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淑略微沉思了片刻就把下午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陈靖斌皱着眉头听完了宝贝姑娘的抱怨,想了想,这才道:“淑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那唐家嫂子好歹也是之连以前的夫人,听你后来说,她替你诊了脉,看样子应该不是骗人的样子,她替人诊病也不过是求个温饱,你不该如此的针对她。”

陈霞淑皱了皱柳眉,撅着嘴撒娇道:“爹爹,谁叫她以前骂过我,我就是看她不顺眼嘛。”

陈靖斌还想说什么,一个妇人的声音已经插了进来,“老爷,咱们就淑儿一个宝贝疙瘩,那唐家小嫂子辱骂她在先,淑儿这才看不惯她的,讽刺了她几句,有何不对?”

两人同时朝着正堂屋的门口望了过去,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的美妇人抬步走了进来。

“娘,您来了。”陈霞淑朝着正堂屋的门口迎了过去。

这美妇人正是陈霞淑的娘亲冯氏,她知道自个的娘进来了,有了帮手,爹爹肯定不敢在唠叨她了。果然,陈靖斌瞧见美妇人,立刻闭了嘴巴。

美妇人和陈霞淑坐落下来,开始唠叨了起来。陈霞淑把今天的事情又跟自己的娘亲说了一遍。美妇人皱了下眉头,怒道:“真是泼妇,竟然对我们家淑儿如此!”

一旁的陈靖斌急忙插口道:“好了,好了,别再说那唐家小嫂子了,我先替淑儿把把脉,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了喜脉。”说道喜脉,他的面容上现出一片笑意。

陈靖斌替女儿把着脉,面上现出一丝疑惑,过了良久才道:“这脉还真是喜脉,胎儿时日尚早,大多数的大夫很难把的出来,这唐家小嫂子却能把出你的喜脉来,还真是不简单。奇怪,真是奇怪,之连说她应该不懂什么医术的,怪哉!淑儿,你和之连在这小住一段时日吧,过上十天我也好给你确诊。”

一旁的母女两人目瞪口呆,怎么也不相信那女人竟然真的有如此的医术。

好多读者留言,谢谢大家,**好抽,小菊花在那里转半天回复不出来,所以就不一一回复了。

第 22 章

时间过的很快,一晃就是几天之后,这几日唐青依旧还是去了北巷,每天也有些收入。除了买一些蔬菜之外,剩下的银钱她都存了起来。为了抄近路她还是会从阮之堂门前经过,这几日那阮夫人都不在,她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再过几日,阮夫人有没有怀孕的消息就会被证实的,这次的事情也许对她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别人知道了阮之连的前任夫人也是个替人诊病的郎中。

唐青今个起了个大早,天还没透亮,她就爬了起来,忙着替小宝煎药,煮饭。等会她还打算去北巷的那个老婆婆的家里去替老婆婆复诊。

“秀白,我吃好了,等会记得收拾,白天就莫让小宝和小黄到处溜达,约莫今天会有太阳,让他们在前院玩就行了。”唐青说完就背着木箱子,举着白幡出门了。小黄屁颠颠的跟她跟到了大门口,没敢出去。

现在天也不过刚刚透亮,唐青每次去到北巷,走的快的话话,也得约莫两个时辰,待到北巷的时候差不多都是辰时末了。头顶上的太阳也渐渐浓烈了起来。

这北巷附近的老百姓都认识唐青了,她在这里差不多转了半个多月了,替人诊病收的诊费也不高,而且抓药回来吃的之后,小病小痛都没了。所以,每次替人诊病,别个都是直接给了诊费。前些时日钱的诊费也全部结算清楚了。

这次唐青也没去别处,直接去了上次那老婆婆的家里,老婆婆家里院门紧闭,唐青上前敲了两声,立刻响起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来了,来了,谁啊?”

唐青还未答话,院门已经打开了,露出一张满是皱纹,苍老不已的面孔。是个约莫六十多岁的老爹爹,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衣衫,背微微的有些弓。老爹爹瞧见唐青楞了下,迟疑的道:“这是哪家的小嫂子啊?可有什么事情?”

唐青笑了笑,恭敬的道:“老爹爹,我是来给婆婆复诊的,来看看她身体好点了没。”

那老爹爹爹哦哦了两声,说道:“你就是前段时日来给我家老婆子治病的郎中吧?来来,赶紧进来。”老爹爹说着,一边让开了身子。

唐青笑了笑,背着木箱子走了进去,院子还是老样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的,院角落里有一口水井,旁边摆着两只木桶。

那老爹爹已经将院门关上,朝着里屋大声喊道:“小梅子,郎中来了,你赶紧扶你娘出来。”

“哎,这就来。”东面的一间房屋传来小梅子清脆的声音。紧跟着小梅子就从屋里跑了出来,进到隔壁的屋子,把老婆婆扶了出来,“娘,上次的小嫂子来了。”

老婆婆瞧见唐青,皱纹立刻舒展开来,笑眯眯的道:“郎中来了,来来,赶紧坐。小梅子,进屋搬几张凳子出来,我没事,不用你老扶着,这几天吃了药,身子舒服多了。”

小梅子应了声,就去里屋搬了几张小木凳子出来,笑道:“小嫂子,你坐,我先去忙去了。”

唐青点了点头,目送着小梅子进到厨房,又转头看向老婆婆,笑道:“婆婆,我在替您把把脉,看看怎么样,若是不错,等吃完药在来替您把次脉就成了。”

正说话间,又从西面的一间屋子蹦跶出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约莫十来岁的样子,身后还跟着一个走路摇摇晃晃的小子,小子看起来不过和她家小宝一样的年纪。小子一边走路一边奶声奶气的嚷道:“小武哥哥,小双姐姐,你们等等我呀。”

老婆婆一听小子的声音,急忙回头,瞧见两屁孩子正在跑院的疯跑,忙道:“小武,小双,等等小皓,他小,摔着了可怎么办?”

两小孩回头,那个叫小武的男孩子笑嘻嘻的道:“谁叫他腿短,跑不过我们,我们才不要带他出去玩,每次只会跟在我们身后哭的满脸鼻涕泡的,每次都还要给他擦鼻涕泡,真烦!叫他找自己的娘玩去!我们才不带他。”

老婆婆用拐杖敲了敲硬邦邦的地面,佯怒道:“小武你咋又不听话了?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叔母身子不好,真是胡闹!赶紧把小皓带着一起出去玩去。”

两小孩撇了撇嘴巴,不清不愿的带着小跟屁虫出门了。

身后的老爹爹急忙把院门打开,放几个孩子出去,还不忘嘱咐道:“小武,小双可记得早些回来,别跟人家打架,好好护着弟弟。”

“哎呀,祖父,我知晓了,您就别再啰嗦了。”院外传来小武欢快的抱怨声。

老婆婆看了自己老伴一眼,笑眯眯的道:“小武和小双两个虽然皮些,可是也知晓分寸,不会让人欺负了小皓的,你就安心出门吧。家里有大嫂,三嫂和小梅子在,莫担心。”

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衫的老爹爹闻言,笑了笑,道:“那行,我得赶紧出门了,家里的田地都还没翻新完...”

待到院子里只剩下老婆婆和唐青两人时,唐青才上前两步,搭在了老婆婆的手腕上面。过了半响才笑道:“婆婆放心吧,身体没什么大碍了,只要坚持吃药,在过上个几日就好了。不过以后的饮食可要注意了..”唐青又把饮食说了下,老人们的病多数都是由吃不妥引起的,吃好喝好一般也就不会生什么病了。

老婆婆笑道:“大夫,多谢你了,其实老婆子我这命也值不了几个钱了,我家二郎还非要花费那十几两银子给我抓药,我心疼啊。我家二郎也是命苦,哎..”

正说着,上次见的那个一脸精明相的大嫂走了出来,笑道:“娘,二弟那可不是命苦,那是命硬!这样的人要是搁在战场上,怕早就成将军了吧。可惜现在是安稳盛世。”

老婆婆一听命硬,脸色刷的一下子黑了下来,背对着那大嫂不肯在说话了。

大嫂也知晓自个说错了话,忙笑道:“娘,姻缘都是天注定,二弟找个命硬的女子不就行了?您就别再操心二弟的婚事了,一切自有老天爷做主。”

唐青坐在一旁也不说话,这家人的情况她在北巷待了大半月,知晓的差不多了。

这老婆婆一家姓杨,刚才出去的老爹爹就是一家之主,杨劳海,外面熟悉他的人都叫她杨老头。这老婆婆是这杨老头的爹爹捡回来的童养媳,也就跟着他们杨家姓杨了。

杨氏一共生下三子,一女。

大儿子,杨铭成,今年三十九岁,娶妻范氏,范氏就是刚才一脸精明相的妇人了,据说这杨铭成和这范氏刚成亲的几年怎么也生不出,后来瞧了好几年郎中,这才生下一儿一女,大儿子杨武,今年十一岁,二姑娘杨双,今年九岁。

二儿子,杨铭山,也就是上次唐青有过几面之缘的魁梧男子,今年整好三十。娶过两次妻,第一次刚娶进门还未洞房,新娘猝死。第二次定下一门亲事,还差三天迎娶过门,结果姑娘又突染恶疾去世了,结果可想而知。杨铭山第一次成亲是在十八岁,第二次定亲是在二十一岁,发生这样的事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把自家的姑娘嫁给他了。他也就一直单身到如今了。他自己本是和大哥一起成天去山上打猎,后来在将军府谋了一门差事。每月的月钱倒也不错,饶是如此,也没姑娘敢嫁给他了。

三儿子,杨铭书,是和唐青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个儒雅的男子,如今二十五岁。二十岁娶妻谢莲,谢氏生有一子,杨皓,也就是刚才那个奶声奶气的小子。体弱,再加上月子没做好,这谢氏身子一直不好,前几个月又怀上了,如今正在家里休息。

四姑娘,杨梅,杨家人都喜欢叫她小梅子,十四岁。

这杨家人性子都不错,就属大嫂有些爱贪占小便宜,说话有些不靠谱,其他的倒还挺好。

那老婆婆听了范氏的话,脸色还是一样的黑,唐青忙劝道:“婆婆,儿孙自有儿孙福,您就莫担忧了。”

婆婆哼了一声,冲着范氏道:“大嫂,你去瞧瞧三嫂怎么样了?她身子骨不好...”

范氏忙笑眯眯的应道:“好,我这就进去瞧瞧弟妹,娘也莫气,好好调养身子。”说着就匆匆进了屋子。

婆婆瞧着范氏进到屋子里面,低声叹了口气。

对于别人的家事,唐青也不好过多的说什么,只能默默的坐在一旁,犹豫着要不要开口走人得了。正想着跟老婆婆开口告辞,婆婆已经开口了,“大夫,瞧你的样子也应该是个做娘的了,不知孩子多大了?”

唐青笑道:“四岁了,和小皓差不多的年纪。”

老婆婆忙道:“呀,那感情好,我家小皓也是四岁了。都四岁了,如今走路这般摇摇晃晃,跟个小鸭子一样。”

唐青估摸着这小皓的身子骨应该也不怎么好,有些虚弱,大概是在娘胎带下来的毛病,倒也没什么大问题,慢慢调养还是能长成一个健壮的小子的。

第 23 章

“婆婆,小皓身子骨也有些弱,可要多补补,他还小,如今吃好些,长大了也能是个健壮的大小伙子。”唐青跟老婆婆提了个醒,这时候的老百姓们,多数不会在意吃什么,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成了。

老婆婆呆了下,问道:“我也觉得小皓身体骨不大好,别人家的小子两岁基本都能走路了,我家这小子到了三岁才会走路,如今走路还是摇摇晃晃的。”

唐青笑道:“所以啊,婆婆,多弄些好吃的给小皓补补身子就行了,每日吃一个鸡子,多熬点大骨汤,多吃青菜,保证小家伙以后活蹦乱跳的,身子骨比谁都强。”

她瞧见这院子里也没养鸡,估计要是想吃鸡蛋也得去集市上卖,这京师的鸡蛋可比附近村子的鸡蛋要贵上一两文钱的。

老婆婆急忙点头应承了下来,这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呀。

唐青又和老婆婆唠叨了几句就起身告辞了。

一整天的忙活下来,她也赚了一百多文钱。

————————

却说杨家屋里,唐青一走,那大嫂范氏就溜达了出来,手上拿着一件未绣完的荷包,冲着院里的杨氏笑道:“娘,弟妹在休息,我出去了,您也好好去休息吧。”

杨氏摆了摆手,进屋去了。

范氏出了院门,关好大门,抬脚朝着巷子去走去。

七弯八拐的在一家院门前停了下来,砰砰砰拍起了院门。

没一会院门就打开了,一个和范氏差不多年纪的妇人探出一个脑袋,瞧见是范氏,忙笑道:“哎呀,杨家大嫂,来了啊,来来,赶紧进屋。”

范氏随着这妇人一起进到了屋子里面,里头已经坐着好几个年纪差不多的妇人了,手上都忙活着绣东西,瞧见范氏,都抬头打了声招呼。

范氏也不客气,扒拉过来一个板凳坐了下来,掏出怀中的荷包继续绣了一起。

几个妇人一边绣东西,一边聊了起来。

其中一个干瘦干瘦的妇人说道:“哎呀,我娘这几日身子有些不舒服,正想带她去看看郎中,不知这一去又要花多少银钱..”

那范氏忙插嘴道:“我娘也是,前几日身子骨不舒服,找了个摇铃郎中瞧了下,这才半月的药材吃下来,都需要十几两银子啊,可心疼死我了。”说着,吸了吸牙,一副肉疼的模样。

那干瘦的妇人乐呵呵的笑了起来,“杨家嫂子,你老子娘那药材钱又不是你出的,你心疼啥子哟。”

妇人这话一出,其他的几个都笑了起来。

范氏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巴,道:“那也是我家二弟的钱,我替我二弟心疼不行?”

那干瘦的妇人笑了笑,问道:“杨家嫂子,你娘请的那摇铃郎中医术怎么样?要是行了,我也找那郎中得了。”

“还成,我娘吃了几天的药下来,身子倒是好了许多,把那药方拿去阮之堂问了下,人家的坐堂大夫都说那药方开的极好。”范氏随口说着,又低头忙着绣手上的荷包了。

其中一个妇人忽然问道,“杨家嫂子,替你娘诊病的那郎中可是一个面容憔悴的小嫂子?”

范氏点了点头,明显不想在继续这个话题了。本来给娘抓药都花费了十几两银子,虽然不用她掏腰包,她也觉得心疼极了。再说了,一个小嫂子能有什么话题好聊的,她宁愿去说说谁家的婆娘背着男人偷了汉子这类的话题。

那妇人却显然对唐青很感兴趣,继续兴致勃勃的道:“我可听说了,那小嫂子可是阮家公子的前任夫人,结果阮家公子看上了陈御医家的姑娘,就休了那唐氏,娶了陈家小姐。”

范氏一听,这才来了兴趣,抬起脑袋,双眼放光的问道:“真的?看着可不像啊,那阮公子年轻俊俏,那小嫂子的模样就差了许多。啧啧,真是没想到啊。”

“可不是,听说这唐氏还有个四岁的儿子,得了绝症,那阮公子连着孩子也一并丢给了唐氏。这阮公子可真够狠的,当初唐氏跟着他一起吃苦,终于发了家,这阮公子却将糟糠之妻给休掉了,孤儿弃母的可咋活哟。”

一旁的妇人忽然叫了起来,“哎呀,杨家嫂子,你家二弟不也是一个人吗?要不凑合凑合算了。”

其他几个妇人一听,都附和了起来,“是啊,你家二弟命硬,这小嫂子我瞧着命也够硬的,一个弃妇还能如此的拼命,我瞧着他们两个准行!”

范氏闻言,眼睛亮了起来,“那啥,你们继续,我先回去一趟了。”说着急匆匆的站了起来,朝着门外冲了去。

身后传来几个妇人笑闹的声音。

范氏急匆匆的回了家,急不可耐的叫了起来,“娘,娘,您快出来,有好消息。”

杨氏过了半响才拄着拐杖走了出来,皱眉道:“大嫂,你叫什么叫,不知道三嫂不能受到惊吓啊。”

范氏嘿嘿笑了两声,拉过杨氏,笑道:“娘,我给二弟寻了门亲事,这次准成!”

杨氏一愣,问道:“可莫是消遣我的吧?”她这辈子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家的二郎了。

“娘,哪能啊,”范氏拉过杨氏坐了下来,悄声道:“娘,你可知道我刚才打听到什么消息了?”范氏巴拉巴拉把刚才听到的消息全部说给了杨氏。

杨氏听得一愣一愣的,过了半响,面带犹豫之色,“大嫂,这唐家小嫂子都有孩子了,不好吧...”

范氏笑道:“娘,这怕啥,听说那孩子得了绝症,估计活不长了。”

杨氏闻言,瞪了范氏一眼,怒道:“瞎说!怎么如此诅咒别人家的孩子!”

“娘,我可没诅咒,我只是听别人这样说的。”范氏急忙摆手澄清,她哪儿敢诅咒啊。

杨氏想了想,道:“我去找人打探打探这家的情况再做打算吧。”虽说她家二郎是个命硬之人,可是她也不想委屈了二郎,她倒不是嫌弃弃妇,只要人好也不在话下,这事还得观察一段时日。

——————————————

唐青收好对面人家递给的诊费,又嘱咐了几句话,这才转身离去了,瞧了下天色,差不多申时了,等走回去也差不多酉时初了。

回家后秀白已经煮好了饭,小宝和往常一样蹲在院门口望着村口这边,没瞧见小黄,小黄这半月长大了不少。

唐青以为小黄在后院待着,也没在意,牵着小宝往院里走去。

小宝今天有些怏怏的,耷拉个脑袋,如今瞧见唐青回来也没露出笑脸来。

“小宝,今个怎么了?”唐青腾出一只手揉了揉小家伙的脑袋。

不问还好,唐青这么一问,小家伙的眼泪立刻啪嗒啪嗒掉落了下来。唐青慌了,忙又问道:“小宝咋啦?可是有人欺负你了?”

小宝摇头,继续啪嗒啪嗒的掉眼泪,呜呜咽咽,过了半响才哽咽道:“呜呜呜,娘,小黄不见了,呜呜,小黄跑了..呜呜..”

唐青一听楞了,牵着小宝来到后院,果然后院的棚子里空荡荡的。这木棚子上头搭着一层厚厚的稻草,连草棚里面也堆放着厚厚的稻草,用来给小黄做窝的。

唐青有点傻眼,也不知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瞧见后院的门轻轻的掩着在,似乎应该是从这后门溜出去的,想了想,安慰一旁的小家伙道:“小宝乖,小黄应该只是出去玩去了,你看你一个人闷在家里也不舒服吧?所以小黄也一样啊。”

小家伙听了,抬起脑袋,眼泪汪汪的问道:“娘,是真的吗?小黄真的会回来吗?”

唐青犹豫了下,还是点了点头,“恩,肯定会回来的,小宝乖,先去吃饭吧。”

吃饭时,小家伙还是呜呜咽咽的,连昨天说要吃的爆炒肥肠也没吃多少。好不容易吃完了饭,洗洗漱漱之后,小家伙还不肯睡觉,蹲在后院门口。

唐青无奈,只得又哄了小家伙好久,小家伙才失落的去睡觉了。

唐青泡了脚也上床休息了,躺在床头,她的心里有小小的失落感,不知是不是因为小黄的不告而别。她也不清楚小黄是不是真的走了,想想又不太可能,毕竟头一次把它送回山头的时候,它还自己跑回来了。

在这种失落感里,唐青又想了许久,才迷迷糊糊睡了过去。半夜里似乎听见前院响起了咚咚的声音,她也没在意,还以为是院子里养的鸡崽子们在闹腾。

天还没大亮,她就醒了过去,这段时日早睡早起都养成了习惯了。悉悉索索的穿好了衣衫,又从床底捞出鞋子套上,走了出去。

天还没透亮,外头黑蒙蒙的一片,看东西都模模糊糊的。唐青刚出门,就被脚下的一个东西绊了往前踉跄了两步。

“什么东西啊?”唐青皱着眉头,嘀嘀咕咕的蹲下身子去瞅脚下的黑乎乎的东西。

第 24 章

这是....?唐青眯着眼睛去看地上黑乎乎的东西,瞧着好像是只兔子,正想把地上这东西拎起来时,一个吼吼的叫声就传入耳朵里,眨眼间,一个黑影窜入她的眼帘。

“小黄?”唐青一惊,心也落地了。“小黄,你昨天跑哪里去了?”

小黄又吼吼叫了两声,窜到唐青的脚边,用熊爪子去拨弄地上那只兔子,一边拨动,一边朝着唐青吼吼的叫着,还时不时用身子去蹭唐青的小腿。

唐青心中已经了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小黄大概昨日跑到山头去寻猎物去了。

小黄还在用身子去蹭她的小腿,唐青失笑,蹲下身子摸了摸小黄毛茸茸的脑袋,笑眯眯的道:“小黄真是好本事,这么一点就知道替家里分忧了。”

小黄这才嗷呜一声,乖巧的趴在了唐青的脚边。黑暗中,唐青也看不清楚小黄的表情,却大概能猜出它一副惬意,邀功的模样。

里头的小家伙听见小黄的叫声,麻利的从床上爬了起来,一边穿衣衫,一边急吼吼的叫着,“娘,娘,是不是小黄回来了?”

唐青笑眯眯的应了一声,道:“小宝,你莫慌,慢点。”说罢,这才拎起地上的野兔子进了厨房。小黄则是蹲在门口等它家的小主人出来。

唐青进到厨房,麻利的抓了一把稻麦杆子丢进了灶台里面,拿起火折子吹了吹,点燃灶台里的稻麦杆子。

瞬间,厨房就亮堂了起来,唐青这才瞧清楚,那果然是只野兔子,一身灰褐色的皮毛,差不多有三四斤的样子,身上的血迹也已经凝固了。

唐青把野兔子丢在一边,往大锅里舀了几瓢冷水,盖上盖子烧了起来。随后又去把炉子上的瓦罐端了过去,熬了一夜的小米粥,空气中都是浓郁的小木粥香味。

把瓦罐端了下来,唐青又取了面粉,开始揉面,待面揉的差不多的时候,又加入米酒,盖上一块干净的白纱布。又把墙角的干蘑菇和粉丝泡了一把,忙完这些秀白也起来了。

小宝和小黄在外头疯闹,叫来小宝,就着一叠咸萝卜,三人吃了早饭。

吃完早饭,喂了小黄,小黄闻了下却没吃,唐青知道大概是昨天晚上在山上吃过了,也就没在意了。把小宝的药煎上,唐青又把昨日剩的剩饭丢给了鸡崽子们吃。

秀白正在打扫院子,抬头瞧了下天色,问道:“姐,你今个不去北巷了?”

唐青笑着点了点头,“恩,等小宝把药喝了,我去附近转转就成了,中午还要蒸馒头,听说老吴家杀猪了,我去买些肉回来,在包些包子吃。”老吴就是上次卖给她小鸡崽的那户人家。

秀白点了点头,道:“姐,要么这几天你就不要出去了,在家休息几天好了。”每次去北巷光是来回的路程都要好几个时辰了,姐的脚上全是水泡,他心疼。他本是家里的男人,却还要姐姐出去赚钱养家糊口。

唐青笑道:“不碍事,这几天去附近的村子转转就成,北巷也差不多跑了一圈了。”至于京师其他的地方,都是集市和一些有家底的人家,看病也不会找她这个摇铃郎中了。

秀白没在吭声了,等到把院里打扫干净后,秀白这才道:“姐,我去把田地翻一遍。”如今那三亩田地还未翻过,该抓紧时间了。

唐青点了点头,道:“行,你去吧,要是忙不过来的话,咱们就去请个人忙帮,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的。”

“成,我知道,姐,那我先出去了啊。”

带秀白出了门,唐青喂好了鸡崽们,小宝的药也煎的差不多了,又喂小宝喝了药,唐青这才道:“小宝,你乖乖和小黄待在家里好不?娘出去买肉肉,中午做包子给小宝吃?”

小家伙乖巧的点了点头,“行,娘出去吧,我和小黄会乖乖待在家里的。”

唐青想到昨天的事情又有些不放心,叮嘱道:“小宝,若是小黄要从后院出去,你可不要拦着,也不要跟着出去,晓得不?”

小家伙已经知道小黄出门是为了寻食物,笑弯了眼睛,“娘,我知晓,您就别担心了。我会乖乖待在屋里的。”

唐青这才背着木箱子,举着白幡出门了。

在附近的村子转了一个上午,倒也赚了几十文钱,都是些小病小痛,她屋里也都有药材,直接在她屋里抓的药材。

差不多到正午时,她去了老吴家里,买了两斤五花肉,又买了两根大骨,这才回去了。

小家伙乖乖的坐在前院里晒太阳,小黄乖巧的蹲在他的脚边。

回到厨房,唐青麻利的把五花肉割了一斤,将五花肉剁成肉末,蘑菇切成丁,和粉丝混在了一起,又撒了盐和其他的调味。去瞅了瞅发的面也已经差不多了。

发的面,一半用来蒸馒头,一半用来包包子。前世的时候师傅喜欢吃,嫌外面的不干净,都是她来做。只是现在没酵母发面,只能用米酒代替了。

馒头和包子很快就切好,包好了,唐青在大锅里烧了热水,上蒸笼蒸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