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叔,你怎么不多睡会儿?”

老张不好意思的笑笑:“平时要赶到镇上等生意,都是这么早起床,习惯了。是不是把姑娘吵醒了?”

“哪里,我平时也起这么早。”山里空气清新,她一夜好眠。因是在家里,放松了身心,竟连老张呆在院子里她都没有觉查。

第一百五十一章上山

老张把烟磕灭,站了起来:“姑娘,那我就告辞了,谢谢姑娘的脚钱。等你哥哥嫂嫂起来,麻烦姑娘帮我转告一声,说多谢他们的款待。”

“等吃过早饭再走吧?这一走就要差不多两个时辰呢,不吃点东西可没力气。”

“不用了。”老张慌忙道,“不用麻烦张罗,我这儿带着干粮呢。”

“不麻烦,昨晚还剩有饭菜,我给你热热,不用多少时间的。你等着。”刘青说完,快步进了厨房,点火热饭。

“姑娘…”老张极为感动。平时也曾帮人挑东西去过夜的,别人哪会像这般为他着想。

等刘青把饭菜热好,除了二宝,其余三人也起来了。

“大宝,你咋也起这么早?”小孩子不都是不够睡的么?

“我每天都这么早起床练功的。”刘大宝小同志很自豪地挺了挺胸脯。

“真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刘青一顶高帽奉送,赏识教育嘛!

忙碌一阵送走老张,刘青开始检查刘大春和刘大宝的家庭作业。父子俩一年来勤练不辍,功夫都大有长进。大宝资质甚高,将来一定有所成;而刘大春,练武的最佳时机虽已过,但他现在身手敏捷,一人对付两三个大汉却是不成问题。

教学成果喜人哪!

刘青极为高兴,所以等刘二宝小朋友双眼惺松地从床上爬起来,便被姑姑抓来充当了第三个学生。

吃过早饭,大宝带着二宝出门去向同伴炫耀他们的新武器,刘青跟刘大春夫妻俩打了声招呼,便往山上走去。离家一年,除了四位亲人,刘青最想念的,就是给了她无数好东西的大山。

这时的大山仍是一片葱绿,根本看不出仲秋已然来临。这里的树叶,是要到第二天的四、五月,随着新芽的生长,而慢慢掉落的。它们的掉落,不是因为温度与水份,只是因为要为新生让位,只是因为整棵树需纳新吐故,保持葱郁的茂盛。

刘青看着满山深深浅浅的绿,心中感慨: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年一年的过去,很多的人,成了故人;很多的事,成为了旧事。而这些,只是因为,我们要顺着时间这条河流前进,去经历新的事,去遇见新的人,来丰富我们的人生。

顺着通往山上的路向前走了一会儿,刘青站住了。

旁边那条,是通往小木屋的路。可原来隐隐可见的一条小道,现在已被荒草铺满了,看不到路的痕迹。刘青在树上折了一根枝丫在手,一路打着荒草进去。“七月黄蜂八月蛇”,这农历八月,正是蛇最多的时候,刘青纵有武功在身,还是害怕那种蠕动的东西,能避开还是避开的好。

小木屋的一角出现在刘青眼前,刘青走过去,意料之外的事并未发生,门上紧闭,铁将军把着门。刘青掏出一直放在芥子里的钥匙,开了锁,轻轻推门进去,却意外的发现,家俱上仅有一层薄薄的灰,与她想像中灰尘厚积、蜘蛛网密布的景象大为不同。

莫非,周子冽仍不时到此住住?

已有一年半没见周子冽了,他过得可好?想起他临走前说他要回去成亲,一年半的时间,他的儿子也该出生了吧?刘青不禁笑了起来。她实在想象不出懒洋洋的周子冽抱着一个幼儿是怎样一付样子。

刘青又进院子去溜达了一转,然后再往厨房里看了看。一切都还是老样子,院子里的草木无人打理,倒越发的茂盛起来。站在周子冽的房门口,刘青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开了门进去。因房里有药,所以周子冽平时也是上锁的,不过刘青也有一把这房的钥匙。进去看了几眼,刘青便退了出来,复又锁上门。周子冽的房间跟外面一样,也是一层薄薄的灰,依然跟以前一样的摆设,一样收拾得整整齐齐。

看了一转木屋,就像看望过了一个好朋友,刘青安下心来,从小路上出来又往山里走去。她要带小懒回它的老窝看看。在外面一年的时光,陪伴她不离不弃的,只有她的刘小懒。在她一个人露宿荒野时,小懒总是从芥子里出来,蜷缩在她的身边,陪她度过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夜。

另外,现在虽是秋天,她还是想采些茶。原来采的那些,有小懒吃着,已所剩无几。她要再不回家,刘小懒就要挨饿了。她虽在外面制了那么多茶,但小懒除了尝尝鲜,还是愿意吃这山里采的茶。那茶与其他茶,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小懒那小家伙,嘴刁着呢。

熟悉的山路,美丽的风景,刘青觉得只一会儿的功夫,就到了峡谷。这里还是那般宛如仙境,温泉云蒸霞蔚,树木更为嫩绿,还有鲜花盛开,一点都感受不到季节的更替。小懒早已从芥子里蹦出来了,异常兴奋地东跳跳西蹦蹦,追追兔子捉捉蝴蝶,进了峡谷就直奔它的茶树。

那株茶树仍像一把绿色的大伞,在石壁上静静地撑开着等着她们来。那根长绳仍系在那里,从半空中悬挂下来。刘青拉了拉,还挺好结实,她一用力,纵身而起,一跃之下就上了石块。看着茶芽一株株直直而立,刘青忙招呼小懒采茶。可四周寂静无声,小懒不得了踪影。

咦,刚刚才看到它上来的呀?刘青纳闷。四处看了半天,也没见小懒,刘青有些急了,忙跃下石壁,高呼“小懒”,把山峡里的动物惊吓得四处逃窜。

“吱吱”,小懒的叫声从远处传来。刘青松了口气,站在那里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好半天才见小懒从树丛里钻出来,三纵两纵便蹦到了刘青肩上。

“你跑哪儿去了?也不打声招呼!”刘青拍了拍小懒的小脑袋。

“吱吱。”小懒用小爪子指了指它来的方向,刘青沿着那方向看去,除了树,啥都没有。

“吱…”小懒回头一看,忙蹦下来,跑到树丛里,好半天才昂首挺胸地回来,后面跟着一只耷拉着脑袋的猴子。只见这只猴子体毛以黑色为主,但头部高耸着一撮直立的白毛,如同戴了一顶尖顶的白色瓜皮小帽;颈部和两个肩部也是白色;尾巴特别长,其上半截为黑色,下半截为白色;手和脚的背面也有一些白色。

“白头叶猴?”刘青讶道。

这种猴子后世只有广西才有,是比大熊猫还有稀少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为它白头白肩,又以树叶为食,所以叫白头叶猴。刘青上辈子没少在各种资料上看见过它。

小懒带着猴子回来,对刘青“吱吱”叫了两声,表现它没贪玩,干正事去了。然后对着猴子朝山上的茶树一指,又“吱吱吱”叫了一通,猴子呆呆看了一下山上的树,并未动弹。

“咚”的一下,小懒给它弹了个脑瓜崩儿,又“吱吱”叫了两声,猴子才不情不愿地爬上山,朝那棵茶树攀去。小懒则悠兮游兮地跟在后面,准备当个监工。

“…”刘青看得极为无语。她家小懒,真懒得没救了。一年的时间都在睡大觉,如今让它采个茶,它还抓个壮丁回来,自己准备当那地主老财,坐享其成。估计它这个行为,还是受了在猴坑时经历的启发。今天它没整一群猴子列队来采茶就不错了。

看到猴子像模像样地采起茶来,小懒又蹦下了石壁,对着刘青指手画脚“吱吱”叫了半天,刘青终于弄明白了它的意思——它想让刘青给它个竹篓子,好装采下来的茶。

“呃。”看着身子像手掌般大的小懒,刘青开始恶作剧。她把竹篓从芥子里调出来,放到小懒面前,就袖着手在那儿不动了。那个竹篓十个小懒都装得下,她倒要看看小懒怎么办。

小懒围着竹篓团团转了两圈,蹦到刘青肩上“吱吱”叫了几声,那意思是说:“俺没叫你放在这儿,俺叫你拿到石壁上去。”见刘青不理它,委曲地蹦了两下表示心中的不满,然后一溜烟往树林里纵去,瞬间消失在树丛里。

刘青倒也不着急,她估计小懒是去搬救兵去了。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儿,小懒便带着一只大猕猴回来了。它对着那只猕猴一通乱叫,那猕猴便伸出爪子拉着竹篓上系着的绳子,一路“咚咚咚”地拖着拽着竹篓上了石壁。

把竹篓拿上了山,小懒也没让人家歇着,一旁叫了几声,那猕猴也采起茶来。小懒在一旁看了一会儿,觉得这俩猴采的茶还挺合标准,这才跳下山来,跟刘青打了个招呼,又钻进树林里去了。

它这是去干嘛?难道两只猴子还不够使唤?刘青纳闷了。

两只猴子差不多把茶采好的当儿,小懒回来了,胸前捧着两串黑紫色的山葡萄。它把葡萄小心地放在刘青脚下,这才上到石壁上验收工程。似乎俩猴的劳动成果令它挺满意,它点点头,指挥着猴子,一猴一边地抬着竹篓子下来,放到了刘青面前。小懒对着两只猴子满意地叫了两声,又在它们的脑门上拍了两下,拿出山葡萄,每猴赏了一串。那情形,跟刘青让它采茶后的表彰场面一个样。

刘青看着小懒做完这些便蹦回她的肩膀,得意洋洋地表功,不禁拍了小懒一下,笑道:“傻蛋,你这样有没有觉得比自己采还要累?”

第一百五十二章商议

小懒摇摇头,“吱吱”叫了两声,表示绝不苟同。作领导主持工作与自己亲自干能一样吗?

刘青将竹篓收进芥子里,道:“走吧。”

一人一兽忙着对话,也没看那两只猴子。这会儿正要开路,却听到“吱唔吱唔”的叫唤声。刘青和小懒回去一看,却看见那只猕猴吃葡萄正吃得欢,而白头叶猴则把葡萄扔在一边朝着小懒一个劲地叫唤。

小懒挠挠头,转过身子来向刘青伸出小爪子,一看刘青满眼迷惑不知它要啥,干脆“嗖”的一声,自己钻进芥子里,掏出一把黄山毛峰来,打赏似地递给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这才停止叫唤,接过茶叶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刘青看得无语。小懒这小气包,也知道用其他的茶来打发别人啊?还有,这猴子莫非也喜欢吃茶叶?它不是喜欢吃树叶吗?呃,好像茶叶也是茶树的树叶哈!

不过这猴子却不像小懒,一吃到这茶叶就赖着刘青不放了。刘青和小懒离开时,两只猴子正忙着吃东西,连头都没空抬一下。

看看天色,刘青决定在山上四处看看,采些药材。虽然她现在不用靠这药材来赚钱了,但天地既生长出这些东西来,不物尽其用也会自然地烂在山野里,倒不如采出来给人治病救命,也是一项有功德的事。

也不知是因为好久没有刘青来采撷,还是因为今天她的运气好,爬了两座山,她采到了无数的好药,还采了一大堆蘑菇准备回家炖山鸡汤吃。这一年她在外面,虽吃了不少好东西,但还是甚为想念这山里滋味鲜美的食物。因好东西太多她忙得不亦乐乎,等她想起看天色时,已到了下午了。

山里野果甚多,她一路走一路吃,倒是不觉得饿。秦玉英知道她进了山,估计也不会着急等她吃饭。所以下了山,刘青还是按老规矩,到小木屋把茶炒了,顺便把屋子四处的灰尘打扫了一遍,这才回到家。

进门时,秦玉英已经把晚饭做好了。她看刘青拿了一堆兔子和山鸡回来,笑道:“家里都养了一大堆,你还跑到山上去猎。哪里吃得了这么多?”

刘青一看饭桌上,还真有山鸡炖蘑菇,顿时喜笑颜开,搂着秦玉英道:“还是嫂嫂疼我,知道我喜欢吃这个菜。”

秦玉英拍她一下:“快去洗手,吃饭了。”

刘青洗了手坐下来,饭已舀好等着她吃了。看到刘青坐下,刘大春又递了一碗山鸡汤给她。

“谢谢哥。”刘青心里暖洋洋的。

“爹、娘、姑姑,吃饭。”大宝和二宝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句,这才拿起筷子开吃。

刘青捧着汤碗愣了一下,才这反应过来。这些礼仪都是她以前教给大宝的,没想到她离家一年,这个规矩不但没丢,反倒发扬光大了,二宝也参与了进来。

“大宝、二宝能干,来,一人一个鸡腿。”刘青将鸡腿夹到两个孩子碗里。回到古代,那种讲究卫生不给人夹菜的习惯早已让她摒弃到九霄云外了。相比于现代疏离的防犯,她更喜欢这种乐意融融温暖的感觉。

看着两个孩子高兴地啃着鸡腿,刘青这才开始吃饭。“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在刘大春家是没有的,一家人一边吃一边聊天,刘青这才觉得是家的感觉。

吃过饭收拾好厨房,刘青请刘大春和秦玉英到厅堂坐好,沏了一壶茶,给他们每人倒了一杯,才道:“哥哥嫂嫂,昨晚有外人在场,有些话不好说。现在只剩了我们三个人,咱们商量商量搬家的事。”

“真的要搬?”秦玉英惊讶道。

“莫非嫂嫂以为我在说笑?”

“不是,不是。”秦玉英讪讪地笑道:“可是…大春昨天说的也有道理。再说,咱这房子才起好没多久,这么好的房子不住,我可舍不得。”

“妹妹,”刘大春开口,“你捎回来的那六百两银子,可是你走南闯北辛辛苦苦才挣到的血汗钱,等你出嫁的时候,哥哥给你留作私房钱,女人家家的,有些钱傍身,也不至于受别人的气。”他挠挠头,忽然想起他这妹妹一身本事,性格也没一点懦弱,她不给人气受就不错了,谁还能让她受气?再说,即便受了气,不是还有他这个哥哥么?想到这里,他笑了笑,又道:“昨晚我合计了一宿,我也认为该让孩子念书,看看妹妹就知道了,念了书的人,那可比其他人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即使考不中秀才什么的,也能明许多事理。”他顿了顿又道:“但二宝现在还小,大宝呢,我想给他在大圩镇上找一个私塾,花点钱,给他住在老师家里,隔三差五的去看看他,过得十天半个月让他回家一趟。读得几年如果有出息了,再说以后的话。”

刘青仔细地听完大春的话,心里很安慰。刘大春人虽聪明,但以前受眼界、知识所限,考虑问题不会有这么细致全面。现在作了几年茶管事,见识还是大不一样了。她笑道:“哥哥,钱我还有,那些是给你和嫂嫂的,你们留着。”她对张嘴要争论的刘大春摆摆手,“哥,你听我说完。我出去这一年,跟人合伙开了好几个茶馆和茶园,每年都有利润分成的,所以哥哥不用为我以后的事操心。至于孩子,我认为大圩这小地方,先生的水平可能不怎么样。再说了,跟大宝二宝一同读书的孩子,很可能以后就是他们一生的朋友。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同窗的品行、胸襟、胆识、往后的成就,对大宝二宝都会有很重要的影响,而这些方面,大地方的人往往要比小地方的人要好一些。所以我认为,把家搬到府城去,对孩子们很重要。”

刘青喝了一口茶,又道:“再来说谋生问题,我这里还有两三千两的银子,在桂林府买一个小院子,再置一些田地,开上两个茶叶铺或茶庄,完全可以让一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想象着刘青构画的蓝图,秦玉英一脸的憧憬。刘大春却“呼”地站了起来,坚定地说:“我绝对不能再用妹妹的钱。”

刘青就知道刘大春会这样,她这个哥哥,对她好得实在是没话说。也因此,刘青更会不遗余力地帮他:“哥哥,你先别激动,听我说完。”看刘大春重新坐下,她才又道:“这样做,我也是有私心的。钱是死的,攥在手里也没多大用处。但如果只有这样做了,等大宝二宝他们有了出息,咱们家境也富裕了,这有钱有势的娘家可以给我多大的依靠啊!是不是,哥哥?”

刘大春抱着头,半天不吭声。虽然妹妹说的在理,但让他把妹妹的钱都花光,他会自责得睡不着觉。

兄妹连心,刘大春的心理,刘青也能猜到一些。她想了想,道:“要不这样,这钱就算我借给哥哥的,以后田地和铺子赚了钱,哥哥再慢慢还我。”

听了这话,秦玉英心里一紧,赶紧问:“那要赔了钱呢?”被刘大春用眼一瞪,连忙缩了缩脖子。

刘青笑道:“哥哥嫂嫂以为我这些钱是怎么赚回来的?那都是我出主意、别人出本钱,生意那是做的红红火火。放心吧,妹妹我脑子里的生意经,可不一般,保管赔不了钱。就是赔了钱,也不要紧,我在别处还有生意分红呢,这钱不会追着哥哥嫂嫂要的。”

刘青的话说到这份上,刘大春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妹妹的本事,从那年陪他去卖野味他就知道了。

“可是,”刘大春皱着眉道,“这边的茶园怎么办?我可是曾答应周先生帮他管这茶园的。这一走,可就失信于人了。”他还真舍不得这茶园。

“我在外面遇到周先生了。”刘青微笑,“周先生当了嘉兴通判,正六品的大官呢!可能也不太在意这茶山的收益了。哥哥你在这村里选个合适的人吧,平常没事帮着管管,有事的话便托人带信给你,你有空也时不时地回来看看。你做了这么多年茶管事,别人想在糊弄你也不容易。这事我到时给周先生写封信告诉他就行。我想他会理解的。”

刘大春考虑了一会儿,终于下定决心:“好吧。”

搬家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兄妹俩又商议了一下,决定过了中秋节,就到桂林去打一转,看看那边的行情。刘青道:“全家一起去吧,嫂嫂到时也可以提提建议。”

刘大春看了秦玉英一眼,道:“家里的猪啊鸡啊,可离不开人。”

“叫亲家母帮忙照看两天吧。”刘青看秦玉英一脸的失望,忙打圆场。

接下来的几天,刘青跟着秦玉英,带着点心和糖果,拜访左邻右舍和秦玉英的娘家。顺便秦玉英也把看家的事跟她母亲说了,女儿要到外面的繁华世界去享福,秦玉英的母亲自然高兴,很爽快地答应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准备搬家

这样宁静地过了几天,中秋节便悄然来临。当晚一家人拜完月,便坐在院子里,一边聊天一边分吃刘青带回来的月饼。

月饼早在唐朝就已出现,到了明朝,已是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所以在这合家团圆的日子能跟离家许久的妹妹一起过,刘大春心里特别高兴。他见刘青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开口问道:“妹妹,在想什么?”

秋夜凉风习习,金桂飘香,刘青看着身边言笑晏晏的亲人,想起前世的种种,忽然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正出神间,听到刘大春这一问,回过神来,忙笑道:“没想什么,只觉得这月亮好看。”

秦玉英闻言看了看刘青,笑道:“二丫,这一年在外面,可有遇上合意的人?”

“没有。”刘青笑着摇摇头。这几天刘青陆续把她在外面做的事拣些能说的跟哥哥嫂嫂说了一遍,不过为了让秦玉英不至于误会,刘青便说陆宝成和李植都成了亲,她自爆女子的事也没跟他们讲。

“可惜啊,你那两位义兄已娶了亲,否则倒挺合适。”秦玉英道,“看吧,那时我就说周公子不错,你硬是把人家赶跑了。现在想要找一个这么好的人,不容易呢。”

“嫂嫂!”看秦玉英又提这话,刘青很是无可奈何,“你又提这事。你也要想想,且不说周公子是什么想法,单说知府大人都帮周公子挑好人家了,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知府大人和夫人怎么可能同意周公子娶咱们这种人家的女儿?再说了,这门不当户不对的,进了那样的门,你以为是享福啊?受气的日子多着呢。家里再给他娶几个妾、赏两个通房,你小姑子就更没活头了。

“二丫说得对。”刘大春道,“这样的人家,不管再有钱有势,咱们也不高攀。二丫,哥哥只希望你能嫁一个一心一意对你好的人,一辈子能平平稳稳过日子就好。”

秦玉英听到这里,忽然一拍手,道:“既如此,按我说,咱们搬到府城去倒是件好事。妹妹也有十七了,但这方圆百里你哥哥都看过,实在找不出配得上妹妹的人。不过到了大地方就不一样了,像妹妹这样神仙一般的人才,就是配个秀才也绰绰有余的。大春,你说是不是?”

“对啊,我倒没想起这碴儿。”刘大春眼睛一亮。妹妹的亲事,一直是他最头疼的大事。如果能把这事完满解决,一直让他不安的用妹妹的钱置房买地之事也就不算什么了。

听了这话,刘青心暖之余,又有些无奈。只有爱你的亲人,才会帮你操心这样的事,才会关心你幸不幸福。只是,经历过李植的事后,刘青发现,如果没有感情,她实在没办法凑合着成亲。以前那些理智的打算,根本就行不通。

刘大春的心结既已打开,便积极地张罗起搬家之事来。他想,此事宜早不宜迟,茶园趁现在秋冬茶歇的时候换管事,到了春天也不至让人手忙脚乱。好在他管茶园这几年,对手下的人也都知根知底,心里早已有了合适的人选。没几天功夫,茶园的事就安排好了。

而刘青则是想着过了年,她正好往福建去,到了那里或许还能赶上采春茶,所以也希望在她离家前能把家里的事安顿好。

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看了看日历,正好八月二十八宜出行。

秦玉英说搬家时嚷嚷得起,但到了这时,想到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家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心里便惴惴不安了:“要不,咱们不搬算了,在这儿也挺好!”

“没事的嫂嫂,要是住不惯,咱们再回来。反正这房子和田地还在这儿呢。”秦玉英的心情,刘青能理解,出言安慰。

“这花完了二丫的钱来回折腾,那还不如不搬呢。”刘大春虽然比秦玉英沉稳些,但这个决定太过重大,一辈子都挣不了的几千两银子和一家人生活的着落问题,让他心里的忐忑比秦玉英更甚。

“哥哥、嫂嫂,怎么叫花没了呢?那钱花了不是还有房子田地在吗?在城里你们要觉得住不惯,咱们回来后把房子田地租出去就是了,这可是钱生钱呢,比放在身上还划算。就算你们不搬呀,我也打算用这钱到府城去置些房产的。再说,咱们这样做,不是为了孩子吗?”刘青只得再作思想工作。

“二丫说的有理。”只要想到实在不行还能再回来,秦玉英的心便定下来了。

刘大春听了这话,也觉得有理,当下也安下心来,开始跟秦玉英收拾东西。

“家俱、用具啥的都不用带了,每人只拿些好的秋冬的衣服就可以了。嫂嫂你把我带回来的衣服料子收拾好,到了府城看看有什么好的式样再给孩子做几身。在外面穿得太寒酸,孩子会被人笑话。”刘青看他们狠不得把桌子板凳都带上,只好出声。

“这些东西不带,到时就没得用。再买的话又得花钱。”秦玉英看着满屋的东西,也不知收拾哪样好。

“花钱就花钱。这些东西带去了,到时回家就没得用了。哥哥还时不时回来看看茶园的呢。”

刘大春叹了口气:“听二丫的吧。”

东西倒容易收拾,可这猪啊、鸡啊,还有圈养的动物,让刘大春夫妇俩很是发愁。一下子卖出去,且不说没哪家酒楼能收下这么多,光是忽然断了这么一条持续赚钱的路子,就让人觉得可惜。

刘青道:“其实咱们可以让林大叔和林大婶来养。这些动物就算是咱们入的股,按咱们三成他们七成来分成,你们看如何?当然,如果嫂嫂的爹娘或亲家哥哥接手这个事,也不错。这事怎么处理我都没意见,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吧。”

听到这事可以让娘家人接手,秦玉英眼睛一亮,回头唤道:“大春…”

为了不防碍那夫妻俩的商议,刘青出了屋,径自上了山。趁着还有时间,她想再到山上去看看。

一上了山,小懒便蹦了出来,一会儿的功夫就消失不见了,也不知干什么去,估计是放风去了,刘青知道它不会有什么事,也不在意。一路采着药材进了峡谷,到茶树下时,小懒竟已带着上次采茶的那两只猴子在那儿等着了,看来当领导的滋味确实让人上瘾啊!不过这几个家伙也没手机,不知小懒是怎么满山遍野联系上那俩儿的。

刘青不禁笑起来,拍拍小懒的小脑袋:“那茶才采了没几天,茶芽都没长出来呢,这次不采茶,让你的小弟散了吧。”

小懒一听,很不高兴地冲着刘青叫了两声,这才挥了挥小爪,让那两只小喽罗退下。

那只猕猴如同大赦,一下跑得没影了;白头叶猴却呆在那里不动。刘青也没空理它,对小懒道:“小懒,我以后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没空回这里了,你是要留在这里,还是愿意跟我到外面去?如果你留在这里,我会时不时来看你,并给你把茶炒好的。”

小懒一听这话,忽然愤怒起来,挥着爪子在冲着刘青“吱吱”叫了几声,然后“嗖”地一声回芥子里生闷气去了。

看小懒一付气鼓鼓的样子,刘青心里既高兴又内疚。

这次决定搬家,搬到那人烟密集的地方,她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小懒——整日倦缩在芥子空间里,哪里有在山中那般自在快活?但她却不能为了小懒呆在这精神粮食严重缺乏的大山深处,再说,她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就是桂林,她也呆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