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姑前脚刚走,阿鹿后脚便摸了过来,要领着梅锦到各处走动。

土司府前堂看起来森严雄伟,后头住家的地方却修的犹如江南园林。蔷薇园顾名思义,处处开了各色蔷薇,景致确实烂漫。只是梅锦有心事,何来心情观花,拗不过阿鹿盛情,跟着她随意走了些地方,便借口天黑回去,到了屋前,阿鹿道:“姐姐,不如今晚你睡我那里去吧?咱俩也有作伴。”

梅锦笑道:“不妥。我怕我睡觉打呼吵你。”

阿鹿咯咯地笑,“我还磨牙哩!霞姑说听我磨牙都怕我爬起来咬她一口肉!”说着拽了她手死活要拖她到自己房里,又高声呼喝侍女将她铺盖也取来。侍女似乎对她有些忌惮,听她令下,忙急匆匆跑过去拿,片刻便风一般地抱了过来铺到床上。

梅锦不知阿鹿何以会对自己如此亲近,但自然而然也很是暖心。

上辈子人到中年,她始终没有自己的孩子,并非完全不在意,遇到年幼病人尤其上心,有时在路上看到年轻母亲带着孩子散步,不自觉也会多看上两眼,心里未尝没有羡慕之情。这一刻,当她和阿鹿并头躺在榻上,放下了纱帐,听她和自己叽叽咕咕的时候,心里渐渐涌出了一种很难用言语去表述的陌生感觉。

或许这就是为人母的感觉?

如果上辈子,她也能像别的女人那样生出一个孩子,或许她的丈夫张文华就不会变心了?

梅锦不知自己为何突然会在这时候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苦笑之余,心中也掠过一丝酸楚——毕竟,他们曾真的相互爱过对方,即便最后他变了心,她也决绝和他一刀两断,但不管出于感情,还是习惯,直到现在偶然想起来,她也依然还是会觉得自己胸口里一丝丝地发闷。

“……梅姐姐,其实前次我二叔自己去了马平县找你的,我也和他一道去了,只是到了你家边上,他朝人打听你住处时,听人说你男人拜堂丢下你跑了,还说他和别的什么女人相好,我二叔就回了。我当时听了,可气死了,你不知道……”

阿鹿絮絮叨叨地说道。

梅锦一怔,低头看了她一眼。

>

“……梅姐姐,你要是不想那个女人活,我去帮你把她砍了,你男人要是舍不得,索性再把他也砍了,叫他们做一对鬼相好,你再去嫁个好男人便是……”

梅锦微微咳了一声,见她打了个哈欠,闭上眼便睡了过去,忍不住摇了摇头。

屋里依然残余了些白日没有散尽的暑气,阿鹿把脸紧紧贴着梅锦的一边胳膊,睡得很是香甜。她脖颈里沾了几绺头发,渐渐沁了汗,弄得梅锦和她相贴的皮肤也潮湿了起来,但她丝毫不觉难受,拿了手帕替她轻轻擦去积在脖颈里的汗,然后轻手轻脚下了床。

她原本打算等阿鹿睡着自己再回客房的,忽然却改了主意,叫那两个原本照霞姑吩咐要轮守下半夜的侍女自管去歇了,由她照顾阿鹿夜起。

侍女起先不敢答应,见梅锦认真,最后道谢应了,说自己两个就睡在隔壁屋里,若有事,叫一声她们就起来。

侍女带上门退了出去,梅锦留着桌上的一盏灯,重新爬上床,放下帐子,在阿鹿边上轻轻躺了下去。

侍女方才说,官姐儿怕黑,晚上睡觉,屋里必定是要点着灯火的。

梅锦脱去外衣,侧歪在床榻外侧,摇着手中团扇,一下一下地替阿鹿打着轻风,脑海里一会儿浮现出前世的种种,一会儿想着万氏裴长青母子,慢慢地,终于也阖上了眼。

————

将近亥时末,夜色漆黑,土司府大门前的街道空无一人。平整宽阔的青石路面上,一行车马在点点火杖光中犹如长蛇般由远及近地迤逦而来,打破了夜的宁静。马蹄和辚辚车声里,这行人最后停在了土司府的大门前,随行下马拍开了门,值夜门房看见一个身穿整齐公服的男子下马,在火杖光里快步拾级而上,忙跑下台阶迎接。

这男子是昆麻土司李东庭,因承了正三品宣慰使的官职,此刻身上穿的便是公服。纻丝料的绯色绣麒麟袍,腰系饰犀角的双节玉带,脚上是双玉色底的黑面麂皮朝靴。本朝官服虽以绯色为尊,须三品以上官员方能穿,但寻常男子少有将绯色穿好看的,要么突兀,要么流于阴柔,便是官场上,也时有人以“镬中螃蟹着红袍”来讥讽身居高位的政敌,偏他穿了这公服似量身打造,愈被烘托的挺拔伟岸,人群里一眼看去,犹如鹤立鸡群,极是显眼。

李东庭将手中马鞭递给身边的随从,对迎上来的门房道:“贵客到了,进去叫人迎候。”

门房,觑见台阶下一个身体微胖年约五十开外的太监正被人扶着从马车上下来,忙朝李东庭弯了个腰,转身快步跑了进去,口中大声喊道:“大人回了!大人回了!众人出来迎接!”

原本已经陷入了沉静的土司府随了老门房的这一路吆喝,立刻苏醒过来,灯笼一路亮了进去,没片刻,整个前堂便灯火通明,管事的带了仆役府兵鱼贯而出,将家主及贵客一路迎接进去。

☆、第二十二回

李东庭出门前,土司府的大管事张富便知不日会有钦差太监到来,一应接待准备早已妥当,故此刻虽深夜突至,却也有条不紊,很快便将主人与贵客迎入中堂,随后奉上茶点。

钦差名尚福,乃宫中掌印太监。身形微胖,眼角微耷,看着十分和气,但一双眼睛却十分有神,透着精明能干。他随伺老皇帝多年,断识大体、不结党纳私,对老皇帝忠心耿耿,深得老皇帝的信任。

近年西南一带私矿泛滥,因铜产牵涉到铸钱,涉及各方利益更是盘根错节。事关重大,几年前开始,朝廷便曾数次派官员到此查摸具体情况,颁令予以整顿,局面才渐渐有所改善。不想到了去年底,又爆出剑南道铸钱局堂官掺杂铁砂牟利一案,皇帝大怒,命彻查此案,最后涉及云川贵地方上百名的大小官员,杀的杀,贬的贬。当时,尚福便是奉旨查案的钦差之一。如今半年过去,尚福再次被下派到西南。只不过这一次,他是奉旨来督查江道修浚情况的,前些天一直在四川,方这两日才入的云南,刚到云南,第一处便来到了昆麻土司府。

赶路了一天,尚福早已面露疲态,坐下后便打了个哈欠。李东庭看在眼中,道:“公公一路辛苦,也不早了,不如先去歇息,明日我送公公去巡视。”

尚福捶了捶腰,叹息道:“老了!无用了!比不了李大人龙精虎壮。不过坐了半天车便成了这样,若与你一样骑在马上,岂不是散成架子……”说着站了起来,边上一个小太监忙伸手扶他。

李东庭笑了笑,亲自带着尚福往住所去,道:“公公何必自谦。此地距离京城关山险阻,万里之遥,不过半年里,公公便不辞劳苦数次莅临,忠君体国,我等实难望及肩项。”

尚福摆了摆手,喟道:“不过是食君禄忠君事罢了。水道关系重大,只要皇上还用得上咱家,别说咱家还能走,便是走不了路了,爬也要爬着过来。”

……

一路说着话,李东庭将尚福送到了住处。待尚福与近身伺候的小太监进去后,李东庭脸上方才一直带着的笑消失了,神色转为凝重,低声吩咐身边跟着的大管事张富:“今夜派信靠的府兵在外守着,断不能出任何岔子。”

张富点头,随李东庭回他日常所居的住处,问了些路上情况后,汇报道:“方才我听大人说明日陪尚公公去巡查江道。大人放心,所辖境内的修浚一事,从去年至今一直没停,方前两日我还亲自去察看了,计已开通拓宽大水沟、洛灞、上合、胡须子等八处险滩,另附近陆路险仄之处,也一并开凿宽平,如今驮马往来,业已无阻,各渡口也添设渡船,溪流建造木桥,往后非但可令铜船往来无阻,便是附近百姓也在称道。”

因川滇一带地处天末,陆路交通不便,船只运送铜料出省大多倚靠水路。只是江水水势又大多陡险,仅昆州至汉阳一带,滩石障碍便不下百处,再逢雨季,舟船若有碰触,辄难保全。故朝廷去年起下令沿江州县土官修浚江道,以保证运输无碍。

李东庭不语,至居所前停下脚步,才淡淡道:“张叔,你道尚福太监不辞劳苦再来这里,真是为了督查水道?”

张富微微一怔,迟疑了下,忽然顿悟,“难道……”说话一半,倏然停下来,左右看了一下。

李东庭点了点头,道:“江道修浚固然重要,只这事,并非他亲自过来不可。探子回报,尚福太监到四川大张其事,名督查水利,暗中却各地走动,若我猜的没错,他此次过来,应和蜀王府有关。”

张富踌躇了下,“大人,蜀王府借蜀王过五十寿,要咱们进一百株的深山香檀大木。我记着十几年前,老大人还在世时,有一回朝廷修建宫殿,咱们纳贡也不过是五十株大木而已。他如此做派,先不谈僭越,实与勒索无二。既然尚公公此行别有用意,何不寻个借口,叫他晓得这事?”

李东庭道:“蜀王乃皇上同母胞弟,在蜀地封王已久,据我所知,不少川贵土司都与王府暗中有所往来,势力盘根错节,便是朝廷轻易也不好动他。此事再议吧,我心里有数。”说罢看向张富道:“不早了,你也安歇了吧,明日还有的你忙。”

张富点头,恭敬告退,转身待走,忽听李东庭又问:“方才说我母亲和二弟还在寺里,阿鹿一人回来了?”

张富停下来应:“正是。老府君和二爷明日才回,官姐不耐烦再待寺里,老府君便叫霞姑先送她回了。不过今日府上还来了个妇人,便是先前救过官姐儿的那个,仿似要求见老府君的,因老府君不在,霞姑便将她留宿了下来。”

李东庭微微一怔,随即点了点头,“我料她过来必是有求。那妇人既对阿鹿有救命之恩,不管求什么,应了便是。”

张富点头笑道:“我晓得。这种小事,自会处理好的,不消大人费心。”

李东庭揉了揉眉心,示意他下去。

张富从前是李东庭父身边的得力人,也算看着李家两个兄弟长大的,见他眉宇间似乎带出了一丝淡淡倦色,便道:“大人你也歇了吧!在外奔波了两天。”

李东庭颔首,转身进了居所。侍女早备好汤水供他沐浴洗尘。李东庭脱外衣时,忽然停下,重穿回去,转身出了屋,朝不远外的蔷薇园走去,想先去探一眼女儿。

他的独女阿鹿是他与发妻丁氏所生,也是他母亲李府君母家的表妹,比他只小数月,两人自小定亲,一起长大,可谓青梅竹马。十七岁原本要成婚,但正逢叛乱,随后老土司去世。

李家并非汉人,原本不用照汉人礼法为父亲守孝。但李东庭小时除了习武,启蒙之后,老土司也他带去江南,拜了当时名满江东的大儒杨阶为师。这样环境中长大的李东庭自然也恪守礼法,等到二十岁,守满三年父孝后,方与丁氏结成了夫妻。婚后二人琴瑟和弦,本是神仙眷侣,不想她却在生下阿鹿后撒手人寰。

他自十七岁起匆忙执掌家族,从此内平乱安民,外斡旋朝廷,殚精竭虑,终年不得空闲,这两年更是忙碌,几乎没多少时间与女儿相处,只觉得仿佛每一次自己出远门回来,她便仿佛又变得和之前有所不同了。方才忽然想到霞姑不在,阿鹿一人留在蔷薇园里,有些放心不下,便过来看上一眼。

————

李东庭踏着月光来到蔷薇园,行至阿鹿屋前时,恰一个侍女解手回来,见家主来了,急忙跑来躬身问安。

李东庭问了几句阿鹿近况,转身要进屋,侍女忙道:“大人,今日府里来了位裴娘子,此刻她在伴着阿鹿睡觉。”

李东庭微微一怔,“阿鹿顽劣,你们怎能叫客人与她过夜?”

侍女慌忙道:“大人误会了,并非奴婢们偷懒,而是阿鹿与那位娘子十分亲近,那位娘子便叫奴婢们回屋,说她照顾阿鹿起夜。”

李东庭扭头看了眼女儿屋子的方向。

“大人若要探视官姐儿,我这就去叫她起来。”

李东庭摇了摇头,“不必了,你回屋吧,我也走了。”

……

梅锦客宿土司府里,夜里岂敢深眠,李东庭与侍女在屋外廊下对话,声音虽不高,但她立时便被惊醒,下床趿着鞋来到窗前,透过窗纱看了一眼。

月光里,一个男子站在阶下正和侍女在说话。男子身量颀长,侧对着这边,所以看不大清楚脸,但声音听起来,却仿佛有点耳熟,正觉奇怪,见那男子往自己这边看了一眼,随即转身离去了,月光将他身影在地上投出了一道黑色暗影。

侍女送走李东庭,进屋时,梅锦打开门,问了声刚才的男子,知道竟是土司府的家主李东庭,这才明白他深夜现身于此的目的,应是探视女儿阿鹿,不料自己宿在阿鹿屋里,所以他才没有进来,不禁有些不自在起来,自责道:“方才叫我起来也无妨的,我睡的不深。是我考虑不周,令你们添了不便。”

侍女道:“我也说了,只是大人说不必惊动你。”

……

梅锦和侍女说完话,便回到屋里,再躺回床上,便没了睡意,替阿鹿继续摇扇,听她发出一两声的轻微呼噜,梅锦轻轻调整了下阿鹿睡姿,呼噜声便止住了。

阿鹿睡梦里咂巴了两下嘴巴,翻了个身,朝里继续睡了过去。

……

蔷薇园里静谧无声。梅锦半睡半醒之间,忽然被一阵隐约传来的喧嘈声给惊醒,因为夜深人静,所以这声音显得格外清晰。

梅锦吃了一惊,下意识地坐起来,撩开帐子看了眼屋里的滴漏,见寅时初(凌晨三点多)了。

耳畔喧嘈声并未消失,不是自己在做梦。梅锦惊疑,急忙下床来到窗前,推开纱窗探身出去张望,看见不远处的一座院落竟然失火了,火光冲天,将周围照得一片通红。

☆、第二十三回

起火的房子平时用于客居,边上没有连间,前门之外有一个观景水池,且火情发现的及时,故并未造成火势蔓延,很快被控制住,渐渐地熄了下去。

火点与蔷薇园相距并不是很远,救火发出的嘈杂声不断传来,也惊醒了睡在隔壁耳房里的侍女,梅锦出来后没一会儿,两个侍女也跑出来,发现火情,惊惶不已,站在院落台阶上翘首观望着,见火情终于被压住,齐齐松了口气。

小孩子夜里睡觉十分深沉,嘈杂声并没将阿鹿惊醒。梅锦见火很快被扑灭,也就不打算唤醒阿鹿了,转身回到屋里。片刻后两个侍女也回了屋,整个园子渐渐地重新恢复了宁静。

——————

起火的房子是土司府备作客居的其中一座。院中游廊立柱,建筑气派,但此刻却成了狼藉一片。

起火点源于中间的一间屋子,火已经扑灭了,门窗被烧黑,有的地方还在往外冒着烟,地上到处是水渍,仆人在管事指挥下,还在不断运水泼上去,以免火点复燃。

后头一间阔大的穿堂外,至少把守了几十个府兵,里面此刻灯火通明。太监尚福被放在榻上,头发、眉毛都有烧焦的痕迹,脸上和手背上也起了被火燎过的水泡。衣服已被脱去,身上只在重要部位盖了条毯子,其余地方扎满了针,远看犹如一只肉刺猬。

土司府最好的一个医士已经竭尽全力,却始终不见起效,额头汗水越聚越多,颤抖着手,捏着银针再次试着要扎穴位时,银针却因为手滑,斜刺入了侧旁皮肉里,一颗血珠子冒了出来,躺在榻上的尚福太监却没半点反应。

医士呆了一呆,手颤抖得更加厉害,突然跪了下去磕头:“大人,小人该死!小人无能!小人救不了公公!他……他方才吸入烟尘过多,小人实在是回天无力了!”

李东庭俯身,探了探尚福的鼻息和心跳,手指停顿了一下,继而慢慢站直了身体,冷冷道:“继续救!”

大管事张富见他面无表情,急忙自己过去试探了下。

尚福的鼻息和心跳,已经无法察觉得到了。

一个钦使,在皇帝身边伴驾了几十年的亲信,来云南的第一天,就这么死在了昆麻土司府里……

他的一颗心立刻沉了下去。

“大人!那个救过官姐儿的妇人不是在府里吗?听说她也是郎中,何不将她叫来试试?”

张富突然想起傍晚时打了个照面的裴家妇人,猛地道。

————

梅锦揉了揉两边太阳穴,再次看了眼滴漏,只觉度时如年。在灯前枯坐片刻,看一眼窗外,依然漆黑如墨,只好脱了鞋又爬回床上,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再次重复明日见到李府君该如何开口的说辞时,听到外面忽然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似乎有人正朝这边大步奔来。侧耳留神时,啪啪的拍门声便传了过来。

“裴娘子!裴娘子!”

梅锦霍然起身,一把掀开帐子,下床开了门。

门外站着的,竟是傍晚时打了个照面的大管事张富。

当时他给她的感觉是城府很深,喜怒不显于色。此刻却面带焦虑亲自来这里找她,出什么事了?

“裴娘子,方才起火熏倒了一个人,你可否施以援手?”

梅锦惊疑目光中,张富压低声飞快问道。

梅锦一惊,立刻点头:“带我去看看。”

“随我来!”

张富立刻转身。

侍女闻声再次出来,呆呆地看着梅锦跟随大管事匆匆离开。

阿鹿这回被惊醒了,坐在床上揉了片刻眼睛,下床摸了出去,看见侍女,茫然问道:“梅姐姐呢?”

————

梅锦知道时间对于抢救火场窒息者的重要性,几乎一路跑了过来,推开门,来不及看屋里的旁人,立刻来到伤者身边,将脸靠近对方口鼻探查,发现呼吸停止,再探颈动脉,也没了搏动。

“把他抬到地上平放!”她头也没回地道。

李东庭和张富立刻照她指令,将尚福抬到了地上。

梅锦跪在尚福身侧,迅速拔掉插他身上的银针,一手按其额头下压,另一手托其下巴向上抬,打开气道后,向边上的医士要了块纱布盖在尚福嘴上,交替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持续不停。

这是一项对体力要求很高的工作,尤其是短时间内无法见效的话。

渐渐地,汗水将她后背与衣衫贴住,额头也有汗滴落。

梅锦一直没有放弃,始终坚持按标准要求进行心肺复苏。

这过程一直进行了大约十分钟,梅锦触摸尚福手足,终于觉察温度有所回升,颈动脉也重新开始微微搏动,便停止复苏,取了根银针,刺水沟、印堂、百会、十二井、涌泉、神阙,片刻后,尚福眼皮微微动了动。

“活了!活了!”

医士一直在旁屏息看着,突然叫了起来。

李东庭快步来到尚福身边,蹲了下去,探了探脖颈大脉,知道确实应有救了,神色一缓,抬眼看向对面还在凝神施针的梅锦。见她屈膝跪在尚福太监另侧,衣衫被汗湿透,紧紧贴在身上,额头鼻尖也沁出了汗滴,神情却肃穆而专注,目光一直落在尚福太监的身上,没片刻的挪移。

李东庭的目光不自觉地停驻在了她的脸上,神色忽然略微一动,仿佛想起了什么。

梅锦继续留针,再片刻,尚福终于恢复了意识,慢慢睁开眼睛,口中茫然地嘟囔:“……咱家……这是在哪儿……怎的身上针戳的疼……”

梅锦见他终于苏醒,原本紧张着的全身肌肉一下松弛下来,这才觉到自己两条胳膊酸痛,慢慢坐在了地上,开始微微地喘息。

……

尚福太监在鬼门关走了一圈活了回来,除了皮肤被燎伤,偶有恶心呕吐感外,其余暂无大碍。土司府医士对梅锦万分感激,他疗这种外伤甚是拿手,自然用心上药。完毕后,尚福神情憔悴,闭目躺在床上,听得自己近身伺候的小太监在起火时逃匿,后在后园被搜捕到,府兵要上前时,自己一头撞了假山而亡的消息,眼皮子抽动了一下,慢慢睁开眼,沙哑着声道:“这小毒崽子听了谁的,咱家心里是一清二楚。千防万防,没防到身边人反水捅了你一刀。李大人,咱家要是烧死在了你家,你恐怕不好对皇上交待了。一石二鸟,算计的还真好。老天有眼,我偏没被烧死。”

“昨晚之事,我已严令下去,不得外传,”李东庭面露自责之色,“怪我防备不周,才令公公遭此劫难,皇上若是怪罪,东庭一力承担,绝不推诿。”

尚福摆了摆手,脸色一肃,突然道:“云南宣慰使李东庭听口谕!”

李东庭目光微微一动,立刻跪了下去。

“蜀王受先帝厚恩,封一地为王,飨一地供奉,却不思忠君事国。朕听闻蜀王任意横行,聚货养奸,上违诏命,下虐生民,更存谋逆之心已久,朕不能容。今遣尚福入西南搜证举物,汝当全力从旁协助,不得有误,钦此!”

“臣领旨。”李东庭叩首应。

尚福命他起来,一改片刻前的萎靡不振,目光炯炯道:“你既知道了皇上的意思,咱家也就不必有所隐瞒了。李大人,咱家知道西南不比别地,圣言不达,要办好差事,须得仪仗你们这些根生土长的大人物。西南众多土司里,数你李家独占鳌头,另有贵州苗氏、忠州杨氏等四家,与你李氏并称‘西南五司’,只是忠奸难辨,唯你们李家对朝廷忠心,皇上很是看重,望你不要令皇上失望。”

李东庭恭声应下,“敢问公公,需我从旁协助何事?”

尚福冷笑道:“朝廷去年起就严令禁止调卫所军人入矿充当矿丁,据我所知,和蜀王府有瓜葛的矿厂却依然悖令不遵,为扩充矿丁,甚至从外地贩民强迫充当黑丁,令人发指。剑南道铸钱局一案,也与蜀王府脱不了干系。至于暗地养兵买马,远超先帝当年所定的藩王府额定,野心更是昭然若揭。光这几件,就够朝廷发难了。咱家所需的,是确凿人证物证。”

“我必全力协助公公,不敢懈怠。”李东庭道。

……

李东庭从尚福太监处出来,回到他平时理事的明心堂,东方已微微拂晓。

一夜不眠令他双眼熬得微微泛红,但他没有丝毫睡意,独自站在一扇窗前,眺望远处天际慢慢泛出的鱼肚白,背影不动。

大管事张富和一个侍女入内。侍女往桌上放了个盛了食物的托盘,随即离去。

“大人,你一夜未睡,吃些东西吧。”张富上前道。

李东庭未动,“张叔,皇上在逼我表态了。西南迟早必有一大乱。”

张富问详情。

李东庭转过身,“昨夜尚福太监要我协助搜集蜀王罪证。皇上要发难,需什么罪证,有罪名便可。他这是在试探我而已。”

张富道:“大人,西南土司里,以你为大,朝廷若真对蜀王动手,皇上试探你,也在情理。”

李东庭皱了皱眉,“若我料没错,皇上是在逼蜀王先动,否则此次也不会大张旗鼓派尚福太监过来。只要蜀王动,皇上便占先机。昨夜之事,也足见蜀王已觉察皇上要对他不利,沉不住气了。”

“大人有何打算?”张富问。

“蜀王府在西南盘根多年,势力不容小觑,若真打起来,朝廷未必能短时内获胜。昨夜我听尚福太监口气,皇上对此也有准备……”他停了下来。

张富是老土司身边的得用人,几乎看着李氏兄弟长大,见李东庭沉吟,便叹息一声,道:“可惜了,好容易安稳了几年,这里又要生大乱了。上意不可违。大人还需早做准备。”

李东林揉了揉额角,“帝王权术之下,百姓譬如蝼蚁,自古皆然。我等能做的,也不过是尽一己之力而已。”

他似乎不愿再讲这个话题,走到桌边坐下,端起桌上一碗粥,就着碗喝了一口,忽然道:“那个裴家妇人,你知她过来有何求?”

张富道:“具体不曾说。”

李东庭沉吟了下,道:“我晓得了。张叔,你年纪大了,去睡一觉吧,昨夜旷眠了一夜。”

张富笑道:“多谢大人。我这就去。大人你也去歇歇,公公没个几天养是下不了地的。”

李东庭笑了笑,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