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老王妃一手养大的孩子,老王妃一看她的神情就知道她这阵子必然不好过。

别人难过的时候总是大吵大嚷,恨不得天下人同她们一同难过。

可是卫安的难过却总是内敛而自持的,因为心里憋着一口气,所以连喜怒都不能随意表露出来,去了一趟普慈庵之后,情况又加剧了。

她斟酌着叹了口气,告诉卫安:“我都知道了…”

都知道了,之前卫安在普慈庵被人污蔑说是偷了陈绵绵的玉如意的事,都是长宁郡主指使李嬷嬷和葛嬷嬷干的。

所以李嬷嬷才那么恰好的躲开了跟卫安一起上普慈庵的差事。

卫安嗯了一声。

似乎什么都没说,却又似乎什么都说了。

卫安有千般万般不好,可是她对长宁郡主,是真的没有话说的。

这么固执又任性的人,对着长宁郡主却一丝脾气也没有,从来不拿针线,可是为了长宁郡主的生辰却可以一针一针的绣双面绣,绣八骏图。

她从来都像是围着火光转的飞蛾,对长宁郡主趋之若鹜。

老王妃不再多说,垂下头闭了闭眼睛:“我没有教个好女儿出来。”

她又转回神来摇头:“不说这些了,她就要回来了,你心里做好个准备罢。我这回来,是同你说另外一件事的。”

卫安把头靠在她膝盖上,抱着她的腰轻轻嗯了一声。

像是一只依恋主人的小猫。

老王妃觉得心都软了,俯身替她整理头发:“现在满京城都在传你是福星的事,我上回听你舅舅提起,说是宫中方皇后胎像不是很好,又听说你要进宫…”

她神情复杂的叹气:“称病吧…小七,你还只是个小孩子…”

卫安双手握住老王妃还没收回去的手,很认真的仰起头看着她摇头:“不行的,外祖母,你把我当小孩子,可是别人已经不把我当小孩子了。在她们眼里,我只是一个能算计卫家满门的工具。”

“楚王的心思太沉了…”她重新把头放在老王妃膝上:“何况当初明家一百多条人命,也需要有人来还。”

老王妃简直要被她气笑了:“就凭你吗?”她有些激动,捧着卫安的脸:“那是藩王!北地强藩!连圣上也要顾忌三分,势力遍布朝野,你以为就凭你,能让他血债血偿?!安安,你还是太小了…”

只有小孩子才会这样不顾后果,只图快意恩仇。

可是往往这份冲动是不能带来什么好结果的。

以卫家现在的能力,要跟楚王抗衡,简直就是以卵击石,蚍蜉撼树罢了。

卫安晃了晃她的胳膊,笑的像是一只小狐狸:“说到这个,我有事想求一求您…”

老王妃蹙了蹙眉,觉得她根本没把自己的话放在心里,可是对上她的笑就又没了脾气,一指头戳在她额头上,又气又怒又无奈:“你呀!”

她见卫安只是笑,又生不起气来了,低声问她:“我有什么能帮你的?”

“有的有的。”卫安仰头看她:“您时常能进宫,不如有空的时候帮我问一问方皇后,近日楚王妃是不是常常进宫…”

后宫里能跟冯氏扯上关系的,就是冯贵妃了。

可是冯贵妃上一世并没有什么事迹流传出来,最后也是因为三皇子死了,而郁郁而终…简直连她的脾气都不知道。

这一世卫安也摸不着她究竟是怎么想的,更不知道她跟冯氏来设计卫家的事有没有关联,只好先探一探底。

第179章 追杀

十二月初四,定北侯府收到了南昌的书信,信上说,十二月初三卫阳清就启程了,若是顺利的话,大约还能赶回家过小年。

卫老太太倚在大引枕里,腹间盖着一张团花绒毯,把信交给了三夫人,表情仍旧算得上平淡的问她:“家里都收拾好了吗?”

将近年关了,也该把家中上上下下都清扫一遍,除旧迎新了。只是最近因为宫里宣召,家里没人顾得上吩咐下去。

三夫人面色有些憔悴,应答却还是很自如:“都吩咐下去了,今天先清洗大件的物什,好容易有了太阳,趁着这个时候洗了晾干,也免得到时候给霉坏了。”

她办事向来是有分寸的,卫老太太当然放心,见她精神不济,有些关心的问:“身上不舒服?怎的面色这样差?”

在外头候着的孔嬷嬷心里咯噔了一声,缓缓叹了口气。

倒是不是不舒服,只是昨天亲家老太太来了一趟,说了郑家的事作罢的事,言语间很有些埋怨,说是郑家人说话不好听,还带出了之前普慈庵的旧事,责备了五小姐一番。

卫玉攸哭闹了一晚上,三夫人怎么劝也没用,因此才有些精神不济。

三夫人自然是不能和老太太说卫玉攸闹事的,笑着摇摇头,顺势把话题给转开了:“是为了小七的事…我这心里总是不安的很…”

她左右看了看,又有些好奇:“怎么今天还不见小七过来?”

自从被卫老太太另眼相看之后,卫安基本上算得上跟卫老太太形影不离了,每天的晨昏定省更是比谁都准时。

别说缺席了,就连迟到早退也不曾有过,可她现在却没看见卫安,不由有些吃惊的看向卫老太太:“宫中初一下的旨意,宣她初九进宫觐见,这眼看着就要到日子了,您怎么还让她出去乱走呢?”

卫老太太知道她的意思,忽而笑了一声:“她可不是乱走…”她又道:“她心里有分寸的,你放心吧…”

卫老太太都这样放心,三夫人还能有什么好说的?

虽然早知道卫安已经不同寻常,可是从卫老太太嘴里听见她对卫安这样毫不设防的信任,她仍旧有些恍惚,卫安究竟是怎么做的?

她出了一会儿神,外头就来了许多管事的要回话,她连忙站起来:“不打扰娘您理事了,外头也还有许多事,我这就去料理。”

卫老太太手里从来不是没人的,三夫人对这一点看的很清楚,该做的事情她做,不该沾染的事情她从来不肯自作聪明。

卫老太太喜欢的也是她这一点,朝她微微点头,等她出去了,才让人进来。

卫瑞黑了很多也瘦了许多,整个人就算是裹着厚厚的冬衣,也能看出那份憔悴和支离,不仅如此,面色还极苍白,像是生了一场大病似地。

卫老太太吃了一惊,有些担忧的看着他:“你这是怎么了?”

卫瑞嘴唇苍白,没有血色,朝着卫老太太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咳嗽了好几声才止住了声音,极力的清了清嗓子告诉卫老太太:“线索断了…”

他闭着眼睛,极不甘心却也无能为力:“七小姐提醒我从云南去查,我之前其实也去过很多次的…”

还是卫老太太让他去的,可惜什么都查不出来。

云南境内原本就多苗族等异族,山贼流窜也是常有的事,明家众人在路途中出事早已经被盖章定论,后续首尾也早就被收拾好了,卫瑞每次去都是铩羽而归。

先从云贵总督查起,可是云贵总督早已经调任去了两广,而且他位高权重,轻易奈何不得,卫瑞就去云南找线索。

可是因为当初经办此案的官员都已经贬的贬死的死,竟没一次查出有用的东西。

直到这一次,卫安提醒他未必就要从官员身上下手。

“当初经办的大小官员那么多,有品级的当然是可以或是调任或是灭口的,可是那些诸如师爷小吏衙差之流的呢?哪里能清的那么干净…”

卫瑞想起当时卫安说的话:“而人海茫茫,怎么知道是不是跟当初的事情有关,也不是没有办法,卷宗上头都有记录的,您不如先在这上头动手脚。”

他的确成功从这上头动了手脚,并且找到了一个知道当年旧事的人,当初他还是个驿站的驿丞,那晚就是他在驿站里。

可惜他还没能问出什么,就出事了。

他的住处被发现了,当夜就遭了刺杀,如果不是他身边的人都足够可靠,拼死护着他,他根本就不能活着回来。

卫老太太神情冷淡:“是那个驿丞通风报信,还是你早就被人盯上了?”

如果是驿丞通风报信还没那么可怕,可如果是早就被盯上了,那才真的可怕了。

楚王究竟是势力已经蔓延到如此可怕的地步,还是他的人无孔不入,谁都不放过?

卫瑞捂着胸口咳嗽了一声:“应该不是驿丞通风报信…他没那个机会…”

卫老太太嗯了一声,若有所思的垂下头。

不管怎么说,楚王都实在太让人有压力了。

而且他还把卫家盯得这么紧,他如果连卫瑞去了云南都知道…那接下来会怎么做?

卫老太太光是想想,就觉得有些毛骨悚然。

而让卫老太太觉得毛骨悚然的楚王,此刻正听自己的长子,楚王世子楚景瑞回事。

楚景瑞在父亲跟前的时候比在母亲跟前的时候要小心多了,斟酌着同他说:“卫家胆子也挺大的,现在云南的事儿还没了呢,她们就敢顶风作案,还跑到云南去了…”

屋子里坐着七八个人,听了他的话一同都笑起来。

“可不是…”楚王府长史秦冲敛了笑意:“这位老太太这么多年都安安静静的,我还当她是死了这份心了,可是现在看来,恐怕人家只是在韬光养晦罢了。王爷…”

他看向正值壮年,意气风发的楚王,皱着眉头道:“不可轻敌啊!”

屋里烛光摇动,楚王的脸掩映在灯火中,看不清楚神色。

第180章 谈事

他是个足够冷静的人。

当年跟皇位失之交臂,首先做的也不是没用的恼怒生气,而是细细筹划。利用隆庆帝的性格接二连三的除了明家等心腹大患。

他又偏偏很懂的收敛。

在引起隆庆帝警觉之后就立即又退步了,安安静静的收起爪牙不再进一步,一等就等了这么十几年才开始再动。

原本以为会很顺利的。

可是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最近总是出师不利,不好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楚王的手指屈起来在桌上轻轻敲了几下,而后才忽然笑了一声。

这一声笑仿佛是把众人都给激活了,秦冲紧跟着就道:“这回还是让人跑了,后患无穷,王爷有什么打算?”

有什么打算?

楚王冷笑了一声,他一直都在打算。

卫家逃过了一次又一次,可是这一次,他看她们怎么躲得过。

“一步一步来。”他终于很是冷静的出声:“卫家那个小姑娘不是就要进宫去了吗?饭是要一口一口吃的。”

众人都若有所思。

楚景瑞有些不明白:“卫家在查我们,我们现在朝一个小姑娘动手,是不是惩罚太轻了?”

秦冲摸了摸自己的胡子:“世子这就不知道了,王爷可从不做无用功。您可且等着瞧吧。”

楚王把屋里的人都用余光扫了一遍,忽然出声:“卫家不足为虑,没什么好在意的,也就是秋后的蚂蚱,容她们蹦达几天吧。”

接连折损了朱芳还有曹安曹文,他面上不说,其实已经很是恼怒。

就算是已经把卫家的后路都安排好了,可是心里还有一股气,既然有气,当然不能让她们死的这样轻松容易。

他咳嗽了一声,看了看天色,吩咐人都散了,自己领着儿子,也不要人打伞,冒着雪步行回后院。

“是不是很奇怪父亲为什么要跟一个小姑娘过不去,好像是在本末倒置?”他静静的借着月光看飘舞的雪花,并没有停留。

楚景瑞跟的很紧,老实的承认了,承认了以后又道:“不过我知道父王办事,从来都是再谨慎周全不过。既然这么着意对付个小姑娘,当然也有您的道理。”

察言观色这门功夫,自己儿子是已经学的炉火纯青了。

楚王回头看他一眼,见他在雪地里走的又稳又快,心里浮上些骄傲,难得的赞赏的笑了笑:“你知道就好,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说起年纪,你年纪大吗?”

他又道:“沈琛和楚景吾年纪大吗?”

楚景瑞立即站住了表明自己受教:“我也听母妃提过了,也知道卫七有些不同寻常,可是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父王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对付她。”

不懂不会装懂,从来都知道审时度势,楚王更满意了,笑着为他解惑:“怎么会是绕圈子呢?卫七不同寻常,我就让她更不寻常一些。上回的事,方家能那么侥幸的避过,是卫家给方家卖的好。”

“她们倒是挺聪明,跟方家卖好,觉得就有了个靠山护着。可是如果方皇后出了事呢?”楚王提醒楚景瑞:“如果方皇后是因为卫安出了事,那方家会放过她吗?”

楚景瑞在原地站住了。

月色寒冷,他忍不住也冷笑了一声。

卫安却并没时间冷笑,她坐在沈琛对面,正在跟沈琛谈一桩交易。

沈琛倚在椅子背上,好整以暇的问她:“你这么不怕死吗?”

卫安有些诧异:“我为什么会死?”

只要事情成了的话,她怎么可能会死呢?

沈琛哦了一声,意味不明的又紧跟着说了声好:“既然你这么说,我当然没有不帮你的道理。”他双手撑在桌上,又有些好奇:“那你到底拿什么来换?”

卫安要他帮忙,让他推波助澜,成就她福星的名声,这也没有多难,他当然很乐意帮忙。可是问题是,卫安能给什么样的回报。

这么久以来,卫安杂七杂八的做了不少事,可是没有一件事是和当初云南的事有关的,他的耐心已经快不够用了。

卫安也能看得出他的急躁,手指轻轻按在杯沿上,看着上头鱼戏莲叶间的图案发呆,过了片刻才道:“我拿当初云南知情人的名单跟你换。”

她说话的声音很轻,仿佛是在说什么一件再小不过的事,可是沈琛的目光却猛然收紧,盯着卫安看了一眼,冷声道:“成交!”

卫安点了点头,站起来毫不拖泥带水的就要走。

沈琛却忽然又出声叫住她。

她回过头有些不解的看他。

总觉得沈琛今天好像有些奇怪。

沈琛却顿了顿,半响才道:“你以后如果有事,或许能去求一求郑王。”

卫安疑惑皱眉,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

她跟郑王之间毫无关系,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沈琛为什么让她找郑王帮忙。

沈琛却又不说了,朝她摆了摆手:“算了,你就当我没提,你说的事我知道了,自然替你办的妥妥当当。”

卫安按捺住心里的疑惑,朝他轻轻点了点头告辞。

回府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可是合安院的灯就仍旧亮着,她进了门,花嬷嬷就朝她笑:“可算回来了,老太太吩咐厨房给您留了汤,趁热,快些喝。”

卫安迈步进门,先跟卫老太太说了和沈琛的交易:“小镇国答应了。”

卫老太太嗯了一声,摸了摸她的头发,又让青鱼给她递了手炉暖手,等屋里的人都退的差不多了,才跟她说了卫瑞回来的事。

然后又说:“楚王把我们也盯得很紧,这一次我们想将计就计,未必就能成。可不管怎么样,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总要试一试才甘心。”

楚王心思缜密,卫家一而再再而三逃过他的陷阱,他会注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卫安并不觉得稀奇:“他不派人盯着我才觉得奇怪,明家的事,现在已经是心照不宣了,就看谁棋高一着…”

话音刚落,天寒地冻又冰天雪地的,三夫人却忽然求见,等卫老太太让她进来,她就满面寒霜的说:“端王府来人了…”

第181章 胎气

这么晚了,端王府来人?

卫老太太有片刻愕然,愕然过后就立即扬声道:“请去前面毕玉轩!”

她自己回后头换了衣裳,才领着卫安一起往毕玉轩去。

只是到了游廊,卫老太太就朝卫安使了个眼色:“你去隔壁偏厅等着,我先问问。”

先问一问端王府到底是为了什么才来。

四处的灯都亮起来,远远的能看见端王府的下人们一个个都提着灯笼,将整条游廊都照亮了,像是一条吐着火焰的火龙,随时张着大口要把人吞噬殆尽。

卫安点了点头,咳嗽了一声领着汪嬷嬷和蓝禾她们快步从拐角处进了另一条游廊,在偏厅里坐下来等着消息。

偏厅里很静,静的能听见外头飒飒的风声。树影倒映在窗上,汪嬷嬷侧耳听了听动静,轻声转过头来看着卫安:“姑娘,能听见那边的说话声…”

卫家的宅院还是前朝旧宅,后来先帝赐下来的,已经经历百年,就算平日维护的再好,也不免有些顾及不到的地方。

卫老太太特意选在毕玉轩,恐怕也正是为的这一点。

卫安往前走了走,坐在靠墙的椅子上,轻轻朝汪嬷嬷等人比了个手势。

一墙之隔的那边,卫老太太等王府来人请了安之后,就客气的问:“这样晚了,不知道王妃有什么要紧的事要吩咐?”

来的是端王妃身边那位老嬷嬷,也算是和卫老太太和卫安打过许多次交道的,从前还端着王府中人的架子,这回却半点架势也没有了,慌慌张张的朝着卫老太太拜了下去,还带着些哭腔的求卫老太太:“老太太,求您救命!”

卫老太太被她吓了一跳,连忙朝花嬷嬷使了个眼色,等花嬷嬷把人扶起来了,才斟酌着问:“嬷嬷这话叫我摸不着头脑了,王妃千金之躯,您又是王妃身边的老人儿,有什么事需要求我的?”

老嬷嬷当真哭了出来:“不瞒老太太,我们王妃实在是遇上了难事了…”

她擦着眼泪厌了口气,一五一十的跟卫老太太说起原委:“我们王妃娘娘最近时常进宫陪皇后娘娘说话儿…”

这一点卫老太太是知道的,端王妃自从脸好了之后,就很喜欢出门走动,她那个少年时曾被算命的术士说以后必定会遇见福星,否极泰来的传说也被传的沸沸扬扬,无人不知。方皇后喜欢这个典故,觉得端王妃是个有福气的,便常常召她进宫陪着说话。

老嬷嬷的声音都带上了颤音:“我们娘娘今天陪着皇后娘娘去御花园赏梅花,谁知道天冷路滑,我们娘娘不小心…不小心没护住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在雪地里滑了一下,太医说是动了胎气了…”

怪不得端王妃吓成这样,连夜让人来卫家。

方皇后可是隆庆帝心尖上的人,如今又怀着隆庆帝的孩子,怎么金贵都不为过。

何况这件事毕竟可大可小的,若是被有心人扣个罪名,那可就完了。

卫老太太蹙了蹙眉:“既然如此,请太医好好侍奉着就是了,嬷嬷怎么来我们家说救命?”

老嬷嬷忙直起了身子:“我们王妃想请七小姐陪着进宫一趟…”

端王妃出了事就害怕的不行,等那边太医给出了动了胎气的结论,更是连脚都软了。想了又想,觉得卫七竟然是福星,肯定是有福气的。

到了这个时候,病急乱投医的,竟然就想起让卫七进宫去的事了。

不管怎么样,不管有用没用,图个心安也是好的啊。

卫老太太挑了挑眉:“这怎么成?皇后娘娘动了胎气可不是小事,小七年小不经事…”

心里却已经隐约猜到了楚王的目的了。

大约就是想让卫安进宫去陪着方皇后,到时候方皇后若是胎没保住,那卫安就算是一万个侥幸逃过了被追责,这身上的福星名声也就毁了。

京城上上下下都要觉得她欺世盗名。

何况楚王肯定是要把方皇后落胎的事栽到卫安身上的。

她不假思索的就拒绝了:“何况皇后娘娘动了胎气,肯定需要静养…她小孩子家家的,实在不宜进宫陪驾。”

屋外冷风阵阵,老嬷嬷的声音也像是落雪,让人脊背发凉:“这也是皇后娘娘的意思…”

端王妃为了弥补过失,一早就跟方皇后说了。

方皇后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卫老太太迟迟没有说话。

老嬷嬷跪在地上:“七小姐是福星,自有上天庇佑…若是事成,七小姐也有无尽好处…”

方皇后已经下令,端王妃根本就只是来通知一声的,就算是冲她们生气也没什么意义。卫老太太嘴角噙着一抹冷笑,半响才冷静点头:“既然是皇后娘娘下令,我们自然没有不从的道理。”

等花嬷嬷把人送出去了,卫老太太才对刚进来的卫安叹口气:“你都听见了?”

她皱着眉头摇了摇头:“不如去同方老太太说一声。”她看着卫安:“你再有本事,在宫里也施展不开,如果她们真是想在方皇后身上动手脚,你有什么办法?”

她们只要空口白牙的说一声她这福星名不副实,她就已经百口莫辩了。

何况想也没有这样简单,这么好的机会,那些人怎么可能轻易放过。

花嬷嬷已经进来回话了,卫老太太让人去跟三夫人说早些睡,这才扶着卫安的手站起来边往外走:“有之前杨家的事在前,方家应该会给我们这个面子,再告诉她们一声,让她们提醒方皇后小心…”

游廊两边挂着的灯笼在风里晃的厉害,卫安扶着卫老太太的手下了台阶,轻声朝她道:“其实她们未必想从娘娘身上朝我动手…”

卫老太太回头看她:“这些事似乎都在你意料之中?”

的确是在意料之中的,卫安笑着垂下头:“祖母,也算不上意料之中,大约是因为对楚王很熟悉,所以略微猜到一点他们的动作罢了。”

卫老太太听她这么说就知道她是必定要进宫去的了,顿了顿最终还是没说出阻止的话来,只是拍了拍她的手背:“既然如此,你自己万事小心。”

第182章 圈套

第二天果然宫中就有诏令卫安入宫。

因为早有准备,卫家倒是并不怎么慌乱,井然有序的送走了天使和卫安。

二老爷和二夫人都一头雾水,不明白宫里为什么忽然传召卫安入宫,三夫人心里却是有数的,总归跟昨晚端王府来人脱不了关系。

她心里有淡淡的不安,因此也就没注意卫玉攸惨白的脸。

卫玉攸是很不服气的。

她不知道为什么卫安忽然就跑到她前头去了,从前卫安分明是个人厌狗憎的讨债鬼,可是现在卫安却分明成了香饽饽。

她的亲事受阻,还要被郑家看不起,可卫安现在却能入宫陪伴贵人!

三夫人没功夫理会她心里的嫉妒,让人把她带回去了,自己跟在卫老太太身边和三老爷一起侍奉老太太回了合安院,坐下来了才问卫老太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卫老太太也就大概同她们说了一遍。

三夫人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那小七怎么敢进宫去呢!如果方皇后万一有什么事,那…”

那卫家也就玩完了。

三老爷也是这么想的,他摇了摇头:“小七太冒险了…”

卫老太太咳嗽了一声,按住胸口,等胸口那阵闷疼过去了,才朝她们两个摆了摆手:“说这些太晚了,也没什么用处。不如想想别的事吧。”

她这样冷静镇定,三老爷和三夫人也莫名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齐齐的应了一声是。

卫老太太捂着手里的暖炉,抬眼去看三老爷:“之前我让你找方家,方家是怎么说的?”

上次在普慈庵预感到了冯氏和郑家居心不良,老太太特意写信让三老爷去跟方家求个人情,就怕到时候卫安在端王妃那里有什么不测。

只是后来峰回路转,卫安不仅没被刁难,反而还被莫名安上了一个福星的名声,卫老太太也就没再提这回事。

三老爷便仍旧摇头:“方家并没松口答应帮忙,我跟您说过的,只是没说详细…”他想了想,才道:“我连方老太太的面都没见到。”

方家的态度转变的如此之快,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

三老爷皱着眉头很是不满:“方家忘恩负义,实在不值得与之为伍。”

卫老太太原本也没把方家看的太重,只不过因为都被楚王算计所以暂时成了盟友罢了。

只是方家之前还是表明了要结交的态度,现在却这样避之惟恐不及,也的确有些奇怪。

要说为了朝中那些流言蜚语,又好像不像。

倒像是谁在其中起了作用似地,卫老太太沉沉的坐了半响,忽然问:“杨庆和怎么样了?”

三老爷连忙应声:“好吃好喝的供着呢,伤也好的差不多了,现在就透出消息去吗?”

卫老太太摇头:“现在不是时候,卫瑞去云南已经打草惊蛇了。何况时间过了这么久,傻子都知道事情不对劲了,杨怀是个聪明人,楚王也是聪明人,这么久了,他们再想想我们接二连三的避过了算计,应该已经怀疑到我们身上了。”

那岂不是更加危险?

楚王真的认定杨庆和在她们手里的话,恐怕恨不得把她们挫骨扬灰。

卫安…

宫中宣召的急,又有凤仪宫的少监亲自领着,卫安并不需要在宫门外候着,很快就进了宫。

连着下了许久的雪,好容易才天晴,四处都是扫雪的小太监们,卫安目不斜视的跟着少监穿梭在宫墙之中,走上了大半个时辰,总算是看见了凤仪宫的飞檐。

她上一世是见过方皇后的。

那时候这位方皇后已经瘦的不成人形,楚王登基后为了表示仁慈,特意供养着方皇后,还尊她为太妃。

她却过的并不好,第三年的宫宴上,就再也没出现了。

可是这回卫安看见的却是活生生的,还活色生香的方皇后。

她倚在榻上,面色有些憔悴,可是肤色却是极好的,整个人显出一种养尊处优又生活顺心的状态。

过的好不好,从脸上就是看得出来的。

可见现在的方皇后极受隆庆帝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