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着,就见安子和已经一步跨出,老孙头躲闪不及,一把抓住他的手,微微一弯,只听咔嚓一声,伴着老孙头的惨叫,响彻荷香榭。老孙头疼的直接晕倒,仰躺在地上,安子和仿佛碰了什么脏东西一样,嫌恶的看了眼自己的手,掏出帕子擦了擦,丢到他身上:“把人扔出去,从此安记再没这个厨子。”上来几个小厮七手八脚把人抬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没影儿了。

安然震惊的看着安子和,头一次发现这男人竟如此狠辣,不自觉往后退了两步,安子和瞥见她的目光,微微皱眉。

大师兄间安然的脸色不大好啊,拍拍了她:“想什么呢,师傅说有话 ,先回你的小院吧。”

知府大人也知道安然是安府的人,有什么事儿跟安府商量即可,便也没拦着,让师徒三人去了吗。

安然回了小院,仍有些惊魂不定,老爷子看了她半晌儿,不禁叹了口气:“本来师傅不想你趟京城这摊浑水,却如今看来,怕是不能了,你今天这两道菜做出来,想必不日名声就会传出去,当今皇上喜好美食,对厨艺颇为偏好,故此,才有每年的厨艺大比,便师傅不想让你去,知府大人也必会极力推你进京,说起来,倒是师傅连累了你。”

大师兄:“师傅为什么一直不许我跟永丰提五年前的事儿,那场厨艺大比明明有人做了手脚,大比之前韩子章更是逼着师傅立下断腕的誓言,御膳房的总管柳海根本就不是个东西,因师傅不跟他同流合污,才勾结韩子章设下这个套儿,让韩子章取师傅而代之。”

安然愣了愣,就说五年前的大比有猫腻,原来竟是如此卑鄙:“师傅既如此,您做什么不当场揭穿韩子章的真面目,不说皇上是个圣君吗,想来会秉公处理此事,断不会让那样的小人得意。”

老爷子摇摇头:“师傅如此忍让也是有原因的,厨子的南北之争历来已久,一开始,厨艺一道并无南北之分,大家伙钻研厨艺也不过为了糊口,后来有了名利之争,便分开南北,北菜以齐鲁为中心,便是如今的兖州府,因气候食材,口味之别,北菜巧于用料,注重调味,其中尤以“爆、炒、烧、塌”为北派的特色,就如你今天做的这两道,油爆双脆与九转大肠就是北菜中的经典菜肴。更精于制汤,又因临海,也善于烹制海味八鲜,北菜做的地道,比南菜更难,只不过,后来某些厨子不精研厨艺,一味讨巧,这才使得北菜渐渐没落。”

说着顿了顿:“而南菜,因地处江南,受地域民俗影响,制作精细,风格雅丽,讲究刀工,故此,较北派菜肴更为精致,滋味醇和;手法上善用火候,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原料也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追求清淡本味,如今太平年月,天子重文,江南文人众,人才辈出,朝中大半官员都是南边人,多喜南菜,南菜便压过了北菜,为仕宦贵族所推崇,长此以往,北菜渐渐没落。因各地都盛于南菜,北派厨子也无人雇佣,许多北派厨子不得学烧南菜,用来谋生。”

说到此,叹了口气:“师傅虽被归为南派,却并不觉南菜比北菜高明多少,反而认为厨艺不该分什么南北派别,各有所长,互相增长才是厨艺之道,而不是一方独大,即便师傅如此想,天下人却并非如此,他们下意识把厨子分了南北,师傅代表南派,而韩子章便是北派。当年韩子章跟师傅比拼厨艺的时候,师傅虽知他跟柳海串通一气,在食材上动了手脚,若师傅的当日在皇上面前揭穿此事,韩子章跟柳海必然获罪而性命不保。”

安然气不忿的道:“他如此卑鄙,便丢了性命也是咎由自取,师傅何必当这个烂好人。”

老爷子摇摇头:“不是师傅要当烂好人,师傅也不是为了韩子章,师傅是为了天下的北派厨子,北派已渐渐没落,若这当口韩子章再获罪 ,恐天下的北派厨子都得改行了,那么北菜就不是没落,而是会渐渐断绝,无论南北都是咱们祖宗的传承,若因师傅而断绝,师傅岂非成了千古罪人。”

安然沉默了,师傅说的是,如果当日师傅揭穿韩子章,本来就处境不佳的北派怕是要遭受毁灭性的打击,长此以往,后世大概再也不知北菜为何物了,若真到了那种地步,今天别说自己做出这两道北菜中的经典菜肴,怕连这两道菜是什么都不知道,师傅如此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的一代宗师。

却听大师兄道:“师傅您一片好心自忍辱负重,想保住北派,可您忘了,在别人眼里,师傅却代表着南派,因师傅五年前败给韩子章,北派崛起,南派的厨子如今正渐渐处于当初北派的境地,您保住了北派,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南派没落不成,而且,韩子章此人卑鄙无耻,跟柳海坑瀣一气,祸害南派厨子,如今的御膳房已无一个南派御厨,若长此下去,怕以后万岁爷的御膳宫宴之上再难见到南菜了,师傅,您如此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是让北派跟南派换了个过子罢了。”

老爷子愣了半晌儿,忽然看向安然:“丫头,从你的厨艺师傅就能看出,糅合了南北所长,既有北菜调味的精到,也有南菜的精工细作,师傅倒十分好奇你们那个世界是如何调和南北,以至于共存的?”

安然想了想:“后世的菜系早已分的极细,先开头以长江为界,也是南北两系,口味上大致是北咸南甜,后又分成,鲁,川,粤,淮扬,四大菜系,之后又发展出浙,闽,湘,徽,共称八大菜系,还有一些,诸如清真菜,寺院菜,客家菜,本帮菜,等等,庞杂非常,却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绝活,也各有各的经典名菜,至于烹饪技法,虽有区别,却可以互通有无,在我们那里,一个真正的顶级大厨,无论南北东西,什么菜系,都需精通才成,就如师傅,您老在我们那儿就是真正的顶级大厨一代宗师。”

安然最后一句话,把老爷子跟大师兄都逗乐了,老爷子点了点她的脑袋:“你这丫头调皮,最后还不忘拍师傅的马屁,得了,师傅有自知之明,今天你这两道北菜的火候技法,便是师傅手腕未折之前,亲自上灶,也不一定比你做的更地道,尤其那道油爆双脆,师傅以前曾经做过,却总是有些老,虽不至于嚼不动,但远没有你今天做的如此爽滑嫩脆。”

大师兄也点点头:“你那道九转大肠好看的紧,师兄做的时候,前头还好,只一过油,就容易发散,最后再用小火煨好,已基本脱了形。”

安然笑道:“其实这两道菜都有诀窍,油爆双脆来说,因食材嫩,禁不住火,若出锅便十成熟,端到桌子上便有些老了,只要拿捏好,出锅的时候是九成熟,等端上去,客人夹起送到嘴里的时候,岂不正好十成熟。”

师傅笑道:“妙啊妙,师傅刚才还说,你这丫头的本事都超过师傅了呢,原来竟是如此,倒难为你怎么想出来的。”

安然摇摇头:“我可想不出,也是我一位师兄,精研鲁菜,对于这道油爆双脆尤其情有独钟,曾经一天内做了七十遍,就为了拿捏正好的火候。”

老爷子点点头:“这倒怪不得了,这才是真正的厨子,一道菜可以反复做,不停修正不足,自然能做好。”

大师兄忙道:“你快跟师兄说说,那道九转大肠的诀窍为何?”

安然:“这个就更简单了…”说着抿嘴笑。

把大师兄急的不行,老爷子捋了捋胡子:“想来诀窍就是你那些细竹签,师傅说的可是?”

安然双手合十:“师傅果然英明,也不只这道九转大肠,大凡做这种容易发散的菜肴,用细竹签固定住,不管过油还是蒸煨,都可保持住形状不变,成菜也就漂亮多了。”

大师兄恍然:“原来竟如此简单,怎么我就没想出来呢。”

老爷子摇摇头:“你莫被这丫头哄了,她是捡了便宜,不定多少代厨子才想出这些法子,被她用了出来,看似简单,却不知是多少代人的心血呢。”

安然嘿嘿笑了起来:“师傅说的是,我如今就跟考场作弊差不多,若还不能赢,可是给咱们厨子多少代的老祖宗丢脸了呢。”一句话说的师徒几个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却又想起现实问题,老爷子叹了口气:“或许德明说的有些道理,躲避隐忍并非解决之法。”

大师兄忙道:“师傅您总算想通了,我跟师弟也不是为了回御膳房,就是想起韩子章跟柳还那副小人得意的嘴脸 ,心里过不去,如此卑鄙还耀武扬威的说自己是天下第一厨,实在无耻之极。”

老爷子:“韩子章此人虽有些卑鄙,若论厨艺,跟师傅也算不相上下,便当时他不再食材上动手脚,真比厨艺,师傅也没有十分的把握能胜他,今天安然做的这道油爆双脆,正是韩子章的拿手菜,若当日比这一道,师傅必败无疑。”

安然:“师傅何必妄自菲薄,便韩子章在这道菜胜了师傅,其他的菜也必会输的,我爷爷说过,一个好厨子,首要的不是厨艺而是做人,便韩子章的厨艺再高,人品卑鄙,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厨,只能算厨子里的败类,这样的败类根本不值得师傅忍辱负重。”

大师兄一听,高兴的一拍桌子:“小师妹说的是,韩子章凭什么当天下第一厨,他就是厨子里的败类,不说师傅,就是小师妹出马他也不是个儿,而且,小师妹今天这两道菜可是当着知府大人做出来的,今儿本来就是冀州府的厨艺大赛,虽说最后被老孙头搅了局,小师妹却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应当代表冀州府入京,便小师妹不想出这个风头,知府大人怕也会把小师妹的名字呈报上去,到了如今,想避是避不开了。”

老爷子叹了口气:“千算万算也未算到老孙头会蹦出来搅局,进而把安然丫头牵连了进去,说起来,还是师傅的修养不够,若不是想搓搓老孙头的锐气,也不会让你师妹跟他比试,不过,今日断了老孙头的手腕,却也有些过了。”

提起这个,安然不禁想起安子和当时的狠辣手段,那一系列的动作利落非常,不过眨眼之间,就废了老孙头的手,如今一想起他当时的样子,安然都觉从后脊梁骨开始冒凉气,这样的男人让她忍不住有些害怕。

正出神的时候,忽听师傅道:“如今还早,便进京也得下个月,今儿倒是还有一事,那天的素馅儿包子倒是出自何人之手?”

安然回神:“是个街上的老妇人,她说是她丈夫调的馅儿,就住在城外的桃李村,还说,若是我想知道怎么调的素馅儿,就去桃李村问她丈夫,那素馅儿的材料我倒是能猜的差不多,唯有一样不知道是什么?这些日子忙乱,倒是没抽出空来前去拜访。”

桃李村?老爷子点点头:“既如此,明儿咱们师徒就去一趟桃李村吧,我总觉得,这调馅儿之人是师傅的一位故人,若真是他,倒是好些年不见了,却不知他又怎会来了冀州,还娶了妻子…”

第 36 章 蜜渍梅花

因要去桃李村,师傅跟大师兄留在了别院,师徒仨人在安然的小院吃了晚饭,被大管家安远安置在了客院,可见大老爷对师傅还是颇为礼遇的。

说起大老爷,安然不禁想起安子和,总觉得这个男人很矛盾,不可讳言,安子和是个颇有深度也有趣味的男人,跟他相处起来格外轻松,就如那天在荷塘边儿烤鱼,今天在观月阁。

而且,这男人懂做菜,对于厨子这一行并非门外汉,自己跟他便有了些共同话题。

试想一下,一个男人有清俊的外表,丰富的底蕴,风趣的谈吐,还跟自己有着共同的话题,这样的男人,一旦闯入自己的世界,结果可想而知。

即便安然一直警告自己不要跟他牵扯太深,但还是忍不住动心了,即便这动心并不很频繁,也不太深刻,却终究是动了。

有时想想,男女之间的心动或许只是一瞬发生的事,更或许之前的那些暧昧已经不知不觉中潜入自己的大脑,在某一刻发酵成为心动的媒介,就好像做酒的酒曲,做菜的料酒,适当的时候,烹入料酒便能中和五味,做出最顶级的菜肴来。

但这个男人却也让她不安,安然相信女人的直觉,所以,前头才有意疏远他,以至于造成了些误会,还因此差点儿弄成人命。

后来,随着两人的握手言和,这种危险的感觉渐渐淡了,淡到她机会都快忘了,可今天看着他折断老孙头手的时候,这种感觉猛然又钻了出来,让她下意识觉得危险。

安然坐在小院里仔仔细细回想安子和的言行,总觉哪里不对,却又找不出丝毫破绽。

正想着,就听见安子和的声音传来:“琢磨什么呢,连我进来都不知道。”

安然猛然站了起来,下意识往后退了两步,眼看就要撞到后头的葡萄树了,被安子和眼疾手快抓住圈进怀里,方才得以幸免。

而两人却以一种极其亲密的姿态抱在了一起,安然急忙要挣开,却不想安子和并未放开她,反而伸出手臂紧紧圈住她的腰,两人靠的更近,近到几乎贴在里一起,安然能感觉到从他身上传过来的属于男人的气息,还有自己激烈的心跳声,仿佛心脏都要从胸腔里跳出来一般,就连大脑都有些迷糊。

“小丫头,躲什么?嗯,白天在荷香榭就是这副神情,怕我?为什么?我哪儿值得你怕?”他的声音异常低沉,带着些难以言喻的热力,暧昧到了极致。

安然竟不知该怎么反应,直到他低头来寻她的唇,安然猛然惊醒,一把推开他,跑到桌子对面:“那个,天晚了,我该睡了,你走吧。”

安子和深深看了她良久,这小丫头有时滑溜的跟条小泥鳅一样,让人无从着手,自己稍有动作,小丫头就往后缩,还赶他走,以为他如此好打发不成。

却见她一脸警惕的望着自己,目光闪了闪,对这丫头还真不能急躁,或许,自己也不应该操之过急,就如做一道东波肉,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何必着急。

想到此,笑了一声:“是子和唐突了,不过,你也该原谅子和的情不自禁才是。”

安然没想到他今儿把话说的如此直白,小脸忍不住红了起来,却听安子和道:“你这丫头还真是没良心,连口茶都不让我吃,就急着赶我走,白费了我一番心意,我可不是空手来的,我是来给你送这个的。”说着,从旁边拿出一个精巧的小竹篮儿放到桌子上。

安然看了一眼,不禁道:“巧果儿。”

安子和目光闪了闪:“你还真知道。”

安然有些楞,巧果是江浙一带过七夕的习俗,七夕的时候,专门做出来的一种面点,寓意乞巧,也叫果食,有自家做的,也有市集上买的,简单的就做成花朵的形状,也有复杂的,什么鱼啊,莲蓬,花篮,甚至老虎狮子等都可以,有特别手巧的,还会捏出与七夕故事有关的花样儿。

当然,现代已经相当便捷,哪怕再笨的也不怕,因为有精巧的模具,要什么花样,直接用模具抠出来简单方便。

有过油炸的,也有撂出来的,比起别的点心,并不算太好吃,就是图个吉祥的寓意,不是安子和送来这个,她都忘了今儿是七夕了。

而且,安子和送来的巧果花样繁多,安然忍不住数了数,一共十六个巧果,每一个的花样都不一样,等于有十六种花样儿。

安然忍不住拿起一个小人的看了看,小人做的相当精致, 安然一开始以为做的是牛郎,仔细看了看,并不是,小人的衣裳是儒袍,头上还戴着一定巾帽,虽眉眼模糊,可也看得出绝不是牛郎的打扮。

安然正想问是谁,忽见安子和手里也有一个小人,仿佛是个女孩儿,安子和拿着小人冲她嘿嘿笑。

安然脑子里灵光一闪,伸手要去拿他手里的:“我瞧瞧你这个是谁?”

安子和却一抬手:“你不是有吗,做什么抢我的,这么多巧果还不够你吃的吗。”说着,忽柔声道:“小丫头十六了吧。”

安然愣了愣,忽然明白过来,为什么是十六个巧果了,原来正暗合自己的岁数。在古代,这一天女孩儿大都会摆上瓜果,对天上的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自然也免不了求美满的姻缘,所以这天才叫乞巧节,对于女孩儿尤其重要的一个节日,所有又叫女儿节。

现代的七夕已经成了中国的情人节,都是成双成对的出去庆祝,像她跟林杏儿这种了无牵挂的,便凑在一起做顿好料,边吃边聊,也是另一种庆祝。

不过自己跟林杏儿的性质完全不同,自己是真的没男人,而林杏儿是因为男人太多,无法选择谁陪她过七夕,所以才找上自己。

怎么也没想到穿到古代来,倒是有个男人来陪自己过七夕了,说不上是感动还是别的,但至少安然不会赶他走了。

这男人的心意总是用的正恰好,而且,颇有心的做了十六个巧果,让安然有种庆祝生日的感觉。

安然看了他一眼:“这是南边的习俗,咱们北边却要吃饺子的。”

安子和笑眯眯的看着她:“本来我是想用这篮子巧果来跟你换几个饺子吃,可没想到刚来你就赶我走,想来这饺子是吃不上了。”

安然忍不住笑了起来:“想吃饺子光动嘴可不行,得帮忙。”说着开始分工:“挑吧和面还是调馅儿?”

安子和笑了:“自然是和面。”

两人进了灶房, 安子和的动作异常利落,不一会儿就和好了面团,放在一边儿醒着,见安然还在摘韭菜,仔细看了看才发现,那韭菜比平常的细,一副没长起来的样儿,不禁皱了皱眉:“这是什么韭菜?”

安然:“是我自己种的。”

安然也没想到大师兄还给她带了一筐菜过来,说是德福听说他跟师傅今儿过来,特意收拾出来的,都是她小院里种的。

大师兄说已经长好几茬儿了,别看样儿不济,味儿却正,师傅如今闲了,都会去她的小院瞅瞅,顺便拔几颗小葱回来蘸酱吃。

不是大师兄给她带了这筐菜,安然都快忘了自己的小院什么样儿了。

见安子和闲着,便分给了他一些:“还不帮忙,不然可吃不上饺子了。”

安子和摇摇头:“明明说好我和面的,这会儿怎又让我摘菜了。”却也听话的坐在小板凳上摘了起来。

安然看了他一眼,不觉有些好笑,以他的身量坐在小板凳上,颇有些不合适,他的样子让安然想起安记烹饪学校的那些学生,不过,她的学生可比安子和强多了,刚看他和面还有模有样,这一摘韭菜就彻底曝露了,这哪是摘啊,简直就是揪,让他这么摘下去,一会儿就剩不下什么了。

安然急忙拿了回来,不满的道:“还真是大少爷,摘菜都不会。”

安子和颇为无辜:“明明是你这韭菜太细,对了,你在哪儿种的?我怎么没看着。”说着,还四下打量一遭。

“我才来别院几天,哪有时间种菜,这是安府的,开春那会儿种了些韭菜小葱白菜,倒是长了起来,我来了别院,这些菜便交给德福照看的,他知道师傅今儿过来别院,收拾了一筐叫大师兄给我带过来的,想是让我尝尝自己种的菜。”

“你还会种菜啊?”安子和颇有些意外。

“种菜有什么难的,有时想想,等闲了,找个山清水秀的小镇子,买个院子,院子后头劈出一块地来,种些瓜菜什么的,前头盖一个茅庐,摆上自己做的桌椅,开一个私房菜馆,不拘天南海北的客人,来了就是朋友,就用自己种的瓜菜做一桌菜招待,饭后泡上一壶茶,有月的时候赏月,无月的时候聊天,若是下雨就更好了,可以听雨,院子里还可以种一棵桃花,一棵梅花,春天的时候,桃花芳菲,到了冬天,便可以赏梅观雪,还可以把梅花枝上雪扫下来烹茶。”

说着,歪歪头:“对了,说起梅花,倒还有一个好吃的,蜜渍梅花,怎么个做法来着,好像是剥少许梅肉,用雪水浸过,再入梅花发酵,露天放上一晚,取出后用蜜浸泡,便可用来下酒。”

安子和不禁笑了起来:“前头你说的扫雪煎茶倒还风雅,如今这个腌梅花算什么。”

安然撇撇嘴:“孤陋寡闻,岂不知有首诗说,瓮澄雪水酿春寒,蜜点梅花带露餐,句里略无烟火气,更教谁上少陵坛。”岂不比扫雪煎茶更风雅。

望着眼前摇头晃脑吟诗的小丫头,安子和竟忍不住开始向往,她刚才描绘的情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一个普通的小院,院子里种着桃花梅花,可以赏花,可以观雪,可以听雨,可以赏月。

安子和下意识忽略,她说的什么做菜招待天南海北的客人,便有客人,也只能是自己。

有春露秋霜,夏花冬雪,四时美景,还有眼前这个巧手又客人的小丫头,该是何等惬意。

便道:“这有何难,回头寻个妥帖之处不就得了。”

安然却摇头失笑:“我不过说说罢了,人总是要有梦想跟希望,这是我的梦,不指望能实现,就是没事儿拿出来想想的,我还有要紧的事要做呢。”

安子和不解的道:“你一个小丫头能有什么要紧的事儿?”

安然抿抿嘴,即便他也姓安,却不是安家人,不会明白自己的坚持,更何况,自己如今不过是安府的小丫头,若说要补充安记食单,岂不古怪。

见韭菜摘好了,便也不再跟他继续这个话题,去那边儿舀水洗菜,别看这些韭菜一副发育不良的样儿,却极嫩,真正的无公害纯天然,用水洗几个过子,就可以切,不用担心会有农药残留,这大概是穿越到这里的最大好处。

安然做的是家常素三鲜饺子,其实不应该叫素的,因为有虾仁,因今天在别院办厨艺大赛,食材格外全,新鲜的河虾,活蹦乱跳,掐了尾巴虾头一挤,虾仁就出来了,切碎了跟韭菜鸡蛋调在一起,素三鲜的饺子馅儿就调好了。

安子和面食做的不错,饺子包的颇好看,馅儿也大,速度也快,到后来,安然索性帮他擀皮,两人合作的异常默契,不一会儿就包了满满一盖板的饺子。

安然见水滚了,便把下了饺子进去,等把饺子端到院子里的时候,发现桌上不禁有刚才的巧果,还有不少瓜果李桃摆在桌子上,显得异常丰盛。

安子和:“好歹是过节,总得像样才行,来,你快对着织女乞巧,这才应景儿。”

安然倒也从善如流,双手合十对着月亮拜了拜,忽听安子和道:“织女知道你心诚,一定会赐你一个好姻缘。”

安然不禁白了他一眼:“你又不是织女,怎么知道。”

安子和不说话却笑眯眯的看着她,安然不禁脸一红,不自在的别开头:“吃你的饺子吧。”安子和很晚才走。

因为睡得有些晚,安然早上差点儿没起来,好在师傅一早去了后山打拳,等师傅回来的时候,正好吃早饭。

一瓦罐小米粥,几个葱油卷,拌个青瓜条,再用昨儿剩下的韭菜炒了个鸡蛋,营养又简单。

吃了早上饭,三人出了别院,谢绝了大管家安远安排的马车,师徒三人徒步走到大道上,搭了一辆老农的牛车。

赶车的是位老汉,瞧着跟师傅差不多年纪,有着农人的憨厚朴实,却也颇为健谈,大概觉得他们师徒三人的组合看起来有些奇怪,便跟师傅道:“您是您老的儿子孙女啊?”

一句话安然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也是到后来,安然才知道,两位师兄的年纪其实一点儿都不大,至少在安然看来很年轻。

两人只差一岁,五年前从京里来冀州的时候,大师兄才二十,二师兄十九,都是自小就跟着师傅学手艺,这么多年也没成家娶媳妇儿。

倒是二师兄跟自己提过,在京里的时候,有人给大师兄说过一门亲,后来师傅败给韩子章,出了御膳房,女家一见大师兄不是御厨了,便非要毁婚。

为这事儿师傅一气之下病了好些日子,大师兄便发了誓,此一生再不娶妻,到今年大师兄也才二十五,跟安子和差不多。

二师兄更小了,只不过这里有留胡子的习惯,以至于,两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很多,尤其二师兄,安然一开始还以为二师兄快四十了呢。

说起来,安子和倒是没留胡子,看上去格外清爽,手里再拿把折扇,倒是颇有几分风流倜傥的意思 。

猛然回神,怎么又想他了,见大师兄一脸郁闷,不好再笑出声,却掩着嘴偷笑。

大师兄没辙的瞪了她一眼,师傅也觉好笑,便解释了一句:“这是我两个徒弟。”

那老汉忙道:“倒是老汉眼拙了,您既收了徒弟,想来是个手艺人了。”

师傅点点头:“我是厨子。”

“厨子好啊,便赚不来富贵,好歹能混个肚儿圆,不瞒您说,我家里两个孙子不稀罕种地,前些年都跑去城里学厨子去了,半截儿大孙子回来了,嫌苦,说还不如种地轻闲呢,娶了媳妇儿,今年年初给俺老汉生了个曾孙子,胖着呢,倒是我那小孙子,从小就有股子拧劲儿,非要学好了手艺不可,连娶媳妇儿都耽误了,我这次进城就是去瞧他,前些年想去看看他都不让,如今想来混出点儿样儿了,这才应了家里人去瞧他,我这次去就是想看看,能不能先给这小子说个媳妇儿。”

说着,看向安然:“这闺女可真生的俊,多大了?说婆家了没有?要是没说人家,跟我那小孙子倒是般配…”

安然尴尬非常,幸亏到了地儿,忙跳下车,扶着师傅走了,再坐一会儿牛车,把自己都得搭进去。

大师兄看着她笑的前仰后合,师傅也跟着笑,笑过之后却道:“这都十六了,倒是该寻婆家了。”

安然满脸通红:“师傅…”

大师兄:“能配上小师妹的,可不能是一般人,这头一样,手艺得比小师妹强才行。”

老爷子摇头失笑:“真若如此,安然丫头这人家可难找了。”

师徒三人说说笑笑往前走,过了一个小桥,安然道:“师傅您瞧,前头定是桃李村了。”

还真是好认的紧,村头上种着几棵桃树,几棵李子,后头是一个小小的村落,远远看去炊烟袅袅,隐约传来几声狗吠,令人忍不住有些向往田园生活。

刚立秋,树上累累挂满了果子,几个调皮的孩子正爬到树上摘果子吃,忽一个老妇人喊了一声,几个孩子一蹦跳下来,一溜烟跑远了。

那老妇人一阵骂声,看见那老妇,安然忙道:“就是她,师傅她就是那个卖包子的。”

师徒三人走了过去,安然跟老妇招呼了一声:“大娘可还记得我?”那老妇人笑道:“这么俊心眼还好的姑娘可不多,老婆子哪能忘了,你是哪天买了我包子的好心姑娘,还问了我怎么调的馅儿,家来跟我家的老头子一说,我家老头子说,你是个识货的行家呢,我家那老头子可不轻易夸人,可见姑娘是个有本事的。”

安然给她夸得有些脸红,心说,这算是什么本事,至多就是个吃货罢了,见老妇打量师傅师兄,忙道:“这是我师傅跟大师兄,今儿跟我一起过来的。”

老妇见老爷子慈眉善目,大师兄也笑眯眯不像坏人,便让着三人进了村子。

老妇人家就住在村口,过了桃李树就瞧见了个一个篱笆小院,三间土坯房,已相当破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