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在顾瑾之面前。

“…哀家也想过些清净日子。”太后叹气道,“可这天下,哪有清净的时候啊?哀家盼着这次战事过后,天下能多太平几年,哀家也享享清福。”

“一定会的,您放心。”顾瑾之道。

太后笑,又问顾瑾之:“你给哀家开个方子吧?哀家这两日的确睡不好…”

“母后,您只是担心大事,才忧心忡忡,这可没有方子可解。”顾瑾之笑道,“您陪着孩子,多笑笑,心里少些烦恼,就能睡得好。方子是不必开的。”

太后点点头。

一上午,顾瑾之和孩子们,都在仁寿宫。

彦颖甚至和燕山摔跤。

燕山和彦颖,都跟朱仲钧学过摔跤。但彦颖的成绩更好。别看他比燕山矮,人却机灵有力气,一下子就能把燕山摔倒。

燕山倒也不介意,被摔倒了,笑呵呵爬起来。

太后让人在地上铺了毡毯,摔倒了也不疼。

两个孩子摔得津津有味,太后看着也有趣,笑得合不拢嘴。

太后心里是偏向彦颖的。彦颖长得像朱仲钧,太后总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儿子的影子。故而更疼彦颖。

看着彦颖那么小年纪。能摔倒哥哥。太后非常高兴。

而燕山不气馁,一副容忍弟弟的谦让模样,更让太后觉得稀罕。

一上午,太后心情非常好。

他们陪着太后说笑。中午也在仁寿宫用了午膳。

午膳的时候,苏嫔和德妃、丽妃也来了。

还有几位公主,纷纷来请安。

太后留她们用膳。

晋王也来了。

彦颖看到晋王,就装作不认识般,不和他说话。今早起来,朱仲钧特意和彦颖说了话。

顾瑾之不知道他们父子说了什么,神神秘秘的。

但彦颖果然不再问玉佩的事,也不理晋王,让顾瑾之知道。朱仲钧的话起了作用。

晋王见彦颖不理会他,他就看向了燕山。

燕山一脸不知何事的茫然。

吃了午膳,燕山和彦颖有点困,太后让他们就在仁寿宫的偏殿歇息。

等两个孩子退下,晋王好似有话想跟太后说。德妃却给他使眼色,目光有点狠戾。

德妃的目光,被太后看个正着,太后转头,看到欲言又止的晋王,问:“怎么了?”

晋王要开口,德妃忙站起来,笑道:“过年之前,您赏赐给他的一对青花瓷梅瓶,被他打了,心里惴惴不安,说对不住皇祖母…”

晋王一脸不愿。

太后就知道德妃撒谎,根本不是这事。

但是德妃想遮掩,太后也不好当众拆穿她的。

顾瑾之心里,不免有了些凉意。

她看了眼晋王,又看了眼德妃,一时间五味杂陈。

孩子果然是孩子。

孩子的心思,朱仲钧一下子就猜得准了。

“不过是对青花瓷瓶,值什么?哀家这里多的是,明日叫人再拿一对给你。”太后笑着道,“你也去吧,皇祖母也要歇歇。”

太后说了这话,众人便一起告辞。

德妃暗暗给顾瑾之使眼色。

顾瑾之就道:“母后,我送送德妃…”

太后点点头。

除了仁寿宫,德妃和顾瑾之并肩而行。

德妃却没有说什么话。

两人一路到了景和宫。

到了景和宫坐下,德妃就开门见山道:“早起的时候,我去给太后娘娘问安,遇着了急匆匆的晋王。我拦下他,问他什么事,他半天支支吾吾的。他在我面前,倒也不敢弄鬼,说什么昨日有人偷了他的玉佩…”

顾瑾之在心里默默叹了口气。

孩子的恶意,有时候太过于指责,反而被认为苛刻。

但这种恶意的中伤力,一点也不轻。

朱仲钧的料事如神,晋王的阴狠,让顾瑾之沉默一瞬。

“我把他叫到了景和宫,问了他半天,他说是六叔家彦颖拿了的。”德妃看了眼顾瑾之,继续直接道,“瑾姐儿,你昨日见孩子拿了玉佩吗?你别怪我说得直接,我的心是向着你的…”

“六姐,你若是不向着我,便当着太后娘娘的面问了出来的。”顾瑾之道,“你倘或不懂这点情分,就辜负了您的一片心。但我的确没见着孩子拿什么玉佩。我们家彦颖,不满五岁,家里也是不缺东西的,他从来不伸手拿旁人的东西,这点我可以保证!”

第426节失窃(2)

顾瑾之虽然这么说着,脸色却很严肃。

她眼神隐隐有怒意。

虽然她极力克制住。

德妃便握住了顾瑾之的手,道:“我也不是怀疑你家孩子。我只是问一句,孩子的事,咱们大人有些时候是想不到的。既然你说没有,我自然是相信你的。定是晋王弄丢了。我再派人去找。你可别因为我的话儿而气着了自己。”

孩子的行为,很多时候是不理性的。

这并不能说明孩子有坏心思。

也许仅仅是孩子那一时的贪婪。

顾瑾之露出几分勉强的微笑。

而后,她又道,“多谢六姐,没有在太后娘娘面前说出来。”

她们在这耳朵众多的宫廷里,以自家姊妹的旧称呼,就是为了表明彼此的态度。

德妃是相信顾瑾之家孩子的,而顾瑾之,明白德妃的善意,也接受了她的善心,心存感激。

顾瑾之心里,是很感激姐姐这么维护她的。

不管姐姐是否信任顾瑾之的孩子,不管她说话多么直接,顾瑾之都感激她的维护。

像晋王和彦颖的事,看到的人不多。

到时候对峙,只怕那些宫人们人人自危,是不敢站出来作证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是禁宫额生存规律。

他们是不会为了彦颖兄弟,而得罪晋王的。

晋王在宫里生活,他会报复那些说真话的人。

朱仲钧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还原事实。

他知道,很多时候,事实是什么并不重要。

旁人可以颠倒是非,朱仲钧就可以全盘否认。

所以,应对各种事,都要有策略。

“我也是怕晋王自己误会了,诬赖了好人。才不让他说出来。”德妃道,“你也知道,孩子最是经不得事。晋王丢了东西就着急。他一着急就乱说话,他也只是个孩子…”

顾瑾之点点头。

孩子…

这个小就如此心思缜密的孩子,顾瑾之觉得晋王将来也非池中之物。

晋王很不高兴。

他觉得他母妃坏了他的计划。

他有点闷闷不乐,从仁寿宫出来,他就往御花园逛去。

彦颖的确年纪小,可皇祖母就这么宠爱他,将来他大了,几乎让晋王在皇祖母面前没了地位。

晋王记得。他的母妃顾德妃总跟他说:“在这个后|宫里。真正疼你的。除了你母妃,就是皇太后了。没有皇太后,母妃也保不住你。你在皇太后面前,定要乖觉。讨皇太后的喜欢。”

所以,晋王年纪虽然小,却也知道皇太后的对他的疼爱,是至关重要的。

他并不能明白这中间的深层原因,却被母妃耳濡目染,明白了这个道理。

他懂一些事,也没有分清一些事。

彦颖的到来,让皇太后的注意力都在彦颖身上,晋王感觉到了危机。

他却不知道。这种危机,不会威胁到他的生存。

他仍只是个孩子,不知道生存和本性的差别。

哪怕是大人,自己的心爱之物被抢了,也要生气的。更何况是孩子。

晋王很生气。

他没有在皇太后面前当面推搡彦颖,就是他的教养不错。

他这个年纪,世俗不通,不会觉得和比自己小的弟弟争风吃醋不光荣。因为没有这种意识,晋王就不知道自己不能拈酸吃醋。

他很不高兴。

他也是偶然听自己宫里的太监们说,一旦盗窃,就是大罪。

而彦颖对晋王的玉佩非常有兴趣,也不是一次两次的。

他每次见到晋王,都垂涎不已。

晋王年纪还小,只是想了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偷窃罪来诬陷彦颖,让他从皇祖母的怀里滚开,把原本属于晋王的位置还给晋王。

晋王也不是要至彦颖于死地。

他只是一时间想到了这个办法。

在他心里,这个办法和打彦颖一拳,根本没有差别。

他仍不知道自己行为的严重性。

但是,事情没有做成,被他母妃打搅了,让他闷闷不乐。

他一个人到了御花园,远远却听到一阵花枝哗啦啦作响,似乎有人在抽打花枝。

晋王微愣,慢慢绕过假山,看到太子正在发脾气。

身边几个内侍,都远远站着,不敢靠近。

晋王见状,想赶紧溜走。

他和太子不熟悉,母妃总说太子包藏祸心,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在晋王看来,太子跟豺狼虎豹无异。

特别是此刻正在发火的太子,更是不好惹的。

晋王身后跟着两个内侍,见晋王转身要往回走,两人就连忙绕到晋王身后。

这么一绕,正在冲草木发泄情绪的太子留意到了。

他厉声诘问:“谁?”

晋王只得站住了脚步。

他上期,叫了声太子,就恭恭敬敬垂首立在一旁。

太子不阴不阳冷笑了声:“我当是谁,原来是我的好弟弟晋王。你真是父皇的心头宝,才生下来就封了王。我等到了十几岁,还只是个皇子。父皇这么宝贝你,就不怕这御花园的蚊虫叮咬了呢?”

句句带着怨气。

晋王也莫名其妙的。

他有点想躲开。

可是他不敢顶撞太子。

母妃教他的规矩,让他要时时刻刻对太子恭敬,免得被太子抓住了把柄。

“说罢,你到御花园来做什么?”太子继续问,语气不善。

“…来,来走走。”晋王道。

“这有什么好走的?”太子冷哼道,“看你这垂头丧气的模样,又是被你母妃骂了?没出息的东西,总是被女人骂,你将来能在女人群下躲一辈子吗?”

晋王年纪虽然小,却也知道这话难听。

他抬头,怒目瞪了眼太子。

太子的火气更大了,咆哮道:“你竟然瞪我!来了。拿了他,我今日要替父皇教训教训他,让他知道什么是尊卑!”

内侍却没有过来拿晋王,反而是劝太子息怒。

晋王是皇帝的心头宝,这话不假。

今天无缘无故打了晋王,皇帝只怕要更怒了。

太子原本就挨了骂,打了晋王,皇帝就会怒上添怒的。

内侍都跪下:“太子爷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

晋王往后缩了几步。

他快要委屈得哭起来。

他感觉今天是倒霉的。

自己想算计彦颖没成,既被母妃说了一顿。又被太子骂了一顿。

太子骂完了几句。见内侍都跪下。心里也清明了几分。他虽然对这个弟弟恨得咬牙切齿,可打了他就是大事。

他忍着怒气,坐下来道:“说罢,你到底什么事?”

晋王不过才六岁。太子刚刚威胁说要打他,他还真有点怕。此刻见太子又问,他是不敢再沉默的,声音没有底气:“我…我丢了玉佩…”

“什么玉佩?”太子问。

“我封王那日,父皇送给我的玉佩。”晋王道。

那是块宝玉,晋王从小带着,面上雕刻了九头蟠螭,而且还有他名讳的古字,很是华美。

可是那玉佩掉了。太子无疑是痛快的。

他幸灾乐祸道:“什么时候丢了?”

“昨晚…我跟六叔家燕山和彦颖一处玩时丢了…被六叔家的彦颖捡了去。”晋王直接道。

他就是要嫁祸彦颖的,所以他把玉佩给了彦颖。

故而,他知道玉佩在彦颖身上。

他栽赃的话,还没有说呢,就被母妃堵了回来。

假如让他说。他是会说这么一句的。

在外人看来,他的栽赃非常幼稚又可笑,但是晋王不知道。

他直接告诉了太子。

太子目光顿时就充满了快要。

他冷笑着:“好啊。我还当他是什么正人君子。一个傻子,养出个偷窃的儿子,还敢嚣张跋扈!走,咱们去父皇跟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