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被她这么瞧着,心里先软了一半。

“母后,我并未对皇后用手段…”顾瑾之坐到了太后身边,说道。

太后的怒意又冲了上来。

这是当面撒谎呢。

太后沉着脸,也没有发火。

“…只是我那药。吃了的确可以强身健体。但是若不吃。人也会很难受。”顾瑾之继续道。

太后愣了愣。

她想到了皇后那发疯的模样。把宫人打得鼻青脸肿。

若单听顾瑾之这话,太后是不怎么相信的。

但联想到皇后的模样,太后心知肚明,顾瑾之九成没有撒谎。

“人怎么难受?”太后终于开口。反问顾瑾之。

顾瑾之道:“就是…吃了,再也离不得。皇后娘娘吃了我的药,这辈子就离不得我。”

太后只感觉后背发凉。

她用种陌生至极的目光,看着顾瑾之。

这种药,既然是离不开,说明顾瑾之可以随意操控皇后的。

怪不得皇后愿意为了三公主的事,和太子撕破脸,甚至把太子的妻妾全部扣留在坤宁宫。

这太可怕了。

“你…你还给谁用过这种药?”太后想到了她自己。

她总是吃顾家的药。

她对顾瑾之,没有半点设防。

是不是顾瑾之也对她用了手段。

可是不吃药的时候。太后也不觉得难受,不似皇后那样发疯,太后就知道自己多想了。

顾瑾之虽然对皇后用手段,也对太后是真心的。

这点,太后很肯定。

“只有皇后娘娘…”顾瑾之道。“这种药,是从西域传来,我偶然所得,万分珍贵。其他人,我舍不得用。”

太后又看了眼顾瑾之。

“此话当真?”她追问。

顾瑾之点点头,抬眼看着太后:“当真。”

内殿又是一阵沉默。

太后的表情,变幻莫测。

顾瑾之也不知道太后心里在想什么。

她正襟危坐,不敢有半点动静。

“你为什么单单要给皇后用这种药?”太后又问。她的声音,听着比刚才还要冷,实在已经是强弩之末。

她的气,已经消了一半。

“母后,这药强身健体啊。”顾瑾之道,“皇后娘娘那身子骨,已经虚空了。若是没有强悍之药,撑不过这几年的。用了我这药,她能保命啊。母后,这非常之药,利弊各半。”

太后顿时无语。

她现在,终于理解了顾瑾之的心思。

顾瑾之给谭皇后用这药,绝对是抱着私心的。而她的私心,就是利用这药物的弊处,控制谭皇后,让谭皇后听话;可有人若是追查,她也有理由搪塞。

谭皇后病入膏肓,饮鸩止渴也要用的。

顾瑾之的药,的确是救了谭皇后的命。

所以,她也不怕有人找她的麻烦。

太后明白了这些,微微叹了口气。

她想到太子对朱仲钧的敌视、皇帝对朱仲钧的不喜,心里也是百倍放不下的。万一自己哪天去了,朱仲钧以何依靠?

如今,顾瑾之算是彻底攀上了谭皇后。

虽然她的手段有点卑鄙。

可是在禁宫久了,任何卑鄙的手段,对太后而言都是司空见惯。谭皇后自己,更是杀伐无数,她原本就不该活这么久。

顾瑾之替她保命,再从中获取利益,也无可厚非。

太后心里,还是偏袒顾瑾之和朱仲钧。

她轻轻拉住了顾瑾之的手,道:“你给皇后用的这药,弊处如此之大,皇后她迟早会明白过来。你行事,且要万分小心。三公主的事,自有哀家。你若是不让皇后出手,哀家也要谋划一二,不值得你这么早暴露…”

她想将计就计,让谭皇后将来成为朱仲钧的保命符。

太后不相信什么奇迹。

她也需要准备充足、万事俱备。

她很怕将来朱仲钧如刀俎上的鱼肉。

顾瑾之点点头,不再看太后。

这场谈话就结束了。

太后又叮嘱顾瑾之:“…这些日子。就少到宫里走动。”

她希望顾瑾之避避锋芒,别惹了皇后和太子的眼。

这次的事,皇后事后想起了,肯定会怪顾瑾之的;而太子,正满心怒火无处发泄呢。

顾瑾之笑起来。

她知道,太后已经站到了她这边。

真话是不可能说出来的。

这样半真半假的话,算欺骗,却对太后没有恶意。

顾瑾之道:“母后,我胞弟下个月初成亲,我这胎下半个月中旬就要临盘。到时候也不能到宫里给您请安了。”

太后点点头。

在仁寿宫说了半日的话。解开了太后心中的疑团。顾瑾之又往景和宫走了一趟。

三公主也在景和宫。

她给德妃看她新画的图。

“中秋节。我要自己给皇祖母做个大大的灯笼,这是我自己画的,姨母看看,我画得如何?”顾瑾之进来。三公主就热情迎了上来,拉了顾瑾之的胳膊,让她看自己的话。

她的丹青,笔锋成熟,运笔微妙。

一副八美图,她画的栩栩如生。八个美人,或立或坐、或凝眉或娇笑,形态各异。

顾瑾之看了大赞:“公主这笔力,不输一代丹青大家了。”

三公主脸微红。笑道:“姨母谬赞。”

德妃也满脸喜悦。

顾瑾之和德妃一起,狠狠赞了一回三公主的画。

三公主还要回去润色,就叫人收拾起来,道:“母妃和姨母说话,我先告辞。”

德妃点头。

等三公主走了。德妃笑盈盈拉着顾瑾之的手,道:“我听说了,多谢你,七妹。这次你帮了大忙。”

“我并没有帮什么忙。”顾瑾之笑道,“听说是皇后娘娘不喜欢袁珣,太子爷孝顺,才换掉的。”

这是私下里的传言。

从袁珣初次入选,大家都觉得,凭着太子这些日子对袁裕业的宠爱,袁珣当选三公主是毫无悬念的。

哪里知道,转眼见,袁珣第二甄选就落选了。

这让朝中猜测纷纷。

是不是袁裕业哪里得罪了太子,要失宠了?

宫里却说,是皇后帮忙的。

这话尚未传出去,只有宫里人知道。

始作俑者顾瑾之也知道。

“皇后娘娘仁爱,太子爷孝顺。”德妃道,“但我知内情。我承七妹的情。将来七妹有事相求,我也不遗余力。”

皇后娘娘并不喜欢三公主,更不待见德妃。

德妃和三公主的生死,皇后是不在乎的。

而太子,是极力想抬举袁家。

这个时候把袁家的孩子打下去,无疑损失了袁家的声誉,对太子而言也是种损失。

没有厉害在里头,太子不会无缘无故放弃的。

顾瑾之替皇后看病,已经大半年,皇后身子大好,也过起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清心寡欲,连每日的问安,也变成了半个月一次。

宫里大事小事,皇后也睁只眼闭只眼。

这就是顾瑾之的功劳。

德妃在这禁宫时间久了,虽然没吃过什么大亏,却也是把宫里的人情世故看了个通透。

宫里是无利不起早的。

没有顾瑾之,这件事根本不能成。

“娘娘不必这样。”顾瑾之笑道,“咱们是血脉亲情。况且,我出力也是少的。皇后再怎样闹,太子若是执意不听,皇后也无可奈何。只怕外廷也使了力,大伯出力更大。”

这话,也有道理。

德妃之前还怀疑大伯根本没有出力,心生怨恨。

此刻,她女儿不用嫁到袁家,德妃心里大好,也宽容起来。

外廷的事她不知道,但是顾瑾之的话,她还是赞同了。

她准备中秋节赏给东西给大伯母。

第465节生日

德妃说话算数,中秋节的时候,果然给禧平侯府送了重礼。

接到德妃送过来的东西,大夫人愣了愣。

她不明何意。

顾延韬回家后看到了,也有些吃惊。

而后,他想到了三公主的事,对大夫人道:“三公主这事,是皇后出力的。我和罗先生猜测,定是瑾姐儿进宫说项,求皇后使力。她对德妃娘娘,又是另一番说辞,娘娘就以为是咱们在外廷使了力…”

他的语气里,对顾瑾之有了几分不满。

罗先生名叫罗全,是顾家的门客,最是足智多谋,在顾延韬身边快十年了。

朱仲钧还打过罗全的主意,想让罗全跟着自己去庐州。

罗全拒绝了。

罗全非常忠心顾延韬。

“瑾姐儿也是时刻惦记着咱们。”大夫人大为感动,故意忽视顾延韬话来的不满,赞起了顾瑾之,“娘娘最疼三公主了,别寒了她的心。我明日进宫给她谢恩。”

“…我不受瑾姐儿的人情。”顾延韬冷哼,“这次,她坏了我的好事,还自以为高明。妇人之见。”

大夫人不说话。

她是很赞同顾瑾之的行为。

她也觉得顾延韬有点狠心,想拿三公主做靶子。

大夫人不在朝堂,不知道朝廷的风势千变万化。她总以为,袁裕业还是那个商户出身的袁家子弟,不值得顾延韬费心思。

焉知一个人从默默无名到权倾朝野,也不过几年的功夫。

顾延韬比任何人都清楚,当初他也是这样起来的。他走的,是和袁裕业一样的路。

那时候,皇帝是为了培植顾延韬,对抗谭家。因为顾延韬敢悬崖取鹿。让皇帝觉得他是个为了权势什么都敢做的人,心狠手辣,值得培养。

现如今。太子是因为喜欢袁裕业、信任袁裕业,才想这样培植他。

顾延韬从来不敢小瞧袁裕业。

小瞧别人。意味着孤芳自赏。

而孤芳自赏的权臣,命不久矣。

顾延韬深谙此道。

顾瑾之和朱仲钧也能猜测到顾延韬的不满。

朱仲钧也没有生气,只是说顾瑾之:“不该多管闲事…”

顾瑾之心情很好,没有和他争辩。

朱仲钧也只是笑笑,并没有因为顾瑾之的多管闲事而生气。

到了中秋节,离九月初二越发近了。

煊哥儿九月初二成亲。

老八顾琇之远去延陵府,回来也很麻烦。他已经写了书信来问。问可需要他亲自回来。

煊哥儿代宋盼儿回信,让他安心再延陵府读书,将来功成名就,考了个进士。才算对顾家的报答。

煊哥儿成亲,他就不需要千里奔波回来了。

书信快马寄往延陵府。

中秋节,顾瑾之和十弟、十一弟姐三个人的生日。

宋盼儿便说要大办。

“家里的东西都是现成的…”宋盼儿和顾瑾之商量。

煊哥儿的婚事,准备了很多东西,只需要拿出来即可。

因为皇后的事。太后让顾瑾之和朱仲钧避开锋芒,别总往宫里去。因而昨天,顾瑾之和朱仲钧带着孩子们,进宫去看过太后了。

中秋节当天,他们一家人就不去了。

宋盼儿听说了这话。高兴极了,就打算替顾瑾之大办生日宴。

她主要是为了顾瑾之。

要是只有顾瑾之那两个弟弟,宋盼儿是不准备办的。这些年,宋盼儿挺低调的,虽然为人仍是那么泼辣。

顾瑾之却以为不妥:“这些东西,都是替煊哥儿婚事准备的。若是用得不够了,一时间再哪里去买?买得来尚好,买不来怎么办?我已经这样大的肚子,热闹不得,不如一家人清清静静的,吃碗长寿面,反而更好。”

她知道母亲主要是为了她。

宋盼儿一想,煊哥儿婚事的用料、食材,原本就是有富余的,挪点出来不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