咱们也和圣上是亲家了呢。”

哦,岳父大人,你也太淡定了吧,咱们都担心的不得了,你这一两句话就决定了,好吧,萧仲清心里佩服佩服啊。

萧仲清又回去和父亲大哥说了,萧定邦笑骂道:“这个老狐狸,我倒是忘了他一直就是那个样子了,还操心的不得了。既然这样,你们也不用担心了,就等着皇上的圣旨吧。”

话说秦源也知道了自己要尚公主的消息,整个人无精打采的,表弟萧衍又不在京城,六皇子只会取笑她,说什么以后秦源就成了他姐夫了。弄得秦源有多远就躲多远。

原来这上面说的公主,就是皇后娘娘所生的唯一的公主,前面已经说过,皇后娘娘没有生过皇子,只生了一位公主,这位公主今年年满十四,因为是唯一的嫡女,皇上和皇后是百般宠爱,连挑女婿也是百般挑剔,一定要家世好,这是当然,

配公主嘛,家世差了也不行的,还要家里的环境好,不能乌七八糟的,不然公主处理这些事多烦,虽然以后可以建公主府,但是那些关系也摆脱不了,要是时不时的过来骚扰一下,也够人受的,最重要的是要人品好,关键是这人品好,就不好打听了,是啊,谁能让你随便打听人家公子哥的事情,即使是外面知道的,哪里知道是真是假?

所以最好的人选就集中到皇子伴读上了,能当皇子的伴读,家世不会差,差了你也不配,而且因为是皇子伴读,这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被看在眼里,这宫里的眼线多的是,自然会把各人的表现报告给自己的主子。

这样以来,家世好,家里环境又好,平时表现又好的秦源就入了皇后娘娘的眼里。本来还有一个适婚的二公主的亲娘平婕妤也看重了秦源,但是一来皇后娘娘的权势比大,二来皇后娘娘的公主是姐姐,怎么着也得是先嫁了大姐,才能轮着妹妹吧。所以无论平婕妤怎么在圣上面前讨好撒娇,皇上都没有同意,倒是事情传到了皇后娘娘的耳朵里,皇后娘娘微微一笑,也没有说什么。

只要以后自己的女儿有个好的归宿,那自己也没有什么要求的了,平婕妤不过是跳梁小丑,何必跟她一般见识?

御医已经说了自己能够再孕的几率简直是渺茫,所以以后这些皇子们谁做上那个位子,和自己都没有关系,不管怎么样,自己都是嫡母,他们都会尊自己为皇太后,而且自己没有儿子和他们争位,和他们的利益没有冲突,想来也是安全的。所以只要把女儿的婚事解决了,那真是人生的一大半目标已经完成了,至于娘家的利益?

已经嫁进皇宫这么多年了,她也算是看明白了,自己只不过是娘家的一个棋子,眼看着自己没有用,就想着把更年轻的女孩子送进宫来,说的好听,是为了给自己固宠,生了皇子也养在自己的名下,其实谁不知道他们打的是什么目的,一个女子本来丈夫就被别人分了去,现在连这些亲人也在割自己的刀子,何况一旦那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心里还不想更近一步?

谁不会为自己的孩子着想?说不定到时候自己就成了弃子了。而且真以为皇上都是傻瓜吗,轮着你们算计?所以皇后是没有答应这些无礼的要求的哦,自然娘家和自己的关系不怎么好了。

皇后娘娘还以为自己要被皇上厌弃,没想到皇上反而对自己更好了(其实皇帝都怕外戚当权,皇后和娘家关系不好了,反而解决了他的一大麻烦,皇帝能不对皇后好吗?)

“娘娘,皇上来了!”

皇后整了整妆,去迎接皇上,皇上见皇后要行礼,忙说道:“皇后不必多礼,你我夫妻,不用如此。”

“虽然皇上恩典,但是该有的礼数也不能少,否则大家都有样学样,这宫里面就乱了。”皇后说道,还是恭恭敬敬的给皇上行了礼。

唉,皇后什么都好,只是就是这礼数上一点儿也不能少了,好吧,好吧,这样也好,自己各种各样的美人都有,皇后端庄有礼也是自己的福气。

不过今天自己来可是有事的,就说道:“琴儿在哪里呢?”

琴儿是大公主的名讳,皇后娘娘笑道:“在学着绣东西呢,女孩子大了,想着以后讨公婆欢心呢。”

“呵呵,那就好,也该有个女孩子的样子了,虽说咱们的女儿用不着做这些,但是会一点儿也是不错的。”皇上说道。

“皇上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臣妾说啊。”皇后娘娘问道,这么多年的夫妻,哪里不知道他?

“皇后啊,其实还真有点事,朕不是下旨给镇国公了吗,但是镇国公那个老不修的竟然过来找朕,希望朕不要建公主府,到时候让琴儿直接住在他们镇国公府,你说这是不是欺人太甚?朕直接就把他给训斥一顿,让他滚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