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哥,你也敢去?”苏青玉惊讶的看着他。

苏卫国道,“有啥不敢的。你是为了大队的年轻人敢拼一把,我这个当大队长的,还能做缩头乌龟?大不了就撤我的职位了。咋能遇着事儿就怕呢。”

大队干部们:“……”咋觉得心虚呢?

苏青玉还挺动容的。

她哥这人虽然老实了点儿,但是进步还是很大的。以前那么怂,现在也变得勇敢了。还会为了队里拼命了。

其他大队干部们心里也挺亏心的。

感觉自己成了缩头乌龟了。

张主任不好意思道,“青玉,要是公社能答应,咱保证帮着给队里人做思想工作。”

苏青玉也不勉强他们。毕竟这些人才是真正在这个时代生活多年的人,他们的思想怎么也不可能一时半会就改变的。

事实上,他们能不坚定的反对,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苏青玉笑道,“那正好,咱们里里外外分工明确,一起把事儿办成了。相信我,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儿,知识是可以一代代传下去的。咱从这些老知识分子这里学了知识,再传给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那他们学到的都是大学生学的知识了。咱农村孩子,比那些城市知识青年还要有文化。”

苏小六道,“到时候我也要学,以后教我儿子。”

大伙儿都笑了起来。青玉说的有道理啊,以后队里娃都是知识分子了。

又能种地又能念书的知识分子。比城里娃还要能干呢。

去海城之前,苏青玉还得去一趟公社。

这事儿苏家人是不大想同意的。

怕苏青玉出事儿。

老实本分的老农民们对于一切和那些有关的任何事儿都很忌讳。

苏奶奶道,“就一定要这么安排吗?”

苏青玉点头,“奶奶,这是苏家屯的机会,我是从城里来的,我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别看现在都重视政治背景,可最后还是得有本事,才能成才。咱苏家屯都是三代贫农,政治清白,欠缺的就是有知识。这是难得的机会。要放在以前,咱还能有机会和这些人学习?错过了就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

苏奶奶担心道,“你管其他人干啥啊,咱就只管你好不好。为别人去得罪公社领导,我不同意。”

“这不是为别人,也是为我自己。以后咱队里发展好了,也是我的成绩。我还年轻,积累了成绩,以后要往上面当干部,也能得到领导重用。要不然为啥那些公社领导拼了命的想要公社发展呢?以后苏家屯的人受益了,也会念着咱家好,这都是好人缘。就算以后谁出个啥事儿,也会有人拉一把,不至于像有福叔那样人人恨不得踩一脚。”

苏青玉还安抚他们,“你们还担心我?我这都去公社多少次 。要是办不成,我立马态度良好的认错。回来写检讨,保准不让领导们厌恶我。”

苏奶奶道,“要是有事儿,让你哥顶在前面,他好歹是个大队长,能顶事儿。”

苏叶也道,“大哥别怕啊,当初有福叔闹那么大的事儿也就是撤职而已,实在不行就去劳改。你一个大男人,怕啥劳改啊。满贯也在,你们还能做个伴。”

苏卫民点头,“总不能让青玉去。”

刘巧巧也很支持,“我会照顾好两个娃的。”

苏卫国:“……”

陈爱兰咳了咳,“那啥,还是尽量别出事儿吧。平平安安的。”

苏卫国有些感动,还是亲妈好。

陈爱兰又叹气道,“实在不行,卫国你就牺牲一下。青玉是个有本事的,总能把你弄出来的。”

“……好。”苏卫国声音有些哽咽。

他又不是不愿意,就是觉得委屈。

是自己做人太差劲了吗,媳妇亲妈都这样。

苏青玉虽然觉得他们是杞人忧天,但是也被感动了一下。然后安慰苏卫国,“哥,你放心吧,咋样也不能让你牺牲啊。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

苏卫国感动的点头。

要说这家里人,还是青玉对他好。

第二天,苏青玉和苏卫国就出发了。苏家人一脸凝重。苏卫国则一脸准备做好牺牲准备的想法。

还让苏卫民开车开慢一点儿。

苏卫民道,“哥,这开的再慢,那不也是要到的吗,还不如早点儿受罪呢。”

“……”

苏青玉笑着道,“哥,别怕,待会儿让我说。你就给我当靠山就行了。”

苏卫国坚定点头。

他不会说话,但是他个头大,能让青玉靠着。

到了公社,苏青玉就领着苏卫国去找何书记。

何书记最近忙呢。

忙着和县里开季度会议。汇报春播情况和公社一个季度的发展状况。

去年冬天多了砖瓦窑,今年春天多了母猪和猪仔,这都是成绩。还得到县里夸奖了。

因为这些喜事儿,他虽然忙,但是心情却很好。

见苏青玉兄妹来了,还挺高兴。准备忙里抽空给他们个汇报工作的时间。

“咋来了,是遇着事儿要找公社帮忙,还是有啥喜事啊?”

苏青玉笑着道,“三件事儿,一件喜事,一件可能是和队里发展有关的事儿,还有一件是汇报情况。”

这还分的很清楚。

何书记顿时有精神,也有兴趣,“那就先一件件的说。”然后让苏卫国自己去倒水。

苏卫国手有些抖,但是忍住了。给何书记添水,然后给自己和青玉倒了半杯水。

何书记道,“卫国同志这是不舒服?”

苏青玉笑着道,“他这是当大队长之后第一次负责春播工作,加上队里事儿多,忙坏了。”

“嗯,也要照顾好身体啊。”何书记劝道。

苏卫国点头。

苏青玉笑道,“大队长最近精神不好,怕说得不清楚。那今天就我说吧。”

何书记挺喜欢挺苏青玉说话的,比苏卫国说话中听,“行,你说也一样。”

苏青玉就乐呵呵的说起了喜事儿,“这喜事儿呢,就是咱队里老师们都招聘好了,我们开的复习班,好多学生来报名啊,大家积极响应。书记,从这件事儿上面,我们充分的看到了社员们对公社各项政策的支持和响应。也看出大家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公社的基础教育,太成功了!”

何书记也笑了起来,“情况这么好?”

苏青玉道,“您不信就抽空去看看,教室都坐满了。你不让他们学,他们还要不同意。”

“好,这样就好。证明工作没白做。”何书记心情好啊。任何一项工作做出成绩来了,那都是值得高兴的。

特别是之前做的事儿都得到表扬了,现在又能办成一件事儿了,让他感觉自己现在做什么事儿都很顺利。

“还多什么事儿呢?”

苏青玉喝了口水,继续道,“这事儿也算是我们的新的收获,咱之前不是从农场带了一批劳动力回去吗,哎,杯水车薪。”

“干活不行?”

苏青玉道,“他们倒是挺卖力工作的,可能力有限,年纪也大了,之前在农场估计也没吃饱穿暖的,身体也不行,比不得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社员们。”

何书记叹气,“这也没办法,毕竟要劳改。”

“但是也要保证人能正常劳作啊。要不然这思想还没改正过来,身体先垮了,这不是也不符合劳改的目的吗?”

何书记道,“那现在你们是要退人?”

苏青玉笑道,“那倒不是,人虽然不能干活,可给咱出了个好主意。他们以前好歹也见过大世面,知道很多咱不知道的事儿,比如说农业机械化,您听过这个词儿吗?”

何书记摇头。

苏青玉就把用机械干农活的事儿说了一遍。

“我琢磨着简直太好了。”说完之后,她兴奋道,“咱国家真是太有远见了。要是光靠人力,咱培养一个劳动力,得养多少年才能干活啊。可咱买个机器回来,那就容易多了。我们队里干部们都觉得要跟着国家走。国家既然开始试用这些产品了,说明这就是好东西。咱就先走一步,搞些机械回来用。咋样也不会错。”

何书记听得目瞪口呆。

他真是没想到这些东西,也没想到,一个生产队心还挺大,胆子也大,看的也很长远。

这苏家屯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你们能买到这些?”

“能啊,我们集思广益,到处找熟人,终于在我们一位知青同志帮助下,找到了一条路子,我打算明天就去看机器,然后拿一批回来用。如果用得好,没准以后公社能推广呢,咱公社这不就走在其他公社前面了?”

何书记有些激动,捧着茶杯的手也有些抖动。

要是全公社都能用,那他们可就又走在前面了。

“那最后一件事儿呢?”何书记激动的问道。

苏青玉道,“也是和人力有关,这些从农场出来的劳动力还是不太行,可送回农场,我们也舍不得。毕竟也算是一份劳动力。还是公社这边安排的,再退回去,也显得太儿戏了。”

何书记道,“那就在你们那边继续劳改。”

“是啊,但是我又觉得他们创造的利益不如预期的效果,所以准备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价值。”

何书记好奇道,“他们还有啥价值?”

“您想一想啊,他们随口一说,就能让我们知道农业机械化,谁知道他们还有啥我们能用上的知识呢?必须全部都套出来,这些知识不能只掌握在他们手中。那不是太浪费了吗?建设祖国,那是我们劳动人民的事儿。所以我准备让他们边劳改,边把知识全部传授给我们学校那些老师身上。本来是想让他们教孩子的,可我一想,孩子们太小,容易受到腐蚀,还是教老师比较保险,老师都是成年人,思想觉悟高,不会被这些人影响。只学他们知识,不学他们的思想。”

何书记细细的想了想,觉得有些道理。

这些人的来历他也很清楚。

见多识广,还有知识。倒是没想到这些知识还能帮助建设农村的。

不给何书记多想的机会,她直接给何书记做出抉择,“何书记,您觉得这样安排咋样,是不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作用?”

何书记脑子里就觉得确实能发挥作用,犹豫道,“确定不会有问题吗,有人看着吗,不会让他们有可趁之机?”

苏青玉笑道,“每个班我都安排人监督。绝对保险。那可是咱苏家屯本地啊,都是自己人。淳朴的劳动人民和他们走不到一块儿。我还怕社员们不乐意和他们学呢。”

“劳动还是要安排上。”何书记道。

“那是必须的,要不然咋叫劳改呢。种地还是要种。种完之后就讲课,从早到晚不让他们闲着。从体力到脑力,都不让他们闲着。一定要把他们的知识都学来,等学过来了,那就是属于我们自己人的知识了。以后咱们公社都不稀罕城里知识分子了,咱自己都能建设农村。”

何书记看向她。

苏青玉摸了摸脑门,“我这来公社时间长了,都把自己当本地人了。忘了忘了。啥都只想到咱公社了。”

何书记笑道,“你本来也是本地的。要不然你也不能一直为公社尽心尽力。这个事儿你安排吧,只要做好监督工作,不让他们闹事儿。劳改也要继续。其他的没问题。别让社员们和他们走得近。免得惹事儿。”

苏青玉麻溜的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他们住的地儿,我都不让人靠近。不管是劳动还是上课,都要安排人。保准好好的。”

何书记觉得这都考虑的很周到。

“那就先这样吧,要是上面考察严格了,就再另做安排。”

苏青玉忍住兴奋的心情,严肃道,“领导放心,我们随时听候安排。”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明天见。

☆、第 75 章

苏青玉拍了拍座位, “开车, 路上说。“

“好嘞。”苏卫民急忙就爬上车子, 发动了拖拉机人, 轰隆轰隆的离开了红旗公社。

路上,苏青玉才缓了一口气, “我早说了,这事儿问题不大。没啥好怕的,就算不成,最多也是被批评,不至于去劳改。”

苏卫国纳闷的抓头发,“可为啥就这么成了呢?”他这都做好牺牲的准备啦。结果何书记连生气都没生气, 就这么答应了?

苏青玉靠着座椅背上, “这就是汇报工作的技巧了。先把好事儿放在前面说,让领导高兴。他心情好了,就好说话了,把好事往大了说, 把坏事往小了说,这么一比较,坏事也就没那么严重了。再说了, 咱这也不是坏事儿, 咱叔这是对公社有利的事儿, 咱苏家屯不也属于红旗公社?给苏家屯大队培养人才,那也是给红旗公社培养人才。领导的格局还是比咱们大的。”

苏卫国觉得这事儿真的有惊无险啊。“还好你有本事儿,要换成我, 肯定办不成。”应该是压根就想不到要办这事儿。

“当然啦,也不是每个领导都能好说话。要是遇着心思不在工作上,不在建设上的领导,这么说也就没用了。所以啊,咱运气好,当初有福叔虽然不好,可咱红旗公社领导好啊。咱队里以后肯定能越来越好的。”

苏卫民叹气,“不知道啥时候我能给这样的好领导开车。”

苏青玉脸一鼓,“咋了,不想给我开车了?”

苏卫民缩脖子,“那也不是,我这是追求进步。”

苏青玉道,“那你先把你的活干好再说。等咱队里劳动力上来了,我安排你去城里学开车去,拿了驾照,以后机会就多了。”

苏卫民一听,兴奋的不得了,“去城里学?”

“对,去城里学。记住是学,不是玩!你要敢玩,就送你去劳改!正好和你老哥们满贯退同志作伴。”

“……我才不是那种人。”苏卫民一脸坚定。

三人回了队里,将车子停在大队办公室门口。

听到动静,大队干部们都跑出来看,见还真是他们回来了,顿时都诧异的很。

张主任道,“回来了?这么快?办妥了?”

苏青玉笑着点头,“当然,这种事儿,领导当然会支持了。领导还表扬我们大队有想法,眼光长远。”

苏大宝道,“真的?领导真这么说?”

“我还能拿领导的话骗人?那要被人知道了,领导肯定要怪我呀。反正最终结果是,领导欣然同意咱们的计划。”

“这可真是太好了。”

大队干部们也是松了口气,就怕事情闹大了。

内心深处,他们当然而也是希望苏家屯越来越好的。就和现在这样,苏家屯变好了,他们自家的日子也好了,孩子们机会也多。

所以都盼着苏家屯能更好。

苏小六打趣道,“张主任,你可答应了要帮着青玉他们说服社员们的,现在可轮到你们了。”

张主任脸红道,“你这小崽子,就你话多。我还能忘了?我,我这不是在想着咋说吗,大不了我闺女带头学。看谁还不乐意的。”

苏小六嘿嘿的笑了起来。

虽然让老知识分子们给年轻老师们上课的事儿定下了,但是这具体的实施还需要具体方案。

这学习是不可能免费的。

毕竟知识是无价的。

但是也不收钱,而是用工分换。

本来老师们进入学校之后,就不用下地干农活了,但是如果要参加学习,那就得每天干两个小时的开荒工作。

两个小时和往常的工时比起来,不算什么。

而且现在学校里老师配备多,很多老师都是只上半天课程。对于年轻人来说过于闲着了。

这么一安排,年轻人能忙碌起来,不至于越来越懒惰,同时也算是给队里增加了劳动力,弥补了这些老知识分子的劳力。

苏青玉道,“用自己的劳动换学习,也让这些年轻人知道自己知道靠自己努力。咱给他们创造好生活,可不是给他们闲着玩的,这是腐败思想。”

大队干部们也觉得青玉这主意好。

干两个小时的活而已,也不会很累。干完活之后还能学知识呢。而且想到还有其他大队的老师也得帮着他们苏家屯大队干活,这心里就觉得赚到了。用几个老知识分子就能换一群年轻劳动力干两小时的活,简直太赚了。

至于心疼自家孩子,那倒是没有。

农村娃娃干农活那都是应该的,这次毕竟是换学费的事儿。也不是说一直学习,等学完了,这不就不用干了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总不能闲在家里,让家里人出学费。都这么大的人了,可不能太惯着了。看看青玉都是靠她自己,多出息。

剩下的事儿,就是大队这边负责给队里年轻老师做思想工作了。苏青玉倒是不担心,大队干部毕竟在这里多年,他们说的话,当地人还是很信任的。

她自己倒是去找李芳说这些事儿。

学校刚开学,事儿还挺多的,李芳忙的团团转,好不容易才把事情整理好了。本来挺累,但是听到教室里传来的读书声音,她就觉得特别满足,很有成就感。

见苏青玉来办公室了,她就赶紧给苏青玉汇报工作。

“不用了,你管着就行了。有事儿我会问的。我交给你们,也是相信你们的能力。我这还有另外一件事儿要和你说。”

李芳立马认真的看着她。

苏青玉就把队里要安排那些老知识分子来给年轻老师们上课的事儿说了一遍。

“本来主要针对的是当地的年轻人。但是我觉得,知青分子也是要一视同仁的。给大伙儿一个学习的机会。要不然被比下去了,那可真是被人笑话死了。说实在的,这次招工考试,知青们的成绩也没有达到我的想法。”

李芳有些担心,“就怕他们排斥。”

“有啥好排斥的,让他们去学知识的,不是让他们去和人当朋友的。你告诉他们,就说我说的,不乐意的就不用去。我明天就去海城了,这事儿你负责。到时候我回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