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人山人海,他依然一眼就瞧见了娇娇俏俏站在人群中的少女,那如玉般的面容上笑如三月春风,穿花拂柳般挤过人群,就往朱福这边走来。

暖姐儿见到沈玉楼,小肉脸笑得都拧了起来:“玉楼哥哥也出来玩儿吗?”

沈玉楼望了朱福一眼,见她目光也定在自己身上,摸了摸鼻子笑道:“我是来买烟花的,想着,晚上去你们家放给你们看。”

“哇,玉楼哥哥买了好多烟花。”暖姐儿指了指他的手,眼睛亮亮的,“我二姐姐带着我出来也是买烟花的,可是我们还没有找得着卖烟花的地方,玉楼哥哥你是在哪儿买的?”

沈玉楼伸手将寿哥儿抱进怀里来,颠了颠道:“我买的多,你们不必买了,晚上咱们一起看烟花。”他望着朱福,眉眼笑得温柔,见她发丝被冷风吹得贴在脸上,不自禁想伸手去帮她拂开。

朱福以为他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摸自己脸呢,吓得赶紧往后退了一步,脑袋也往一边别过去,不让他碰。

沈玉楼尴尬地笑了笑,又转头问林铁柱道:“林小弟可还有什么东西要买的?”

林铁柱怎么瞧这沈玉楼都不顺眼,不但是因为自己母亲总是夸他贬自己,还因为他看福妹妹的眼神不怀好意!

他头一昂,大声道:“我不买,我是特意陪着福妹妹出门的!”

沈玉楼望了朱福一眼,见她满面通红,也只低头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林铁柱抱着暖姐儿,故意高声问她:“暖姐儿还想要什么?铁柱哥哥都给你买,想吃棉花糖吗?那里还有拨浪鼓。”

暖姐儿机灵,她望了望沈玉楼,又望了望林铁柱,然后伸手指着沈玉楼手上提着的烟花道:“我要烟花。”

林铁柱有些蔫蔫的,越发瞧沈玉楼不顺眼起来,心里也是酸溜溜的。

见气氛一时间有些尴尬,朱福左右望了望,建议道:“我娘交代我买完烟花就回家,怕是得回家去了。”

沈玉楼轻轻点了点头,然后抱着寿哥儿就要往回走,见朱福似是要被人群挤到路边去,他手一伸,就紧紧将她小手攥在掌心里,将她拉到自己身边来。

朱福感受到了那温暖厚实,娇俏的小脸唰一下更红了,连忙要抽回自己手来,可那个人却霸道地不许。她越用力想要将手抽回来,他就越将她抓得更紧,越将她往自己身边拉。

胳膊扭不过大腿,朱福反抗一会儿也就泄气了,只抬眸狠狠瞪他一眼。

沈玉楼唇角微微弯了弯,只望着前方,目不斜视,清润的眸子里满满笑意。

朱福开始是有些别扭的,这还是第一次有男孩子牵她的手,她本能有些抵触。可被牵着的时间长了,她渐渐能感受到那温暖厚实的手掌传来的力量,以及能够清晰地闻到他身上淡淡皂角的清香味,一时间就有些心乱如麻。

乖乖地跟在一边,十足像个听话乖巧的小女人,朱福暗暗唾骂自己不争气。

沈玉楼轻轻拉了拉朱福的手,眼睛望着一处,悄悄凑到她耳边呵气道:“阿福,那个是你大姨父吗?”

“哪个?”朱福闻言赶紧抬头,顺着沈玉楼的目光望去,果然见到张发财从县衙门偏门一角走了出来。

像是中了五百万似的,那张厚实的脸上满满都是得意的笑。

朱福这才忽然想得起来,这张发财有贩卖私盐之嫌,前些日子事情实在太多,她忙得一时间都忘记了。

“沈大哥,呆会儿晚上我有事情与你说,不过,这件事情暂时只能告诉你。”朱福心想,如今谢家兄弟没在,而这廖知县又是个糊涂官,怕是已经收了张发财不少好处了吧。

沈玉楼见朱福话中有话,但见她此时不愿多说,只道此事怕是事关重大,便轻轻点头应允。

到了晚上,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吃了团圆饭后,外面天也渐渐黑了。

暖姐儿一直眼巴巴望着外面天,连饭都没有好好吃,此番见外面天终于黑下来了,开心地跑到墙角处将早上沈玉楼买的烟花抱出来。

“放烟花,谁要跟我一起去放烟花。”暖姐儿眨巴着大眼睛,一脸期待地望着哥哥姐姐们。

她喜欢看漂亮的烟花绽放在夜空,可她不敢点火,她需要哥哥帮她点火。

“天还没有黑透呢,等天完全黑下来才好看。”朱福一边帮着收拾碗筷,一边回头跟妹妹说话。

暖姐儿摇晃着走到门口,见外面不远处的天空已经绽放出几朵烟花来了,她急道:“可以放烟花了!二姐姐你瞧,人家都放了,大家都放烟花了。”她急得小胖身子扭来扭去,“我要放烟花!”

“好了好了,堂哥陪你去。”见她快要哭了,朱贵将暖姐儿抱起来,“咱们去外头街上放,好不好?”

暖姐儿连连点头,望见弟弟寿哥儿眼巴巴站在一处,她伸手去牵他手。

“弟弟一起去,带着弟弟看烟花。”

朱福想着呆会儿要溜去沈家找沈玉楼,就丢了手上的活,跑过去将寿哥儿抱起来:“走,二姐姐跟贵哥儿陪你们去。”

似乎只是瞬间,天完全就黑了下来,外面烟花炮竹响个不停。

朱贵拿了火折子来,去点了火后,又匆匆折回来,然后双手捂住寿哥儿耳朵。烟花“磁磁”冒着火星子,然后“嗖”一声绽放起来,好大一朵花开在暗夜的夜空中,开到极致,又迅速败落下来。

整个小县城里,不少人家都带着孩子放烟花,你家花落我家花开,一时间,将整个小城妆扮得极为奢华艳丽。

暖姐儿小手紧紧抱住脑袋,身子缩在贵哥儿身边,兴奋得跳来跳去。

沿河路边的树上挂着灯笼,将平日里黑漆漆的街照亮了些许,朱福陪着弟弟妹妹笑闹会儿子,就往沈家那边望过去,刚好见着沈玉楼走出门来。

看到那抹修长的身影,朱福似乎又感受到了那温暖而又厚实有力的手掌来,脸红了红,然后望了弟弟妹妹们一眼,见她们只顾着放烟花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她则捂着耳朵就朝沈玉楼跑去。

“我带你去一个地方。”见四周没有人注意,沈玉楼抓起她的手,就往一边稍微偏僻一点的地方去。

拐了个弯,到了河边,他牵着她的手慢慢往河坡下面去。

河面上结了冰,河两岸靠着桥洞的地方,沈玉楼事先铺了一块厚厚的棉布,这里还事先放着两个灯笼。

“你带我来这里做什么?”朱福左右望了望,由他牵着手,悄悄避开一块块石子,走到稍微平坦些的地方,跟着他一起坐下。

“这里既靠着家,又不会有人来打搅我们。”沈玉楼冲朱福温和一笑,旋即掏出火折子来,弯下腰去点亮灯笼里面的灯,瞬间亮了不少。

这里两边是高高的河岸,又靠着桥,既吹不到风,也不会被人瞧见,而且一抬头还能瞧见夜空中此起彼伏的烟花。

朱福忽然觉得这个地方真是好,于是在厚棉布上躺了下来,双手枕在脑勺后面,一边感受着夜的寂静,一边感受着夜的绚丽。

沈玉楼也撩起袍子来往她身边坐下,拉她起来道:“这样躺着容易着凉,起来吧,起来看烟花也是一样的。”见拉她不起,他则罢手,也躺了下去,高大的身子躺在上风口处,替她挡着从桥洞那边漏过来的寒风。

就这样安安静静躺着,脑袋似乎一下子空了下来,朱福就有些感怀起来。

再想起自己借尸还魂的事情,真心觉得不可思议,可也觉得这真是上天赐予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老天爷给了她一个家,有那么多亲人陪着她吃年夜饭,还有人缠着她放烟花……

朱福觉得,上一世活了二十多年,还从没有感觉这么温暖过。

见躺在身边的人不言语,沈玉楼微微侧过头去看,就借着微弱的光瞧见她脸上似乎湿了一片,闪着晶莹的泪珠。

“阿福,这是怎么了?”沈玉楼忽然坐了起来,有些惊讶地望着她。

朱福不想让人瞧见自己这样,也坐了起来,然后双手捂着脸,埋头在膝盖间,回答道:“你有没有听说过,有一种泪水,叫做幸福的泪水。我觉得自己真的好幸福啊,所以难免有所感慨,你不要笑话我。”

见她在说傻话,沈玉楼笑道:“哪里有觉得幸福还哭的?你真是孩子。”伸出手去想轻轻拍拍她脑袋,可想着她如今大了,再不是小时候那个小不点了,又将伸出去的手收了回来。

“我哪里是孩子?”朱福回道,“你不要小瞧我,我可不小了。”

心里想的却是,若真论起心理年龄的话,自己可还年长他几岁呢,哪里由得他来说自己岁数小哩。

沈玉楼知道她脾气倔,也不跟她辩,只问道:“你说要找我说话,是出了什么事情?”

朱福这才想起要事来,赶紧擦了脸上泪水,凑到他耳边去悄悄说:“沈大哥,如果有人贩卖私盐的话,会是什么罪?”

三更:

“贩卖私盐?”沈玉楼当即变了脸色,将朱福拉得靠自己更近一些,喉结滚动了一下道,“阿福,你知道什么?这话不能乱说。”

朱福说:“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确定下来,不过,倒是很怀疑。”她借着微弱的光望着身边的男人,见他俊脸严肃,当即也敛了笑意说,“前些日子,嗯,大概是一个月之前吧,我大姨父从省城回来,还带了一批货回来。三更半夜的,喊我爹爹跟大哥去帮着从码头扛货,我听我大哥说,当时大姨父说那批货很珍贵,怕他们知道了藏处之后会偷,还用布条蒙住他们眼睛。第二天早上,我在我爹爹跟大哥的衣裳上发现了很大颗的盐粒子,就有些怀疑了。后来又借着要工钱的由头去试探一番,见他神色怪异,越发觉得有这种可能。”

沈玉楼紧紧抿着微微有些薄的嘴唇,只静静低头听着,没有说话。

望了他一眼,朱福继续道:“沈大哥,这事情咱们得报官吧……可如今见他从县衙门出来,不会是……”

沈玉楼摇头道:“这事情不归县官管,他既然敢贩卖私盐,沿路应该都打点好了。今儿去县衙门被我们瞧见,不过是巧合罢了。”低头想了想,拍了拍朱福肩膀道,“这件事情你别管,往后跟你大姨一家走得远些,我回去会给两浙巡盐御史江淮青大人修书一封,将此事告知。”

朱福点了点头,又道:“按理来说,朝廷虽然垄断盐,可也不是绝对不允许有盐商出现的。只要能够按时向朝廷缴纳税款,跟盐官搞好关系,也不至于铤而走险贩卖私盐啊。据我所知,盐商的话,还是有很多油水的。”

沈玉楼道:“岂是人人都能做盐商?”垂眸望了她一眼,“我看你笑得有些不怀好意,是不是心里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朱福心事被戳破,开始撒起娇来,她轻轻抱住沈玉楼手臂晃道:“沈大哥既然能够给江淮青大人修书,应该是能够在江大人面前说得上话的吧?那将来若是我想做盐商,你是不是也可以为我牵线呢?”

沈玉楼望着她,见她一脸的讨好,忽然就笑了起来,抬手捏她脸道:“我真是不知道,我不在的这三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阿福,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你胆子倒是肥,也胆敢想做盐商。”

朱福小脸没有几两肉,被捏得生疼,她还是不怕死地凑过去。

“我穷怕了,苦也吃够了,所以就想带着爹娘跟一大家子过上好日子。”她一脸认真地望着沈玉楼,“那你是觉得以前的阿福好,还是现在的阿福好?你更喜欢谁?”

“你这问题倒是奇怪,再怎么变,你始终是你,我都喜欢。”沈玉楼不再欺负她,只拉她在一边好好坐着,让她靠在自己身边。

朱福不肯就此放过,一直缠着问道:“那要是必须选一个呢?哪一个更好?”

沈玉楼蹙眉,见她认真得可爱,心里的确也比较一番,然后笑回道:“如果真要选一个的话,我还是喜欢现在的阿福。”

“为什么?”

女人一旦较真起来,就会有些不依不饶,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才行。

沈玉楼道:“现在的阿福更坚强,更懂事……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阿福既然变成现在这样,自然是有道理的,每个人长大了都会变,所以以后无论你变成什么样,都是我喜欢的阿福。”

朱福从来没有这般开心过,听着一个待自己很好的男人说着这般朴实却动人的情话,她一时兴奋过了头,也忘记这是封建守礼的古代,只凑过去就抱住他脸亲了亲,然后又迅速离开。

沈玉楼惊得一动不动,他从没有想过,这丫头竟然会主动亲吻自己。

他愣了半饷,旋即抬手摸了摸自己被亲的地方,似笑非笑地望着她。

朱福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失礼了,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然后不去看他,只抬头看天上的烟花。

沈玉楼心情十分好,哪里肯就此放过她,挪了挪身子,凑到她跟前去,在她耳边呵着热气问道:“福妹妹,方才那是什么意思?”

朱福觉得他语气甚是怪异,而且那从他口中呼出来的湿热的气息就喷在自己耳朵上,又麻又痒,她一颗心旋即也跟着砰砰乱跳起来。被他健硕修长的双臂禁锢住,想逃都逃不走,她暗暗咬牙,一张俏脸烧得更厉害些。

沈玉楼见佳人面上泛着两坨红晕,像是擦了厚厚胭脂一般,唇角笑容更甚起来。

伸开双臂,将佳人揽入怀中,让她娇软的身子靠在自己温暖厚实的胸膛里,承诺道:“阿福,我们一辈子都要在一起,待你哥哥姐姐成了亲,我便去你家提亲。等你再长大一点,你做我妻子吧。”

朱福想逃,奈何他是个练家子,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文弱,臂膀力气大得惊人。挣脱不了,朱福索性也不挣扎了,只由他抱着自己,背靠着他胸膛,半卧半躺在他怀里看头上的烟花。

沈玉楼感受着怀中那柔软,稍稍又用了些力气,将她护得更紧了些。

夜空中绽放起一朵又一朵绚丽的烟花,将整片天空都照亮了,虽然那烟花转瞬即逝,可到底曾经也绚烂多彩过啊。

第52章

因着今儿是除夕,需得守岁到子时,所以带着一双弟妹放完烟花后,朱福给弟弟妹妹梳洗一番,就领着他们去小屋子里面玩儿,将堂屋留给长辈们闲话家常。

郭氏虽然上了年纪,可因如今事事心顺,身上的病痛早没了。又因年轻的时候常常下地耕作,身子也算硬朗,如今又享到了儿孙福,瞧着家里子孙一个比一个出息,老人家如今健步如飞,一顿能吃两三碗。

卫三娘怕婆婆守夜累着,劝着说:“娘,媳妇跟弟妹陪着孩子们守着就行,您还是先去歇着吧,别熬坏了身子。”

郭氏满不在乎地挥手道:“我自个儿的身子自个儿心里有数,累不坏。如今你们的家业都蒸蒸日上,也存了些银两,又花钱给我请大夫看病,我身上哪里还有什么病痛啊,早就好了。”

余氏笑答:“嫂子,你就别管娘了,娘如今身子好得很呢。”她跟卫三娘妯娌关系一直处得不错,以前他们一家还在乡下的时候,也没有抱怨过老大一家,如今跟着进城享福了,自然更是感激老大家。

再也不用住在那漏风漏雨的茅草屋了,再也不必上山挖野菜吃了,再也不需要种那收不了多少粮食的庄稼地了……最主要的是,贵哥儿如今考学的事情有着落了,还住着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余氏如今真是做梦都在笑。

朱喜帮着朱福一道给弟弟妹妹洗了脚后,又烧了一大锅开水,泡了壶茶水端到堂屋来,给几位长辈奉茶。

余氏自己没有闺女,所以很是喜欢几个侄女,见朱喜端了茶水来,她赶紧伸手接了过来。

“喜姐儿忙了一天了,也去歇着吧,咱们自己倒茶喝。”余氏一边笑说着,一边就给婆母跟大伯大嫂还有自己夫君倒茶,最后也给自己倒了一杯,她端起精致的白色瓷杯,将冒着热气的茶水放到鼻尖处,嗅了一口说,“真香,这茶真香。”

朱贵笑道:“娘,这是碧螺春,好些钱一两呢。”

余氏咂嘴,轻轻抿了一口,只觉得口齿留香,但是也心疼,这东西虽然好,可咋的这么贵呢。

郭氏年轻的时候跟着自己夫君过了段时日好日子,朱老爹以前农闲的时候有跟着商队跑过,过年会带着钱回家,顺带着也会给妻儿捎带些奢侈品回来。朱家以前在村子里算得上是家境好的人家,只是后来闺女走丢了,朱家花了不少钱托人帮忙寻找,家里已经是空了不少,后来长子要娶城里姑娘当媳妇,朱老爹便做主将一些家产房舍变卖。

他总想着,自己还算硬朗,将来总能赚更多的钱。

可惜天不遂人愿,没过多少日子,朱老爹跟着商队出去跑货,途中就遭遇了不测。后来跟他一起出去的人用驴车将他尸首运了回来,说是沿途感染了风寒,是病死的。

其实郭氏心里清楚得很,他哪里是因为感染风寒,他是思念闺女,终日心郁成疾而亡。

想到此处,郭氏伸手抹了把浑浊的老泪,又见今儿子孙都在,便开口道:“二十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桃花如今过得怎么样……当初她肯定是被拐子拐走了,也不知道当时被卖去哪户人家当使唤丫头,如今可有成亲生子了。”

妹妹被拐,这是朱大一块心病,当初是他带着弟弟妹妹进城看灯的。结果只一个转身的功夫,妹妹就不见了,她当时才四岁啊!

那些拐子拐了小孩,都是卖去牙行的,他当初也去周边牙行都寻遍了,根本是一点线索都没有。妹妹就跟凭空消失了一般,愣是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这么些年来,朱大没有一日好受过,纵使娶妻生子,夫妻和睦,父子同心,小家虽不多富裕,但也温馨……

可每每只要想到妹妹,他就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总觉得妹妹还在某个角落里等着他,等着他去救。

沉默半饷,朱大开口道:“娘,咱们继续找,直到找到为止。”

朱二闷声道:“哪里那么容易,以前没有找得着,如今都二十年过去了,哪里说找就能找得着的,无从下手啊。”

朱大坚持道:“我出远门去找,从邻县开始,一家一家去问,总能找的着。”

卫三娘明白丈夫心里的苦楚,伸手紧紧握住他的手,又对坐在上位的郭氏道:“娘也别急,总会有法子的,如今孩子们都大了,总会有机会寻着小妹的。”她垂眸想了想,又道,“等过了年,不但贵哥儿要参加县里的考学,禄哥儿也会先参加县里的武考。”

长子要武考的事情,卫三娘之前不大懂,也不大愿意。儿子养这么大了,她舍不得儿子离开自己,也担心这武考考中将来会去边关御敌,刀剑无眼,她怎能不担心儿子。

后来还是福姐儿帮着劝自己,说了好一通道理,她才想得通。

郭氏还是头一遭听闻长孙要武考的事情,当即愣了愣道:“怎么回事?”

朱禄就坐在下面,闻言回祖母的话说:“孙儿不想一辈子这么碌碌无为,孙儿想考取功名。”他薄唇紧抿,眼前出现赵铁花秀美的容颜来,越发下定了决心道,“孙儿念书不成,玉楼说可以参加武考,所以孙儿想去试一试。”

“习武是好事,能够强身健体,可那战场却是刀剑无眼啊。”郭氏道,“你是我朱家长孙,又到了年岁,该成家绵延子嗣才是。”

朱禄道:“奶奶放心,孙儿定会成家的,不过,孙儿如今一事无成,又有哪家的好姑娘会愿意嫁给孙儿呢?”他原本憨厚老实,就算在亲人面前,也是不善言谈的,可如今能够说得这般振振有词,还是因为心里想着心仪的姑娘,他深深呼出一口气来,继续说道,“都说好男儿当报效朝廷,为百姓谋福祉,连一个女子都知道要为民除害,孙儿堂堂七尺男儿,应该要比女子做得好才是。”

朱贵望了堂兄一眼,聪明如他,心中自是一番了然,遂起身道:“祖母大人,堂兄说得对,好男儿当志在四方。何况,这武考其实跟科举一样,中了名次都是可以位列朝堂的。往后咱们家一文一武,岂不是美事一桩?”

郭氏倒不是迂腐之人,一味想要绊着子孙留在身边孝敬,他们若是有前途,又能关耀门楣,她作为长辈的定然开心。可毕竟不是像贵哥儿那般做文官啊,那当小兵哪里能那么容易,战场上的小兵,都是那些大将军们封官加爵的垫脚石!

“你们出息,这是好事,可毕竟这战场……”郭氏叹息一声,又摇了摇头,“舍不得啊……”

小屋子隔音不好,外面堂屋长辈们说话,朱福听得一清二楚。

暖姐儿在屋子里玩陀螺,玩了一会儿仰头问道:“二姐姐,娘说哥哥要武考,这是真的吗?”

朱福摸摸妹妹圆圆的小脑袋,轻轻点头说:“哥哥出息,咱们为他开心才是。”

暖姐儿什么都不懂,轻轻应了一声,又玩起陀螺来。

寿哥儿坐在床上,身上裹着厚厚的棉被子,眼巴巴望着小姐姐在玩。

“弟弟怕冷,等明天才能玩。”暖姐儿见寿哥儿望着自己,她则收起陀螺,趴在床边玩着寿哥儿小手说,“二姐姐说你要乖乖躺在床上,等明天太阳出来了,小姐姐教你玩好不好?”又摸他脑门前那块桃形的黑发,笑嘻嘻说,“弟弟要乖的。”

寿哥儿打了个哈欠,水洗过般清澈的黑眸望着暖姐儿,旋即轻轻点头。

暖姐儿脱了小鞋,爬上床去,又解了外面的袄子,然后抱着弟弟躺下说:“寿哥儿,咱们还不能睡觉的,小姐姐陪你玩会儿,嗯……给你说故事可好?二姐姐每天晚上都说故事给我听。”

“说故事……”寿哥儿轻轻笑了起来,白净的小脸透着玉般的光泽,小手轻轻拉着暖姐儿的手,“孙猴子的故事,打妖怪……”

朱福见弟弟妹妹玩得开心,就走了出去,站在堂屋中道:“奶奶,如今太平盛世,哪里有那么多仗要打。再说了,哥哥这是去参加考试,不是去参军,朝廷开设武考,目的就是招揽天下习武之才,使平民百姓不仅仅只有参军才能谋取功名……我听沈大哥说,朝廷有金吾卫,有御林军,有千牛卫,这些都是保护皇帝保护皇宫保护皇城的,轻易不打仗。”

郭氏闻言有些动摇起来:“真的不会去打仗?”

朱福笑着走到郭氏身边,抱着她手臂道:“轻易不打仗!如今国泰民安,正是太平盛世,就算将来四周蛮夷敢侵犯我中原国土,那也有戍守边疆的忠臣良将呢,根本轮不到哥哥这样的平头小百姓爬上去的人上战场。哥哥倒是想去,人家还不干呢,人家肯定想,哼,哪里冒出来的臭小子,敢抢老子饭碗,活腻了!”

朱福学着以前电视剧上看到的那些粗人,模仿着语气,倒是将一家人逗得乐起来,那沉重的气氛也一扫而光。

“那就好。”郭氏这才算松了口气,不再阻止朱禄考前程,但既然说不到孙子,就将话题扯到长孙女身上来,“喜姐儿过完年十七了,多大的姑娘了。”

二更:

见婆婆说起这件事情,卫三娘心里捏了把冷汗,就怕婆婆随便给喜姐儿指户人家去。

朱喜倒是淡然,笑着起身说:“奶奶,您不愿孙女多陪您些日子?以前十多年都没有好好尽孝道,如今好不易住得近了,孙女当然是要多在奶奶身边呆些日子的,才不愿意轻易嫁人。”

那牛大赖砸福记、又差点毁了朱喜清白的事情,家里人一直瞒着老太太,就怕老人家受不得这样的打击。

余氏灵活,赶紧劝着说:“娘,喜姐儿过完年不过才虚岁十七,哪里就到了愁嫁的年纪了?我嫂子不也是二十岁上才嫁给我大哥的,您瞧,如今这日子过得多好啊。要我说,喜姐儿这么好的姑娘,就得多留留,咱们擦亮了眼睛慢慢找。”

郭氏见孙女不但模样俊俏,而且十分懂事守礼,她还真是不舍得随便将她给嫁了去。

又想着,将来过两年等禄哥儿跟贵哥儿考取了功名,喜姐儿说亲也更有资本。

老人家心里舒坦了,又坐了会儿子,就由朱二跟余氏扶着去河对面了。

朱福转身想进屋瞧瞧弟弟妹妹们,却被朱喜一把抓住手腕,悄悄凑到她耳边去:“刚刚你去哪里了?我出门寻你都未瞧见人影。”

朱福脸一红,旋而低了头道:“就陪着他们在外面放烟花啊,姐姐去寻我了?许是外面天黑,我躲在墙角处,你没有瞧见我。”

朱喜凤眼微眯,左右瞧瞧见爹娘没在,便勾住妹妹脖子道:“你少骗我了,我去沈大娘家找玉珠,可巧沈大哥也没在。你玩消失,他也玩消失,玉珠又不知道沈大哥去处,你说我会怎么想啊?”

朱福见瞒不住,只能跟长姐和盘托出,闷声道:“其实我找他是有重要的事情商量的,这件事情事关重大,只能找他。”

朱喜见妹妹一脸严肃,不像是故意说谎的样子,便拉着她去一边道:“有什么事情,还得瞒着我?”

朱福想着,这件事情沈大哥已经揽在了身上,有了靠山心里也踏实很多,此番跟姐姐说也无妨,便将事情原委都说了出来,听得朱喜瞪圆眼睛,嘴巴也张得大大的,好半饷,才回过神来。

“福姐儿,你……你胆子实在太大了。”朱喜一把抱住妹妹,惊呼道,“要是叫他知道了,非要了你的小命不可,亏得你沉得住气,竟然过了这么久才说出来。不过也好,亏得是跟沈大哥说了,沈大哥在金陵书院念过书,定然认识不少人,既然他叫咱们别管,那咱们就当做不知道。”

朱福点头说:“往后咱们跟那边断了来往才好呢,省得往后牵牵扯扯的。”

朱喜捏着妹妹脸蛋说:“娘这次是真生气了,看样子,娘是恨那巫婆入骨,往后再也不会认那巫婆当娘了。”又拍了拍妹妹肩膀说,“其实娘也命苦,有那样的娘,小时候还不知吃了多少苦呢,咱们得体谅她。”

朱福道:“我也心疼娘,那群贼婆,真不是人。等下次再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教训她们!可惜姑奶奶有事业要忙,没有功夫跟她们多做纠缠,倒是便宜了她们!”

“女孩子家家的,不能这么说话。”朱喜牵着妹妹手一道进屋去,旋即又笑说,“不过,你骂得好。”

子时已过,家家户户落了灯,小县城仿佛也沉睡了去。

沈玉楼陪着母亲跟妹妹守完岁后,回了自个儿屋子,想起朱福跟他说的话来,也没了睡意,只坐在窗前的书桌边,铺纸研墨。

提笔就要书写,又顿住,细细思忖一番,便临时决定写信给谢逸。

江淮青大人跟院长乃是同乡,江大人上任路过金陵的时候,两人有过一面之缘,江大人也曾开口赞许过他。

不过,金陵书院人才辈出,又已经两年多过去了,江大人未必就还记得他。就算记得,如他这般微末小人物,江大人未必会相信他的话。

谢逸的堂兄谢通也是在朝为官,若是写信给谢逸,谢逸定然会将此事告知其兄长,谢通自然会知道如何处理。

这般一想,沈玉楼便提笔而书,信中详略得当,却是将事情说得清楚。

没有确定,只是说自己的猜测而已,望谢大人能够得到重视。

书信寄到定京,落到谢逸手中的时候,已经是数日之后。谢逸捏着沈玉楼寄过去的信件,反复看了几遍,最后几乎是跳着去找谢通的。

刚刚跑出自己院落,便迎面撞到了璟国公府二公子谢邈身上,谢逸赶紧将信塞进袖子里。

“二哥,这是要去哪里?这般急匆匆的。”谢逸虽然跟谢邈是同父的亲兄弟,但他显然是跟堂兄谢通更为亲近一些,因此,沈玉楼信中说的那件大事,他断然只会找谢通商量。

谢通跟谢邈年岁相当,如今都已在朝为官,两人私下自有一番计较。

谢邈见是自己兄弟,素日阴沉的脸上才露出笑容来,静静站在一边负手道:“去给母亲请安,三弟这是往哪儿去?”

“我跟崔家兄弟约好一道出城赛马,无奈睡过了头,这不,匆匆穿了衣裳就要去。”谢逸随口扯了个谎,总之就是不想让谢邈知道浙江一带有人贩卖私盐之事。

谢邈上下打量谢逸一番,见他的确衣襟都是歪的,便轻笑道:“三弟倒真是有情趣,眼瞧着没多少时日就要会试了,你还有心思去跟人赛马。好了,你放心吧,这件事情我不会跟母亲说的。”

“如此就多谢二哥了。”谢逸装模作样朝谢邈匆匆作揖,然后脚下抹油,一溜烟就跑了。

谢邈伸手掸了掸衣裳,这才又跨步往谢二夫人院子去。

谢通正在院子里头耍剑晨练,他穿着一身玄色劲装,头发以玄色绸带高高束起,腰间系着条赤红的汗巾子,长剑一出,扫得一树梅花纷纷而落,像是下了一场梅花雨似的。

“大哥的剑法真是越来越精进了,难怪连祖父都夸你。”谢逸大步跨进院子来,望着那洒落一地的梅花,啧啧道,“倒是可惜了,这么好的梅花,就这样落了下来。”

谢通收起长剑,接过一边下人递送过了的湿热巾子,擦了额头的汗道:“改日为兄跟你比试比试,看看你的剑法是否长进了。”

“改日的事情改日再说吧,我今天来,可是有件大事要跟大哥说的。”说完他给站在一边候着的婢女使了个眼色,那婢女接过谢通擦完脸的巾子后,默默垂首退了下去。

谢逸这才从袖子中掏出那封信件来,递给谢通道:“大哥还记得我的那位同窗沈玉楼?这封信是今天早上收到的,大哥你瞧瞧。”

狐疑地望了谢逸一眼,谢通接过信件来,迅速扫了几眼,方缓缓抬起头来。

“商户私自开采盐矿,这可是违法的,沈兄写信给我,怕是想将这件事情告诉你的。”谢逸踱来踱去道,“那个什么张发财,我听阿福说过,好像跟朱家沾亲带故,这事情又是阿福发现的,阿福不会遇到什么不测吧?”

谢通将信件收了起来,面上没有过多的表情,只叮嘱道:“此事你先无需声张,待我进宫告知皇上,到时候再做定夺吧。”

谢逸点头应允,回去之后,又提笔修书一份寄往松阳县。

沈玉楼收到谢逸回信的时候,已经是他寄出信的十日之后,见信中谢逸言明已将此事告知谢通,并且谢通会言明皇上,他稍稍松了口气。

外面太阳很好,他放下书本来,想着这个时候阿福应该在福记忙着,便想去福记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