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菜做好了几乎跟真烧鹅味道相同,首要大肠要洗干净,一般家里肠头用来做假烧鹅,肠尾留着炒猪肠。

安然先用盐把大肠头狠狠擦过,里外都翻洗,大肠味重,若不洗干净,这道菜就算失败了,得保证里外都干净才行。

安然足足洗了半个时辰,才把一盆猪肠子收拾出来,直起腰抬头看了眼,没人出来,也没人搭理自己,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左右打量了一遭,见侧面搭了一间灶房。

过去扒头看了看,虽灶房不大却相当令人惊喜,那架子上的调料香料,大小灶火,以及朝向,比大厨房都科学,一看就是内行人搭出来的,只可惜有点儿乱。

安然这个人最受不了乱,这一点儿跟她的好闺蜜林杏儿正好相反,那家伙简直就是最表里不一的女人,别瞧出门的时候人模人样,头发是头发,衣裳是衣裳的光鲜亮丽,可谁要去她家看看,那就是垃圾场,衣帽间一开门乱七八糟的衣裳帽子,成对的堆在地上。

至今,安然都记得那女人在一堆衣服里刨来刨去的情景,让她想到了垃圾山上的拾荒者,偏偏上回一个时尚杂志还给这女人做了一篇专访,说她是最有品位,最懂搭配的时尚女人代表,从哪儿以后,那个时尚杂志安然再也没看过。

总之,林杏儿那女人就是一头不折不扣的猪,安然都记不清自己给她当了多少回免费老妈子了,不是她让自己帮她收拾,是自己每次去都忍受不了那个乱劲儿,只能下手帮她收拾。

安然又往屋里看了一眼,不见人出来,看看地上一盆洗好的猪肠子,琢磨这假烧鹅虽不难做却极费功夫,若是再等下去,恐怕那位郑老爷子今儿的早饭就吃不上了,便开始自己动手。

拨旺了灶膛的火,找了个大锅放在上面,见地上木桶里有新发起来的大豆芽菜,跟生姜猪肠子一起放进大锅里,盖上锅盖煮着,自己开始收拾灶房。

这里比大厨房那间好收拾的多,只是把地擦干净,架子上的各样调料香料规整好就差不多了,不过,这儿的食材还真丰富,完全称得上应有尽有了,可见安府的大老爷对这位郑老爷子相当尊重,才会如此优待。

当安然收拾的差不多,锅里大肠也煮好了,安然如今也不用看外头了,估计那大胡子就是让自己做呢:“也不说明白了…”安然嘀咕了一句,把大肠捞出来,开始吹干,这就是最非时的一道工序,里外都能有一丝水份,不然,炸出来没有烧鹅的焦脆感,这道菜也算失败。

若是现代,安然做这道菜,前头这些工序用不着她亲自动手,助手就都做好了,如今亲自操刀还真有些累,吹了足有一个时辰,才吹干了。

安然抹了把汗,心说,亏了今儿来的早,要不老爷子想吃这道菜,恐怕就得晌午了,麦芽糖酱油拌匀,腌一会儿,两头抓紧,入油锅炸的颜色红亮捞出,晾一会儿,斜刀斩块码放入盘,外焦里嫩,色泽红亮,看上去就跟烧鹅一般无二。

安然刚做好,忽听见一个老人的声音传来:“永丰这次知道,你每次做这道秘制七寸差在何处了吧?”

安然一惊,忙回头,才发现不知何时自己身后竟然站了三个人,当前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家,一脸慈祥的看着自己,一时间,竟让安然想起了自己的爷爷,也总是这么在背后看着自己,适当加以指点提醒。

爷爷教她,从来都是让她自己先做,然后,爷爷再指出哪里不对,让她再重新做,直到做到爷爷满意为止,这种教法一开始让安然吃足了苦头,后来方才明白爷爷的苦心,爷爷教她的不是炒菜的技艺,教的是悟性。

让她自己去斟酌每一道菜的对错啊,一样一样的改正,这样她才能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为什么错?也才会再一次又一次的改正中,悟出每一道菜肴的真谛。

爷爷相信每一道菜都有着它独有的灵魂,而一个成功的厨师,就是能把每一道菜的灵魂完美展现出来,让食客充分感觉到其中的美妙。

想起爷爷,看看眼前的老人,安然鼻子一酸,眼泪不觉掉了下来,忽想起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忙抬手抹了一把,却不想刚手上蹭了灶膛灰,这一抹,一脸黑,成了大花猫。

老人呵呵笑了起来:“真是个小丫头,别哭,别哭,有什么委屈跟爷爷说,爷爷给你做主。”

一句话更勾起了安然的心事,想到爷爷没了,想到自己忽然穿到这鬼地方来,人生地不熟的,受了欺负,连个诉苦的人都没有,想到自己刚穿时的悲惨处境,越发委屈上来,强撑了数月的坚强,顿时土崩瓦解,根本忘了眼前的不是爷爷,一下扑到了老人怀里,哇哇的哭了起来,哭的别提多伤心了。

这一顿哭了不知多久,等安然哭痛快了,回过神来,才想起自己在哪儿,眼前人是谁,急忙从老人怀里出来,站在一边儿,也不知该怎么办好了,低着头抽搭抽搭的异常可怜。

老人却更笑了起来:“你这丫一发水不要紧,我老人家这衣裳不用洗也都是水了,这俩小子,蠢笨的不行,指望他们给我洗回衣裳,不定洗成什么德行呢,我瞧你这丫头手巧,往后我的衣裳就归你洗了。”

安然眼睛一亮,抬头看着老人,见不像是玩笑,忙点点头。

老人笑眯眯的打量她一遭:“丫头,现在跟我说说,你这一身厨艺到底是跟谁学的了吧?你师傅是谁?你的手法来看像是出自北派,却又有南派的痕迹,倒让我有些迷糊了,能调教出你这样的徒弟,你师傅想必是位高人。”

安然顿时有些为难起来,她知道,自己是瞒不住这位老人的,老人当过御厨,是这行里顶尖的前辈,安家的烹饪手法经过多少代人的钻研,改进,磨合,早就不是一个南北派别可以诠释的了。

爷爷常说,烹饪之法不能默守陈规,需博采众家之长,才能发展,老时年间,师傅留一手的陋习早该摈弃,正是因为这种陋习,才使得我们泱泱中华历史长河里曾经灿烂夺目的工艺,失传良多,这是我们最大的损失。

所以,爷爷才开办烹饪学校,就是希望通过安家私房菜的传承,来振兴逐渐式微的中式菜系,让国人乃至世界了解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

而且,安家祖上曾出过上百位御厨,安家的烹饪手法中自然也糅合了宫廷的烹饪技法,所以,自己不可能瞒得住眼前这位真正的御厨。

如果老实说,老人家会相信自己吗?这么玄之又玄的事情,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打死她都不会相信有穿越这码字事儿。

若是不说就得打谎,而面对这么像自己爷爷的老人,安然实在不想说谎,也不能说谎,想到此,安然开口道:“我做菜的手艺是我爷爷教的,您跟我爷爷很像很像。”

老人轻声道:“那你爷爷现在?”

安然脸色一暗:“爷爷去世了。”

老人楞了一下,伸出手:“丫头扶爷爷出去,咱们爷俩儿坐在院子里慢慢说,你们俩别闲着了,给我们爷俩弄口吃的,这一大早还饿着肚子呢,人家收徒弟都找机灵的,偏你们师傅我运气差,收的都是傻小子,木头疙瘩似的,不拨都不动。”

老人说的毫不客气,安然忍不住瞄了两位大厨一眼,见两人都没当回事儿,大胡子看不清表情,旁边那个胖墩墩的高大厨,嘿嘿笑着:“老天爷就知道师傅嫌我们俩笨,这不给师傅送了个机灵的来吗。”

老人瞪了他一眼:“别不服气,就光看这丫头做的这道秘制七寸,你们俩啊,拍马也赶不上。”说着,又看了大胡子一眼:“你小子这回还有点儿眼力,知道这丫头是个高人。”

大胡子挠了挠头,咧开嘴也嘿嘿笑了起来,这一笑跟之前在大厨房凶神恶煞一般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有些憨憨的,倒让安然不觉想起德福来,不禁多了几分亲近。

看来这安府里也不都是兴儿跟大官家那样居心叵测的坏蛋,无论外厨房还是大厨房,都有不少好人,安然决定不管老人信不信,都跟老人说实话。

便把自己怎么炒着菜,就成了安府里外厨房的丫头,以及自己是安记私房菜的传人,继承祖上遗志,要把安记食单补充完全,把安记私房菜传承下去等等,逐一说了一遍。

安然说完,心里也颇有些忐忑,她自己说着都觉像是胡说八道,更何况,听得人了,而且,老人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古代人。

却不想,老人听完并不十分惊诧,只是挑挑眉:“这么说,你并不是大燕的人?你来自多少年之后?”

安然摇摇头:“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在我原先的世界里,根本没有大燕,但我如今却来了这里,成了安府的丫头。”

老人倒是点点头:“原来如此,你们安家的祖先把自己的心得技艺糅合起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到了你这一代,已有上千年的传承,也难怪你做菜的手法如此精妙了。”

安然道:“爷爷说,我还远远称不上大厨,真正的大厨是您这样的御厨国手,我差得远呢。”忽然想到什么,渴望而热切的看着老人:“爷爷,您能不能收我为徒?”

第 20 章 蛋炒饭

老人倒也痛快,点点头:“能收你这么个丫头做我郑春阳的弟子,老夫此生也无憾了,你们俩傻小子在里头蘑菇什么呢,还不出来见见你们的小师妹,这见面礼一个也不许少。”

安然知道这句话就是应了,大喜过望,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老人笑着受了,等她磕完头,扶她起来,上下打量半天,满意的不行。

这时候高德明跟赵永丰两人从灶房走了出来,笑望着安然叫了声小师妹,安然忙给两人重新见礼:“安然见过大师兄,二师兄。”

郑老爷子瞥了俩人一眼:“别弄这虚头巴脑的,见面礼儿呢,快着点儿。”

两人大约早习惯了师傅的性子,不以为意,高德明笑眯眯的把自己腰上的匕首抽出递给安然:“小师妹,这把匕首是师兄前些年得的,旁的也还好,倒是这匕刃削薄锋利,样式也算小巧,倒适合小师妹使唤。”

安然接过端详着,匕套是铁的,有些锈迹斑斑,看上去异常不起眼,估摸扔到一堆废铜烂铁里,绝不会有人发现。

安然却并不会因此而轻视,反而更露出些许喜色,因她明白一个道理,外头瞧着越不起眼的东西,越是难寻的宝贝。

高德明把匕首递给她之后,就一直注意她的神色,见小丫头目光发亮,透出惊喜,不禁暗道,果真是个识货的。

安然抽出匕首,见那匕刃在日光下闪出蓝汪汪的光,厚度削薄如纸,果然是宝贝,刀对于一个厨子来讲太重要了,现代的时候,除了那把用了二十多年厨刀,安然还寻人打磨了一套足有十三件的刀具,用来雕刻。

这一穿过来,别说这些,一把好钢口的厨刀都是到了大厨房才见着的,这忽然多了把这么好的匕首,自是万分欢喜,谢了大师兄,拿在手里摆弄着,简直爱不释手,恨不能立刻试试才好。

仿佛知道她的心思,大师兄进灶房提出一筐萝卜来放在地上,安然挑了一个周正的,切开拿在手里,不一会儿,一朵漂亮的月季花就托在手心上。

高德明笑道:“小师妹的刀工当真了得。”说着自己也拿了一个萝卜,伸出手:“先借小师妹的匕首一用。”安然忙递过去,知道大师兄要雕萝卜花。

雕花是学厨子的基本功,举凡学厨师先要从雕萝卜花开始,安然只看大师兄拿刀的手法就知是顶级高手,尤其,速度还快,安然只觉大师兄的匕首在萝卜上一转,便停了,萝卜却还是原来的样子。

安然愣了愣,却见大师兄对她笑了笑,接过二师兄递过来的白磁盘,手里的萝卜放在盘子里,轻轻一点,安然顿时呆了,那层层叠叠的花瓣竟仿佛慢镜头一般徐徐展开盛放,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映着下头的瓷白的碟子,说不出的惊艳。

果真爷爷说的是,厨艺一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便大师兄这一手雕花的刀工 便是自己再练十年恐也到不了如此造诣,这简直是鬼斧神工。

见把小师妹震住了,高德明颇有些得意,嘿嘿笑着把匕首还给了安然,郑老爷子白了他一眼:“就知道显摆,一点儿师兄的样子都没有。”说着颇慈祥的拍了拍安然:“你大师兄也就这手刀工拿得出手,还是自小就练的,等过几年,你肯定比你大师兄强,咱不生气啊。”

师傅这明显的偏心眼倒把安然逗笑了,认真的道:“便再给我十年,恐也练不出大师兄这般神鬼莫测的刀工,爷爷跟我说过,刀工也需天赋的。”说着眼巴巴看向二师兄。

赵永丰见小师妹的样子,毛茸茸的大脸皱了两下:“想来小师妹还未吃早饭,二师兄就做个鸡蛋炒饭给小师妹尝尝吧。”说着,转身进了灶房。

只有内行人才会知道,越是家常简单的吃食越看功夫,鸡蛋炒饭看似简单却最难,要米饭软硬适中,口味咸淡合适,鸡蛋均匀裹在每一颗饭粒上,不能焦糊,也不能欠火,要炒的恰到好处,才算合格。

想做到这些,就必须每一步都要准确无比,蒸米饭的时候放多少水?刚蒸出的米饭不能用,需放了隔夜才成,蛋液的浓稠?底油的多少?油温的控制?都必须极为精准,才能炒出一盘合格的鸡蛋炒饭。

显然,二师兄是个中高手,一盘鸡蛋炒饭出锅,颗颗饭粒都裹着鸡蛋,粒粒金黄,香气扑鼻,安然吃了一口,不禁挑起大拇指。

赵永丰憨憨的笑了起来,挠挠头,从自己怀里拿出一本有些老旧的本子来,本子已经相当旧,上头还有些脏污的油点子,递给安然:“二师兄没旁的好东西,这个本子是我平常做菜的一些心得,有了便记在上头,放在我这儿也没什么大用,小师妹得空的时候,瞧着解闷吧。”

安然忙两手接过来,安然知道每一位大厨都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大厨做同一道菜,哪怕配料调味都一模一样,做出的味道却仍然不尽相同的原因,每一位大厨对每一道菜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而每一位大厨的心得,更是从失败跟成功里吸取的,这不是高悟性就能有的,需要不断的实践,尤其对于自己这种年轻的厨师来说更是弥足珍贵,可以通过这些心得来增加自己的见闻,以及对于每一道菜新的理解,厨艺才可能进步,这等于是二师兄的心血了。

安然小心翼翼的接在手里:“谢谢二师兄。”

赵永丰憨憨笑了一声:“小师妹别客气了,还有,我念的书少,字有些丑,小师妹别嫌弃就成。”

郑春阳哼了一声:“你那算什么字,鬼画符还差不多,去把我的刀盒拿出来。”

高德明应了一声进屋,不一会儿捧出一个古拙的盒子来,放到桌子上,安然看见这刀盒不禁吃了一惊,忍不住盯着那个刀盒看了又看,心里震惊无比,这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了,这是安家的传家宝,就在自己穿过来之前,去安家祠堂祭拜祖先的时候,这个刀盒还好端端的摆在祠堂最中间的供桌上。

里头装的是一把厨刀,传说是当初安记食单的那位老祖宗用过的厨刀,怎会在这里,在师傅手上?

安然发现师傅抚在刀盒上的手有些轻颤,他的目光更是悠远起来,仿佛还带着些许凄然跟遗憾,很是复杂,半晌儿方道:“这是师傅的厨刀,师傅七岁学厨,从师傅学厨那天开始,这把刀就跟着师傅了,师傅今年六十四了,算算年头啊,这把刀跟着师傅足足五十七年了,跟着师傅大江南北的走,在皇宫里给万岁爷做过御膳,也在家乡给四邻八舍的老乡亲们,做过杀猪菜,如今啊,却只能躺在这盒子里生锈,说起来是我不中用,对不住这老伙计了。”

大师兄脸色一暗,忙道:“师傅今儿您收了小师妹,该高兴才是,怎又提起这些来了。”

赵永丰却忽然道:“师傅您放心,我跟大师兄一定会学好厨艺给您老人家报仇,把韩子章那老家伙从皇宫里赶出去,让天下人知道,天下第一厨是您,不是他那个卑鄙的老家伙。”

老爷子听了,却怒起来一拍桌子:“胡说什么,仔细祸从口出,更何况,的确是师傅比输了,愿赌服输,何来什么报仇之说,此事不可再提,再让我听见你们说一个字,就不是我郑春阳的徒弟。

老爷子一句话,两位师兄顿时低头,不敢再说,见安然发愣,只当她是给吓住了,安慰她:“丫头别怕,都是十来年的老黄历了,还提什么,德明说的是,今儿是该高兴的日子,师傅这把厨刀,你大师兄一直想要来着,可师傅偏不给他,就知道得有你这么个可心的徒弟,师傅给你留着呢,这把刀就当师傅的见面礼儿吧。”

安然忙道:“这如何使得。”

郑老爷子一瞪眼:“你若不收就是嫌师傅的刀不好。”安然没辙了,只能道:“那安然先帮师傅收着。”

老爷子摆摆手:“少说这些没用的,咱们厨子的刀又不是摆设,这是咱吃饭的家伙什,没有供着一说的,就得使唤才行,刀越使越快,若是搁着,早晚就是个生锈的铁疙瘩,有什么用,你师傅是伤了腕子,不然,这把刀也舍不得给你呢。”

伤了腕子?安然这才想起听干娘提过此事,只刚才从一见老爷子到现在,都没发现有什么不妥,也就忘了此事,这会儿师傅一说,方仔细端详师傅的手腕。

仔细瞧方看出,师傅左手手腕有些吃不上劲儿,不禁道:“我瞧瞧。”说着伸手拖住师傅的左手,仔细摸了摸师傅的腕骨。

赵永丰好奇的道:“小师妹还懂接骨吗?”

安然摇摇头:“有个朋友是大夫,日子长了,也就知道了些皮毛,师傅的腕骨可是断过?”

高德明点点头:“断过,生生砸断的,若不是太医院精于接骨的太医帮忙接骨,恐怕师傅这手都要废了,如今养了这些年,却仍提不得重物,阴天下雨也总是疼,也,再不能上灶了。”

安然自然知道,作为一个顶级大厨,不能上灶意味着什么,有这样的后遗症估计是当初的骨头并未接太好。

想到这个,就不得不提自己的损友林杏儿,虽说自己总喊她蒙古大夫,医术一道上却真是个牛人,当年自己有一阵子迷野外攀岩,不小心从山壁上摔下来,摔断了胳膊,要不是林杏儿,即便能康复,恐怕也不得不放弃厨师这一行了,拎不起炒锅的厨子还算什么厨子。

林杏儿的接骨技术,加上她林家祖传的膏药,三个月后自己的手臂完全恢复如常,没有留下丝毫后遗症,可惜,那女人不再这儿,不然,师傅的手腕即便不能恢复的跟以前一样,至少不会想现在这样处于半残的状态。

安然道:“师傅别着急,回头有机会再寻神医为师傅医治。”

老爷子摇摇头:“师傅今年都六十四了,有道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师傅这都过了耳顺之年,还有什么可在乎的,便是那些旧年恩怨,也都放下了,更何况,师傅六十四还能收了你这么个可心的徒弟,还有什么不满意,咱们当厨子的,说白了就是靠手艺,师傅就盼着你们仨学好手艺,将来能安安稳稳的混口饭吃,师傅就比什么都高兴。”

正说着,忽外头安福走了进来,瞧见老爷子在院子里坐着,忙紧着几步小跑过来作揖:“呦,老爷子您在这儿呢,可是小的造化,小的这儿给您请安了。”

郑老爷子瞧了他一眼:“安管事这话说的,老夫如今是你们安府的厨子,不在这儿还能在哪儿?”

一句话噎的安福差点儿背过气去,却也知道老爷子的脾气,伺候过万岁爷的御厨,哪能没点儿脾气呢,说白了,若不是老爷子伤了手,不能伺候皇上,便大老爷再本事,怕也请不来这尊大佛,噎自己一句,是自己的修来的福气,要不,凭自己这身份,想得御厨一句数落,还够不上台面呢。

不过,安然这丫头还真跑这儿来了啊,刚听俞婆子说,自己还有些不信呢,郑老爷子喜静,满府里都知道,大老爷特意发过话,不许搅扰老爷子,为此,还发落了好几个吵闹的小子呢,这个小院除了这爷仨,别人想在这院里待一会儿,门都没有,安然这丫头倒是哪儿来的造化。

而且,刚一进来他可就瞧见了,老爷子望着这丫头的目光和颜悦色,慈祥非常,仿佛就是看自己一个疼爱的小辈儿。

高德明颇通俗事,客气的问了一句:“福管事来,莫非大老爷有什么吩咐?”

安福忙道:“倒不是大老爷,是大姨娘,想让安然做几样吃食送过去。”说着,不禁瞥了安然一眼。

安然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这麻烦真来了,从自己进大厨房那天开始,安然就知道,早早晚晚有这一天,这丫头前头干的事儿着实脑残,爬床不说,还四面树敌,就看莲儿瞧自己的目光,安然就能猜到,这丫头之前不定得罪了多少人,连月姑娘一个通房丫头都跟她有恩怨,更何况上头四位姨娘了。

尤其,这位兰院的大姨娘,就看她发落自己的一连串手段,就知不是什么善茬儿,而且,最不希望自己出头翻身的恐怕也是这位。

自己爬床成功还被发落下来,可见大姨娘心里多恨自己,从三姨娘跟红棉的例子来看,自己房里的丫头能得老爷喜欢,那就是个现成的帮手啊,大姨娘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不然,也不会买个会弹月琴的丫头回来,往大老爷跟前送,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却为什么撇开自己这个爬床成功的丫头不用,巴巴的跑到外头再买一个,定是因为自己前头太招恨,就连大姨娘这个主子都恨上了自己,自然不肯给自己这个攀上老爷的机会,正好大老爷没当回事,就把自己发落去外厨房了。

虽忌讳自己跟大老爷有了这档子事儿,不敢直接要自己的命,可这一招也不可谓不毒,大姨娘自然知道,自己当初为难过外厨房的人,料到自己到了外厨房,必不好过,以自己前头那个性子,也只有一死求解脱的下场。

不得不说,大姨娘料的极准,若不是自己恰好在这丫头上吊的时候穿了过来,恐怕如今安府里已没了安然这个人。

如果自己老老实实的在外厨房忍着,或许还能安生,却如今来了大厨房,恐大姨娘不会坐视,虽之前有主仆之份,经了这些事儿,还说什么主仆情份,生怕自己翻身之后,找她寻仇报复,自然要先下手为强了,故此,这会儿安福来,定是大姨娘想出招儿要收拾自己。

可惜,如今不同往日,以前自己在外厨房孤立无援,就是一个杂役丫头,如今自己可不是大厨房的杂役,而是帮厨,现在更成了老爷子的最小的徒弟,便是大老爷对师傅都要敬重客气,更何况,她只是一个不得宠的姨娘。

想到此,倒定了心,刚要跟着安福去,却听师傅道:“有件事倒该安管事知道,我今儿已经收了安然丫头做我最小的徒弟,往后这丫头在大厨房,有个不妥帖,还望福管事照顾提点一二。”

安福愕然,以为自己听差了:“老,老爷子您说啥?”

赵永丰不耐烦的道:“你耳背了不成,我师傅说收了安然当徒弟,从今儿起,安然就是我们的小师妹了,小师妹年纪小,让你瞧着照顾些。”

安福傻了,却听老爷子又开口了:“这丫头刚进我门下,手艺不精,德明你跟这丫头去一趟,大姨娘要什么吃食,你做给她,让这丫头在旁边瞧着学学。”

高德明答应一声,跟安然道:“小师妹走吧。”

安然点点头,刚要跟着大师兄出去,忽听老爷子道:“丫头刀别忘了,这可是咱厨子吃饭的家伙。”安然忙过去把桌子上的刀盒捧在手里。

安福看见那刀盒,差点儿没晕过去,老爷子这是来真的啊,连这刀都给了,这可是老爷子使的,给万岁爷切过菜的刀啊,照安福想,都得一天三炷香的供着,如今倒好,直接给这丫头当拜师礼了。

这丫头倒是走的什么狗屎运啊,不知亲眼看见,亲耳听见,打死安福都不信,大姨娘还想收拾这丫头,做梦吧,郑老爷子的关门弟子,怕是老爷都的给几分面子,大姨娘算个屁啊。

第 21 章 葱香千层饼

安然觉着自己的运气实在不差,过后想想,冲动之下把自己的来历和盘托出,是非常危险的。这里是古代,这里的人信神佛,敬鬼神,对于穿越这种事情的接受度,几乎为零,即便知道了,大概也只有两种结果,一个是把她当成妖女捆起来烧死,一个是觉得她疯了胡说八道。

自己其实也清楚这些,当初跟干娘解释的时候,才会绞尽脑汁的编了那么个理由,可今天面对师傅的时候,对爷爷的思念,穿到这个未知世界的恐惧,受人排挤欺负的委屈等等…这些被自己强自压在心底的情绪,一看见跟爷爷相像的师傅,尤其师傅那一句,丫头有什么委屈跟爷爷说,那一瞬间,她觉得师傅就是爷爷。

爷爷还好好活着,爷爷还在自己身边,不管发生什么事,受了多大委屈,都有爷爷帮自己撑着,有爷爷让自己依靠,便再也压不住了,更来不及想后果,便扑进爷爷怀里痛哭起来,絮絮叨叨把自己所有的心事委屈都说给爷爷听。

等理智回笼,不该说的,不该做的,都说了也都做了,好在师傅并未把自己当成妖怪,两位师兄也没把自己看成妖女,或许他们心里还是觉得自己是胡说八道,但仍然选择相信自己。

而且,既然安家的传家宝是师傅的厨刀,即便师傅不是安家菜的开山鼻祖,跟安家也必然有脱不开的关系,不然,怎么解释安家的传家宝在师傅手里。安然坐在大厨房的院子里,想着这些,越想越想不明白,索性丢在一边儿不想了。

今天大厨房又是难得的清闲,估计那位大老爷不在,唯一折腾了一回的大姨娘,也让大师兄打发了。

提起大师兄,安然心里顿感温暖,自己有两位师兄了呢,现代的时候,她也有师兄,不过师兄比较多而已。

爷爷的嫡传弟子只有自己一个,但烹饪学校那些爷爷教过的学生,见了自己都会称呼一声小师妹,自己也会称呼师兄,哪怕是闻名遐迩国际扬名的烹饪大师,也会如此。

这样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哪怕经年不见,彼此生疏了,这般一叫,也立刻拉近了距离,感觉亲近起来 。

自己的年纪小,但辈分大,称呼自己小师妹的师兄很多都跟父亲的年纪相当,更有几个跟爷爷差不多,所以,把自己这个小师妹当成女儿甚至孙女一样疼爱,自己不到二十岁便能在烹饪界声名鹊起,跟这些师兄们的照顾提拔,脱不开干系。

而现在自己也有师兄了,而且,一次就有了俩,想起笑眯眯却浑身透着暖意的大师兄,再想想一副凶神恶煞,实际却憨憨萌萌的二师兄,还有跟自己有着奇妙联系的师傅,第一眼就忍不住扑进他怀里的师傅,性子可爱如顽童,只见了一面就护着自己的师傅, 安然顿觉自己幸福极了,跟掉进蜜罐里似的,心里甜滋滋暖融融的舒服。

大姨娘哪儿起了头,便没音儿了,估计被今天传过去的消息吓到了,想想也是,这会儿大姨娘一定非常纳闷,怎么一个连做饭都不会的丫头会成了御厨的徒弟,并且这么护着。

安然明白师傅的意思,大师兄二师兄是安府的主厨,哪怕大老爷都要给些面子,大姨娘自是不敢得罪,知道那些菜是出自大师兄之手,也断然不敢再有找茬儿的念头。

越想心情越好,而且,还有师傅的刀,她安家的传家宝,摸着刀盒上的彭祖像,安然便觉有一种归属感,心里异常踏实。

大厨房已经没人了,府里没宴会的日子,这里总是格外清静,比自己的小院还要清静,有种空荡荡的空旷,却让她格外舒服,所以,安然并没有回自己的小院,而且,这里目前来说,比自己的小院更鲜活。

那边池子里时而扑棱几下的鱼,墙根儿的鸡鸭鹅兔子等不时叫几声,还有这宽敞平整的院子,搬个板凳坐在院子里,闭上眼感受一下,仿佛自己已经飞出这层层院落的安府,到了外头广阔的天地中,自在非常。

正沉浸其中,忽听一声轻笑,安然猛地睁开眼,角门处站了个男人,天色已有些暗了,暮色落下来渲染了廊檐屋脊,与角门下长身而立的男子,竟有种泼墨一般的意境之美。

男人仍跟昨夜一般无二,一袭青衫黑巾凉帽,晚风浮动他的青衫,衣袂飘然,比之昨夜的清俊,更添了几分超脱之感,或许今天的天色亮了一些,安然觉得,男人清俊的眉目间,有些不知不觉的傲气,想起干娘说的,安子和曾进京赶考落第,便暗暗点头,读书人吗,总有种刻进骨子里的清高。

一回生两回熟,安然现在已经不打算问他来做什么了,来大厨房还能干什么?想起他做的油泼辣子面,又觉这男人还算接地气,至少不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