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虽是陪都,但人口亦近十万,城中也建有一座宏大而华丽的宫殿。

这一夜,是胜利者鲜卑人的皇帝赐给那些为他作战的士兵们狂欢的最后一夜。这一刻,当许许多多当初因被围城所困而无法逃脱的人在渡过了地狱般的三个白天,于绝望和恐惧里挣扎呼号,企盼着天明快些到来的时候,高凉宫的大殿里,今夜却是灯火辉煌,舞女蹁跹。

北燕皇帝慕容西在殿内摆酒设宴,和臣属将领推杯换盏。身畔几张案几之后,依次坐着他重用的汉臣张集以及徒何氏、卫氏、若久氏等几个势力最大的鲜卑贵族,其余燕国官员陪坐。气氛正当热烈之时,一个卫兵从外入内,道慕容替已经领兵归来,自知违抗帝旨,杀了夏帝,罪不可赦,无颜来见皇帝,此刻就跪在城门之外,等待着皇帝的降罪。

他虐杀夏帝的事情,众人都已知道。听到他回来请罪的消息,纷纷停止宴饮,目光不约而同,全都看向了坐于大殿中央的大燕皇帝慕容西的身上。

从前有着北方第一猛将之名的慕容西身材魁梧,雄健逼人,卫兵入内之时,他正笑容满面,和坐于自己右手边的距离最近的徒何公在隔空推杯,身后立着二十名亲卫。亲卫武功过人,警戒的目光,不时扫过大殿中人的面孔,连最阴暗的角落,也不放过。

徒何公是鲜卑徒何氏的首领。传言,慕容西手中藏有前燕灭国之前

当初趁着北夏势衰逃回北方之初,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响应者寥寥,就是最先得了他的助力,这才得以顺利召集旧部,东山再起。他复立燕国之后,不但以高官厚禄封徒何氏族人,刚前些时日,还有意让自己的一个儿子娶徒何氏的女子为妻,两姓结为姻亲。忽听卫兵如此禀告,脸上笑容慢慢消失,放下酒盏,挥了挥手,示意殿中舞女停下乐舞,目光环顾了一圈臣属,道:“令支王抗命,诸位以为应当如何处置?”

慕容替是被北夏所灭的前燕皇帝的皇弟,封令支王,皇帝膝下无子,当时曾立他做了皇太弟。虽然没做几天燕国就灭亡了,他也和一干宗室一道被掳,但身份就是身份,不会更改。如今燕国复立,当年的皇叔慕容西称帝,慕容替的地位,便显得有些尴尬。

殿中众多燕官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片刻后,官拜丞相的张集开口道:“令支王出征之前,天王曾有令在先,要他生擒夏帝以助攻打洛阳。倘若乱战中失手杀了也就罢了,他却是以如此手段虐杀,坏天王大计不说,眼中毫无天王。当按照我大燕律例,从严处置,以儆效尤!”

张集话音刚落,徒何公便道:“我对丞相一向是佩服的,但丞相此话,有失偏颇。丞相非我族人,岂能理解我族人对夏羯的刻骨仇恨?何况令支王年轻气盛,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时收不住手,也是有的。我料他并非有意冒犯天王。但违抗天王之命,确属事实,既知错,向天王认罪,以我之见,杖责数十,叫他牢记教训,天王以为如何?”

在座的这些鲜卑宗室或是贵族,在当年国灭之时,或多或少,都受到过羯人的羞辱。当初为了活命,只能奴颜婢膝,如今得以翻身,对北夏无不怀着刻骨仇恨,先前得知慕容替以如此手段折磨死了仇人,个个暗中无不觉得痛快。只是之前碍于慕容西的命令,不敢明示罢了。此刻见徒何公带头替慕容替辩解,纷纷附和,大殿里的赞同之声,此起彼伏。

慕容西再次环顾了一周,见张集似乎还要开口,打断道:“大将军所言也有道理。叫他自领四十军棍,此事过去也就罢了。”

他的脸色转为肃穆:“倘若再有下回,无论是谁,休怪本天王,再不留情面!”

众人皆应是。

他的命令很快被传递了出去。燕官开始对慕容西歌功颂德。慕容西面露微微得色,下令继续欢宴。宴毕深夜,慕容西半醉,在二十名日夜不加离身的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亲卫的护送之下,迈着有些虚浮的脚步,去往寝殿的路上,被张集从后唤停。

张集上前道:“天王先前不听我劝,屈服于众,改了主意,拿此城犒军也就罢了。这个慕容替,你万万不可再手下留情!此人心机极深,绝非安分守己之人。天王倘若不借此机会杀他,日后恐要遭他反噬!”

张集出身北方世家,以机敏才干而闻名,慕容西仰慕其名,三顾茅庐,终于将他请来入燕做官。如今燕国一系列的官爵和律制,皆都由他主持拟定,慕容西平日对他颇是敬重。但今晚,见他不放过慕容替,撺掇着自己杀他,还追到了这里,心里有点不以为然。笑道:“丞相过虑了。我对侄儿一向了解。以我的推断,以他的性格,此次必定会杀夏帝泄心头之恨,此也是我派他去出兵的缘由,为的,就是试探于他。倘若因我之命,他隐忍不杀,反倒可疑。你安心便是。”

张集摇头:“恐怕没那么简单。或许是他揣摩到了天王心意,这才故意顺天王之意,虐杀夏帝,以迷惑天王。”

慕容西摆手:“丞相想多了!”见张集似乎还要开口,心里有些不耐烦了,又道:“这回我答应以城池犒军,也是有我的考虑。丞相放心,此为最后一次。等攻下洛阳,绝不会再有如此之事!我乏了,要去歇了,丞相也早些去歇吧。”

张集无可奈何,只得怏怏离去。

慕容西目送他背影离去,转身,在左右扶持之下,回到了寝宫,双臂搭在迎出的左右二美肩上,朝里晃晃荡荡而去,身后二十亲卫,其中两人亦步亦趋,寸步不离,其余人留守殿外。

这时,身后又传来一阵脚步之声,这回,一道女子声音传来:“天王请留步,侄女有事相告。”

慕容西转头,见慕容喆立在殿外阶下,便命美人退下:“如此晚了,寻我还有何事?”

慕容喆快步走到慕容西的面前,行礼道:“如此晚了,侄女本不该再来打搅叔父休息,但侄女有一话,实在是等不及明日了。阿兄此次铸错,忤逆叔父之命,原本无论如何责罚,都是阿兄应当受的,侄女不敢有半分不满。但侄女听闻宫宴之上,有人竟公然诋毁阿兄,质疑阿兄对叔父的忠心,侄女如鲠在喉,哪怕叔父见怪,也要替我阿兄在叔父面前辩白。”

慕容西料到她是为了此事而来,宽慰道:“张集只是性子耿直,加上成见,这才多说了几句。你放心,我不会听信他的。今晚责你阿兄,并无别意,律例所在,不责不足以服众。”

慕容喆感激地道:“多谢叔父。有一事,侄女先前一直不敢相告,唯恐要受叔父责备。今夜长兄蒙冤至此地步,拼着便是被叱,也不得不说了。”

“何事?”

“叔父想必也知,南朝长公主先前于国乱之时,不幸罹难的消息吧?”

慕容西年轻时,对萧永嘉一见钟情,这些年,人生虽大起大落,但因为从前的求而不得,萧永嘉反倒化成了他心底一道抹不去的倩影。

南北为敌,相互之间,少不了暗派密探。去年萧永嘉罹难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他这里。当时他还伤感了一阵子,命人替萧永嘉设灵堂祭拜,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慕容西忽听侄女提她,有些没头没脑,一时不解,狐疑地看着她。

慕容喆继续道:“叔父应还记得,南朝爆发教乱和荆州叛乱,当时侄女替叔父传信给李穆之后,曾秘密南下刺探情报的事吧?当时便是阿兄叮嘱我,说长公主是叔父的故人,不能有失,叫我顺道多留意长公主。虽说她地位高贵,但当时南朝危如累卵,连皇帝都带着百官逃出了建康,谁知道会发生何事?”

“我到了建康后,暗中留意着长公主。当时她临产,高峤将她送入山中待产,我见她一切都好,正要离去之时,也是机缘巧合,竟叫我遇到了趁乱想要加害于她的仇家。当时长公主快要生产,情况岌岌可危,高峤又困于战事,万一落败乃至战死都有可能,长公主无依无靠,岂不危险?当时我便想到了阿兄的叮嘱,叔父对长公主也一直甚是关心,权宜之下,只好先将她带了回来……”

慕容喆一边说着,一边留意暗暗观察慕容西的神色,见他双目渐渐圆睁,面上露出激动之色,又道:“我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将她带来这边,本是一片好意,不想长公主却对我生出误会,继而误会是叔父您的指使。加上后来南朝局面平定,我和阿兄左右为难。就这么将她送回去,怕非但不能结好于南朝,反要惹出是非。若将长公主交给叔父您,又怕给叔父您惹事,叔父责备阿兄和我当初擅做决定……”

“她如今可好?她人在哪里?”

慕容西打断了慕容喆的话。

“立刻带她来见我……”

“不,不!还是我去见她为好!快些!”

不等慕容喆应答,慕容西已是迫不及待,举步朝外而去。

……

漆黑的深夜,一个男子步履匆匆地穿过一座曲折而深长的庭院,最后来到了一处住所之前。

门窗紧闭,里面透出一片昏黄的灯火之色。

慕容喆停下脚步,低声说道:“长公主就在里头。”

慕容西快步登上台阶,轻轻推开那扇门,朝里才走了几步,一眼便看到屋里坐了一个女子。

那女子修眉凤目,满头青丝,灯火更是映照出一张美貌的面容,虽然靥颊微丰,和记忆里的那种少女模样有些不同,但慕容西依然还是一眼便认了出来。

屋中的这女子,果然真的,竟就是南朝的长公主萧永嘉!

数日前,萧永嘉的孩子被强行抱走,自己也从被软禁了长达了半年多的住处带来这里。在焦虑中熬到此刻,一看到慕容西露面,一愣,随即认了出来,猛地睁大眼睛,霍然而起,怒道:“慕容西,果然是你!是你叫慕容替把我弄这里来的吗?你把我孩儿带到哪里去了?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她双眉紧蹙,满面怒容,张口便是厉声呵斥,慕容西却仿佛浑然未觉,目光如鹰,直直地在她身上落了片刻,忽然仿佛回过了神儿。哈哈笑了数声,命在屋角昏暗之初站着的一个侍女出去,又转头,命自己那些亲卫也全部后退,不许跟入,自己反手关上了门,朝着萧永嘉走了过去,笑容满面地道:“长公主,慕容西有幸,竟在有生之年,还能再和长公主你遇在此处!你放心,我绝不会伤害你,更不会伤害你的孩儿。你还不知道吧?我如今已经复立燕国,也做了大燕的皇帝。只要你愿意丛了我,我就把你的孩儿,当成我自己的养育……”

萧永嘉见他面孔通红,眼睛闪闪发亮,朝着自己步步逼近,骇然后退。

“慕容西,你是失心疯了?我何等身份,你胆敢如此对我?南朝便是再不济,我丈夫也不会眼睁睁看着我遭受如此羞辱,还有李穆,你不会不知道,他是我何人吧?你今日敢动我一下,日后定要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慕容西停住了脚步,盯了萧永嘉片刻,方才脸上那种因为激动而显出的红晕,慢慢地消退,目光也阴沉了下去。

他哼了一声:“我慕容西岂是怕事之人?高峤如今只怕已经去了半条命,废人一个,你的女婿李穆,我迟早也会和他一战。到时你看仔细了,这个天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萧永嘉的脸色慢慢泛白,身子微微一晃:“慕容西,你是铁了心,不打算让我回去了?”

慕容西急忙抢上一步,伸手扶住她的肩膀,被她甩开双手,搓了搓掌心,望着她的眼神,渐渐又变得柔和了,说道:“你既来了我这里,安心留下便是。你放心,我不会逼你的。我见你身体有些虚弱,你先在此养着身体,等养好了,便叫人将你孩儿送还到你身边。”

萧永嘉气苦,手紧紧地捏拳,身子微微发抖。

慕容西朝着门外喊了一声,很快,方才侍女又进来了。

“好生服侍!若有半分不周,我拿你是问!”

慕容西眼睛看着萧永嘉,嘴里吩咐侍女,语气严厉。

侍女显得有些惊慌,躬身低头,口中低声应是,双手拢于袖中,朝着萧永嘉疾步走来。经过慕容西身畔之时,忽然抬起头,烛火映出一双瞳仁紫得如同夜虹的双眸。

这一刻,慕容西的视线依然落在萧永嘉的身上,并没有看到身畔侍女突然露出的这双眼睛。

但这个侍女靠他靠得太近了。

多年生世战场历练出来的一种本能,令他突然有了一种危险仿佛即将来临的预感。

他立刻回头。

但已经迟了。

就在那侍女抬头的一个瞬间,她那只原本一直拢于袖中的右手微微一翻,掌心里便多了一把刃口泛着蓝汪汪的颜色的匕首。

当慕容西看清那双熟悉的紫色眼眸之时,侍女的那只手,动作快得如同闪电,眨眼之间,那柄匕首,便已无声无息地刺透了他的衣襟,深深扎入了他的胸口,瞬间没柄而入。

匕首是淬过毒的。

慕容西怒吼了一声,那只曾挥刀杀人无数的胳膊,才举起到了半空,便感到心口一麻。那种麻木之感,瞬间仿佛蔓延到了全身,他整个人突然便失去了力气,曾经高大犹如山峰般不可撼动的躯体,轰然后仰,倒在了地上。

慕容西感到自己浑身的血液在飞快地变凉,慢慢地凝固。他睁大一双满含着狂怒和不可置信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自己的侄儿,扮成了侍女的慕容替,一字一字地道:“你以为,他们那些人,能拥你上位?”

慕容替居高临下,用佛陀般满含着悲悯的目光,俯视着正在地上努力挣扎着的自己的叔父,说道:“叔父,你想利用汉人的智慧来替你治理江山,这个想法是对的。但你却不知道,你用汉人用得太早了。你的燕国根基不稳,你如今要靠的,还是那群只知道杀人劫掠的蛮人。从你重用汉人的那一天起,你昔日的下属,便就开始和你离心。更何况,他们若是知道你一心守成,不愿带领他们去劫掠江南的财富和美人,你觉得那些人,还会像以前一样,效忠于你?”

“哪怕你无心南朝,你也应该给这群蠢人画一个饼,好让他们听你的话。”

慕容西的身躯在地上抽搐了几下,喃喃地道:“你图谋南朝,你以为,你能胜得了李穆……?”

慕容替眯了眯眼,薄唇勾出了一道精致而优雅的弧线。

他笑了,说道:“我为什么要和明知很难赢的人打仗?等我做了大燕的皇帝,我只需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或者适当地推动一下,让南朝人自己解决他们战无不胜的战神,然后我再出手,岂不是容易得多?”

“叔父,你号称北方第一猛将,知道为何栽在我的手里吗?因为你从来不用脑子。”

他用同情的目光,看着地上渐渐停止了挣扎的慕容西,伸出手,慢慢地替他阖上了眼皮,然后慢慢地站了起来,看向一旁脸色苍白的萧永嘉,说道:“长公主,委屈你了,接下来恐怕还要在我这里留一段时日。你放心,今晚,我便会将你的孩儿还给你。你安心住下。”

他语气甚是恭敬,说完,向她微微一笑,随即转身,飘然而去。

第137章

慕容替一身白衣, 披头散发,穿过那个倒满了横七竖八尸首的庭院, 来到门外,面向着跪迎自己的徒何氏等鲜卑贵族和他们身后的士兵,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杀死张集。

他无声无息地登上高凉城那座高耸的城门楼台。

夜色如墨, 压顶而下。

士兵于劫掠中放的火在肆虐着全城。远眺,满城皆是片片点点的火光。

不远之外的城门之下,忽然发出了一阵凄厉的妇人呼救的哭号之声, 其间夹杂士兵所发的狂笑之声。

慕容替居高临下地瞧了一会儿,忽命跟随在后的慕容喆取来一张五石之弓,在黑暗中, 用自己那只动作僵硬的左手吃力地挽弓,慢慢地瞄准城头下那道影影绰绰的正在作恶的士兵的身影,射出了箭。

箭并未正入后心,偏了几寸, 但士兵依然应箭倒地。

妇人骤然得救, 从地上爬了起来,仰头望着上空, 除了一片黑魆魆的城墙, 什么也没瞧见,茫然了片刻, 沿着城墙, 跌跌撞撞地逃离。

慕容替慢慢地放下了自己那条因为发力而微微颤抖的胳膊。

慕容喆迟疑了下:“阿兄, 可要下令,叫士兵停止掠城?”

“离天明尚有两个时辰。”

慕容替淡淡地道,神色冷漠。

慕容喆听着远处隐隐传来的更多的仿佛发自妇儿的呼号啼哭之声,沉默了下去。

但很快,一切就都被耳畔呼呼而作的夜风所掩盖了。

慕容替独自登上了城楼之巅。

来自北方平原的风,呼号着涌上城头,卷起他披散的长发和衣袂,他立于其上,身影宛若摇摇欲坠,却面无表情,两道目光,穿过满城的风声,穿过脚下的火光,眺向了洛阳的方向。

夏帝已死,洛阳如今只剩北夏宗室在守。

慕容替知道,很快,那座不可一世,曾将他践踏如泥的城池,就将匍匐在自己的脚下,瑟瑟发抖。

他曾经无数次地发誓,有朝一日,倘若叫他杀回洛阳,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屠城。

只有鲜血和烈火,才能清洗去他曾在那里遭受到过的讥嘲和羞辱,让他得到报复的快。感。

但是如今,他却知道,屠灭洛阳,已经远远不能给他带来他想要的快。感了。

他盯着那片夜空,慢慢地,又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遥远的南方的所在,望了很久。

他想起了从前的那个夜晚。

也是如此一个夜风吹荡的深夜,荒野地里,他被一个女子用石头砸倒在地,昏死了过去。

她是南朝最美丽,也最高贵的一个女子。

他这一辈子,从没有离死亡如此之近。

倘若那时候,她继续搬起石头,朝着他的头再砸一下,只要一下,他或许早已化为了野地里的一具被野兽叼得七零八落的森森白骨,更不会有他于此独立城楼的今夜此刻。

但是人生就是如此玄妙。

那时候,因为她的一时心软,于是这个叫做慕容替的自己不但活了下来,活到今日,离他的所想,也更近一步了。

一直以来,在他的心底,他都将自己那段和她度过的日子和那一夜的经历,视为一种预兆,犹如谶瑞般的存在。

何为正,何为邪,他并不关心。

他更不相信所谓的邪不胜正。

他只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他知道那个南朝汉人的野心。

其实那也是他慕容替今日的野心。

就在今夜,就在此刻,他高高地立于城楼之巅,仿佛已经看到,天下的图卷,正缓缓铺就在了他的脚下。

人言天下如棋。人在其中,往往身不由己,陷入乱局。

他慕容替却不要做那棋局中人。

他有足够的隐忍和耐心。

他要做的,是跳出棋局,做那只观望人心的眼,做那只操纵局面的手。

他下意识地抬起右臂,抚了下自己那只方才用尽了全力,却终究还是未能完全拉开五石弓的废臂,慢慢地闭目,僵立了片刻,迎着夜风,蓦然放声而啸。

这啸声高亢而放纵,宛如穿云裂石,和着他脚下那满城的熊熊火光和痛苦呼号之声,刺破夜空,惊散人梦。

……

洛神猛地从梦中惊醒,发现还是深夜。

屋里安静极了,静得连她自己的心跳和外屋伴着她睡的阿菊与侍女发出的呼吸之声,仿佛都清晰可闻。

她冷汗涔涔,整个人仿佛真的刚从方才的梦境里出来一样。定了定神,掀开被子,趿了双鞋,借着窗外透入的那片朦胧月光,来到几前,倒了一杯已经凉掉的水,喝了几口。

冰凉的水,顺着她的脖颈流入身体,让她终于感到舒适了些。

耳畔,隐隐又传来一阵夜潮之声。

她再无半分的睡意,擦了擦汗,随意披了件衣裳,便推门而出,在高高悬于白鹭洲头的那轮明月的清辉里,穿过自己所居的楼宇的后院,行了段路,江畔便映入了眼帘。

迎面吹来尚带寒意的江风,她坐在筑于江畔的一座凉亭里,望向那片夜潮翻涌的江水,渐渐地出神。

这是隆元三年暮春的一个深夜。

父亲离开建康,转眼便已三年了。始终没有母亲的下落,也再没有父亲的消息传来。

今天白天入宫的时候,她又遇到了巴东太守荣康。

这一回,他带着一块据说天降的祥瑞,再一次地入了建康。

太后十分高兴,命百官出城,隆重将荣康和他所携的祥瑞迎入皇宫,在宫中设下瑞宴,不但召齐文武百官参宴,共鉴祥瑞,过后,还特意将祥瑞郑重陈于御花园中,叫建康城中所有的贵妇人都入宫共赏。

洛神作为大司马夫人,当朝一等一的命妇,一举一动,人皆望之。

今日如此的场合,她自然也要去的。

祥瑞是一块天降奇石,通体泛金,石体之上,布满浅浅孔洞,样子十分罕见。最奇的是,将当中一些孔洞相连,隐隐可以辨出上头仿佛铭着几个古篆大字:“木禾兴,国隆泰”。

人人看了,都郑重跪拜,说这是上天降下的瑞谶,预示大虞风调雨顺,国运复兴,国祚绵延,永享寿昌。不少大臣还特意为这块祥瑞作赋,满朝上下,一时人人欢欣鼓舞。

诚然,今日的大虞朝局,确实当得起这块天降祥瑞,值得庆贺。

曾经风雨飘摇、险些倾覆的大虞,如今已是渐渐走出了当初的颓势,处处向好。

在李穆成为大司马的第一年,他消灭了此前追随许泌叛乱的竟陵姚耽的余党,平定了竟陵。

紧接着,次年,隆元一年的春,收复了许泌另一同党冯显所占据的江夏。长江上游,彻底恢复了安宁。

到了隆元一年的秋,他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平定了借口反对他以大司马执政而公然立了国中之国的宗室长沙王,杀长沙王。从此宗室无不静默,对李穆毕恭毕敬,再无人敢发一声不满。

到了隆元二年的春,此前一直占据宁州称帝,建立了汉国的匈奴人刘端攻打依附于大虞的蜀郡。李穆出其不意,操练水军出兵,灭汉国,杀汉国皇帝刘瑞。

于此同时,朝廷在陇西的势力,这几年间,亦不断地扩展。

隆元二年秋,李穆灭了企图攻打长安的西凉,杀西凉皇帝。西域大小十余国,皆遣使来到长安,拜见李穆,经由当年他开辟而出的那条南下之道,辗转来到建康,归附大虞。

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李穆不但将长江源头起始直到下游入海之处的大虞国境之内的各州归一,完全统一了南朝,且西从西域,东至函谷关,以长安为辐辏中心而发散出去的西北之地,也尽数归入了大虞的版图。

不但如此,如今就连淮水流域,也将要重新纳入大虞的统治了。

当初夏帝被慕容替杀死后,没多久,洛阳破,慕容替代替猝死的慕容西继任皇位,做了燕国的皇帝。而当时镇守洛阳的夏帝宗室逃到汝南,占据淮中,重建夏国。