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体发育得比较快。

等他到了十岁的时候,已经很高了,像十四五岁的小伙子,旁人也不当他是小孩子,朱仲钧也总是说他是大人了,应该担负起保护家庭的重任,所以彦颖懂事比较早。

而彦绍,他不上不下,顾瑾之夫妻都不曾对彦绍寄予厚望,只希望他的童年过得快乐舒心。

燕山是长子,他必须懂事,这是顾瑾之和朱仲钧教导他的;彦颖崇拜朱仲钧,他一言一行模仿朱仲钧,自己很早学会了懂事。

而彦绍,既不像大哥那样有责任,又不是彦颖那本通透领悟。

“不许这么说话!”顾瑾之板起脸道。

第541节礼物

第541节礼物

顾瑾之和彤彤、彦绍在寿城住下,燕山和彦颖也陪着住了两天,兄弟俩起身回了庐州。

三月底,天气逐渐暖和。

春已深,青如剪,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南昌王的三个儿子,并不和顾瑾之住在一起。

顾瑾之只带着彤彤和彦绍住。

她监督孩子们念书。

彦绍还好,彤彤是坐不住的。

顾瑾之强迫她描红。彤彤长这么大,尚未正式启蒙读书。在庐州的时候,她性子野,又知道父兄会护着她,每每让她念书她就哭闹。那时候她年纪也小,顾瑾之想孩子应该有个愉快的童年,倒也没有逼得狠。

直到现在,她已经没什么事。闲下来一算,彤彤快七岁了,也该读书识字了,朱仲钧和燕山兄弟又不在,没人成为顾瑾之的掣肘,顾瑾之这才恒心要教好彤彤。

彤彤又撒娇又哭闹,满腹委屈。她既哭诉,又撒娇,百般伎俩都使出来。最后,她着实挨不过了,一边掉金豆子一边描红,嘴里哭着爹爹。

在一旁看书的彦绍看得心酸,偷偷和顾瑾之说:“娘,我帮彤彤写......”

顾瑾之摇摇头,道:“娘自有道理。你背你的书。下午我要检查的。”

彦绍没有两个哥哥那么好的记性。他是个普通的男孩子,像他这个年纪,背这种佶屈聱牙的书,是很吃力的,彦绍缩了缩脖子。他不再和母亲讨价还价,而是认真去默背书了。

彤彤还在哭,眼睛都肿了。

“上午写字,下午做针黹,一个也跑不了。”顾瑾之在一旁说。

彤彤哭得更大声了。她故意把墨弄得到处都是。

她那件桃红色的褙子,也弄得墨痕累累。

彦绍心疼妹妹,几乎劝说,又害怕母亲。反而自己背书没什么效率。

而顾瑾之无动于衷。

闹了四五天,彤彤终于认命了,知道逃不过,需得认真写字、拿针线。早点做完,就可以早点休息。所以,她写字、绣花只求速度,不求质量。

顾瑾之少不得也要讲她。

彤彤终于忍不住爆发了,大哭着说:“我不要和你住,我要去找我爹爹!你坏,你不喜欢彤彤!”

那哭诉凄惨无比。顾瑾之简直是那恶毒的晚娘。

顾瑾之不理会,把她拉回来,亲自替她磨墨:“你若是乖乖听话,娘岂会不喜欢你?你是跑不了的......”

这话似乎激怒了彤彤,她趁着顾瑾之不备。哭着跑了出去。

顾瑾之倒真没防备她。

看到彤彤跑了出去,丫鬟婆子们都去追,顾瑾之也连忙去追她。

追上了,顾瑾之就要把彤彤抱回来。

彤彤挣扎,用手去挠顾瑾之的脸。顾瑾之原本就瘦弱,最近又不太舒服,力气不足。被彤彤挣脱开了。

她自己,脸被彤彤挠了几处,有点血痕,头发也散了,狼狈至极。

最后,还是两个粗使的婆子。把彤彤给抓了回来。

彤彤气鼓鼓的回房了。

她哭了一场,觉得母亲不疼她的。她哭着,就想:这个世上,果然还是父亲最疼她的,从小娘就严格。不似父亲那么爱她。

还不如回去跟父亲住呢。

彤彤此刻心里是真的恨母亲。

她哭着哭着,就累得睡着了。

迷迷糊糊的,彤彤感觉有人轻轻拂过她的脸。那手掌,温暖又柔和,似柔风般。她在梦里,心里放佛松了口气,压在胸口的淤积,随着这抚摸,缓缓散去,彤彤低低呢喃:“娘......”

只有母亲才有这样抚摸她。

母亲不生气了。

彤彤想,真好。她在最心底,也知道自己闹得过分,也怕母亲生气。只是清醒的时候,倔强占了上风,不想承认罢了。

这情景,顾瑾之都看在眼里。她鼻子一酸,泪意就涌了上来。

彤彤哭,顾瑾之比谁都难过。但是这孩子,不能不管。每个人都是璞玉,作为父母,就有义务把这块璞玉雕琢好,让她有自己健康的世界观和特长,甚至还需要乐观和宽容。

任性,不管在哪里都不讨喜。

在雕琢的过程中,有的人顺从,像彦绍;有的人反抗比较激烈,像彤彤。

可并不能因此而丢了手。

彤彤哭闹成那样,顾瑾之想,彤彤在心里定然是记恨她的。

哪里知道,孩子睡梦中呢喃着叫娘,她的心顿时软成了一团。

顾瑾之也不是那能狠下心教育孩子的。

她胡思乱想着,彤彤已经醒了。

彤彤睁开眼,看到母亲怔怔坐在那里。屋子里有点暗,彤彤仍是能看到母亲面颊上那两道明显的红痕,甚至破了皮,她心里内疚不已。

她想到自己的鲁莽,生气时又踢又打,自己也后悔了。

彤彤怯怯的喊了声:“娘......”

顾瑾之不着痕迹抹去眼角的泪,笑着应了声,然后问彤彤:“饿不饿?午膳也没吃。”

彤彤这么一闹,回去就睡着,已经到了黄昏,却没有吃东西。

顾瑾之也跟着她挨饿。顾瑾之也一点胃口没有,至今没有进食,心里却只记得孩子没吃饭。

彤彤立马就明白了母亲语气里的宠溺,已经没有了责怪。她高兴得一下子坐下来,搂住母亲的脖子,道:“饿了!”

看到母亲脸上的抓痕,她又说:“娘,我错了。我以后好好写字,好好做针线,我不和您闹。您不要生气。”

“娘不生气。”顾瑾之笑起来,道,“彤彤说错了,娘相信彤彤。好了,咱们吃东西去。”

彤彤高高兴兴下了床。

接下来的几日,彤彤果然非常认真的描红和做针线。

顾瑾之奖励她,说带着她和彦绍去寺庙玩。

彤彤非常喜欢。

彦绍也高兴。

他们母子三人就出了趟府,去城里的大隐寺上香。大隐寺外。正好逢集。商家沿着大隐寺,搭了棚,摆了各色的商品。

彤彤喜欢极了,非要拉着顾瑾之逛。

因为有三名侍卫跟着。又是在寿城,顾瑾之是比较放心的。

她就带着彤彤和彦绍,逛了半个时辰。

彤彤买了不少的小玩意。她还给顾瑾之买个镯子。那镯子的玉石很普通,一两银子一只。但是根本不值一两银子。

顾瑾之仍是欣喜戴在腕上,还把自己手上的镯子取了下来,只带彤彤送的。

“这是彤彤送给娘的第一副首饰。”顾瑾之说。

彤彤笑得更甜了。

彦绍也买了个墨盒。

那墨盒是琉璃雕刻而成,像个莲台模样,十分新奇。

东西买好了,他们就回了府里。

四月初,寿城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撩起车帘往外看去。一畦畦冬麦渐露金黄,细风轻掠,麦浪翻滚;田间地头,百花争妍,恣意绽放。五彩缤纷;彩蝶儿在花丛蹁跹。

颜色浓处,妩媚娇花灼灼其华;颜色淡处,婀娜细柳青青欲雨。

彤彤一路上趴在车窗口看。

虽然庐州没什么大规矩,彤彤也经常出去玩,却不能像后世那般随意。她小小年纪,正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却要关在家里写字、绣花。顾瑾之想到这里,心里添了几分不舍,轻轻摸着女儿的头发。

彤彤目不转睛盯着外面,问顾瑾之:“娘,我什么时候能再去骑马?”

在庐州的时候,他们出行。哥哥们都是骑马,娘却把她拘在马车里。所以,彤彤很羡慕骑马的。她以为娘不给她骑马,是因为她年纪小。

等她再长大些,她就可以像哥哥们一样。骑马射箭,行走天下了。

所以,她问母亲,什么时候可以再去骑马。

等了半天,彤彤没有等到母亲的回答。

母亲只是轻轻摸着她的头发,目光宠溺,又有几分伤感。

这让彤彤不解。

她以为是自己说错了话,顿时不敢再说什么。

他们一路回了府上。

在垂花门口下了马车,彤彤眼尖的看到穿堂里站着一个人。那人穿着青色葛云稠直裰,颀长挺拔,脸上带着温和的笑。

顾瑾之忙着吩咐下人,没有留意到。

彦绍也不曾看到。

彤彤却认出来了。

“大哥!”彤彤兴奋得尖叫,扑了过去。

顾瑾之和彦绍这才转脸去看。

燕山缓步走上来,接住了冲向他的彤彤,一把将她抱起来。他不似彦颖那么有力气,故而有些吃力。

彤彤搂住燕山的脖子不撒手,语气又急又委屈:“大哥,彤彤想死你了!你怎么到今天才来看彤彤?”

燕山笑,拍着彤彤的后背,道:“彤彤乖......”

顾瑾之上前,燕山这才放下彤彤,给母亲行礼。

抬眼,就见母亲脸上有浅浅的痕迹。

他使劲看了记下。

顾瑾之笑着问他:“这才几天,你怎么来了?”

“京里来了信,爹爹说要派个可靠的人来给娘送信。我想着,我已经好久不见娘你们,又能帮爹爹递信,就过来了。”燕山道。

京里的来信,又要可靠的人送,肯定是秘信了。

不好站在门口说的。

顾瑾之点点头,带着燕山和彦绍、彤彤往里走。

第542节风声

第542节风声

燕山到来,最开心非彤彤莫属。

她很想念庐州的。

彤彤见到了燕山,话就止不住。

她拉着燕山,说长道短的,把庐州的人问了一遍,连她房里的乳娘和丫鬟们都问了一遍。

燕山就笑着,捏彤彤的小鼻子:“你这是想庐州了啊?”

“没有!”彤彤立马道,“我跟娘和三哥在这里,可好玩了......”

她这忠心,表得太虚伪了。

彤彤虽然有点刁蛮任性,却最会抓重点。她知道父亲让母亲带着她和三哥到寿城,肯定是庐州有事。

对于改变,每个人多少有点不适。彤彤还是孩子,她的不适更加明显了。但是她知道父母有隐情,所以她从来不哭闹说要回去等语。

仅仅这点,顾瑾之瞬间觉得,彤彤也有她的生活技能。

她这点察言观色的本事,一般人不及。

顾瑾之听了彤彤表忠心,她还好。

彦绍却绷不住了,笑了起来,道:“好玩?你不是又哭又闹,还打了娘吗?”

燕山听了,脸色一落。他就觉得母亲脸上不对劲。

彤彤也微微缩了下肩头。

彦绍的话太快,顾瑾之想拦已经来不及了。

“没有的事。”顾瑾之笑着道,“彤彤疼娘还来不及呢。”

然后她对燕山道,“彤彤在这些日子学了写字和绣花,我还要教她读书。等以后回庐州,再给她请个师傅。彦绍也是我教。你回去告诉你父亲,不用担心我们。”

彦绍也是个聪明的。

听到母亲这话,他就知道自己方才说错了。

覆水难收。

他低垂了头。

比如兄长和妹妹,他似乎笨拙很多。

燕山勉强说了句事。

彤彤知道气氛冷了,再撒娇大哥只怕会反感,立马起身道:“娘。我衣裳脏了,我要回房更衣。”

“好。”顾瑾之笑道,“彦绍,你也去吧。更衣梳洗一番,咱们再吃饭。”

彦绍道是。

兄妹俩从正屋出来。

出来后,彤彤就抱怨彦绍:“三哥告状,真是小人!”

她这口气,像足了老二彦颖。

彦绍脸微红,结巴道:“我说的是实情......你就是不乖......”

“哼!”彤彤一跺脚,转身快步跑了,不等彦绍。

彦绍就身后想:完了,母亲觉得他不会说话,妹妹又生他的气。

他郁郁回了自己的院子。

这些念头并没有缠绕他很久。

他天生不多心、不敏感。当时觉得不太舒服,更衣之后就忘记了。兄妹之间的争吵是很正常的,血浓于水的亲情,争吵是不会疏远的。

他们吵吵闹闹的,过几日自己又好了。

彤彤和彦绍出去之后。燕山还想问母亲脸上的伤痕,顾瑾之却先开了口,问燕山:“京里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