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飞却道:“我说的是真话,若我当年没有遇上你,宗哥儿在今日之前的境遇,就是我的命了,只怕还要更糟些。上天对我何其厚?居然叫我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了你…我的好春儿,你一定要长命百岁,跟我和和美美地过一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我都要跟你继续做夫妻!”

春瑛心里软软的,倚在他胸前,听着他的心跳,嘴角含笑,轻声道:“好,那我们说定了,下辈子,下下辈子,都要继续在一起…”

第三百四十六章 打听信儿

解决了胡家的大事,胡飞与春瑛两人都放下了心头大石,如今只剩下胡飞重回族谱的仪式、胡飞母亲迁坟以及宗哥儿承继香火三件事要办了。夫妻俩商量过,觉得有了新族长的支持,又早就想好了对付那些死脑子族老们的办法,这几件事都不难办。一年里,开宗祠只能在特定的日子里进行,胡飞便打算在京中多住两个月,务必要把事情料理干净了,免得再有什么麻烦事。

春瑛又和胡飞商量,拿出一笔钱来,在京郊买上四十亩田地,充作祭田,平日就交给宗哥儿打理。

一方面,宗哥儿这一支,虽是嫡系,但所有祖产都被胡鹏折腾光了,不是被官府充公,就是拿去还债,也有些是被胡鹏母子卷走了,剩下的不过是座年久失修的破旧宅院。宗哥儿一个孩子,还不满十六岁,一点财产都没有,如何过活?那祭田除了供应公中一年四季祭祀的费用,剩下的钱粮对他也能有所补益,而且因为是祭田,族中人等不能私吞,日后就算胡鹏回京,也打不了它的主意。胡飞又决定另给宗哥儿在胡家祖宅附近置办一个小院子,还有两处店面,不管是出租还是自用,都是个进项。

从另一方面来说,胡飞出钱置办了祭田,于胡氏一族是有大功的。在胡鹏折腾过一场后,这些族老们都很清楚,对于一个枝繁叶茂的大家族而言,祭田是多么的重要,即使将来家族再次遭遇大劫,这祭田是不能充公的,族中子弟只要不是死绝了,就不会饿死,想要读书科考,或是做小生意,都有东山再起的资本。但族中人等,有几个愿意拿出钱来置办公产?难得胡飞愿意当冤大头,还有谁会反对他重入宗谱?甚至于,在经过这么一茬后,胡飞在族中的地位就变得超然了。哪怕辈份小,别人也不敢对他不敬。

春瑛与胡飞商量了一晚上,才拿定了方案,直到三更时分方才睡下。躺在床上时,两人一想到今后的情形,都相视而笑,这一晚就手握着手睡着了。

第二天清早起来,两人梳洗过,春瑛去照看儿子,胡飞便命人叫了宗哥儿过来一起吃早饭,然后把昨晚上夫妻俩商量定的事告诉了他。

宗哥儿的神色十分复杂,他看着胡飞,半天说不出话来,眼圈渐渐红了,只觉得喉间哽咽得难受:“二叔…这…这实在是…”他清楚地知道,不管是继承父亲这一支的香火也好,还是重回族中生活也好,都代表不了什么,他仍旧要勉力维生,并且面对族人们的冷眼,而二叔交到他手上的祭田、宅院和店面,却给了他今后安身立命的保证!有了祭田,他便有了在族中说话的权力,别人不会再轻易给他难堪,而宅院、店面…只要他不是个败家子,这辈子的温饱就不用愁了。若他争气一点,还可以挣点小钱,将来振兴家业,也不是没有希望。

如果说,在昨天的相认后,他对这个叔叔还心存一丝怀疑的话,现在却真正相信了,对方是真心为了他好。他涨红了脸,只觉得羞愧难堪,不知该如何面对叔叔。

胡飞的阅历不是小小少年能比的,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想法,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淡淡地笑道:“你从小就不是个笨孩子,咱们胡家是世代皇商,你家学渊源,哪怕发不了财,也不会长成败家子吧?祖宅太旧了,不翻修不能住人,地方又太大,你一个孩子住着,我不放心,可若要翻修,又太费钱了。等我叫人把那小院子收拾好,就会把房契给你,你先搬过去,要添些什么东西,只管跟你婶娘说。”

宗哥儿几乎泣不成声,只懂得在那里点头。

胡飞又继续道:“我手上正好有两处店面,虽然不大,但位置都不错,索性给了你,也不必再去花钱买了。你若想自己做生意,有什么不会的尽管问我,我待会儿还要派人去找家里从前用过的老掌柜们,看哪位身体还算硬朗的,就安排给你做帮手。都是几辈子的老人了,对买卖之事是极熟的,你也不用担心他们的人品。若是不想做生意,就把店面租给别人,只管收租子。但你可别叫人哄骗了,这两间店面,随便哪一间,一年的租子至少也有三十两!”

宗哥儿一边流泪一边点头:“谢…叔叔…”

春瑛抱着儿子走了进来,见状笑道:“一大早的哭什么?都是一家人,有什么我们想不到的,你想到了,尽管跟我们说。对了,你娘回娘家后,这些年也不知道怎样了,要不要派个人送封信去?如今你有了自己的房产,想要接她过来住也是没问题的。若她在娘家住得好,你就当婶娘白说吧。”

宗哥儿猛地抬头,十分激动:“真的?!我真的能接娘过来么?!”

“这是自然。”胡飞马上就领会到了妻子的意思,笑道,“当年的事,族中人人心里都有数,只是碍于你父亲势大,不敢开口罢了。所谓百善孝为先,不管你娘是不是被休,她总归是你生母,你要孝顺她,谁能拦你?”

宗哥儿忙起身在旁边跪下磕头:“若能把娘接回来,日日孝敬,侄儿就算是减寿也甘愿!侄儿一辈子都会记得叔叔和婶娘的大恩,侄儿给叔叔婶娘磕头了!”

胡飞忙扶他起来,春瑛笑道:“这减寿什么的话,少说几句。你正该长命百岁才好!你长寿了,才有人照顾你娘不是?”

宗哥儿不好意思地抬袖擦了把脸,胡飞道:“瞧,一急就带出这些动作来,真没规矩!快改了,以后可不能在人前这样做!”宗哥儿红着脸笑笑,小声应了“是”。

春瑛笑着抱儿子过去认哥哥,岱哥儿口齿还有些不清,把“哥哥”叫成了“鹅鹅”,胡飞大笑:“难道昨天吃了鹅,他就认定了昨儿回来的哥哥是‘鹅’,了不得,可得改了!鹅能吃,这哥哥可是不能吃的!”

春瑛笑着拍了他一记,回头对宗哥儿道:“别听你叔叔的,岱哥儿还小呢,口齿不清有什么奇怪?他已认定了你是哥哥,就行了!“

宗哥儿看着岱哥儿咧嘴朝自己笑得正欢,心里也有几分喜欢,小心地问:“我能不能…抱抱他?”春瑛二话不说,就把孩子递给他:“他重得很呢,这只小胖猪!”

宗哥儿小心地接过岱哥儿,闻着他身上的奶香味,忽然有些奇妙的感觉:原来这就是弟弟吗?胡鹏的继妻和妾都曾生过儿女,但他对着那三个弟弟妹妹,怎么也生不出手足的亲切感。如今抱着这小小孩儿,却觉得心里软软的:原来自己是哥哥了…

岱哥儿“鹅”、“鹅”地叫着,胡飞抱过来正色道:“是‘哥哥’!这不是鹅!不能吃!”岱哥儿歪歪脑袋,大叫一声“爹爹”!端得是字正腔圆。胡飞乐了,也不再追究儿子叫哥哥的发音问题,只管哄儿子再叫他几遍。待儿子叫了一二十遍,在妻子的提醒下,才记起还有个侄儿在边上,忙重新教起岱哥儿叫“哥哥”。宗哥儿一直都在笑,春瑛问起他昨晚上睡得好不好时,发现他放开了许多,不象昨日那么拘谨了,心中暗暗点头。

吃过早饭,胡飞就要带宗哥儿进内城去找胡家族人,春瑛抱着孩子去了姐姐家里,把岱哥儿托付给她,让他跟表兄弟姐妹们一处玩耍,方才回家换好衣裳,带上小香和一个惯跟出门的婆子常妈,坐上马车往侯府的方向去。

眼看着就要到庆国侯府的大门了,春瑛忽然改了主意,叫车夫先转去后街。范熙如的帖子是请她昨日去的,反正日期都改了,天色又还早,不如先找十儿聊一聊,打听打听侯府如今的情形。光靠雕栏一个,知道的事情有限,还是找侯府家生子第一家族王家的人探听清楚的好,免得无意中犯了忌讳。

十儿正巧在家。她如今比当年又发福了些,瞧着倒是珠圆玉润的,一身桃红京缎新袄,衬得她气色极好,人越发出落得容色娇美了。再瞧头上、手上,金镶珍珠的簪子、白玉雕的分心、银丝绞的镯子,一样不少。春瑛本是忽然来的,并没事先打过招呼,婆子一敲门,十儿就打扮成这样出来了,可见是日常的穿戴,显然日子过得极好。

一见春瑛,十儿喜出望外,拉着她的手说个不停:“前儿就听说你回来了,我正想着明儿就叫我们那口子亲自赶车,送我去你姐姐家看看能不能撞上你呢,没成想你今儿就来了!你这小没良心的,一去几年,也不知道回来看看!真真想死我了!”

春瑛忙赔了不是,又抿嘴笑道:“我瞧你的气色,倒觉得你这几年过得不错,未必有时间想我呢!”又瞥向她身后门边扒着瞧的孩子,再看看旁边奶娘抱着的另一个婴儿,眼中满是打趣的眼神。

十儿脸红了红,拧了她的脸一把:“死丫头!就知道笑话我!你儿子呢?!别哄我,我知道你也生了一个!”

春瑛笑道:“今儿是要去侯府的,带他来做什么?难不成叫他小小年纪就给人磕头?他大姨带着呢!”

十儿明白了,忙拉她进屋:“快,给我说说,这几年你过得如何?”

春瑛笑着进屋,先是见过她的两个孩子,除了当年离京时,她肚子里已经有的那个儿子,便是去年新生的女孩儿,两个孩子都白白胖胖的很健康,只是大儿子有些腼腆,不过举止倒是乖巧得很,让他叫人,他就乖乖叫了,口齿很清晰。春瑛瞧了喜欢,忙送上见面礼。

十儿抱着儿子,笑道:“你别瞧他这一脸乖巧的模样,当初抓周的时候,这小子居然抓了个官印!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知道的人都说了不得,老木家祖坟上要冒青烟了!我公公忙忙四处打点,告诉人那个不是官印,而是他老人家掌事的印章,方才混过去了。咱们私下里说话,都捏了一把汗,若是叫人告到太太跟前去,她心情好呢,还会说是小孩子家不懂事,瞧着印章好玩就拿了,若是心情不好,怕是又一场风波。”

春瑛忙问:“这么说,太太又起来了?!不是说如今管家的是三少奶奶么?!”

十儿撇撇嘴,想要开口,忽然想起儿子和奶娘都在呢,忙把一双儿女交给后者和丫头,让她们出去,春瑛也让小香和婆子先在门外喝茶,两人关了门,重回炕上,方才继续谈话。

十儿道:“三少奶奶刚嫁过来的那两年,真真是有条有理,样样都有规矩,听老一辈的人说,当年先前那位太太在时,也是这样的。

那时家务都是三少奶奶管着,太太只管养病,那些只会奉承的人也只能收起小心思老实做活,咱们私底下都在拍手称诵呢!可惜好景不长,老太太病了,三少奶奶又要侍疾,又要管家,一时没照应到,院里的几个通房就开始闹腾了,连太太也插了手,把胭脂怀的孩子给弄没了,却将罪名冠在三少奶奶头上!差点儿就要开祠堂了!三少奶奶自己没有儿女,在祠堂说话也是没份量的,幸好老太太将场面稳住了,又把那几个不安份的通房撵走,只是她毕竟在病中,支撑不住,太太又不知怎的说动了族长夫人给她撑腰,到底得回了一些大权。如今三少奶奶只管家务,府里有什么大事,还要问太太的意思。那些妖魔鬼怪就又起来了!”

春瑛听得直摇头,“胭脂虽是妾,她肚子里的毕竟是三少爷的孩子,太太居然连这也下得了手?!”

十儿冷笑:“胭脂是大姑奶奶赐下来的,又一直站在三少奶奶那边,太太向来看她不顺眼,下得了手又有什么稀奇的?况且三少爷屋里那几个人,除了胭脂,就都是太太赏的。三少奶奶本来有一个陪嫁丫头要开脸的,被太太寻了个错,打得半死,差点儿撵出去!脸也打坏了,三少奶奶只得将她另行许人。照我看来,三少爷先前中了秀才,太太自觉脸上有光,老太太又病了不能管事、侯爷忙着朝政,天天早出晚归,压根儿就没功夫管这些事,府里自然就没人能压得住太太了。我还庆幸,我公公是侯爷的人,又是大管事,不是太太能轻易动得了的,而我们当家的生意又做得好,不然太太一声令下,我们还能有好果子吃?!”

春瑛忙问:“太太都闹到这个地步了,难道三少爷就什么都没做?!”如果是这样,她倒要鄙视他了,小时候看着还有些小聪明、小手段的,怎么如今笨到这个地步?!

十儿叹道:“三少爷如今用功得很,三年前他考举人没中,正打算明年再考,听说天天都温书温到半夜呢,白日里还要出门去向老师请教。内院的事他能知道多少?况且他跟三少奶奶一向只是淡淡的,万没有为了三少奶奶得罪太太的道理。”

读书不是借口,再忙碌,难道连说句话的功夫都没有?春瑛心里不以为然。只怕更多的是因为他对范熙如没有太深的感情吧?老婆娶了回家,却叫她受这样的委屈,还是不是男人?!

十儿不知道春瑛心里的腹诽,犹自说着:“若是府里再这样下去,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不是听说如今外头风声也挺紧的么?但愿太太不要闯出什么祸来才好。”叹了口气,压低了声音,“我们当家的前几日才说起,明年就是侯爷五十大寿了!到时候请公公去求个恩典,放我们家出去呢!”

春瑛一阵惊喜:“真的?!”

十儿点点头,再压低了声音:“公公的差事有大伯顶上,我们一家大可以先出府去。这几年,我们夫妻存了些积蓄,他做生意也认得不少人。若是出去了,公公愿意打本钱给我们自己开店。就象你们家一样,如今也发达了,强似继续在这府里,提心吊胆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便被人革了差事去,好歹有条后路可走。”

春瑛忙道:“若有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尽管说。别的我不敢保证,但江南的布匹绸缎,你们想要多少都没问题!我让我爹给你们打折。

十儿笑着握了握她的手:“那咱们就说定了?!”

春瑛回捏了把,又笑道:“等你们出去了,孩子的教育就要上心了。要知道,他可是抓着官印的人哪?!”

十儿会意,两人相视一笑。

接着春瑛又问了些侯府其他人的近况。比如大少爷,虽是买的官职,但因为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上官差遣,把差事办好了,受到了刑部一位高官的赏识,如今已经调到刑部,升任五品郎中,反而成为李家年轻一辈中官职最高的一个。加上大少奶奶又给他生了一对儿女,如今可说是春风得意。春瑛那天见二叔时,只听说大少爷升官添丁了,也不清楚详情,如今听闻,心里也为他高兴。

二少爷几年前放了外任,是侯爷替他谋得的,山东济南附近一个小地方的县令,因怕他不懂公务,侯爷特地放了七八个师爷长随在他身边,结果他除了在公堂上摆摆样子,以及在文书上盖印以外,什么事都不用干,整天只知道搂着姬妾们取乐。

十儿偷笑道:“去年冬天他回过京里一趟,是来述职的,结果瘦得象根竹竿似的,风一吹就跑了,八成是身子虚了吧?”

春瑛抿嘴笑笑,又问:“二少奶奶还在么?”

“在,怎么不在?”十儿挑挑眉,“梁太师是先帝亲指的托孤重臣呢!皇上没杀他,把他全家流放了,只把二少奶奶留在京里,不许她见外人,也不许她跟家里通信。如今二少奶奶不过就是个活死人,偏还不能死!我有一回瞧见了,都觉得她可怜,当年那样一个美人,如今…啧啧。”她摇摇头,没再说下去。

春瑛对二少奶奶其实兴趣不大,改而问起了别人:“两位小姐如何?还有太太屋里的芍药姐姐、老太太屋里的姐姐们呢?”

“都出嫁了。”十儿道,“二小姐嫁的是个武官,两口子都是直脾气,三天两头地吵,一吵二小姐就要回娘家,被侯爷骂了一顿,才收敛了。三小姐倒嫁了个举人,两口子和和气气的,没听说有什么不好的消息。芍药姐姐前年大病了一场,便被太太放出去了,如今也嫁了人,听说过得挺好的,夫家是庄户人家,家境还过得去。老太太屋里的丫头,如今都换了一茬,你若回侯府,可得小心些,里头有不少是太太的人呢!”

春瑛暗暗吃了一惊,如果是这样,怪不得范熙如那样烦恼…

十儿看着她,忽然笑了笑:“还有一个人,你怎么不问?”

春瑛疑惑:“你说的是谁?”心中一动:对了,还有周念呢!周念的消息,她不好向别人打听,回侯府又不一定能遇上三少爷,还是现在先问了十儿吧。

十儿却挤挤眼:“还有谁?当然是我们的…崔姨娘呀?!”

(今日算是大放送咩?结束的日子渐渐近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物是人非

春瑛愣了一愣,方才反应过来,不由得笑了。

崔曼如?她自从离了京城,就几乎没想起过这个人了。不管对方在侯府是风光还是落魄,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她忙着挣钱、兴家、照顾老公孩子还忙不过来呢,哪里有闲心惦记崔曼如?

她笑了笑:“我道是谁,你不说,我都快把她忘了呢。原来她还在侯府里?我还没离开东府时,她就已经很落魄了,居然撑了这么多年?说起来,她算不上姨娘吧?那时我们叫的是崔姑娘。”

十儿窃笑:“谁说不是呢?当年她不过是个通房,她娘却整日在外头说嘴,把自个儿闺女叫做‘我们家姨奶奶’,没得叫人笑话!不过说来也是她的福气,那年二少爷要放外任,二少奶奶不能出京,他身边没个得力的人管内院,太太便指了她去,因怕与别的官家内眷来往时面上不好看,就抬举了她做姨娘。太太发话那天,她娘听到消息,便在家门口当着众人的面大哭,没两天就病了,如今拖着半死不活的,不过是捱日子罢了。”

春瑛张张嘴:“不会吧?那可就糟了,她家一个靠得住的亲友都没有,崔曼如还要跟二少爷上任,岂不是没人照顾她?”这样都没病死,倒也算是命大。

十儿嗤笑:“你还为她操这个闲心?崔曼如当了姨娘,自有人巴结,左邻右舍里上门照应她娘的人还少么?只不过她不争气,二少爷上任还不到三个月,就把她给送回来了,也没说是什么缘故,但府里有人传说,当时她脸都被打肿了,活像个猪头似的。有人私底下问了那送人回来的随从,说是她拦着二少爷纳新人,又得罪了上官家的姨奶奶,二少爷恼她不懂事,就把她送回来了。后来老太太从房里的丫头中选了两人送到山东任上,也没出什么事。人人都说是崔曼如自己没用,后街的人见她失了势,也就不再上门照看她娘了。虽然崔曼如名份上还是姨娘,但如今被丢进后院侍候二少奶奶,听说每日都要挨打挨骂,比丫头都不如呢!上头只要二少奶奶不出院子,不闹事,是不会管她在院里干什么的。咱们几个从前吃过那崔贱丅人亏的,都在暗地里拍手称快,叫她害人!如今才是现世报呢!”

春瑛叹了口气:“虽然听起来挺惨的,但还真是一点同情心都生不出来。想想那些被她明里暗里害死的人…”连自己也差点儿被崔曼如算计了呢。她费尽心思奉承太太安氏,拼了命要当少爷的姨娘,等到终于得偿所愿了,却与她原本的打算差得太远,如今更是被人作贱到底。其实,想想梅香、芍药、十儿等人的境遇,就可以知道,以她从前在太太、三少爷面前的地位,安安份份做个大丫头,不管是嫁给家中的管事、小厮还是求了恩典外放,都是极容易的,三少爷也不会厌恶她到后来那个地步,说不定还会有心庇护一把。就是因为她当姨娘的执念太深,不惜为了达到目的陷害他人,偏又手段不够高,才会落到今日这个地步。

十儿撇撇嘴:“何止那些被她害死的人?!侯府上下因为她挨了骂的,遭了打的、降了职的、革了差事的、没了钱粮的、丢了脸的,我就算双手双脚都用上,也数不完!就算当年她哄骗了几个婆子媳妇替她卖命,如今也一个不剩地被她折腾光了。”

顿了顿,她掩口笑着压低了声音道:“她身边的小丫头被她克扣得厉害,有时候送些点心首饰,那丫头就会跟我们说她的事。你道她在山东是为了什么惹恼了二少爷的?她真是昏了头了,见有人送了两个美婢给二少爷,便打着太太和二少奶奶的名号把人送回去了,还劝二少爷要修身养性。二少爷的上官有个宠妾过生日,众人都要送礼,谁知她只备了一点薄礼,却厚着脸皮凑到人家正房奶奶跟前去巴结,害得二少爷被同僚取笑。二少爷责问她,她还说什么持家要节省,那个妾妖妖娆娆的不是好人不该靠近,她是老太太、太太派来为二少爷分忧的,要替他把内务管好了之类的话。什么乱七八糟的,二少爷怎会不恼?!”

春瑛哑然失笑。其实客观地说,崔曼如对这两件事的做法并不能算是错的,人家没事干嘛要送美婢来?自然是有事相求,而上官的宠妾再得宠,送礼若太厚,也容易得罪人家正室。再听她说的那些话,也同样是义正辞严的。可惜,她的身份不对,如果是正妻,说那些话、做那些事,真是再正确不过了,偏偏她是个妾!妻可以表现出贤德,而妾…说白了,就是个哄男人哄得高兴才了能存身的角色。

春瑛摇头道:“她是不是想表现得贤惠一些,好叫老太太、太太知道她能干?可她怎么又犯了老错误?”把正主儿给得罪了!

十儿笑道:“可不是?她从前在三少爷跟前侍候时,就犯过这个错,如今还不醒悟!她八成是想让人传话回府里,让老太太、太太知道她有多贤惠,以为那样就能坐稳姨娘的位置了。真真笑死人!那是她该说的话么?她当自己是正房奶奶呢?!做了姨娘,也还是个妾,就该守妾的本份!还有脸说人家不是好人,照我看,人家再不好,也比她强!”

春瑛只觉得啼笑皆非,想了想,得出一个结论:“她终究是个糊涂人,想要孝顺母亲,想要出人头地,或是想上爬,都无可厚非,但方法有许多种,不一定要挖空心思搭上少爷。就算真要搭上少爷,也得先把少爷的心思摸清楚了,认准正主儿!眼高手低,本末倒置,顾此失彼,心太狠,手段却不够高,做了坏事又叫人看出来,也难怪她会有这个下场了。总归是因为她没有自知之明。”其实侯府、东府里想当姨娘的丫头,何止她一个?怎不见别人会倒霉到这个地步?她以为自己有点小聪明,就在暗地里耍手段,哪知道有时候做得越多,错得越多。她未免太高看了自己的本事。

十儿看了看窗外的天色,笑着推春瑛一把:“你不是要去侯府么?都快巳正(上午十点)了,快去吧,说不定还能赶上一顿客饭。改日你把儿子抱过来,咱们再好好聊足一日!”

春瑛正聊得兴起,哪里舍得离开?便道:“谁稀罕他家的客饭?我好容易来一趟,明后日还有许多事要办呢,焉知哪天才得空?不如你就招待我一顿饭,我等晌午过了再去得了。午前三少奶奶说不定要料理家务,我去了也是白坐着。”

十儿白她一眼:“难道我真是小气得不肯招待你一顿饭么?自然有缘故!”她捂着嘴凑近了小声道:“午前的确是料理家务的时间不假,本来三少奶奶是从卯正二刻(早上六点半)开始理事的,到了巳初(上午九点),也就料理得差不多了。但如今太太要插手管事,那些管事娘子们凡要讨银子的,都要两头跑,每日到了这时候,才不过办完八九成。你这会子过去,正好赶上尾巴,过一会儿,就该到二少奶奶院子里的人来讨东西了。自从二少奶奶‘病了’,那院里的东西一向是另行归账的。”她挤了挤眼睛:“这种事,那院里只有一个人会出面料理,你还猜不到是谁么?”

难道是崔曼如?

春瑛挑了挑眉,十儿的眼色显然是在表示她猜对了:“你当年也没少吃她的亏,我虽说了半天她的处境,到底还是要你亲眼见了,心里才会畅快。你又跟我不同,是三少奶奶下了帖子请来的,务必要叫她在你面前低下头去,也好替咱们旧日的姐妹们出口气!”

春瑛笑了,无奈地道:“好吧,其实我真的无所谓。”一个失败者,她实在没兴趣多加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