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接孙子的建国母亲,看着鼻青脸肿的儿媳妇,这心里的难受就别提了。老太太觉得对不起儿子,当初就是自己一次次的遇见这于淑芬,才让儿子娶了她的,现在想起来,这一次次的相遇应该都是这女人故意安排的,要说这个上用点心眼也不算啥,只能说她喜欢建国,可她对段家丫头的心思,确实让人寒心,早知道还不如…唉,要真娶了段玉珍,儿子早早丧妻更是够呛,她可怜的儿子,怎么命就这么苦啊。

“妈,我真的知道错了,我不该那么做,可你看,我除了这件事错了也没做过别的,这些年我踏踏实实的跟建国过日子,虽然平时爱打扮了点,可我对建国也是真的好啊,看在虎子的分上,你可千万帮帮我啊,我以后一定好好伺候您,一定更加孝顺您和我爸。”于淑芬是真觉得自己委屈,她是对那丫头使坏了,可对赵家却是一片真心啊,他们怎么也不能一竿子把自己打死,从今后不让自己进家门啊。

听到儿媳妇这么说,老太太心软了:一想也是这么回事,这媳妇虽然平时爱美点,但对他们老两口确实不错,平日里家里有点吃的喝的都不忘给自己送去一份,再看看眼泪汪汪看着自己的小孙子,这心就更软了,觉得这媳妇的心思是坏了点,但怎么也是孙子的亲妈,对儿子也是没话说,但建国那性子?唉…

“你这孩子,让妈怎么说你好?平日里百精百灵的,这事上怎么就犯糊涂呢?”

见老太太松了口,于淑芬哭的更凶,拉着老太太的手不住的道:“妈,我知道错了,我只是太在乎建国了,我真的知道错了,我今后消消停停的和建国过日子,再也不敢惹事了…”

“好了,好了,看看你这脸被打的,你说你被气糊涂了还是怎么的?和那周小敏掐架?就她那五大三粗的体格,你能掐的过她?”想到媳妇的好,偏心的老太太开始心疼儿媳妇,完全忘了周小敏被她这彪悍的儿媳妇挠了个满脸开花。

“妈,建国…”身上的疼于淑芬已经顾不得了,她现在就想回家,回到丈夫和儿子的身边,哪怕丈夫还在和自己生气?只要让她回家,不和她离婚就好。

“建国的性子你也不是不知道?看着脾气好,其实倔着呢,我回去帮你劝劝,你也把自己的脾气收收,他说什么你都别回嘴,那边的离婚申请我不让你大哥批准,这时间长了,自然就好了,你可千万别再做什么让他生气的事听到没有?不然可就谁都帮不了你了。”都说知儿莫若母,这不,老太太把儿子的性子摸了个一清二楚,连办法都帮媳妇想好了。

于淑芬感激的连连点头:“嗯嗯,妈,你放心,我一定不再惹他生气,他骂我打我我都不回嘴,我一定好好哄他…”流着泪,于淑芬依依不舍的看着婆婆把儿子领走,而后一步一回头的走回了娘家。

据说这于淑芬和周小敏的一仗影响还很大,因为两人都是从隔壁村嫁过来的,本来两家关系还凑合,可两家姑娘这么一打仗,再加上于淑芬还被赵建国撵回了家,于家和周家的仇算是彻底结下了。

不过这些事和我们的小丫丫没什么关系,她照常上学,照常回家做饭,除了偶尔打听一下于淑芬又被赶出去几次,一切又恢复到原先的平静。

赵建国的性子确实很倔,眼瞅着过年了,于淑芬仍然没回去那个家,他倒是没再提离婚的事,这也是让赵家人唯一觉得安慰的地方,不管于淑芬对段家如何,对赵家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中间还有个虎子,谁都知道有妈的孩子是个宝,大家都劝和不劝离,谁也不想让两人离婚。

对了,过年的时候,自觉对不起外甥女的段永贵又来看丫丫了,防范意识超强的罗家齐虽然对他笑脸相迎,也让他见了丫丫,但东西还是一点没收,还是那句话,丫丫越长越水灵,现在还没了那个克人的说法,万一这两口子后悔了想把人要回去怎么办?丫丫是他的,谁也别想从他身边夺走。

开了春,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他们村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以为永远不变的生产队竟然解散了?队里的土地实行包产到户的政策,被分到了个人的头上。

看着自己手里这十多亩的土地,罗家齐开始犯了难,他们种点什么好呢?家里人口多的分到的地也多,有些闲钱的还可以多承包些土地,但家里就他一个可以干活的,丫丫虽然八岁了,但他可舍不得让白白嫩嫩的小丫头和自己去种地,而且家里的钱给丫丫交了学费也没剩下什么了,就是这十多亩的土地税还是赵队长照顾他们俩个孩子说秋后再说,今年,他到底种些什么好呢?

家家户户都开始种地了,罗家齐也开始忙活了。让他一次性把自家的那十亩多地收拾好,是有点难为他,但他可以分批来,收拾一亩地,种上菠菜香菜,再收拾一亩地,再种上黄瓜豆角,总之,在别人种了一堆粮食的情况下,他种出了一堆蔬菜。

小丫丫这次是说什么也不在家待着了,太阳晒?春天的太阳能有多晒?而且就算太阳太大,哥哥就不晒吗?在生产队干活那是没有办法,现在是自家的活,她哪还能在家里继续当娇娇女?

就这样,一个刨坑,一个扔籽,两人说说笑笑,速度还真是挺快。

说到这个种子,咱们的丫丫还表扬了一下自家哥哥,罗家齐同志在生产队种菜时没少往家里划拉种子,当时他想的是,反正有丫丫那不过期的空间在,能把家里今后几十年的菜籽都准备好也是不错的,所以,这两个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小坏蛋,装模作样的去城里买了次种子,回来就开始种地了。

转眼一夏过去了,秋天时,家家户户收割粮食,罗家齐小哥俩却不知道收了几茬的小菜,但因为每次都不多,或者半亩地或者更少,所以村里人谁也没注意。

“哥,咱们真的不去卖菜?那今年底的土地税可怎么办?”丫丫看了看自己空间那堆积如山的青菜,很是不解的看着哥哥,她知道对方绝对不是胡闹的人,可她怎么想也没想出这菜种出来不卖留着做什么,放到自己的空间不是为了方便运输吗?

“放心,土地税的事我已经和赵队长说好了,明年一起给,至于你的学费,过些日子卖些白菜萝卜就出来了,不用上火。”说着,罗家齐把补好的竹筐放到一边,这东西可是帮他打了一夏天的马虎眼了,明天收菜缺了它可不行。

“哥,那咱们种的青菜到底要做什么啊?”丫丫凑到哥哥身边,心里好奇极了,难不成要冬天卖反季蔬菜?应该不会,那也太扎眼了,哥哥不会做那么蠢的事。

“不知道了吧?”罗家齐笑着捏捏丫丫的脸蛋道,“城里有个很大的自由市场,那里卖什么的都有,但现在这个季节,家家户户都有菜,太便宜了,卖不上价钱,等明年春天的时候,咱们就等着青菜下来的头十天去卖,既不惹人注目,还能卖上好价钱,反正咱们村里人极少进城,万一碰上了就说是自家院子里提前种的,这样,咱们就能把价钱卖上去,大赚一笔。”

今年夏天他为了打掩护,背着个竹筐去了几次城里的自由市场,那里人来人往,买东西的人多极了,看着那比村里不知繁华了多少倍的城市,罗家齐动心了,他想带着丫丫回到城里,让小家伙也能向城里孩子一样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再不用整天面对农村的鸡飞狗跳,那里有高楼,那里有最大的商店,他真的想带丫丫回去。

——新增字数的分界线——

走时间差?嗯,这应该是目前最好的办法,这个时代不像现代,反季的水果蔬菜比比皆是,因为现代不但运输方便,大棚暖室也多得很,这个时代的冬天,可是基本都看不到绿色,像哥哥这样找个时间差,还能相对卖出好价钱,确实是个好主意。

“哥,你太厉害了,这办法简直太棒了。”丫丫扑过去一顿撒娇卖萌,哄得罗家齐呵呵直笑,只觉得这小家伙果然聪明,自己一点就透。就这样,在兄妹俩的互相吹捧中,秋收的季节过去了。

家里的白菜和萝卜还算卖的不错,一个是因为,村里有很多人为了多种些粮食,这两种冬季必备的青菜种的很少,另一个则是因为,这两种菜罗家齐不准备储藏,毕竟这菜大伙是要留着过冬的,买的早了也没有用。

看着手里卖青菜的钱,丫丫的心终于放到肚子里,想了想,觉得今年冬天家里也不错,粮食还有很多,再加上空间里各式各样的小菜,两人可以过个不错的年。

转眼间,第二年春天到了,因为罗家齐在生产队有着种菜的经验,所以掐算着时间,在最早时候就把应季的蔬菜种了下去,当然,这里面还有他朝村里人收集来的资料,这两年他一直跟着丫丫学字,凭着他的脑子和专心,生字基本都认清了。

看着哥哥自己做的青菜生长笔记,丫丫暗暗感叹哥哥的脑子聪明,据说这都是穿越女应该做的事,可谁让她有个聪明的哥哥呢?呵呵,她还是当个乖乖女吧。

罗家齐算着时间,看到地里小菜上的嫩芽长出第一片叶子,他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动身了。

“哥,我和你一起去,你自己背个筐,累不说,还装不了多少,万一卖的好了呢,供不应求呢,还是我和你一起去吧,有我在,不怕东西不够卖。”丫丫对这个很坚持,一个是担心,怕万一卖的不好哥哥会伤心,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心疼哥哥要背着那么多的东西,再有就是,城里啊?市场啊?她都多少年没有见过了?小学的那点东西真的不用这么用功好不好?

不知道妹妹心中打算的罗家齐,想了又想还是摇摇头:“不行,你的学习可不能落下,丫丫,你要知道,这学习…”

“哥,那点东西我早就会了,真的,我保证期末还是第一名,绝不给你丢脸,哥,你就让我去吧。”粘在哥哥的身上,她耍赖的不下来。

“好吧,但学习一定不许落下听到没有?”罗家齐无奈的妥协。对这丫头,他从来都是没辙的那个。

“我就知道哥哥最好了,放心,亲爱的哥哥大人,我一定不会把学习落下,继续保持好成绩。”丫丫开心的笑眯了眼,明天她终于能去城里喽!

第二天,兄妹俩背着半筐青菜,早早的起来坐着客车来到城里。

这个时代的城里,并没有现代那么多的高楼大厦,雄伟的建筑,和堵得水泄不通的车辆,不过这样少了汽车尾气的城里,更让丫丫喜欢,即使它没有后世的繁华,却有着后世难得的清新空气。

见丫丫打量着四周,罗家齐拉着她的手,笑着道:“丫丫喜欢城里吗?哥哥会努力挣钱,等咱们有钱了,也来城里住。”

其实这应该是早晚的事,毕竟村里有小学却没有初中,丫丫的学习这么好,怎么能不继续念?但让丫丫一个女孩子独自来城里上初中,他可不放心,所以那个时候,他怎么也要想办法般过来,虽然现在这么想并不现实,但他相信,自己会做到的,只要有丫丫在身旁,他什么都会做到的。

来城里住?原来他也是这么想的吗?是了,哥哥不是村里人,或者说,他是他们罗家唯一一个在城里出生的农村人,他一定会想回到他出生的地方,可现在家里的情况,似乎很难。

随着罗家齐七拐八拐来到了自由市场,两人进去一看,呵,好多人啊,人来人往,叫卖叫卖的,真是说不出的热闹。虽然现在市场里卖的东西稍显单一了点,但由于这两年人们的平均收入都增加了,来买东西的人还是不少。

罗家齐怕妹妹初见这么多人会害怕,紧紧的拉着丫丫的手,他眼睛四处找着适合摆摊的地方,嘴里还不断的叮嘱着对方:“丫丫,一定要紧跟着哥哥,这人太多,要是跟丢了就麻烦了,你要是看到什么喜欢的东西和哥哥说,别自己去,千万跟紧哥哥。”

“放心,我一定不走。”小丫头拉住哥哥的手,坚决保证不给他添乱。

终于选定了一个靠着市场门口的地方,能找到这么好的位置,主要是两人也没有什么铺子,有个小地方能放竹筐就好。说起竹筐,那竹筐可是特大号的,比丫丫都高,虽然都是蓬松的青菜,但多了也够罗家齐受的,好在一直是半筐,刚刚才让丫丫偷偷填满。

放好了竹筐,罗家齐从里面拿出了昨天用绳子捆好的菠菜,其实他本来想去借个秤来称东西的,但丫丫说一个个称太慢,而且挑挑拣拣的还容易把青菜碰坏,不如两人事先捆好,这样卖着方便,还好看。

确实,这青菜和新摘下来的一模一样,而且由于空间的过滤,上面连点灰尘都没有,翠绿鲜嫩,刚拿出来就吸引了一大群的大婶大妈。

“呦,小伙子,你们怎么这么早就有青菜卖了?”按季节,应该还要等些日子的。一位大娘手拿着把翠绿的小菠菜,只觉得怎么看怎么喜人。家里已经吃了半冬的白菜土豆了,小孙子都有意见了。

“大娘,我们是自家园子种的早,再加上我爹伺候的好,所以才比别人的早些,现在我爹让我拿出来卖,给大家先尝个鲜。”谁知道这周围有什么人?要是知道两人没有父母,动了坏心可怎么办?

“好好,这小菠菜伺候的是好,多少钱一斤?我买了。”那大娘敞快的说着,眼里透着欢喜,小孙子见了指定能多吃半碗饭。

“拿秤称也不方便,大娘您看,我们都按照小捆捆好了,五分一捆,您随便挑。”看着第一笔生意就要做成,罗家齐忙又拿出两捆菠菜,让对方自己挑选,其实都是一般多的,但个头的大小,看着还是有些差异。

“五分啊?”那大娘犹豫了一下,因为这价钱是比每年的贵了很多,看考虑到现在卖青菜的就这一家,而且日子越过越好,也不差这两分三分的了,她掏出一毛,买了两捆,要知道,这东西可是见生不见熟,下到锅里,可就不出个数了。

罗家齐乐呵呵的接过钱,而后帮着对方挑大捆的捡,见那大娘满意的走了,他激动的看了丫丫一眼,而后吆喝的更欢。

其实不用他吆喝,见有人第一个买了,后面的人源源不断的都过来买,虽然家里的钱还是紧张,但就像那大娘想的,再紧张,能让孩子多吃两口饭,还真不差那三分两分的。

总之这兄妹俩是忙上了,这时就看出把菠菜打成捆的好处了,不用称,不用挑,看中哪捆,付钱拿了菜就走。两人一直忙到了中午过了饭口,才算是真的完了事。

看了看筐里的菜底,罗家齐心里这个乐,其实丫丫已经不知道拿出多少青菜了,否,早就不够卖了,看来,今天带着丫丫,真的是带对了。

“丫丫,走,想吃什么,哥去给你买。”兜里的票子鼓鼓的,妹妹想要什么他都不怕了。不是怕小家伙要的多,是怕自己满足不了让她失望。

“哥,我带吃的了。”丫丫说着,从身上的小布兜里拿出两个菜团子,谁知道卖的到底怎么样?万一不好呢?还要花钱买吃的不成?

看着懂事的丫丫,罗家齐拍拍她的头,笑着道:“丫丫真乖,今天咱们不吃这个了,哥去给你买肉包子吃。”

丫丫看了看远处的肉包子,暗自把肚子里的馋虫拍了回去,笑着道:“哥,不然买斤肉咱们回去自己包吧,那样还实惠,咱们能多吃点。”下午哥哥回去还要去地里忙活,有了钱,真的要给哥哥好好补补了,其实去年她就养了几只鸡,只为了让鸡下蛋,给哥哥补身体,否则他一个人干所有的活,真的是太辛苦了,自己能帮的,毕竟是少数。

“好,那就买肉咱们回去自己包,走喽,回家喽。”罗家齐考虑到兜里的钱,也觉得还是早点回去的好,这城市虽然好,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在旁边的肉铺子上称了一斤肉,两人坐着客车回到了家,因为在车上已经吃过菜团子,所以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关门,查钱。

罗家齐把兜里的票子都掏了出来,看着蓬松成一小堆的零钱,兄妹俩四双眼睛都闪着金光。钱啊,他们什么时候看过这么多的钱?这应该比前年过年时用公分换的都多。

这时候还客气什么?两人拖鞋上炕,开始查钱。

上辈子的丫丫从来没有想过,她会数着一分两分的钱这么兴奋?毕竟这些钱加起来都不够她逛一次超市的,可现在,却是两人辛苦得来的全部积蓄。

“八块五毛六加上你手里的七块三毛二,一共是十五块八毛八?天,这么多钱?”罗家齐惊喜的算着。怎么也没想到一天就有这么多的收入?要知道,这才是第一天,空间里的蔬菜才卖了冰山一角,可钱却已经这么多了,那要是都卖出去?天啊!那该多少?

想到要是把两人手里的菜都卖出去,罗家齐心中止不住的激动,那离他们进城的目标,是不是又近了一步?

十五块多?那就是卖出…“咱们今天卖了三百多捆?”真的好多啊。丫丫惊叹的看着空间里没剩多少的菠菜捆,没想到这打算卖三四天的东西却已经卖了大半?

“嗯,没错,丫丫,今天多亏你去了,不然那一筐真是装不了那么多的青菜。”不过,今后也不能一直让丫丫跟着去啊,她的学习怎么办?

见哥哥的表情丫丫就知道,他一定是又开始愁自己学习的事,她笑着开口道:“哥,你放心,咱们上午去,中午就回来了,下午我还可以继续上学,顺便让老师给我补补落下的课程,反正就这几天比较忙,等有青菜下来了,应该就不需要这么多了。”毕竟有个选择的时候,应该会有不少人因为舍不得钱去买真正应季的蔬菜。

“嗯,也好,那晚上我拎点菜给你老师送去,让他以后多帮你补习补习。”罗家齐同志对走后门已经是得心应手,从那个冬天的狐狸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

丫丫宝贝似的又把钱数了一遍,才不管对方想做什么,爱送就送吧,反正自家的青菜多的是,能让老师满意,她也乐得省心。

看着已经钻进钱眼里的妹妹,罗家齐好笑的摸摸她的头,让后出去换上衣服准备去地里干活,既然这个办法已经见到成果,地里的菜当然要更加小心呵护,否则不是影响明年的收入?

第 37 章

看到那几亩还没种的地,罗家齐有些犯愁了,去年他轮轴转,黑头白天的忙,才把这十多亩的菜都伺候好了,可今年他要去卖菜,这地里的活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在看到几个半大孩子时得到了解决,村里的孩子兜里都比脸还要干净,家里的大人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哪会给孩子们零钱?所以他把注意打到了这几个和自己交好的孩子身上,不多,五六个,他和这几个孩子约好,不用他们整天干活,一个是要上学,另一个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们只要每天下午在自己干活的时候陪他一起就好,两三个小时,每人每天一毛钱给他们买零食。

几个孩子见既不耽误上学,又有钱拿,所以都开心的答应了。他们都是半大小子,大家一起玩玩闹闹更不觉得累,对他们来说,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这天开始,丫丫每天上午都会陪着罗家齐去卖菜,下午回来上学,直到十几天后,别人家的小菠菜终于长了出来,他们的生意遇到了打击,价格立马就降了下来。罗家齐见菠菜的价格下降了,忙开始摆出自家的新菜,小白菜,小香菜等几样同一时期的小菜都推了出来,这样,新一股的抢购热潮又开始了。

又过了几天,当别人家的小菜都长出来的时候,他生意的高峰期算是过了,有了几样可选性,有很多的人就舍不得花高价买他的青菜了,当然,不是一点卖不出去,只是没有原先卖的好而已,这就代表着,丫丫放风的日子结束,重新开始正常的上学了。

再说一直住在娘家的于淑芬,她刚回家的时候,娘家人气的不行,又要找周小敏家讨个说法,又要找赵建国家要个说道。

其实他们心里都知道这事是自家闺女做得不对,所以虽然嘴上骂着赵建国绝情决意,谁也没敢真的去五柳村找人,可慢慢的时间长了,见赵建国真的不要于淑芬了,于家慌了,这可怎么办?这一左一右属他们家姑娘嫁的好,现在姑娘的名声算是臭了,再想找人,可不是那么好找了。

当父母的是真心替姑娘着急,当哥哥嫂子的,在替她担心的同时还有另一种害怕,要是真臭到家里,这被娇养惯了的于淑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不是要让他们养着她?这可不行。

托人到赵家说了一箩筐的好话,可赵建国连人都不见,现在一晃这一年多的时间都过去了,两人就这么拖着,人家赵建国有房有地的,长得还不错,就算有个儿子拖累,可上赶着给虎子当后妈的还是有的事。

大伙一商量,都觉得这么等下去不是个办法,也有的人说,赵建国显然是铁了心不要于淑芬了,干脆离了算了,可于淑芬不同意,她看哪个男人都比不上自己丈夫,更何况还有她亲生的儿子,所以她就算一辈子回不去赵家,也绝对不离婚。

正这个时候,本村有人到他们家提亲了,按理说,于淑芬这种情况被赶回家的,是个有心想好好过日子的人,都不会娶这种爱挑事的女人,但这位不怕。

这人叫刘老七,爹妈都去世的早,平时不务正业什么都不爱干,几个哥哥见他岁数大了,凑合点钱给他娶了个媳妇,刚娶媳妇那些日子还挺好,正经八百的去干活,不喝酒不闹事的,让几个哥哥都挺欣慰,觉得弟弟虽然历事晚,但总算是懂事了,这钱没白花。可时间长了,他又原形毕露了,干活的时候跑出去和同村的几个混混一起玩,喝多了回家就打媳妇。

他媳妇一见,你又挣不回来钱,还老打我,反正也没有孩子,我还和你过什么?人家收拾一包东西转身跑了。

这媳妇一跑,他更没人管了,活也不干了,整日昏昏沉沉的,没吃的了就去哥哥家要点粮,反正他有六个哥哥,一个月要一家,还能轮半年呢。

那天也是碰巧,他难得清醒时去哥哥家要了粮回来,正好见到去看儿子回来的于淑芬,见于淑芬穿着一套粉色的袄子,打扮的这个精神,他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一打听才知道,这是被隔壁村赵建国休回来的媳妇,听说是被休的他高兴了,他刘老七想娶黄花大闺女那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娶个被休回来的小媳妇还是可以吧?回头他就去大哥家说了这事。

自己弟弟是什么样刘家大哥自然清楚,他本不同意,可架不住弟弟对着爹娘的牌位又哭又闹的,最后无奈的前来提亲了,心里还安慰自己,虽然女方的名声不怎么好,但他那弟弟一样不是什么好鸟。当然,他们只知道于淑芬被撵了回来,并不知道她和赵建国还没有离婚。

于淑芬是什么人?一辈子不嫁她也看不上那刘老七啊?但她看着犹犹豫豫的兄嫂,心中顿时凉了半截,她没出嫁时是父母养着,出了嫁是丈夫养着,不管是父母还是丈夫,都没让她干过重活,所以让她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根本就不现实,此时父母虽然还在,但已经不比从前,经过自己的事更是苍老了很多,如果兄嫂真要把自己嫁出去,她可怎么办?

当晚,她捂着被子自己偷偷的哭了半宿,越发想念丈夫,如果没有这些事,她又怎么会受这些委屈?

对于自己所做的事,她终于后悔了,不是后悔冤枉丫丫,让那么小的孩子受了委屈,是后悔自己笨,自己傻,那段玉珍都死了多久了?她不好好过日子,瞎折腾啥?

第二天清早,她拎着自己的行李包就跑到了五柳村,把行李包往门口一放,转身就去自家的地里干活。

看着水田里正在插秧的丈夫,她鼻子一酸,眼里的泪再也忍不住的流了下来,此时她终于觉得,只有眼前这个黑瘦了很多的男人,才是她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没敢声张,她用袖子抹了抹眼泪,而后拿起一边放着的秧苗,脱了鞋开始下水干活。

赵建国把这亩地的秧苗插到了地头,直起身子捶了捶后腰,转身想回去拿点水喝,一转头,却见妻子正在后面干活?虽然苗插的有点歪,但显然干得挺认真。

他皱皱眉,不知道她怎么跑到这来干活了?现在对这个女人他已经没有一开始那么气愤了,毕竟已经过了这么久,天大的气也消了,但心里的底线告诉他,就是为了早死的段大娘,这辈子也不能让对方蹬他赵家的门。

于淑芬累的顺脸淌汗,她什么时候干过这种活啊?在家里最重的活就是洗衣服做饭,了不起伺候一下自家小园,插秧的活,她是想都没想过。

正低头插着,感觉面前有人,她一抬头,看到面无表情的丈夫正站在眼前。

“建国…”她喏喏的叫了一声,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一年多的时间,她已经把该说的话都说过了。

“属于你的那份粮,去年我已经让人给你送过去了,今年你这是想自己种?”家里三口人的地,虽然对方没有干活,但户口本上还是自己的妻子,他赵建国怎么也不会密下对方的口粮。

“送过去了?”于淑芬一愣,她真不知道这事。

“你不知道?”多年的夫妻,看对方的样子,赵建国就知道有内情,他皱眉想了想,开口道,“今年秋天我会等你看孩子的时候交到你手,这活你干不来,回去吧,放心,就算咱们俩分开了,只要你还没嫁人,这地我都帮你种了,不会少了你的。”心里恨她太狠毒,可这么长的时间,该气的也气过了,这么多年的夫妻情分,哪能一点都没剩下?

“建国,我真的知道错了,我以后对丫丫好,我把对不起她的都想办法还给她,你别生我的气了好吗?”抛下粮食的事,于淑芬怯怯的看着丈夫,有些不抱希望的问着。

“这活你做不来,看了虎子,早点回去吧。”没有理会她的话,赵建国转身去拿秧苗。

知道这是不同意的意思,于淑芬也不气馁,低头继续插秧。反正这一年多她都习惯了,要是真的一下子同意了,她可能都要怀疑眼前的人是不是赵建国了?

中午休息,赵建国吃着自己带来的干粮,于淑芬又没来过地里,哪会想到干活还要带干粮?看着丈夫,她一时没了主意。

看着对方眼巴巴的样子,赵建国狠心的一转身,装作什么也没看到。

于淑芬看到这种情况,也没在惹人烦,转身悄悄的走了。

赵建国以为对方死心了,吃完了饭照旧插秧,结果正插秧的时候,于淑芬又回来了。她兜里也没有多少钱,刚刚跑到婆婆家厚着脸皮吃了口饭,然后又匆匆的跑回来继续干活。

晚上,赵建国拎着插秧的东西往回走,他想,这回于淑芬可以回家了,不用跟着自己了吧?

可他看到门口那很眼熟的包袱,心里一顿,说不出是什么复杂感受。于淑芬会不会干活,他这当丈夫的比谁都明白,今天看着对方咬着牙一板一眼的插着秧,他心里是真的不好受。

她怎么就那么狠心呢?如果她不是做的那么过分,现在两人又怎么会变成这样?

想起最近连连请假为了生计和罗家齐去卖小菜的丫丫,他一狠心,转身进了屋子。

于淑芬看看禁闭的大门,没有大喊大叫,抱着自己的行李包,默默地坐到了门口的石头上…

第 38 章

知道屋外有个大活人,这活人还是被自己撵出去的媳妇,赵建国当然不能心大的装作什么事都没有,中间他偷偷看了几次,见对方就抱着个行李包往门口一坐,虽然不吵不闹,却更让他头疼,街坊邻居在远处指指点点,谁也没有过来说话,大家都觉得,目前形势不明,还是不要乱说的好。

晚上,赵建国睡觉前又不放心的瞅了一眼,见门口终于没人了,他心里松了口气,暗暗庆幸因为农忙把虎子送到他奶奶家了,否则儿子要是又哭又闹的非让他妈进来,自己还真不知该怎么说他,毕竟母子天性是怎么也割舍不了的。

第二天,就在赵建国以为自己能消停干活的时候,于淑芬带着自己的水和干粮又来了。

昨晚她就知道丈夫不会让她进屋,坐到晚上只是为了表个态,看天黑了,她抱着行李包跑婆婆家搂着儿子睡了一宿,一年多了,终于又能搂着儿子睡觉了,娘俩抱头痛哭,老太太一看更心软了。她见媳妇这次是真下功夫要挽回儿子的心,她这当婆婆的全力支持,一大早就准备好新蒸的白面馒头,又煮了两个鸡蛋,新拌好的小咸菜,包好了给媳妇带上,让她帮儿子去干活。

于淑芬吃了两片止痛药,满怀信心的又来插秧了。

赵建国对这不吵不闹老实干活的媳妇头疼的很,他总不能因为人家来干活,对人家大喊大叫的撵人家走,毕竟这地也有于淑芬的份,他没有立场赶人。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靠在树根下,嚼着干巴巴的面饼就凉水,一个拨好的鸡蛋递到他的眼前。

他看了于淑芬一眼,低头继续吃自己的面饼。

“这是妈给我装的,她装了俩呢,还有馒头,今早新蒸的,宣着呢。”谁的丈夫谁心疼,自己馒头加鸡蛋,丈夫一边啃面饼,她哪吃的下去?如果这啃面饼的是别人,她心里会很得意,没事还会来两句馒头太硬了之类的话,可这不是别人啊,这是她的丈夫,她对所有人使坏,这男人她确实真的心疼。

赵建国低头想继续啃自己的面饼,可紧接着他又反应过来,这个妈是谁的妈了,他抬起头皱着眉道:“你昨晚跑我妈那去了?”他就说嘛,两个村子的距离虽然不算太远,但也没那么近,她怎么来的这么早?

啊?说漏嘴了?于淑芬讪笑着嘿嘿两声,小声道:“那也是我妈啊。”他们还没离婚呢。

赵建国嘴角抽搐了两下,拎起自己的东西换个地方继续啃饼。此时的他心里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妈早就叛变了,好嘛,她儿子在这啃面饼,她对被赶走的媳妇倒是不错,还馒头加鸡蛋?一向成熟的赵建国同志,因为那个鸡蛋,心中有点委屈了。

见丈夫不领情,于淑芬低头吃着东西,心里安慰自己,没事,反正娘家那边也回不去了,她就在这天天陪着他干活,建国不是无情无义的人,时间长了,他总会心软的。

就这样,未来的几天于淑芬天天陪赵建国下地干活,虽然脸晒黑了,手也粗糙了,但看着自家地里的秧苗,再看着已经一年多没有日日相见的孩子和丈夫,她心里升起一股满足感,她相信,她一定会回到那个家,然后,这辈子她都离那个害人精丫丫远远的,再不招惹对方。还说不是害人精?看看她,都被害成什么样了?

今天是水田活的最后一天,只要把哪不齐的秧苗补齐了,今年春天的水田就算暂时完事。

赵建国在水里补着苗,眼睛却不自觉的看向妻子平时来时的方向,嘴上说的再狠,他的心还是软了,于淑芬什么时候受过这种累?这些天他都没想到对方能咬牙坚持下来,看来她是真的知道自己错了,谁都有个犯错的时候,自己到底要不要原谅她呢?

不行,段大娘死的多惨?还有丫丫,被赶出来多可怜?

可她知道错了,而且这错也不光是她一个人的,撵人的段永贵和周小敏不一样有错?那还是他们的亲妈呢,于淑芬只是个外人。

不行,赵建国,你要保持自己的原则,不能心软…

手里干着活,赵建国心里的两种思想不断的打架,补了一亩地的苗,他才发现不对,按理说每天这个时候于淑芬早就来了,今天怎么还没来?

于淑芬小聪明还是有的,这么多天都坚持下来了,今天是最后一天补苗,她怎么会在关键时刻撂挑子?这可不是她的性格?又等了一会儿,他终于有点不放心了,往地里来的路倒是不背,但走的人还真是不多,村里有几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要是真看她现在没了依靠,吓她一下也够她呛。

想到这,他把地头的苗放到水田边上,朝着平时于淑芬来时的道迎了过去,他想着,自己只要迎到村头的小道,见她没事就好。

结果没走太远,就见对方被一个陌生的男人抓住不放…

刘老七很着急娶媳妇,知道大哥去给自己求亲后,他就抓耳挠腮的在家里转悠着,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忙往他大哥家跑。

看了一眼没个正形的弟弟,刘家大哥心里无奈的一叹,可谁让他再不好也是自家弟弟呢?他好言好语的安慰弟弟:“这事你先别急,那于淑芬的父母现在还没想明白,但她哥哥嫂子倒是都同意,再说她于淑芬虽然长得是不错,但毕竟是被人休回来的,除了咱们家,她也不是那么好找的。”名声都臭了,谁要啊?弟弟要是个有正事的,自己怎么也不能同意老七娶这个女人。

“你再等等,等过些日子她哥哥嫂子做做他们家的工作,这事估计也差不了。”对方哥哥也怕妹妹砸到家里,自己家这废物弟弟有六个哥哥养,他们于家可就于老大自己啊。

刘家大哥说了一堆,可刘老七只挑自己爱听的往心里去:这事估计也差不了,她哥哥嫂子都同意了?听到这话,他开心的在大哥家多吃了两碗饭,然后拎着大哥给自己准备的白菜土豆,哼着小曲回家了。

回家他倒在床上就开始做娶媳妇的美梦,想到对方那小模样,简直兴奋的不能自抑。可过了那天,他发现这事好像就没了下文似的,再也没人提起。他这个急啊,跑了大哥家两次,都是让他等,等不了的他又跑到于淑芬家门口,想看看对方的小模样好解相思之苦,结果得到的消息却是,这女人跑去找她前夫了?

刘老七火了,不都同意了吗?怎么还去找那个赵建国?这不是要给他带绿帽子吗?他怒气冲冲的就跑到了隔壁的五柳村,一打听才知道,哦,原来对方不是来给他带绿帽子的,是跑回来种地来了。他心里对这于淑芬更满意了,心想着:喜欢干活好啊,他家里还有好几亩的地放着呢,等回去他们俩夫唱妇随一起种地,但这边的地可是不能再让她种了,在这里时间长了,旧情复燃怎么办?

所以今天起大早,他就来拦住了正要去地里的于淑芬,有人的地方他还是不敢太明目张胆的,毕竟不是自己的村子,真出了事可没人惯着他。

听着对方嘴里不干不净的话,于淑芬肚子都快气炸了,可怕赵建国看到了会误会,那她就真的别想再回家了,想到这,她冷着脸道:“我告诉你,我和我丈夫还没离婚呢,你家的求婚我根本就没答应,你别在这缠着我,小心我到你家找你大哥去。”

“没离婚?你骗谁啊?没离婚能一年多不回家?淑芬,走吧,我又不嫌弃你…”说着,刘老七笑嘻嘻的走上前想拉她的手。

“闭嘴,淑芬的名字不是你叫的,你快给我走,要是我丈夫看到了非揍你不可。”于淑芬边后退,边怒斥着对方。他这么亲热的叫自己的名字,万一要是被村里人看到传了出去,她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