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复杂

卫老太太没说话,这几天或许衍圣公府上下不怎么好过,可卫家这里,同样也不怎么好过。

头个难过的就是大夫人,原本就先死了丈夫儿子,如今唯二两个女儿还有个也过的如此艰难,她简直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希望。

卫老太太沉默了半响,看了眼三老爷,问他:“你怎么看?”

三老爷是很知道揣度卫老太太的心思的,不管是出自私心还是出于讨好老太太的目的,他垂头半响,抬头看着卫老太太直言不讳:“恕儿子冒失了,老太太,不如就和离吧?”

最难的句话已经说出了口,卫老太太也并没有发怒,三老爷接下来的话也就说的异常的顺口:“朱家连卖媳妇这样的事都做的出来,还指望他们待阿敏好?退万步,就算是她们真的洗心革面,阿敏心里能没有疙瘩?…不管怎么样,阿敏和阿玫是大哥的骨血,我做叔叔的,不会看着她们遭人欺凌。”

不管三老爷这话有几分真心,总归是人话,卫老太太面上冷淡的神情总算是和缓了些,叹气摇头:“有你这句话,你大哥在九泉之下也能闭上眼了。”

顿了顿,她忽然开口问:“上回冯家抄家,到底是为的什么?”

三老爷显然已经打听清楚,听见卫老太太问,半刻迟疑也没有,敛了笑意道:“还是为的之前大皇子的事…”

大皇子,就是明皇后嫡子,十年前死于伤寒。

卫老太太右眼皮跳的厉害,她拿右手的素白帕子按住了,似有若无的叹了声:“什么罪名?”

当年大皇子死的时候,明皇后已经死了,明家也已经倒台,明眼人都知道,他不是死在什么伤寒上,而是死在了惊恐交加里。

“说冯家行巫蛊,诅咒太子。”三老爷不自觉把声音压得极低:“您也知道,早些年就有御史参奏的,可是圣上直没当回事,不知道怎么的…最近又有御史旧事重提,圣上就下令让锦衣卫去查…”

从前明家当权的时候,冯家是什么都是好的。

而等到明家倒了的时候,家独大的冯家也不是好的了。

卫老太太想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只觉得头昏昏沉沉的糊涂的厉害,半响才唔了声。

既然说到了这里,三老爷也不再藏着掖着,干脆同卫老太太说破:“这回朱家把事情做的这么绝,或许也有因为御史上奏的缘故。”

这个上奏自然跟冯家没有关系,而是说云南那批打着传国玉玺造反的余孽是同卫老太太有关的事,在三老爷看来,朱家这分明是迫不及待的要脱身了。

冯家如今的下场又更坚定了朱家甩脱卫家的信念。

朱家毕竟是天子心腹,朱芳是左金吾卫副千户,是跟着天子的近臣,在御前行走,比旁人更能揣摩天子圣意。

或者是他们看出了什么。

卫老太太和三老爷想到这点,都有些无言。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不是她们能左右的。

卫安却不这么想。

她总觉得上世的卫家倒的有些不正常-----卫家的坏事件接着件,就没有停的时候。从卫大老爷和长子的死开始,卫家就好像陷进了什么诅咒…

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从逼死卫老太太,步步叫卫家再也无法复起,这更像是个巨大的圈套,笼罩在卫家人的头上,准备把卫家人打尽。

还有冯家…

可是能肯定的是,隆庆帝本人是不想逼死卫老太太和冯家的,他这个人,要说他过河拆桥无情无义是真的,可要说他真的存了心定要把这些功臣逼上死路也不尽然。

上世到最后他也还想着捞冯家出来。

可是为什么没捞成呢?

卫安的手指无意识的在黑漆的小几上敲击几下,忽然瞪大了眼睛。

荣昌侯世子最后之所以会死在刑部大牢里,明面上的理由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三司上书说是他畏罪自杀。

可是荣昌侯世子会畏罪自杀吗?他明知道他的父亲同隆庆帝的关系,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他个要担起荣昌侯府百多口性命的世子?

这样的手段后来卫安曾经不止次听彭采臣提起。

人这种生物,年轻的时候越是谦虚谨慎,临到老了就越容易骄矜,好像是想把从前的克制和小心翼翼都给成倍成倍的补回来。

当初的彭采臣就是这样,他到了后期,已经功成名就,觉得他自己家荣华富贵已经稳固了以后,就总是很爱炫耀,不止次的提过,他说卫家实在太蠢,到死都不知道得罪的是谁,被抄家灭族也是应当的。

到死都不知道得罪了谁…

卫安把这两件毫无关系的事儿联系到起,竟然结结实实的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是啊,隆庆帝如果要整治卫家,多的是法子,他多的是言官走狗,更甚的,只要他身边的锦衣卫按照他的意思揣摩揣摩罪名,卫老太太早就死了几万遍了。

而隆庆帝显然是不想卫老太太死的,不管是出于对明家最后点儿血脉的补偿,还是出自曾经明皇后的情分,隆庆帝毕竟对卫老太太还很是眷顾,就算最近朝中风波又起,卫老太太这里也还是风平浪静…

倒好像是真的跟卫家有仇的人,知道从哪里攻击卫老太太最痛,知道如何叫卫家其余人跟隆庆帝半点关系都不再有------只要隆庆帝这个小姨子没了,剩下的卫家人在隆庆帝那里算个什么?就算是十个长宁郡主,在隆庆帝心里恐怕也比不过个卫老太太的情分来的重要!这些人分明就是冲着毁掉卫家来的…到底是谁这样跟明家的人有深仇大恨,连明家最后个女眷了,都已经年过半百了的老太太也不放过?

道阻且长,卫安看着屋外巨大的雨幕,沉默半响,让蓝禾捧着只水晶花瓶往正院送去,蓝禾轻手轻脚的进来,先朝外头看了眼,并没有去拿花瓶,轻声对卫安道:“姑娘,李嬷嬷出去了…”。

(教育123文学网)

第51章 怀疑

卫安之前已经特意吩咐过蓝禾和玉清并汪嬷嬷,多注意李嬷嬷的动向,此刻听说李嬷嬷出去了,她先愣了一愣才点头。

李嬷嬷是长宁郡主的心腹,她要是做什么,一定是出自长宁郡主的授意,她眉头几不可见的皱了皱,觉得心里烦闷一片。

她还是太弱了,年纪太小又没有得力的可以在外头行走的人,就好像是一只聋子瞎子,外头的事情她一概插不上手。

得快些改变自己的处境…

她心知肚明,李嬷嬷这回出去,大约是为了上回滴血验亲的事儿,她应当是早就把消息传回豫章去给长宁郡主知道了,长宁郡主会怎么说?

掩下这重重心思,她迈进老太太的合安院正好碰见红着眼睛出来的大夫人。

大夫人见了她,愣了愣就上前几步拉住了她的手,好半响才从喉咙里挤出一句谢:“安安,多亏了你…多亏了你…”

如果不是卫安发现的及时又聪明,处理的妥妥帖帖,如今卫玉敏就全毁了!只要一想到这一点,大夫人的心就如同被刀子扎了一样。

卫安轻笑着摇头,看见青鱼打了帘子出来,就温和的安抚大夫人:“大伯母您别担心,都会好的。”

大夫人知道老太太是找卫玉敏卫安两姐妹有话说,抿了抿唇苦笑一声,心里的担忧到底还是都没说出口,拍了拍卫安的手背,目送她进去了,才朝外走。

卫老太太送走了三老爷以后想了一晚上,决意先问卫玉敏自己的意思,见了卫安来,她招招手叫卫安在底下坐了,转头却是问卫玉敏的:“你想好了吗?”

卫玉敏低垂着头,眼睛因为这几天都一直没断过眼泪而显得有些红肿憔悴,她倚在鹅颈椅上,两只手紧紧攥住了把手,低声同卫老太太说:“当时孔二太太领着我,她说是…说是阿芳在外头喝醉了,竟想着要把一个歌女领回府里来当姨娘,问我要不要去瞧瞧。”

“我想着,这歌女是外头院里的,不是衍圣公府自己家养的,同人家张口,实在太失礼了,就去问了婆婆的意思,我婆婆说,阿芳一定是喝醉了,叫我同孔二太太出去瞧瞧。我当时隐约觉得不对,却又想不明白到底哪里不对…就跟出去了…”

她深吸了一口气,眼泪终于没忍住,还是从眼眶里溢出来:“谁知道我出去看见的,不是阿芳,是承恩伯…”

卫老太太抬手止住了她,把她叫到跟前擦了眼泪。

“一日夫妻百日恩,我同他成亲这五年,先后给他生了一儿一女,上敬公婆,下敬妯娌姑嫂,自问没有不周到的地方。他们朱家…”卫玉敏把脸埋在手掌心里,极为想不通也极为委屈:“到底是为什么啊?!”

卫老太太神情讥诮:“不是你的错。”她意味深长的摸了摸卫玉敏的头发:“是我这个老婆子的错。”

卫安没开口,等到卫老太太问清楚了卫玉敏的意思,让卫玉敏先下去休息了,她才看按着卫老太太,神情镇定的道:“老太太,或许,也不是您的缘故。”

卫老太太微微挑眉,就听见卫安道:“您想没想过,若真是因为您的缘故,当初明家出事,朱家就能上门退亲?可他们并没退亲,就算是大伯父后来出了事,大姐姐成了丧父长女,能依靠的唯有您,他们家也仍旧坚定的要求娶大姐姐…”

卫老太太若有所思,神情凝重。

卫安就知道她听进去了,抽丝剥茧的分析给她听:“既然这么重情重义的人家,为什么短短几年就变了脸呢?尤其是大姐夫,前后简直好像不是一个人,这实在太奇怪了。”

“作为一个男人,他不应当对曾经同大姐姐有纠葛的承恩伯恨之入骨吗?”卫安终于开门见山,目光也陡然锐利起来:“可是他为什么还会同意平阳侯夫人的提议,设计大姐姐把大姐姐送去承恩伯那里?别说这件事他不知情,平阳侯夫人胆子再大,恐怕也想不出这个主意,更指使不动承恩伯,毕竟内外有别…而如果真是大姐夫,那么,大姐夫就连娶大姐姐的动机,也叫人不敢深想了。”

上回的话还没有说完,卫老太太没先回卫安的话,反而先打量了她一眼:“你不像是一个孩子。”

“我的确不是孩子。”卫安承认的很痛快,起身跪在卫老太太跟前:“祖母,您信佛,那您信不信这世上有因果轮回?有大彻大悟…”

卫老太太紧盯着她:“我信这世上有大彻大悟,可是一个人再怎么大彻大悟,也不应当脱胎换骨到你这个地步,你不过是个没人教养的十岁孩子,你就算再大彻大悟,也不过就该是变得听话温顺而已。”

卫安需要得到卫老太太的庇护和信赖,如果她真的不是长宁郡主的亲生女儿,而是卫阳清同别人所生的孩子,那卫老太太就更是她的救命稻草。

她静静的跪伏在地上,不挣扎也不辩解:“祖母,佛有过去现在未来一说,您就当眼前的这个我,是未来的我吧…”她抬起头直视卫老太太,坦诚又自然:“我不会害您的…”

卫老太太目光沉沉的盯着她,眼前的小姑娘眼神坚定清澈,若这话不是出自本心,那她的心性可就真的太吓人了。

正僵持着,外头花嬷嬷隔着帘子禀报说,平阳侯夫人来了。

这么多天,平阳侯府虽一直有派人来,也叫小孩子们过来过,可是平阳侯夫人和平阳侯世子却一直没现身。

现如今或许是见这回卫家的嘴实在太紧,态度实在太难琢磨了,终于来试试深浅了。

卫老太太简直想把平阳侯夫人碎尸万段,可是听了卫安的一番话,她又忽而觉得恐怕就算是碎尸万段,也便宜了这个佛口蛇心的妇人。

如果朱家真的蓄谋已久,那到底是为的什么?朱家同明家有仇吗?跟卫家有仇吗?什么样的仇恨值得他们铺这么久的路?

第52章 托词

屋里静默无声,卫老太太单手支着头有些昏昏欲睡。

最近这几天她一直没有睡好,眼睛看东西如今都有些朦朦胧胧的不清楚了,等风顺着窗户钻进来,她才醒过神,坐直了身体。

比起平阳侯府,她当然更相信自己的孙女儿,哪怕这个孙女儿向来不亲近,可她也毕竟姓卫,与卫家休戚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她顿了顿,问卫安:“那依你看,这朱夫人,咱们见还是不见?”

“祖母,如果冯家也倒台了,冯贵妃和三皇子也倒台,那大皇子和三皇子都没了,得利的会是谁?卫安的声音很轻,不先说朱家的事,却没头没脑的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卫老太太吃了一惊,看怪物一样的看了卫安一眼,终于还是沉了声音摇头:“谁能得利?当今唯有三子而已…”她忍不住又呵斥卫安:“三皇子怎么会有事呢?不可胡说!”

隆庆帝如今只有三皇子这个独苗,如果连儿子都没有,他的皇位以后交给谁?江山还要不要了,就算是再恼怒冯家,也就是这一阵子气头上,过后总会找机会替冯家描补的。

卫安提醒她:“也不尽然啊祖母,圣上虽然没有旁的儿子了,可是咱们朝不是没有过兄终弟及的先例…”

卫老太太狠狠地打了个冷颤,终于惊叫出声:“你说什么?!”

可是却没有再呵斥卫安胡言乱语。

对啊,隆庆帝没有子嗣,可是他多的是兄弟,当年比他有资格继位的还有同样是跟他一样养在前朝令皇后膝下的郑王楚王,甚至临江王,也比他更得先帝的欢心…

卫老太太只觉得根根汗毛都倒竖了起来,浑身上下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可如果真是这样,那又跟卫家有什么关系?

卫老太太微微愣住,随即就跌坐在圈椅里,面色惨白。

有的,当然有关系,如果那些藩王们真的有其他想头,那手握重兵镇守云南的明家,育有嫡出皇子的明皇后…还有卫家…

卫老太太被自己的想法吓住了,好半响才吐出一口气。

“或许朱家不是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样目光短浅,是因为卫家和您被御史攻讦就想着要甩脱大姐姐这个包袱。”卫安笑了一笑:“相反,朱家是机关算尽。他们恐怕想榨干卫家最后一点儿利用价值吧。”

卫老太太不明白:“怎么榨干?”

卫家现在还能有什么利用价值?所值得一提的无非是三老爷如今正在礼部当着个侍郎,五老爷也是一地知府罢了,现在的卫家,还有什么利用价值?

卫老太太想着,混沌的思绪更加混乱了,过了好一阵,怒意才陡然升腾起来。

如果真的如同卫安分析的那样,是有人在中间捣乱,那么…明家当年的事…

这些旧事卫老太太原想忘了的,可是现如今这一丁点的火苗却已经成了燎原的大火,把她烧的坐立难安。

当年卫大老爷来信就说过明家的案子多有蹊跷之处,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还坚持要亲自押送明家人回京受审,说是怕人做手脚。

怕谁做手脚,恐怕是担心信会落进别人手里,并没有明说。

那么,卫大老爷究竟是怕谁做手脚,他是不是发现了什么不对?

怎么就那么巧,卫大老爷前脚说是恐怕事情不那么简单,后脚就真的出了事遭了贼匪?又是什么样的贼匪能打得过真刀真枪的官兵?

卫老太太想的头疼欲裂。

卫安上前替她按太阳穴,轻轻提醒她:“祖母,不必急,是真的对着卫家来的话,算计大姐姐不成,她们一定还有后招的。不过至少现在,我们能得一时安静了。”

朱家在这里头又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上一世卫家出事的时候卫安实在太小了,她不知道后来卫老太太到底是不是真的纯粹因为大夫人的死就撞死在了文华殿。

从前以为的真相,到了这一世也不是真相了,所有的事都如同掩映在了重重迷雾里,如同隔水照花,叫人看不清摸不透。

卫老太太没说要见平阳侯夫人,平阳侯夫人就在外厅等足了一上午。

直到三夫人派人进来问,老太太才恍然惊醒,让三夫人把人领到前头花厅去。

老太太竟然会见朱夫人,这叫三夫人有些疑惑-----之前衍圣公府只做中间人的孔大太太和孔二太太老太太尚且恨的牙痒痒,可是这罪魁祸首老太太倒是愿意见了?

不过她到底什么也没表露出来,态度疏离又不过分冷淡的引着朱夫人去花厅。

定北侯府并不因为人少就对这些地方疏忽对待,花厅布置得雅致又不失富贵,朱夫人在下手第一张椅子上刚坐下,就听见卫老太太的咳嗽声,忙站了起来,满面带笑的朝卫老太太请安。

她陪着笑,不顾卫老太太的横眉冷目,捏着帕子先问卫玉敏如何了。

见卫老太太不说话,又低垂着头,声音哽咽:“我知道这事儿是我们的不是,是该千刀万剐的…”

卫老太太心里厌烦,也就没功夫兜揽她,沉默的看着她表演,直到把她看的实在端不住了,这才冷笑了一声:“你说的是,你们家能办的出这么丧人伦的事来,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一句话把平阳侯夫人噎的竟找不出话来应对。

过了片刻,卫老太太问:“这么些天了,你们想好了吗,打算怎么着?”

平阳侯夫人有些愣,在她看来,还能怎么着?

其实这事儿虽然耸人听闻了一些,可是在世家大族里,哪里没点儿阿臜的事儿?说的不好听些,当初的方继后,还是有婚约在身的呢,隆庆帝看上了她,还不照样是把人娶进了宫?

只是这话她没敢说,斟酌了片刻就道:“我们是猪油蒙了心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她稳了稳心神:“您不知道,承恩伯他…”她叹了一声气:“这位主儿真是难缠至极,他要是想要的东西,挖空了心思也要得到的…”

第53章 拨火

最后朱夫人走的时候面色铁青,好像是受了什么天大的侮辱一般,气冲冲的出了垂花门,打了个趔趄还险些摔倒,仪态大失。

卫老太太没功夫去管她,快进七月的时候,她干脆去了一趟方家。

方家一门占了整整一条大街,卫老太太绕过承恩伯府,径直去了东府,见了方家老太太。

方老太太知道卫老太太这回来为的是什么,皱着眉头很有些烦恼。

只是卫老太太却有那么一点儿让她疑惑,她虽仍旧照实说了朱家的事,却并不曾把账连方家一起算,襄樊,她竟还说:“朱家说,这事是承恩伯一力主使,我却不信的…”

卫老太太抬眼看了方老太太一眼,缓了缓情绪才接着道:“承恩伯这么多年了,早不动念晚不动念,偏偏这个时候动念?何况就算是真的动了念头,也多的是机会,为什么非得在衍圣公府上做这样的事?还不是打量着衍圣公府闹出事来才最不可收拾?”

方老太太的右眼一跳一跳,仿佛已经预感到了卫老太太接下来会说什么:“老太太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卫老太太垂下头:“恐怕承恩伯同我们家一样,也同样是被算计了。方家是后族,原本就被那些御史们不错眼的盯着,要是真的叫承恩伯犯下这么一件事,那到时候…方家只怕受的攻讦不会比我们家少。最不济就算不闹出来,朱家特意选中了承恩伯,恐怕也不是那样简单的,指不定现在敢挑唆承恩伯行事,日后就敢拿着这个当把柄叫承恩伯去做别的事…”

方正荣是不争气,可他毕竟是方老太太的亲孙子,方老太太的儿子死了,对于这个长孙,总是无比溺爱的,所以才会养成了这无法无天的性子。

卫老太太知道这件事方正荣或许是起了意,可是那不要紧,现如今她最恨的还不是承恩伯,承恩伯原本就坏,她知道的,她恨的是那些明明坏到了骨子里,却还装的道貌岸然的两面派。

方老太太平时孙子有错也要给他找百般借口的,这回听卫老太太这个苦主说孙子竟然是被人故意挑唆了,气的厉害,等卫老太太走了,立即叫来了承恩伯的二叔,如今方皇后的亲爹,让他们严查,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捣鬼。

方家闹的这么沸沸扬扬,方皇后那里自然也会有人去告诉一声的。

三老爷苦着脸,他自以为很明白嫡母的心思的,这回却被卫老太太的做法给弄懵了,很是不明白老太太为什么会来这么一手。

明明承恩伯…

卫老太太先吩咐他把通州庄子收拾出来,而后才冷笑着告诉他:“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朱家想把承恩伯当成手里的刀,也要看方家肯不肯答应。叫他们狗咬狗去吧!”

卫安说的猜测虽然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可是卫老太太总觉得还是有些道理,如果真的是有人在背后算计卫家,那么朱家就一定是马前卒。

可若是真是卫安猜测的那样,那朱家就算是死,也不会把这样重要的事泄漏出来-----卫家现在又没有什么可倚仗的,相比起朱家背后的人来说,得罪了也就得罪了,在他们眼里,卫家根本什么也算不上。

何况他们原本或许就连方家也想一并扯进来,方家的承恩伯虽然不成器,可是方皇后的那个爹却不是个好相与的,朱家招惹上了他们,只要时间一久,总会有些马脚露出来。

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三老爷若有所思,又问卫老太太:“那阿敏…?”

三老爷已经听三夫人提起过了,这世上不知道怎么,竟然还会有平阳侯夫人这么不要脸的人,明明做错了事,却还是那样理直气壮,咬死了不肯放卫玉敏和离。

还拿孩子来要挟。

真是不要脸至极了。

三老爷也是同意卫玉敏和离的,那样的人家呆了也没什么意思,到时候卫玉敏真要是出了什么事,卫老太太恐怕也得去了半条命,不为了别人想,他也得为了卫老太太着想。

可是朱家要是咬死了一定不肯放人,那就又有些难办了-----毕竟平阳侯夫人说得对,卫玉敏是姓卫,可是她的两个孩子可是姓朱的。

卫老太太嘴角挂上了一抹冷笑:“恰好要同你说这件事,你稍晚些拿了帖子去请王供奉来。”

太医院的王供奉是经常来卫家给卫老太太瞧病的,三老爷有些没反应过来:“您的身体不适吗?”

阴沉了许久的天终于下起了大雨,卫老太太看着花嬷嬷去关窗户,眼神里带着点儿狠厉:“是,我身体不适,还要去通州休养,等王供奉来过以后,你就着人去通州知会一声,后天我就领着你大嫂和阿敏她们去通州住上一阵。”

三老爷就有些愕然,全然不明白卫老太太这是什么意思。

跑去通州做什么?就算是把卫玉敏带走了又有什么用,难道还能躲上一辈子吗?何况这事儿又不是自家理亏,为什么还要避着朱家?自己家不找他们的麻烦已经是他们祖上积德了…

卫老太太唇角一点冷笑越发森然,有些疲惫的对三老爷挥了挥手:“最近朝堂上的事太多了,我也该避一避,病一病。你不用管这么多,若是人问起,就尽管说我实在病的重了,需要静养就是。”

她给方家的人情可不是白给的,只要方家那些人稍稍上道,就该知道如何还她人情。

她轻拿轻放,把责任都推在了朱家身上,那方家总要给些表示。

她如果因为卫玉敏的事儿都病了避到庄子上去了,方家总该在方皇后面前上说一句公道话吧?

而方皇后,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三老爷似有所悟,迟疑了一刻就点头应是:“您放心,明天我就往太医院里送帖子,请王供奉过府来给您瞧病。”

忐忑忐忑,求首订啊求首订,重要的事情还是说两遍吧…对手指看着你们。

第54章 消息

斜光到晓穿朱户,汪嬷嬷透过斜阳瞧见自家姑娘正在同薛先生讨教绣艺,脸上带着一抹骄傲的笑意,低声嘱咐了蓝禾好好伺候,自己出来又吩咐小丫头们收拾行李。

才进门的李嬷嬷看着一地的箱笼有些吃惊,皱了皱眉一脸菜色的问汪嬷嬷:“这是怎的了?不是说还有一阵子才搬过去吗?”

她想起卫安要搬进合安院的事儿,整个人新理论都笼上了一层阴影,又是担忧又是焦急,长宁郡主特意让寄了信回来,说是过阵子会把卫安接到豫章去。

可是卫安不知道怎么的,最近竟然颇得卫老太太青眼,卫老太太甚至还亲口说要把她带在身边教养…她要是把卫安带在身边教养,哪里还会把人还给长宁郡主?

别的不说,长宁郡主要是知道卫安竟然得了卫老太太喜欢,恐怕就又是一场是非。

汪嬷嬷自从卫安嘱咐过后就对李嬷嬷有了几分警惕,听见她问,觉得她语气有些不善,也不由得冷了脸:“老太太要去庄子上养病,说是领着姑娘也一同去住一段日子。”

去庄子上养病还要带着卫安?李嬷嬷心里更加五味杂陈,看着汪嬷嬷忙忙碌碌的招呼人收拾东西,自己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搭手。

卫安的事,她向来是不大上心的,因为这不上心,卫安向来被养的不是很好,她也知道郡主喜欢她的不上心。

可是没想到从不上心的卫安,却在她不曾注意的时候完全变了一个人。

这才多少时日?府里上上下下对她的态度就全变了,大夫人不说,从前她也是极和善的一个人,可二夫人三夫人,从前对卫安都是恨不得避如蛇蝎的,到了如今却也待她和颜悦色了…

她站在廊下发着呆,冷不防却被人叫了一声,这才提起了精神,跟着叫她的小丫头出了门,领着小丫头去了自己休息的房里,问她:“什么事这样冒冒失失的?”

最近府里上下都缩着尾巴做人,都知道卫老太太心情不好,小丫头被呵斥的连忙低了头,期期艾艾的告诉李嬷嬷:“我表哥让我给您递个信,说是郊外那边让您过去一趟,您的外孙子发热退不下去,一家人都急的很呢。”

李嬷嬷手里正寻东西的动作就顿了顿。

她外孙前些日子才被女婿送去豫章了,发什么热需要她去看?恐怕是郡主那边有消息来了,她有些烦闷的皱了皱眉头,很是担忧。

晚间去卫安房里伺候的时候,就斟酌着同她告假:“家里小孩儿又病了,您是知道的,我就那么一个女儿…”

换做平日,李嬷嬷是决计不至于先知会卫安的,卫安房里的事向来是她说了算。可是如今却不同了,卫老太太待卫安上了心,卫安又快跟着卫老太太去通州,她这个管事嬷嬷若是行差踏错,稍不注意就要吃排喧。

卫安已经同薛先生说完了话,正看着汪嬷嬷替她收拾衣裳,有些无奈又亲昵的同汪嬷嬷道:“不必住很久,人又多…祖母是去养病的,嬷嬷别给我带那么多衣裳首饰了…”

等转头听见李嬷嬷要告假,她怔了片刻才应了一声:“那嬷嬷去吧,只是最迟后日就要启程去通州了…”

李嬷嬷就一叠声的让她放心:“您放心,我就出城去瞧瞧去,瞧完了就仍旧回来的,您一个人去,我也不放心…”

蓝禾有些疑惑的目送李嬷嬷出去,见玉清有些疑惑,也忍不住开口:“姑娘,上回李嬷嬷告假,不就是因为说她外孙要去豫章却生了病,所以去照顾吗?怎么这回又生了病?人到底是去豫章了还是没去啊?”

给外孙看病什么的,显然是李嬷嬷找的借口。

究其原因,怕是因为长宁郡主有吩咐了,卫安有些恍惚,又觉得心里有些沉重。

这么多天了,她仍旧也还没想好,如果她不是长宁郡主的孩子,又该何去何从。

屋里一时静的有些吓人,过了片刻卫安吩咐蓝禾玉清下去守着门,这才拉住了汪嬷嬷的手,声音有些发颤的告诉她:“嬷嬷…”

之前汪嬷嬷其实或许已经从她的言行里窥得了一些端倪,可是要说知道全部,却是没有的,卫安冷静下来,把长宁郡主怀疑她身世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汪嬷嬷。

汪嬷嬷上一世到最后甚至是为了她死的,忠心完全信得过,卫安拽住她的手握的更紧:“滴血验亲未必准的,事到如今,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母亲的孩子了。”

汪嬷嬷被震惊的差点咬了舌头,半响也说不出话,好一会儿才回过了神,卫安是她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她对卫安的情分早已经超越了主仆,现在听卫安声音里带着哭腔和哽咽,只觉得心里酸的很。

难怪长宁郡主对卫安一直冷淡的过分,原来还有这层缘故。女人的嫉妒心是很可怕的,何况卫安还被以她亲生女儿的名义养着,长宁郡主心里肯定不会开心。

她心里发酸,揽住卫安的肩膀:“这是怎么说…”思绪有些混乱,整理好一会儿她才继续劝卫安:“可能郡主是糊涂了。何况,就算您不是郡主的孩子,那也是五老爷的孩子吧?那郡主无论如何也称得上您的母亲…她对庶出的九小姐不是也不错吗…”

就算不是长宁郡主的孩子,总归也该是卫阳清跟哪个女人生的,否则这两夫妻失心疯了吗?帮别人养孩子,何况看长宁郡主那愤愤不平的模样,很有可能卫安大约是卫阳清的私生女了。

她想到这里,又觉得长宁郡主未免太小气,男人哪有不贪新鲜的,退一万步来说,要恨也该是恨五老爷才是,跟一个孩子计较做什么?

当年卫安自己又不能选择到底来不来这个世上,这么折腾一个小孩子,实在是有些过分了。只是郡主被老王爷宠坏了,养成了这副说一不二的性子…真是让人头疼的厉害。

第55章 变数

话既然说开了,汪嬷嬷想了又想,终于知道卫安为什么对秋韵的事那么上心,又去跟老王妃要人,原来不是为的弄清楚为什么长宁郡主不喜欢她,而是为了弄清楚她的身世。

她心里很担心:“如果郡主把那滴血验亲当真了,会对您不利吗?”

大约是不会的,只不过长久的冷淡罢了。

卫安想起上一世无所事事的在后院数叶子的那几年漫长难熬的时光,眼里闪着一点水光,好一会儿才笑起来:“不会的,母亲不是那种人。”

“那咱们以后怎么办?”汪嬷嬷有些怅惘又有些迷茫:“郡主要不是您母亲…”

这一点卫安却早在汪嬷嬷刚才说就算不是长宁郡主的孩子,也总归是五老爷的孩子的时候就想清楚了,就算是她真不是长宁郡主的孩子,她也总是卫家的人。

只是大不了…对长宁郡主敬而远之吧。

卫安记得上一世最后长宁郡主替她隐瞒让她得以保全,可是长宁郡主日积月累用冷淡和漠视在她心里捅出来的伤口,历经前世今生也依旧在流血。

她所受的苦,大约已经足够偿还不是亲生母亲又冷眼对她那么多年的长宁郡主了吧?

卫安拍拍自己的脸努力的笑了笑:“如果真不是郡主的孩子,那我就离郡主远一些…”她吸了吸气:“不管怎么说,就算我是父亲和别人的孩子,母亲总算是容忍了我的存在,养大了我。”

虽然未必是心甘情愿的养,虽然之前养她未必就确定了她的身份,可总归是让她平安长大了。

汪嬷嬷就更加心疼。

李嬷嬷也心疼的很,只是这心疼自然不是对着卫安的,她看着风尘仆仆的自家女婿,忍不住叹了口气:“就赶得这么急?你做人也太死板,该躲懶的时候就该躲懶…豫章来京城千里远,你只用了一个来月就到了,也太实诚。”

其实一个多月也算不得很赶了,可是对自家人,李嬷嬷总是心疼的,见女婿讪讪笑着不说话,就又问他外孙好不好:“来哥儿怎么样了?我说他年纪太小,不用急着带去,你就是不听,出了什么事,那可是你们家的独苗。”

“好着呢。”吴朋总算是找到说话的机会,连连摇头:“您知道的,小公子也快长大了,我们也是想着离得近一些总是好的,等到以后小公子身边要添人,来哥儿希望也大些。”

李嬷嬷哂然一笑,凭她跟郡主的亲近,她同郡主说上一声就是了,哪里还需要这么费劲儿?不过眼下也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她接了吴朋递过来的信,问他:“郡主怎么这么急着要你回来?就是为了我去了信的事儿?上回不是已经寄了信回来了吗?”

前几天她才收到一封信呢,看来是长宁郡主寄了信之后又决定派吴朋来京城的,也不知道有什么大事。

吴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喉咙里干的厉害,也顾不得礼数了,抄起旁边的水壶猛地灌了一口水,咽下去了才道:“是老王妃给咱们郡主去了信,郡主生了气…”

李嬷嬷知道,这两母女向来容易为了卫安的事大动肝火,有些无奈:“这回又是为的什么?”

吴朋摇头:“具体我也不知道,您看了信就明白了。”

李嬷嬷见他热的厉害,大滴大滴的汗往下掉,抬手捂住了口鼻让他先去后头收拾收拾,自己铺开了信看信。

等看完了才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