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上次统计学校资源, 他们那边小学都没几所呢。

可这都上了报纸了,听说省里那边都看到文章了。

宁安县的县长犹豫了一下,拿起电话给红旗公社那边打了过来。

接电话的是何书记。

县长那边问的很直接, “小何啊,你们那边盖了很多学校?”

何书记一楞,“啥?学校?”

“你们那边有个知青写的文章,都发到海城报社了,省里那边都看到了。说你们很重视教育,盖了很多学校,鼓励孩子学习。重视基础教育。我这琢磨着,说的不像是你们红旗公社啊。”

何书记:“……是我们公社的知青同志写的?”

“可不吗,我都弄到报纸了,落款还真是你们那儿的,是苏家屯的大队的知青。名字叫苏青玉她写的这都是真的?你们真这样重视教育,宣传基础教育?”

何书记沉默了片刻,然后点头道,“对,她说的都是真的,我们公社刚支持苏家屯那边建设小学和初中,”

作为公社的一把手,何书记只想了一瞬间,就知道自己该维护自己公社的形象了。

好的事儿,当然要承认啊。毕竟他们确实也是支持苏家屯大队建设小学了。

这也是事实啊。

而且如果否认了,万一对人家知青同志有影响也不好。

也就这一瞬间的功夫,何书记考虑的可全面了。

听到何书记承认了,县长可算是松了口气了,总是是对上面有个交代。他哈哈的笑,“好,很好。红旗公社还是要继续保持,继续努力。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我们要按照主席同志的只是方针,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何书记淡定道,“是,我们也是这么要求其他干部的。”

挂了电话之后,何书记赶紧端起茶杯喝了口茶,让自己的心里的紧张轻松了点儿。

然后赶紧起身走出办公室,“老吴啊,来这边一趟。”

吴主任在综合办公室听到何书记的喊声,赶紧过来了,“何书记,咋了?”

“那个苏家屯苏青玉同志,你还记得吗?”

“她啊,记得,当然记得。”吴主任笑着道,“不是开了加米厂吗?这次咱烧砖厂也是她牵线的。”

何书记道,“这同志思想觉悟高,也很有能力,这不,她竟然写了一篇关于在我们公社插队的文章,都登上报纸了。听说很多人都看到了,省里地区都知道,电话都打到县里了,县里领导刚打电话过来表扬咱们了。”

吴主任都吃惊了,作为一个公社的基层干部,他接触的东西也有限,完全想不到,写一个文章还能惊动那么远。

“这么大的能耐?那文章写的很好?写了啥啊?”

何书记道,“我还没看到,能登上报纸,我看也不会差。县里那边说啊,写的是关于学校方面的文章,说咱们公社很注重基础教育,在整个公社宣传基础教育重要性,鼓励社员们送孩子们去念书,还说这是符合主席同志的教育方针,另外还提了咱们支持她们建设小学的事儿。”他越说越高兴,“我本来想着,这好像和实际情况有点偏差,可我转念一想吧,也没啥偏差的,苏家屯这本来就是在建学校嘛,建成了不也能宣传一番吗?哎,也难得这些同志还念着公社的好。”

别说何书记了,吴主任自己也挺高兴的。

他们红旗公社这还是第一次上报纸被人夸吧。

“这个同志确实很不错,之前也是一心一意为了公社的发展,是个很上进很积极的同志。要不然也不会一过来就搞加米厂,搞砖瓦厂了。”

何书记搓着手点头,“行,确实是好同志。以后要是干出更多的成绩了,我看也能重点观察一下,给她一个回城名额。”

吴主任点点头,优秀的同志确实该回城。“这事儿还早着呢,何书记,要不,让她入个党?”

何书记考虑了一下,然后同意道,“也行,上次砖瓦窑的事儿她也出了力,积极的搞建设,确实符合党员的要求。让通讯员去通知一声写个入党申请书。待会开会的时候,提一提这事儿就行了。没多大问题。”

吴主任问道,“要开会?”

“是啊,我刚不是说了吗,那文章说咱们宣传基础教育,咱这一点还没做呢,现在做也不迟。正好年底了,让负责宣传的同志去各个大队宣传一下。”

吴主任觉得很有道理,到时候把报纸弄来了,他们公社也不虚了。就是觉得,感觉怪怪的。

……

苏青玉还不知道自己要入党了,这会儿正坐在火炉边上烤火,顺便算着日子,自己那篇文章到底有没有登报纸,如果渣爸那边给力一点,应该已经登上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传道这边来。如果离的太远,这边看不到,她是不是还得让渣爸给她寄一份过来,拿去给公社那边看。

“青玉妹子,想啥呢,走走走,咱一起去看杀猪去。”苏卫民高兴的吆喝苏青玉。

苏青玉捧着搪瓷杯子喝茶,道,“不去。我要在家里学习,其他人都在学,我可不能落后了。”

离过小年还有几天的时候,雪越发的大了,车子没法动,社员们该加米加面的也做完了,加米厂那边也干脆放了假。都在家里复习课本。苏青玉自己也在家里围着火炉看书。她这人一向觉得学无止境,就算是学过的知识,也要反复的看,不能扔掉了。

苏卫民指了指闹哄哄的苏奶奶他们,“你这样子还能学,厉害!”他竖起大拇指。

一大早的,苏家就开始乱糟糟的,忙进忙出的热闹着。原因是苏家屯大队这边也开始杀猪分肉吃了。

这些猪都是大队养殖的,数量不多,也就是十多头,交了公猪之后,剩下的就要给队里杀猪分肉了。

这还是苏卫国当大队长之后,第一次分肉。

苏家人美滋滋的想着,这次家里总算能沾光了。卫国当了大队长,咋样也能多分点肉吧。往日里,苏有福当大队长的时候,每次分肉都给他家里分大肥肉。还能得一条大猪腿呢。

苏奶奶都吆喝着家里人准备锅碗瓢盆了,回头还要第一个去接猪血。今年过年能够做猪血炖粉条吃了。

苏奶奶指挥着,“把咱家那大澡盆给带上。”

苏青玉喝的水都呛到喉咙了,猛的咳嗦了好几声。

苏奶奶凑过来,“哟,咋了这是,咋喝水都这么急。”

苏青玉心道奶,咱可不是自己喝水呛着的,这是被您那澡盆给吓着的。

她擦了擦下巴,“奶,我看啊,那个啥猪血就不要那么多了。整个大队这么多人呢,好处都给咱家了,别人家咋办啊?”

苏奶奶道,“苏有福以前就这么干的。”

苏青玉道,“所以有福叔下来了。”

“……”

陈爱兰手里的盆也拿不住了,问道,“青玉啊,咱这是不能去弄猪血?”

“不是不能弄,是咱不能贪心。咱不能啥好处都给占,这样人家看着会眼红。为了这么点东西,把面子里子都丢了,很不值当。”

苏奶奶还有些不甘心,感觉自家孙子当了大队长之后,自家可真是越发不方便了。

这要是以前,她们也能跟着抢呢。

“奶,您可是大队长的奶奶,能少了好吃的?回头发了工资,我给你去县里的国营饭店买红烧肉去。咱可不在乎啥猪血粉条。没得让人笑话咱们家,说咱家都当大队长了,还像是没吃过好东西一样的。”

“说的也是。”苏奶奶骄傲的抬着下巴,觉得自己如今身份不一样了,不能抢东西了。

陈爱兰也放下盆, 有些叹气,“咱家啥时候能够猪肉敞开了吃啊。”

苏青玉道,“等来年就成了。”她早就有计划了。只是来的时候太晚,那会儿在队里也没话语权。

现在卫国哥都当大队长了,好些事儿就可以做起来了。

没了大队长家里的人带头抢猪血,大队其他干部们也没带头动这个,在按劳分配的前提下,各家各户都比往年分的东西多了一些了。

这更让社员们觉得今年和往年不一样了。这换了个大队长,还真是好事儿。

大家个个都欢欢喜喜的,像是提前过了个年一样。

苏有福跟着媳妇过来拎肉和猪血,听到那些社员们偷偷议论的话,脸都僵硬了。

她媳妇安慰道,“不就是一点猪血吗,有啥了不起的。就为这么点东西说那些话。”

苏有福没说话。

虽然没去特意抢猪血和猪肉,但是苏卫国到底是大队长,按着他的份额分的,那也比往常的东西要多一些。

特别是如今苏卫民开车,工分也比以前高,也分了好些。

所以苏家今年倒也不差过年的猪肉吃了。

拿回来之后,苏奶奶就安排着儿媳妇和孙媳妇赶紧煮肉吃。

陈爱兰听着苏奶奶的吆喝声觉得有些烦,自己这都一把年纪的人了,还能不知道咋做饭好吃?这老太太就是闲得慌。“妈,我这都会做,你不用安排。”

苏奶奶道,“我要是不安排,我怕你忘了谁当家。”

“……”这老太太真是越来越过分了。陈爱兰现在都懒得和她吵架。心里想着,好歹自家儿子们越来越出息了,她能忍就忍。咋样也要看看青玉面上。这要是吵架,大好的形式可就没了。

做了一大盆的猪肉粉条,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围着桌子吃了起来,稀溜溜的声音一片。连两个孩子都吃的呼啦啦的响动。

苏青玉虽然有些不习惯这种吃相,但是也能理解。说到底还是日子过的不好,好东西吃的少了。

她吃完半碗东西之后,就和苏卫国说起了猪肉的事儿。

“哥,我看着养猪的事儿得变变。”

“咋变啊?”苏卫国立马用袖子擦了嘴,认真的问道。

他现在可信任这妹子了,青玉妹子说啥都是对的。

苏青玉道,“咱队里单独养猪,养不了多少。而且咱们没专业的技术,养的太多了,一旦生病,就很大损失。”

苏卫国立马道,“你说的太对了,你知道不,几年前咱这也养了好些猪,结果发了个病,全都病了,你不知道那一年咱们多难过。”

苏爷爷和苏奶奶都想起了那一年的事儿。

苏奶奶还叹气,“那次肉倒是吃了不少。可惜猪没长成。”

病猪肉都给吃了……苏青玉突然就没了胃口了。更加坚定了要改善苏家屯的人的生活水平的信心。

“哥,咱现在这环境啊,不适合把猪放在一起养。”

苏青玉自己倒是也学了一些养猪技术,但是这方面不够精,因为真正的养猪场,需要的技术太多了,苏家屯这边这个情况,一时半会还真的没这个条件。所以她暂时不能支持苏家屯这边搞大型养猪场。苏家屯也赌不起。

苏卫国问道,“那咋养啊?”

“让社员们自己养,其实好多地方都已经有这个政策了,社员们自己养猪,年底把猪卖给国家,国家给社员家里按照比例分肉票。咱屯里已经落后啦。”

苏卫国道,“咱们听说过,可有福叔说这样不合适,说影响家里劳动力干活,说各家各户粮食不够吃,肯定养不了。还是和以前那样队里养猪比较好,还能给队里安排工作,大伙儿就也觉得这样好了。”

苏青玉心里又骂了苏有福一句。

苏有福要是前几年这样做还说的过去,确实缺少粮食了,人自己都得吃野菜,哪里能养猪?但是现在这几年越来越好了,咋就没想着变动一下?作为大队长,别的东西不懂,这让社员养猪,那是符合政策的,他还能不动?这样做,不就是能够每年多分猪肉吗。这要是自家养的,全都卖给国家了,社员们分了肉票去买肉,队里咱能每年分猪肉吃呢。这可真是为了一己之私耽误大队的事儿。

她板着脸道,“瞎说,咋可能耽误劳动力工作呢,在那爷奶这样在家里待着的,一年就能养两头肥猪,”

苏奶奶道,“咱也能养?”

苏青玉点头,“就每天喂点吃的,打扫一下猪圈就成了。”

苏奶奶有些担心道,“听说养猪难,猪吃的多,要不然养不肥。要是生病了那可糟糕了。”

“我会一些,回头咱再请人教教。没啥大问题的。总比现在这样好。咱队里每家每户都有老人在家里,让他们下地也不合适,在家里还能帮着养猪,一头猪养得好,一年也能有一百多斤呢。”

苏奶奶听到苏青玉这话,顿时惊喜道,“现在市面上猪肉都要八毛钱一斤了,这要是养猪啦,一年就能赚大几十吧。”

苏青玉道,“奶,不止呢,一家肯定能养两头吧。不过除掉成本啥的,也能有一百多收入呢。”

苏奶奶一听,激动的就骂起来了,“狗日的苏有福,咋这些好事儿不和咱说呢。还说不好。”

苏青玉虽然不满苏有福的做法,但是也不想让苏家人去外面说苏有福的不好,显得落井下石了。就解释道,“奶,养猪虽然好,但是也存在一定风险的。万一没养起来咋办?有福叔估计也是这么考虑的。”

苏卫国担心道,“那,那到底养猪好不好啊?”

苏青玉抿了抿嘴,“哥,这种地都要怕干旱呢,咱还不是年年种?干啥都是有风险的,就看你敢不敢做。这要是成了,家家户户能增加收入了,咱队里也不用给大伙儿补贴了。没准一两年,大家这房子都换成砖瓦房了。到时候谁都要念着你这个大队长的好。”

苏卫国扒拉了一下自己的头发,“嘿嘿嘿,我也不计较这些。”然后又一本正经道, “青玉啊,那啥,等吃完饭,咱就和大队开个会吧,现在也是要抓猪崽子的时候了,我还瞅着大队拿钱买猪崽子呢,要是让社员自家买,咱大队就不用买了。就是一次需要买的猪崽子多,也不知道社员们乐不乐意买,”

苏青玉道,“这不强求,第一年只要有人自己养了,年底卖了钱,第二年都不需要宣传,大家都要跟着学的。咱只要把技术交给大伙儿就行了。”

“你说得对。”苏卫国立马点头。

苏奶奶咧着嘴笑,“反正我是要养的,我有钱。”

青玉可是给了她钱的,正好买小猪崽养。以后她和老伴儿可不是吃闲饭的人了。那可是一年要赚一百多块钱的。

吃完饭,苏卫国就去开会了。

苏青玉也跟着一起,毕竟以后如果队里养猪,那肯定是需要糠的,这整个大队,他们加米厂的糠最多,到时候能帮着养猪的社员们收糠。

如今的大队干部里面,苏卫国说话是越发的有分量了。底气也越来越足。

毕竟他说的事儿,总能够得到社员们的支持。

有了群众基础,其他干部们也不能反驳。

就是这次养猪的事儿,大伙儿心里有些犹豫。

这也和之前苏有福当大队长时期养成的风气有关。

苏有福就是利用分肉的机会,给自家多分肉,大队长这么做了,其他干部们自然有样学样。他们就算没像苏有福那样过分,但是好歹也能沾点便宜。一旦养殖场取消,让社员们自己养猪,以后就没机会了。

苏青玉从他们闪躲的眼神就看出来了,心里又把苏有福给骂了一句,这老叔真是把人给带坏了。

她举手发言,“我觉得养猪对我们都是有利的事儿。大家想想,咱们养殖场每年能分多少肉啊,顶天了一家分几斤。就过个年,一下子吃完了,做成咸肉吃也不得劲儿。可是要是咱自己养猪就不一样了,国家分肉票。咋样也有十几二十几的,咱一个月吃一斤肉,吃一年都吃不完。还能顿顿吃新鲜的。多好啊。最主要是,咱吃的堂堂正正,谁也不能说咱多了。”

大队干部们:“……”

苏青玉又道,“别的不说,就说今年我卫国哥当大队长,他也就分那么点肉,可想而知其他人能吃到多少了。还不如自己养猪来的痛快。而且这取消养猪场,节省下来的钱,咱们还能用来做其他方面的事儿。对大队,对社员,那都是有好处的。”

苏青玉这话没明说,但是大家也都听出来了。他们这多吃肉的事儿,其他人也是知道的,最起码苏青玉是知道的。而且按青玉这意思,以后卫国家里也不会占便宜,其他人就更不能了。

虽然对此有些难以接受 ,但是事实就摆在眼前了。反正要是不养猪,以后还这么分肉,大家都占不了便宜。

仔细一考虑,这养猪的事儿确实要变变了。

最起码,自家条件好,可以多弄两头小猪仔养着,以后分肉能分更多呢。在加米厂那边弄米糠也更方便。

一番利弊考虑,大队部的干部们都投了赞成票。

大伙儿刚散会呢,公社这边的通讯员就过来送消息了。

通讯员过来是通知两件事儿。

先说的最主要的事儿就是红旗公社各位领导上午开了大会,会议主题就是针对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通知,让大队干部们在自己大队里进行宣传,鼓励社员们送适龄儿童进小学初中念书。”

苏卫国一听,乐呵呵道,“咱大队就是这么干的,连学校都建起来了呢。”

其他干部们也觉得特别幸运,他们建学校的事儿,那可真是符合公社的安排了。

再一想到这学校是苏青玉提议建立的,顿时觉得苏青玉就和福星一样的,这运气也太好了。

他们还在乐呵,通讯员又说了另外一个通知,经过公社领导的考察,觉得苏青玉同志思想积极,很符合入党积极分子的标准,鼓励她写入党申请书加入组织。

说是鼓励加入,其实已经是内定了。

写了申请书,经过考察期,合格之后,那就是板上钉钉的党员了。

这会儿可不是谁都是党员的。哪怕是大队干部也不是各个都是党员。比如现在的大队部里面,也就苏卫国之前因为要当大队长,政治面貌要过得去,所以公社让他写了入党申请书。

还有就是妇联主任当了多年的主任,这才成了党员。

如果当初大队部里面党员多,苏卫国这大队长还真没这么容易当上去。光是政治面貌就输了。

现在苏青玉这个年纪轻轻的,还没来多久的知青直接就被点名要求写入党申请书。

可见公社对她的看重。

张主任笑着道,“青玉啊,你这娃也太有本事啦,连公社领导都重视你。”

苏青玉大概猜出是啥原因了,笑着道,“可能是因为建学校的事儿,之前砖块的事儿不是都是我去公社和领导们谈的吗,他们可能觉得我对建学校这事儿很积极,就给我这个机会了。其实我觉得这都是大家的功劳,要不是大家配合,咱这学校也建不起来啊。下次我去公社一定要和领导们说说。”

干部们一听,还真有这个可能。

毕竟结合第一条通知来看,还真像这回事。

原来公社这么重视教育啊。

干部们顿时有了自己的想法了,谁还不想被公社看重啊,就算不当大队长,那不是还可以调公社去当干事吗?

张主任立马就和苏卫国提议,要积极配合公社的工作指导,建议大队干部们家家户户去做思想工作,让社员们送娃娃们上学。

苏卫国:“……好,这样挺好。”

很快,消息就传开了。

苏家的青玉被公社那边点名表扬了,让她写申请书加入组织呢,以后青玉可就要当党员了。

“青玉这娃子就是出息啊,连公社领导都知道她,还让她加入组织。别人是想加入都没机会。”

还有人背后小声讨论道,“我觉得青玉有福气呢,你瞅瞅她住有材家之后,有材家现在多好啊。”

“那还真是的。”

大伙儿还没来得及讨论呢,就被大队的干部们上门做思想工作了。

让各家各户送娃娃们以后一定要送孩子上学。

社员们一听这些宣传,直接摆手,“知道了知道了,念书有出息,这还有谁不知道啊,还用得着大队这边宣传吗,咱都知道,不用宣传就准备送的,咱就盼着学校赶紧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