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厂房够大,她才能增加机器。现在的榨油厂,说白了就是个小作坊一样,压根就不正规。

等以后正规了,她还想搞包装,搞不同级别的油。而且除了豆油菜籽油之外,她还要搞花生油,玉米油。把苏家屯榨油厂,做成一个综合性油厂,以后市场开放之后,还能再开发其他子产品。等厂子有那么大的规模了,就苏家屯这一千多号人,养的白白胖胖的真的不难。

想想未来那些厂子,动不动几万人呢。

如今队里就靠着养猪场,榨油厂和加米厂赚钱。其中榨油厂算是最富裕的了。所以现在队里也很支持榨油厂的发展。

苏青玉提出要建厂房,队里没人反对。

还积极的出谋划策帮着选厂房。如果真的建厂房了,那肯定是需要利于交通运输的位置的,肯定不可能是在队里了。

大家积极的帮着出主意。

苏家屯忙着给榨油厂选址的时候,海城农业局也收到了苏青玉他们寄过来的试验田的报告。

因为其他试验田一直没完成工作,所以他们也一直没看。

这次所有报告齐全了,他们才进行最后的数据比较。

试验田的结果已经很明显了,这次的新品种是成功的。亩产都大大增加了。

这是一种极大的进步。

一亩地增产几十斤,华国这么多的土地,那增加的数量是不可计数的。

领导们很高兴。唯一担心的就是到了农民的田地里之后,不知道会减产多少。

他们清楚,农民同志的田地里肯定没他们照料的精细的。

好在他们又从里面发现了苏家屯的报告。

本来他们也不当回事,毕竟农民的土地能记录啥,农民同志识字的都不多呢,能写什么报告,结果就这么随手一翻,就愣住了。

一个农业局农业研究专项组负责人道,“这没搞错,农民同志寄过来的?”

“就是一个叫做苏家屯寄过来的。还是吴主任上次安排的呢。”

吴主任是种植业管理科的。他也有权利分配种子的事儿。

上次因为这事情,两个部门之间还闹了点小别扭。觉得吴主任瞎安排。

这一看,不得了啊。

这苏家屯的同志做的记录,比他们试验田的实验员记录的都仔细。一条条专业术语,写的和农业专家一样的。

“农民同志,有这个水平?”华国农民同志要有这个水平,那他们坐在这里的不都失业了?

他仔细看了看,确实就是苏家屯寄过来的。

几人认认真真的看完了试验田的报告,最后看到了亩产的结果。

试验田是一百三十公斤,苏家屯和试验相差不大啊。

这可不得了。

按照这报告里写的,这田还不是肥田,而是刚开荒的。

这种开荒的土地可都是不够肥的,能够有这个产量,那可真是不容易啊,而且上面记录的种植的方式,和他们还不一样呢。

“有水平啊,有水平。这个试验田安排的好。更贴合实际。老吴也算是做了一次好事儿了。”

为了这事儿,农业研究专项组的负责人,还去找了种植科的吴主任道歉,说之前误会了。

吴主任一听事情结果,顿时哈哈笑了起来,“我就说嘛,我办事向来都是认真的,怎么可能出错呢。”

“这个试验田还是可以继续的,我看,今年的新品种,可以再让他们试着种植。”

吴主任笑道,“可以,到时候给他们安排送过去。好像他们县城有车到海城来,上次也是这么安排的。”

等人一走,吴主任就去找苏少华了,准备给他报个喜,让他也高兴高兴。

结果这刚到办公室呢,就看到苏少华神色匆匆的从办公室出来了。

吴主任问道,“苏主任,你这是干什么呀?”

苏少华神色慌张,说了句家里有事儿,就赶紧走了。

吴主任顿时一脸莫名其妙。

一直到第二天,农业局才知道苏少华是干啥出事了。

因为当天晚上,海城广播里就有消息传出来了,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了。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明天见。

☆、第 103 章

这个集团被粉碎的消息不是一下子传出来的, 而是自上而下的, 慢慢的传的。

作为在这个事情里面受到影响的苏家人, 自然也很早从苏少华的媳妇这边知道了消息。

因为苏少华的老丈人, 海城革委会的一员已经被带走了。

苏少华的爱人崔欣立马就找家公苏军强来帮忙了。

苏军强好歹是武装部的,加上苏军强的父亲当初也在部队待过, 所以在部队里面也有人脉。总能够帮忙的。

但是苏军强看的比她远。这不是帮不帮忙的事儿,这是大势所趋。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后勤主任能够管的事情。

这会儿能撇开关系就算不错了。

就怕像当初革委会做的那事儿一样,亲戚朋友都得受到影响,那就完蛋了。

所以苏军强赶紧把儿子找回来商量这事儿,尽量和崔家保持距离,不要走太近了。这不是什么仗义不仗义的事情了, 是仗义也没用。

到时候一家子都给搭进去了。

崔欣是崔家的独女, 家里出事了,婆家一点忙都不帮着,还要保持距离,顿时不乐意了, 也在家里和苏少华吵起来。

为了这事儿闹的家里闹哄哄的。

苏军强看着家里这样,都烦死了。想着自己养了两个儿子,小儿子还没成才, 大儿子好不容易成家立业了, 又出这事儿, 他也感觉身心俱疲了。现在他也不指望靠亲家家里怎么样了,只想这事儿晚点报出来,他能有个时间处理事情。

结果第二天, 消息还是传遍了海城了。苏军强听到大院里都谈论这事儿,对他们家避之不及的时候,差点站都站不稳了。

进屋里就喊道,“这几天都少出门,单位请假也行。低调点。”说完自己就进屋里躺着了。

崔欣拉着苏少华哭,“你爸那是什么意思,真的就不管我们家了吗?当初你的工作,也是我爸给你找的。要不然军人转业也不可能一下子去那么好的单位当领导。那个军人转业不是基层干的?苏少华,你不能没良心啊。你曾经也是军人!”

苏少华:“……”这会儿他自己还懵着呢。

说是军人那也没错,他确实是在部队里面待过的。可靠着他爷爷留下来的那些战友情,他在部队除了训练辛苦之外,真没参加过什么大任务,没有上过战场,处处被照顾。到了年龄之后,他想回家了,又遇上了自己的爱人崔欣同志,靠着老丈人的关系回了海城,还不用从基层磨练。基本上走的路都是被人扶着走的,这会儿要独立行走了,他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走了。

“小欣,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崔欣哭红了鼻子,“你怎么可能不知道,你爷爷不是也认识很多人吗?”

“我爷爷都走了,再说了,他当初主要是搞地下工作的。认识的人也没那么多。”

苏少华抓了把头发,心里也想着,要是爷爷没走该有多好。

这会儿家里也不会这样孤立无援了。

徐美芳和苏静在房间里听着外面的动静,听着苏军强不高兴,也听着崔欣和苏少华闹,心里没担心,反而高兴。

经过让出主卧的事情之后,徐美芳对苏军强是失望透顶了,觉得这个男人真的变了,或者说从头到尾都没对她好过。

儿媳妇崔欣也没把她当做婆婆一样看待,现在这样子,就是活该。

倒是苏静还有些担心,“妈,现在家里这样子,我以后是不是会受到影响啊。”

大嫂家里是革委会的领导,以后她找好人家,可不好找。

原本她还想挑一下,现在出了这事儿,她还怎么慢慢挑。

听到这话,徐美芳心里才开始担心了。

“好事儿从来没想着我们,有了坏事就轮到我们了。”她气的眼睛红了,“我以前怎么就没看清楚呢,让你妹妹去替他那两个儿子下乡,他们为咱们做什么了?结婚抢我的房间,现在出事了还要连累我。”

苏静听到她提起苏青玉,心里也有些别扭。

因为当初青玉离开,她是高兴的。

家里没人和抢爸妈了。可结果是青玉走了,爸反而和她生疏了,妈也总是后悔,总是提起她。

“也许,青玉离开也好呢,现在也不会被连累啊。”她安慰道。

徐美芳心里也有些安慰,“她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可你怎么办啊,你爸还在为那边操心。一点都不为我们想。”

苏静心里也很郁闷。这不是亲生的就不是亲生的。如果她是亲生的。他爸至少要为了她考虑,别说什么让崔欣和家里断绝关系了,就该直接离婚算了。

人家当初多少家庭为了政治问题离婚了。

“小静啊,你妹妹要是在家里就好了。当初她在家里的时候,咱们一家人过的多好啊。她走了之后,家里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以前我不信命,但是真的得信啊。”徐美芳突然多愁善感道。

苏静:“……”她现在也后悔呢,早知道青玉离开之后,爸妈关系这么不好了,还不如青玉留下来,一家人就和以前那样过日子。

可是青玉要是不走,就是她和少华少民其中一个走了……

四·人帮集团被粉碎的消息经过好几天的传播,才传到了红旗公社。

苏家屯也是公社里面第一个知道的大队。

听到消息之后,苏青玉可高兴了。

立马把这消息传遍了整个苏家屯。

从大队干部到社员,一个个的和过年一样的。

虽然他们没有受到四·人帮的迫害,对他们生活基本上没啥影响。但是他们也听到过上面给他们进行教育的时候传递的一些事情。

他们听得多了,脑袋上也和加了一层枷锁一样的。过的小心翼翼的。生怕哪一天县里的革委会就来抓人了。

现在好了,这些人终于被抓了,以后他们再也不用怕了。

因为不能放鞭炮,那些会吹唢呐和敲打锣鼓,都从家里搬出了家伙,高高兴兴的敲打起来,比过年还要高兴。

苏卫国他们高兴的直搓手,“好兆头啊,这可真是好兆头。”

苏青玉笑着问道,“哥,啥好兆头啊,你看出啥来了?”

苏卫国咧着嘴笑道,“不知道,反正就觉得好。人觉得敞亮了。”

其他大队干部们也是这么觉得,说不出哪里好,但是就觉得好像有些不一样了。

就和天上乌云散开了一样,天都亮了。

老教授们从学校里一路跑出来,亲自跑来找苏青玉,个个都激动的眼眶红了,还一脸不敢相信,“青玉,是真的吗,真的粉碎了。”

其他教授也都看着苏青玉就等着她给答案。

苏青玉笑着点头,“是真的,公社领导亲自打的电话,现在整个县城报纸和广播都传遍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还能是假的?”

教授们顿时老泪纵横。

他们当初为啥会下乡?就是这群人啊,他们不怕事情大,在下面乱捣乱。学生们跟着起哄,去举报他们,这才让他们沦落到这个地步。

“真好啊,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和咱们一样的遭遇了。”

陈教授这样一向坚强的老太太,这会儿也忍不住抹着泪哭了起来。

“哭什么,得高兴。”吴教授给她擦眼泪。“这就叫做拨开云雾见青天。”

陈教授又笑了起来,“对,好事儿,该笑。今天咱们做顿好吃的,我和老吴请客,在院子里摆一桌。”

苏青玉笑道,“我给你们弄点酒,再送点油炸花生米?”

“油炸花生米?那个太费油了。”陈教授如今过日子也是扣扣索索的,节省的很。

“没事儿,今天热闹。大家吃好喝好。”苏青玉弯着眉眼笑道,她也替这些老教授高兴啊。

她心里也知道,可能再过几个月,他们也要走了,会陆续的离开这里。以后,也许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件事儿算是对苏家屯来说,最高兴的一件事儿了。

苏青玉还和队里提议,等秋收结束之后,请县里电影院来苏家屯放电影,大家热闹热闹。

“以后每个月给大伙儿放电影,大家也要娱乐。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

大队干部们自己都听的心动了,他们先是人,后面才是大队干部。

也想能够娱乐啊。

就是有些舍不得。

“现在搞建设,不是到处都差钱吗,咱不省着点花吗?”苏大宝抱着自己的账本,脸上纠结道。

苏青玉哈哈的笑了起来,“大宝哥,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让大伙儿过的高兴了,知道好生活是啥样的,他们才能更努力嘛。放心吧,咱今年效益好,有钱呢。”

苏青玉可是苏家屯最会赚钱的。她说的有底气,大队干部们也有底气了。

苏卫国大手一挥,“就看电影,让大家乐呵乐呵。”

电影定的时间是在秋收彻底完成之后。大家分了粮食,有吃有喝了,再放电影。

虽然还没到时候,可这消息还是传出来了,让大伙儿心里有个准备。

苏家屯的人多少年没看过电影了。

得有五六年了吧。

以前公社倒是放过电影,他们大老远的大半夜干完活了跑去公社看,可人太多,站的地儿都没有。即便这样,也要是坚持去看。后来公社也没放过电影了,他们苏家屯就再也没看过了。

县里倒是有电影院,可那和他们这些老农民没啥关系,有那买电影票的钱,还不如买点吃的喝的。

现在他们苏家屯自己要请人来放电影了,就在苏家屯,他们不需要去抢位置,也不需要起早贪黑了,大家兴奋的不得了,恨不得立马就能看。

一听说等秋收工作全部完成,大伙儿都不需要人催了,都铆足劲儿干。就希望早点干完活,早点看电影。

苏青玉见一场电影就对大家这样鼓励,心里就有个想法了。

电影不能经常看,但是他们队里可以自己装广播啊,加个收音机,每天给大家播报点新闻。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更加了解。

人的信息多了,思想也开放了,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更强了。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八点见、

☆、第 104 章

社员们忙着秋收工作, 大队干部们也把油厂的新地址选好了。就在大队入口的大路旁边。

一大片的空地, 盖个油厂绰绰有余。

苏青玉决定不止把这儿盖成新厂, 也要让这个地方以后作为苏家屯大队的工业区。以后的厂子都在这边建。

地址选好, 队里就准备在各个队里选人挖地基了,毕竟厂房地基需求也很大。

苏青玉是准备着专门选人挖的, 结果其他社员们一听要建新厂了,下工之后,都自发的来帮忙了。

社员们也不傻,虽然说建厂和自己看着关系不大,可是新厂建好了之后不招工?

按着现在队里干部们这个作风,谁干的多点, 谁主动点, 以后肯定不会吃亏的。

“一点活还专门找人干,太耽误事儿了。新厂早点搞起来,队里也早点开工。”

苏青玉见这个情况,心里也高兴不已, 不管社员们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么主动的帮忙的,至少是比以前进步太多了。

她也不准备亏待这些社员,来帮忙的, 都加工分。

“年底油厂就按着这工分, 给他们发钱。”

苏卫国道, “他们都主动来干啦,还得发吗?”

苏青玉坚定道,“发, 社员们支持咱们,咱们也不能亏待他们。得让他们对组织一直这么有信心。不怕给他们花钱,就怕没机会给他们花钱。”

一时的激情肯定长久不了的,要一直保持激情,就得一直给他们希望,让他们看到成果。

苏青玉也不觉得这样和什么无私奉献的想法有冲突。人都得过日子,不是人人都能不考虑私立的。特别是社员们自己的日子过的也不算富裕。让他们再白白出力,她做不出来。

就是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赚钱花。

苏青玉这个钱篓子发话了,大队干部就更不会说啥了。

高高兴兴的就让小队长们发通知了。

大伙儿本来还打算白干活的,结果还能年底算工分发钱,高兴坏了。

家家户户的,甭管是年纪大的还是年纪轻的,一下工就自觉的拿着工具过来了。

苏大宝见这么多人来了,哭笑不得,“青玉你看,这可要花不少钱。”

“本来就有建厂房的费用,没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