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攸忽然笑了笑,惊醒了沉思中的春瑛与周念,两人迅速抬头看向李攸,只听得他说:“这到不好办了,若是三清看到的还好,既是春儿看到的,反而没法指证二哥。”他转向春瑛:“你是我的丫头,从你嘴里说出来的话,即便是真的,也会有人说你是受了我的指使,故意中伤他,吵将起来,我反而落得一身腥。但若说是三清见到的,他又未必能说清楚,万一叫人抓住了纰漏,念哥儿跟我都落不了好。”

春瑛张张嘴,忽然觉得内心空了一块。原来…她那些犹豫担心都是白费?从一开始她就没有作证的立场吗?

周念叹道:“最初我也是想到这一点,才说是三清看到的。想来三清跟你们府上并无干系,总让人可信些,但你的顾虑也有道理。只是…难道我们就没法子了?真的要瞒下真相么?我倒不是想借此机会坏了你家跟梁家的亲事,只是敞哥儿做了什么,总该让侯爷知道才好,免得日后被外人揭破,你们家仓促间想不到应对的法子。”

“这个好办!”李攸一击掌,“这种事用不着明公正道地辣证人出来告状,那就落了下乘,一不小心还会被人反咬一口。只需暗地里叫人散播些小道消息,自然而然的,就能传道我父亲母亲的耳朵里。”

周念皱眉:“就怕外人知道,梁家有借口驳回皇上的赐婚。”

“等些日子就好了,谁希罕她家女儿?”李攸摆摆手,“眼下正是定亲的时候,且放二哥轻松两日,带纳采结束,宫里又定下了择选的名单,便没了顾忌。他是一时激愤杀的人,事先并无万全准备,他与那丫头进花园,总有其他人看见…”

春瑛插了句嘴:“昨天陈家送聘礼道梅香姐姐家,许多人都去贺喜了。”她当时进园,除了守门的婆子、跟踪的曼如以及二少爷和莲姐,就没遇到其他人了。

“又不是人人都去了。”李攸有些不以为然,“就算真没人看到,也要弄出这么一个人来,还要不止一个!横竖是小道消息,谁也说不准的。他跟那丫头一起进园子,事后一个人出来,那丫头却死在园子里了,难道不可疑么?只要有一两个人议论,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起疑心,说不定还会有人寻根究底,万一牵扯出他好南风的事,又正好犯了父亲的忌讳。这种小道消息都只在私底下传来传去的,待他发觉,已经来不及了。他若惊慌失措,急着要掩住悠悠众口,反倒坐实了传言。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传出去,只说是一时失手就完了,对我家名声影响有限,但二哥终究输在一个‘仁’字上,更让人觉得他性情冲动不堪大用。有了这个污点,他日后科举出仕,在朝廷里也不会地重用的,父亲更是会对他失望至极!”

他翘起嘴角,笑得意味深长:“最近二哥实在是有些得意忘形了,连潘老六那样的爪牙也敢带进内宅来,真让人看不过去。他难道以为自己能只手遮天?他有人使唤,我手底下又何尝无人?”

周念提醒他:“别让人发现是你下的令才好。”

“放心,小道消息,自然是寻不到源头的。”李攸胸有成竹地道,他从小在侯府长大,这些伎俩早就看熟了,自然知道其中诀窍。只是他踌躇一下,又盯着春瑛警告说:“你可别给我泄了口风!除非我发话,你不许跟人说一个字!等道父亲要找人查问时,我再告诉你该怎么做,知道么?!”

春瑛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周念看着她,顿了顿,又对李攸道:“那死了的丫头…她家里…是不是多赏些银子?”

李攸有些意外:“你是说那个莲姐的家里吗?赏他做什么?万一她家嚷嚷出去了,倒叫人起疑心。”歪头想想,“也罢,等父亲罚二哥时,我再进言就是了,也算是行善积德。”

春瑛在旁听得木然,默默地咽下了心中的那一丝不平。她早已有了觉悟,又还在纠结什么呢?

门外,三清叫了周念一声,周念告了罪,出去与三清低头交谈几句,又回头看了看春瑛,脸色便难看起来,高声喊:“春儿,过来。”

春瑛依然走过去,便听到周念问:“你…你前些日子过来时,我记得是戴了一对珠花的,今日怎么只戴了一只?”

春瑛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他怎么忽然问起了这种事,但还是照实回答:“原本是想要戴一对的,但不知怎的,有一只不见了,所以只戴了一只。”

周念倒吸一口凉气,再次追问:“怎么不见的?是不是昨日掉在园子里了?!”

春瑛眨眨眼:“怎么会呢?我昨天都没戴它出门。”

周念一愣,低头想了想,又问:“这对珠花…除了你还有谁有?相似的或是一模一样的?”

“曼如有一个,只有花芯的珠子跟我的不一样。”春瑛小声道,“就是昨天跟我一起看到二少爷杀人的那个丫头。”

“你可知道她的珠花是否丢失了?”

“没有呀。”春瑛受他的语气影响,也感到了一丝紧张,“我今天早上还看到她戴呢,怎么了?珠花有问题?”

周念脸上神色变幻,却闭口不言。春瑛不解地扭头看三清,三清却只是一脸严肃地看着她。不一会儿,周念飞快地走回屋里,对李攸说了几句话,又郑重向他行了大礼。李攸一脸诧异地扶起他,又看了春瑛一眼。

春瑛感觉道,似乎有什么与自己相关的事正在发生,而且是很不好的事。那只丢失的珠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李攸皱眉考虑了好一会儿,才点了头,周念神色一松,又向他行了一礼,回头看向春瑛,视线却无意中落在她身后的一点上,脸色顿时大变,立刻提高声音道:“春儿,你去邻屋替我找一本《大诰武臣》来,就在那只榆木箱子里。”

春瑛回头看看身后,除了一片树丛,什么也没有,她迟疑地挪动脚步,觉得周念的这个吩咐有些古怪,他是故意支开她,还是想要做什么?不过他总不会伤害她的,于是她便依然道旁边的小屋里,从一堆箱子里找他要的那本《大诰武臣》。

这些箱子里装的大都是竹梦山居里的藏书,匆匆搬运道此处,还未整理过,要从中找出一本书,可不是件容易事。春瑛翻了好一会儿,才找到一箱专放律法书的,正一本本查找间,她听到背后有声响,正想回头,忽然感到后脑上一阵巨痛,接着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大过年的,春瑛挨了闷棍,打击还一个接一个地来了,真够郁闷的,大家轻拍吧~ ~ ~马上就要进入虎年,祝大家新春大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

第三卷 高门 九十三、她到了什么地方?

不知过了多久,春瑛才从昏迷中醒过来,却感觉道自己身上动弹不得,一挣,手脚都被绳子捆住了,想发出声音,偏偏嘴巴里也塞了布。她吓出了一身冷汗,睁大了双眼看向四周,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

这是一间小小的屋子,只有一面墙上方有个一尺见方的小窗,昏暗的光线从窗外照进来,大概已经到了傍晚。她是歪在墙角的麻布袋堆里的,周围散发着淡淡的面粉味,对面是一扇门,正紧紧地锁着。

春瑛晃了晃仍有些昏沉的脑袋,不安地看着四周。她这是在哪里?!她明明是在小屋里找着书,周念和三少爷都在邻屋,三清也在屋外,怎么可能胡被绑到这种地方来?!她拼命挣扎了几下,双腕上绑着的绳子却捆得十分紧,她只觉得自己的皮都快磨破了,也没能挣松半分。想了想,便屈起膝盖,想要将嘴里的布弄掉,再用牙咬手上的麻绳。

门外传来开锁声,她顿时停了下来,只听得门上一声吱呀,走进来一个陌生的青年,年纪大约二十来岁,穿着一身简单大方的蓝绸直裰,头顶蓝缎的六合一统帽,白袜皂靴,长相倒还端正,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瞄了春瑛一眼:“醒了?”瞥向她的双膝:“别挣扎了,你逃不掉的。”

春瑛猛然挣扎起来,想要质问他是什么人,却看到他走到自己面前蹲下,淡淡地道:“你别怪我,我也是奉命行事,主子发了话,你就别想抵抗了,趁早儿乖乖听话,对大家都有好处。”

春瑛停下动作,两眼睁得老大地蹬着他,他笑了笑:“瞪我做什么?怪只怪你自己看到了不该看的事,又叫人知道了。”见春瑛双眼露出恐惧,又开始挣扎,忙制住她:“行了!我又不是要杀了你,怕什么?!”

春瑛愣了愣,这是什么意思?

那青年道:“你如今不方便在府里,且在外头待上些时日,等主子发话了,兴许还能再回来。可别妄想能逃走,你一家子都在府里呢。”春瑛死死瞪着他,眼里都快冒出火来了,他还一脸不在乎地说:“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得心里有数。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外头做了什么事,要是叫我听到一句闲话,不用主子吩咐,我就先结果了你!”

他说最后一句时,语气中带有一丝杀气,春瑛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背脊后慢慢升上来,立时顺服了,垂下视线不敢再瞪人,只是紧握的双拳仍泄露出她心中的愤怒。

青年笑了笑,回身走到门外,不一会儿,便有另一个人快步走了进来。春瑛再度睁大了双眼。那居然是她老爹路有贵!

路有贵急急在女儿身前蹲下,道:“你在府里到底惹了什么事呀?怎会闹道要被悄悄儿送走?!我跟你娘再三交待,要你老实做活,别到处乱走,有事去找你姐姐,你怎的就这么不听话?!”

春瑛眼圈一红,只觉得满腹委屈,却又被堵住了嘴,一个字都没法说,“唔唔”两声,示意父亲把塞住自己嘴巴的布拿走,路有贵却偷偷看了屋外一眼,回头瞪她道:“爹不想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也别对外人说起。总之,小陈管事叫你做什么,你便做什么,别给爹娘惹麻烦!平日勤快些,说不定小陈管事见你乖巧,会早些让你回来。”

门外有人喊了路有贵一身,听起来似乎是个少年,路有贵忙出去了,不多时回转,手里已多了一个包袱,春瑛认得是自己的东西。

路有贵打开包袱瞧了瞧,道:“这是府里的大姐们替你收拾的换洗衣物,看人家多有心!日后若能回府,别忘了跟人道谢!”说罢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来,看了看里头,只拣出几个铜线,便把钱袋塞进了包袱里:“你身上没带钱,这里有几两碎银,留着慢慢使。小陈管事说了,等过些日子,风声小些,就让我们去看你!你姐姐那儿我自会去说,你只管老实在小陈管事那儿待着!”

春瑛却觉得不对劲儿,这包袱里的衣服固然是自己的,但她攒的银钱和首饰呢?那可是她预备用来给家里赎身的钱!还有其他衣服用具,是有人替她收起来了,还是被人吞了?!她记得当日青儿出府后,东西可是被晨儿他们瓜分掉的!

她“呜呜”几声,示意父亲拿下塞嘴的布,好让自己开口。路有贵却没弄懂女儿的意思,还以为她想要抗议什么,便拍了她一记:“听话!你是不是要气死爹才甘心?!好不容易熬到今日,爹在小陈管事手底下当上了买办,家里日子也宽松了,托小陈管事的福,太太已经点头,让咱们拿回从前老路家的院子的东厢房,过了端午就搬回去!我跟你娘商量好了,把两个耳房分一个给你们姐妹俩,省得你们回家还要跟兄弟挤一个炕上!这都是太太的恩典。你给我老老实实做事,别让我和你娘担心!”顿了顿,又放缓了语气叹道:“家里如今一切安好,只要你们姐弟几个平安,咱也不求什么了。别担心家里,好好在外头做事吧…”

路有贵并不清楚自己的女儿出了什么事,只听得顶头上司说,女儿知道了一些不该知道的秘密,有人要对她不利,当着三少爷的面都敢动手,因此悄悄儿把她送出府来,躲上一段时间,不能让人知道。他想到小陈管事是太太的人,这应该是太太的意思,他既承了太太的恩典,便该嘱咐女儿遵令行事,却没想到那位小陈管事背后,还有别的主子。

春瑛听了父亲的话,却误会了。方才那个青年,如果就是“小陈管事”的话,那传闻中,他不但是太太的陪房之子,还是梅香的未婚夫,更是侯爷的亲信。这背后是不是有侯爷和太太的意思?照理说,三少爷已经定好了计划,她也答应配合了,三少爷不大可能再让人把自己打晕了送出府来。很有可能是侯爷和太太知道此事后,为免影响侯府名声,故意把自己抓起来,而三少爷和周念身为晚辈,自然不好阻拦。可是…太太不是跟二少爷敌对的吗?难道这仅仅是侯爷的意思?!

说起来,周念忽然提起她丢失的珠花,又有什么用意呢?她又没戴着珠花出现在案发现场,不可能闹出把东西落下的狗血剧情,可是珠花的失踪的确很离奇,她记得在前一天傍晚,曼如进过她的房间…

春瑛脑子里乱糟糟的,忽而眼前一晃,路有贵已经起身要离开了,她加了好几声,也没叫住他,忍不住鼻头发酸。接着小陈管事有分进了门,皮笑肉不笑地道:“话都说完了?我可是看在你爹平日勤勉的份上,才特地让你们父女话别的。现在老实了吧?回头自有车子送你走,我会亲自跟车,放心吧,不会叫你吃亏的。”说罢目光在她面前的包袱上打了个转,便又出去了。

春瑛身上一阵虚软,倒在身后的麻袋上,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这算什么呀?好歹要让她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现在她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闷棍,又莫名其妙地被捆在这里,还要莫名其妙地被送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去,积攒了几个月的财产下落不明,父亲还叫她老实些,却不肯让她说一个字…

她昏昏沉沉的,身上又累又痛,迷迷糊糊间,感到有什么东西罩住了自己,然后便被抬起来一扔,重重摔在硬实的木板上,接着又有好几样重物落在自己身上,过了一会儿,身上动了,她听到了马车轮转动的声音。

这整个过程,她都有一个模糊的意识,却宗室睁不开眼睛,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顿时一个激灵,整个人清醒过来,伸手撑起身体,手脚上的麻绳已经被解开了。

她认得这是一辆马车,车厢里塞了一堆个麻袋,鼓囊囊的,大概是面粉之类的东西。车帘唰的一下被掀起,春瑛扭头望去,小陈管事提着一盏灯,正冲她笑:“下来吧。”

春瑛迟疑地爬出车厢,借着小陈管事手里的灯笼,她望见周围是一片陌生的建筑,砖木二层小楼,围着一个天井,角落里搭着晾衣服的竹竿,而她坐的马车就在天井当中。

楼上有人往下走,也提着一盏灯,走到跟前,却是一个矮矮胖胖的中年男子,腆着肚腩,笑得一团和气:“哟,来啦?就是这姑娘?”他提灯凑到春瑛跟前细看,春意诧异地退后两步,他却笑得更欢了:“瞧着挺水灵呀?不错,真不错!平安,这姑娘真归我了?”

这话是啥意思?!春瑛心中大惊,飞快地扭头看小陈管事。后者皱皱眉:“这话怎么说的?”那中年男子忙道:“是我说错了,我是问,这姑娘真要在我这儿干活?她是大姑太太府里的丫头吧?我听说那样大府里的姑娘都娇气得很,比一般人家的女孩儿还要金贵呢!就怕她吃不了我们这儿的苦。”

小陈管事笑笑:“总之,她要在你们这儿待上一段时日,你们有活就让她干去,只有一样儿,若有人来问,不许泄露她的来历。除了拿着我信物的人以外,不许让她跟任何人走。她若不听话,你只管随意打骂,要是闹得不象了,就来找我,我自会好好教训她!”他眼睛一转,瞥了瞥春瑛一眼。

春瑛打了个冷战,咬牙低下了头。她不知道自己到了什么地方,要小心应对才行,形势比人强,在没有十足把握之前,她不能轻举妄动!

小陈管事跟那中年男子说笑几句,便丢下马车走了,后者送他出了后门,回身对春瑛笑得亲切:“你叫小春?我就叫你小春了,这名儿应景!这里是云想阁,是家绸缎铺子。我姓石,你叫我石掌柜吧。这里的活不重,清闲得很,就是我姐姐要找个人帮忙。她性子有些凶,你忍忍就好了。啊!瞧我这记性,你还没吃饭吧?不知道厨房有没有什么吃的。真糟,我不会做饭…”石掌柜为难地搓了搓手:“你会做不?你要会做,给我下点面吧?我还没吃晚饭呢,姐姐又生我气了,其实是那两个猴儿调皮捣蛋!真是…”顿了顿,又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带你去看看你睡觉的地方吧?”

春瑛有些呆滞地点点头,拉过自己的包袱,便跟着那石掌柜往楼上走,一路上听他说个不停:“屋子小了些,不过胜在床铺都还干净。你放心,饿不着你的,我也不会打你。我怎么会打人呢?小姑娘家家的,出来干活多不容易啊?平安那小子,就是爱唬人,这样可怎么娶老婆?!唉?听说他马上就娶老婆了?还是个漂亮姑娘,你说他怎么就能那么好运呢?“

春瑛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梯,已经不知该怎么反应了。

她到底来到了什么地方呀?

(祝各位大人虎年大吉,新春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厚着脸皮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从明天初二开始,一直道初六,前后五天时间,我要道几百公里外的地方去探望祖母和外祖母,走走亲戚,不能保证每日都有更新,但我会尽量争取。各位晚上不用等更新了,请留到第二天再查看吧。再次表示我的歉意,祝大家新年里吃好玩好,心想事成~ ~ ~)

第三卷 高门 九十四、福宁街的早晨

清早,公鸡才打鸣,小楼里便响起了蹬蹬蹬的走路声,伴随着一把中气十足的女高音:“小春!起床干活了!”刚刚从睡梦中被吵醒还有几分迷糊的春瑛便一下清醒了,立刻翻身起床,然后再次撞到头。

她睡的“房间”,其实是位于小楼二层楼梯口旁用木板隔出来的一个小小的贮物间,之前是用来存放布匹的,仅仅够放下一张门板大小的“床”和两只手臂长、小腿高的箱子,高不足五尺,一不小心就会撞到头,木板墙上有几条粗大的缝隙,充作透气窗,白天从小楼外面望过来,能清楚地看到房中人影。春瑛好不容易想出用腰带挂起一条裙子替代窗帘的办法,才避免了“走光”的可能,但同时也把光明隔绝在外。唯一可庆幸的,是被铺很干净,看得出做工很好,而且难得地干燥松软。

这样的环境,比她刚穿越过来时住得更糟,更别说她已经在舒适的浣花轩住了大半年,感觉就象是从天堂掉进了地狱,偏偏身边连一个可以依靠的人都没有,还有一个母夜叉级的人物时刻盯紧了自己。

春瑛一边腹诽,一边手忙脚乱地穿上外衣外裙,挽好头发,胡乱在脸上抹了两把,便冲了出去。楼梯口处,那母夜叉已经倚着梯栏等得不耐烦了,一见她出来就骂:“慢腾腾的,笨死了!你这样也配做大户人家的丫头?一点眼力见儿都没有!”然后把手里的衣物扔给她:“快把这几件衣物洗干净浆好,再给我烧一壶酽酽的茶来,后院要打扫干净,前头店里的地也该擦了,巳时二刻我兄弟就要开门做生意,你给我手脚麻利些!还有,别忘了喂狗!”正要转身,脚下一顿,又补充一句:“先去给我做早饭!我要吃街口老姜家的馒头,当心他短了斤两!”

这位就是石掌柜口里只是“性子有些凶”的姐姐,夫家姓程,别人都称她为程大娘。她丈夫长年在外跑小生意,贩些松江棉布道北方村镇去卖,一年里倒有十个月不在家,她便带着一对双生儿子跟弟弟住在一起,彼此照应,她自己家的小院实际上就在附近,只需每隔三五天回去打理一下。

石掌柜自小就由跟这个姐姐亲近,性子又软和,被她管得越发没了脾气,对两个外甥也极好。双生子程苏洛、程苏伊两人,年仅十岁,平日里最爱调皮捣蛋,似乎是认准了舅舅的软心肠,有恃无恐。

春瑛自从来了,就被这一家子闹得有些心力交瘁,从清晨起床后就开始干活,除了吃饭时间可以略歇口气,要一直忙到上床前。日日疲于奔命,简直没有一刻是闲着的。石掌柜说他姐姐“要找个人帮忙”,春瑛私下猜想,她需要的真的仅仅是一个人吗?

春瑛抱着衣服到后院,匆匆打了一盆水先浸泡一下,然后跑到厨房烧一壶水,再上楼拍石掌柜的房间领买早点的钱——问程大娘要是行不通的,那只会惹来骂声——结果石掌柜一脸为难了:“姜一奇那厮惯会短斤少两,做的馒头肉馅儿也太油腻了,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家馒头真有肉似的,可惜都是肥肉!我可不爱吃他家的。”

春瑛大卫讶异:“馒头是有馅的吗?!”有馅的…那是包子吧?!

石掌柜看起来却比她更讶异:“没馅儿的怎能叫馒头呢?馒头当然是有馅的!”想了想,叹了口气:“算了,姐姐爱吃你就买她娘仨儿的份,我的嘛…你道街尾贾嫂子那里给我买一碗豆腐脑,浇两份卤,记得多给一文钱。”他有些扭捏地掏出 三十文钱给她:“记得替我带声好儿,叫她家冬哥儿下了学堂记得来我这儿一趟,上回我答应了帮他买一本新字帖…”

春瑛眼角一跳,接过了铜钱:“石掌柜,你…”

“小春!滚哪儿去了?!快给我端洗脸水来!”程大娘的大喝打断了她的话,她也顾不上打听石掌柜的八卦,飞快地揣好钱,跑下楼打了一盆水,抓过手巾,便冲上后楼:“水来了。”

程大娘夺过水盆,劈头便骂:“慢腾腾的,都在干啥呢?!你偷懒了是不是?!”骂完就催两个儿子梳洗穿衣,双生子中大的苏洛在偷笑,小的苏伊得意地朝春瑛做了个鬼脸。春瑛撇撇嘴,转身就跑了,回到厨房时,锅里的水正好烧开。她忙找了茶叶罐出来,却是一只描银的铜罐,打开盖子,里头还有一把小铜匙。春瑛心里想着这石家倒也讲究,喝茶的做派学足了高门大户呢。她照从前学过的,舀起满满一勺茶叶要往壶里倒,冷不防从身后伸过一只手来,夺下她手中的茶叶罐,接着便是程大娘的厉声喝斥:“死丫头!谁叫你碰这金贵东西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卖了你都弄不到二两回来!”

程大娘小心翼翼地收好茶叶罐,又回头狠狠往她身上打了两下:“怪不得会被人撵出来呢!果然笨死了!连茶都不会煮!”

春瑛又惊又怒,却又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地问:“请问大娘,你要喝什么茶?”整个厨房就只有这一罐可以称之为茶叶了,也许前面店铺里也有,可店门是锁上的,在石掌柜开门前,她都没法进去。

程大娘鄙视地瞥了她一眼,冷哼一声,便告诉她该怎么泡茶。

原来这程大娘不像侯府里的少爷小姐们那么口味清淡,极少喝茶叶煮成的茶。她素日喜欢的,是把面粉炒香后,兑了开水,再加上芝麻杏仁之类的干果,冲泡而成的茶,俗称“面茶”。

这种茶与其说是提醒的饮料,倒不如说更像一种小吃,程大娘每逢要做重要的活计时,便要在早晨吃一碗面茶,中午饭就省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