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攸只觉得哭笑不得:“母亲!您当我是什么人了?!那几个丫头都是我留意了许久,将来要有大用的!怎会玩坏了?!”

安氏知道自己想岔了,有些不好意思,但脑中又飞快地想起了曼如提到的一个可能,皱起眉道:“你是打算将她们收做屋里人?这人数也太多了吧?你年纪还小呢,暂时收两个就够了,为娘自会替你安排,这事你就不必操心了!”

李攸深深觉得,现在的母亲越来越难沟通了,她怎会事事都想到别处去呢?只好无奈地道:“母亲,我又不是色中饿鬼,至于这样么?我不是说了,有大用么?!”

安氏这倒不明白了:“究竟是什么大用?你不说我怎会知道?你年纪轻轻的,许多事都不懂,为娘得替你把好关才行,不然一旦有个差错,叫为娘怎么办?”

李攸心里有些不悦,但面上并没露出来,犹豫了一会儿,才道:“母亲,父亲已经定了,等到七月我过了十六岁生日,便上书替我请封世子。我如今大了,家里的事务,也该学着料理,父亲还说,叫我留意着挑几个人,将来好使唤。”

安氏大喜,虽然对这件事早有定论,但在二子李敞即将归府的时候,得知这个消息,真真是再好不过了。她当即喜道:“怎的不早说?!七月…今年生日得大办才成了!既是要立世子,许多事都要提前预备好…哎,你该早点告诉为娘的,还剩不到半年了,这世间也不知道够不够用,你的大礼服得在南边儿做才行…”

“母亲!”李攸不得不打断了安氏的话,“用不着这样招摇,如今不是好时机,父亲跟我商量过了,今年仍旧是低调行事,只在家里摆两桌酒乐一乐就是了。”

安氏很是:“怎么不是好时机了?你好不容易长了这样大,也能出门交际拜访了,用不着一年,名声就能盖过你那个二哥!京里谁家的嫡出小少爷过生日,不是提前半年就在预备,大肆操办的?这怎能算是招摇呢?”

李攸决定不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与母亲纠缠下去,飞快地将话题扯回正轨:“总之,因为要立世子了,我要学着理事,底下需要人使唤。可是家生子这样多,也不知道哪个可靠,哪个不可靠。我从院里的丫头中挑了几个人出来,都是又忠心能干又细心伶俐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就象…梅香!”他倒不是有意误导母亲,那几张契书上的丫头,除了春瑛,其他人的确是为了这个目的选出来的。

安氏用欣慰的目光看着他道:“我的攸哥儿真长大了,懂得笼络人心,不过这样挑人太麻烦了,即使指了丫头过去,也保不齐那些人不会叛主。还好为娘手下有几个能做事的,你就使唤他们去!又忠心又嘴紧,又是办事办老了的,你尽可放心地用!”

李攸轻微地眯了眯眼,笑道:“母亲指的是平安?他如今就够忙的了,那里还能再空出手来?母亲放心就是,选人时,我会请父亲替我掌眼。”

“让你父亲过目也好,只是他平日不大理事,哪里知道各家的来历?倒不如用我手下的人,安良、安俭都不错,还有杜老财的两个儿子,都忠心可靠得很。”

她说的都是自己陪房的儿子,李攸从小和他们相识,怎会不知道他们的底细?杜家兄弟最是油嘴滑舌,甚会溜须拍马,虽然能够办事,却免不了从中算计好处;安良、安俭两个不是兄弟,前者倒是老实,却又粗笨了些,后者还算不错,偏偏爱喝两杯,喝醉了就管不住自己的嘴!

李攸脸上的笑容几乎要垮下来了,又不能硬着拒绝母亲,只得道:“他们都是母亲手下得用的,要是跟了我,母亲怎么办?您放心,若是遇到难事,我一定会向母亲求助的。”顿了顿,笑着挨过去撒娇道:“娘,到时候你可要帮我——”

安氏一听,便心软了:“行,母亲绝不会不帮你的,有事尽管来找我!”想一想,儿子也大了,叫他自己学些务实也好,横竖她会在旁边看着,绝不会叫他出差错。

李攸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又急问:“那几张文书…”

安氏笑道:“且放在我这里,放心,不会弄丢的。咱们府里的规矩,这些东西都是收在主母手上的,断没有年轻少爷拿着家中丫环契书的道理。你什么时候要用了,跟我说一声,再拿回去也是一样。”

李攸心中万分失望,不满意地站起身,重重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安氏见儿子闹脾气,便笑着推他一把:“气什么?为娘也是怕你年轻犯糊涂,若你做的有理,为娘怎会拦你?”

李攸神色闷闷的,胡乱点点头,只觉得曼如越发惹人厌了,若不是她多事,哪里会有这个麻烦?

安氏喝了口茶,忽然问:“对了,你说那些契书都是你院里丫头的,我怎么看到上头有一个春瑛、一个十儿,都是你霍表妹的丫头?还有一个立夏,是去年才进府的?”

李攸心中一紧,忙道:“春瑛十儿都做过我的丫头,那时我就叫平安将契书收起来了。至于立夏,则是今年才定的。不管她们如今在哪里当差,将来横竖是一样的,契书放哪里,又有什么要紧?”

安氏低头沉默了一会儿,便道:“你真的想要娶你表妹么?”

李攸眨眨眼:“怎么了,母亲?这事儿不是都说定了么?从前是因表妹在孝中,不好提,如今她出了孝,祖母正打算跟她叔叔商量婚事呢。”他对霍漪没什么不满的,虽然后者性格稍稍硬了一点,却是难得的聪明女子,有这样的妻室,他将来会少许多后顾之忧。

安氏只是不说话,半响,才道:“你回去吧,好好看书,虽不考功名,也要长些学问才好。你二哥就要回来了,仔细他笑话你!”

李攸看了母亲几眼,才点头应了,行过礼往门边走了几步,才回头道:“母亲,兴许你喜欢曼如,我也知道她只是唠叨些,心里是为我好的。但我实在受不了她的唠叨,况且不打招呼就拿我东西,太叫人生气了!她若担心我犯错,明言相劝就是了,这样背地里耍手段,是为什么?她年纪大了,我只盼着你早日给她安排一门好亲事,早早配了人,我好过清静日子呢!”说罢便抬脚出了房门。

安氏闻言怔了怔,若有所思:“芍药…你说攸哥儿为什么就这样讨厌曼如呢?这些年胭脂也不在他身边了,宽且曼如模样儿虽不如胭脂,也是难得的美人呀?”

芍药心中不屑,面上却恭敬地道:“奴婢不知,但曼如说话做事,似乎总叫三少爷心里不痛快,说到底,她还是太年轻了,人也不算聪明,处事不够周到。”

安氏皱起眉头,心想曼如大概不能长留了,儿子院中新进的丫环,是否有哪个可以收为己用?

第四卷 淑女 第一百七十五章 窝心脚

李攸风风火火地走回浣花轩,才一进门便看到曼如站在廊下,战战兢兢地望着自己。他冷笑一声,也不说话,径自朝屋里走,往圈椅上一坐,便喊:“茶!”

有其他丫环走近了想倒茶,却被曼如使了个眼色叫出去,亲自倒了一盏,小心地奉到李攸面前,轻声道:“方才二小姐打发人来问,三少爷上回答应给她买的竹子编的小玩意儿,不知是不是忘记了,请您明儿出门时千万要记得。”

李攸不置可否地低头喝了口茶,顿了顿,冷哼一声。

曼如心中一惊,立刻回想自己方才泡茶的经过,确信并没有出错的地方,三少爷虽然脸色不太好看,但他既然能喝下大半盏去,可见味道并不差。她对三少爷的日常喜好十分了解,觉得茶是没问题的,三少爷想必是还未消气?

她却想不到,正因为茶一点问题都没有,李攸才觉得生气。他发现自己真是容忍这丫头太久了,居然让她摸清楚了他的喜好,瞧这盏茶,无论是茶碗的形状、釉色,还是茶水的香气和温度,全都是他最喜欢的,再想想平时,起居坐卧、衣食住行,哪一样曼如没有料理周全?服侍得好的丫头固然让人高兴,但自作主张的人却让人厌恶。他冷声道:“你揣摸我的心思,倒是挺用心的嘛——可惜不用在正道上!”

曼如慌忙跪下,心乱如麻,又觉得有几分委屈。

这几年她过得容易吗?自从把胭脂弄走以后,三少爷就把对她的厌恶摆到台面上来,惹得院中其他丫头对她的尊重也大打折扣,淘换人手和进新人时,露儿还把持着大权不让她沾手,害得与她交好的丫头少了许多。她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花了多少心思哪?!

太太身边的丫头她要费尽心思去结交,浣花轩新进的小丫头们,她也要多加照拂,还有原本熟识的婆子媳妇和各处管事娘子们,一年到头的应酬交际、送礼请酒,样样都不能少。她一个无依无靠的小丫环,家中只有一个寡母,能走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她知道三少爷不喜她告状,但不把消息透露给太太,太太又怎会相信她呢?

为了让三少爷喜欢上自己,她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把他的所有习惯爱好都牢记在心。她知道他爱喝什么茶,喜欢用什么茶具,知道他吃东西的口味咸淡,知道他讨厌的菜品和烹饪方式,知道他习惯在什么时间读书、练画,甚至知道他在画完一幅画后,喜欢手边有一杯清爽的热茶;她知道他在什么天气里外出爱穿什么衣服,知道他的腰带习惯束多紧,知道他逛街时会买些小玩意儿给妹妹、侄儿,因此衣服袖子、腰带之类的地方一定要缝个小口袋好装零钱,连小厮身上也要带;她知道他半夜里起身总爱喝口温热的茶水,为了保证茶水不冷,她整整三年都没睡过好觉…

因见三少爷一直想要胭脂回来,她为了不输给胭脂,甚至还跑去学认字!

她是那么的用心,这几年也没少受太太夸奖,三少爷虽然没夸她,但也坦然接受她的服侍了,她相信,她迟早会成为他的心腹!绝不会输给梅香和露儿!

可是,就在这时候,她发现那只让她好奇了许久的小盒子里,居然装着几个丫环的奴婢文书。三少爷到底是怎么想的?那几个丫头里,春瑛、十儿都与她不和,但她们跟了表小姐,在表小姐正式进门前,想必不成气候,但立夏却要小心对付。自打立夏进院,她就没少受气。这个丫头比她年轻,长得只是清秀,却胜在皮肤白皙,一双大眼最是勾人的,且看其行事,又不安分得紧,早在做小丫头时便爱跟三少爷说笑,讨他欢心,不然也不会只用一年就升上了二等。她怎能让这样的丫头带坏了三少爷?!

再说,三少爷眼看着一年一年地大了,不久就要成亲。

将来的三少奶奶多半是霍家表小姐,表小姐一向对她淡淡的,未必能容她,她想要成事,就只能靠三少爷婚前收屋里人了。碍着表小姐就住在府中,三少爷的屋里人不能多,绝不会超过两个,胭脂那里,因有靖王妃的面子,只怕是拉不下来了,若让立夏她们几个挤上来,哪里还有她的位置?因此她才冒险将装文书的盒子送到太太跟前,想借太太把那几个丫头解决掉。

没想到三少爷这么快就发现了,她只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拿走盒子?若换上一模一样的盒子,或是只拿走文书,也许就没这个事了?

曼如径自在那里沉思,越想越觉得委屈,又有几分后悔,眼圈都红了。李攸冷眼看了许久,才讥讽地道:“发什么呆呢?敢情有了太太撑腰,我的话你都不用听了?!你究竟是谁的丫头?!”

曼如醒过神来,慌忙磕了几个响头:“奴婢错了,请三少爷责罚。”

李攸冷笑:“罚你?我可不敢。那年我打了你一回,倒让母亲说了我一顿!我竟不知你几时成了母亲心尖上的人,居然是打不得、骂不得,只能供在我院里做个祖宗的!”

曼如越听越怕:“不是的…三少爷,太太,太太只是…”她眼珠子慌张乱转,吱唔了半日也没说出理由来,最后只能说些陈词滥调:“太太只是关心三少爷的日常起居,生怕我们服侍得不周到…因奴婢勤勉,太太才愿意垂怜…太太是怕别人知道三少爷打骂丫头…会说您闲话…”

李攸挑挑眉,听她吱唔了半日,才笑了笑,把茶碗往桌上一撂:“再去倒一碗茶来,要热热的,刚烧开的才好。”

曼如有些迟疑:“三少爷…太热了容易烫伤。”

“我又不是现在要喝,放凉了不行么?!”

曼如虽然不解,但还是战战兢兢地倒了一碗热茶来,端到李攸面前。李攸似乎觉得鞋袜穿着不舒服,正脱了右边的鞋子透气,抬头看到曼如到了跟前,便皱了皱眉:“你身上擦的什么香?!臭死了!离我远点儿!”曼如后退两步,将茶碗往前举起,便低了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她特地托人从外头买来的香粉,人人都说清香典雅,让人闻了还想闻,怎会是臭的?三少爷的话太伤人了!

李攸用手帕擦了擦手,漫不经心地伸手去接茶碗。曼如担忧地抬头嘱咐一句:“三少爷小心烫。”却冷不防李攸手上一顿,抬脚就往她身上揣,她忽然挨了窝心一脚,完全没反应过来,已被开水烫到了手,疼得大叫出声,整个人往后一退,撞到身后的花几上,把上头一盆颇为名贵的兰花撞落地面,哐啷一声碎了。

曼如早已呆在那里,完全不知道三少爷为什么要踹自己,手上又一阵一阵地疼,眼泪便不停地往下掉。

屋外的丫头们闻声都跑了过来,站在门外往里看,见状都不知该说什么了。李攸却一脸气愤地骂道:“贱人!我不过是说你长得丑,身上臭罢了,你还真把自己当成绝世美人了?!我说说都不行?!任太太再宠你,你也不过是个丫头,少在我面前摆架子!”说罢又心疼地看着那盆兰花,又看着地上的碎瓷片:“这花可是我亲手照顾的,打算等花开了就孝敬给祖母!如今都被你糟蹋了!你有多大的体面?就敢冲我耍脾气?!居然当了我的面翻脸?摔茶碗?还摔花?!谁给你的胆子?!”

曼如惊慌地连连摆手:“不…不是的…不是我…”

“不是你,难道是我摔的?!少睁眼说瞎话了!我把那兰花当眼珠子似的,摔了你也不会摔它!”李攸心疼地捧起花,前后上下左右地看了一圈,决定要另外找个盆种了,看能不能活下来,便高声叫人,“都死绝了?!怎的没个人应声?还不快找个空盆来?!立夏来打扫,容儿,去倒茶!”说罢回头厌恶地看了曼如一眼:“还不快给我滚?!在这里挺尸呢?!趁着太太有空,去告黑状呀?!记得先往手上泼点水再出门!”便小心地捧着花往里间去了。

曼如这时留意到,他的脚上不知何时已经重新穿上了鞋子,走得四平八稳,哪有半点不适?她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上的烫伤,忽然明白了什么。门外的丫环们忙碌地四处走动,找扫帚的,拿簸箕的,斟茶的,取花盆的…每个人经过她身边,都没有跟她说一句话,可她们看向她的目光中,却满是嘲笑和幸灾乐祸。

她忽然觉得方才那一脚,踢得她心口好痛…

曼如因为对三少爷不敬而受了训斥一事,通过在场丫头们的宣扬,没两天就通府皆知了。因她是不知天高地厚犯的错,太太也责罚了她一顿,又见她手上受伤,没法做活,便罚她回家思过。三少爷在母亲面前撒了半天娇,才换得她答应把胭脂调回浣花轩去,无论如何,儿子身边也不能没有大丫头服侍。

消息传到霍漪住的小院时,春瑛已经从家里回来了,一进门便被十儿拉去,听她兴奋地讲述着曼如倒霉的经过。春瑛听得半信半疑:“曼如发三少爷脾气?不能吧?她哪里有那个胆子?”

十儿撇撇嘴:“她当然没那胆子!我听夏荷说,当时曼如是因为听三少爷说了几句难听的话,手上一时没拿稳,就摔了杯子,差点烫着三少爷了,结果三少爷就发了火,曼如是被吓得后退时撞上花盆儿的。夏荷拍着心口说这是她亲眼见到的,绝对不掺假!”

这个说法春瑛倒是相信了,便笑道:“也是她活该!这几年她乖巧得很,却又总是鬼鬼祟祟的,三少爷忽然骂她,一定是因为她又出妖蛾子了吧?她也该受点教训了!”

十儿非常同意地大力点头,这才想起春瑛刚从家里回来,忙问:“秋玉姐姐可好?咱们小外甥也好吧?”

春瑛一想到小康儿的小胳膊小腿,就乐了:“好得很,已经到处爬得飞快了。我娘说,他长大了一定身体倍儿棒!”又从包袱里翻出一小包糕点:“这是上回你说想吃的那个糕,早上才新鲜出炉的。”

十儿大喜,接过来咬了一口,笑道:“多谢多谢,那我去寻夏荷!”转身跑了。

春瑛收拾好行李,把要分派的礼物整理一下,正想去跟霍漪报道,却在半路上遇到菊儿叫自己:“回来了?正好,我要时候小姐去老太太院里吃晚饭,你跟着过来吧。”春瑛忙匆匆整理了一下仪表,跟过去了。

霍漪见了她,也问了几句她家里的情况,她一一答了,霍漪点点头,走进老太太的院子,便看到琥珀笑着迎出来:“表小姐来了?老太太正问呢,今儿有件喜事,有贵客要来咱们家呢!”

霍漪有几分好奇,进门向祖母请了安,见表妹们尽在,大表嫂也是一脸笑容地侍立在旁,唯有安氏只是淡淡笑着坐在边上。她便问:“听说有贵客要来,不知是哪一位?”

老太太高兴地拉着她的手拍了拍,还没开口,宜君已经抢先说了:“是范家的表姐要来呢!”

范家?春瑛立刻想起,侯爷先前的元配,不正是姓范吗?

第四卷 淑女 第一百七十六章 新来者

春瑛小心地瞄了安氏一眼,见她嘴角带着微笑,眼中却冷冷的,心里便忍不住想:按照古代的规矩,填房在元配的牌位前是要行妾礼的吧?元配太太范氏的亲戚来,怪不得安氏的脸色那么不自然呢。

只听得二小姐宜君在那里高兴地继续道:“是舅舅家的独生女儿,比我大半岁,小时侯曾经来过京里一回的,可惜那以后便没再来过了,她家如今住在济南。听说,是为皇上选秀的事,特地进京应选的!

春瑛暗暗吃了一惊,心想原来明朝也有大臣的女儿参加选秀吗?她怎么记得这时候参加选秀的都是普通人家的女孩儿?比如胭脂那样的,选秀进宫后,却被转赐给王爷,然后又被打发到侯府,变相成了丫环,将来说不定会成为三少爷的小妾。胭脂是普通殷实人家的女儿,大概还能勉强接受这样的结果,但范家…女儿有资格成为庆国侯元配正妻的人家,怎能忍受这种事?

不过…皇帝想必也不会犯糊涂,把高门贵女当成是小家碧玉那样打发吧?

这时霍漪也有些吃惊地开口问:“选秀?我听说范家是世宦名门,这…”她觉得有些难以开口,虽然范家与她是姻亲,但皇后这几年对她照拂有加,她心中很是感激。皇后母家家世不显,若是有高门贵女进宫为妃,只怕正宫的处境会变得艰难。皇上在皇后接连生下两位健康的皇子后,才对群臣们关于选秀的建议松口,应该不会纳范家女为妃吧?

安氏闻言浅浅一笑,道:“听说参加今年选秀的官宦千金有好几十家呢,说是选秀,其实…大家心里有数,只怕没几个大家女儿能入选的。要知道,皇上对皇后可是情深意重得很,难道不担心皇后受委屈么?门第高些的女孩儿,长得再好也是无用,怕是会被赐婚给有功的将领或功臣子弟吧?只望范家侄女儿能得个好人家。”

想到这里,她心里也有几分酸涩。皇后若不是有一位曾祖父是名臣,就凭其父祖两代最高不过五品的家世,比她安家强不了多少,却能坐镇中宫,母仪天下,而她呢?只能屈就庆国侯府做个填房,纵然生了唯一的嫡子,还是矮元配一截。马上就要进京的范氏女,若是如同其母一般高傲,在她面前摆架子,她也只能打落门牙和血吞了!范家与安家,在婆婆和丈夫眼中,从来不是平等的!连丫头养的庶女宜君,也会势利眼地喊那范士仁“舅舅”!谁是她舅舅?!

她话里的酸意稍稍溢出了几分,在场的少女们没几个能听出来,而大少奶奶荆氏则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不过这一切又怎能瞒过老太太?老太太有些不满地盯了儿媳一眼:“当着她们姐妹的面,说这些话做什么?”

安氏脸上一僵,沉默着垂下了头。

荆氏打圆场地笑道:“不知舅舅在信上还说了什么?除了表妹,还有别人跟着么?表妹年纪轻轻的,独自出远门,即便有我们家的人关照,范家也太放心了些。”

春瑛心想大户人家小姐出远门,肯定不会是独自上路的,丫环婆子家丁车夫…范家有什么不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