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即是除夕,苏氏带着墨葵和大荷小荷三个丫头在厨房里忙着准备年节的吃食,言瑾儿则捂着一副白色的兔毛手套和耳罩跟着她爹贴春联,这些春联依旧都是言睿自己写的,正门口的那副上写着: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就是福喜盈门,就连后面的廊屋小院里也贴了一副‘春意盎然’: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父女二人刚刚贴好春联,就见苏长锦和苏长清进来了,一见到言睿就笑说:“姑丈,我爹让我来寻你到前面喝酒去呢,二叔和三叔还有几位跟咱们家要好的世家叔伯们都在,就等您了。”

言睿笑着应了,自去厨房里跟苏氏说了一声,嘱咐言瑾儿好生的把大红的福字给贴上,便自去了。

言瑾儿笑嘻嘻的看着苏长锦和苏长清,“二哥哥和清哥儿帮我吧。”

两人平日里从未亲自动手干过这活,听瑾儿说也觉得挺有趣,便点头应着,两人听着她的指挥,相互配合的倒也不错,没多大会儿就给干完了,院里所有的门上都贴上了大红的福字,就连大门口外的大粗树上也被贴了个‘抬头见喜’。

苏长清直觉得还没有玩的尽兴,又问言瑾儿还有什么是要贴的,言瑾儿听问,便忙跑去把那两张门神给请了出来,让他们贴了,这两个门神言瑾儿也瞧不出来是谁,在她那个时代,记得村子里的人家都是贴秦叔宝和尉迟恭,他们两人是镇宅神,这两人却是不知道的。

大过年的,总不好让人白白给干活,苏氏在厨房里瞧着他们忙完了,便让墨葵端了一碗刚刚炸好的红薯丸子送到前屋去。

苏家兄弟从不曾吃过这个,都好奇的等着言瑾儿解释,就连一向是个小大人的苏长锦都是难得的一副小孩子模样,言瑾儿笑道:“这是红薯炸成的丸子,以前在田楼村时,家家户户都要炸这个吃,好吃着呢,你们快尝尝。”

这丸子还是她昨儿个求了她娘给炸的,甜甜的红薯味能让她想起田楼村。

苏氏兄弟吃了都说好,苏氏便每人给他们装了一大碗,又特意给苏长锦加了几块年糕,炸耦合等,不为着方姨娘,也要看在苏长锦的面子上。

兄弟两人高兴的接了,又给苏氏行了礼,各自回家去了。

到了傍晚的时候,夏氏竟然来了,身后还跟着叹春,苏氏刚刚忙完闲杂事,便忙迎了出来,笑着往里让,“二嫂这阵子可是稀客,听惜寒丫头说你最近忙得很,如今可该是忙完了?”

“可不嘛,前几日忙的我脚打后脑勺的,这不,到了这会儿,才算是彻底告一段落了,其余的事就等着过完了年再说吧。”说着就在那楠木圈椅上坐了,端起茶喝了一口,脸上还略有些疲惫。

言瑾儿自他们身后跟进来,先给夏氏问了好,又要拉着叹春在一旁坐下,叹春不肯与夏氏同坐,也知道她是做做样子,可只这样就给足了她面子,于是仍旧在夏氏身后站了,笑道:“瑾儿姑娘可真是与来时不同了,人也长高了许多,越发的水灵了。”

苏氏闻言笑着替瑾儿谢过,又问她们两人此来是为着何事,叹春只笑看夏氏,夏氏这才放下手里的茶杯,一拍后脑勺道:“你瞧我这性子,可不就是老太太让请妹妹一家过去吃个团圆饭吗?自从妹子离了家,都这么多年了,难得一家人凑在一起过个年,老太太也惦着这些日子未见妹子过去,特叫叹春来唤,我呢,想着好些日子也没来这院子逛逛了,也就跟老太太请了缨说一定会把妹子一家请了去的。”

言瑾儿听了这话便去看苏氏,只见她也有些为难,因着前些日子大夫人因着南宫逸的事在老太太跟前着实奚落了苏氏一番,说她家瑾儿是村子里长大的孩子,怎能进得了王府之类的话,当时苏氏很尴尬,偏生老太太明明听见了却并未多加阻拦,看起来倒像是婆媳两人串通好了的,苏氏便真的恼了,也不管老太太的脸色,当即就起身离开了,连个招呼也没打,这事起先言瑾儿并不知情,后来还是墨葵不小心说漏了嘴,她才知道她娘为了她受了这等委屈,当即就要去找大夫人,却被苏氏拦住了,也正是因为这事,言瑾儿才想着要快些找到院子搬出苏家的。

想到这儿,言瑾儿便抢在她娘之前说道:“我娘这几日还一直念叨着老太太呢,说难得能在娘家过个年,也还不知明年过年时又在哪儿了,又念着几位舅舅舅母并未苛待,尤其是二舅舅和二舅母,一直那么帮衬我们家,瑾儿就在这儿先替我娘谢过了,所以我和我娘一定会去的,旁的不成,倒是还能陪老太太和几位舅母、表姐们说说话,二舅母和叹春姐姐若是不急,就先在这里等等,我跟娘换了衣服就随你们过去。”

“不急,不急,你们且去吧,我就在这儿等着。”夏氏正在想她那句‘明年过年时又不知在哪儿了’,难道是有想离开的心思不成,见她们母女二人进了内室,便又细细的想着这句话。

再说苏氏进了内室,也不换衣服,只看着言瑾儿,叹气道:“你这丫头,明知道去了定会遭大夫人的为难,怎么还要答应她们?”

“娘,你忘了咱们过了年就可以搬出去了吗?怎么说这儿也是你的家,老太太也是我的亲外祖母,就算是怄气,还能一辈子不搭理不成,再说了,今儿是过年呢,就给外祖母一个面子吧,外祖父若是在世,能看见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凑在一起过个年肯定会很高兴的。”

苏氏闻言又叹了口气,想了想随即笑了,“就你这丫头心思多,那好,娘就依了你,咱们到你外祖母那里吃饭去。”说完便让墨葵去拿了过年刚做的新衣来,瑾儿的新衣也还在她这里并未拿走,因此娘俩就在一处换了,临走时苏氏又叮嘱留下看院子的大荷,“老爷去了舅老爷那里,怕是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若是比我们娘俩回的早,你记着煮一碗醒酒汤给他,且让他睡去就是了。”

见大荷应了,又看着言瑾儿带了烁烁,才跟着夏氏和叹春出了院门,去了前院。

正文 第六十章 苏长远的亲事儿

言瑾儿和她娘苏氏到了前院才发现,老太太那院子里人多的很,不止是苏家的三房太太、姨太太、哥儿、姐儿,还有不认识的一些人也在座。

言瑾儿跟着苏氏进了房里,就有一个略微富态些、年纪与大夫人相仿的锦衣华缎的夫人走上前来细瞧着言瑾儿,说道:“原来这就是让逸世子心心念念的人儿,我看也不过如此嘛。”话说完,竟然还想伸手过来扯她,烁烁突然龇牙咧嘴的往她身上蹦去,在她那华贵的衣服上跳了几跳,竟然坐定在她头上,吓得那妇人惊慌失措的大喊起来。

“烁烁。回来!”言瑾儿慌忙把它唤回来,并抱歉的笑了笑:“不好意思,这位夫人,我家烁烁一向很乖的,这会子也不知道怎么了,可能是受到惊吓了,请您不要生气,不要跟它一般见识。”

刚刚所有人都没想到烁烁会如此,因为它平日虽算不上多么乖巧,但却从未主动攻击过人,一个畜生又不会受人挑拨,看来是真的看这陈夫人不顺眼,在座的还有其他几位夫人,在庆幸自己没有过去招惹言家那丫头的同时也都捂着嘴幸灾乐祸起来,只有大夫人气急败坏的走上前来训斥道:“这是什么样的聚会,你跟你娘来也就来了,我也就不多说什么,怎么竟然把这个畜生给带了来,简直是放肆!还不快给我丢出去?”

“哟,大嫂,”苏氏见自己女儿受欺负,走到瑾儿跟前将她和烁烁护在身后,冷笑道:“大嫂这话什么意思?怎么说我也是苏家的女儿,大嫂这话是说给谁听呢。”

“哼,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大夫人赵氏一甩袖子,拉着她的娘家姐姐陈夫人到一旁,又让自己的贴身丫鬟带到自己房里去梳洗换衣服。

“大嫂这话可不地道,”夏氏手里正拿着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随手递给瑾儿,插嘴道:“既然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大嫂怎么还那么护着你的娘家人,难不成你就不是苏家人了吗?就这么任由小姑子在你跟前受委屈?”

大夫人嫌恶的瞪了她一眼,怎么哪里都有她的事,可是知道她是个难缠的,又粗鲁,若是跟你继续纠缠下去,丢人的可就要是自己了,所以依旧还是把矛头对准苏氏,“几位夫人也都是与苏家一向交好,并且时有往来的,自是知道我们这位小姑子跟人私奔的事了,当年不都好奇的很,今日终于得见了,就不好好问问?”

几位夫人中有一个在闺中时乃是苏映寒的密友,今日之所以肯来也是为了要见她一见,刚开始见她们姑嫂拌嘴,想着这是人家的家务事,自己不好多嘴,可是见大夫人越说越不像话,便起身拉着苏氏和言瑾儿跟自己一处坐下,笑着看言瑾儿:“苏姐姐,这就是瑾儿吧?记得那时你给我写信说生了个女儿,我当时恨不得赶过去看你,可是终未成行,今儿见了,这孩子长的真是像极了年轻时的你,我看了啊,就觉得很亲,仿佛又看到了咱们以前做的那些调皮捣蛋的事,前几日我回娘家,我娘才跟我说你回来了,还说要邀你去我家坐坐呢。”

“芹妹妹,难为你还记挂着我。”苏氏感伤的道,“咱们姐妹这都多少年没见了?”

“有十多年了,你离京的时候我还没有成亲,这会子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了,咱们啊,都老喽。”说着两人相视笑起来。

赵氏见每人理会她,倒是都转过头去听苏映寒和那唤作芹娘的叙旧,便冷了脸色,想要再说句什么,就见夏氏冷不丁的凑到她跟前,小声笑道:“大嫂只管为难妹子,若是大哥不知道还好,若是一旦知道了,啧啧,你也知道他们苏家男人的性子,虽然说不上兄友弟恭,可是会允许你这么堂而皇之的欺负他的亲妹子吗?再说,她好歹也是老太太十月怀胎生出来的呢,老太太为什么为难她难道你还不知道?”

这一点赵氏自是知道,不过是气她当初跟人私奔罢了,但是亲母女哪有这样扯住旧事不放的,她们母女二人这个心结不是早晚还得解开,想到这里,赵氏突然觉得自己之前仗着老太太对她的不重视,着实在众人面前给苏映寒没脸,一旦她们母女和解了,老太太还不得找了由头收拾她?看来自己还是要收敛一些,最起码不能做在明面上。

想明白了后,便起身去内室看看老太太收拾妥当了没有,几个孩子也都在内室里玩耍,也该是时候叫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老太太从内室出来,先是笑着跟众人告罪,“人老啦,不中用了,刚刚只在这里坐了一会就头晕眼花起来,倒是怠慢几位世家夫人了。”

众人都笑道:“老太太这是哪里话,我们本就是小辈,怎么能让您作陪呢,您多休息着,身子健健康康的,就是我们这些小辈的福气了。”

老太太最爱听好话,便笑吟吟的领着众人去了之前言瑾儿第一次在她这里吃饭时去过的那个大饭厅。

待吃完饭,便又移回大堂坐着,丫鬟们端了各色水果、干果等零食,惜寒和惜霜都跟言瑾儿挤在一处,三个小丫头叽叽喳喳的说笑着,着实热闹的很,惜雪孤单单的坐在一旁,陈夫人的女儿陈沁兰便凑过去跟她一处坐了,两人是姨表姊妹,惜雪虽然不喜跟人这么一处坐着,但是之前她娘特意嘱咐过要她照看这个妹子,只好强忍着冲她笑了笑,转眼又见跟陈芳兰交好的一个女孩儿唤绣娘的也凑了过来,那笑意便一点也剩不下了。

而其他几位小姑娘,包括芹娘的女儿琬娘都三四个人都凑在言瑾儿她们这边,小姑娘们凑在一处不过是说些花儿草儿的,其中一两个调皮的拿着干果逗弄烁烁,言瑾儿一会没瞧见,那家伙就吃了个肚皮鼓鼓的。

再说众夫人都围在老太太跟前说话儿,就有一位周夫人说道:“我听说远哥儿过了年就要十五岁了?说亲了没有?”

老太太看了赵氏一眼,赵氏便笑道:“是要十五岁了,可是还没起那个心思呢,不过嫂子帮着寻摸着,若是有合适的,且给我们家远哥儿说说,我们老太太还等着抱重孙子呢。”

这话说的就连老太太也笑了起来,这可不就是她的心愿嘛,好容易盼到孙子长大了,而自己身子骨还算好,可以帮着张罗张罗。

“这个倒是好找,老太太,今日这好几位姑娘都在这儿呢,俱都是咱们这些人家的孩子,可不比从外头寻要放心些?”

这话倒是不假,她的话音刚落,老太太和赵氏同时朝那群女孩子看了过去,都是十二三岁的年纪,而且个个都是好样貌,最重要的是这些孩子俱是世家出身,跟她们家远哥儿倒是相配的很。

赵氏本是有意于她姐姐陈夫人家的沁兰的,可是因着陈夫人深知苏长远被娇惯的不成样子,脾气暴躁不说,更是一点上进心也没有,虽是长房嫡孙,却付不起责任来,所以不甚同意,她夫家门第不高,所以也不会想着去配什么世子爷,她倒是看着锦哥儿好,虽是庶出,却是难得的好人才,性子又好,最重要的是最受苏家老太太器重,苏家这些产业,将来怎么着也会分给他一部分的。

陈夫人是早已看好了苏长锦的,怕自家妹子再当着这许多人的面说中意她姑娘,那她是该答应还是不答应,为了避免自己犯难,便抢在众人之前笑道:“我看啊,周家的绣娘就很好,跟惜寒同岁,性子温润,又知书达理的,小周夫人以为呢?”

这小周夫人就是刚才提起这个话题的那个周夫人的妯娌,听见陈氏这话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不高兴,苏长远那孩子的脾气不好,这她是早有所耳闻的,可是对于自家绣娘来说,苏家又不失为个良配,因此着实纠结了一番,无法,只得先推推,便笑道:“我觉得远哥儿也好,只是这事我一个妇道人家说了也是不算的,还是得回去问过我家老爷。”

老太太是看中了琬娘的,可是又想着芹娘跟赵氏不合,若是结了亲,将来更麻烦,便听了陈夫人的话去看绣娘,觉得那孩子也不错,便笑着点了点头,“绣娘这孩子也好,记得小时候也是常来府里,跟着远哥儿几个一处调皮捣蛋,这长大了倒是安稳了不少,有大姑娘的样子了。”

赵氏见老太太似乎也有想跟周家结亲的意思,她固执的认为陈沁兰要好一些,但是无奈陈夫人不松口,只得也点头同意这绣娘了。

“那好,既然两家都有这个意思,又都是亲戚,也就不必说那些见外的话了,小周夫人回去问过周老爷,回来好给个回话,我就当这个在中间牵线的媒人吧。”陈夫人高兴的笑着。

大周夫人和小周夫人的嘴角同时抽搐了一下,硬着头皮应下。

正文 第六十一章 离苏家另移新居

二月中旬,言家人辞别了苏家人,坐着苏家的马车,去了位于花市的那个院子。

两辆马车在那院子门外停下,言瑾儿看了看那新粉刷过的围墙,下车敲门,很快,门就吱呀一声开了,开门的是一个三十岁出头的粗壮汉子,见了她一愣,随即又看了看她身后的马车,忙堆起笑道:“敢问可是言家姑娘?”

“你就是封大郎吧?”言瑾儿也细瞧了瞧他,这封大郎长的魁梧,满脸的络腮胡子,笑起来却是一副憨厚样,夏鹤轩在信里说他是找来帮忙看房子的,也是知道底细的可用之人,不过到底要不要留,还是她们自己说了算。

“是是是,我就是封大郎,之前那位夏公子交代过,大约这个时候你们就要搬来的。”说完便唤来自己的妻子儿女来见过言家夫妇和言瑾儿,又殷勤的帮着往屋内搬卸行李。

言家从田楼村来的时候,本就没带什么东西,家具之类的全是苏家的,如今离开苏家,也只有几个包袱而已,倒也不麻烦,很快就都搬卸下来,几十株茶花暂且放置在垂花门内,言瑾儿正犯愁不知该把她这些宝贝如何安置时,就听封大郎说道:“姑娘,我看这么多的茶花,不如直接搬到右边园子里去吧?”

“园子?”她却是从不知道这院子里还有个园子,便忙让他领自己过去瞧瞧。

这是一个三进三出的院落,占地不大,胜在小巧精致,大门左右两边是下人们住的倒座房,房屋前都种着树,正对着大门的垂花门前安置着几块奇形怪状的高大石头,挡在正门和垂花门之间,过了垂花门,左右两侧是东西厢房,厢房和迎面正房间以抄手游廊相连,上房高两层,出前檐,前檐两边各有一小拱形门,通往东西跨院,上房最中一间乃是穿堂,穿堂后是一排同样两层高的后罩房。

那封大郎带着言瑾儿从东跨院里穿过,又见一比人还高的木门,过了便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园子。

这园子虽然不算太大,里面的景致倒还是不错的,水阁亭榭、假山、花木,一样也不缺,还种了十几棵梨树和柿子树,另有一大丛金黄色的迎春花开的正艳,在园子的东南方向,有长长的一排用毛竹搭成的简易花棚,封大郎见言瑾儿有些惊讶,便呵呵笑道:“这是年前夏公子找了几个短工,俺们一块搭起来的,您瞅瞅还行不?若是哪儿不合适,我这就给您改。”

“不用,不用。”言瑾儿慌忙摆手,脑子里想的却是她这次欠夏鹤轩的可太多了。

言瑾儿看完觉得满意极了,不得不要夸赞夏鹤轩一声心细了,高兴的叫这封大郎一家还有大荷、小荷帮着把所有的茶花都给安置在了这里,这样它的宝贝茶花就算是有家了,那两株通灵小茶花看了看自己的新家,跟自己主人一样满意,哼哼哈哈的,就像在唱歌一样,言瑾儿见状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不止这些花,她也算是有家的人了,不用再接住在旁人家,看人家的脸色了,真是越想越开心。

到了中午,还没等言家人动手,封家媳妇就已经把饭菜做好端上来了,菜色竟然还不错,比得上苏家的大厨了。

苏氏笑着夸赞了两句,那封家媳妇爽朗的笑道:“小妇人原也在大户人家的厨房里做过工,后来因为婆婆没了,两个孩子没人照顾,只好辞了出来另寻活计,您也知道,如今这活可不好找,正好夏公子要用人,我们就先过来了。”

听她这两句话,言瑾儿很是喜欢她这爽朗的性子,问道:“不知道封家婶子跟夏公子是怎么认识的啊?”

“我娘家哥哥在夏家的铺子里做活,年前跟着夏公子来京里,我们一家去看他,就那么见着了夏公子,要说那个公子可是个好人。”

言睿和苏氏听了都点头,说道:“你且先回去吃饭吧,等会再来收拾。”

那封家媳妇见主人家并没有说要立刻赶他们走的意思,忙道了谢,下去了。

这边苏氏看着言睿道:“我看这家人不错,又是鹤轩那孩子熟识的,想必是靠得住的,不如就让他们留下吧?”

言睿点了点头,“一切随你,只要你高兴就好。”

“对呀,娘,只要你高兴就好。”言瑾儿俏皮的重复着他爹的话,把苏氏弄了个大红脸,却是掩不住满脸的笑意,轻声斥责她道:“胡说什么。”

言瑾儿嘻嘻的笑了笑,低头继续吃饭,墨葵并没有跟着来,她们临走时叹春领了婆子替墨葵收拾铺盖,又说是老太太特意让这么做的,他们一家子也不是笨人,之前老太太把墨葵送去就是为了想要拆散言睿和苏氏,这会子来这么一出,怕是真的心疼闺女了,所以就算她们不舍得墨葵,也不好再去找老太太要人了,如今来了这里,凡事要自己动手的多了,她娘在苏府过了这一年,怕离了丫鬟会很不习惯,有封家媳妇帮着做些家务,再有大荷小荷,应该就会好些。

果然,封家媳妇估摸着他们差不多吃完饭的时候又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跟言瑾儿年纪相仿的小姑娘,和大荷小荷一起收拾妥当了,一家人又重回到正房里候着。

大荷新沏了茶来,苏氏接过来用茶杯盖抿了抿,喝了一口,放下杯子笑道:“我们家刚搬来,对这院子,这附近都不太熟悉,既是你们一家在这儿住了一段日子,又是鹤轩那孩子带来的,若是眼下没什么活做,不如就还留在这里?”说完又看了看他们的神色,继续说道:“你们夫妻一个月五百钱,如何?”

封家夫妇大喜,月钱虽然比旁出多不了多少,难得一家人在一起,又轻松,还不用另租房子住,便忙道:“谢过老爷、夫人、姑娘,我们定当好好干活,不让会你们失望的。”

苏氏点了点头,“其实说起来也没什么活儿可干,不过平日里一些杂事罢了。”

听着苏氏许给他们的月钱,言瑾儿私下里算了一下,她爹在私塾里每个月有四两银子的收入,一两银子是一千个钱,大荷小荷两个丫鬟每人三百个钱,给他们两人五百个钱倒也付得起,更何况自己接下来就要想法子赚银子了,也是需要人帮忙的。

“夫人,您瞧瞧我这闺女,也能做些活唻。”封家媳妇慌忙把自己女儿推出来说道。

言家人都去看这女孩子,倒让她有些害怕,往后缩了缩,依旧躲在她娘身后,紧扯着自己弟弟的手,苏氏瞧了就觉得不太欢喜,男孩子小些,看样子才只有四五岁,可是那当姐姐却跟瑾儿相仿的年纪,怎么还那么畏畏缩缩的,便板了脸道:“你这孩子见不了人,若是来了客还是如此倒叫人笑话,不过都这么大了,老是躲在爹娘的身后也不像话,那就去厨房做点活吧,一个月只得五十个钱。”

封家夫妇忙拉着两个孩子给言睿和苏氏磕头,言瑾儿虽然穿来了这么长时间,可还是接受不了别人给自己下跪,忙站起身子往大荷小荷那边躲,两个丫鬟见状都笑着推她,她便拉着这两人到院子里逛去了。

正文 第六十二章 开茶铺赚银子(一)

且说言瑾儿在新院子里逛了一圈,选了东跨院住,言睿和苏氏起先不肯,还想着要她住在东厢房里,可是言瑾儿觉得东跨院离园子近,也好方便她拾掇花木,苏氏无奈,只得命大荷、小荷跟着过去陪她。

自从搬了新家,言瑾儿就像又回到水里的鱼儿一样欢实,除了每日照顾茶花,逗弄逗弄烁烁,就爱在傍晚的时候带了小荷和烁烁去逛花市,这个时节正是茶花盛开的时候,花市里便比先前多了几分热闹,一直到天色将黑还有不少花农在那儿卖花。

在花市看了会子热闹,言瑾儿若有所思的回到家里,静静的坐在自己房间里想事情,她之前是想着要开家花店,花市西边那条街上还算繁华,也不知道有没有空的房子要出租,再者,租金恐怕也低不了,想着言瑾儿站起身走打开那黄花梨木圆角柜前,从衣服底下翻出一个荷包,这荷包里是过年的时候苏家老太太给她的压岁钱,足足有五十两银子,她怀疑是老太太心疼自己闺女,想拿钱给她补贴家用,又怕人说,便拿了她当掩护,当时她把那五十两银子给了苏氏,她想了想,从里面拿了三十两,又把剩下的那二十两给她放在荷包里,收好了赛到她手里。

言瑾儿看了看荷包里的那二十两银子,若是要开店,自己肯定不会再给爹娘要钱的,就指着这二十两银子了,希望那里的房租不要太高才好。

第二日,言瑾儿便带了小荷去了那条商业街,现在那告示栏底下站定,见果真有要出租房子的,便忙按着上面说的位置寻了过去,找了那管事的一问,价格贵的惊人,一年竟然就要十五两,要是买的话也要一百两银子,言瑾儿握了握拳头,然后又泄气的放开,跟那管事的道了谢,垂头丧气的回家去了。

回家的路上,小荷见她绷着一张脸,想到应该就是因为刚才的事,便劝道:“姑娘,我看那管事的就是故意喊那么高的价的,若是您真心要租,怎么不跟他讲讲价呢?”

言瑾儿苦笑着摇了摇头,就算她再跟人讲价,那铺子是不可能低下十两银子的,她现在只有二十两,还不能一次性都花上,总要留些作为备用的,再说她也想过了,开花店也要有足够的茶花才行,而她现在也只有三四十株,其中还有许多是她要留下做嫁接用的,还有些是稀有品种,不舍得卖,所以说眼下要开花店还不太现实,还是等她想好了再说吧。

小荷也不等她回答,指着再过一座桥就到了的自家的院子,说道:“真是搞不明白,同样是在花市附近,为什么西边就可以做生意,房租高的离谱,咱们这边就不行呢?”

言瑾儿听了她这话,也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连着花市的那湖通着一条河,自家那灰瓦白墙的院子就在河岸边上,突然灵机一动,拍手笑道:“不错,小荷你说的对,为什么西边就能成商业街,咱们东边就不行呢?”说罢大步过了桥。

小荷没怎么听明白她的话,挠了挠头,赶忙一溜小跑跟了上去。

进了大门,言瑾儿也不进那垂花门,径直往左拐去了倒座房,在靠着河岸的那堵墙跟前站定,上下打量着。

这会子封家媳妇和闺女都去了内院做活,就剩下封大郎和他的儿子小宝,这时候封大郎正在院子里劈柴,小宝则带着他家养的一只大黑狗在树下玩耍,父子两人见言瑾儿过来都吃了一惊,见她上下打量着那墙,更是好奇,封大郎上前问道:“姑娘这是?”

“封大哥,你们家住的是那间屋子?”

封大郎转身指了指靠进大门的那两间,“要看门哩,自是要靠着门住。”

言瑾儿闻言喜道:“那能把这两间打开给我看看不?”

见她如此说,封大郎忙摸了腰间的钥匙,把那两间房门都给打开,红着脸看言瑾儿:“姑娘是主子,有什么话吩咐就是了,咋还问俺一个下人呢?”

言瑾儿想说几句人人平等的话,可是又怕吓着他们,便只是笑了笑,先进了那靠墙的房间,指着那墙问道:“封大哥,咱们这墙是不是通着外头的?”

“外面就是那条河哩。”说完又疑惑道:“姑娘这是要干啥?”

“我还没想好,等我想好了还要麻烦封大哥帮我忙呢。”

封大郎诚惶诚恐道:“姑娘有事只管吩咐就是了,封大郎岂有不从的理?”

言瑾儿满意的点了点头,出了那屋子,又到临近的屋子里看了看,溜达了一圈,才进了内院,去正房寻了苏氏,言睿早去了私塾,这会子肯定是见不到他的人影的。

封家媳妇正站在一旁陪苏氏说话儿,顺带帮着端端茶倒倒水的,两人年龄相仿,苏氏又在村子里住过,倒是聊的颇为投机,见女儿进来,苏氏笑着拉她在身边坐下,“又去花市了?”

言瑾儿点了点头,又看了封家媳妇一眼,“我有话想跟娘说。”

封家媳妇也是个灵透的,闻言忙告退道:“夫人跟姑娘先聊着,我这就先去厨房做午饭了。”

旁边伺候的大荷、小荷也正要出去,被言瑾儿叫住,“你们两个丫头有什么好避的,还依旧进来。”

大荷小荷嘻嘻笑着,顺着她的话依旧进来站了。

苏氏好奇道:“什么事儿这样神神秘秘的?”

“娘,我想把咱们家临西墙的倒座房墙给拆了?”言瑾儿笑眯眯的等着看自家娘亲的反应。

苏氏果然很是吃惊,忙问道:“这是为何?”

“我想把那墙跟外面打通了,再按上门,用来做生意。”

“做生意?做什么生意?”

“想开家茶铺子,所以觉得没有必要花了大银子到外面赁房子。”

苏氏闻言点点头,那些茶汤她也是吃过的,却是是旁处吃不到的味儿,说不定会有人喜欢,再说这丫头是个闲不住的,与其让她到旁处赁了铺子,自己还不放心,就在院子里到也好照应着,况且她又不是个没有经验的,想了想便说道:“这倒也不妨,不过还是得等你爹回来问过了才好。”

“自然要先问过爹的。”言瑾儿乖巧的答道,她爹可是一家之主,肯定要得到他的同意才行。

正文 第六十三章 开茶铺赚银子(二)

待到傍晚时分,言睿从私塾里回来,言瑾儿把这事跟他一说,言睿不同意,气道:“你也不小了,还总是这么往外跑怎么成,将来谁还敢给你说婆家。”

言瑾儿撇了撇嘴,却不敢跟她爹犟嘴,便低了头不说话,脸上却是流露出大大的不满,苏氏见了忙给她使眼色,“瑾儿啊,你去看看封家媳妇饭菜做好了没有。”

言瑾儿转身就往外走,大荷小荷见状便知他们夫妻俩定是有事要说,便也都跟着她出去了。

“姑娘,门口有一位公子找您。”五岁的小宝带着他那条形影不离的大黑狗进了内院,老远看见言瑾儿就叫喊道。

“哦?小宝看见是什么样的人了吗?”

小宝点了点头,“那个公子非要进来,我爹拦着不让,说要先通报姑娘才行。”

封大郎把他拦在门口,那么这人铁定不是夏鹤轩,南宫逸那家伙只要出现肯定会带着无心和无言那两个侍卫的,那么剩下的就是苏长锦了,言瑾儿想着可能是他,提起裙角大步往外走去,过了垂花门,转过那几块巨石,果真看见苏长锦牵着马被封大郎拦在门外,他的身后跟着同样牵着马正皱着眉头往院子里瞅的丹童,见了她忙大声笑说:“姑娘,是我们家公子来看你了。”

“二哥哥。”言瑾儿走到封大郎跟前,笑着唤道,“我以为你很快就会来看我的,怎么这样迟?”说完又跟丹童打招呼。

封大郎见状脸红道:“对不住了,表公子,我…”

“无妨,你身为这里的护院,正该如此才是。”苏长锦冲他点了点头,把马缰绳递给丹童,让他跟着封大郎过去,边走边跟言瑾儿说话,“这几日私塾刚开课,忙了些,这不一有空就来看你了,姑母和姑丈都在吗?”

“在,不过,你现在先别进去。”言瑾儿笑嘻嘻的拉着他往自己的东跨院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